电连接器及其组合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26403.9

文献号 : CN1131934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吕来航陈德金冯现伟张显亮

申请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槽以及第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第二侧壁分别设有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收容在对应端子槽内并凸伸入所述收容槽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的扣持板,所述扣持板设有扣持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扣持板之间并包覆所述第一侧壁外表面的金属内壳,所述扣持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插槽。不仅提升了屏蔽效果,而且提升了电连接器的结构强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对接面凹设的收容槽以及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并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第二侧壁分别设有若干沿纵长方向排布并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收容在对应端子槽内并凸伸入所述收容槽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的扣持板,所述扣持板设有扣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扣持板之间并包覆所述第一侧壁外表面的金属内壳,所述扣持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插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纵长方向的两端并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壁的两端壁,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以及两端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金属外壳设有包覆对应两端壁外表面的两端板以及包覆所述第二侧壁外表面的侧板,所述扣持板、两端板及侧板相互连接并围设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侧壁沿纵长方向的两端设有一对缺口,所述两端板设有卡持在对应缺口处的卡扣部,所述金属内壳抵靠在所述卡扣部上以与所述金属外壳形成接触,且所述金属内壳卡持于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板沿垂直于纵长方向及横向方向的对接方向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所述扣持槽沿对接方向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相对齐;所述侧板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所述两端板呈L形,其在两端壁处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在插槽处沿对接方向凸伸出所述对接面并与所述扣持板相平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卡持在绝缘本体对接面的卡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的两端设有自对接面凹设的凹陷以及自凹陷进一步凹设的卡槽,所述卡勾设有沿横向方向延伸并收容在对应凹陷内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进一步弯折延伸并卡持在对应卡槽内的卡持部,所述延伸部的外表面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向收容槽方向凹设的凹槽,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向凹槽内弯折延伸以包覆所述凹槽的凹部,所述扣持槽成对设置并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凹部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设有至少一对向所述插槽内突伸的凸包,所述凸包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凹部左右两侧。

7.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沿对接方向相互对接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插头;所述对接插头包括沿对接方向凸伸的舌板、设于所述舌板的若干对接端子、与所述舌板平行设置的凸伸部以及设于所述凸伸部上的锁扣弹片;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所述对接面凹设以收容所述舌板的收容槽以及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槽以与对接端子接触配合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的扣持板,所述扣持板设有供所述锁扣弹片扣持的扣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扣持板之间并包覆在所述第一侧壁外表面的金属内壳,所述扣持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收容所述凸伸部的插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纵长方向的两端并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壁的两端壁,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以及两端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金属外壳设有包覆对应两端壁外表面的两端板以及包覆所述第二侧壁外表面的侧板,所述扣持板、两端板及侧板相互连接并围设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侧壁沿纵长方向的两端设有一对缺口,所述两端板设有卡持在对应缺口处的卡扣部,所述金属内壳抵靠在所述卡扣部上以与所述金属外壳形成接触,且所述金属内壳卡持于绝缘本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向收容槽方向凹设的凹槽,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向凹槽内弯折延伸以包覆所述凹槽的凹部,所述凸伸部对应所述锁扣弹片处设有向所述舌板方向突伸并收容在凹部内的突出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向凹槽内突伸并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凹部的两侧以抵持所述凸伸部的凸包。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板沿对接方向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所述金属内壳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

说明书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扣功能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背景技术】
[0002]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045830U号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锁扣功能的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对接配合的对接插头。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对接面凹设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对接插头上的舌板,并由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两侧壁以及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两端壁围设形成。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两侧壁上并凸伸入所述收容槽内以与对接插头接触配合。所述金属外壳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扣持板及侧板以及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两端板,所述侧板包覆绝缘本体的其中一侧壁,所述两端板对应包覆绝缘本体的两端壁,而所述扣持板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壁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插槽以供对接插头的凸伸部插入,所述扣持板设有扣持槽以与锁扣部的锁扣弹片进行锁扣配合。
[0003] 然而,该现有技术的对接插头与所述电连接器插接配合时,凸伸部在插入或拔出所述插槽的过程中会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壁外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对绝缘本体构成磨损。另外,由于所述扣持板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壁相互间隔一定间距,致使电连接器在该另一侧壁处信号的屏蔽效果差,进而使得导电端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信号干扰。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来解决以上的问题。【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遮蔽效果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对接面凹设的收容槽以及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并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第二侧壁分别设有若干沿纵长方向排布并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收容在对应端子槽内并凸伸入所述收容槽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的扣持板,所述扣持板设有扣持槽;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扣持板之间并包覆所述第一侧壁外表面的金属内壳,所述扣持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插槽。
[0007]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纵长方向的两端并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壁的两端壁,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以及两端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金属外壳设有包覆对应两端壁外表面的两端板以及包覆所述第二侧壁外表面的侧板,所述扣持板、两端板及侧板相互连接并围设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扣持板沿垂直于纵长方向及横向方向的对接方向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所述扣持槽沿对接方向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相对齐;所述侧板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所述两端板呈L形,其在两端壁处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在插槽处沿对接方向凸伸出所述对接面并与所述扣持板相平齐。
[0008]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沿纵长方向的两端设有一对缺口,所述两端板设有卡持在对应缺口处的卡扣部,所述金属内壳抵靠在所述卡扣部上以与所述金属外壳形成接触,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卡持在绝缘本体对接面的卡勾。
[0009]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的两端设有自对接面凹设的凹陷以及自凹陷进一步凹设的卡槽,所述卡勾设有沿横向方向延伸并收容在对应凹陷内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进一步弯折延伸并卡持在对应卡槽内的卡持部,所述延伸部的外表面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向收容槽方向凹设的凹槽,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向凹槽内弯折延伸以包覆所述凹槽的凹部,所述扣持槽成对设置并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凹部处。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壳设有至少一对向所述插槽内突伸的凸包,所述凸包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凹部左右两侧。
[001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沿对接方向相互对接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插头;所述对接插头包括沿对接方向凸伸的舌板、设于所述舌板的若干对接端子、与所述舌板平行设置的凸伸部以及设于所述凸伸部上的锁扣弹片;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所述对接面凹设以收容所述舌板的收容槽以及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第一、第二侧壁;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槽以与对接端子接触配合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的扣持板,所述扣持板设有供所述锁扣弹片扣持的扣持槽;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扣持板之间并包覆在所述第一侧壁外表面的金属内壳,所述扣持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收容所述凸伸部的插槽。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向收容槽方向凹设的凹槽,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向凹槽内弯折延伸以包覆所述凹槽的凹部,所述凸伸部对应所述锁扣弹片处设有向所述舌板方向突伸并收容在凹部内的突出部。
[0014] 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向凹槽内突伸并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凹部的两侧以抵持所述凸伸部的凸包。
[0015] 更进一步地,所述扣持板沿对接方向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所述金属内壳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金属内壳包覆在第一侧壁外表面,不仅可以防止外界信号从第一侧壁处对导电端子形成信号干扰,提升了屏蔽效果;而且该金属内壳与扣持板之间形成插槽供对接插头连接,可以防止对接插头在插入或拔出过程中摩擦第一侧壁,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0] 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对接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2] 图6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8是图7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5] 图9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 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7]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12是图11中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对接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9] 图13是图1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30] 图14是图13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31] 图15是图13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32] 图16是图1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3]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4] 连接器组合 500、500' 对接插头 200、200'
[0035] 舌板 201 对接端子 202
[0036] 凸伸部 203、203' 锁扣弹片 204
[0037] 突出部 206 电连接器 100、100'
[0038] 插槽 102 容纳腔 103
[0039] 绝缘本体 10、10' 对接面 11
[0040] 凹陷 113 卡槽 114
[0041] 安装面 12 收容槽 13
[0042] 第一侧壁 14、14' 卡孔 141
[0043] 凹槽 142 缺口 143
[0044] 第二侧壁 15 凸条 151
[0045] 端壁 16 端子槽 17
[0046] 安装槽 18 端子模组 20
[0047] 绝缘块 21 凸块 211
[0048] 开槽 212 卡块 213
[0049] 导电端子 22 接触部 221
[0050] 连接部 222 安装部 223
[0051] 凸包 31 凹部 32
[0052] 卡勾 33 延伸部 331
[0053] 卡持部 332 金属外壳 40
[0054] 容纳空间 401 扣持板 41
[0055] 扣持槽 413 加强筋 414
[0056] 侧板 42 端板 43
[0057] 卡扣部 431 脚部 432
[0058] 卡接部 433 金属内壳 30、30'
[0059] 纵长方向 X 横向方向 Y
[0060] 对接方向 Z 上边缘 411、301、421
[0061] 下边缘 412、302、422
[006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64]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其包括沿对接方向Z相互对接配合的电连接器100及对接插头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及对接插头200分别为MCIO(Mini Cool Edge IO)插座连接器及 MCIO(Mini Cool Edge IO)插头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呈竖直设置,因此所述对接方向Z为上下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呈直角(Right Angle)或直立(Upright)方式设置,此时所述对接方向Z为水平方向。
[0065] 请参阅图1‑5所示,所述对接插头200包括沿对接方向Z凸伸的舌板201、设于所述舌板201的若干对接端子202、与所述舌板201平行设置的凸伸部 203以及设于所述凸伸部203上的锁扣弹片204。所述对接端子202所沿纵长方向X排布在述舌板201的横向方向Y两侧的表面,所述凸伸部203沿对接方向Z突伸出所述舌板201。
[0066] 请参阅图6‑10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沿纵长方向X延伸的绝缘本体10、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两个端子模组20、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的金属内壳30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0的金属外壳40。
[0067] 所述绝缘本体10呈竖直设置,其设有上下相对的对接面11及安装面12、自对接面11向下凹设的收容槽13,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沿纵长方向X延伸并沿垂直于纵长方向X的横向方向Y位于所述收容槽13两侧的第一、第二侧壁14、15、位于纵长方向X的两端并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侧壁14、15的两端壁16。所述第一、第二侧壁14、15以及两端壁16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槽13以收容对接插头200的舌板201,所述第一、第二侧壁14、15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沿纵长方向X排布并与所述收容槽13连通的端子槽17。
[0068] 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自安装面12向上凹设的安装槽18,所述两个端子模组20相互组装在一起后再自下向上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安装槽18 内,每个端子模组20包括沿纵长方向X延伸的绝缘块21以及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块21的导电端子22。每一绝缘块21的相对内侧均设有工字形的凸块 211及开槽212,两个端子模组20的绝缘块21通过对称设置的工字形凸块211 及开槽212相互配合以使两个端子模组20相互固定在一起。每一绝缘块21 的相对外侧均设有一对卡块213,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第二侧壁14、15 均设有与安装槽18连通的卡孔141,所述两个绝缘块21的卡块213卡持在对应的卡孔141内以将两个端子模组20更好地卡持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上。所述导电端子22设有收容在对应端子槽17内并凸伸入所述收容槽13的接触部 221、沿横向方向Y延伸出所述安装面12的安装部223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 221与安装部223的连接部222。所述接触部221呈弯折的弧形设置以增加其弹性变形力,所述绝缘块21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在所述连接部22上,从而将导电端子22更好地固定在绝缘块21上。
[0069] 所述金属外壳40设有沿横向方向Y与所述第一侧壁14间隔设置的扣持板41、包覆对应两端壁16外表面的两端板43以及包覆所述第二侧壁15外表面的侧板42,所述扣持板41、两端板43及侧板42相互连接并围设形成一容纳空间401。所述扣持板41设有贯穿的一对扣持槽413,所述扣持板41在扣持槽411的下方及纵长方向X的左右两侧设有加强筋414以增加金属外壳40 的结构强度。由于所述扣持板41并未包覆所述第一侧壁14的外表面,其与所述第一侧壁14之间相互间隔形成一定间距,致使电连接器100在第一侧壁14处信号的屏蔽效果差,进而使得导电端子22容易受到外界的信号干扰。而本发明通过将金属内壳3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4与扣持板41之间并包覆在所述第一侧壁14的外表面,并且所述金属内壳
30直接贴靠在所述第一侧壁14的外表面,进而提升了第一侧壁14处的屏蔽效果。所述金属内壳30与所述扣持板41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插槽102以供对接插头200的凸伸部 203插接配合,因此,所述金属内壳30与扣持板41所形成的插槽102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可以更好地保证对接插头200的插拔力。在本发明中,所述金属内壳3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401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401沿横向方向Y 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形成在所述金属内壳30与扣持板41之间的所述插槽102,而另一部分为形成在所述金属内壳30与侧板42之间的容纳腔 103,所述绝缘本体10及导电端子22收容在所述容纳腔103内,从而对导电端子22在信号传输时形成很好的屏蔽效果。
[0070] 所述扣持板41沿对接方向Z向上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对接面11,因此,所述扣持板41的上边缘411位于所述对接面11及金属内壳30的上边缘 301上方。所述扣持板41沿对接方向Z的高度大于所述金属内壳30的高度,并且所述扣持板41的下边缘412位于所述金属内壳30的下边缘302下方。所述扣持槽413沿对接方向Z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对接面11相对齐,或者说所述扣持槽413沿对接方向Z骑跨在所述对接面11上,即所述扣持槽413的上边缘位于对接面11的上方,而扣持槽413的下边缘位于对接面11的下方。所述两端板43呈L形,其在两端壁16处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11,即其在两端壁16处的上端沿对接方向Z与所述对接面11相平齐或位于所述对接面11下方,在插槽102处沿对接方向Z凸伸出所述对接面11并与所述扣持板 41的上边缘411相平齐;所述侧板42的上边缘421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11。此种金属外壳40结构可以降低电连接器100的高度尺寸并减小电连接器100的体积,有利于小型化发展趋势。所述金属内壳30的上边缘301 与所述对接面11相平齐,所述金属内壳30的下边缘302位于安装面12的上方。
[0071] 所述第一侧壁14的外表面设有向收容槽13方向凹设的凹槽142,所述金属内壳30设有向凹槽142内弯折延伸以包覆所述凹槽142的凹部32。所述凹槽142向上贯穿至绝缘本体10的对接面11。所述凹部32收容在凹槽142内并向下抵持在绝缘本体10上以防止金属内壳30向下移动。所述金属内壳30设有至少一对向所述插槽102内突伸的凸包31,所述凸包31自金属内壳30一体冲压形成并沿纵长方向X位于所述凹部32左右两侧,所述凸包31用于抵持在对接插头200的凸伸部203上,以更好地固定对接插头200,提升对接插头 200的插拔力。所述两扣持槽413并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凹部32处。
[007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内壳30与金属外壳40分开设置并相互接触,可以降低制造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内壳30也可以与金属外壳 40一体连接形成。所述金属内壳30沿对接方向Z自上向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0 上,金属内壳30设有卡持在绝缘本体10对接面11的卡勾33,所述绝缘本体 10沿纵长方向X的两端设有自对接面11凹设的凹陷113以及自凹陷113进一步凹设的卡槽114,所述卡勾33设有沿横向方向Y延伸并收容在对应凹陷 113内的延伸部331以及自延伸部331进一步弯折延伸并卡持在对应卡槽114 内的卡持部
332,从而将金属内壳30更好地固定至绝缘本体10。所述延伸部 331的外表面沿对接方向未凸伸出所述对接面11,以保证对接面11的平整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113及卡槽114分别设于对应的侧壁14及端壁 16上。
[0073] 所述金属外壳40同样沿对接方向Z自上向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侧壁14沿纵长方向X的两端设有一对缺口143,所述两端板43设有卡持在对应缺口
143处的卡扣部431,并且所述卡扣部431向下抵持在缺口143处从而防止金属外壳40向下移动。所述金属内壳30抵靠在所述卡扣部431上从而实现与金属外壳40的电性及机械接触,以进一步提升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效果。
[0074] 所述两端板43的下缘分别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脚部432以及位于该两脚部432之间以卡持在对应端壁16上的卡接部433。所述第二侧壁15设有向外凸伸的凸条151,所述侧板42的下缘422向下抵持在凸条151上以防止金属外壳40向下移动。
[0075] 请参阅图1‑5所示,当对接插头200与电连接器100对接配合时,所述凸伸部203优先进入插槽102内从而为对接插头200提供导引作用,供其顺利插入电连接器100内。对接后,所述凸伸部203收容在插槽102内并向下凸伸出所述锁扣板41的下边缘413,从而可以通过观察凸伸部203确认对接插头200 是否插入到位,所述锁扣弹片204设有一对锁扣突部205与对应的扣持槽413 锁扣配合,进而将对接插头200更好地固定在电连接器100内;所述凸伸部 203对应所述锁扣弹片204处设有向所述舌板201方向突伸并收容在凹部32 内的突出部206,该突出部206与凹部32配合可以防止对接插头200在插入或拔出电连接器100的过程中发生左右方向的晃动;所述对接插头200的舌板 201插接至收容槽13内,所述舌板201上的对接端子202与对应的导电端子 221接触配合进而实现电性及机械连接。
[0076] 请参阅图11‑1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该连接器组合 500'中的电连接器100'及对接插头200'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电连接器 100'及对接插头200'分别为LP(Low Profile)SlimSAS插座连接器及LP(Low Profile)SlimSAS插头连接器,具体而言,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第一侧壁14'未设置凹槽结构,其外表面为大致平面状结构,金属内壳30'也无凹部结构,而是大致呈平板状结构并贴靠在第一侧壁14'的外表面,对应的对接插头200'的凸伸部203'上同样未设置突出部结构,另外,该第二实施例中的导电端子22'直接自下向上组装至绝缘本体10'内,并未设置绝缘块结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0077] 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0078] (1)本发明通过设置金属内壳30包覆在所述第一侧壁14外表面,不仅可以防止外界信号从第一侧壁14处对导电端子22形成信号干扰,提升了屏蔽效果;而且该金属内壳30与扣持板41之间形成插槽102供对接插头200连接,可以防止对接插头200在插入或拔出过程中摩擦第一侧壁14,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0079] (2)由于第一侧壁14设有凹槽142导致绝缘本体的结构强度变弱,本发明通过金属内壳30一体设置凹部32包覆所述凹槽142,从而对第一侧壁14 的凹槽142处形成更好地保护,进一步增加了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
[0080] (3)本发明的金属内壳30通过在凹部32的左右两侧设置向插槽102内突伸的凸包31以抵持对接插头200,进而可以更好地固定所述对接插头200,提升了对接插头200的插拔力。
[008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