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504647.8

文献号 : CN1131977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佳佳吴春帅杨赛帅崔志明保国锋张金龙薛鹏飞

申请人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包括床架,所述床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体一和床体二,所述床体一和床体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枕头,所述靠左侧床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轴一,所述轴一的右端限位活动连接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轴二,所述靠右侧床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术后康复多为人工行手动进行矫正复位,效率低下,且极度依赖医师的治疗经验,且在长时间的矫正后,医师常会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进一步降低病人矫正复位的质量,影响病人的恢复。

权利要求 :

1.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床架(1),所述床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体一(2)和床体二(3),所述床体一(2)和床体二(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枕头(4),靠左侧床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上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轴一(6);

所述轴一(6)的右端限位活动连接有万向球(7),所述万向球(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轴二(8),所述轴二(8)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螺旋槽,靠右侧床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9),所述定位套(9)的前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引导杆(10),所述轴二(8)上靠近右端的表面贯穿定位套(9)并与定位套(9)活动连接,所述引导杆(10)的后端与轴二(8)外轮廓上螺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床体一(2)和床体二(3)的相对面上左右限位滑动连接有n形框(11),所述n形框(11)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圆柱凸轮(12),所述轴二(8)贯穿n形框(11)并与n形框(11)转动连接,所述圆柱凸轮(12)的内壁与轴二(8)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凸轮(12)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一(14),所述n形框(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横杆(15),所述限位横杆(15)贯穿连杆一(14)并与连杆一(14)限位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一(14)的顶部设有矫正装置(16),所述矫正装置(16)上设有按摩装置(17);

所述矫正装置(16)包括连杆二(18),所述连杆二(1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通过销轴与连杆一(14)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二(18)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三(19),所述连杆三(19)的顶部贯穿n形框(11)的上表面并与n形框(11)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三(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放置的挤压柱一(21),所述挤压柱一(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柱二(22),所述n形框(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撑侧板(23),所述支撑侧板(23)的侧面开设有通槽并通过通槽水平限位滑动连接有移动横板(24),所述移动横板(24)被挤压柱一(21)的表面贯穿且与挤压柱一(21)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横板(24)上靠近相对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25);

所述按摩装置(17)包括内齿圈(26),所述内齿圈(26)的弧形轮廓表面与支撑侧板(23)的侧面上远离挤压柱一(2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26)上靠近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27),所述限位圆盘(27)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定轴转动连接有中心轴(28),所述中心轴(2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有齿轮一(29),所述移动横板(24)上远离挤压柱一(21)的一侧贯穿支撑侧板(23)以及内齿圈(26)的弧形轮廓并与支撑侧板(23)和内齿圈(26)限位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横板(24)远离挤压柱一(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30),所述齿条(30)的表面与齿轮一(29)上的齿牙啮合,所述内齿圈(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臂(31),所述连接臂(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盒(32),所述储液盒(3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吸液棉线(33),所述吸液棉线(33)的表面贯穿中心轴(28)的底部并延伸至中心轴(28)的顶部,所述中心轴(2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有齿轮二(34),所述齿轮二(34)上的齿牙啮合有齿轮三(35),所述齿轮三(35)上的齿牙与内齿圈(26)内壁上的齿牙啮合,所述齿轮三(3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从动轴(36),所述限位圆盘(27)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从动轴(36)限位滑动的环形导槽(37),所述中心轴(28)和从动轴(3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按摩垫(38),且按摩垫(38)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吸液棉线(33)的顶部与中心轴(28)上按摩垫(3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n形框(11)上靠近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孔并通过矩形孔限位滑动连接有矩形杆(39),所述矩形杆(39)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床架(1)的相对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36)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在限位圆盘(27)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盒(32)上靠近边缘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液口(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柱二(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1),所述橡胶垫(41)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3)为球形滑块,且滑块(13)通过其上的弧形面与圆柱凸轮(12)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说明书 :

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中央,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神经血管交错密集,是全身的生命枢纽,承担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伴随脊柱疾病患者人数的增长,治疗脊柱疾病的相关技术也备受患者及家人关注。
[0003] 传统的脊柱内固定钉棒系统手术时,会出现由于脊柱钉放置在肌肉中,同时由于手术中出血量大,会导致在手术中医生无法快速将已经安装好的脊柱钉牵出肌肉,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影响手术进程及时间。
[0004] 而近年来,脊柱健康问题引人关注。患有先天性脊柱疾病、脊柱肿瘤、脊柱外伤、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引发颈腰椎病的人群,都对医生的手术过程及手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5] 在术后康复康复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病人的脊柱进行康复矫正,避免在康复过程中,病人的脊柱未按照预期的状态进行恢复;传统的术后康复多为人工行手动进行矫正复位,效率低下,且极度依赖医师的治疗经验,且在长时间的矫正后,医师常会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进步一降低病人矫正复位的质量,给恢复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具备动态矫正、多重矫正以及动态按摩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包括两个床架,所述床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体一和床体二,所述床体一和床体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枕头,所述靠左侧床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轴一。
[0008] 所述轴一的右端限位活动连接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轴二,所述轴二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靠右侧床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前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引导杆,所述轴二上靠近右端的表面贯穿定位套并与定位套活动连接,所述引导杆的后端与轴二外轮廓上螺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床体一和床体二的相对面上左右限位滑动连接有n形框,所述n形框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圆柱凸轮,所述轴二贯穿n形框并与n形框转动连接。
[0009] 所述圆柱凸轮的内壁与轴二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凸轮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一,所述n形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横杆,所述限位横杆贯穿连杆一并与连杆一限位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的顶部设有矫正装置,所述矫正装置上设有按摩装置。
[0010] 优选的,所述矫正装置包括连杆二,所述连杆二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通过销轴与连杆一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二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三,所述连杆三的顶部贯穿n形框的上表面并与n形框上下限位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放置的挤压柱一,所述挤压柱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柱二,所述n形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撑侧板,所述支撑侧板的侧面开设有通槽并通过通槽水平限位滑动连接有移动横板,所述移动横板被挤压柱一的表面贯穿且与挤压柱一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横板上靠近相对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
[0011] 优选的,所述按摩装置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弧形轮廓表面与支撑侧板的侧面上远离挤压柱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上靠近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所述限位圆盘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定轴转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有齿轮一,所述移动横板上远离挤压柱一的一侧贯穿支撑侧板以及内齿圈的弧形轮廓并与支撑侧板和内齿圈限位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横板远离挤压柱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表面与齿轮一上的齿牙啮合,所述内齿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吸液棉线,所述吸液棉线的表面贯穿中心轴的底部并延伸至中心轴的顶部,所述中心轴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上的齿牙啮合有齿轮三,所述齿轮三上的齿牙与内齿圈内壁上的齿牙啮合,所述齿轮三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从动轴,所述限位圆盘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从动轴限位滑动的环形导槽,所述中心轴和从动轴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按摩垫,且按摩垫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吸液棉线的顶部与中心轴上按摩垫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n形框上靠近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孔并通过矩形孔限位滑动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床架的相对侧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从动轴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在限位圆盘上均匀分布。
[0014] 优选的,所述储液盒上靠近边缘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液口。
[0015] 优选的,所述挤压柱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16] 优选的,所述滑块为球形滑块,且滑块通过其上的弧形面与圆柱凸轮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床架、床体一、床体二组成供病人平躺使用的床体,床体一和床体二之间留有缝隙,使得病人在平躺时,背部脊椎出的皮肤得以暴露;
[0018] 通过枕头的设置,使得病人在平躺时,头部得以支撑;
[0019] 通过电动推杆接通电源,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的左右横移,通过轴一的左右横移带动轴二的同步移动,进而带动n形框、圆柱凸轮的同步移动;参考图2,当轴二进行左右移动时,会插入至定位套内,在定位套中,引导杆的后端会与轴二外轮廓上螺旋槽的内壁发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轴二上外轮廓螺旋槽的引导下,使得轴二能够相对定位套进行转动,n形框由于受床体一和床体二的限制,只能进行左右移动,而与轴二固连的圆柱凸轮则会在n形框内进行定轴转动;
[0020] 参考图4,当圆柱凸轮转动时,由于限位横杆贯穿连杆一,会对连杆一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得连杆一只能在限位横杆上进行左右滑动,连杆一底部上滑块的运动轨迹也同步受限,当圆柱凸轮转动后,滑块会与圆柱凸轮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该滑槽的引导下,使得滑块能够带着连杆一在n形框内进行左右往复移动;
[0021] 通过连杆一的左右移动,在矫正装置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病人脊柱的矫正;而伴随着n形框的左右横移,则能够对病人的脊柱进行动态矫正;
[0022] 通过按摩装置的设置,能够对患者,后背上靠近脊椎的皮肤处进行按摩,配合按摩经由或者药酒,能够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在进行脊柱矫正时带来的不适。
[0023] 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术后康复多为人工行手动进行矫正复位,效率低下,且极度依赖医师的治疗经验,且在长时间的矫正后,医师常会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进步一降低病人矫正复位的质量,给恢复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立体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立体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床体一的正视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n形框的正视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n形框的立体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矩形杆的立体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图7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0032] 图9为本发明图6中内齿圈的立体图。
[0033] 图中:1、床架;2、床体一;3、床体二;4、枕头;5、电动推杆;6、轴一;7、万向球;8、轴二;9、定位套;10、引导杆;11、n形框;12、圆柱凸轮;13、滑块;14、连杆一;15、限位横杆;16、矫正装置;17、按摩装置;18、连杆二;19、连杆三;20、支撑板;21、挤压柱一;22、挤压柱二;23、支撑侧板;24、移动横板;25、夹板;26、内齿圈;27、限位圆盘;28、中心轴;29、齿轮一;30、齿条;31、连接臂;32、储液盒;33、吸液棉线;34、齿轮二;35、齿轮三;36、从动轴;37、环形导槽;38、按摩垫;39、矩形杆;40、进液口;41、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包括两个床架1,床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床体一2和床体二3,通过床架1、床体一2、床体二3组成供病人平躺使用的床体,床体一2和床体二3之间留有缝隙,使得病人在平躺时,背部脊椎出的皮肤得以暴露。
[0036] 床体一2和床体二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枕头4,通过枕头4的设置,使得病人在平躺时,头部得以支撑。靠左侧床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上输出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轴一6;
[0037] 轴一6的右端限位活动连接有万向球7,万向球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轴二8,轴二8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螺旋槽,靠右侧床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9,定位套9的前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引导杆10,轴二8上靠近右端的表面贯穿定位套9并与定位套9活动连接,引导杆10的后端与轴二8外轮廓上螺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床体一2和床体二3的相对面上左右限位滑动连接有n形框11,n形框11上靠近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孔并通过矩形孔限位滑动连接有矩形杆39,矩形杆39的两端与两个床架1的相对侧固定连接,通过n形框11上矩形杆39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从底部对n形框11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得n形框
11的上下受力更加平衡,运动时也会更加的稳定。
[0038] n形框11的内壁限位转动连接有圆柱凸轮12,轴二8贯穿n形框11并与n形框11转动连接,通过电动推杆5接通电源,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6的左右横移,通过轴一6的左右横移带动轴二8的同步移动,进而带动n形框11、圆柱凸轮12的同步移动;参考图2,当轴二8进行左右移动时,会插入至定位套9内,在定位套9中,引导杆10的后端会与轴二8外轮廓上螺旋槽的内壁发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轴二8上外轮廓螺旋槽的引导下,使得轴二8能够相对定位套9进行转动,n形框11由于受床体一2和床体二3的限制,只能进行左右移动,而与轴二8固连的圆柱凸轮12则会在n形框11内进行定轴转动。圆柱凸轮12的内壁与轴二8的表面固定连接,圆柱凸轮12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为球形滑块,且滑块13通过其上的弧形面与圆柱凸轮12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39] 通过滑块13为球形滑块的设置,使得滑块13在圆柱凸轮12上外轮廓滑槽内壁中的滑动会更加的流畅,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
[0040] 滑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一14,n形框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横杆15,限位横杆15贯穿连杆一14并与连杆一14限位滑动连接,参考图4,当圆柱凸轮12转动时,由于限位横杆15贯穿连杆一14,会对连杆一14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得连杆一14只能在限位横杆15上进行左右滑动,连杆一14底部上滑块13的运动轨迹也同步受限,当圆柱凸轮12转动后,滑块13会与圆柱凸轮12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该滑槽的引导下,使得滑块13能够带着连杆一14在n形框11内进行左右往复移动。
[0041] 连杆一14的顶部设有矫正装置16,通过连杆一14的左右移动,在矫正装置16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病人脊柱的矫正;而伴随着n形框11的左右横移,则能够对病人的脊柱进行动态矫正。
[0042] 矫正装置16包括连杆二18,连杆二1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通过销轴与连杆一14的顶部转动连接,连杆二18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三19,连杆三19的顶部贯穿n形框11的上表面并与n形框11上下限位滑动连接,连杆三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放置的挤压柱一21,挤压柱一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柱二22,n形框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撑侧板23,支撑侧板23的侧面开设有通槽并通过通槽水平限位滑动连接有移动横板24,移动横板24被挤压柱一21的表面贯穿且与挤压柱一21滑动连接,两个移动横板24上靠近相对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25。
[0043] 使用时,通过连杆一14的左右横移带动连杆二18底部的左右横移,由于连杆二18的两端分别与连杆一14的顶部和连杆三19的底部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连杆三19在贯穿n形框11的上表面后,其运动轨迹受限,只能进行升降运动;当连杆一14进行左右横移后,在连杆二18的转动配合下,得以实现连杆三19在n形框11上的升降,参考图5,当连杆三19进行升降时,会同步带动支撑板20、挤压柱一21以及挤压柱二22的升降,通过挤压柱二22的顶部与换着班背部的皮肤接触并挤压,实现对患者脊椎上横突表面的挤压,进而对脊椎上横突处进行矫正操作;
[0044] 挤压柱一21在支撑板20上倾斜的设置,以及移动横板24在支撑侧板23上只能进行水平横移,伴随着挤压柱一21的升降,在挤压柱一21上倾斜轨迹的引导下,两个支撑侧板23上的两个移动横板24以及夹板25能够同时进行相向移动或者同时进行相背离移动,当两个夹板25相互靠近时,能够实现对脊椎上的竖突进行挤压,进而实现对脊椎上竖突处进行矫正,通过横突以及竖突处的挤压矫正,能够实现对患者的脊椎进行多重矫正效果,而伴随着n形框11整体的左右横移,实现了对病人整体脊椎的动态矫正效果。
[0045] 挤压柱二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1,橡胶垫41的上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46] 通过挤压柱二22顶部上橡胶垫41的设置,能够增加与患者背部的接触面积,减轻因按压压迫所带来的不适。
[0047] 矫正装置16上设有按摩装置17,通过按摩装置17的设置,能够对患者,后背上靠近脊椎的皮肤处进行按摩,配合按摩经由或者药酒,能够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在进行脊柱矫正时带来的不适。
[0048] 按摩装置17包括内齿圈26,内齿圈26的弧形轮廓表面与支撑侧板23的侧面上远离挤压柱一21的一侧固定连接,内齿圈26上靠近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27,限位圆盘27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定轴转动连接有中心轴28,中心轴2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有齿轮一29,移动横板24上远离挤压柱一21的一侧贯穿支撑侧板23以及内齿圈26的弧形轮廓并与支撑侧板23和内齿圈26限位滑动连接,移动横板24远离挤压柱一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30,齿条30的表面与齿轮一29上的齿牙啮合,内齿圈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臂31,连接臂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盒32,储液盒3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吸液棉线33,吸液棉线33的表面贯穿中心轴28的底部并延伸至中心轴28的顶部,中心轴28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有齿轮二34,齿轮二34上的齿牙啮合有齿轮三35,齿轮三35上的齿牙与内齿圈26内壁上的齿牙啮合,齿轮三3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从动轴36,限位圆盘27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从动轴36限位滑动的环形导槽37,中心轴28和从动轴3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按摩垫38,且按摩垫38之间相互接触,吸液棉线33的顶部与中心轴28上按摩垫3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49] 参考图8,使用时,通过移动横板24在支撑侧板23上的左右横移带动其上齿条30的同步移动,与齿条30啮合的齿轮一29则会同步带动中心轴28在限位圆盘27上的定轴转动,参考图9,当中心轴28转动后,会带动齿轮二34的同步转动,与齿轮二34啮合的齿轮三35会在从动轴36内壁上齿牙的啮合限位下,以及从动轴36在环形导槽37上轨迹的限位下,顺利的进行转动,其中转动包括齿轮三35、从动轴36整体的自转,以及齿轮三35、从动轴36整体以中心轴28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中心的公转,通过从动轴36和中心轴28的转动,带动按摩垫38的同步转,按摩垫38的上表面在实际使用时,会与患者背部的皮肤接触,通过转动实现对背部的按摩效果;
[0050] 参考图8,在储液盒32中,装有供按摩用的药酒,通过吸液棉线33的底部伸入储液盒32中,在毛细原理的作用下,会使储液盒32内的药酒通过吸液棉线33不断的被向上吸附,最终中心轴28顶部的按摩垫38得以润湿,而从动轴36上的按摩垫38也会因与中心轴28上的按摩垫38接触而同样吸附得到药酒,至此本方案所有的按摩垫38均得以湿润,湿润后的按摩垫38在与换呗背部皮肤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更小,按摩时会更加舒适,而药酒的添加,在按摩过程中,能够快速的被吸收,加快按摩处的血液流速,减轻和避免脊椎矫正处出现淤堵。
[0051] 从动轴36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在限位圆盘27上均匀分布。通过从动轴36数量不少于四个的设置,使得参与按摩的按摩垫38整体数量则不少于五个,能够提高按摩质量与效率。
[0052] 储液盒32上靠近边缘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液口40。
[0053] 通过储液盒32上进液口40的开设,一方面能够平衡储液盒32内的气压,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储液盒32内药液的补充。
[0054] 工作原理:该脊柱外科用复位器械使用时,通过床架1、床体一2、床体二3组成供病人平躺使用的床体,床体一2和床体二3之间留有缝隙,使得病人在平躺时,背部脊椎出的皮肤得以暴露;通过枕头4的设置,使得病人在平躺时,头部得以支撑;通过电动推杆5接通电源,其上的输出轴带动轴一6的左右横移,通过轴一6的左右横移带动轴二8的同步移动,进而带动n形框11、圆柱凸轮12的同步移动;参考图2,当轴二8进行左右移动时,会插入至定位套9内,在定位套9中,引导杆10的后端会与轴二8外轮廓上螺旋槽的内壁发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轴二8上外轮廓螺旋槽的引导下,使得轴二8能够相对定位套9进行转动,n形框11由于受床体一2和床体二3的限制,只能进行左右移动,而与轴二8固连的圆柱凸轮12则会在n形框11内进行定轴转动;参考图4,当圆柱凸轮12转动时,由于限位横杆15贯穿连杆一14,会对连杆一14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使得连杆一14只能在限位横杆15上进行左右滑动,连杆一14底部上滑块13的运动轨迹也同步受限,当圆柱凸轮12转动后,滑块13会与圆柱凸轮12上外轮廓滑槽的内壁间产生相对滑动,并且在该滑槽的引导下,使得滑块13能够带着连杆一
14在n形框11内进行左右往复移动;通过连杆一14的左右移动,在矫正装置16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病人脊柱的矫正;而伴随着n形框11的左右横移,则能够对病人的脊柱进行动态矫正;通过按摩装置17的设置,能够对患者,后背上靠近脊椎的皮肤处进行按摩,配合按摩经由或者药酒,能够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在进行脊柱矫正时带来的不适;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术后康复多为人工行手动进行矫正复位,效率低下,且极度依赖医师的治疗经验,且在长时间的矫正后,医师常会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进步一降低病人矫正复位的质量,给恢复带来不便的问题。
[005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