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081513.5

文献号 : CN1132254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英明朱统于利刚张雨果

申请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涉及屏幕发声技术领域,用于改善移动终端在实现屏幕发声的过程中,存在音量不足的问题。移动终端包括中框、至少一个第一振动。显示模组与中框相连接,且与中框之间形成容纳腔。第一振动器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振动器包括第一固定框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固定框与显示模组和中框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内。第一驱动组件的两端均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一固定框的靠近显示模组的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第一驱动组件沿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发生伸缩形变,使得第一固定框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驱动显示模组上、下振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

显示模组,与所述中框相连接,且与所述中框之间形成容纳腔;

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振动器包括第一固定框以及第一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固定框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中框相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内;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的靠近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发生伸缩形变,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框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显示模组上、下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至少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向所述显示模组拱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为椭圆环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长轴所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伸缩组件;

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

第一伸缩杆,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内;

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沿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长度方向发生伸缩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两个串联的所述第一伸缩组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共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衔接杆;所述第一衔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和所述第一固定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和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

所述第一衔接杆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衔接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衔接杆朝向所述第一伸缩组件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平行;

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相连接;

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同;

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平行;

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反;

第四磁铁,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磁性相同;

第一导磁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以及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三磁铁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框的表面相连接;

第二导磁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四磁铁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框的表面相连接;

第一线圈,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磁铁以及所述第二磁铁产生的磁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发生伸缩变形;

第二线圈,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磁铁以及所述第四磁铁产生的磁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伸缩杆发生伸缩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磁杆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磁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

所述第二导磁杆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磁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

第二支撑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内,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相连接;

所述第二振动器包括第二固定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框为椭圆环结构;沿所述第二固定框短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二固定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框的长轴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沿所述第二固定框长轴方向发生伸缩形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振动器;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振动器之间的第二衔接杆;所述第二衔接杆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衔接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

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框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形成的电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发生伸缩形变。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框的长轴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振动器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振动器和所述显示模组相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振动器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支撑片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主显示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向远离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弯曲;

至少一个第三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所述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显示部的背面;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

所述主显示部的背面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长度;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发生伸缩形变,并在垂直于所述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上驱动所述主显示部上、下振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伸缩杆,平行于所述主显示部的显示面;

第五电极,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

第六电极,与所述第三伸缩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五电极和所述第六电极形成的电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伸缩杆发生伸缩形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衔接杆;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衔接杆两端,且与所述第三衔接杆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四衔接杆,平行于所述主显示部的显示面;

至少一个第三振动器,包括第三固定框以及至少一个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三固定框为椭圆环结构;沿所述第三固定框短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三固定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衔接杆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衔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

所述第四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框的长轴所在的位置;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用于沿所述第三固定框长轴方向发生伸缩形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侧壁相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支撑片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

说明书 :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屏幕发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用户对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手机的整机屏占比,可以在手机的显示屏背面设置驱动器,以驱动显示屏沿手机厚度的方向上、下振动。在此情况下,显示屏可以作为振膜在振动的过程中,推动空气产生声音,以实现屏幕发声。这样一来,无需在手机的正面打孔和安装听筒,从而可以达到增加手机屏占比的目的。
[0003] 由上述可知,手机内部的驱动器可以驱动显示屏沿手机厚度的方向上、下振动。然而,受限于手机的厚度,上述振动器沿手机厚度方向的尺寸很难进一步增加。这样会导致驱动器驱动屏幕产生的位移较小,屏幕发声的音量不足。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于改善移动终端在实现屏幕发声的过程中,存在音量不足的问题。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中框、至少一个第一振动。该显示模组与中框相连接,且与中框之间形成容纳腔。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器设置于容纳腔内。其中,第一振动器包括第一固定框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固定框与显示模组和中框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内。第一驱动组件的两端均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一固定框的靠近显示模组的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沿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发生伸缩形变,使得第一固定框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驱动显示模组上、下振动。
[0007] 由上述可知,第一固定框的靠近显示模组的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沿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发生伸缩形变,并驱动第一固定框发生位移。此时,第一固定框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也会发生位移,所以可以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驱动显示模组上、下振动。这样一来,一方面,显示模组可以作为振膜,在振动过程中推动空气产生声音,以实现屏幕发声。此外,第一驱动组件沿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方向,驱动第一固定框发生位移时,根据根据三角形放大原理,第一固定框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位移,大于第一固定框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位移。在此情况下,当延长第一驱动组件的长度时,由于第一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因此不仅不会影响移动终端的厚度,还可以增加第一振动器向显示模组提供的驱动力,增大屏幕发声的音量,从而可以改善移动终端在实现屏幕发声的过程中,存在的音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第一振动器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的尺寸较大,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的尺寸较小。因此第一振动器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占比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小移动终端的整机厚度。
[0008] 可选的,第一固定框至少朝向显示模组的一侧向显示模组拱起。第一固定框的拱起部分与显示模组相接触,可以使得该第一固定框向显示模组施加的驱动力更加集中,提升驱动显示模组振动的强度。
[0009] 可选的,第一固定框为椭圆环结构。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固定框的长轴所在的位置。第一固定框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发生伸缩变形时,由于椭圆环结构的第一固定框朝向显示模组的一侧向显示模组拱起,从而使得施加至显示模组的驱动力更加集中。
[0010] 可选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伸缩杆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内。第一电极与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用于驱动第一伸缩杆沿第一伸缩杆的长度方向发生伸缩形变。在此情况下,构成上述第一伸缩杆的材料可以包括电致伸缩材料。这样一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可以驱动电致伸缩材料构成的第一伸缩杆沿该第一伸缩杆的长度方向发生伸缩形变。
[0011] 可选的,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伸缩组件。相邻两个第一伸缩杆之间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共用。例如,相邻两个第一伸缩杆之间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为一体结构,从而可以减少电极的数量,简化移动终端的结构。
[0012] 可选的,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衔接杆。第一衔接杆设置于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一固定框之间,且与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一衔接杆朝向第一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与第一衔接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这样一来,当第一衔接杆通过胶水与第一固定框相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一衔接杆与第一固定框内表面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增加第一衔接杆与第一固定框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第一衔接杆朝向第一伸缩组件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衔接杆与第一伸缩组件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
[0013] 可选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磁体、第二磁铁、第二伸缩杆、第三磁铁、第四磁铁、第一导磁杆、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其中,第一伸缩杆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平行。第一磁铁与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磁铁与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磁性相同。第二伸缩杆与第一伸缩杆平行。第三磁铁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磁性相反。第四磁铁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四磁铁与第三磁铁磁性相同。第一导磁杆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以及第一磁铁、第三磁铁靠近第一固定框的表面相连接。第二导磁杆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以及第二磁铁、第四磁铁靠近第一固定框的表面相连接。第一线圈呈螺旋状环绕于第一伸缩杆上。第一线圈、第一磁铁以及第二磁铁产生的磁场用于驱动第一伸缩杆发生伸缩变形。第二线圈呈螺旋状环绕于第二伸缩杆上。第二线圈、第三磁铁以及第四磁铁产生的磁场用于驱动第二伸缩杆发生伸缩变形。这样一来,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同时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驱动第一固定框发生位移。与此同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第一固定框也会发生位移,且该位移大于第一固定框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的位移。从而可以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同时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振动器可以驱动显示模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下振动。
[0014] 可选的,第一导磁杆朝向第一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与第一导磁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一导磁杆与第一固定框的连接更加的稳固。第二导磁杆朝向第一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与第二导磁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二导磁杆与第一固定框的连接更加的稳固。
[0015] 可选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器。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器设置于第一固定框内,位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且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连接。第二振动器包括第二固定框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驱动组件。第二固定框为椭圆环结构。沿第二固定框短轴所在的方向,第二固定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固定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固定框的长轴所在的位置。第二驱动组件用于沿第二固定框长轴方向发生伸缩形变。这样一来,在第二驱动组件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驱动第二固定框发生伸缩变形。在此情况下,第二固定框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通过上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向第一固定框施加驱动力,驱动第一固定框发生位移。与此同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第一固定框也会发生位移,且该位移大于第一固定框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的位移。从而可以在上述第二振动器的驱动作用下,使得第一振动器可以驱动显示模组沿垂直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上、下振动。
[0016] 可选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振动器。此外,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二振动器之间的第二衔接杆。第二衔接杆朝向第二固定框的表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第二固定框的外表面与第二衔接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这样一来,通过第二衔接杆可以将上述相邻两个第二振动器相连接。此外,当第二衔接杆通过胶水第二固定框相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二衔接杆与第二固定框外表面贴合的更加紧密,达到增加第二衔接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连接强度的目的。在此情况下,当移动终端沿平行于显示屏的方向的尺寸较大时,一个第二振动器的长度可能无法满足驱动显示屏振动的要求。因此可以在第一驱动组件中设置两个通过第二衔接杆相连接的第二振动器。
[0017] 可选的,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三电极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固定框的内表面相连接。第四电极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固定框的外表面相连接。在此情况下,构成第一支撑杆的材料可以为电致伸缩材料。当向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施加电压后,在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可以驱动第一支撑杆发生伸缩形变。
[0018] 可选的,第二固定框的长轴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平行。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框的长轴的长度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厚度造成影响。
[0019] 可选的,移动终端还包括支撑片。该支撑片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器和显示模组之间,且与第一振动器和显示模组相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器在显示模组的垂直投影位于,支撑片在显示模组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这样一来,由于支撑片为片状结构,其与显示模组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通过将上述支撑片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显示模组和上述第一振动器相接触,可以提高第一振动器与显示模组的接触面积,使得上述第一振动器驱动显示模组振动的过程中,向显示模组提供的驱动力能够更加均匀的施加至显示模组。此外,通过支撑片还可以扩大显示模组形变区域面积,增加第一振动器驱动显示模组振动的效率,降低功耗,提升屏幕发声的效果。
[0020]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以及至少一个第三驱动组件。显示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主显示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向远离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弯曲。至少一个第三驱动组件沿平行于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主显示部的背面。第三驱动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三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主显示部的背面与第三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三驱动组件的长度。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发生伸缩形变,并在垂直于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上驱动主显示部上、下振动。由于主显示部的背面与第三驱动组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三驱动组件的长度,因此根据上述位移放大原理,主显示部在垂直于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也会发生位移,且该位移大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平行于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发生位移。从而可以在上述第三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使得第三驱动组件可以驱动显示模组的主显示部沿垂直于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上、下振动。
[0021] 可选的,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伸缩杆、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第三伸缩杆平行于主显示部的显示面。第五电极与第三伸缩杆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第六电极与第三伸缩杆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构成第三伸缩杆的材料可以为电致伸缩材料。当向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施加电压后,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形成的电场可以驱动第三伸缩杆发生伸缩形变。
[0022] 可选的,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两个第三驱动组件。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衔接杆。相邻两个第三驱动组件分别位于第三衔接杆两端,且与第三衔接杆相连接。这样一来,当移动终端沿平行于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的尺寸较大时,一个第三驱动组件的长度可能无法满足驱动主显示部振动的要求,因此通可以在移动终端中设置上述至少两个第三驱动组件,以及第三与两个驱动组件相连接的第三衔接杆。
[0023] 可选的,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四衔接杆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振动器。该第四衔接杆平行于主显示部的显示面。至少一个第三振动器包括第三固定框以及至少一个第四驱动组件。第三固定框为椭圆环结构。沿第三固定框短轴所在的方向,第三固定框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三固定框的第二端与第四衔接杆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四衔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连接。第四驱动组件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第三固定框的长轴所在的位置。第四驱动组件用于沿第三固定框长轴方向发生伸缩形变。在第四驱动组件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沿第三固定框长轴驱动第三固定框发生伸缩变形。在此情况下,第三固定框通过上述第四衔接杆向显示模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施加驱动力。此时,由上述可知,显示模组的主显示部在第三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沿垂直与主显示部显示面的方向上、下振动。
[0024] 可选的,移动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片。支撑片设置于第三驱动组件和第一侧壁之间,且与第三驱动组件和第一侧壁相连接。至少一个第三驱动组件在第一侧壁的垂直投影位于,支撑片在第一侧壁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该支撑片的技术效果同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b为图1a中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c为图1a中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移放大原理图;
[0032] 图4为图2a中第一振动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a为图2a中第一振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b为图2a中第一振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为图2a中第一振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振动器和支撑片的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38]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振动器和支撑片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39]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振动器和支撑片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40]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振动器和支撑片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41] 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振动器和支撑片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42]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振动器和支撑片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43]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振动器和支撑片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0044] 图11a为图2a中第一振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1b为具有图11a所示的第一振动器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2a为图2a中第一振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2b为具有图12a所示的第一振动器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3为图2a中第一振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4为具有图13所示的第一振动器的移动终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5为具有图13所示的第一振动器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7a为图16所示的移动终端的一种仰视图;
[0053] 图17b为图16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仰视图;
[0054] 图1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2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2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60] 附图标记:
[0061] 01‑移动终端;10‑显示模组;11‑中框;110‑承载板;111‑边框;12‑壳体;101‑显示屏;102‑BLU;103‑容纳腔;20‑第一振动器;21‑第一固定框;22‑第一驱动组件;200‑第一伸缩组件;201‑第一伸缩杆;301‑第一电极;302‑第二电极;210‑第一衔接杆;30‑支撑片;221‑第二伸缩杆;231‑第一磁铁;232‑第二磁铁;233‑第三磁铁;234‑第四磁铁;241‑第一导磁杆;242‑第二导磁杆;251‑第一线圈;252‑第二线圈;261‑第一支撑杆;262‑第二支撑杆;40‑第二振动器;41‑第二固定框;42‑第二驱动组件;203‑第三电极;204‑第四电极;207‑第七电极;208‑第八电极;211‑第二衔接杆;51‑第一侧壁;52‑第二侧壁;53‑主显示部;60‑第三驱动组件;212‑第三衔接杆;601‑第三伸缩杆;205‑第五电极;206‑第六电极;213‑第四衔接杆;70‑第三振动器;71‑第三固定框;72‑第四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63]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4]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对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可以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附图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0065]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耦接”可以是实现信号传输的电性连接的方式。“耦接”可以是直接的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电性连接。
[006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能够进行手持通话和显示的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移动终端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移动终端为如图1a所示的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
[0067] 上述移动终端01,如图1a所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显示模组10。其中,上述显示模组10,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 panel,DP)。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上述显示屏101可以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在此情况下,如图1b所示,上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用于向该LCD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102。LCD屏可以为硬性显示屏。
[0068]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上述显示屏10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该OLED显示屏能够实现自发光,因此显示模组10中无需设置上述BLU102。OLED显示屏可以为硬性显示屏,或者当该OLED显示屏的衬底为柔性衬底时,上述OLED显示屏可以为柔性显示屏。
[0069] 此外,上述移动终端01还包括如图1a所示的中框11和壳体12。显示模组10和壳体12分别位于中框11的两侧。中框11包括与显示模组10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承载板110,以及绕承载板110一周设置的边框111。其中,承载板110靠近壳体12一侧的表面用于设置电池、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摄像头(Camera)、天线等内部元件。
[0070] 为了实现屏幕发声,上述移动终端01还包括至少一个如图2a所示的第一振动器20。该第一振动器20设置于显示模组10和中框11之间形成的容纳腔103内。其中,上述第一振动器2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框21以及第一驱动组件22。
[0071] 第一固定框21与显示模组10和中框11相连接。第一驱动组件22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即显示图像的表面)的方向(例如,图2a所示的Y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21内。
第一驱动组件22的两端均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
[0072] 第一固定框21的靠近显示模组10的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22之间的间距H,小于第一驱动组件22的长度L。第一驱动组件22用于沿第一驱动组件22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a所示的Y方向)发生伸缩形变,并驱动第一固定框21发生位移。此时,第一固定框21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例如,图2a所示的X方向)上也会发生位移,从而可以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2a所示的X方向)上驱动显示模组10上、下振动。这样一来,显示模组10可以作为振膜,在振动过程中推动空气产生声音,以实现屏幕发声。在此情况下,移动终端01上无需设置听筒,从而可以改善听筒导致移动终端01的整机屏占比降低的问题。
[0073] 由上述可知,第一固定框21发生形变后可以驱动显示模组10作为振膜进行振动。为了使得第一固定框21能够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上述第一固定框21的刚度需要大于显示模组10的刚度。在此情况下,构成该第一固定框2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示例的,上述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00GP(兆帕)。
[0074]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第一固定框21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2a所示的X方向)上发生伸缩变形时,施加至显示模组10的驱动力更大,第一固定框21至少朝向显示模组10的一侧向显示模组10拱起。第一固定框21的拱起部分与显示模组10相接触,可以使得该第一固定框21向显示模组10施加的驱动力更加集中,提升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强度。
[0075] 示例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第一固定框21可以为椭圆环结构。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驱动组件22可以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21的长轴所在的位置。
[0076]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第一固定框21可以为拱门型结构。在此情况下,第一驱动组件22可以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21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第一固定框21为椭圆环结构为例进行的说明。
[0077] 由上述可知,第一固定框21的靠近显示模组10的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22之间的间距H,小于第一驱动组件22的长度L。这样一来,一方面,第一振动器20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2a所示的Y方向)的尺寸较大,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2a所示的X方向)的尺寸较小。因此可以第一振动器20在移动终端01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占比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小移动终端01的整机厚度。
[0078] 另一方面,根据三角形放大原理,如图3所示,在XOY平面内,杆S处于初始位置时,在水平X方向上杆S的第一端与O点之间的距离A1,大于在竖直方向上杆S的第二端与O点之间的距离A2。在此情况下,在杆S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当杆S在水平X方向上形成位移B1‑A1时,其在竖直方向Y上会形成位移B2。可以看出(A2‑B2)>(B1‑A1),因此在竖直方向Y上的位移在原有的A2基础上,放大了一放大倍数△B。△B=(A2‑B2)/(B1‑A1)。
[0079] 基于此,由于第一固定框21的靠近显示模组10的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22之间的间距H,小于第一驱动组件22的长度L,因此当第一驱动组件22沿第一驱动组件22的长度(图2a所示的Y方向)方向,驱动第一固定框21发生位移时,根据上述位移放大过程,第一固定框21沿图2a所示的X方向上的位移,大于第一固定框21沿图2a所示的Y方向上的位移。在此情况下,当延长第一驱动组件22的长度时,由于第一驱动组件22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例如,图2a所示的Y方向)设置,因此不仅不会影响移动终端01的厚度,还可以增加第一振动器20向显示模组10提供的驱动力,增大屏幕发声的音量。
[008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振动器20在显示模组10和中框11之间形成的容纳腔103内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避开一些需要穿过中框11以及显示模组10的电子元器件,例如摄像头即可。此外,如图2c所示,沿移动终端01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c所示的X方向),当第一振动器20的尺寸S1较大时,可以减小位于第一振动器20背面,且在承载板110与后壳12之间的电子元器件(例如,电池)的尺寸,使得S1>S2,从而确保移动终端01的厚度不变。其中S2为中框11的承载板110朝向壳体12的表面,在对应第一振动器20的设置位置处与壳体12之间的距离。
[0081] 以下对上述第一驱动组件22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0082] 示例一
[0083] 本示例中,上述第一振动器20中的第一驱动组件22可以包括如图4所示的至少一个第一伸缩组件200。该第一伸缩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伸缩杆201、第一电极301以及第二电极302。
[0084] 其中,第一伸缩杆201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例如,图2a所示的Y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框21内。第一电极301与第一伸缩杆20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二电极302与第一伸缩杆201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
[0085] 在此情况下,构成上述第一伸缩杆201的材料可以包括电致伸缩材料,例如,压电陶瓷材料。构成上述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基于此,如图4所示,可以向第一电极301施加正向电压,使得第一电极301作为正极(采用“+”号表示)。向第二电极302施加负向电压,使得第二电极302作为负极(采用“‑”号表示)。这样一来,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形成的电场可以驱动第一伸缩杆201沿该第一伸缩杆201的长度方向(与图2a所示的Y方向平行)发生伸缩形变。
[0086] 在第一伸缩杆201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2a所示的Y方向)驱动第一固定框21发生位移。与此同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2a所示的X方向)上,第一固定框21也会发生位移,且该位移大于第一固定框21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2a所示的Y方向)的位移。从而可以在第一伸缩杆201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振动器20可以驱动显示模组10沿如图2a所示的X方向上、下振动。
[0087]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01包括如图5a所示的至少两个串联的第一伸缩组件200。相邻两个第一伸缩杆201之间的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相接触,所以可以接收相同的电压。
[0088] 在此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01至少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伸缩组件200的情况下,相邻两个第一伸缩杆201之间的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可以共用,因此如图5b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伸缩杆201之间的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可以为一体结构。本申请对移动终端01中第一伸缩杆201的数量不做限定,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均是以移动终端01如图4所示包括一个第一伸缩杆201为例进行的说明。
[0089] 此外,在第一固定框21如图4所示为椭圆环结构的情况下,为了使得第一伸缩杆201与第一固定框21连接的更加稳固。上述第一驱动组件22还包括如图6所示的至少一个第一衔接杆210。该第一衔接杆210设置于第一伸缩组件200和第一固定框21之间。第一衔接杆
210可以通过胶水与第一伸缩组件200和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
[0090] 由于第一伸缩组件200中第一伸缩杆201的两端通常为平面,所以为了提高第一衔接杆210与第一伸缩组件200连接的稳固性,第一衔接杆210朝向第一伸缩组件20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衔接杆210与第一伸缩组件200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
[0091] 此外,第一衔接杆210朝向第一固定框21内表面的一侧表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与第一衔接杆210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这样一来,当第一衔接杆210通过胶水与第一固定框21相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一衔接杆210与第一固定框21内表面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增加第一衔接杆210与第一固定框2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92] 在此情况下,第一伸缩杆201在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发生伸缩形变时,可以将产生的驱动力通过上述胶水和第一衔接杆210传递至第一固定框21。在此情况下,为了减小上述上述驱动力在传递的过程中的损失,上述第一衔接杆210和胶水需要具有一定的硬度。基于此,构成第一衔接杆210的材料可以为质地较硬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并且,该第一衔接杆210的刚度可以大于第一固定框21的刚度。
[0093] 由上述可知,为了使得第一固定框21能够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第一固定框21的刚度需要大于显示模组10的刚度。基于此,为了在第一固定框21在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过程中,减小显示模组10发生损坏的几率。如图7所示,上述移动终端01还包括支撑片30。
[0094] 支撑片30设置于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器20和显示模组10之间,且与第一振动器20和显示模组10相连接。如图8a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器20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位于,支撑片30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
[0095] 这样一来,由于支撑片30为片状结构,其与显示模组10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通过将上述支撑片30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显示模组10和上述第一振动器20相接触,可以提高第一振动器20与显示模组10的接触面积,使得上述第一振动器20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过程中,向显示模组10提供的驱动力能够更加均匀的施加至显示模组10。此外,通过支撑片30还可以扩大显示模组10形变区域面积,增加第一振动器20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效率,降低功耗,提升屏幕发声的效果。
[0096]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上述支撑片3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其他质地较硬的材料。该支撑片30的刚度可以大于显示模组10的刚度。
[0097] 此外,图8a是以一个第一振动器20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位于,支撑片30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且该第一振动器20沿垂直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8a中的Z方向)设置为例进行的说明。在此情况下,第一振动器20中第一驱动组件22的第一伸缩组件200(如图4所示),可以沿垂直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8a中的Z方向)设置。
或者,如图8b所示,第一振动器20还可以沿平行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8b中的Z方向)设置。在此情况下,第一振动器20中第一驱动组件22的第一伸缩组件200(如图4所示),可以沿平行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8b中的Z方向)设置。
[0098]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当移动终端01包括两个第一振动器20时,上述两个第一振动器20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位于,可以均位于支撑片30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同理可得,如图9a所示,上述两个第一振动器20可以均沿垂直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9a中的Z方向)设置。或者,如图9c所示,上述两个第一振动器20可以均沿平行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9a中的Z方向)设置。
[0099]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a所示,在移动终端01包括两个第一振动器,例如第一振动器20a、第一振动器20b时,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两个支撑片,例如支撑片30a和支撑片30b。第一振动器20a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位于,可以均位于支撑片30a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第一振动器20b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位于,可以均位于支撑片30b在显示模组10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
[0100] 同理可得,如图10a所示,上述第一振动器20a、第一振动器20b可以均沿垂直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10a中的Z方向)设置,且第一振动器20a、第一振动器20b可以分别位于移动终端01的左、右两侧。或者,如图10b所示,上述第一振动器20a、第一振动器20b可以均沿平行于移动终端01宽度的方向(如图10b中的Z方向)设置,且第一振动器20a、第一振动器20b可以分别位于移动终端01的上、下两侧。
[010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移动终端01包括一个第一振动器20,或者包括两个第一振动器20为例进行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振动器20的数量、排布方式,以及支撑片30的数量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屏幕发声的音量,上述移动终端01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振动器20,例如如图9b所示,移动终端01可以包括6个第一振动器20。在此情况下,上述6个第一振动器20可以均匀的分布于整个显示模组10的背面,从而在不同的位置同时对显示模组10进行驱动,达到驱动整个显示模组10进行振动,增大屏幕发声音量的目的。
[0102]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显示模组10和中框11的承载板110之间形成容纳腔103中的布件空间,以及承载板110背面的电子元器件(例如,电池)的位置,对第一振动器20的数量、排布方式,以及支撑片30的数量进行设定。从而可以在实现第一振动器20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同时,避免第一振动器20、支撑片30的布件位置,与移动终端01中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例如,摄像头、电池等)的布件位置产生干涉。
[0103] 示例二
[0104] 本示例中,与示例一相同,第一振动器2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框21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框21内的第一驱动组件22。与示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如图11a所示的第一伸缩杆201、第二伸缩杆221、第一磁铁231、第二磁铁232、第三磁铁233以及第四磁铁234、第一导磁杆241、第二导磁杆242。此外,第一驱动组件22还包括呈螺旋状环绕于第一伸缩杆201上的第一线圈251,以及呈螺旋状环绕于第二伸缩杆221上的第二线圈252。
[0105] 如图11b所示,第一伸缩杆201与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平行,即第一伸缩杆201与图11b所示的Y方向平行。此外,如图11a所示,第二伸缩杆221与第一伸缩杆201平行设置。所以,第二伸缩杆221也与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平行。
[0106] 此外,如图11a所示,第一磁铁231与第一伸缩杆201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磁铁232与第一伸缩杆20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磁铁231与第二磁铁232的磁性相同。第三磁铁233与第二伸缩杆221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四磁铁234与第二伸缩杆22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磁铁233与第一磁铁231磁性相反,第三磁铁233与第四磁铁234磁性相同。
[0107] 第一导磁杆241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以及第一磁铁231、第三磁铁233靠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相连接。第二导磁杆242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以及第二磁铁232、第四磁铁234靠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相连接。这样一来,第一伸缩杆201、第一磁铁231、第一导磁杆241、第三磁铁233、第二伸缩杆221、第四磁铁234、第二导磁杆242以及第二磁铁232依次收尾相接,构成环形磁路。
[0108] 基于此,第一磁铁231、第二磁铁232,以及绕制于第一伸缩杆201上的第一线圈251产生的磁场用于驱动第一伸缩杆201,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该显示面位于图11b中的YOZ平面内)的方向(如图11b中的Y方向)发生伸缩变形。此外,如图11a(沿平行于图11b中的YOZ平面对第一驱动组件22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所示,第三磁铁233、第四磁铁234以及绕制于第二伸缩杆221上的第二线圈252产生的磁场用于驱动第二伸缩杆221,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该显示面位于图11a中的YOZ平面内)的方向(如图11a中的Y方向)发生伸缩变形。
[0109] 这样一来,在第一伸缩杆201和第二伸缩杆221同时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1b中的Y方向)驱动第一固定框21发生位移。与此同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11b所示的X方向)上,第一固定框21也会发生位移,且该位移大于第一固定框21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1b中的Y方向)的位移。从而可以在第一伸缩杆201和第二伸缩杆221同时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振动器20可以驱动显示模组10沿如图11b所示的X方向上、下振动。
[0110] 由上述可知,第一导磁杆241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以及第一磁铁231、第三磁铁233靠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相连接。在第一固定框21为椭圆环结构时,由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为圆弧面,所以为了增加第一导磁杆241与第一固定框21内表面的连接强度。第一导磁杆241朝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可以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与第一导磁杆241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当第一导磁杆241通过胶水与第一固定框21相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一导磁杆241与第一固定框21内表面贴合的更加紧密,达到增加第一导磁杆241与第一固定框21之间连接强度的目的。
[0111] 此外,第一磁铁231、第三磁铁233靠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通常为平面,所以第一导磁杆241朝向第一磁铁231、第三磁铁233的表面可以为平面。从而增大第一导磁杆241通过胶水与第一磁铁231、第三磁铁233的连接强度。
[0112] 同理可得,由上述可知,第二导磁杆242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以及第二磁铁232、第四磁铁234靠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相连接。在第一固定框21为椭圆环结构时,所以为了增加第二导磁杆242与第一固定框21内表面的连接强度。第二导磁杆242朝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可以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与第一导磁杆241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此外,第二磁铁232、第四磁铁234靠近第一固定框21的表面通常为平面,所以第二导磁杆242朝向第二磁铁232、第四磁铁234的表面可以为平面。
[0113] 此外,根据示例一同理可得,为了使得第一固定框21能够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第一固定框21的刚度需要大于显示模组10的刚度。因此,为了在第一固定框21在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过程中,减小显示模组10发生损坏的几率,上述移动终端01还包括上述支撑片30。该支撑片30、第一振动器20的数量以及设置方式同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0114] 示例三
[0115] 本示例中,与示例一相同,第一振动器2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框21以及设置于第一固定框21内的第一驱动组件22。与示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第一驱动组件22可以包括如图12a所示的第一支撑杆261、第二支撑杆26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器40。第一支撑杆261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二支撑杆262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上述第二振动器40设置于第一固定框21内,且位于第一支撑杆261和第二支撑杆262之间。第二振动器40与第一支撑杆261和第二支撑杆262相连接。
[0116] 上述第二振动器40可以包括如图12b所示的第二固定框4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驱动组件42。该第二固定框41可以为椭圆环结构。构成该第二固定框41的材料可以与上述第一固定框21的材料相同。第二驱动组件42的设置方式可以与第一驱动组件22的设置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17] 此外,沿第二固定框41短轴所在的方向,第二固定框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杆261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固定框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262的第二端相连接。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二振动器40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261和第二支撑杆262与第二固定框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接。
[0118] 此外,如图12b所示,第二驱动组件42沿垂直显示模组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2b中的X方向),设置于第二固定框41的长轴(沿图12b中的X方向)所在的位置。该第二驱动组件42用于沿第二固定框41长轴(沿图12b中的X方向)方向发生伸缩形变。
[0119] 这样一来,在第二驱动组件42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2b中的X方向)驱动第二固定框41发生伸缩变形。在此情况下,第二固定框41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12b所示的Y方向),通过上述第一支撑杆261和第二支撑杆262向第一固定框21施加驱动力,驱动第一固定框21发生位移。
[0120] 与此同时,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图12b所示的X方向)上,第一固定框21也会发生位移,且该位移大于第一固定框21沿平行于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1b中的Y方向)的位移。从而可以在上述第二振动器40的驱动作用下,使得第一振动器20可以驱动显示模组10沿如图12b所示的X方向上、下振动。
[0121] 同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61(或第二支撑杆262)与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之间可以设置衔接杆(图12b采用黑色方块表示)。此外,第二驱动组件42的两端与第二固定框41的内表面之间也可以设置衔接杆(图12b采用白色方块表示)。上述衔接杆的设置方式以及作用与示例一的第一衔接杆21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2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构成上述第一支撑杆261和第二支撑杆26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该第一支撑杆261和第二支撑杆262的刚度可以大于第一固定框21的刚度。
[0123]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构成上述第一支撑杆261的材料可以为电致伸缩材料,例如压电陶瓷材料。在此情况下,第一驱动组件22可以包括如图13所示的第三电极203和第四电极204。其中,第三电极203与第一支撑杆26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第四电极204与第一支撑杆26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固定框41的外表面相连接。
例如,图13中,第四电极204通过第二振动器40以及第二支撑杆262与第二固定框41的外表面相连接。
[0124] 构成上述第三电极203和第四电极204的材料可以金属材料。在此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可以向第三电极203施加正向电压,使得第三电极203作为正极(采用“+”号表示)。向第四电极204施加负向电压,使得第四电极204作为负极(采用“‑”号表示)。这样一来,第三电极203和第四电极204形成的电场可以驱动第一支撑杆261沿该第一支撑杆261的长度方向(与图12b所示的Y方向平行)发生伸缩形变。
[0125] 同理,构成上述第二支撑杆262的材料可以为上述电致伸缩材料。在此情况下,第一驱动组件22可以包括如图13所示的第七电极207和第八电极208。其中,第七电极207与第二支撑杆26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固定框41的外表面相连接。第八电极208与第二支撑杆262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固定框21的内表面相连接。构成上述第七电极207和第八电极208的材料可以金属材料。在此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可以向第七电极207施加正向电压(采用“+”号表示)。向第八电极208施加负向电压(采用“‑”号表示)。这样一来,第七电极207和第八电极208形成的电场可以驱动第二支撑杆262沿该第二支撑杆262的长度方向(与图12b所示的Y方向平行)发生伸缩形变。
[0126] 上述是以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一个第二振动器40为例进行的说明。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上述第一驱动组件2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振动器,例如,第二振动器40a、第二振动器40b以及第二振动器40c。
[0127] 在此情况下,为了将相邻两个第二振动器相连接,如图14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二振动器(例如第二振动器40a与第二振动器40b,或者第二振动器40b与第三振动器40c)之间的第二衔接杆211。这样一来,通过第二衔接杆211可以将上述相邻两个第二振动器相连接。
[0128] 此外,为了使得第二衔接杆211与相邻两个第二振动器之间具有较大的连接强度,第二衔接杆211朝向第二固定框41的表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第二固定框41的外表面与第二衔接杆连接部分的弧度相同。当第二衔接杆211通过胶水第二固定框41相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二衔接杆211与第二固定框41外表面贴合的更加紧密,达到增加第二衔接杆211与第二固定框41之间连接强度的目的。
[0129] 图14是以上述第二固定框41的长轴(沿图14所示的X方向)与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与图14所示的Y方向)垂直为例进行的说明。这样一来,由于第二固定框41为椭圆,因此该第二固定框41的长轴的长度会在移动终端01厚度方向(沿图14所示的X方向)上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为了减小移动终端01的厚度,如图15所示,第二固定框41的长轴可以与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图15中YOZ平面,X方向垂直于YOZ平面)平行,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框41的长轴的长度不会对移动终端01的厚度造成影响。
[0130] 此外,根据示例一同理可得,为了使得第一固定框21能够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第一固定框21的刚度需要大于显示模组10的刚度。因此,为了在第一固定框21在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过程中,减小显示模组10发生损坏的几率,上述移动终端01还包括上述支撑片30。该支撑片30、第一振动器20的数量以及设置方式同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0131]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01。如图16所示,移动终端01包括显示模组10。该显示模组10的设置方式同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与上述显示模组10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6所示,该显示模组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以及位于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之间的主显示部53。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向远离显示模组10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6中的X方向)弯曲。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以及主显示部53均可以进行显示,该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以及主显示部53的外表面为其各自的显示面。在此情况下,上述显示模组10可以为曲面屏。示例的,该曲面屏中如图16所示的第一侧壁51(或者,第二侧壁52)与主显示部53之间具有夹角α。当该夹角α为90°或近似90°时,上述曲面屏可以称为瀑布屏。
[0132] 此外,移动终端01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60,沿平行于主显示部53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6中的Y方向),设置于主显示部53的背面。该第三驱动组件60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51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三驱动组件60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52的内表面相连接。该第三驱动组件60用于发生伸缩形变,并向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在平行于主显示部53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6中的Y方向)发生位移。
[0133] 由于主显示部53的背面与第三驱动组件60之间的间距M1,小于第三驱动组件60的长度M2,因此根据上述位移放大原理,主显示部53在垂直于主显示部53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6中的X方向)也会发生位移,且该位移大于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在平行于主显示部53显示面的方向(如图16中的Y方向)发生位移。从而可以在上述第三驱动组件60的驱动作用下,使得第三驱动组件60可以驱动显示模组10的主显示部53沿X方向上、下振动。
[013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a所示,移动终端01中可以设置一个第三驱动组件60。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b所示,该移动终端01中还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三驱动组件60。
[0135] 此外,同上所述,为了使得第三驱动组件60可以与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连接的更加牢固,可以在第三驱动组件60与第一侧壁51之间,或者第三驱动组件60与第二侧壁52之间设置衔接杆,该衔接杆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第一衔接杆210的设置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36] 此外,为了使得第三驱动组件60能够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第三驱动组件60的刚度需要大于显示模组10的刚度。因此,为了在第三驱动组件60在驱动显示模组10振动的过程中,减小显示模组10发生损坏的几率,上述移动终端01还包括如图18a所示的至少一个支撑片30。
[0137] 该支撑片30设置于第三驱动组件60和第一侧壁51之间,且与第三驱动组件60和第一侧壁51相连接。至少一个第三驱动组件60在第一侧壁51的垂直投影位于,支撑片30在第一侧壁51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同理,第三驱动组件60和第二侧壁52之间也可以设置上述支撑片30,且至少一个第三驱动组件60在第二侧壁52的垂直投影位于,支撑片30在第二侧壁52的垂直投影的范围内。该支撑片30的技术效果同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013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片30可以如图18a只覆盖显示模组10背面的一部分。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b所示,上述支撑片30可以覆盖显示模组10的整个背面。
[0139]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移动终端01中单独设置上述支撑片30,或者当该移动终端01的背面具有一些材质较硬的结构,例如当显示模组10中的显示屏101为柔性显示屏时,为了对该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上述显示模组10可以包括设置于柔性显示屏背面的支撑板。
在此情况下,上述支撑板可以复用为支撑片30。
[0140] 此外,当移动终端01沿图19中的Y方向的尺寸较大时,一个第三驱动组件60的长度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在此情况下,如图20所示,上述移动终端0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三驱动组件60。基于此,上述移动终端01还包括第三衔接杆212。相邻两个第三驱动组件60分别位于第三衔接杆212两端,且与第三衔接杆212相连接。
[014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构成上述第三衔接杆212的材料可以与上述第一衔接杆210的材料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42] 以下对上述第三驱动组件60的设置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0143] 示例四
[0144] 本示例中,如图20所示,第三驱动组件60可以包括第三伸缩杆601、第五电极205和第六电极206。其中,第三伸缩杆601平行于主显示部53的显示面(即与图20中的Y方向)。第五电极205与第三伸缩杆60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侧壁51的内表面相连接。第六电极206与第三伸缩杆60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侧壁52的内表面相连接。
[0145] 在此情况下,构成上述第三伸缩杆601的材料可以为上述电致伸缩材料。基于此,如图20所示,可以向第五电极205施加正向电压(采用“+”号表示)。向第六电极206施加负向电压(采用“‑”号表示)。这样一来,第五电极205和第六电极206形成的电场可以驱动第三伸缩杆601沿该第三伸缩杆601的长度方向(即与图20中的Y方向)发生伸缩形变。从而达到向移动终端01中的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施加驱动力的目的。
[0146] 示例五
[0147] 本示例中,如图21a所示,上述第三驱动组件60可以包括第四衔接杆213和至少一个第三振动器70。其中,该第四衔接杆213可以平行于显示模组10的主显示部53的显示面(即平行于如图21a的Y方向)第三振动器70包括第三固定框71和第四驱动组件72。第四驱动组件72设置于第三固定框71的长轴(沿图21a的Z方向)所在的位置。
[0148]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固定框71的材料与上述第一固定框21的材料相同。第四驱动组件72的设置方式与第二驱动组件42的设置方式同理可得,此处不再赘述。
[0149] 上述第三固定框71可以为椭圆环结构。沿第三固定框71短轴所在的方向(即平行于如图21a的Y方向),第三固定框71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51的内表面相连接,第三固定框71的第二端与第四衔接杆213的第一端相连接。该第四衔接杆213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52的内表面相连接。
[0150] 在此情况下,第四驱动组件72用于沿第三固定框71长轴(沿图21a所示的Y方向)方向发生伸缩形变。在第四驱动组件72发生伸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沿图21a所示的Y方向驱动第三固定框71发生伸缩变形。在此情况下,第三固定框71沿图21a所示的Z方向,通过上述第四衔接杆213向显示模组10的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施加驱动力。此时,由上述可知,显示模组10的主显示部53在第三驱动组件60的驱动作用下沿垂直与主显示部53显示面(即图21a中的YOZ平面)的方向上、下振动。
[0151] 同上所述,第三振动器70与第一侧壁51之间可以设置衔接杆(如图21a中的黑色方块表示)。该衔接杆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第一衔接杆210的设置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152] 此外,图21a是以第三驱动组件60包括一个第三振动器70为例进行的说明。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b所示,第三驱动组件6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振动组件70。上述两个第一振动组件70一个靠近第一侧壁51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二侧壁52设置,且上述第四衔接杆213位于上述两个第三振动器70之间。
[0153]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