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01596.8

文献号 : CN1132432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攀宏何世强张博单亚东卢冉周同庆

申请人 : 丽菇链(天津)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包括筐底板和一端与筐底板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其中,筐底板和筐侧壁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的纵隔板和横隔板,筐底板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第一环形连接凸缘与筐底板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的周向外壁上还设有密封圈,筐底板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筐侧壁与横隔板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环形连接凸缘和筐底板围成的空间以及筐侧壁外侧的透气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免瓶袋培植筐的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食用菌栽培时,只用筐即可,涉及装置少,操作简单方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栽培筐(17)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顶部的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所述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包括架底沿(101)、架上沿(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沿(101)和架上沿(102)之间的架支柱(103),所述架底沿(101)背向架上沿(102)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17)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所述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的筐口上;

所述主栽培筐(17)包括筐底板(1)和一端与所述筐底板(1)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2),所述筐侧壁(2)的另一端围成筐口,所述筐口上设有筐上沿(201),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3)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纵隔板和横隔板(4),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所述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与所述筐底板(1)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6),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的周向外壁上在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6)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和所述筐底板(1)围成的空间以及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结构;

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的朝向所述筐口拱起的透气凹槽(13),以及设于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用于连通所述透气凹槽(13)和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孔(14),所述透气孔(14)上通过压布卡(15)压设有滤材(16),所述横隔板(4)设于所述透气凹槽(13)拱起的底壁上;

所述筐底板(1)朝向所述筐口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纵隔板平行且两端分别贯通与所述纵隔板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的散热孔道(8);

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4)将由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8)顶部的第一纵隔板(9)和设于所述散热孔道(8)与所述筐侧壁(2)之间的第二纵隔板(10),且所述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置料空间(3);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第二纵隔板(10)为可拆卸的纵隔板,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2.一种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栽培筐(17)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顶部的环筒出菇承筐架(19),所述主栽培筐(17)包括筐底板(1)和一端与所述筐底板(1)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2),所述筐侧壁(2)的另一端围成筐口,所述筐口上设有筐上沿(201),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3)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纵隔板和横隔板(4),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所述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与所述筐底板(1)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6),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的周向外壁上在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6)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和所述筐底板(1)围成的空间以及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结构;

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的朝向所述筐口拱起的透气凹槽(13),以及设于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用于连通所述透气凹槽(13)和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孔(14),所述透气孔(14)上通过压布卡(15)压设有滤材(16),所述横隔板(4)设于所述透气凹槽(13)拱起的底壁上;

所述筐底板(1)朝向所述筐口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纵隔板平行且两端分别贯通与所述纵隔板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的散热孔道(8);

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4)将由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8)顶部的第一纵隔板(9)和设于所述散热孔道(8)与所述筐侧壁(2)之间的第二纵隔板(10),且所述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置料空间(3);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第二纵隔板(10)为可拆卸的纵隔板,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19)包括架底板(105)、架上沿(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板(105)和架上沿(102)之间的架支柱(103),所述架底板(105)上与所述主栽培筐(17)的各置料空间(3)对应的位置设有出菇环筒(106),所述架底板(105)背向架上沿(102)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17)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19)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的筐口上。

3.一种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栽培筐(17)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顶部的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所述主栽培筐(17)包括筐底板(1)和一端与所述筐底板(1)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2),所述筐侧壁(2)的另一端围成筐口,所述筐口上设有筐上沿(201),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3)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纵隔板和横隔板(4),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所述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与所述筐底板(1)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6),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的周向外壁上在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6)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和所述筐底板(1)围成的空间以及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结构;

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的朝向所述筐口拱起的透气凹槽(13),以及设于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用于连通所述透气凹槽(13)和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孔(14),所述透气孔(14)上通过压布卡(15)压设有滤材(16),所述横隔板(4)设于所述透气凹槽(13)拱起的底壁上;

所述筐底板(1)朝向所述筐口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纵隔板平行且两端分别贯通与所述纵隔板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的散热孔道(8);

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4)将由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8)顶部的第一纵隔板(9)和设于所述散热孔道(8)与所述筐侧壁(2)之间的第二纵隔板(10),且所述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置料空间(3);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第二纵隔板(10)为可拆卸的纵隔板,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包括架底板(105)、架上沿(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板(105)和架上沿(102)之间的架支柱(103),所述架底板(105)上与所述主栽培筐(17)的各置料空间(3)对应的位置设有疏蕾出菇孔(107),所述架底板(105)背向架上沿(102)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17)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所述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的筐口上。

4.一种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盘(21)、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及置于最顶层的免瓶袋培植筐(22)内的配重块(23);

所述免瓶袋培植筐(22)包括筐底板(1)和一端与所述筐底板(1)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2),所述筐侧壁(2)的另一端围成筐口,所述筐口上设有筐上沿(201),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3)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纵隔板和横隔板(4),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所述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与所述筐底板(1)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6),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的周向外壁上在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6)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和所述筐底板(1)围成的空间以及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结构;所述配重块(23)置于最顶层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内;

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的朝向所述筐口拱起的透气凹槽(13),以及设于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用于连通所述透气凹槽(13)和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孔(14),所述透气孔(14)上通过压布卡(15)压设有滤材(16),所述横隔板(4)设于所述透气凹槽(13)拱起的底壁上;

所述筐底板(1)朝向所述筐口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纵隔板平行且两端分别贯通与所述纵隔板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的散热孔道(8);

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4)将由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8)顶部的第一纵隔板(9)和设于所述散热孔道(8)与所述筐侧壁(2)之间的第二纵隔板(10),且所述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置料空间(3);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第二纵隔板(10)为可拆卸的纵隔板,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5.一种食用菌免瓶袋出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向出菇系统和顶向出菇系统,所述侧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21)、以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及置于最顶层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的配重块(23),单列每层中相邻的两个免瓶袋培植筐(22),其设有散热孔道(8)的侧壁相邻正对;

所述免瓶袋培植筐(22)包括筐底板(1)和一端与所述筐底板(1)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2),所述筐侧壁(2)的另一端围成筐口,所述筐口上设有筐上沿(201),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3)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纵隔板和横隔板(4),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所述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与所述筐底板(1)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6),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的周向外壁上在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6)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和所述筐底板(1)围成的空间以及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结构;

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的朝向所述筐口拱起的透气凹槽(13),以及设于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用于连通所述透气凹槽(13)和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孔(14),所述透气孔(14)上通过压布卡(15)压设有滤材(16),所述横隔板(4)设于所述透气凹槽(13)拱起的底壁上;

所述筐底板(1)朝向所述筐口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纵隔板平行且两端分别贯通与所述纵隔板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的散热孔道(8);

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4)将由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8)顶部的第一纵隔板(9)和设于所述散热孔道(8)与所述筐侧壁(2)之间的第二纵隔板(10),且所述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置料空间(3);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第二纵隔板(10)为可拆卸的纵隔板,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

所述顶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21)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或者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或者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出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盘(21)包括托盘主体(211)、设于所述托盘主体(211)顶面上用于对最底层的免瓶袋培植筐(22)/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进行限位的限位槽(27)。

7.一种食用菌免瓶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待栽培的食用菌所适用的出菇方式选择对应的免瓶袋培植筐(22),然后对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及选用的免瓶袋培植筐(22)进行灭菌,再对灭菌后的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并使得接种后的栽培料置于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

S2.将已装载接种后的栽培料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并在最顶层免瓶袋培植筐(22)顶部再叠放一层其置料空间(3)中装有配重块(23)的免瓶袋培植筐(22),形成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移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S3.待到食用菌菌丝培养完成后,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侧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侧向出菇,并且步骤S2中免瓶袋培植筐(22)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则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和侧向出菇系统的堆叠方式是相同的,菌丝培养完成后可直接移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若步骤S2中免瓶袋培植筐(22)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或虽然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但最终出菇方式选择的是顶向出菇,则需将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免瓶袋培植筐(22)单独拆出,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侧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侧向出菇,则进行步骤S4;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顶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顶向出菇,则进行步骤S5;

S4.将步骤S3单独拆出的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21)上,并在最顶层免瓶袋培植筐(22)顶部再叠放一层置料空间(3)中装有配重块(23)的免瓶袋培植筐(22),形成侧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S5.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不定点出菇,则进行步骤S6;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环筒出菇,则进行步骤S7;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疏蕾定位出菇,则进行步骤S8;

S6.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顶部装上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组成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21)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然后移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S7.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顶部装上环筒出菇承筐架(19)组成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21)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S8.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顶部装上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组成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21)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先分别对选用的免瓶袋培植筐(22)和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进行灭菌,再在无菌环境中将灭完菌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然后对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或者是在将灭完菌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22)的同时进行菌种接种;

或者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将装好栽培料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在最顶层对应正叠放置一层其置料空间(3)中装有配重块(23)的免瓶袋培植筐(22),形成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然后将其移入灭菌器内,对免瓶袋培植筐(22)及其置料空间(3)中的栽培料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移出灭菌器进行冷却;

S12.灭菌、冷却完成后,在无菌环境下,将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免瓶袋培植筐(22)单独拆出,然后对置料空间(3)中的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

说明书 :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食用菌栽培时,如中国专利CN111149616A和CN104012303B所述,常规方法是先将培养料装到瓶或塑料袋内,然后将瓶或袋放到筐里或架上,移入灭菌柜进行灭菌,灭菌后进行接种、培养,然后将菌包/瓶直接放到架子上(包括侧出菇用的网格架),或者将菌包/瓶连同盛菌包/瓶的筐一起放到架子上,进行出菇管理。
[0003] 常规方法中,食用菌的栽培既要用到瓶/袋,又要用到盛瓶/袋的筐或者架子,涉及的装置多,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并且,瓶栽食用菌时食用菌的品种会受限,一般只能用于向上出菇的丛生食用菌,比如金针菇、真姬菇、鹿茸菇等,像香菇这种子实体单生的食用菌,使用瓶只能进行菌丝培养,不能用于出菇。而袋栽食用菌时,袋是耗材,不能循环使用,而且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上述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方法涉及装置多,操作起来比较繁琐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食用菌栽培时,只用筐即可,涉及装置少,操作简单方便。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包括筐底板和一端与所述筐底板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所述筐侧壁的另一端围成筐口,所述筐口上设有筐上沿,其中,所述筐底板和筐侧壁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纵隔板和横隔板,所述筐底板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所述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与所述筐底板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的周向外壁上在第一环形连接凸缘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筐底板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所述筐侧壁与所述横隔板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和所述筐底板围成的空间以及所述筐侧壁外侧的透气结构。这样,将一个免瓶袋培植筐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插接在另一个免瓶袋培植筐的筐口上,上筐的底就可以作为下筐的盖,而且第一环形连接凸缘周向外壁上是设有密封圈的,所以上筐能够对下筐进行封闭,从而实现类似用塑料袋或瓶栽培食用菌时,将培养料通过袋/瓶与外界有菌环境进行隔离的效果,同时免瓶袋培植筐上还设有透气结构,可以给封闭的筐提供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所必须的空气。这样就可以直接用免瓶袋培植筐盛栽培料,栽培料盛放在置料空间中,就不再需要瓶或塑料袋了。并且,免瓶袋培植筐之间可以直接堆叠,也就不需要盛放筐的架子了。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免瓶袋培植筐进行食用菌栽培时,就只用到了筐,涉及装置少,操作简单方便。具体栽培过程中,灭菌及发菌时,最上面的筐不装料,装砂石等作为配重,压住紧邻的下面的筐,实现对其的密封。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筐底板背向筐口的侧面上的朝向所述筐口拱起的透气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筐侧壁与所述横隔板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用于连通所述透气凹槽和所述筐侧壁外侧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通过压布卡压设有滤材,滤材可以是无纺布也可以是海绵,所述横隔板设于所述透气凹槽拱起的底壁上。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筐底板朝向所述筐口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纵隔板平行且两端分别贯通与所述纵隔板两端连接的筐侧壁的散热孔道。发菌阶段和出菇阶段置料空间中的栽培料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穿过散热孔道的冷空气带走,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发菌和出菇效果。
[0008] 本发明中,免瓶袋培植筐的具体结构形式包括如下三种:第一种形式,所述纵隔板的数量为1个,所述横隔板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将由所述筐底板和筐侧壁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为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顶部的第一纵隔板且所述第一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两个对称的置料空间,所述筐侧壁与所述横隔板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连通的侧壁出菇孔,所述侧壁出菇孔上设有出菇孔盖。这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用于食用菌的侧向出菇栽培,食用菌通过免瓶袋培植筐侧壁上的侧壁出菇孔出菇。出菇孔盖在发菌阶段将侧壁出菇孔盖住,在出菇阶段则要将出菇孔盖从侧壁出菇孔上摘下或更换为设有出耳孔的出菇孔盖。
[0009] 第二种形式,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将由所述筐底板和筐侧壁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顶部的第一纵隔板和设于所述散热孔道与所述筐侧壁之间的第二纵隔板,且所述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置料空间。这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纵隔板和横隔板都是固定连接在免瓶袋培植筐内的,并且免瓶袋培植筐的侧壁上没有侧壁出菇孔,因此这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用于食用菌的顶向出菇栽培,食用菌通过免瓶袋培植筐的置料空间顶部开口出菇。
[0010] 第三种形式,是在第二种形式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将第二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的第二纵隔板设置为可拆卸的纵隔板,所述筐侧壁与所述横隔板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其相邻的置料空间连通的侧壁出菇孔,所述侧壁出菇孔上设有出菇孔盖。这样,第三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就变成了侧向出菇和顶向出菇兼用的栽培筐了。当需要采用第三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进行食用菌的顶向出菇栽培时,就将出菇孔盖盖在侧壁出菇孔上,可拆卸的第二纵隔板也不用拆,这就变成了跟第二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结构基本相同的栽培筐了。当需要采用第三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进行食用菌的侧向出菇栽培时,就将出菇孔盖取下或更换为设有出耳孔的出菇孔盖,拆掉可拆卸的第二纵隔板,这就变成了跟第一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结构基本相同的栽培筐了。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免瓶袋栽培单元,该食用菌免瓶袋栽培单元包括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和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具体结构如下:
[0012] 一种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其中,包括主栽培筐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顶部的不定点出菇承筐架,所述主栽培筐为上述的第二种形式或第三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所述不定点出菇承筐架包括架底沿、架上沿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沿和架上沿之间的架支柱,所述架底沿背向架上沿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所述不定点出菇承筐架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的筐口上。这样,在使用该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堆叠出菇时,不定点出菇承筐架就能够在上下两层主栽培筐之间提供一个空间供下层的主栽培筐置料空间中的食用菌进行顶向出菇。由于,不定点出菇承筐架只有架底沿,没有底板,所以不定点出菇承筐架底部整个是镂空的,与其匹配的主栽培筐置料空间中的食用菌就可以在这个镂空区域随意出菇,即实现不定点出菇。
[0013] 一种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其中,包括主栽培筐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顶部的环筒出菇承筐架,所述主栽培筐为上述的第二种形式或第三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包括架底板、架上沿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板和架上沿之间的架支柱,所述架底板上与所述主栽培筐的各置料空间对应的位置设有出菇环筒,所述架底板背向架上沿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的筐口上。环筒出菇承筐架的第一个作用是与不定点出菇承筐架相同的,也是提供一个空间供下层的主栽培筐置料空间中的食用菌进行顶向出菇。不同的是,环筒出菇承筐架是包括架底板的,并且架底板上与主栽培筐的各置料空间对应的位置设有出菇环筒,这样与其匹配的主栽培筐置料空间中的食用菌就只能通过出菇环筒出菇,即实现环筒出菇。
[0014] 一种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其中,包括主栽培筐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顶部的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所述主栽培筐为上述的第二种形式或第三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所述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包括架底板、架上沿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板和架上沿之间的架支柱,所述架底板上与所述主栽培筐的各置料空间对应的位置设有疏蕾出菇孔,所述架底板背向架上沿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的筐口上。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的第一个作用也是与不定点出菇承筐架相同的,也是提供一个空间供下层的主栽培筐置料空间中的食用菌进行顶向出菇。不同的是,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也是包括架底板的,并且架底板上与主栽培筐的各置料空间对应的位置设有疏蕾出菇孔,这样与其匹配的主栽培筐置料空间中的食用菌就只能通过疏蕾出菇孔出菇,即实现疏蕾定位出菇,比较适合子实体单生的香菇的栽培。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免瓶袋栽培系统,该食用菌免瓶袋栽培系统包括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和食用菌免瓶袋出菇系统,具体结构如下:
[0016] 一种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上的如上述的任一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以及置于最顶层的免瓶袋培植筐的置料空间中的配重块。
[0017] 一种食用菌免瓶袋出菇系统,其中,包括侧向出菇系统和顶向出菇系统,所述侧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以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上的如上述的第一种形式或第三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以及置于最顶层的免瓶袋培植筐的置料空间中的配重块,单列每层中相邻的两个免瓶袋培植筐,其设有散热孔道的侧壁相邻正对;所述顶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上的如上述的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或者如上述的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或者如上述的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盘包括托盘主体、设于所述托盘主体顶面上用于对最底层的免瓶袋培植筐/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进行限位的限位槽。这样,底托盘、栽培筐/栽培单元之间互相通过限位配合,实现定位放置,这样就可以以一个底托盘为单位,整托进行机械化的接种、注水及采菇等操作。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免瓶袋栽培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20] S1.根据待栽培的食用菌所适用的出菇方式选择对应的免瓶袋培植筐,然后对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及选用的免瓶袋培植筐进行灭菌,再对灭菌后的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并使得接种后的栽培料置于免瓶袋培植筐的置料空间中;
[0021] S2.将已装载接种后的栽培料的免瓶袋培植筐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上,并在最顶层免瓶袋培植筐顶部再叠放一层其置料空间中装有配重块的免瓶袋培植筐,形成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移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0022] S3.待到食用菌菌丝培养完成后,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侧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侧向出菇,并且步骤S2中免瓶袋培植筐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上,则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和侧向出菇系统的堆叠方式是相同的,菌丝培养完成后可直接移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若步骤S2中免瓶袋培植筐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上,或虽然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上,但最终出菇方式选择的是顶向出菇,则需将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免瓶袋培植筐单独拆出,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侧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侧向出菇,则进行步骤S4;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顶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顶向出菇,则进行步骤S5;
[0023] S4.将步骤S3单独拆出的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以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上,并在最顶层免瓶袋培植筐顶部再叠放一层置料空间中装有配重块的免瓶袋培植筐,形成侧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24] S5.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不定点出菇,则进行步骤S6;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环筒出菇,则进行步骤S7;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疏蕾定位出菇,则进行步骤S8;
[0025] S6.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的顶部装上不定点出菇承筐架组成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然后移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26] S7.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的顶部装上环筒出菇承筐架组成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27] S8.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的顶部装上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组成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2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先分别对选用的免瓶袋培植筐和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进行灭菌,再在无菌环境中将灭完菌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的置料空间中,然后对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或者是在将灭完菌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的同时进行菌种接种;
[0029] 或者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0] S11.将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的置料空间中,将装好栽培料的免瓶袋培植筐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上,在最顶层对应正叠放置一层其置料空间中装有配重块的免瓶袋培植筐,形成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然后将其移入灭菌器内,对免瓶袋培植筐及其置料空间中的栽培料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移出灭菌器进行冷却;
[0031] S12.灭菌、冷却完成后,在无菌环境下,将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免瓶袋培植筐单独拆出,然后对置料空间中的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3] 本发明的免瓶袋培植筐通过纵隔板和横隔板将其内部空间分成了若干置料空间,并且在筐底面上设置了第一环形连接凸缘和密封圈,这样,将一个免瓶袋培植筐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插接在另一个免瓶袋培植筐的筐口上,上筐的底就可以作为下筐的盖,上筐能够对下筐进行封闭,从而实现类似用塑料袋或瓶栽培食用菌时,将培养料通过袋/瓶与外界有菌环境进行隔离的效果,同时免瓶袋培植筐上还设有透气结构,可以给封闭的筐提供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所必须的空气。这样就可以直接用免瓶袋培植筐盛栽培料,栽培料盛放在置料空间中,就不再需要瓶或塑料袋了。并且,免瓶袋培植筐之间可以直接堆叠,也就不需要盛放筐的架子了。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免瓶袋培植筐进行食用菌栽培时,就只用到了筐,涉及装置少,操作简单方便。
[0034] 本发明的免瓶袋培植筐能够实现侧向出菇栽培和顶向出菇栽培兼用,并且在顶向出菇栽培时,分别搭配不同的承筐架可以实现不同的顶向出菇方式,如顶向不定点出菇、顶向环筒出菇及顶向疏蕾定位出菇,适用的食用菌品种更多。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爆炸示意图。
[004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不定点出菇承筐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42]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不定点出菇承筐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43] 图9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4进行不定点出菇的示意图。
[0044]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环筒出菇承筐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环筒出菇承筐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3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5进行环筒出菇的示意图。
[0048]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7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6进行疏蕾定位出菇的示意图。
[0052]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4]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5]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6]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7]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底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7、实施例9、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中底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60] 实施例1
[006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免瓶袋培植筐22,包括筐底板1和一端与所述筐底板1四周边缘连接的筐侧壁2,所述筐侧壁2的另一端围成筐口,所述筐口上设有筐上沿201,其中,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内设有用于将该空间分隔成若干置料空间3的纵横交错设置的纵隔板和横隔板4,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的四周边缘设有外围尺寸与所述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与所述筐底板1连接的一端的周向外壁上设有限位凸台6,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的周向外壁上在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6之间设有密封圈7,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及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和所述筐底板1围成的空间以及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结构。这样,将一个免瓶袋培植筐22的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插接在另一个免瓶袋培植筐22的筐口上,上筐的底就可以作为下筐的盖,而且第一环形连接凸缘5周向外壁上是设有密封圈7的,所以上筐能够对下筐进行封闭,从而实现类似用塑料袋或瓶栽培食用菌时,将培养料通过袋/瓶与外界有菌环境进行隔离的效果,同时免瓶袋培植筐22上还设有透气结构,可以给封闭的筐提供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所必须的空气。这样就可以直接用免瓶袋培植筐22盛栽培料,栽培料盛放在置料空间3中,就不再需要瓶或塑料袋了。并且,免瓶袋培植筐22之间可以直接堆叠,也就不需要盛放筐的架子了。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免瓶袋培植筐22进行食用菌栽培时,就只用到了筐,涉及装置少,操作简单方便。具体栽培过程中,灭菌及发菌时,最上面的筐不装料,装砂石等作为配重,压住紧邻的下面的筐,实现对其的密封。
[0062]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透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筐底板1背向筐口的侧面上的朝向所述筐口拱起的透气凹槽13,以及设于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用于连通所述透气凹槽13和所述筐侧壁2外侧的透气孔14,所述透气孔14上通过压布卡15压设有滤材16,滤材16可以是无纺布也可以是海绵,所述横隔板4设于所述透气凹槽13拱起的底壁上。
[006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筐底板1朝向所述筐口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纵隔板平行且两端分别贯通与所述纵隔板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的散热孔道8。发菌阶段和出菇阶段置料空间3中的栽培料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穿过散热孔道8的冷空气带走,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发菌和出菇效果。
[0064] 如图1所示,所述纵隔板和所述横隔板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4将由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8顶部的第一纵隔板9和设于所述散热孔道8与所述筐侧壁2之间的第二纵隔板10,且所述纵隔板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置料空间3。这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纵隔板和横隔板4都是固定连接在免瓶袋培植筐22内的,并且免瓶袋培植筐22的侧壁上没有侧壁出菇孔11,因此这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用于食用菌的顶向出菇栽培,食用菌通过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顶部开口出菇。
[0065] 实施例2
[006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纵隔板的数量为1个,所述横隔板4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横隔板4将由所述筐底板1和筐侧壁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并列排布的次空间,所述纵隔板为连接于所述散热孔道8顶部的第一纵隔板9且所述第一纵隔板9将每个次空间分隔成两个对称的置料空间3,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这种形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用于食用菌的侧向出菇栽培,食用菌通过免瓶袋培植筐22侧壁2上的侧壁出菇孔11出菇。出菇孔盖12在发菌阶段将出菇孔盖12住,在出菇阶段则要将出菇孔盖12从侧壁出菇孔11上摘下或更换为设有出耳孔的出菇孔盖。本实施例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67] 实施例3
[006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第二纵隔板10设置为可拆卸的纵隔板,所述筐侧壁2与所述横隔板4两端连接的两侧壁上设有和与其相邻的置料空间3连通的侧壁出菇孔11,所述侧壁出菇孔11上设有出菇孔盖12。这样,本实施例的免瓶袋培植筐22就变成了侧向出菇和定向出菇兼用的栽培筐了。当需要采用本实施例的免瓶袋培植筐22进行食用菌的顶向出菇栽培时,就将出菇孔盖12盖在侧壁出菇孔11上,可拆卸的第二纵隔板10也不用拆,这就变成了跟实施例2的免瓶袋培植筐22结构基本相同的栽培筐了。当需要采用本实施例的免瓶袋培植筐22进行食用菌的侧向出菇栽培时,就将出菇孔盖12取下或更换为设有出耳孔的出菇孔盖,拆掉可拆卸的第二纵隔板10,这就变成了跟实施例1的免瓶袋培植筐22结构基本相同的栽培筐了。本实施例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69] 实施例4
[0070] 如图6到图8所示,一种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其中,包括主栽培筐17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顶部的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所述主栽培筐17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3所述的免瓶袋培植筐22,所述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包括架底沿101、架上沿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沿101和架上沿102之间的架支柱103,所述架底沿101背向架上沿102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17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所述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的筐口上。这样,在使用该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堆叠出菇时,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就能够在上下两层主栽培筐17之间提供一个空间供下层的主栽培筐17置料空间3中的食用菌进行顶向出菇。由于,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只有架底沿101,没有底板,所以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底部整个是镂空的,与其匹配的主栽培筐17置料空间3中的食用菌就可以在这个镂空区域随意出菇,即实现不定点出菇,如图9所示。
[0071] 实施例5
[0072] 如图10到图12所示,一种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其中,包括主栽培筐17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顶部的环筒出菇承筐架19,所述主栽培筐17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3所述的免瓶袋培植筐22,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19包括架底板105、架上沿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板105和架上沿102之间的架支柱103,所述架底板105上与所述主栽培筐17的各置料空间3对应的位置设有出菇环筒106,所述架底板105背向架上沿102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17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19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的筐口上。环筒出菇承筐架19的第一个作用是与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相同的,也是提供一个空间供下层的主栽培筐
17置料空间3中的食用菌进行顶向出菇。不同的是,环筒出菇承筐架19是包括架底板105的,并且架底板105上与主栽培筐17的各置料空间3对应的位置设有出菇环筒106,这样与其匹配的主栽培筐17置料空间3中的食用菌就只能通过出菇环筒106出菇,即实现环筒出菇,如图13所示。
[0073] 实施例6
[0074] 如图14到图16所示,一种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其中,包括主栽培筐17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顶部的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所述主栽培筐17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3所述的免瓶袋培植筐22,所述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包括架底板105、架上沿
102以及连接于所述架底板105和架上沿102之间的架支柱103,所述架底板105上与所述主栽培筐17的各置料空间3对应的位置设有疏蕾出菇孔107,所述架底板105背向架上沿102的侧面上设有外围尺寸与主栽培筐17的筐口内围尺寸相匹配的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所述环筒出菇承筐架19通过所述第二环形连接凸缘104可拆卸插接于所述主栽培筐17的筐口上。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的第一个作用也是与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相同的,也是提供一个空间供下层的主栽培筐17置料空间3中的食用菌进行顶向出菇。不同的是,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也是包括架底板105的,并且架底板105上与主栽培筐17的各置料空间3对应的位置设有疏蕾出菇孔107,这样与其匹配的主栽培筐17置料空间3中的食用菌就只能通过疏蕾出菇孔107出菇,即实现疏蕾定位出菇,比较适合子实体单生的香菇的栽培,如图17所示。
[0075] 实施例7
[0076] 如图18所示,一种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21、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如实施例1所述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及置于最顶层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的配重块23。
[0077] 实施例8
[0078] 如图19所示,一种食用菌免瓶袋侧向出菇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21、以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如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述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及置于最顶层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的配重块23,单列每层中相邻的两个免瓶袋培植筐22,其设有散热孔道8的侧壁相邻正对;
[0079] 如图23所示,所述底托盘21包括托盘主体211、设于所述托盘主体211顶面上用于对最底层的免瓶袋培植筐22进行限位的限位槽27。这样,底托盘21、栽培筐之间互相通过限位配合,实现定位放置,这样就可以以一个底托盘21为单位,整托进行机械化的接种、注水及采菇等操作。
[0080] 实施例9
[0081] 如图20所示,一种食用菌免瓶袋顶向出菇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21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如实施例5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
[0082] 如图24所示,所述底托盘21包括托盘主体211、设于所述托盘主体211顶面上用于对最底层的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进行限位的限位槽27。这样,底托盘21、栽培筐之间互相通过限位配合,实现定位放置,这样就可以以一个底托盘21为单位,整托进行机械化的接种、注水及采菇等操作。
[0083] 实施例10
[008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类似,其区别在于,顶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21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如实施例6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本实施例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9相同。
[0085] 实施例11
[008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类似,其区别在于,顶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21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21上的如实施例7所述的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本实施例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9相同。
[0087] 实施例12
[0088] 一种食用菌免瓶袋栽培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89] S1.根据待栽培的食用菌所适用的出菇方式选择对应的免瓶袋培植筐22,然后对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及选用的免瓶袋培植筐22进行灭菌,再对灭菌后的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并使得接种后的栽培料置于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
[0090] S2.将已装载接种后的栽培料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多层多行多列或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并在最顶层免瓶袋培植筐22顶部再叠放一层其置料空间3中装有配重块23的免瓶袋培植筐22,形成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移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
[0091] S3.待到食用菌菌丝培养完成后,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侧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侧向出菇,并且步骤S2中免瓶袋培植筐22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则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和侧向出菇系统的堆叠方式是相同的,菌丝培养完成后可直接移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若步骤S2中免瓶袋培植筐22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或虽然采用的是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但最终出菇方式选择的是顶向出菇,则需将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免瓶袋培植筐22单独拆出,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侧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侧向出菇,则进行步骤S4;若步骤S1中选择的是适用于顶向出菇方式的免瓶袋培植筐22,且最终出菇方式选择顶向出菇,则进行步骤S5;
[0092] S4.将步骤S3单独拆出的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多层多行单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21上,并在最顶层免瓶袋培植筐22顶部再叠放一层置料空间3中装有配重块23的免瓶袋培植筐22,形成侧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93] S5.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不定点出菇,则进行步骤S6;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环筒出菇,则进行步骤S7;若食用菌顶向出菇需要采用疏蕾定位出菇,则进行步骤S8;
[0094] S6.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顶部装上不定点出菇承筐架18组成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不定点出菇单元24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21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然后移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95] S7.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顶部装上环筒出菇承筐架19组成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环筒出菇单元25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21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96] S8.在步骤S3单独拆出的每个发菌完成后的免瓶袋培植筐22的顶部装上疏蕾定位出菇承筐架20组成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然后将若干食用菌免瓶袋疏蕾定位出菇单元26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出菇室内的底托盘21上,形成顶向出菇系统,进行出菇管理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0097]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先分别对选用的免瓶袋培植筐22和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进行灭菌,再在无菌环境中将灭完菌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然后对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或者是在将灭完菌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22的同时进行菌种接种;
[0098] 或者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99] S11.将搅拌配制好的栽培料装入免瓶袋培植筐22的置料空间3中,将装好栽培料的免瓶袋培植筐22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于底托盘21上,在最顶层对应正叠放置一层其置料空间3中装有配重块23的免瓶袋培植筐22,形成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然后将其移入灭菌器内,对免瓶袋培植筐22及其置料空间3中的栽培料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移出灭菌器进行冷却;
[0100] S12.灭菌、冷却完成后,在无菌环境下,将食用菌免瓶袋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免瓶袋培植筐22单独拆出,然后对置料空间3中的栽培料进行菌种接种。
[0101]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