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59340.2

文献号 : CN1132529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彭丽媛

申请人 : 江苏新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属于测量设备技术领域。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包括箱体、电子部件本体,还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分别开设在所述箱体两侧;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内壁;自锁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导电环,设置在所述自锁组件上,且与所述电子部件本体插接相连;以及与所述导电环配合向电子部件本体发射电信号的信号源;本发明在对电子部件本体进行测量时,可起到限位效果,避免测量时出现位移,影响对电子部件本体的测量,以及在限位的同时,可对导电柱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附着较多,影响测量的精准度;测量后自动下料,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拿取电子部件本体,避免影响测量效率。

权利要求 :

1.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包括箱体(1)、电子部件本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料口(102)、出料口(103),分别开设在所述箱体(1)两侧;

框架(4),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内壁;

自锁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4)上;

导电环(405),设置在所述自锁组件上,且与所述电子部件本体(5)插接相连;

以及与所述导电环(405)配合向电子部件本体(5)发射电信号的信号源,且与所述导电环(405)配合的示波器;

清理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电环(405)一侧,用于对电子部件本体(5)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

往复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4)一侧,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套筒二(7)、套筒三(705)、导管二(704),所述套筒二(7)固定连接在框架(4)上,所述套筒三(705)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所述套筒二(7)与套筒三(705)之间通过导管二(704)相连,所述套筒二(7)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一(702),所述活塞板一(70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01),所述连接杆(701)分别与套筒二(7)、框架(4)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一(702)与套筒二(7)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703),所述套筒三(705)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二(706),所述活塞板二(706)上固定连接有推杆(708),所述推杆(708)远离活塞板二(706)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709),所述活塞板二(706)与套筒二(7)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三(707),其中,所述连接杆(701)与自锁组件相配合;传送组件、加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自锁组件包括电机(9)、往复丝杆(402)、支撑板(404),所述框架(4)上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01),所述电子部件本体(5)位于放置板(401)上,所述电机(9)固定连接在箱体(1)侧壁,所述往复丝杆(402)转动连接在框架(4)上,所述支撑板(404)与往复丝杆(402)螺纹连接,所述电机(9)输出端与往复丝杆(40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04)与电子部件本体(5)相贴,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套筒一(6)、支撑杆(607)、套环(604),所述套筒一(6)、套环(604)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04)上,所述支撑杆(607)固定连接框架(4)上,所述套筒一(6)内滑动连接有下压板(601),所述下压板(601)与套筒一(6)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602),所述下压板(601)与支撑板(404)滑动连接,所述套环(604)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喷头(605)、毛刷(606),所述套筒一(6)与喷头(605)之间通过导管一(60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03),所述导向杆(403)与支撑板(40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筒(3)、加热管(301)、反光面板(302),所述加热筒(3)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所述加热管(301)设置在加热筒(3)内,所述反光面板(302)固定连接在加热筒(3)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转轴三(8)、转轴四(802),所述转轴三(8)、转轴四(802)均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壁,所述转轴三(8)、转轴四(802)之间通过传送带二(801)相连,所述转轴三(8)与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90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一(2)、转轴二(202),所述转轴一(2)与转轴二(202)之间通过传送带一(201)相连接,所述转轴二(202)与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90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01)。

说明书 :

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例如:放大器、无
线电接收机、振荡器等,电阻是电子元件的核心参数之一,电阻主要受到材质、温度等因素
的影响,为了测量电子元件的电阻特性,判断出电子元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0003] 目前在对电子元件的电阻特性进行测量时,会用到电变量测量装置,但是目前现有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在工作时,不能对电子部件上的导电柱进行灰
尘清理,导致在测量时会影响电子部件测量的精准度,以及测量后需要人工手动取下电子
部件,降低了测量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导电柱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导致在测量时会对电子部件测量的精准度造成影响,以及测量后需人工手动取下电子部件,降
低了测量效率等问题,而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包括箱体、电子部件本体,还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分别开设在所述箱体两侧;框
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内壁;
[0006] 自锁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导电环,设置在所述自锁组件上,且与所述电子部件本体插接相连;以及与所述导电环配合向电子部件本体发射电信号的信号源,且与所述
导电环配合的示波器;清理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电环一侧,用于对电子部件本体上附着的灰
尘进行清理;往复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一侧,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套筒二、套筒三、导管二,
所述套筒二固定连接在框架上,所述套筒三固定连接在箱体内,所述套筒二与套筒三之间
通过导管二相连,所述套筒二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一,所述活塞板一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套筒二、框架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一与套筒二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
所述套筒三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二,所述活塞板二上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活塞
板二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活塞板二与套筒二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三,其中,所述连
接杆与自锁组件相配合;传送组件、加热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0007] 为了对电子部件本体进行限位,优选的,所述自锁组件包括电机、往复丝杆、支撑板,所述框架上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电子部件本体位于放置板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
箱体侧壁,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在框架上,所述支撑板与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电机输
出端与往复丝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电子部件本体相贴。
[0008] 为了增加支撑板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支撑板滑动连接。
[0009] 为了对电子部件本体上的灰尘进行清理,更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套筒一、支撑杆、套环,所述套筒一、套环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框架上,所述
套筒一内滑动连接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与套筒一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下压板与
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套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喷头、毛刷,所述套筒一与喷头之间通过导
管一相连通。
[0010] 为了对箱体内进行加热,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筒、加热管、反光面板,所述加热筒固定连接在箱体内,所述加热管设置在加热筒内,所述反光面板固定连接在加热
筒内壁。
[0011] 为了向箱体外输送电子部件本体,优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转轴三、转轴四,所述转轴三、转轴四均转动连接在箱体内壁,所述转轴三、转轴四之间通过传送带二相连,所
述转轴三与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相连。
[0012] 为了向箱体内输送电子部件本体,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一、转轴二,所述转轴一与转轴二之间通过传送带一相连接,所述转轴二与电机的输出端通
过第一皮带相连。
[0013] 为了增加箱体的保温性,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电机驱动往复丝杆转动,往复丝杆带
动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板相向移动,对电子部件本体进行限位,避免在测量出现位移,影响
对电子部件本体的测量。
[0015] 2、该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当自锁组件在对电子部件本体进行夹持限位时,通过清理组件可对导电柱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导电柱上附着的灰尘较
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0016] 3、该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当电机驱动自锁部件打开时,通过往复组件、配合传送组件,可达到自动下料的效果,避免工作人员手动拿取电子部件本体,影
响测量效率。
[0017]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在对电子部件本体进行测量时,可起到限位效果,避免测量时出现位移,影响对电子部件本体的
测量,以及在限位的同时,可对导电柱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附着较多,影响测
量的精准度;测量后自动下料,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拿取电子部件本体,避免影响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箱体的剖视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箱体;101、保温层;102、进料口;103、出料口;2、转轴一;201、传送带一;202、转轴二;3、加热筒;301、加热管;302、反光面板;4、框架;401、放置板;402、往复丝杆;
403、导向杆;404、支撑板;405、导电环;5、电子部件本体;6、套筒一;601、下压板;602、弹簧
一;603、导管一;604、套环;605、喷头;606、毛刷;607、支撑杆;7、套筒二;701、连接杆;702、
活塞板一;703、弹簧二;704、导管二;705、套筒三;706、活塞板二;707、弹簧三;708、推杆;
709、橡胶板;8、转轴三;801、传送带二;802、转轴四;9、电机;901、第一皮带;902、第二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实施例1:参照图1‑8,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包括箱体1、电子部件本体5,还包括:进料口102、出料口103,分别开设在箱体1两侧;框架4,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
壁;自锁组件,设置在框架4上;导电环405,设置在自锁组件上,且与电子部件本体5插接相
连;以及与导电环405配合向电子部件本体5发射电信号的信号源,且与导电环405配合的示
波器;清理组件,设置在导电环405一侧,用于对电子部件本体5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往
复组件,设置在框架4一侧,往复组件包括套筒二7、套筒三705、导管二704,套筒二7固定连
接在框架4上,套筒三705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套筒二7与套筒三705之间通过导管二704相
连,套筒二7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一702,活塞板一70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01,连接杆701
分别与套筒二7、框架4滑动连接,活塞板一702与套筒二7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703,套筒
三705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二706,活塞板二706上固定连接有推杆708,推杆708远离活塞板
二706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709,活塞板二706与套筒二7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三707,其
中,连接杆701与自锁组件相配合;传送组件、加热组件,分别设置在箱体1内。
[0030] 箱体1内壁分别转动连接有转轴一2、转轴二202,转轴一2与转轴二202之间通过传送带一201相连接,转轴二202与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901相连。
[0031] 打开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产生热量,使箱体1内保持高温状态,然后启动电机9,电机9驱动自锁部件打开,同时电机9通过第一皮带901带动转轴二202转动,转轴二202配合转
轴一2驱动传送带一201转动,传送带一201带动电子部件本体5向前移动,然后通过滑槽输
送到放置板401上,与此同时,电机9驱动自锁组件对电子部件本体5进行限位,避免在测量
时出现位移,影响电子部件本体5测量的准确度,然后关闭电机9;
[0032] 同时自锁组件在对电子部件本体5进行限位时,电子部件本体5上的导电柱插接在导电环405内,此时清理组件,可对导电柱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较多影响电子部件
本体5的测量,然后通过将导电环405外接在信号源上,信号源向电子部件本体5发射一段电
信号,配合电子部件本体5外接的示波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电子部件本体5反馈到示
波器上的波形,从而判断电子部件本体5在高温环境下的运行数值是否在安全范围值内;
[0033] 当检测完毕后,打开电机9,电机9驱动自锁组件打开,同时自锁组件通过连接杆701带动活塞板一702向下移动,同时压缩弹簧二703产生气体,气体通过导管二704输送到
套筒三705内,与此同时,气体推动活塞板二706移动压缩弹簧三707,使得推杆708带动橡胶
板709移动,将电子部件本体5从放置板401推送到传送组件上,从而达到自动下料;
[0034] 通过在套筒二7内设置有单向阀一,在活塞板一702复位时,套筒二7的进气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外界气体可进入套筒二7内,然后当活塞板一702向下移动时,套筒二7的进
气口处于关闭状态。
[0035] 实施例2:参照图2、图4和图7,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自锁组件包括电机9、往复丝杆402、支撑板404,框架4上固定连接有
放置板401,电子部件本体5位于放置板401上,电机9固定连接在箱体1侧壁,往复丝杆402转
动连接在框架4上,支撑板404与往复丝杆402螺纹连接,电机9输出端与往复丝杆402固定连
接,支撑板404与电子部件本体5相贴。
[0036] 框架4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03,导向杆403与支撑板404滑动连接。
[0037] 启动电机9,电机9驱动往复丝杆402转动,往复丝杆402带动对称设置的支撑板404相向移动,对放置在放置板401上的电子部件本体5进行夹持限位,然后关闭电机9,同时支
撑板404与电子部件本体5相贴时,电子部件本体5上的导电柱插接在导电环405内,然后通
过导电环405外接在信号源上,信号源向电子部件本体5发射一段电信号,配合电子部件本
体5外接有示波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电子部件本体5反馈到示波器上的波形,从而判
断电子部件本体5在高温环境下的运行数值是否在安全范围值内,并且通过导向杆403,可
提高支撑板404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0038] 实施例3:参照图4、图5和图8,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清理组件包括套筒一6、支撑杆607、套环604,套筒一6、套环604均固
定连接在支撑板404上,支撑杆607固定连接框架4上,套筒一6内滑动连接有下压板601,下
压板601与套筒一6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602,下压板601与支撑板404滑动连接,套环604
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喷头605、毛刷606,套筒一6与喷头605之间通过导管一603相连通。
[0039] 当自锁组件对电子部件本体5进行夹持时,支撑杆607推动下压板601向下移动压缩弹簧一602同时产生气体,气体通过导管一603输送到喷头605内喷出,然后配合毛刷606,
可达到对电子部件本体5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电子部件本体5上的导电柱附着较多灰
尘,影响测量的精确度;
[0040] 通过在导管一603、套筒一6内均设置有单向阀二,在下压板601向下移动时套筒一6的进气口处于闭合状态,导管一603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当下压板601复位时,进气口处于
打开状态,导管一603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达到下压板601在往复运动时,气体可通过导管一
603一直排出。
[0041] 实施例4:参照图2,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筒3、加热管301、反光面板302,加热筒3固定连接在箱体1
内,加热管301设置在加热筒3内,反光面板302固定连接在加热筒3内壁。
[0042] 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01。
[0043] 打开加热管301、加热管301配合反光面板302,可快速提升加热筒3内的温度,同时当加热筒3产生高温后,热量通过加热筒3两侧开口传递到箱体1内,使得箱体1内温度逐渐
升高,保持高温状态,并且保温层101为泡沫砼,泡沫砼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以及
隔音效果,从而可避免箱体1内的热量快速流失。
[0044] 实施例5:参照图2、图6,电子部件的电阻特性电变量测量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传送组件包括转轴三8、转轴四802,转轴三8、转轴四802均转动连接在箱
体1内壁,转轴三8、转轴四802之间通过传送带二801相连,转轴三8与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第
二皮带902相连。
[0045] 电机9通过第二皮带902驱动转轴三8转动,同时转轴三8通过与转轴四802相配合带动传送带二801运动,传送带二801带动电子部件本体5向出料口103的方向移动,从而实
现便于把往复组件推送下来的电子部件本体5排出箱体1外。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