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689324.0

文献号 : CN1132537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丁敏杨琨黄桦

申请人 : 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LDO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包括电源VDD,偏置电流源I,运算放大器EA、基准电压VREF,输出电压VOUT,反馈电压FB,信号线OP、供电信号VIN,接地信号GND,N型MOS管M1,P型MOS管M2、M3、M4,P型功率管Power,电阻R1、R2、R3、R4,VOUT与GND之间接入的二极管连接的P型MOS管M4,且M4与偏置电流源I形成偏置电流信号线SP,信号线SP送入M3的栅极。本发明在使用时,仅用M3、M4及偏置电流I即解决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现有技术的使用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包括电源VDD,偏置电流源I,运算放大器EA、基准电压VREF,输出电压VOUT,反馈电压FB,信号线OP、供电信号VIN,接地信号GND,N型MOS管M1,P型MOS管M2、M3、M4,P型功率管Power,电阻R1、R2、R3、R4,其特征在于:VOUT与GND之间接入的二极管连接的P型MOS管M4,且M4与偏置电流源I形成偏置电流信号线SP;

电源VDD的正端接VIN,负端接GND,GND接大地;

运算放大器EA的正端接基准电压VREF,负端接VOUT的反馈端FB,输出端接N型MOS管M1的栅极,VIN给EA供电;

运算放大器第二级为M1形成的共源极放大,M1的源极和衬底接GND,M1的漏极接信号线OP;

P型MOS管M2的栅极和漏极短接至OP,P型功率管Power的栅极、电阻R4的一端接OP,M2的衬底和R4的另一端接VIN;

M2的源极接电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接P型MOS管M3的漏极;

M3的源极接VIN,栅极接SP,SP同时与P型MOS管M4的栅极和漏极相接,偏置电流源I的正端接SP,负端接GND;

P型功率管Power的源极和衬底接VIN,漏极接VOUT,且与M4的源极相接;

电阻R2的一端接VOUT,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并连接到FB,R1的另一端接G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偏置电流源I为nA级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M4的源极接VOUT,且栅极和漏极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M3的源极的位置在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级,且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级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M3和M4的衬底均接VIN,M3的栅极、M4的栅极和漏极均接SP,M3和M4的宽长比相同,个数比为n:1,用于实现在LDO的压降状态中,偏置电流源I的电流镜像。

说明书 :

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LDO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LDO结构中(图1),当VIN
[0003]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功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便携类产品以及长期待机产品的静态功耗要求更是苛刻,在设计师不断追求超低功耗的道路上,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较大的问题,给电路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包括电源VDD,偏置电流源I,运算放大器EA、基准电压VREF,输出电压VOUT,反馈电压FB,信号线OP、供电信号VIN,接地信号GND,N型MOS管M1,P型MOS管M2、M3、M4,P型功率管Power,电阻R1、R2、R3、R4,VOUT与GND之间接入的二极管连接的P型MOS管M4,且M4与偏置电流源I形成偏置电流信号线SP;
[0006] 电源VDD的正端接VIN,负端接GND,GND接大地;
[0007] 运算放大器EA的正端接基准电压VREF,负端接VOUT的反馈端FB,输出端接N型MOS管M1的栅极,VIN给EA供电;
[0008] 运算放大器第二级为M1形成的共源极放大,M1的源极和衬底接GND,M1的漏极接信号线OP;
[0009] P型MOS管M2的栅极和漏极短接至OP,P型功率管Power的栅极、电阻R4的一端接OP,M2的衬底和R4的另一端接VIN;
[0010] M2的源极接电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接P型MOS管M3的漏极;
[0011] M3的源极接VIN,栅极接SP,SP同时与P型MOS管M4的栅极和漏极相接,偏置电流源I的正端接SP,负端接GND;
[0012] P型功率管Power的源极和衬底接VIN,漏极接VOUT,且与M4的源极相接;
[0013] 电阻R2的一端接VOUT,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并连接到FB,R1的另一端接GND。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偏置电流源I为nA级别。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M4的源极接VOUT,且栅极和漏极短接。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M3的源极的位置在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级,且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级串联。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M3和M4的衬底均接VIN,M3的栅极、M4的栅极和漏极均接SP,M3和M4的宽长比相同,个数比为n:1,用于实现在LDO的压降状态中,偏置电流源I的电流镜像。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 该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在使用时,当VIN≥VOUT(NOM)+VDROP时,VOUT正常输出时,M3工作在线性区,可以看作导通状态的开关管,LDO整个控制环路不受影响,当VIN

附图说明

[0020]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 图1为传统LOD的电路结构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的结构图;
[0023] 图3为传统LOD输出电压和静态功耗随输入电压的波形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的输出电压和静态功耗随输入电压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6]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控制LDO压降状态静态功耗的电路,包括电源VDD,偏置电流源I,运算放大器EA、基准电压VREF,输出电压VOUT,反馈电压FB,信号线OP、供电信号VIN,接地信号GND,N型MOS管M1,P型MOS管M2、M3、M4,P型功率管Power,电阻R1、R2、R3、R4,VOUT与GND之间接入的二极管连接的P型MOS管M4,且M4与偏置电流源I形成偏置电流信号线SP,信号线SP送入M3的栅极,偏置电流源I为nA级别,SP=VOUT‑VGS;
[0027] 电源VDD的正端接VIN,负端接GND,GND接大地;
[0028] 运算放大器EA的正端接基准电压VREF,负端接VOUT的反馈端FB,输出端接N型MOS管M1的栅极,VIN给EA供电;
[0029] 运算放大器第二级为M1形成的共源极放大,M1的源极和衬底接GND,M1的漏极接信号线OP;
[0030] P型MOS管M2的栅极和漏极短接至OP,P型功率管Power的栅极、电阻R4的一端接OP,M2的衬底和R4的另一端接VIN;
[0031] M2的源极接电阻R3的一端,R3的另一端接P型MOS管M3的漏极;
[0032] M3的源极接VIN,栅极接SP,SP同时与P型MOS管M4的栅极和漏极相接,偏置电流源I的正端接SP,负端接GND,M3的源极的位置在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级,且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级串联;
[0033] P型功率管Power的源极和衬底接VIN,漏极接VOUT,且与M4的源极相接,M4的源极接VOUT,且栅极和漏极短接,M3和M4的衬底均接VIN,M3的栅极、M4的栅极和漏极均接SP,M3和M4的宽长比相同,个数比为n:1,用于实现在LDO的压降状态中,偏置电流源I的电流镜像;
[0034] 电阻R2的一端接VOUT,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并连接到FB,R1的另一端接GND,当VIN≥VOUT(NOM)+VDROP时,M3工作在线性区,对整个环路不产生影响;当VIN接近VOUT(NOM)或小于VOUT(NOM),M3和M4通过信号线SP形成电流镜像,镜像I的电流,所以M3所在支路的电流限制在n*I以内。
[0035] 工作时,当VIN≥VOUT(NOM)+VDROP时,VOUT经电阻R1、R2分压,产生FB信号送入运放EA的负端,与正端的VREF进行比较,输出控制M1的栅极电位,经M2将信号传递到Power管的栅极,调节VOUT,形成回路,VOUT稳定输出:VOUT=(R1+R2)FB/R1=(R1+R2)VREF/R1=VOUT(NOM);
[0036] 当VIN
[003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