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820337.7

文献号 : CN1132681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永强黎小辉

申请人 :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应用于安卓系统的移动设备,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然后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处于分屏模式,若是,则判断并待退出应用所在的第一分屏或第二分屏,然后将待退出应用关闭以及将待退出应用所在的第一分屏或第二分屏关闭的同时将移动设备的其他分屏的窗口按照预设方式显示;若否,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本发明通过对处于分屏模式下的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进行统一的逻辑控制,避免当移动设备的一个分屏关闭时导致其他分屏异常显示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及存储介质。

权利要求 :

1.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应用于安卓系统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步骤:获取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

分屏判断步骤: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处于分屏模式,若是,则执行第一分屏控制步骤;若否,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

第一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位于移动设备的第一分屏,若是,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一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二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执行第二分屏控制步骤;所述第一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一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一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一分屏关闭;

第二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处于移动设备的第二分屏,若是,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二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一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是指将第一分屏或第二分屏按照全屏显示方式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二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二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二分屏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并获取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具体包括:获取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并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进行对比;以及当存在一个分屏的应用与待退出应用相同时,则待退出应用处于该分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进行对比具体包括: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或者将待退出应用的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为同一类型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不为同一类型应用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是通过点击待退出应用自有的关闭按钮所产生的退出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关闭时,还包括:向系统发送广播关闭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

9.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为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为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

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卓设备的分屏控制,尤其涉及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对于安卓系统的设备来说,安卓系统8.0支持多窗口的分屏模式,但是其在分屏模式下不支持应用自退出,也即在一侧应用自退出时另一侧应用会出现各种状况,比
如当一侧的应用自退出后可能导致另一侧的其他应用全屏显示、或最小化显示、甚至直接
黑屏等情况,给用户带来困扰,影响用户的交互体验。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设备处于分屏模式下时应用自退出时容易导致其他
分屏显示混乱等问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设备处于分屏模式下时应用自退出时容易导致其他分屏显示混乱等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一种存储介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设备处于分屏模式下时应用自退出时容易导致其他分屏显示混乱等问题。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 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应用于安卓系统的移动设备,所述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获取步骤:获取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
[0009] 分屏判断步骤: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处于分屏模式,若是,则执行第一分屏控制步骤;若否,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
[0010] 第一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位于移动设备的第一分屏,若是,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一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二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执行第二分屏
控制步骤;
[0011] 第二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处于移动设备的第二分屏,若是,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二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一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将待退出应
用关闭。
[0012]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是指将第一分屏或第二分屏按照全屏显示方式进行显示。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一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一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一分屏关闭;
[0014] 所述第二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二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二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二分屏关闭。
[0015] 进一步地,判断并获取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具体包括:获取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并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进行对比;以及当存在一个
分屏的应用与待退出应用相同时,则待退出应用处于该分屏。
[0016] 进一步地,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进行对比具体包括: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或者将待退出应用的
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0017] 进一步地,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为同一类型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0018] 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不为同一类型应用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是通过点击待退出应用自有的关闭按钮所产生的退出指令。
[0020] 进一步地,将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关闭时,还包括:向系统发送广播关闭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
[0021]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2] 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为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
执行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
交互方法的步骤。
[002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4] 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为计算机程序,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的步骤。
[0025]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 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设备中处于分屏时由于分屏中的应用退出时其他分屏中的应用显示不统一或混乱而给用户带来困扰的问题,同时通过增加分屏的逻辑控
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使用情景和提高用户交互体验。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流程图;
[0028] 图2为步骤S3的流程图;
[0029] 图3为步骤S32的流程图;
[0030] 图4为步骤S3中判断并获取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的流程图;
[0031] 图5为移动设备的两个分屏为左右排列时的显示示意图;
[0032]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模块图。
[0033] 图中:11、存储器;12、处理器;13、通信总线;14、网络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35] 实施例一
[0036] 本发明可实现移动设备在分屏模式下对于应用退出的分屏控制,当一个分屏在关闭的同时,可通过设定的方式对其他的分屏进行统一控制,避免不同的分屏显示混乱给用
户带来不好体验的问题。
[0037]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方法,其中,移动设备上安装有安卓系统,同时移动设备需要支持多窗的分屏模式。比如对于安卓系统8.0版本
会支持分屏模式。分屏,也即为多窗口下的双分屏,具体指移动设备的屏幕划分为两个子屏
幕,每个子屏幕均可显示应用程序的相关文档或界面等,以便用户同时操作两个相同或不
同的应用程序。对于双分屏来说,两个子屏幕可以左右排列,又可以上下排列,具体可根据
实际的需求以及设计进行设置。
[0038] 优选地,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步骤S1、获取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
[0040] 更优选地,本发明尤其适合于待退出应用的自退出。也即,这里的退出指令是指通过点击待退出应用自身的关闭按钮所形成的退出指令。具体地,如图5所示,A为处于第一分
屏的应用程序的关闭按钮,B为处于第二分屏的应用程序的关闭按钮。
[0041] 步骤S2、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处于分屏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
[0042] 具体地,可通过移动设备的安卓系统来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处于分屏模式。
[0043] 步骤S3、判断并获取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以及将待退出应用关闭、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关闭,然后将移动设备的其他分屏的窗口按照设定方式显示。
[0044] 当移动设备处于分屏模式下,在将待退出应用关闭以及所在的分屏关闭的同时,将移动设备中的其他分屏按照设定方式统一显示,可避免显示不统一导致混乱的问题。
[0045] 更为优选地,将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关闭时,通过向系统发送广播关闭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
[0046] 步骤S4、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或执行其他操作即可。若移动设备不处于分屏模式下,直接按照正常操作将待退出应用退出或者执行其他操作。
[0047] 优选地,设定移动设备包括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如图2所示,步骤S3具体包括:
[0048] 步骤S31、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位于移动设备的第一分屏,若是,则执行步骤S32;若否,则执行步骤S33。
[0049] 步骤S32、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一分屏关闭后,将移动设备的第二分屏的窗口按照设定方式显示。
[0050] 也即,当待退出应用处于第一分屏时,将待退出应用以及第一分屏关闭后,还将第二分屏的窗口按照设定方式显示。更为优选地,将第二分屏的窗口按照全屏方式显示或其
他关联方式进行显示。其中,设定方式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预先设定,可使得系统更具有
针对性,满足客制化需求。
[0051] 步骤S33、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处于第二分屏,若是,则执行步骤S34;若否,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
[0052] 步骤S34、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二分屏关闭后,将第一分屏的窗口按照设定方式显示。
[0053] 同理,当待退出应用处于第一分屏时,将待退出应用以及第一分屏关闭后,还将第二分屏的窗口按照全屏方式或其他关联方式进行显示。
[0054] 更为优选地,如图3所示,步骤S32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后:
[0055] 步骤S321、判断第一分屏内是否还有应用显示,若否,则执行步骤S322;若是,则执行步骤S323。
[0056] 步骤S322、将第一分屏关闭并将移动设备的第二分屏按照设定方式显示。
[0057] 步骤S323、将第一分屏内的下一层应用在第一分屏内显示。
[0058]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个分屏内可能存在多个应用,并且多个应用层叠设置,位于上层的应用会覆盖位于下层的应用。因此,当第一分屏内的上层应用退出后,还要判断第
一分屏内是否有其他应用,才能判断是否将第一分屏关闭。若第一分屏内还存在应用时,则
不能将第一分屏关闭,则此时可将第一分屏内处于最上层的应用在第一分屏内显示即可。
这样,可避免当第一分屏内还存在其他应用时,将第一分屏关闭时会导致第一分屏内存在
的所有应用均关闭,影响其他应用的使用。
[0059] 同理,对于步骤S34中的将待退出应用关闭后,判断第二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当第二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才能第二分屏关闭并将第一分屏按照预设方式显示。
[0060] 更为优选地,如图4所示,步骤S3中判断并获取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具体包括:
[0061] 步骤S351、获取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
[0062] 步骤S352、将待退出应用依次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进行对比。
[0063] 步骤S353、当存在一个分屏的应用与待退出应用相同时,则待退出应用处于该分屏。
[0064] 更为优选地,步骤S352还包括: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或者将待退出应用的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
行对比。具体地,在对比时,根据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的应用的类型来选择对
应的对比方式。
[0065] 比如,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为同一类型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0066] 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不是同一类型应用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也即,比如当移动设备的分
屏内的应用于待退出应用均为WORD文档时,可通过类名来判断待退出的WORD文档与移动设
备的分屏内的WORD文档是否相同。
[0067] 具体地,相同类型不同文档的类名也不同,比如对于DOC格式的文档来说,其类名可以为:
[0068] [cn.wps.moffice.writer.multiactivity.Writer1,
[0069] cn.wps.moffice.writer.multiactivity.Writer2]。
[0070] 对于PPT格式的文档来说,其类名可以表示为:
[0071] [cn.wps.moffice.presentation.multiactivity.Presentation1,
[0072] cn.wps.moffice.presentation.multiactivity.Presentation2]。
[0073] 更为优选地,在对比时,可通过移动设备的分屏对应的栈的栈顶的程序名或类名与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或类名进行对比。当移动设备的分屏中显示有多个应用时,通过栈
来存储多个应用的程序名或类名。对于分屏内显示在最上层的应用的程序名或类名一般处
于栈的栈顶。
[0074] 通过本发明既可以实现应用关闭的退出流程,又可保证移动设备处于分屏模式下应用关闭时分屏的统一显示,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情景和提升体验。
[0075] 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分屏的应用程序在退出时对另一分屏的应用程序的显示无法控制的问题,增加分屏模式中的应用程序退出逻辑关联操作,提升用户的
交互体验。
[0076] 实施例二
[0077]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多屏控制交互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如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
屏控制交互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78]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可以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该基于移动
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器12、通信总线13、网络接口14以及存储器11。
[0079] 其中,存储器1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存储器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基于移
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的硬盘。存储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
分屏控制交互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上配备的插接
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
(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11还可以既包括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的
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11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基于移动设备的分
屏控制交互装置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分屏控制交互程序的代码等,还可以用于暂
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0080] 处理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存储器11中存储的程序
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分屏控制交互程序等。
[0081] 通信总线1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0082] 网络接口1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通常用于在该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0083] 可选地,该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器(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的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标准
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
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
其中,显示器也可以适当地称为显示屏或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在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
交互装置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0084] 图6仅示出了具有组件11‑14以及分屏控制交互程序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
控制交互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
的部件布置。
[0085] 在图6所示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分屏控制交互装置实施例中,存储器11中存储有分屏控制交互程序;处理器12执行存储器11中存储的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0086] 获取步骤:获取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
[0087] 分屏判断步骤: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处于分屏模式,若是,则执行第一分屏控制步骤;若否,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
[0088] 第一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位于移动设备的第一分屏,若是,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一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二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执行第二分屏
控制步骤;
[0089] 第二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处于移动设备的第二分屏,若是,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二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一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将待退出应
用关闭。
[0090]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是指将第一分屏或第二分屏按照全屏显示方式进行显示。
[009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一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一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一分屏关闭;
[0092] 所述第二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二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二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二分屏关闭。
[0093] 进一步地,判断并获取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具体包括:获取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并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进行对比;以及当存在一个
分屏的应用与待退出应用相同时,则待退出应用处于该分屏。
[0094] 进一步地,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进行对比具体包括: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或者将待退出应用的
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0095] 进一步地,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为同一类型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0096] 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不为同一类型应用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
[0097] 进一步地,所述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是通过点击待退出应用自有的关闭按钮所产生的退出指令。
[0098] 进一步地,将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关闭时,还包括:向系统发送广播关闭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
[0099] 实施例三
[0100] 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分屏控制交互程序,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为计算机程序,所述分屏控制交互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
以下步骤:
[0101] 获取步骤:获取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
[0102] 分屏判断步骤:判断移动设备是否处于分屏模式,若是,则执行第一分屏控制步骤;若否,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
[0103] 第一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位于移动设备的第一分屏,若是,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一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二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执行第二分屏
控制步骤;
[0104] 第二分屏控制步骤:判断待退出应用是否处于移动设备的第二分屏,若是,则将待退出应用关闭、第二分屏关闭以及将第一分屏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若否,则将待退出应
用关闭。
[0105]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方式进行显示是指将第一分屏或第二分屏按照全屏显示方式进行显示。
[01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一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一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一分屏关闭;
[0107] 所述第二分屏控制步骤中将待退出应用关闭时,判断第二分屏内是否存在应用,以及当第二分屏内不存在应用时将第二分屏关闭。
[0108] 进一步地,判断并获取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具体包括:获取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并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内的应用进行对比;以及当存在一个
分屏的应用与待退出应用相同时,则待退出应用处于该分屏。
[0109] 进一步地,将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进行对比具体包括: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或者将待退出应用的
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0110] 进一步地,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为同一类型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类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类名进行对比;
[0111] 当待退出应用与移动设备的对应分屏内的应用不为同一类型应用时,将待退出应用的程序名与移动设备的每个分屏的应用的程序名进行对比。
[0112] 进一步地,所述待退出应用的退出指令是通过点击待退出应用自有的关闭按钮所产生的退出指令。
[0113] 进一步地,将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关闭时,还包括:向系统发送广播关闭待退出应用所在的分屏。
[0114]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