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及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568501.X

文献号 : CN1132688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季顺海

申请人 :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获取输入的国土规划计划;基于国土规划计划,构建全息规划模型;将全息规划模型映射至全息三维模拟空间,构建仿真空间;获取用户输入的仿真参数的配置信息,基于仿真参数和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本发明的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通过三维仿真,将规划虚拟落实,并仿真运行一段时间后,获得规划落实后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获取输入的国土规划计划;

基于所述国土规划计划,构建全息规划模型;

将所述全息规划模型映射至所述全息三维模拟空间,构建仿真空间;

获取用户输入的仿真参数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仿真参数和所述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

所述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包括:获取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

解析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

获取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

将所述三维模型一一映射至所述初始虚拟空间中,形成所述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所述解析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包括:从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

基于所述数据参数,构建所述项目的初始模型框架;

从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位置信息及结构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

接收用户基于所述现场拍摄方案拍摄的现场图像;

基于所述现场图像,对所述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形成所述三维模型;

所述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包括:解析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结构信息,确定各个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高度、占地面积;

获取拍摄者的身高参数信息以及拍摄习惯信息;

基于各个所述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所述身高参数信息和所述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

以所述对象位置为中心,所述拍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每隔一预设距离进行拍摄位置采样,获取M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并对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进行编号;

获取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处的地理环境信息以及与所述拍摄对象之间的视野信息;

基于预设的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和视野信息评价表,对所述地理环境信息和所述视野信息进行评价打分,确定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所述评分值计算公式如下:PF=α1F1+α2F2;

其中,PF为所述评分值;F1为所述地理环境信息经过所述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一打分值;F2为所述视野信息经过所述视野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二打分值;α1、α2分别为所述第一打分值和所述第二打分值的预设权重;

依据编号将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分为预设的N个集合;第一个集合内包含第一个编号至第 个编号的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其中, 为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总数除以所述集合总数后取整;

依次从N个所述集合中获取一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共获取N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基于获取的N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构建一个拍摄方案;重复拍摄方案构建操作,获取多个拍摄方案;

基于所述拍摄方案中各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所述评分值和各个待确认位置相对于所述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所述拍摄方案进的评价值;所述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J为所述评价值;PFi为所述拍摄方案中第i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所述评分值;

θj,j+1为所述拍摄方案中第j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所述对象位置的连线与所述拍摄方案中第j+1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所述对象位置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j=N时,xj+1=xN+1=x1,yj+1=yN+1=y1;γ1、γ2为预设的关系系数;

将所述评价值最高的所述拍摄方案发送给所述拍摄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所述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所述身高参数信息和所述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包括:对所述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所述身高参数信息和所述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

计算所述特征向量与所述拍摄参数对照库中的对照向量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M为所述特征向量与所述对照向量的所述相似度;Ah为所述特征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Bh为所述对照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K为所述特征向量的数据总数或所述对照向量的数据总数;

获取所述拍摄参数对照库中与所述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最大的所述对照向量对应的拍摄距离作为所述最佳拍摄距离。

3.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空间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输入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国土规划计划;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国土规划计划,构建全息规划模型;

仿真空间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全息规划模型映射至所述全息三维模拟空间,构建仿真空间;

仿真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仿真参数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仿真参数和所述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

所述三维空间构建模块执行如下操作:获取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

解析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

获取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

将所述三维模型一一映射至所述初始虚拟空间中,形成所述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所述三维空间构建模块执行解析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从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

基于所述数据参数,构建所述项目的初始模型框架;

从所述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位置信息及结构信息;

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

接收用户基于所述现场拍摄方案拍摄的现场图像;

基于所述现场图像,对所述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形成所述三维模型;

所述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包括:解析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结构信息,确定各个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高度、占地面积;

获取拍摄者的身高参数信息以及拍摄习惯信息;

基于各个所述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所述身高参数信息和所述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

以所述对象位置为中心,所述拍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每隔一预设距离进行拍摄位置采样,获取M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并对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进行编号;

获取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处的地理环境信息以及与所述拍摄对象之间的视野信息;

基于预设的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和视野信息评价表,对所述地理环境信息和所述视野信息进行评价打分,确定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所述评分值计算公式如下:PF=α1F1+α2F2;

其中,PF为所述评分值;F1为所述地理环境信息经过所述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一打分值;F2为所述视野信息经过所述视野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二打分值;α1、α2分别为所述第一打分值和所述第二打分值的预设权重;

依据编号将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分为预设的N个集合;第一个集合内包含第一个编号至第 个编号的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其中, 为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总数除以所述集合总数后取整;

依次从N个所述集合中获取一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共获取N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基于获取的N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构建一个拍摄方案;重复拍摄方案构建操作,获取多个拍摄方案;

基于所述拍摄方案中各个所述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所述评分值和各个待确认位置相对于所述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所述拍摄方案进的评价值;所述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J为所述评价值;PFi为所述拍摄方案中第i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所述评分值;

θj,j+1为所述拍摄方案中第j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所述对象位置的连线与所述拍摄方案中第j+1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所述对象位置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j=N时,xj+1=xN+1=x1,yj+1=yN+1=y1;γ1、γ2为预设的关系系数;

将所述评价值最高的所述拍摄方案发送给所述拍摄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所述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所述身高参数信息和所述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包括:对所述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所述身高参数信息和所述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

计算所述特征向量与所述拍摄参数对照库中的对照向量的相似度,所述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M为所述特征向量与所述对照向量的所述相似度;Ah为所述特征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Bh为所述对照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K为所述特征向量的数据总数或所述对照向量的数据总数;

获取所述拍摄参数对照库中与所述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最大的所述对照向量对应的拍摄距离作为所述最佳拍摄距离。

说明书 :

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土地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计划。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包括:全国综合性国土建设规划,地区或区域的综合性国土建设规
划,耕地、水利、环境、城市、人口等专业性规划。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及地
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层次地逐年对土地及自然资源合理安排、利用,并对已
经利用的部分不断进行调整,使之能发挥更大潜力。但是只有在某项规划落实后,才能看到
该项规划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通过三维仿真,将规划虚拟落实,并仿真运行一段时间后,获得规划落实后的效果。
[00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包括:
[0005] 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006] 获取输入的国土规划计划;
[0007] 基于国土规划计划,构建全息规划模型;
[0008] 将全息规划模型映射至全息三维模拟空间,构建仿真空间;
[0009] 获取用户输入的仿真参数的配置信息,基于仿真参数和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
[0010] 优选的,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包括:
[0011] 获取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
[0012] 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
[0013] 获取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
[0014] 将三维模型一一映射至初始虚拟空间中,形成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015] 优选的,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包括:
[0016]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
[0017] 基于数据参数,构建项目的初始模型框架;
[0018]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位置信息及结构信息;
[0019] 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
[0020] 接收用户基于现场拍摄方案拍摄的现场图像;
[0021] 基于现场图像,对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形成三维模型。
[0022] 优选的,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包括:
[0023] 解析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各个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高度、占地面积;
[0024] 获取拍摄者的身高参数信息以及拍摄习惯信息;
[0025] 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
[0026] 以对象位置为中心,拍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每隔一预设距离进行拍摄位置采样,获取M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并对待确认拍摄位置进行编号;
[0027] 获取待确认拍摄位置处的地理环境信息以及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视野信息;
[0028] 基于预设的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和视野信息评价表,对地理环境信息和视野信息进行评价打分,确定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评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0029] PF=α1F1+α2F2;
[0030] 其中,PF为评分值;F1为地理环境信息经过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一打分值;F2为视野信息经过视野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二打分值;α1、α2分别为第一打分
值和第二打分值的预设权重;
[0031] 依据编号将待确认拍摄位置分为预设的N个集合;第一个集合内包含第一个编号至第 个编号的待确认拍摄位置;其中, 为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总数除以集合总数
后取整;
[0032] 依次从N个集合中获取一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共获取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基于获取的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构建一个拍摄方案;重复拍摄方案构建操作,获取多个拍摄方案;
[0033] 基于拍摄方案中各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和各个待确认位置相对于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拍摄方案进的评价值;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0034]
[0035]
[0036] 其中,PJ为评价值;PFi为拍摄方案中第i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θj,j+1为拍摄方案中第j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对象位置的连线与拍摄方案中第j+1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
对象位置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j=N时,xj+1=xN+1=x1,yj+1=yN+1=y1;γ1、γ2为预设的关
系系数;
[0037] 将评价值最高的拍摄方案发送给拍摄者。
[0038] 优选的,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包括:
[0039] 对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
[0040] 计算特征向量与拍摄参数对照库中的对照向量的相似度,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0041]
[0042] 其中,XM为特征向量与对照向量的相似度;Ah为特征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Bh为对照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K为特征向量的数据总数或对照向量的数据总数;
[0043] 获取拍摄参数对照库中与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最大的对照向量对应的拍摄距离作为最佳拍摄距离。
[004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系统,包括:
[0045] 三维空间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046] 输入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国土规划计划;
[0047]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国土规划计划,构建全息规划模型;
[0048] 仿真空间构建模块,用于将全息规划模型映射至全息三维模拟空间,构建仿真空间;
[0049] 仿真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仿真参数的配置信息,基于仿真参数和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
[0050] 优选的,三维空间构建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0051] 获取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
[0052] 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
[0053] 获取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
[0054] 将三维模型一一映射至初始虚拟空间中,形成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055] 优选的,三维空间构建模块执行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0056]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
[0057] 基于数据参数,构建项目的初始模型框架;
[0058]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位置信息及结构信息;
[0059] 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
[0060] 接收用户基于现场拍摄方案拍摄的现场图像;
[0061] 基于现场图像,对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形成三维模型。
[0062] 优选的,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包括:
[0063] 解析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各个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高度、占地面积;
[0064] 获取拍摄者的身高参数信息以及拍摄习惯信息;
[0065] 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
[0066] 以对象位置为中心,拍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每隔一预设距离进行拍摄位置采样,获取M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并对待确认拍摄位置进行编号;
[0067] 获取待确认拍摄位置处的地理环境信息以及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视野信息;
[0068] 基于预设的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和视野信息评价表,对地理环境信息和视野信息进行评价打分,确定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评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0069] PF=α1F1+α2F2;
[0070] 其中,PF为评分值;F1为地理环境信息经过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一打分值;F2为视野信息经过视野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二打分值;α1、α2分别为第一打分
值和第二打分值的预设权重;
[0071] 依据编号将待确认拍摄位置分为预设的N个集合;第一个集合内包含第一个编号至第 个编号的待确认拍摄位置;其中, 为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总数除以集合总数
后取整;
[0072] 依次从N个集合中获取一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共获取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基于获取的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构建一个拍摄方案;重复拍摄方案构建操作,获取多个拍摄方案;
[0073] 基于拍摄方案中各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和各个待确认位置相对于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拍摄方案进的评价值;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0074]
[0075]
[0076] 其中,PJ为评价值;PFi为拍摄方案中第i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θj,j+1为拍摄方案中第j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对象位置的连线与拍摄方案中第j+1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
对象位置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j=N时,xj+1=xN+1=x1,yj+1=yN+1=y1;γ1、γ2为预设的关
系系数;
[0077] 将评价值最高的拍摄方案发送给拍摄者。
[0078] 优选的,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包括:
[0079] 对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
[0080] 计算特征向量与拍摄参数对照库中的对照向量的相似度,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0081]
[0082] 其中,XM为特征向量与对照向量的相似度;Ah为特征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Bh为对照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K为特征向量的数据总数或对照向量的数据总数;
[0083] 获取拍摄参数对照库中与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最大的对照向量对应的拍摄距离作为最佳拍摄距离。
[0084]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85]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8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8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8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0090] 步骤S1: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091] 步骤S2:获取输入的国土规划计划;
[0092] 步骤S3:基于国土规划计划,构建全息规划模型;
[0093] 步骤S4:将全息规划模型映射至全息三维模拟空间,构建仿真空间;
[0094] 步骤S5:获取用户输入的仿真参数的配置信息,基于仿真参数和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
[009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96] 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为仿真的基础条件,全息三维模拟空间的构建的准确与否直接关乎着仿真的准确性;因此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的基础数据必须准确;当需要仿真时,用
户输入国土规划计划,国土规划计划需表面规划位置、规划项目、规划项目对应的蓝图等;
基于国土规划技术内的具体内容,实现将计划对应的规划建筑、设施等构建为全息规划模
型;通过具体规划位置将新构建的全息规划模型映射到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中用来替代对应
在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中对应规划位置的模型即可,这样就行程了仿真空间。用户只需输入
相关仿真参数即可,例如规划的商场,此时主要仿真参数为商场商家配置、运行年限,如输
入仿真运行10年,商家类型及品牌等;在仿真空间内依据事先建立的算法进行运行;获得对
应的运行结果;运行结果可以包括:每年的估算营收、估算人流、估算带动周边经济效益等;
其中,具体仿真可以根据规划位置附近的小区入驻率、品牌商铺的欢迎程度、品牌商铺覆盖
区域等因数出发进行仿真分析;具体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仿真分
析。
[0097] 本发明的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方法,通过三维仿真,将规划虚拟落实,并仿真运行一段时间后,获得规划落实后的效果。
[0098] 在一个实施例中,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包括:
[0099] 获取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
[0100] 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
[0101] 获取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
[0102] 将三维模型一一映射至初始虚拟空间中,形成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10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04] 城市的每块地都是从规划开始逐渐落实,当前的国土规划情况,记载着现在时间的各个地块的建筑、用途等;因此可以解析国土规划情况的相关数据构建现有时空中各个
地块上建筑或设施等的三维模型。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可以理解为相当于与将整个城市
的坐标映射至虚拟世界而形成。然后将城市各个地块的三维模型以坐标为基准映射至初始
虚拟空间,这样形成了全息三维模拟空间;全息三维模拟空间就是将城市映射至虚拟可编
辑的空间,方便仿真时进行模型替换,这样无需每次仿真都要建立仿真模型,直接进行模块
的替换,实现多次仿真,通过事先建立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以提高对国土规划计划的仿真效
率。
[0105] 在一个实施例中,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包括:
[0106]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
[0107] 基于数据参数,构建项目的初始模型框架;
[0108]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位置信息及结构信息;
[0109] 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
[0110] 接收用户基于现场拍摄方案拍摄的现场图像;
[0111] 基于现场图像,对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形成三维模型。
[011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13]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即获取以前规划的现在已经建成的建筑、设施等,从规划到建造完成投入使用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设
计蓝图、建成后的实际测量图、水电安装规划图等;从这些数据的参数可以直接构建出项目
对应的初始模型框架;为了三维模型的真实化、丰富化及实际化,还需对对应的项目进行实
际拍摄,以便对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使最后形成的三维模型更加贴近实际效果。
[0114]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包括:
[0115] 解析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各个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高度、占地面积;
[0116] 获取拍摄者的身高参数信息以及拍摄习惯信息;
[0117] 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
[0118] 以对象位置为中心,拍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每隔一预设距离进行拍摄位置采样,获取M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并对待确认拍摄位置进行编号;
[0119] 获取待确认拍摄位置处的地理环境信息以及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视野信息;
[0120] 基于预设的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和视野信息评价表,对地理环境信息和视野信息进行评价打分,确定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评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0121] PF=α1F1+α2F2;
[0122] 其中,PF为评分值;F1为地理环境信息经过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一打分值;F2为视野信息经过视野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二打分值;α1、α2分别为第一打分
值和第二打分值的预设权重;
[0123] 依据编号将待确认拍摄位置分为预设的N个集合;第一个集合内包含第一个编号至第 个编号的待确认拍摄位置;其中, 为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总数除以集合总数
后取整;
[0124] 依次从N个集合中获取一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共获取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基于获取的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构建一个拍摄方案;重复拍摄方案构建操作,获取多个拍摄方案;
[0125] 基于拍摄方案中各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和各个待确认位置相对于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拍摄方案进的评价值;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0126]
[0127]
[0128] 其中,PJ为评价值;PFi为拍摄方案中第i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θj,j+1为拍摄方案中第j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对象位置的连线与拍摄方案中第j+1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
对象位置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j=N时,xj+1=xN+1=x1,yj+1=yN+1=y1;γ1、γ2为预设的关
系系数;
[0129] 将评价值最高的拍摄方案发送给拍摄者。
[013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31] 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最佳的现场拍摄方案;以实现对初始模型框架的补充,使最后形成的三维模型更加贴近实际效果。首先,是对最佳拍摄距离的
确定,主要考虑能一次将建筑的全景拍摄进去而不会距离过远而造成模糊,此外在拍摄的
位置是否视野清晰等;将这些因数进行量化,实现了系统自动生成最佳的拍摄方案,以保证
拍摄方案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0132]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包括:
[0133] 对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
[0134] 计算特征向量与拍摄参数对照库中的对照向量的相似度,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0135]
[0136] 其中,XM为特征向量与对照向量的相似度;Ah为特征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Bh为对照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K为特征向量的数据总数或对照向量的数据总数;
[0137] 获取拍摄参数对照库中与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最大的对照向量对应的拍摄距离作为最佳拍摄距离。
[013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39] 以特征向量与对照向量进行匹配的方式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获取最佳拍摄距离;实现了方便快速的最佳拍摄距离的确定。拍摄参数对照库是事先基于大量的数据
构建的。对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
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可以直接以对象的高度值、占地面积值、身高的高度值、拍摄
习惯信息经过预设模型量化后的习惯值构建成特征向量。
[0140]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仿真参数和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包括:
[0141] 获取仿真空间中全息规划模型周围的预设区域内的三维模型的模型信息;
[0142] 基于全息规划模型的模型信息、三维模型的模型信息以及仿真参数输入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取一仿真因子;基于仿真因子查询预设的仿真结果表获取仿真结果;
[0143] 或,
[0144] 对全息规划模型的模型信息、三维模型的模型信息以及仿真参数进行特征提取,确定仿真向量;基于仿真向量与预设的仿真库中的向量进行匹配,获取与仿真向量匹配的
仿真结果。
[014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46] 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或仿真库实现对空间规划的仿真,神经网络模型为事先基于大量案例训练完成,仿真库为实现基于大量案例构建的。例如:国土规划仿真对象为商场,主
要还是在于规划的土地周围的情况,若周围土地都是规划的小区;且预设距离内没有商场,
仿真结果就好,表现在营收情况、人流情况等。
[014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系统,包括:
[0148] 三维空间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149] 输入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的国土规划计划;
[0150]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国土规划计划,构建全息规划模型;
[0151] 仿真空间构建模块,用于将全息规划模型映射至全息三维模拟空间,构建仿真空间;
[0152] 仿真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仿真参数的配置信息,基于仿真参数和仿真空间,获取仿真结果。
[015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54] 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为仿真的基础条件,全息三维模拟空间的构建的准确与否直接关乎着仿真的准确性;因此构建全息三维模拟空间的基础数据必须准确;当需要仿真时,用
户输入国土规划计划,国土规划计划需表面规划位置、规划项目、规划项目对应的蓝图等;
基于国土规划技术内的具体内容,实现将计划对应的规划建筑、设施等构建为全息规划模
型;通过具体规划位置将新构建的全息规划模型映射到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中用来替代对应
在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中对应规划位置的模型即可,这样就行程了仿真空间。用户只需输入
相关仿真参数即可,例如规划的商场,此时主要仿真参数为商场商家配置、运行年限,如输
入仿真运行10年,商家类型及品牌等;在仿真空间内依据事先建立的算法进行运行;获得对
应的运行结果;运行结果可以包括:每年的估算营收、估算人流、估算带动周边经济效益等;
其中,具体仿真可以根据规划位置附近的小区入驻率、品牌商铺的欢迎程度、品牌商铺覆盖
区域等因数出发进行仿真分析;具体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仿真分
析。
[0155] 本发明的基于全息三维的国土空间规划仿真系统,通过三维仿真,将规划虚拟落实,并仿真运行一段时间后,获得规划落实后的效果。
[0156] 在一个实施例中,三维空间构建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0157] 获取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
[0158] 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
[0159] 获取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
[0160] 将三维模型一一映射至初始虚拟空间中,形成全息三维模拟空间。
[016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62] 城市的每块地都是从规划开始逐渐落实,当前的国土规划情况,记载着现在时间的各个地块的建筑、用途等;因此可以解析国土规划情况的相关数据构建现有时空中各个
地块上建筑或设施等的三维模型。预设的初始虚拟空间,可以理解为相当于与将整个城市
的坐标映射至虚拟世界而形成。然后将城市各个地块的三维模型以坐标为基准映射至初始
虚拟空间,这样形成了全息三维模拟空间;全息三维模拟空间就是将城市映射至虚拟可编
辑的空间,方便仿真时进行模型替换,这样无需每次仿真都要建立仿真模型,直接进行模块
的替换,实现多次仿真,通过事先建立全息三维模拟空间,以提高对国土规划计划的仿真效
率。
[0163] 在一个实施例中,三维空间构建模块执行解析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构建各个规划项目对应的三维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0164]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
[0165] 基于数据参数,构建项目的初始模型框架;
[0166]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位置信息及结构信息;
[0167] 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
[0168] 接收用户基于现场拍摄方案拍摄的现场图像;
[0169] 基于现场图像,对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形成三维模型。
[017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71] 从当前国土规划的情况提取国土规划对应的项目的数据参数,即获取以前规划的现在已经建成的建筑、设施等,从规划到建造完成投入使用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设
计蓝图、建成后的实际测量图、水电安装规划图等;从这些数据的参数可以直接构建出项目
对应的初始模型框架;为了三维模型的真实化、丰富化及实际化,还需对对应的项目进行实
际拍摄,以便对初始模型框架进行补充,使最后形成的三维模型更加贴近实际效果。
[0172]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现场拍摄方案;包括:
[0173] 解析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确定各个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高度、占地面积;
[0174] 获取拍摄者的身高参数信息以及拍摄习惯信息;
[0175] 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
[0176] 以对象位置为中心,拍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每隔一预设距离进行拍摄位置采样,获取M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并对待确认拍摄位置进行编号;
[0177] 获取待确认拍摄位置处的地理环境信息以及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视野信息;
[0178] 基于预设的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和视野信息评价表,对地理环境信息和视野信息进行评价打分,确定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评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0179] PF=α1F1+α2F2;
[0180] 其中,PF为评分值;F1为地理环境信息经过地理环境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一打分值;F2为视野信息经过视野信息评价表评价打分的第二打分值;α1、α2分别为第一打分
值和第二打分值的预设权重;
[0181] 依据编号将待确认拍摄位置分为预设的N个集合;第一个集合内包含第一个编号至第 个编号的待确认拍摄位置;其中, 为待确认拍摄位置的总数除以集合总数
后取整;
[0182] 依次从N个集合中获取一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共获取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基于获取的N个待确认拍摄位置构建一个拍摄方案;重复拍摄方案构建操作,获取多个拍摄方案;
[0183] 基于拍摄方案中各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和各个待确认位置相对于拍摄对象的对象位置之间的分布情况,计算拍摄方案进的评价值;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0184]
[0185]
[0186] 其中,PJ为评价值;PFi为拍摄方案中第i个待确认拍摄位置的评分值;θj,j+1为拍摄方案中第j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对象位置的连线与拍摄方案中第j+1个待确认拍摄位置与
对象位置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当j=N时,xj+1=xN+1=x1,yj+1=yN+1=y1;γ1、γ2为预设的关
系系数;
[0187] 将评价值最高的拍摄方案发送给拍摄者。
[018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89] 基于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最佳的现场拍摄方案;以实现对初始模型框架的补充,使最后形成的三维模型更加贴近实际效果。首先,是对最佳拍摄距离的
确定,主要考虑能一次将建筑的全景拍摄进去而不会距离过远而造成模糊,此外在拍摄的
位置是否视野清晰等;将这些因数进行量化,实现了系统自动生成最佳的拍摄方案,以保证
拍摄方案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0190]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个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确定最佳拍摄距离,包括:
[0191] 对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
[0192] 计算特征向量与拍摄参数对照库中的对照向量的相似度,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0193]
[0194] 其中,XM为特征向量与对照向量的相似度;Ah为特征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Bh为对照向量的第h个数据值;K为特征向量的数据总数或对照向量的数据总数;
[0195] 获取拍摄参数对照库中与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最大的对照向量对应的拍摄距离作为最佳拍摄距离。
[019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97] 以特征向量与对照向量进行匹配的方式查询预设的拍摄参数对照库,获取最佳拍摄距离;实现了方便快速的最佳拍摄距离的确定。拍摄参数对照库是事先基于大量的数据
构建的。对拍摄对象的高度、占地面积、身高参数信息和拍摄习惯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基于
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特征向量;可以直接以对象的高度值、占地面积值、身高的高度值、拍摄
习惯信息经过预设模型量化后的习惯值构建成特征向量。
[019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