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市政道路及其施工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668027.8

文献号 : CN1132792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肖茵鑫

申请人 : 重庆具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水市政道路及其施工工艺,包括自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蓄排水层和素土基层,所述素土基层内穿设有雨水管道,所述蓄排水层包括沿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的陶粒渗透层和粗骨料混凝土层,所述陶粒渗透层内设有与雨水管道连通的排水管道。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透水砖层能够“透水”,以使得雨水能够顺利达到蓄排水层,蓄排水层内的排水管道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排出至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与城市市政管网连通,以使得雨水能够实现顺利回收,从而以便于对雨水进行再次利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透水市政道路包括自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1)、蓄排水层(2)和素土基层(4),所述素土基层(4)内穿设有雨水管道(5),所述蓄排水层(2)包括沿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的粗骨料混凝土层(22)和陶粒渗透层(21),所述陶粒渗透层(21)内设有与雨水管道(5)连通的排水管道(3),所述排水管道(3)的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所述排水管道(3)的封闭端嵌设在雨水管道(5)内,且排水管道(3)的封闭端设有与雨水管道(5)连通的排水孔(31);

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修整地基以形成素土基层(4),并对素土基层(4)进行夯实;

S2.对素土基层(4)进行基坑的开挖,并将雨水管道(5)埋设在基坑内,雨水单元管的连接处之间密封处理;

S3.将排水管道(3)的封闭端嵌设在雨水管道(5)内,并对排水管道(3)和雨水管道(5)的嵌设处密封处理,嵌设时使用辅助吊装件(9)对排水管道(3)进行吊装;

S4.将开挖的素土土壤回填至基坑内,并对素土基层(4)的表面进行修整;

S5.然后在素土基层(4)上铺设不透水土工布以形成不透水土工布层(6),不透水土工布在排水管道(3)处沿远离素土基层(4)的方向垂直延伸铺设以形成翻边(61),再在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上涂覆防水砂浆以形成防水砂浆层(7);

S6.然后在不透水土工布层(6)上搭接现浇支撑台(62)的浇筑模板,并使支撑锚筋(33)伸入浇筑模板内,再将现浇支撑台(62)浇筑成型,待现浇支撑台(62)和防水砂浆层(7)均终凝后拆下浇筑模板和辅助吊装件(9);

S7.然后在集水管道(8)的侧壁上包裹玻纤网格布以形成玻纤网格布层(82),再将集水管道(8)固定在排水管道(3)上;

S8.然后在素土基层(4)上铺设陶粒以形成陶粒渗透层(21),然后在陶粒渗透层(21)的上方浇筑粗骨料混凝土以形成粗骨料混凝土层(22);

S9.待粗骨料混凝土层(22)终凝后,在粗骨料混凝土层(22)上铺设透水砖以形成透水砖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高于陶粒渗透层(21)靠近素土基层(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渗透层(21)和素土基层(4)之间设有不透水土工布层(6),所述不透水土工布层(6)在排水管道(3)处沿远离素土基层(4)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翻边(61),所述翻边(61)与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上设有防水砂浆层(7),所述翻边(61)位于防水砂浆层(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设有外环沿(32),所述外环沿(32)内预埋有支撑锚筋(33),所述不透水土工布层(6)在支撑锚筋(33)的投影处设有现浇支撑台(62),所述支撑锚筋(33)远离外环沿(32)的一端插接固定在现浇支撑台(6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3)内设有陶粒滤水层(34),所述陶粒滤水层(34)由轻质陶粒构成,且轻质陶粒的粒径沿排水管道(3)开口端靠近排水管道(3)封闭端的方向逐级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上设有集水管道(8),所述集水管道(8)与雨水管道(5)平行设置,且集水管道(8)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8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道(8)的外侧壁设有玻纤网格布层(8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辅助吊装件(9)包括支撑板(91)和吊绳(92),所述支撑板(91)呈井字形设有四根,其中两根支撑板(91)沿平行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的方向设置,另外两根沿垂直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的方向设置,垂直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91)搭接在基坑入口处,平行与雨水管道(5)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91)搭接在垂直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91)上,所述吊绳(9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91)上,所述吊绳(92)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锚筋(33)上。

说明书 :

透水市政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市政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因此城市内涝的现象频频发生。而透水道路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功能,对城市建设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透水道路能让地面积水直接从地表渗入,因此能够有效改善路面积水问题,并同时达到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噪音的等目的。
[0003] 透水道路的表层通常由透水砖铺设而成。然而有些透水路面的表层虽然铺设了透水砖,但是下面的路基仍然使用的是不透水的混凝土,这就意味着,透水砖吸收的雨水根本无法真正下渗到地下,透水道路的透水的作用大大折扣。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增强透水道路的透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市政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市政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透水市政道路,包括自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层、蓄排水层和素土基层,所述素土基层内穿设有雨水管道,所述蓄排水层包括沿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的粗骨料混凝土层和陶粒渗透层,所述陶粒渗透层内设有与雨水管道连通的排水管道。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层能够“透水”,以使得雨水能够顺利达到蓄排水层,蓄排水层内的排水管道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排出至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与城市市政管网连通,以使得雨水能够实现顺利回收,从而以便于对雨水进行再次利用。
[0008]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道的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所述排水管道的封闭端嵌设在雨水管道内,且排水管道的封闭端设有与雨水管道连通的排水孔,所述排水管道的开口端高于陶粒渗透层靠近素土基层的一侧。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道的开口端在蓄排水层内形成“溢流堰”结构,蓄排水层的雨水需积累至一定的水位才能够从排水管道排出,并且在雨季过后蓄排水层内还能够储存一定量的蓄水,蓄水在雨季过后能够使得路面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被削弱。
[0010] 可选的,所述陶粒渗透层和素土基层之间设有不透水土工布层,所述不透水土工布层在排水管道处沿远离素土基层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翻边,所述翻边与排水管道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排水管道的外侧壁上设有防水砂浆层,所述翻边位于防水砂浆层内。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透水土工布层和翻边用作蓄排水层和素土基层之间的防水结构,以使得雨水不易直接透过蓄排水层或者沿排水管道的外侧壁进入素土基层内,不仅使得雨水能够被充分回收利用,并且还使得素土基层不易因渗水而产生局部沉降等现象;防水砂浆则使得翻边不易与排水管道分离,防水效果更加稳固。
[0012]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道的开口端设有外环沿,所述外环沿内预埋有支撑锚筋,所述不透水土工布层在支撑锚筋的投影处设有现浇支撑台,所述支撑锚筋远离外环沿的一端插接固定在现浇支撑台内。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锚筋用于对排水管道形成支撑,以使得排水管道不易在雨水管道上进行沉降,现浇支撑台用作支撑锚筋的支撑点,以使得支撑锚筋不易刺穿不透水土工布层,并使得支撑锚筋本身不易产生沉降。
[0014]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道内设有陶粒滤水层,所述陶粒滤水层由轻质陶粒构成,且轻质陶粒的粒径沿排水管道开口端靠近排水管道封闭端的方向逐级增大。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粒滤水层在排水管道内对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以使得进入雨水管道内的雨水中的杂质更少、更加洁净;并且陶粒滤水层的过水效果会逐级上升,同时由于粒径更大的轻质陶粒之间的缝隙更大,因此陶粒滤水层的总质量会更小,排水管道承受的载荷也因此更小,从而使得排水管道进一步不易在雨水管道上产生沉降。
[0016]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道的开口端上设有集水管道,所述集水管道与雨水管道平行设置,且集水管道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暴雨天气等雨水较多的情况下,集水管道能够使得雨水的水位超过排水管道时,雨水更容易进入排水管道内,从而使得路面积水的现象不易发生。
[0018] 可选的,所述集水管道的外侧壁设有玻纤网格布层。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玻纤网格布层用于增强集水管道整体的韧性,以使得集水管道不易产生破裂;另一方面,玻纤网格布层用于增强集水管道内的雨水的清洁程度,以实现对雨水的过滤。
[0020]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1] 一种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 S1.修整地基以形成素土基层,并对素土基层进行夯实;
[0023] S2.对素土基层进行基坑的开挖,并将雨水管道埋设在基坑内,雨水单元管的连接处之间密封处理;
[0024] S3.将排水管道的封闭端嵌设在雨水管道内,并对排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嵌设处密封处理,嵌设时使用辅助吊装件对排水管道进行吊装;
[0025] S4.将开挖的素土土壤回填至基坑内,并对素土基层的表面进行修整;
[0026] S5.然后在素土基层上铺设不透水土工布以形成不透水土工布层,不透水土工布在排水管道处沿远离素土基层的方向垂直延伸铺设以形成翻边,再在排水管道的外侧壁上涂覆防水砂浆以形成防水砂浆层;
[0027] S6.然后在不透水土工布层上搭接现浇支撑台的浇筑模板,并使支撑锚筋伸入浇筑模板内,再将现浇支撑台浇筑成型,待现浇支撑台和防水砂浆层均终凝后拆下浇筑模板和辅助吊装件;
[0028] S7.然后在集水管道的侧壁上包裹玻纤网格布以形成玻纤网格布层,再将集水管道固定在排水管道上;
[0029] S8.然后在素土基层上铺设陶粒以形成陶粒渗透层,然后在陶粒渗透层的上方浇筑粗骨料混凝土以形成粗骨料混凝土层;
[0030] S9.待粗骨料混凝土层终凝后,在粗骨料混凝土层上铺设透水砖以形成透水砖层。
[00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够渗过透水砖层到达蓄排水层,并从蓄排水层的排水管道进入雨水管道内,从而使得路面不易产生积水。
[0032] 可选的,S3中,所述辅助吊装件包括支撑板和吊绳,所述支撑板呈井字形设有四根,其中两根支撑板沿平行于雨水管道轴心线的方向设置,另外两根沿垂直于雨水管道轴心线的方向设置,垂直于雨水管道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搭接在基坑入口处,平行与雨水管道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搭接在垂直于雨水管道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上,所述吊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吊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锚筋上。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排水管道被平稳地吊装在基坑内,进而以便于翻边的铺设以及防水砂浆层的涂覆施工。
[003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5] 1.透水砖层能够“透水”,以使得雨水能够顺利达到蓄排水层,蓄排水层内的排水管道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排出至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与城市市政管网连通,以使得雨水能够实现顺利回收,从而以便于对雨水进行再次利用;
[0036] 2.通过设置陶粒滤水层,陶粒滤水层在排水管道内对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以使得进入雨水管道内的雨水中的杂质更少、更加洁净。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透水市政道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透水市政道路的纵向剖视图;
[003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辅助吊装件对排水管道进行吊装的示意图。
[0041] 附图标记说明:1、透水砖层;11、开口槽;12、透水砖专用粘接剂;2、蓄排水层;21、陶粒渗透层;22、粗骨料混凝土层;3、排水管道;31、排水孔;32、外环沿;33、支撑锚筋;331、水平段;332、竖直段;333、环筋;34、陶粒滤水层;4、素土基层;5、雨水管道;51、预留孔;6、不透水土工布层;61、翻边;62、现浇支撑台;7、防水砂浆层;8、集水管道;81、过水孔;82、玻纤网格布层;9、辅助吊装件;91、支撑板;92、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透水市政道路。参照图1和图2,透水市政道路包括透水砖层1、蓄排水层2、排水管道3、素土基层4和雨水管道5。
[0044] 透水砖层1、蓄排水层2和素土基层4至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素土基层4为透水市政道路的基础,雨水管道5穿设在素土基层4内。雨水管道5与城市市政管网连通,以使得雨水能够实现顺利回收,从而以便于对雨水进行再次利用。蓄排水层2为透水市政道路的中间层,在满足承载强度要求的同时,还要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排出,为此蓄排水层2内设有与雨水管道5连通的排水管道3,排水管道3与雨水管道5相垂直。透水砖层1为透水市政道路的面层,在满足市政美化效果所需的同时,还要满足“透水”的要求,以使得雨水能够顺利达到蓄排水层2。
[0045] 素土基层4由原地基的土壤修整而成,修整时对素土基层4进行夯实,以使得透水道路施工完成后,素土基层4不易产生局部沉降。雨水管道5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道,雨水管道5由多节雨水单元管相互拼接形成,且雨水单元管的连接处均通过防水沥青或者雨水膨胀止水胶进行嵌缝。
[0046] 蓄排水层2包括陶粒渗透层21和粗骨料混凝土层22。陶粒渗透层21和粗骨料混凝土层22沿路面竖直向下依次设置,且排水管道3设置在陶粒渗透层21内。陶粒渗透层21主要由轻质陶粒铺设而成,轻质陶粒之间的缝隙能够供雨水顺利透过,从而使得蓄排水层2达到排水的目的。粗骨料混凝土层22主要由粗骨料混凝土浇筑而成。陶粒渗透层21铺设完成后,即可在陶粒渗透层21的表面进行粗骨料混凝土层22的浇筑施工。
[0047] 粗骨料混凝土层22的内部呈蜂窝状结构,因此能够使得雨水透过;并且一部分粗骨料混凝土能够进入陶粒渗透层21的缝隙,以使得轻质陶粒之间的连接效果得以增强,从而在不影响陶粒渗透层21的前提下,增强陶粒渗透层21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强度,进而到达使得透水市政道路更加稳固的目的。
[0048] 参照图2和图3,排水管道3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道。排水管道3的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排水管道3的封闭端嵌设在雨水管道5内,雨水管道5在预制时,即在雨水管道5的侧壁上预留出供排水管道3进行穿设的预留孔51。排水管道3的封闭端设有排水孔31,排水孔31使得排水管道3与雨水管道5相连通,从而使得排水管道3能够将蓄排水层2内的雨水顺利排至雨水管道5内。
[0049] 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高于陶粒渗透层21靠近素土基层4的一侧。即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位于陶粒渗透层21的中部。因此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在蓄排水层2内形成“溢流堰”结构,蓄排水层2的雨水需积累至一定的水位才能够从排水管道3排出,并且在雨季过后蓄排水层2内还能够储存一定量的蓄水,蓄水在雨季过后能够使得路面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被削弱。
[0050] 陶粒渗透层21和素土基层4之间设有不透水土工布层6。不透水土工布层6主要由不透水土工布铺设而成。不透水土工布层6用作蓄排水层2和素土基层4之间的防水结构,以使得雨水不易直接透过蓄排水层2进入素土基层4内,不仅使得雨水能够被充分回收利用,并且还使得素土基层4不易因渗水而产生局部沉降等现象。
[0051] 不透水土工布层6在排水管道3处沿远离素土基层4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翻边61。翻边61与不透水土工布层6为一体结构,且翻边61与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相抵接。翻边61的高度应小于排水管道3伸出素土基层4的长度。翻边61用作蓄排水层2和素土基层4在排水管道3处的防水结构,以使得蓄排水层2的雨水不易沿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渗至素土基层4内。
为了使得翻边61不易与排水管道3分离,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上设有防水砂浆层7。防水砂浆层7主要由防水砂浆涂覆而成,翻边61位于防水砂浆层7内,从而使得翻边61紧密贴合在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上。
[0052] 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设有外环沿32。外环沿32与排水管道3为一体结构,且外环沿32为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沿远离排水管道3轴心线的方向延伸所形成。外环沿32内设有支撑锚筋33,支撑锚筋33为排水管道3在预制时的预留筋,支撑锚筋33沿外环沿32的轴向设有多根。为保证支撑锚筋33对排水管道3形成足够强的支撑作用,支撑锚筋33不宜少于八根。
[0053] 支撑锚筋33包括与排水管道3轴心线相垂直的水平段331以及与排水管道3轴心线相平行的竖直段332。水平段331穿设在外环沿32内,且竖直段332位于水平段331远离外环沿32的一端。竖直段332之间可以通过环筋333进行固定,以增强竖直段332之间的连接效果和支撑强度。
[0054] 不透水土工布层6在竖直段332的投影处设有现浇支撑台62。现浇支撑台6呈环状,现浇支撑台62为细石混凝土结构,且其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可以是C25细石混凝土。支撑锚筋33远离外环沿32的一端插接固定挂在现浇支撑台62内。支撑锚筋33用于对排水管道3形成支撑,以使得排水管道3不易在雨水管道5上进行沉降,现浇支撑台62用作支撑锚筋33的支撑点,以使得支撑锚筋33不易刺穿不透水土工布层6,并使得支撑锚筋33本身不易产生沉降。
[0055] 排水管道3内设有陶粒滤水层34。陶粒滤水层34同样主要由轻质陶粒构成。陶粒滤水层34在排水管道3内对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以使得进入雨水管道5内的雨水中的杂质更少、更加洁净。
[0056] 陶粒滤水层34内的轻质陶粒的粒径沿排水管道3开口端靠近排水管道3封闭端的方向逐级增大。陶粒滤水层34沿排水管道3开口端靠近排水管道3封闭端的方向的过滤效果虽然会逐级下降,但是陶粒滤水层34的过水效果会逐级上升,并由于粒径更大的轻质陶粒之间的缝隙更大,因此陶粒滤水层34的总质量会更小,排水管道3承受的载荷也因此更小,从而使得排水管道3进一步不易在雨水管道5上产生沉降。
[0057] 排水管道3的开口端上设有集水管道8。集水管道8为耐腐蚀性能良好的PVC管道,集水管道8与雨水管道5平行设置,且集水管道8同样采用多根PVC单元管相互拼接而成,且多根PVC管道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嵌缝。集水管道8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81。在暴雨天气等雨水较多的情况下,雨水若来不及排出,将蓄排水层2灌满后易致使路面仍产生较多的积水,集水管道8则使得雨水的水位超过排水管道3时,雨水更容易进入排水管道3内,从而使得路面积水的现象不易发生。
[0058] 集水管道8的外侧壁设有玻纤网格布层82。玻纤网格布层82主要有玻纤网格布裹覆而成。一方面,玻纤网格布层82用于增强集水管道8整体的韧性,以使得集水管道8不易产生破裂;另一方面,玻纤网格布层82用于增强集水管道8内的雨水的清洁程度,以实现对雨水的过滤。
[0059] 透水砖层1主要由透水砖铺设而成。透水砖可以采用继续长方体状的烧结透水砖,且透水砖的侧壁上可以开设开口槽11,以增强透水砖的透水效果。透水砖通过透水砖专用粘接剂12粘接固定在粗骨料混凝土上,粗骨料混凝土上的微孔结构能够使得透水砖专用粘接剂12的粘接效果更佳。
[0060]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透水市政道路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先将雨水管道5埋设在素土基层4内,然后将排水管道3穿设在雨水管道5的侧壁上,然后将素土基层4进行回填。再在素土基层4上进行不透水土工布层6的施工,并时不透水土工布层6在排水管道3处形成翻边61,然后在排水管道3的外壁上进行防水砂浆层7的施工。再在不透水土工布层6上浇筑现浇支撑台62,并使支撑锚筋33远离外环沿32的一端插接固定在现浇支撑台62内。然后在排水管道3内进行陶粒滤水层34的施工,再在不透水土工布层6上进行陶粒渗透层21的施工,然后在陶粒渗透层21上进行粗骨料混凝土层22的施工。再在粗骨料混凝土上进行透水砖层1的施工。
[0061]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62] S1.修整地基以形成素土基层4,其中,对地基上的山包进行开挖,对凹陷进行回填,并通过压路机对素土基层4进行夯实。
[0063] S2.对素土基层4进行基坑的开挖,并将雨水管道5埋设在基坑内,雨水单元管的连接处之间密封处理,以使得雨水管道5不易漏水。
[0064] S3.将排水管道3的封闭端嵌设在雨水管道5内,并对排水管道3和雨水管道5的嵌设处密封处理,以使得排水管道3和雨水管道5的连接处不易产生漏水,嵌设时使用辅助吊装件9对排水管道3进行吊装。
[0065] 参照图4,辅助吊装件9包括支撑板91和吊绳92。支撑板91可以是木板,也可以是钢梁。吊绳92可以采用编制绳,以使得吊绳92具有较高的拉撑强度。支撑板91呈井字形设有四根,其中两根支撑板91沿平行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的方向设置,另外两根沿垂直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的方向设置。垂直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91搭接在基坑入口处,垂直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91搭接在垂直于雨水管道5轴心线方向的支撑板91上,两根支撑板91之间可以绑扎固定。吊绳92首尾相连,且吊绳9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91上,吊绳92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锚筋33的水平段331上,从而使得排水管道3被平稳地吊装在基坑内,进而以便于翻边61的铺设以及防水砂浆层7的涂覆施工。
[0066] S4.将开挖的素土土壤回填至基坑内,并对素土基层4的表面进行修整;
[0067] S5.然后在素土基层4上铺设不透水土工布以形成不透水土工布层6,不透水土工布在排水管道3处沿远离素土基层4的方向垂直延伸铺设以形成翻边61,再在排水管道3的外侧壁上涂覆防水砂浆以形成防水砂浆层7。
[0068] S6.然后在不透水土工布层6上搭接现浇支撑台62的浇筑模板,并使支撑锚筋33伸入浇筑模板内,再将现浇支撑台62浇筑成型,待现浇支撑台62和防水砂浆层7均终凝后拆下浇筑模板和辅助吊装件9。
[0069] S7.然后在集水管道8的侧壁上包裹玻纤网格布以形成玻纤网格布层82,再将集水管道8固定在排水管道3上。
[0070] S8.然后在素土基层4上铺设陶粒以形成陶粒渗透层21,然后在陶粒渗透层21的上方浇筑粗骨料混凝土以形成粗骨料混凝土层22。
[0071] S9.待粗骨料混凝土层22终凝后,在粗骨料混凝土层22上铺设透水砖以形成透水砖层1,透水砖通过透水砖专用粘接剂12进行固定。
[007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