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接齿轮箱及其组装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54234.3

文献号 : CN1132800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聪童燕华任早早金淑芸江增辉李晓富秦蕊丽刘一奇孙雁梁王芳彭俊松

申请人 :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接齿轮箱,包括箱体部件以及安装在箱体部件上的一第一传动轴、两根惰轮轴和两根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离合器总成,第一离合器总成通过膜片联轴器与汽轮机相连,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第二法兰通过对偶法兰与输出齿轮箱的轴系相连,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离合器总成;左侧的惰轮轴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左侧的第二传动轴传动配合,右侧的惰轮轴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右侧的第二传动轴传动配合,两根惰轮轴的中心轴线和两根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两根惰轮轴的中心轴线呈三角分布;本技术方案中的轴系动态稳定性非常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跨接齿轮箱,用于与左右两个与船舶的螺旋桨相连的输出齿轮箱传动连接,包括箱体部件以及安装在箱体部件上的一第一传动轴(300),以及位于第一传动轴(300)左右两侧的两根惰轮轴(301),以及位于第一传动轴(300)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传动轴(302),所述两根第二传动轴(302)分别位于两根惰轮轴(301)的外侧,所述第一传动轴(30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离合器总成(10),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10)通过膜片联轴器与汽轮机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30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309),所述第二法兰(309)通过对偶法兰与输出齿轮箱的轴系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30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离合器总成(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部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箱体(40)、中箱体(41)和下箱体(42);所述中箱体(41)和下箱体(42)固定连接并位于下箱体(42)的上方,所述上箱体(40)固定安装在中箱体(41)上,所述下箱体(42)上设有两个第二下半圆槽(420)和两个第三下半圆槽(421),所述中箱体(41)上设有一第一下半圆槽(410)、两个第二上半圆槽(411)和两个第三上半圆槽(412),所述上箱体(40)上设有一第一上半圆槽(400),其中,第一下半圆槽(410)和第一上半圆槽(400)配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一传动轴(300)的第一安装孔,第二下半圆槽(420)和第二上半圆槽(411)配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二传动轴(302)的第二安装孔,第三下半圆槽(421)和第三上半圆槽(412)配合形成用于安装惰轮轴(301)的第三安装孔;

其中,所述左侧的惰轮轴(301)分别与第一传动轴(300)和左侧的第二传动轴(302)传动配合,右侧的惰轮轴(301)分别与第一传动轴(300)和右侧的第二传动轴(302)传动配合,两根惰轮轴(301)的中心轴线和两根第二传动轴(30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传动轴(300)的中心轴线和两根惰轮轴(301)的中心轴线呈三角分布;

所述中箱体(41)呈“凹”字形,所述上箱体(40)安装在中箱体(41)的内凹处并与中箱体(41)配合形成一个长方体,所述上箱体(40)的左侧壁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左侧的第二上半圆槽(411)和第三上半圆槽(412)之间,所述上箱体(40)的右侧壁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右侧的第二半圆槽和第三上半圆槽(412)之间;所述上箱体(40)的左右两侧壁为倾斜的侧壁并与中箱体(41)之间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以第一传动轴(300)的中心轴线和惰轮轴(301)的中心轴线所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40)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一矩形框(401),所述第一矩形框(401)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所述中箱体(41)上设有与第一矩形框(401)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框(413),所述第二矩形框(413)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中箱体(41)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三矩形框(414),所述第三矩形框(414)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所述下箱体(42)的顶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四矩形框(422),所述第四矩形框(422)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其中,第三矩形框(414)和第四矩形框(422)对准后通过通过螺栓件与螺纹孔的配合将中箱体(41)固定安装在下箱体(42)上,第一矩形框(401)和第二矩形框(413)对准后通过螺栓件与螺纹孔的配合将上箱体(40)固定安装在中箱体(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42)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五矩形框(423),所述第五矩形框(423)的外边沿位于所述第四矩形框(422)外边沿的外侧;

所述上箱体(40)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强筋(402),所述第一加强筋(402)的顶部与上箱体(40)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加强筋(402)的底部与第一矩形框(401)或第一上半圆槽(400)一体成型;

所述中箱体(41)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二加强筋(415)和第三加强筋(416),所述第二加强筋(415)的顶部与中箱体(41)的顶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加强筋(415)的底部与第三矩形框(414)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加强筋(416)的顶部与第二矩形框(413)或第一下半圆槽(410)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加强筋(416)的底部与第三矩形框(414)或第三上半圆槽(412)一体成型;

所述下箱体(42)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四加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所述第四加强筋(424)的顶部与第二下半圆槽(420)或第三下半圆槽(421)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加强筋(424)的底部与第五矩形框(423)一体成型,所述第五加强筋(425)的顶部与第四矩形框(422)一体成型并与第四矩形框(422)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五加强筋(425)的底部与第五矩形框(423)一体成型并与第五矩形框(423)的宽度相同;

其中,若干第二加强筋(415)和第三加强筋(416)与若干第四加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包括第一离合器罩壳(101),所述第一离合器罩壳(101)呈圆台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罩壳(1010)和下罩壳(1011),所述上罩壳(1010)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半圆状的上半框,所述上半框通过若干螺栓件固定安装在上箱体(40)上,所述上罩壳(101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互相垂直的第六加强筋(1012)和第七加强筋(1013),所述第六加强筋(1012)的底部与上半框一体成型,所述第六加强筋(1012)与上半框垂直,所述第七加强筋(1013)与上半框平行;

所述下罩壳(101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半圆状的下半框,所述下半框通过若干固定螺栓件安装在中箱体(41)上,所述下罩壳(101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互相垂直的第八加强筋(1014)和第九加强筋(1015),所述第八加强筋(1014)的底部与下半框一体成型,所述第八加强筋(1014)与下半框垂直,所述第九加强筋(1015)与下半框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40)的内部还设有若干竖直的并呈拱形的第十一加强筋(403)和两个竖直的并呈拱形的第十七加强筋(404),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403)分别与上箱体(40)的前内侧壁、上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403)平行间隔分布;

还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一凸起部(405),所述两个第一凸起部(405)分别位于上箱体(40)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上,所述两个第一凸起部(405)位于第一上半圆槽(400)的正上方,所述第十一加强筋(403)分别与两个第一凸起部(405)上相对的两个内表面,以及两个第一凸起部(405)的两个上表面,以及上箱体(40)的前内侧壁、上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403)分布在两个第十七加强筋(404)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二凸起部(4180)和八个弧形的第三凸起部(4181),所述两个第二凸起部(4180)和八个弧形的第三凸起部(4181)分别位于中箱体(41)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凸起部(4180)位于第一下半圆槽(410)的正下方,所述八个第三凸起部(4181)分别位于第二上半圆槽(411)和第三上半圆槽(412)的正上方;

所述中箱体(41)的内部还设有一竖直的第十二加强筋(417)和一水平的呈矩形框状的第十五加强筋(419),所述第十二加强筋(41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中箱体(41)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二加强筋(417)位于第一下半圆槽(410)的正下方;所述第十五加强筋(419)与中箱体(41)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五加强筋(419)的上表面与第二凸起部(4180)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五加强筋(419)的下表面与第三凸起部(4181)一体成型;

所述下箱体(42)的内部还设有一竖直的第十三加强筋(427)和两个竖直的第十六加强筋(428),所述第十三加强筋(427)的前后两端和第十六加强筋(428)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下箱体(42)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两个第十六加强筋(428)分别位于第十三加强筋(427)的左右两侧,一侧的第十六加强筋(428)位于一侧的第二下半圆槽(420)和第三下半圆槽(421)之间,所述第十三加强筋(427)位于第十二加强筋(417)的正下方。

说明书 :

一种跨接齿轮箱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用齿轮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接齿轮箱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推进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系统,使船舶具有规定的机动能力。
[0003] 因船舶航速跨度大,运行工况多,致使推进系统设计运行模式多样;推进系统的多工况使用要求决定了推进系统组成复杂,设计中需统筹考量诸多因素,如航速、排水量和经
济性等等。
[0004] 经过多年的发展,船舶推进系统逐渐形成多种形式,推进的方式也由单轴单机发展到单轴双机、双轴单机的跨接推进,由一种动力装置发展到多种动力装置,按动力装置分
类,动力装置主要有柴油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和电力推进等形式;其中燃气轮机作为船
舶应用最广的推进机构,结合燃气轮机产生了大量联合推进形式,如汽轮机和燃气轮机联
合推进形式(COSAG)、柴油机与燃气轮机联合实用推进形式(CODAG)、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交
替使用推进形式(CODOG)等等;推进形式的丰富进一步满足了船舶各种使用工况,提高了船
舶的使用性能。
[0005] 上述联合推进形式中,以柴油机、汽轮机和柴油机交替使用推进形式为例;其推进系统主要包括左柴油机、右柴油机、汽轮机、左齿轮箱、右齿轮箱和跨接齿轮箱,左齿轮箱和
右齿轮箱通过轴系与螺旋桨连接并通过跨接齿轮箱的轴系配合传动,其中,跨接齿轮箱的
轴系主要由水平异中心的三根传动轴和两根惰性轴组成,左侧的传动轴与左齿轮箱连接,
右侧的传动轴与右齿轮箱连接,中间的传动轴与汽轮机连接;
[0006] 这样,当以左柴油机或右柴油机作为动力驱动螺旋桨转动时,此时转速的范围为500r/min‑700r/min;即此时跨接齿轮箱内的轴系转速较小;跨接齿轮箱内的轴系处于一个
稳定的状态;
[0007] 但当以汽轮机作为动力驱动螺旋桨转动时,此时转速至少为3000r/min,即此时跨接齿轮箱内的轴系转速大,跨接齿轮箱内的轴系易受外界干扰,尤其是跨接齿轮箱的中间
传动轴受到外界干扰时更容易失稳,这是由于跨接齿轮箱的中间传动轴的滑动轴承受力情
况如图1所示,除其自身所受到的重力G外,其余所受到的力的合力F合为零,即滑动轴承本身
所受到的力较小,这样,在跨接齿轮箱轴系的高速转动下,滑动轴承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扰而
失稳,对船舶高速航行工作状态不利;
[0008]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以柴油机、气轮机和柴油机交替使用推进形式中,当以汽轮机作为动力推进船舶高速前行时,中间传动轴上的小齿轮以及滑动轴承受力不合理,即现有
的跨接齿轮箱的轴系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0009]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工况的异中心跨接齿轮箱及其组装方法,并且在每种工况下,跨接齿轮箱的轴系动态稳定性都非
常好。
[0010]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1] 一种跨接齿轮箱,用于与左右两个与船舶的螺旋桨相连的输出齿轮箱传动连接,包括箱体部件以及安装在箱体部件上的一第一传动轴,以及位于第一传动轴左右两侧的两
根惰轮轴,以及位于第一传动轴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传动轴,所述两根第二传动轴分别位
于两根惰轮轴的外侧,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离合器总成,所述第一离合器总
成通过膜片联轴器与汽轮机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
通过对偶法兰与输出齿轮箱的轴系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离合器总
成;
[0012] 所述箱体部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箱体、中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中箱体和下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下箱体的上方,所述上箱体固定安装在中箱体上,所述下箱体上设有两个第
二下半圆槽和两个第三下半圆槽,所述中箱体上设有一第一下半圆槽、两个第二上半圆槽
和两个第三上半圆槽,所述上箱体上设有一第一上半圆槽,其中,第一下半圆槽和第一上半
圆槽配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一传动轴的第一安装孔,第二下半圆槽和第二上半圆槽配合形成
用于安装第二传动轴的第二安装孔,第三下半圆槽和第三上半圆槽配合形成用于安装惰轮
轴的第三安装孔;
[0013] 其中,所述左侧的惰轮轴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左侧的第二传动轴传动配合,右侧的惰轮轴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右侧的第二传动轴传动配合,两根惰轮轴的中心轴线和两根
第二传动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两根惰轮轴的中心轴线
呈三角分布。
[0014] 作为优选,所述中箱体呈“凹”字形,所述上箱体安装在中箱体的内凹处并与中箱体配合形成一个长方体,所述上箱体的左侧壁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左侧的第二上半圆槽和第
三上半圆槽之间,所述上箱体的右侧壁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右侧的第二半圆槽和第三上半圆
槽之间;所述上箱体的左右两侧壁为倾斜的侧壁并与中箱体之间留有间隙。
[0015] 作为优选,还设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套设安装在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位于箱体部件的前后两端,即第一安装孔的前后两端,
所述小齿轮与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总成传动配合,所述小齿轮与左右两个惰轮轴上的齿
轮传动配合。
[0016] 作为优选,以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惰轮轴的中心轴线所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5°。
[0017] 作为优选,还设有左右两根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空套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空心轴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安装在箱体部件上,所述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分别位于箱体部件
的前后两侧,即第二安装空的前后两端,所述空心轴与左右两个惰轮轴上的齿轮传动配合;
[0018] 作为优选,所述上箱体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一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0019] 所述中箱体上设有与第一矩形框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中箱体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三矩形框,所述第三矩形框上设有
若干个螺纹孔;
[0020] 所述下箱体的顶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四矩形框,所述第四矩形框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0021] 其中,第三矩形框和第四矩形框对准后通过通过螺栓件与螺纹孔的配合将中箱体固定安装在下箱体上,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对准后通过螺栓件与螺纹孔的配合将上箱
体固定安装在中箱体上。
[0022] 作为优选,所述下箱体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五矩形框,所述第五矩形框的外边沿位于所述第四矩形框外边沿的外侧;
[0023] 所述上箱体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顶部与上箱体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部与第一矩形框或第一上半圆槽一体成型;
[0024] 所述中箱体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部与中箱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部与第三矩形框一体成型,所
述第三加强筋的顶部与第二矩形框或第一下半圆槽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底部与第
三矩形框或第三上半圆槽一体成型;
[0025] 所述下箱体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四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的顶部与第二下半圆槽或第三下半圆槽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底部与第五矩形
框一体成型,所述第五加强筋的顶部与第四矩形框一体成型并与第四矩形框的宽度相同,
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底部与第五矩形框一体成型并与第五矩形框的宽度相同;
[0026] 其中,若干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与若干第四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一一对应。
[0027] 作为优选,所诉第一离合器总成包括第一离合器罩壳,所述第一离合器罩壳呈圆台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罩壳和下罩壳,所述上罩壳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半圆状的上半
框,所述上半框通过若干螺栓件固定安装在上箱体上,所述上罩壳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互相
垂直的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所述第六加强筋的底部与上半框一体成型,所述第六加
强筋与上半框垂直,所述第七加强筋与上半框平行;
[0028] 所述下罩壳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半圆状的下半框,所述下半框通过若干固定螺栓件安装在中箱体上,所述下罩壳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互相垂直的第八加强筋和第九加强
筋,所述第八加强筋的底部与下半框一体成型,所述第八加强筋与下半框垂直,所述第九加
强筋与下半框平行。
[0029] 作为优选,还设有用于增强第一离合器罩壳与箱体部件连接强度的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一水平的上安装板、一水平的中间安装板、一竖直的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
板通过螺栓件固定安装在下箱体的两个第五加强筋或第四加强筋上,所述下安装板位于第
一离合器罩壳的正下方,所述中间安装板通过若干竖直的连接板与下安装板固定连接,所
述上安装板与第九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通过螺栓
件固定连接。
[0030] 作为优选,所述上箱体的内部还设有若干竖直的并呈拱形的第十一加强筋和两个竖直的并呈拱形的第十四加强筋,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分别与上箱体的前内侧壁、上内
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平行间隔分布;
[0031] 还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一凸起部,所述两个第一凸起部分别位于上箱体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上,所述两个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一上半圆槽的正上方,所述第十一加强筋分别
与两个第一凸起部上相对的两个内表面,以及两个第一凸起部的两个上表面,以及上箱体
的前内侧壁、上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分布在两个第十四加
强筋的左右两侧。
[0032] 作为优选,还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二凸起部和八个弧形的第三凸起部,所述两个第二凸起部和八个弧形的第三凸起部分别位于中箱体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凸
起部位于第一下半圆槽的正下方,所述八个第三凸起部分别位于第二上半圆槽和第三上半
圆槽的正上方;
[0033] 所述中箱体的内部还设有一竖直的第十二加强筋和一水平的呈矩形框状的第十五加强筋,所述第十二加强筋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中箱体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
所述第十二加强筋位于第一下半圆槽的正下方;所述第十五加强筋与中箱体的内侧壁一体
成型,所述第十五加强筋的上表面与第二凸起部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五加强筋的下表面与
第三凸起部一体成型。
[0034] 作为优选,所述下箱体的内部还设有一竖直的第十三加强筋和两个竖直的第十六加强筋,所述第十三加强筋的前后两端和第十六加强筋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下箱体的前内侧
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两个第十六加强筋分别位于第十三加强筋的左右两侧,一侧
的第十六加强筋位于一侧的第二下半圆槽和第三下半圆槽之间,所述第十三加强筋位于第
十二加强筋的正下方。
[0035] 一种跨接齿轮箱的组装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036] 步骤一:将空心轴套设安装在第二传动轴上,以及将小齿轮套设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
[0037] 步骤二:将两根空心轴分别安装在下箱体的左右两个第二下半圆槽上,以及将两根惰轮轴分别安装在下箱体的左右两个第三下半圆槽上;
[0038] 步骤三:将中箱体的第三矩形框和下箱体的第四矩形框对齐后,通过螺栓将中箱体固定安装在下箱体上;
[0039] 步骤四:将第一传动轴安装在中箱体的额第一下半圆槽上;
[0040] 步骤五:将上箱体的第一矩形框和中箱体的第二矩形框对齐后,通过螺栓将上箱体固定安装在中箱体上;
[0041] 步骤六:将第一离合器总成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后,再分别通过螺栓将上罩壳和上箱体固定连接以及将下罩壳与下箱体固定连接,然后在通过螺栓将上罩壳和下罩壳固定
连接;
[0042] 步骤七:将两个第二离合器总成分别安装在两根第二传动轴上后,再将第二离合器罩壳通过螺栓与两根空心轴固定连接。
[004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两根惰轮轴以及两根第二传动轴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当汽轮机驱动第一传动轴高速转动时,跨接齿轮箱的第一传动轴所受
到的合力始终不为零,以第一传动轴的转速为2500r/min,第一传动轴的中心轴线和其一侧
的惰轮轴的中心轴线所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为例,此时,第一传动轴上的
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所受到的力的合力(不包括重力)的大小为11773.95N,方向为西偏北;
即第一传动轴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所受到的扭矩大,能避免第一
轴承以及第二轴承失稳,进而保证了跨接齿轮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背景技术中以汽轮机驱动时滑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图;
[0045] 图2为本发明中跨接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0047]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48] 图5为本发明中跨接齿轮箱的传动关系示意图;
[0049] 图6为本发明中上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7为本发明中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8为本发明中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9为本发明中以汽轮机驱动时第一轴承的受力分析图。
[0053]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离合器总成;20、第二离合器总成;300、第一传动轴;301、惰轮轴;302、第二传动轴;40、上箱体;41、中箱体;42、下箱体;420、第二下半圆槽;421、第三
下半圆槽;410、第一下半圆槽;411、第二上半圆槽;412、第三上半圆槽;400、第一上半圆槽;
303、小齿轮;304、第一轴承;305、第二轴承;101、第一离合器罩壳;102、第一法兰;306、空心
轴;201、第二离合器罩壳;401、第一矩形框;413、第二矩形框;414、第三矩形框;422、第四矩
形框;423、第五矩形框;402、第一加强筋;415、第二加强筋;416、第三加强筋;424、第四加强
筋;425、第五加强筋;426、第十四加强筋;1010、上罩壳;1011、下罩壳;1012、第六加强筋;
1013、第七加强筋;1014、第八加强筋;1015、第九加强筋;2010、第十加强筋;50、上安装板;
51、中间安装板;52、下安装板;53、连接板;403、第十一加强筋;417、第十二加强筋;427、第
十三加强筋;308、第三轴承;307、第四轴承;309、第二法兰;404、第十七加强筋;405、第一凸
起部;4180、第二凸起部;4181、第三凸起部;419、第十五加强筋;428、第十六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0055] 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
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
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
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005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
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57] 在本实用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
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
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
用中的具体含义。
[0058] 在本实用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9] 实施例一:
[0060] 一种以柴油机、汽轮机和柴油机交替使用推进的船舶推进系统,包括左右两个柴油机、汽轮机、用于与螺旋桨相连的左右两个输出齿轮箱和用于与左右两个输出齿轮箱相
连的跨接齿轮箱,柴油机通过高弹性联轴器驱动输出齿轮箱内的轴系转动,汽轮机通过膜
片联轴器驱动跨接齿轮箱内的轴系转动。
[006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跨接齿轮箱包括箱体部件以及安装在箱体部件上的一第一传动轴300,以及位于第一传动轴300左右两侧的两根惰轮轴301,以及位于第一
传动轴300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二传动轴302,所述两根第二传动轴302分别位于两根惰轮轴
301的外侧,所述第一传动轴30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离合器总成10,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10
通过高弹性联轴器与汽轮机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30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309,所述第
二法兰309通过对偶法兰与输出齿轮箱的轴系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30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
二离合器总成20;
[0062] 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左侧的惰轮轴301分别与第一传动轴300和左侧的第二传动轴302传动配合,右侧的惰轮轴301分别与第一传动轴300和右侧的第二传动轴302传动配
合,两根惰轮轴301的中心轴线和两根第二传动轴30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传
动轴300的中心轴线和两根惰轮轴301的中心轴线呈三角分布。
[0063] 这样,通过第一传动轴300与两根惰轮轴301以及两根第二传动轴302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无论是第一传动轴300作为输入轴还是第二传动轴302作为输入轴,跨接齿
轮箱的第一传动轴300都能受到比较大的力的作用,避免第一传动轴300在高速转动中失
稳,从而提升跨接齿轮箱的动态稳定性。
[0064] 如图6‑8所示,所述箱体部件包括上箱体40、中箱体41和下箱体42;所述中箱体41和下箱体42固定连接并位于下箱体42的上方,所述上箱体固定安装在中箱体41上,所述下
箱体42上设有两个第二下半圆槽420和两个第三下半圆槽421,所述中箱体41上设有一第一
下半圆槽410、两个第二上半圆槽411和两个第三上半圆槽412,所述上箱体40上设有一第一
上半圆槽400,其中,第一下半圆槽410和第一上半圆槽400配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一传动轴
300的第一安装孔,第二下半圆槽420和第二上半圆槽411配合形成用于安装第二传动轴302
的第二安装孔,第三下半圆槽421和第三上半圆槽412配合形成用于安装惰轮轴301的第三
安装孔;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第一传动轴300、第二传动轴302和第三传动轴进行安装;
以及方便对箱体部件进行安装。
[0065]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以上箱体40为例,由于上箱体40为箱体结构,因此,上箱体40上的第一下半圆槽410是由上箱体40前侧壁上的半圆槽、上箱体40后侧壁上的半圆槽和两
个半圆槽之间的中空部分组合形成的,即第一安装孔也是由箱体部件的前侧壁上的圆孔、
箱体部件的后侧壁上的圆孔和两个圆孔之间的中空部分组合形成的;同理,第二上半圆槽
411、第三上半圆槽412、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也是相同的结构,这里不再详述。
[0066]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箱体41呈“凹”字形,所述上箱体40安装在中箱体41的内凹处并与中箱体41配合形成一个长方体,所述上箱体40的左侧壁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左侧的第二
上半圆槽411和第三上半圆槽412之间,所述上箱体40的右侧壁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右侧的第
二半圆槽411和第三上半圆槽412之间;所述上箱体40的左右两侧壁为倾斜的侧壁并与中箱
体41之间留有间隙;
[0067] 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上箱体40既具有合适的面积去分担第一传动轴300对其所造成的压力,同时也不会因为面积过大而影响上箱体40自身的结构强度;
[0068] 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一传动轴300和第二传动轴302分别处于相对独立的空间,以降低第一传动轴300和第二传动轴302之间的互相影响。
[0069]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小齿轮303,所述小齿轮303通过第一轴承304和第二轴承305套设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00上,所述第一轴承304和第二轴承305分别位于箱体部件的前
后两端,即第一安装孔的前后两端,所述小齿轮303与第一传动轴300通过第一离合器总成
10传动配合,所述小齿轮303与左右两个惰轮轴301上的齿轮传动配合。
[0070] 如下表所示,是本实施中的跨接齿轮箱与背景技术中的跨接齿轮箱中的第一轴承304和第二轴承305的数据对比:
[0071]
[0072] 由上表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失稳转速约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承304和第二轴承305的失稳转速低10%左右,即本实施例中的的第一轴承304和第二
轴承305更不容易发生振动,进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承304和第二轴承305内的滑油
更不易变质促使油膜更稳定,这也是如上表所示的油膜最高温度下降约20‑30℃的原因,即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承304和第二轴承305的稳定性更好。
[0073] 进一步优选,以第一传动轴300的中心轴线和其一侧的惰轮轴301的中心轴线所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5°;在该角度范围类,即能提高跨接齿轮箱的稳定
性,同时也能节约跨接齿轮箱的制造成本。
[007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10为3S离合器;其中,3S离合器也叫自动同步离合器,是一种机械式单向超越离合器,它的接合和脱离只依赖于输入、输出端的转速变化
进而自动进行切换;其具体结构包括第一离合器罩壳101、第一法兰102、螺旋齿、棘轮、棘
爪、滑移件和第三法兰,第一离合器罩壳101固定安装在上箱体40和中箱体41上,第一法兰
102固定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00的一端并通过高弹性联轴器与汽轮机的低压转子相连,螺旋
齿空套在第一传动轴300上并与第三法兰固定连接,棘轮固定安装在滑移件上,棘爪固定安
装在第三法兰上,第三法兰与小齿轮303固定连接,滑移件套设安装在螺旋齿上并能够在螺
旋齿上轴向双向移动并具有第一停留位置和第二停留位置,当滑移件位于第一停留位置
时,棘轮和棘爪相接合使得小齿轮303与第一传动轴300传动配合,当滑移件位于第二停留
位置时,棘轮和棘爪相脱离进而使得小齿轮303与第一传动轴300脱离。
[0075] 这样,当本实施例中的船舶推进系统从汽轮机驱动切换成柴油机驱动时,通过3S离合器能够自动切换。
[0076]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跨接齿轮箱的轴系均处于高速旋转状态,这样,3S离合器中的滑移件在切换过程中移速也会很快,这样,滑移件会与其他部件发生撞
击后才会停止,这显然会影响跨接齿轮箱整体的稳定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3S离合
器还设有防止滑移件与其他部件产生撞击的阻尼机构。
[0077] 具体来说,所述阻尼机构包括一阻尼环和一分隔部,以及由阻尼环、分隔部和滑移件配合形成的油腔I,以及分隔部和滑移件配合形成的油腔II,以及用于连接油腔I和油腔
II的油道,所述阻尼环热套在螺旋齿上,所述分隔部与螺旋齿一体成型,所述油道位于滑移
件上。
[0078] 这样,在滑移件往阻尼环方向移动时,大约在整个行程的三分之二处,滑移件与分隔部相接触从而形成油腔I和油腔II,滑移件继续前移,油腔II内的油通过油道进入到油腔
I内,进而导致滑移件轴向滑移速度减缓,滑移件最后能够平稳的完成整个接合过程,而不
产生撞击,继而提高整个跨接齿轮箱的稳定性;
[0079] 在另一方面,对于处于接合状态的离合器来说,如果汽轮机的低压转子的转速出现波动时,就有可能使得3S离合器出现瞬时接合‑脱开的不正常动作;而在本实施例中,滑
移件要往远离阻尼环的方向滑移时,需要将油腔I中的油通过油道进入到油腔II中,若没有
持续力矩的作用,3S离合器上述瞬时接合‑脱开的不正常动作无法形成。
[0080]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左右两根空心轴306,所述空心轴306空套在第二传动轴302上,所述空心轴306通过第三轴承308和第四轴承307安装在箱体部件上,所述第三轴承308
和第四轴承307分别位于箱体部件的前后两侧,即第二安装空的前后两端,所述左右两根空
心轴306分别与左右两个惰轮轴301上的齿轮传动配合;
[0081] 所述第二离合器总成20包括第二离合器罩壳201、环形的活塞、若干环形的外摩擦片和若干环形的内摩擦片,所述第二离合器罩壳201与空心轴306固定连接,外摩擦片与第
二离合器罩壳201周向定位轴向活动配合,内摩擦片与第二传动轴302通过花键周向定位并
轴向活动配合,多个环形的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彼此交替叠置,所述活塞位于若干内摩擦
片和若干外摩擦片的一侧,活塞安装在第二离合器罩壳201上并可在制动位置和非制动位
置之间移动。
[008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40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一矩形框401,所述第一矩形框401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0083] 所述中箱体41上设有与第一矩形框401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框413,所述第二矩形框413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中箱体41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三矩形框414,所述
第三矩形框414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0084] 所述下箱体42的顶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四矩形框422,所述第四矩形框422上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0085] 其中,第三矩形框414和第四矩形框422对准后通过通过螺栓件与螺纹孔的配合将中箱体41固定安装在下箱体42上,第一矩形框401和第二矩形框413对准后通过螺栓件与螺
纹孔的配合将上箱体40固定安装在中箱体41上。
[0086] 如此设置,螺栓件的安装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能够有一个统一的安装基准,方便上箱体40、中箱体41和下箱体42的精准安装,进而提高跨接齿轮箱的稳定性。
[0087] 进一步优选,所述下箱体42的底部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五矩形框423,所述第五矩形框423的外边沿位于所述第四矩形框422外边沿的外侧;
[0088] 所述上箱体40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强筋402,所述第一加强筋402的顶部与上箱体40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加强筋402的底部与第一矩形框401或第一上半圆
槽400一体成型;
[0089] 所述中箱体41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二加强筋415和第三加强筋416,所述第二加强筋415的顶部与中箱体41的顶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加强筋415的底部与第三矩
形框414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加强筋416的顶部与第二矩形框413或第一下半圆槽410一体成
型,所述第三加强筋416的底部与第三矩形框414或第三上半圆槽412一体成型;
[0090] 所述下箱体42的前后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第四加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所述第四加强筋424的顶部与第二下半圆槽420或第三下半圆槽421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加强
筋424的底部与第五矩形框423一体成型,所述第五加强筋425的顶部与第四矩形框422一体
成型并与第四矩形框422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五加强筋425的底部与第五矩形框423一体成
型并与第五矩形框423的宽度相同;
[0091] 其中,若干第二加强筋415和第三加强筋416与若干第四加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一一对应。
[0092]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402、第二加强筋415、第三加强筋416、第四加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增加了上箱体40、中箱体41和下箱体42自身的结构强度,同时,若干第二
加强筋415和第三加强筋416与若干第四加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一一对应又增加了箱
体部件整体的稳定性。
[0093] 进一步优选,所述下箱体42的前后侧壁上还设有若干水平的第十四加强筋426,所述若干第十四加强筋426排列成两排,所述若干第十四加强筋42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四加
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一体成型;这样,增加了第四加强筋424和第五加强筋425的结构
强度。
[009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器罩壳101呈圆台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罩壳1010和下罩壳1011,所述上罩壳1010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半圆状的上半框,所述上半框通过若
干螺栓件固定安装在上箱体40上,所述上罩壳101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互相垂直的第六加强
筋1012和第七加强筋1013,所述第六加强筋1012的底部与上半框一体成型,所述第六加强
筋1012与上半框垂直,所述第七加强筋1013与上半框平行;
[0095] 所述下罩壳101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半圆状的下半框,所述下半框通过若干固定螺栓件安装在中箱体41上,所述下罩壳101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互相垂直的第八加强筋
1014和第九加强筋1015,所述第八加强筋1014的底部与下半框一体成型,所述第八加强筋
1014与下半框垂直,所述第九加强筋1015与下半框平行;
[0096] 所述第二离合器罩壳201呈圆台状,所述第二离合器罩壳201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一圆框,所述圆框通过若干螺栓件固定安装在空心轴306上,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罩壳上设有
若干第十加强筋2010,所述第十加强筋2010的底部与圆框一体成型,所述第十加强筋2010
与圆框垂直。
[0097] 这样,通过第六加强筋1012、第七加强筋1013、第八加强筋1014、第九加强筋1015和第十加强筋2010保证了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罩壳201的结构强度。
[0098] 进一步优选,还设有用于增强第一离合器罩壳101与箱体部件连接强度的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一水平的上安装板50、一水平的中间安装板51、一竖直的下安装板
52,所述下安装板52通过螺栓件固定安装在下箱体42的两个第五加强筋425或第四加强筋
424上,所述下安装板52位于第一离合器罩壳101的正下方,所述中间安装板51通过若干竖
直的连接板53与下安装板52固定连接,所述上安装板50与第九加强筋1015的底部固定连接
或一体成型,所述上安装板50和下安装板52通过螺栓件固定连接;这样,第一离合器罩壳
101从底部到顶部都设有特定的结构去固定,即第一离合器罩壳101的顶部也是有足够的支
撑去防止其振动,使得第一传动轴300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第一传动轴300上位于第一离合
器罩壳101顶部的一端也是非常稳定的,即还增加了跨接齿轮箱的稳定性。
[009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40的内部还设有若干竖直的并呈拱形的第十一加强筋403和两个竖直的并呈拱形的第十七加强筋404,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403分别与上箱体
40的前内侧壁、上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第十一加强筋403平行间隔分布;
[0100] 还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一凸起部405,所述两个第一凸起部405分别位于上箱体40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上,所述两个第一凸起部405位于第一上半圆槽400的正上方,所述第
十一加强筋403分别与两个第一凸起部405上相对的两个内表面,以及两个第一凸起部405
的两个上表面,以及上箱体40的前内侧壁、上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第十一
加强筋403分布在两个第十七加强筋404的左右两侧;如此设置既通过若干第十一加强筋
403保证了上箱体40自身的结构强度,同时也通过第一凸起部405和第十七加强筋404的配
合,极大的增加了上箱体40上安装第一传动轴300处的结构强度,确保第一传动轴300的稳
定转动。
[0101]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两个弧形的第二凸起部4180和八个弧形的第三凸起部4181,所述两个第二凸起部4180和八个弧形的第三凸起部4181分别位于中箱体41的前内侧
壁和后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凸起部4180位于第一下半圆槽410的正下方,所述八个第三凸起
部4181分别位于第二上半圆槽411和第三上半圆槽412的正上方;
[0102] 所述中箱体41的内部还设有一竖直的第十二加强筋417和一水平的呈矩形框状的第十五加强筋419,所述第十二加强筋41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中箱体41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
壁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二加强筋417位于第一下半圆槽410的正下方;所述第十五加强筋419
与中箱体41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第十五加强筋419的上表面与第二凸起部4180一体成
型,所述第十五加强筋419的下表面与第三凸起部4181一体成型。
[0103] 如此设置,通过第十二加强筋417加强中箱体41中间段的结构强度,通过第二凸起部4180、第三凸起部4181和第十五加强筋419的配合能够增强中箱体4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
在竖直方向上的结构强度。
[01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42的内部还设有一竖直的第十三加强筋427和两个竖直的第十六加强筋428,所述第十三加强筋427的前后两端和第十六加强筋428的前后两端
分别与下箱体42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一体成型,所述两个第十六加强筋428分别位于第
十三加强筋427的左右两侧,一侧的第十六加强筋428位于一侧的第二下半圆槽420和第三
下半圆槽421之间,所述第十三加强筋427位于第十二加强筋417的正下方。
[0105] 这样,通过第十三加强筋427和第十六加强筋428将下箱体42分隔成四个小空间,该四个小空间分别与两根第二传动轴302和两根惰轮轴301相对应,进而保证了两根第二传
动轴302和两根惰轮轴301在高速转动时能够有足够的支撑,同时第十三加强筋427和第十
二加强筋417共同配合还能保证第一传动轴300在高速转动时能有足够的支撑,进而提高整
个跨接齿轮箱的稳定性。
[0106] 柴油机、汽轮机和柴油机交替使用推进的船舶推进系统的三种工况的具体情况如下:
[0107] 第一种工况,汽轮机作为驱动力:
[0108] 汽轮机通过第一法兰102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轴300并驱动第一传动轴300逆时针转动,3S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进而将动力传递至小齿轮303,小齿轮303与惰轮轴301上的
齿轮啮合带动惰轮轴301转动,惰轮轴301上的齿轮与空心轴306啮合进而带动空心轴306和
第二离合器罩壳201转动,此时,第二离合器总成20断开,两根第二传动轴302无动力输出;
此工况下,第一轴承304或第二轴承305的受力情况如图9所示,其主要受到两根惰轮轴301
对其的支撑力F1和F2,左侧惰轮轴301驱动其转动的驱动力F3,以及右侧惰轮轴301对于其
的反作用力F4,在该工况下,第一轴承304或第二轴承305所受到的力的合力F合为斜向上,
这样,该合力F合可以极大程度的减轻跨接齿轮箱轴系高速转动时外界对第一轴承304或第
二轴承305所造成的干扰,避免了滑动轴承失稳,提高了跨接齿轮箱的稳定性。
[0109] 第二种工况,左侧的柴油机为驱动力:
[0110] 柴油机通过左齿轮箱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轴302上,第二离合器总成20处于接合状态从而将动力传递至空心轴306上,空心轴306与惰轮轴301上的齿轮啮合进而带动惰
轮轴301转动,惰轮轴301上的齿轮与小齿轮303啮合进而带动小齿轮303转动,小齿轮303带
动3S离合器上的第三法兰105转动,进而第三法兰105的转速大于第一法兰102的转速,促使
3S离合器处于脱离状态,即第一传动轴300无动力输出;此工况下,由于转速较小,第一轴承
以及第二轴承不会处于失稳状态。
[0111] 第三种工况,右侧的柴油机为驱动力:此工况与第二种工况情况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0112] 一种跨接齿轮箱的组装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0113] 步骤一:将空心轴306套设安装在第二传动轴302上,以及将小齿轮303套设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00上;
[0114] 步骤二:将两根空心轴306分别安装在下箱体42的左右两个第二下半圆槽420上,以及将两根惰轮轴301分别安装在下箱体42的左右两个第三下半圆槽421上;
[0115] 步骤三:将中箱体41的第三矩形框414和下箱体42的第四矩形框422对齐后,通过螺栓将中箱体41固定安装在下箱体42上;
[0116] 步骤四:将第一传动轴300安装在中箱体41的额第一下半圆槽410上;
[0117] 步骤五:将上箱体40的第一矩形框401和中箱体41的第二矩形框413对齐后,通过螺栓将上箱体40固定安装在中箱体41上;
[0118] 步骤六:将第一离合器总成10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00上后,再分别通过螺栓将上罩壳1010和上箱体40固定连接以及将下罩壳1011与下箱体42固定连接,然后在通过螺栓将上
罩壳1010和下罩壳1011固定连接;
[0119] 步骤七:将两个第二离合器总成20分别安装在两根第二传动轴302上后,再将第二离合器罩壳201通过螺栓与两根空心轴306固定连接。
[0120]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步骤六和步骤七的顺序还可颠倒。
[012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
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22]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的原理和宗旨
的情况下在本实用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实用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