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电用插头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841046.6

文献号 : CN1132852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海青余强张悦

申请人 : 突破电气(天津)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配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取电用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取电结构,所述插头壳体内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取电结构的全部或者部分结构安装在容置槽内,所述取电结构为弹性可形变结构,并且取电结构通过弹性形变与插座的导电部位抵接。插头中的取电结构采用的是弹性可变形结构,此时就能够将插座内的导电结构设置成刚性结构,在取电的过程中,利用取电结构的弹性变形来与刚性的导电结构接触取电,在长期使用之后,刚性插座的稳定性高、故障率较低。

权利要求 :

1.一种取电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壳体(21)和取电结构(27),所述插头壳体(21)内开设有容置槽(211),所述取电结构(27)的部分结构安装在容置槽(211)内,所述取电结构(27)为弹性可形变结构,并且取电结构(27)通过弹性形变与插座的导电部位抵接;

所述取电结构(27)包括取电片(22)和弹性件(24),取电片(22)为刚性导电材料制成,取电片(22)位于容置槽(211)并且取电片(22)能够在容置槽(211)内活动,所述弹性件(24)安装在插头壳体(21)内,弹性件(24)的一端与插头壳体(21)抵接、另一端与取电片(22)抵接;所述取电片(2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铰接点,取电片(22)与插头壳体(21)铰接且取电片(22)能够在容置槽(211)内绕铰接点摆动,所述弹性件(24)的一端与插头壳体(21)抵接、另一端与取电片(22)的上端抵接,插头还包括导电线(26),所述导电线(26)固定或者焊接在取电片(22)的上端,导电线(26)为“S”形绕接在插头壳体(21)内,当取电片(22)的下端向外转动时,导电线(26)能够对取电片(22)的上端施加有利于增加接触压力且阻碍取电片(22)转动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电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片(22)由上往下、从内向外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电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21)的下端设置有保护板(219),保护板(219)与插头壳体(21)一体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板(219)位于取电片(2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取电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21)包括上壳体(212)和下壳体(213),所述上壳体(212)插入下壳体(213)内,所述容置槽(211)开设在下壳体(213)和上壳体(212)内,所述取电结构(27)通过上壳体(212)和下壳体(213)的互相配合限位在容置槽(2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取电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21)包括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左右拼合后固定,所述容置槽(211)开设在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上,并且当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拼合时,容置槽(211)拼合,取电结构(27)位于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的分型面处。

说明书 :

一种取电用插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配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取电用插头。

背景技术

[0002] PDU( Power Distribution Unit)是电源分配单元的简称,常用于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PDU是为机柜式安装的电气设备提供电力分配而设计的产品。
[0003] PDU架构中包含插头和插座,现有的结构中插头包含插头壳体和取电片,所述取电片与插头壳体固定连接,保证取电片的位置处于固定的状态;插座内包括壳体、导电弹片和
母线,导电弹片固定壳体内,母线与导电弹片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导线与导电弹片之间
以及导线与母线之间通常都是采取焊接连接。
[0004] 在配电行业内,取电时需要保证接触的两个部件其中有一个为弹性、另一个为刚性,才能保证取电的两个部件接触稳定,目前行业内的刚性部件均为插头,弹性部件则设置
在插座内,如上述的导电弹片。不足之处在于,导电弹片会因为使用寿命长而产生老化或者
因疲劳而弹性减弱,从而导致导电弹片与插头中取电片的接触不紧密,容易引起插头松动
而接触不良,而更换PDU的插座则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取电用插头,采用可形变的柔性结构,从而节省PDU故障老化时的更换成本。
[0006]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取电用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取电结构,所述插头壳体内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取电结构的全部或者部分结构安装在容置槽内,所述取电结构为弹性可形变结构,并且取
电结构通过弹性形变与插座的导电部位抵接;所述取电结构包括取电片和弹性件,取电片
为刚性导电材料制成,取电片位于容置槽并且取电片能够在容置槽内活动,所述弹性件安
装在插头壳体内,弹性件的一端与插头壳体抵接、另一端与取电片抵接;所述取电片的中间
部位设置有铰接点,取电片与插头壳体铰接且取电片能够在容置槽内绕铰接点摆动,所述
弹性件的一端与插头壳体抵接、另一端与取电片的上端抵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头中的取电结构采用的是弹性可变形结构,此时就能够将插座内的导电结构设置成刚性结构,在取电的过程中,利用取电结构的弹性变形来与
刚性的导电结构接触取电,在长期使用之后,刚性插座的稳定性高、故障率较低,接触不良
时只需要更换插头即可;当插头与插座插接取电时,取电片与插座内的刚性导电结构接触,
过程中,取电片的下端会向外转动,在弹性件的回弹作用下,弹性件能够对取电片的上端进
行压迫,迫使取电片的下端向内侧进行转动,保持取电片与插座的导电结构稳定接触。
[0009] 优选的,所述取电片由上往下、从内向外倾斜设置。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电片插入插座后,更加便于取电片与插座内的导电结构接触。
[0011] 优选的,所述插头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线固定或者焊接在取电片的上端,当取电片的下端向外转动时,导电线能够对取电片的上端施加有利于增加接触压力且阻碍取电
片转动的作用力。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取电片的下端会受挤压力向外转动,此时导电线能够对取电片的上端施加额外的作用力,提升取电片下端回弹的可靠
性,从而提升取电片与插座的导电结构的接触稳定性。
[0013] 优选的,所述插头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保护板,保护板与插头壳体一体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板位于取电片的外侧。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板能够保护取电片,使得取电片免受磕碰而导致损坏,提升使用的可靠性。
[0015] 优选的,弹性件位于容置槽内,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部、弹性部和抵接部,弹性部位于中间部位且具备弹性,固定部一体连接在弹性部的一端,抵接部一体连接在弹性部的
另一端,固定部与容置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或抵接,抵接部与取电片的下端抵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取电片首先与插座内的导电结构接触而产生位移,之后取电片会因为位移而挤压弹性件,在弹性部的弹力作用下,会带
动取电片回弹挤压插座内的导电部位,保证插头与插座接触的稳定性。
[0017] 优选的,所述插头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插入下壳体内,所述容置槽开设在下壳体和上壳体内,所述取电结构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互相配合限位在容置槽
内。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和下壳体互相插接后安装,便于将取电结构安装在插头壳体内,并且固定也较为稳定。
[0019] 优选的,所述插头壳体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右拼合后固定,所述容置槽开设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并且当左壳体和右壳体拼合时,容置槽拼合,取电结构
位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分型面处。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将取电结构放置于左壳体或者右壳体的容置槽内,之后盖合左壳体和右壳体即可,安装取电结构的方式更加简便,并且安装难度较小,安装的
精确度更高。
[0021]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2] 1、通过将插头中的取电结构设置为可行变的弹性结构,达到了提升插座使用寿命的效果;
[0023] 2、通过将取电结构设置为取电片和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的弹性来迫使取电片与插座的导电结构压紧,提升插头与插座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实施例一中插头与插座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实施例一中左右分体式的插头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实施例一中上下分体式的插头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实施例二中插头与插座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图4中的局部A处放大图;
[0029] 图6是实施例三中插头与插座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实施例三中取电结构的示意图。
[0031] 图中,21、插头壳体;211、容置槽;212、上壳体;213、下壳体;214、左壳体;215、右壳体;2151、定位柱;219、保护板;22、取电片;221、增力部;222、导向槽;2221、导向面;2222、限
位面;24、弹性件;241、固定部;242、弹性部;243、抵接部;27、取电结构;271、接触片;26、导
电线;272、回弹部;31、壳体;32、母线;321、插销;322、限位部;33、弹性支撑件;311、预装座;
312、防触板;313、导向柱;31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介绍了一种取电用插头,包括取电结构27和插头壳体21,插头壳体21内开设有容置槽211,取电结构27位于容置槽211内,取电结构27为可形变结构,
取电结构27的可形变结构既可以为取电结构27自身可形变,也可以为多个部件组成的可活
动结构。
[0033] 如图1所示,与插头相适配的是插座,插座包括壳体31和母线32,壳体31为至少四周闭合的壳状体,母线32即是插座内的导电结构,母线32固定在壳体31内,并且母线32长度
方向与壳体31的长度方向相同,母线32为刚性导电材料制成,一般为铜排或者粗铜线。当插
头与插座相配合时,取电结构27与母线32接触,并且接触的形式为受压式接触,保证取电结
构27与母线32接触的稳定性,提升导电稳定性。
[0034] 由于插头和插座的结构中,弹性可形变的结构位于插头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插头内的取电结构27弹性减弱,此时更换插头即可。本实施方式中,插头的一端与插座互相
配合取电,另一端则为输电插头,输电插头与用电器的插头连接,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插头能
够随时进行更换,不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
[0035] 取电结构27的结构方式有多种,以下分别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进行介绍。
[0036] 实施例一
[0037] 如图1所示,取电结构27包括刚性导电材料制成的取电片22以及弹性件24,取电片22与插头壳体21铰接且取电片22能够在容置槽211内绕铰接点摆动,取电片22的下端与母
线32接触,取电片22的上端与导线焊接,而导线则直接与用电器电性连通;弹性件24安装在
插头壳体21内,弹性件24为扭簧,弹性件24的一端与插头壳体21抵接、另一端与取电片22的
上端抵接。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取电插头2结构中,取电片22与插头壳体21的铰接结
构构成了弹性结构,当取电片22受压的过程中,取电片22能够相对插头壳体21转动,再通过
弹性件24的弹力,压迫取电片22的下端与母线32接触,并且接触取电的取电片22和母线32
的自身材料均为刚性,长期使用也不易变形,从而保证接触的稳定性。
[0038] 结合图1所示,取电片22至少包括两个,母线32也至少包括两根,两个取电片22可以位于两根母线32的内侧或者位于两根母线32的外侧,或者两个取电片22位于对应接触母
线32的同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取电片22位于母线32的外侧进行举例阐述,当取电
片22与母线32接触时,取电片22受到母线32的作用力,迫使取电片22的下端向外转动,此时
取电片22的上端转动使弹性件24变形,弹性件24利用自身弹力迫使取电片22的上端向外转
动,从而使得取电片22的下端向内转动夹紧母线32,保证稳定性。
[0039] 同时,如图2所示,插头内还设置有导电线26,导电线26固定或者焊接在取电片22的上端,当取电片22的下端向外转动时,导电线26能够对取电片22的上端施加有利于增加
接触压力且阻碍取电片22转动的作用力。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取
电片22的下端会受挤压力向外转动,此时导电线26能够对取电片22的上端施加额外的作用
力,提升取电片22下端回弹的可靠性,从而提升取电片22与母线32的接触稳定性。
[0040] 如图1所示,取电片22为倾斜设置,并且两个取电片22呈“八”字形设置,即从上往下、由内向外倾斜设置,取电片22的下端内侧凸出形成增力部221。取电片22的倾斜设计,在
取电片22插入插座之后,便于取电片22与母线32接触,增力部221则能够增大取电片22与母
线32接触的紧密程度。
[0041] 如图2所示,插头壳体21的下端设置有保护板219,保护板219与插头壳体21一体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板219位于取电片22的外侧。此时保护板219能够保护取电片
22,使得取电片22免受磕碰而导致损坏,提升使用的可靠性。
[0042] 插头壳体21的结构采用分体式的,以便于将取电片22和导电线26安装在插头壳体21内。插头壳体21的分体式结构分两种,一种是上下式分体结构,一种采用的是左右分体式
结构。
[0043] 如图3所示,采用上下分体式结构时,插头壳体21包括上壳体212和下壳体213,上壳体212的下端从上往下插入下壳体213的上端,容置槽211开设在上壳体212和下壳体213
内,取电片22的下半部分位于下壳体213内,并且取电片22的下端超出下壳体213,取电片22
与插头壳体21的铰接点凸出取电片22,取电片22的铰接点搭接在下壳体213的容置槽211
内,上壳体212插入下壳体213的部分抵接取电片22的铰接点,保证取电片22在插头壳体21
内不会上下窜动,同时取电片22也能够在容置槽211内转动。
[0044] 如图2所示,采用左右分体式结构时,插头壳体21包括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左右拼合后固定,所述容置槽211开设在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上,并
且当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拼合时,容置槽211拼合,取电结构27位于左壳体214和右壳体
215的分型面处。右壳体215的分型面上凸出设置有定位柱2151,左壳体214的分型面上凹陷
设置有定位槽,左壳体214与右壳体215拼合时,定位柱2151与定位槽插接配合。左壳体214
和右壳体215采用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右壳体215后与左壳体214螺纹连接,拆装都较为方
便。插头壳体21采用左右分体式结构,左壳体214和右壳体215的成型工艺更加简单,易于降
低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并且取电片22和导电线26的安装也更加简单快捷,难度小,精度
高。
[0045] 实施例二
[0046] 如图4所示,取电结构27包括由刚性导电材料制成的取电片22以及弹性件24,弹性件24为弹性片,弹性件24位于容置槽211内,所述弹性片包括固定部241、弹性部242和抵接
部243,弹性部242位于中间部位且具备弹性,固定部241一体连接在弹性部242的一端,抵接
部243一体连接在弹性部242的另一端,固定部241与容置槽2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或抵接,
抵接部243与取电片22的下端抵接。当取电结构27插入插座内时,取电结构27首先会与母线
32接触,母线32会迫使取电片22产生位移,使取电片22压迫抵接部243,抵接部243将受力传
导至弹性部242从而使弹性部242被压缩,之后利用弹性部242的反作用力,依靠抵接部243
使取电片22的下端抵紧母线32,保持接触的稳定性。
[0047] 取电片22至少包括两个,母线32也至少包括两根,两个取电片22可以位于两根母线32的内侧或者位于两根母线32的外侧,或者两个取电片22位于对应接触母线32的同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取电片22位于母线32的内侧为例进行阐述。
[0048] 如图5所示,母线32采用铜排的形式,母线32的内侧面的上半部分凸出设置有限位部322,取电片22外侧面的下半部分凸出设置有增力部221,所述限位部322和增力部221均
为波峰式的形状。当取电片22和母线32稳定配合时,增力部221位于限位部322的下方且增
力部221与限位部322互相接触。
[0049] 如图5所示,取电片22靠近抵接部243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222,所述导向槽222的底面为导向面2221,导向槽222的下侧面为限位面2222,导向面2221为斜面且从上往下、向
远离抵接部243的方向倾斜,限位面2222与导向面2221之间的角度等于或者小于90度。抵接
部243的末端位于导向槽222内,并且能够沿导向面2221滑动。此时,取电片22与母线32接触
之后,取电片22的增力部221会从上往下越过限位部322,过程中会迫使取电片22向内侧移
动,抵接部243能够在导向槽222内滑动,当取电片22的移动幅度较大时,抵接部243就能够
与限位面2222抵接,以限制取电片22进一步移动,保证取电片22能够在合适的幅度内移动。
[0050] 如图4所示,当取电片22在容置槽11内的移动幅度不足时,仅仅依靠取电片22的弹性变形和弹性件24的弹性变形,取电片22的增力部221也难以从上往下越过限位部322,此
时可以在母线32与壳体31内侧壁之间增设弹性支撑件33,所述弹性支撑件33的两侧分别与
母线32和壳体31内侧壁抵接、卡接或固定。此时,当取电片22向下插入的过程中,首先取电
片22和弹性件24产生形变,同时取电片22会挤压母线32,母线32再挤压弹性支撑件33产生
形变,进行补偿,使增力部221能够顺利越过限位部322,保证取电片22能够顺利插入,并且
在取电片22插入之后,利用弹性件24和弹性支撑件33的作用,保证取电片22与母线32稳定
接触。
[0051] 电连接结构壳体21的形式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0052] 实施例三
[0053] 如图6所示,壳体31的顶端设置有预装座311,预装座311呈凹陷的空壳状,预装座311卡接在壳体31的两侧壁形成壳体31的顶部。母线32上一体连接有插销321,插销321穿过
预装座311。预装座311分为多个,多个预装座311并列排布,每个电连接结构壳体21都能够
插入预装座311内,并且电连接结构壳体21能够与预装座311卡接。
[0054] 由于插销321超出预装座311的底部,为了避免人员接触插销321而触电,如图6所示,在预装座311内设置防触板312,防触板312的下方一体连接有导向柱313,导向柱313穿
过预装座311的底部,导向柱313上套设有复位弹簧314,所述复位弹簧314能够为防触板312
的向上移动提供复位动力。复位弹簧314的安装形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14的两
端分别与防触板312和预装座311底部抵接。
[0055]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取电结构27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弹性夹片,弹性夹片包括接触片271和回弹部272,接触片271包括两片,回弹部272与接触片271一体连接或抵接,所述
回弹部272与电连接结构壳体21固定,当两片接触片271互相远离时,回弹部272能够对两片
接触片271施加互相靠近的回弹力。电连接结构壳体21插入预装座311的过程中,电连接结
构壳体21向下带动防触板312移动,此时插销321能够插入电连接结构壳体21内的接触片
271之间,接触片271会受到挤压而互相远离,之后回弹部272变形,促使接触片271互相靠近
夹紧插销321,保证取电接触的稳定性。
[005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