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雪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648435.7

文献号 : CN1133228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书华

申请人 :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扫雪机,所述扫雪机包括:滚雪组件;抛雪组件,所述抛雪组件与所述滚雪组件连接;机壳,所述抛雪组件与所述机壳连接;动力组件,用以驱动所述抛雪组件和所述滚雪组件,且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机壳内;供能组件,为与所述动力组件供能;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与所述机壳连接;风扇,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通过本公开的一种扫雪机,降低控制板和皮带的损耗和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雪组件;

抛雪组件,所述抛雪组件与所述滚雪组件连接;

机壳,所述抛雪组件与所述机壳连接;

动力组件,用以驱动所述抛雪组件和所述滚雪组件,且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机壳内;

供能组件,为与所述动力组件供能;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与所述机壳连接;风扇,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以及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固定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扇对所述控制板组件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转速范围为500rpm~

1500r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滚雪组件包括滚雪刀,所述滚雪刀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雪组件包括抛雪刀,所述抛雪刀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蜗轮蜗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雪刀的转速为500rpm~

1500r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抛雪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雪组件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面和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面之间形成缝隙,所述机壳卡合在所述缝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雪机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之间设置有互锁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显示灯,所述显示灯内设置有柔性灯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雪机还包括出雪方向调节组件,以改变抛雪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雪方向调节组件包括出雪筒,所述出雪筒设置在所述抛雪组件上,且与所述抛雪组件的抛雪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雪方向调节组件包括所述出雪筒的调节结构,所述出雪筒的调节结构包括:摇柄,所述摇柄的一端延伸至扫雪机的操作端;

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连接于所述摇柄和所述出雪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出雪筒连接;

连接轴,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

第二齿轮,与所述连接轴连接以带动所述连接轴转动;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摇柄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雪方向调节组件包括:出雪帽,与所述出雪筒连接;

出雪帽拉线,所述出雪帽拉线一端延伸至扫雪机的操作端,另一端与所述出雪帽连接,且允许所述出雪帽拉线带动所述出雪帽相对于所述出雪筒转动。

说明书 :

一种扫雪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园林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扫雪机。

背景技术

[0002] 扫雪机是一种冬季有效除雪同时更省时省力的利民工具,特别是在一些高寒地区,有效利用扫雪机,可以大大降低人力以提高效率。
[0003] 扫雪机在工作时,由于电路板工作时候产生的热量,使电路板损耗严重,需要定期维护线路板;同时,当使用皮带传动时,皮带和带轮之间产生摩擦,且由于扫雪机在工作时,需要带动滚雪组件和抛雪组件转动,需要产生较大的功率,皮带和带轮之间产生热量,加大皮带的损耗。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雪机,通过本实用发明的所述扫雪机,降低控制板损耗且增加皮带寿命。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扫雪机,其包括:
[0007] 滚雪组件;
[0008] 抛雪组件,所述抛雪组件与所述滚雪组件连接;
[0009] 机壳,所述抛雪组件与所述机壳连接;
[0010] 动力组件,用以驱动所述抛雪组件和所述滚雪组件,且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机壳内;
[0011] 供能组件,为与所述动力组件供能;
[0012]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与所述机壳连接;
[0013] 风扇,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且所述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
[001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的转速范围为500rpm~1500rpm。
[001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滚雪组件包括滚雪刀,所述滚雪刀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0016]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抛雪组件包括抛雪刀,所述抛雪刀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
[0017]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蜗轮蜗杆连接。
[0018]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抛雪刀的转速为500rpm~1500rpm。
[001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抛雪组件上。
[002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抛雪组件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面和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面之间形成缝隙,所述机壳卡合在所述缝隙中。
[002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扫雪机包括控制板组件,所述控制板组件固定在所述机壳内。
[002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扫雪机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之间设置有互锁结构。
[0023]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显示灯,所述显示灯内设置有柔性灯带。
[002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扫雪机还包括出雪方向调节组件,以改变抛雪方向。
[002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雪方向调节组件包括出雪筒,所述出雪筒设置在所述抛雪组件上,且与所述抛雪组件的抛雪腔连通。
[0026]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雪方向调节组件包括所述出雪筒的调节结构,所述出雪筒的调节结构包括:
[0027] 摇柄,所述摇柄的一端延伸至扫雪机的操作端;
[0028] 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连接于所述摇柄和出雪筒。
[002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0030]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出雪筒连接;
[0031] 连接轴,其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
[0032] 第二齿轮,与所述连接轴连接以带动所述连接轴转动;
[0033]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摇柄连接。
[003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雪方向调节组件包括:
[0035] 出雪帽,与所述出雪筒连接;
[0036] 出雪帽拉线,所述出雪帽拉线一端延伸至扫雪机的操作端,另一端与所述出雪帽连接,且允许所述出雪帽拉线带动所述出雪帽相对于所述出雪筒转动。
[0037] 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扫雪机,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使用皮带连接,减少器件之间的磨损,且无传动间隙,成本低;通过将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抛雪筒上,为动力组件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通过设置出雪方向调节组件,使扫雪机的出雪方向可调节。通过将所述风扇装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风扇转动,无需额外动力传输,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且对皮带、带轮散热效果好,降低皮带损耗,延长皮带使用寿命;将所述风扇延伸至所述机壳内,能够给控制板散热,降低控制板的损耗,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扫雪机,使扫雪更加灵活方便,降低控制板损耗且增加皮带寿命。
[0038]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3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 图1为一种扫雪机结构图。
[0041] 图2为一种扫雪机仰视图。
[0042] 图3为一种滚雪组件结构图。
[0043] 图4为一种前壳内部结构图。
[0044] 图5为一种抛雪组件结构图。
[0045] 图6为一种局部扫雪机结构图。
[0046] 图7为一种张紧结构结构图。
[0047] 图8为一种第一电机固定结构图。
[0048] 图9为另一种局部扫雪机结构图。
[0049] 图10为一种动力组件结构图。
[0050] 图11为一种行走组件和供能组件结构图。
[0051] 图12为一种机壳内部仰视结构图。
[0052] 图13为一种机壳结构爆炸图。
[0053] 图14为扫雪机电气连接图。
[0054] 图15为一种灯控制组件结构图。
[0055] 图16为一种第一电机控制组件结构图。
[0056] 图17为一种第二壳体结构图。
[0057] 图18为一种第二散热片结构图。
[0058] 图19为一种电路板底座结构图。
[0059] 图20为一种压座结构图。
[0060] 图21为一种固定座结构图。
[0061] 图22为一种供能组件的结构图。
[0062] 图23为一种中底座的结构图。
[0063] 图24为一种电池壳和盖体的结构图。
[0064] 图25为本发明中图24的俯视图。
[0065] 图26为一种机壳的俯视图。
[0066] 图27为局部扫雪机立体结构图。
[0067] 图28为一种控制组件结构图。
[0068] 图29为一种操作台布局图。
[0069] 图30为一种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标识图
[0070] 图31为一种控制组件仰视图。
[0071] 图32一为种互锁结构结构图。
[0072] 图33为一种互锁结构爆炸图。
[0073] 图34为局部第二手柄结构图。
[0074] 图35为一种旋转套结构图。
[0075] 图36为一种旋转压块结构图。
[0076] 图37为一种凸轮结构图。
[0077] 图38为一种出雪方向调节组件结构图。
[0078] 图39为一种局部出雪方向调节组件结构图。
[0079] 图40为一种传动结构爆炸图。
[0080] 图41为一种旋转片结构图。
[0081] 图42为第三连接件结构图。
[0082] 图43为支撑架结构图。
[0083] 图44为第五连接件结构图。
[0084] 图45为第四连接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8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87]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扫雪机,主要包括滚雪组件10、抛雪组件20、动力组件30、供能组件40、行走组件50、控制组件60和出雪方向调节组件70。其中,滚雪组件10和抛雪组件20为扫雪机1的工作组件。滚雪组件10将地面的雪收集到滚雪腔内,并通过滚雪刀101将积雪绞入抛雪组件20内,抛雪组件20内的抛雪刀201通过旋转,将积雪从出雪筒700抛出。其中,动力组件30连接于滚雪组件10和抛雪组件20,用于驱动滚雪组件10内的滚雪刀101和抛雪组件20内的抛雪刀201转动;供能组件40电性连接于动力组件30、行走组件50和控制组件60,为扫雪机1内所有的电气元件供电;行走组件50电性连接于供能组件
40和控制组件60,用于驱动扫雪机1的行走;控制组件60为扫雪机1的操作端;出雪方向调节组件70用于调节出雪方向;扫雪机1还包括一机壳80,供能组件40 设置在机壳80上,行走组件50固定在机壳80两侧。
[0088] 请参阅图1、图3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滚雪组件10包括滚雪刀101、前壳100和铲雪刀102。前壳100设置在扫雪机1的工作面的一端,且前壳100包括一弧面 100c和两个侧面,弧面100c包覆了滚雪刀101的上侧和滚雪刀101工作面的相对侧,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00a和第二侧面100b,第一侧面100a和第二侧面100b优选与水平面垂直。弧面 100c和两个所述侧面形成一滚雪腔,用于容纳滚雪刀101和滚雪刀101收集的雪,且滚雪腔与抛雪腔连接,将收集到的雪从抛雪筒200抛出。
[0089]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滚雪刀101设置在第一转轴301上,第一转轴301 设置在前壳100的滚雪腔中,且横向设置在第一侧面100a和第二侧面100b之间,第一转轴 301优选与水平面平行,并通过搅龙轴座301a固定在第一侧面100a和第二侧面100b上。当转动第一转轴301时,其上设置的滚雪刀101随着第一转轴301转动而转动,进而收集地面上的雪,使雪进入前壳100的滚雪腔内。具体的,滚雪刀101由多个滚雪刀片组成,且滚雪刀片的数量至少为例如4个,每两个滚雪刀片交叉固定在第一转轴上301。
[009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滚雪组件10还包括多个滚雪刀中心管104和多个滚雪刀支撑板103,滚雪刀中心管104固定在第一转轴301上,且包覆第一转轴301,用于保护第一转轴301,滚雪刀中心管104的数量例如为2各,分别位于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 连接处的两侧;滚雪组件10还包括一滚雪刀支撑板103,滚雪刀支撑板103的中点固定在第一转轴301和包覆第一转轴301的滚雪刀中心管104上,滚雪刀支撑板103的两端与相互交叉的滚雪刀片固定,滚雪刀101支撑板的数量例如为4个,每两个滚雪刀片交叉固定在第一转轴301上,且两个滚雪刀片的两端使用滚雪刀支撑板103固定。
[0091]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3所示,铲雪刀102设置在前壳100的弧面100c靠近水平面的一侧,且与第一转轴301平行设置,在扫雪机1工作时,铲雪刀102用于铲平地面积雪。
[0092]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3所示,前壳100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照明灯105,第一照明灯 105安装在前壳100弧面100c的顶部,且位于滚雪刀101的上方,且第一照明灯105电性连接于供能组件40。第一照明灯105用于在黑暗的环境中除雪。
[0093] 请参阅图1、图4和图5所示,抛雪组件20包括抛雪刀201、拋雪筒200和出雪筒基座 202。拋雪筒200位于远离滚雪刀101工作面的一侧,抛雪筒200为侧壁设置有一开口,抛雪筒
200的底壁上设置有一通孔,通孔位于底壁的中心,且允许第二转轴302穿过,并允许第二转轴302在通孔内转动,同时,该通孔的周部形成凹陷区域,从而可以增强拋雪筒200的强度,抛雪筒200的侧壁与底壁垂直设置,在安装抛雪筒200时,抛雪筒200的侧壁与前壳 100连接,用于形成抛雪腔,抛雪筒200的另一侧与机壳80连接。抛雪筒200形成的抛雪腔与滚雪腔连接,滚雪刀101收集的积雪被滚雪刀挤入到抛雪腔。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拋雪筒
200可与前壳100一体成型,且拋雪筒200的一侧与弧面100c无缝连接;抛雪筒200的侧壁上有一开口,开口设置在抛雪筒200侧壁的一侧,用于连接出雪筒基座202。
[0094] 请参阅图3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抛雪筒200的底壁呈圆形,且第二转轴302贯穿在抛雪筒200的底壁中心的通孔,抛雪刀201通过第二转轴302固定在拋雪筒 20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302与第一转轴301垂直设置,且平行于水平面,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轴302与第一转轴301之间也可形成一定的角度,例如1°至4°,并且,第二转轴302、第一转轴301两者与水平面之间也可形成一定的角度。第二转轴30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01传动连接,另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由拋雪筒200与前壳100 连接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再通过皮带或链条与第一电机300的输出端连接。当第二转轴302 转动时,抛雪刀201随之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抛雪刀201转速例如为500rpm~1500rpm。
[0095] 请参阅图5所示,由于抛雪筒200的底壁呈圆形,因而抛雪筒200的侧壁呈圆筒状结构,该圆筒状结构的圆筒高度为5~50cm,例如20cm,从而保证了抛雪腔的深度,进一步地,圆筒状结构的直径为20~70cm,例如为40cm或50cm,在上述范围的高度和直径范围内,有效保证了抛雪腔可收集积雪的收集容量。
[0096] 具体的,请参阅图5与图10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抛雪刀201包括抛雪刀叶盘201b和抛雪刀叶片201a,多个抛雪刀叶片201a与抛雪刀叶盘201b焊接在一起,抛雪刀叶盘
201b的数量为1个,抛雪刀叶片201a的数量例如为3个。抛雪刀叶盘201b叶盘呈圆形,抛雪刀叶片201a均匀分布在抛雪刀201叶盘的外圆周上。抛雪刀叶盘201的中心固定在第二转轴
302上,抛雪刀叶盘201优选与第二转轴302垂直。抛雪刀201和第二转轴302之间还包括抛雪刀中心管201c,用于固定连接抛雪刀201。抛雪刀叶片201a的长度优选为5~10cm,例如6cm,宽度3~5cm,例如3cm。抛雪刀201与拋雪筒20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4~8mm的间隙,进一步地为4~5.5mm,例如4.5mm,从而避免了抛雪刀201与拋雪筒200之间的摩擦,并在该范围内时可以承受较大的积雪压力,可以对不同厚度的积雪进行轻松的收集和抛出。抛雪刀201与拋雪筒200底壁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距离,抛雪刀201与拋雪筒200底壁之间的距离例如为2‑
3mm。在本实施例中,抛雪刀201转速例如为500rpm~1500rpm,抛雪刀201 的转速为更优选为1000~1250rpm。
[009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筒基座202位于拋雪筒200 的一侧,与拋雪筒200侧壁上的开口连接,当抛雪刀201随着第二转轴302转动时,抛雪腔内的雪被抛雪刀201从出雪筒基座202抛出。本发明对抛雪筒202的形状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抛雪筒202例如为棱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抛雪筒202例如为圆柱形。
[0098] 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优选相互垂直,且第一转轴位301于第二转轴302的下方。在竖直方向上,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之间的距离范围例如为25mm~60mm。且在第二转轴302和第一转轴301之间还设置一减速箱组件(图中未显示),用于调整抛雪刀201和滚雪刀101之间的转速,减速箱组件的减速比的范围例如为8~12。
[0099] 请参阅图1、图6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组件30包括第一电机 300、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其中,第一电机300与抛雪筒200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电机300设置在拋雪筒200的上方,且与出雪筒基座202平行设置,即第一电机 300安装在抛雪筒200上后,第一电机300位于出雪筒202的旁侧。
[0100]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第一电机300的输出轴朝向背离前壳100的一侧,即第一电机300的输出轴朝向机壳80所在的一侧。第一电机300与抛雪筒200连接后,第一电机300的输出端位于拋雪筒200与机壳80连接的缝隙上方。具体的,第一电机300通过安装架306固定在拋雪筒200上,抛雪筒200上还具有支架305,支架305一侧设置成与抛雪筒200外侧壁适应的弧形,该支架305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抛雪筒200连接,上述的安装架
306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架305上,以方便第一电机300的拆装。
[0101] 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第一电机300远离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风扇(图中未显示),且第一电机300设有风扇的一端连接有蜗壳307,蜗壳307罩设在风扇外围,能够对散热气流进行导向、聚集,并提高散热气流流动的通畅性,使散热效果更好。
[010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第二转轴30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01连接,另一端穿过抛雪腔和滚雪腔,延伸至机壳80内。第二转轴302的一端优选地位于第一电机300的下方,第一电机300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二转轴302连接。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308、第二传动轮309和传动件。在第二转轴302的顶端固定第一传动轮308,第一电机300的输出端设置第二传动轮309,第一传动轮308的半径大于第二传动轮309的半径,传动件围绕在第一传动轮308和第二传动轮309的外圆周上。传动件例如为皮带或链,当传动件为皮带时,动力组件30还包括张紧结构313,张紧结构313 例如包括张紧板318、张紧轮314、第一拉簧316和安装板319,其中,安装板319与抛雪筒200固定连接,且安装板319进一步还与上述支架30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19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抛雪筒200以及支架305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加强抛雪筒200的强度,加固第一电机300的固定,防止出现第一电机300倾覆等不被预期的情况;张紧板318优选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板319上,张紧轮314安装在张紧板318上,第一拉簧316的一端与张紧板318连接,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机300的安装架306上,第一拉簧316拉动张紧板318,使得张紧轮314始终压紧在皮带上,实现皮带的张紧。另外,本实施例的张紧结构313还设有棘轮315、棘爪320和第二拉簧317,棘轮315连接在张紧板318上,棘爪320连接在安装板319上,棘轮315与张紧板318固定连接,棘轮315的转动可带动张紧板318产生转动。棘爪320一端与棘轮315配合,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拉簧317,在第二拉簧317的作用下,棘爪320始终与棘轮315卡合,能够避免棘轮315反向转动以致张紧板318转动,从而导致张紧轮314与皮带脱开,本实施例棘爪320与棘轮315的设置能够避免皮带张紧结构313失效,能够使得皮带张紧更加可靠。另外,还可通过手动调节棘爪320与棘轮315的配合来调节张紧轮314对皮带的张紧力度。在扫雪机工作时,第一电机300的输出端转动,第二转轴302 随之转动,带动与第二转轴302连接的抛雪刀201和第一转轴301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一转轴301上的滚雪刀101转动。采用皮带或链传动的方式,可以减少零件之间的磨损,且零件易更换;同时无传动间隙,成本低。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动轮308可通过单独的轴进行固定,例如可通过第三转轴固定,且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302连接,且同步转动。
[0103] 请参阅图1、图6至图10所示,将第一电机300放置在抛雪筒200上,使得机壳80上方有大量的空间放置供能组件40;另外,使得第一电机300、抛雪筒200以及传动组件可以形成一个模块,装配时,可先将第一电机300、抛雪筒200以及传动组件组装在一起,再将组装好的该部分结构与扫雪机1进行连接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此外,本申请案的结构使得第一电机300、第一传动轮308和第二传动轮309在同一侧装配,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方便性。
[0104] 请参阅图6至图10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00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302之间通过联轴器或其它轴连接部件连接,可实现第一电机300与第二转轴302之间的直接传动,可提高传动效率。
[010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10所示,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之间采用蜗轮蜗杆连接。在第二转轴302与第一转轴30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蜗杆303,在第一转轴301的中间部分设置一蜗轮304,蜗杆303和蜗轮304之间啮合,通过转动第二转轴302,带动第一转轴 301的旋转。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蜗杆303为第二转轴302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蜗杆
303单独设置,且套设在第二转轴302与第一转轴301连接的一端。
[0106] 具体的,请参阅图3至图10所示,在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上还设置有一蜗轮箱体304a,其包覆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连接的部分;蜗轮箱体304a连接有固定装置 107,其一端固定在蜗轮机壳80上,另一端固定在前壳100上,1固定装置107与蜗轮机壳 80同时作用,用于加固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302,以及加固第一转轴301滚雪刀101和第二转轴302上的抛雪刀201;在蜗轮304和蜗杆303的两侧还设置多个垫圈和垫片,用于固定蜗轮304和蜗杆303。
[0107] 请参阅图2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转轴302与第一电机300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风扇900,风扇900位于机壳80内。风扇900的转速范围为500‑1500rpm。将风扇900设置在第二转轴302上,即第一传动轮308的轮轴上,当第一传动轮308转动时,带动风扇900转动,无需额外动力传输,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且皮带和带轮散热效果好。
[0108] 请参阅图1、图11至图13、图27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壳80设置在抛雪组件20相对于滚雪组件10的一侧。机壳80用于固定行走组件50,同时为控制板组件提供容纳空间。请参阅图7所示,机壳80包括主壳体802、连接面803、底面804、固定件806、挂杆801和支架805。主壳体802为具有一端开口的凹槽结构,主壳体802的槽口朝下,主壳体802的开口朝向抛雪组件20;主壳体802的槽口与底面804连接,主壳体802的开口与连接面803连接,形成封闭的机壳80。在主壳体802相对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通孔802a,第一通孔802a用于连接行走组件50;在主壳体802的顶面,且靠近连接面803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缺口802b,第一缺口802b用于为连接第一传动轮308和第二传动轮309之间的皮带提供通道。在主壳体802的顶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穿孔,用于为供能组件40和控制板组件的电性连接提供通道。
[0109]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7、图11至图13所示,固定件806呈L形设置,且固定件806 固定在抛雪筒200的外底壁上,且两个固定件806平行且相对设置,且两个固定件806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面803的宽度。连接面803例如通过螺栓固定在抛雪筒200的外底壁上,用于连接抛雪组件20和机壳80,具体的,连接面80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803b,当连接面803固定在抛雪筒200的外底壁上时,固定件806与连接面803的第一连接件803b之间具有缝隙,机壳80的主壳体802卡合在固定件806和第一连接件803b形成的缝隙中,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连接面80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803a,且第二通孔803a的半径小于第一传动轮308的半径。
第一传动轮308、第二传动轮309和风扇900均位于连接面803靠近主壳体 802的一侧。第二转轴30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803a、抛雪筒200的底壁至抛雪腔内。
[0110] 请再参阅图7、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03b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803c,挂杆801安装在主壳体802上,挂杆801的两端固定在主壳体80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挂杆801位于主壳体802与连接面803连接的一侧。当将机壳80与抛雪组件20连接时,将挂杆801卡合在第一卡槽803c内,将机壳80围绕挂杆801的轴线旋转,使主壳体 802的侧壁卡合在固定件806和第一连接件803b形成的缝隙中,并通过螺栓将主壳体802与固定件806和第一连接件803b固定连接,进而将机壳80及其上的控制组件60与抛雪组件 20连接。
本实施例的机壳80与抛雪组件20的装拆非常方便,提高了扫雪机1的组装便捷性。
[01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至图15,挂杆801和支架805设置在主壳体802的两侧面上,且支架805位于靠近底面804的一侧,支架805用于为机壳80内的控制板提供支撑,同时防止机壳80的两侧面发生变形以致机壳80产生收缩等现象。在机壳80的一侧面上,具体的,在主壳体802上,且位于相对于连接面803的一侧面上固定有线夹807,用于为机壳80内部设置的多个控制板和外部电器件之间提供电路通道。操作台602与机壳80的电路连线可以直接通过线夹807进入到机壳80中,从而使得电路走线整洁方便。
[0112]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11至图12所示,在抛雪组件20和控制板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挡板组件,挡板组件将机壳80内的控制板组件与风扇900、第一传动轮308隔开,防止运动干涉。本发明并不限制挡板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814和第二挡板815。具体地,第一挡板814固定在支架805上,且在第一挡板814远离支架805的一侧,第一挡板814上设置有第二卡槽816,第二卡槽816将第一挡板814远离支架的一侧分为第一卡合件
817和第二卡合件818。第二挡板815固定在电路板底座906上,且第二挡板 815与电路板底座906优选为一体设置。第二挡板815远离电路板底座906的一侧卡接在第二卡槽816中,且第一卡合件817位于第二挡板815的一侧,第二卡合件818位于第二挡板 815的另一侧,使第一挡板814和第二挡板815连接更加可靠,且挡板组件不会倾倒。
[0113] 请参阅图11至图21所示,在机壳80内部设置有控制板组件,其中,控制板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板组件901、第二控制板组件902、第三控制板组件903以及至少一个第四控制板组件 904。第一控制板组件901用于控制前壳100上第一照明灯105的开关;第二控制板组件902 用于控制第一电机300的开关和转速;第三控制板组件903用于控制电池包400的充电与放电;第四控制板组件904用于控制行走组件50中轮毂电机501的开关、转速及转向等。
[0114] 请参阅图11至图21所示,在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机壳80内部的顶面上,且位于靠近风扇900的一侧,设置有一电路板底座906,电路板底座906的两侧设置有插槽906a。在机壳80靠近底面804的一侧,且在电路板底座906相对的位置,固定有对称的多个压座905。在本实施例中,压座905包括左压座和右压座,多个压座905和电路板底座906共同作用,用于限定第一控制板组件901、第二控制板组件902和第三控制板组件903的位置。具体地,压座905的一端固定在支架805上,另一端固定在行走组件50上。
[0115] 请参阅图11和图21所示,在机壳80内的一侧壁上,且位于连接面803相对的侧壁上,固定有多个固定座90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907的数量例如为2个,包括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平行固定在机壳80的侧壁上,用于放置第四控制板组件904。固定座907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907a,使固定座907的强度更高,结构更稳定,且加强筋 
907a高于其所在平面,增大固定座907的表面积的同时,增大机壳80与固定座907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散热效果。在固定座907上还设置有第二缺口907b,且第二缺口907b呈弧形,当第四控制板组件904放置在固定座907上时,需通过走线电性连接于轮毂电机501,第二缺口
907b为第四控制板组件904与轮毂电机501之间的走线提供通道,使走线简洁且有条理。在实施例中,多个压座905、电路板底座906和多个固定座907采用塑料制成,将控制板组件和金属制成的机壳80隔开,不仅方便了控制板的安装,而且起到了绝缘的效果。
[0116] 请参阅图11至图1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组件901固定在机壳 80顶面的电路板底座906上。第一控制板组件901包括第一控制板901a和第一壳体901b,第一控制板901a设置在第一壳体901b上,第一控制板901a连接于第一照明灯105和操作台 
602上的按钮,当按动操作台602上的按钮时,可调节第一照明灯105的开关。第一壳体901b 用于固定第一控制板901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901b固定在电路板底座906上,第一壳体901b例如为塑料件。
[0117] 请参阅图11至图1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板组件902固定在电路板底座906和一压座905之间,且靠近机壳80的一侧壁,具体的,第二控制板组件902靠近主壳体802与连接面803连接的一侧壁。第二控制板组件902包括第二控制板902a和第一散热片902b,第一散热片902b位于电路板底座906和压座905之间,且插接在插槽906a内,第二控制板902a固定在第一散热片902b上。第二控制板902a例如通过紧固件或灌胶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散热片902b上,且第二控制板902a连接于第一电机300和操作台602上的按钮,当按动操作台602上的按钮时,可调节第一电机300的转速等。在第一散热片902b远离第二控制板
902a的一面上包括密集的凹槽,用于扩大散热面积。
[0118] 请参阅图11至图17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三控制板组件903位于电路板底座906和另一压座905之间,且靠近机壳80的一侧壁,具体的,第三控制板组件903靠近主壳体802与连接面803连接的另一侧壁,且位于第二控制板组件902相对的一侧。第三控制板组件903包括第三控制板903a、第二壳体903b和第二散热片(图中未显示)。第二壳体903b位于电路板底座906和另一压座905之间,且插接在另一插槽906a内,第三控制板 903a例如通过紧固件或灌胶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壳体903b上。第三控制板903a连接于电池包 400和操作台602上的按钮,其中,第三控制板903a和电池包400双向连接,电池包400为第三控制板903a供电,第三控制板903a控制电池包400的放电,当按动操作台602上的按钮时,可调节电池包
400的输出电压、放电形式等。且在第三控制板903a上还可以贴合有散热片,用于为第三控制板903a散热。
[0119] 请参阅图11至图2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控制板组件904固定在两个对称的固定座907之间,且靠近机壳80的另一侧壁,第四控制板组件904通过行走组件50 中的压板513,与第一控制板组件901、第二控制板组件902、第三控制板组件903隔开。具体的,第四控制板组件904靠近与风扇900相对的侧壁上。第四控制板组件904包括第四控制板904a和第三散热片904b,第四控制板904a连接于轮毂电机501和操作台602上的按钮,当按动操作台602上的按钮时,可调节轮毂电机501的转速、转向等。第三散热片904b固定在两个对称的固定座907之间,且靠近机壳80的另一侧壁,且第三散热片904b为一中空的壳体,第四控制板904a放置在第三散热片904b内,且第三散热片904b表面具有多个凹槽,可扩大散热面积。在第三散热片904b的两端设置有开口,用于为第四控制板904a和外部提供连接通道。
[0120] 请参阅图14所示,上述的第一控制板901a、第二控制板902a和第四控制板903a均与第三控制板903a连接,以实现供能组件40与动力组件30、行走组件50以及控制组件60的电连接,使得供能组件40为动力组件30、行走组件50以及控制组件60供能。
[0121] 请参阅图11至图21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组件设置在封闭的机壳80内,防尘且防水;将多个控制板分别靠近机壳80不同的侧壁,且不为风扇900所在的侧壁上,充分、合理利用机壳80内的空间;且将多个控制板设置在电池包400的下方,方便电池包400和控制板的连接,使线路排布简洁有序;将控制板组件设置在机壳80内,轮毂电机501位于车轮500 内,方便第四控制板904a与轮毂电机501连接。机壳80位于扫雪机1的中间位置,将控制板组件设置在机壳80内,使得整体电路排线的排布较短,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将风扇900设置在第二转轴302的一端,且位于机壳80内,给机壳80内的控制板散热,降低控制板的损耗,降低维护成本,另外,风扇900还能够对带轮以及皮带进行散热,降低皮带损耗,延长皮带使用寿命。
[0122] 请参阅图1、图14、图22至图2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供能组件40包括多个电池包400,多个电池包400安装在机壳80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个电池包400安装在机壳80上后,多个电池包400位于行走组件50的上方,如此设置可增大行走组件5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避免行走组件50产生打滑的现象,使得扫雪机1行走更加平稳可靠。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400排布成至少两列,并且,其中一列的电池包400的重心与另一列电池包
400整体重心位于一条直线上,具体地,每列电池包400整体的重心均位于机壳80沿扫雪机前进方向的中心线上,如此设置使得供能组件40重心设置合理,能够避免扫雪机1整机在行走时产生偏转等状况。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电池包400设置有三个,且三个电池包400沿扫雪机1的前进方向排布成两列,其中一列设置有一个电池包400,另一列设置有两个电池包
400,两列电池包400的重心均位于机壳80沿扫雪机1前进方向的中心线上。具体来说,三个电池包呈“品”字形排布。
[0123] 请参阅图1、图14、图22至图26所示,供能组件40还包括用于放置电池包的电池包腔 406,电池包400放置在电池包腔406内后与控制板等接通,实现供能。
[0124] 请参阅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供能组件40具体(电池包组件)可以包括底座402,电池壳401和盖体403。电池壳401位于底座402内,电池壳401突出于底座402,盖体403 位于电池壳401上。
[0125] 请参阅图22至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座402的底部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部404,固定部404上设置有固定孔,即底座402通过固定部404固定在机壳80上,例如将螺栓设置在固定孔上,因而将底座402固定在机壳80上。在底座402的底部上还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405,连接孔405可以对应机壳80上的出风孔802c(如图26所示),电池包400的连接端子依次通过连接孔405和出风孔802c与机壳80内的控制板连接。风扇900产生的冷风还可以通过出风孔802c和连接孔405进入底座402内。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404可以位于底座 402的外部,连接孔405可以位于底座402的内部。
[0126] 请参阅图22至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402内设置有多个连接孔405,连接孔405的数量与电池包腔406的数量相同,连接孔405的数量例如为3个;当然可以设置更多个连接孔405,例如四个,或五个连接孔405。当然,在底座402内至少设置一个连接孔 405,且连接孔405与机壳80顶部上的出风孔802c对应。
[0127] 请参阅图22至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403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池壳401上,因此盖体403可以覆盖电池壳401的顶部。盖体403可以为凹形状,因此可以在电池壳401内设置更高的电池包。在电池壳401内设置有多个电池包腔406,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腔优选设置有三个,例如设置三个电池包腔406。三个电池包腔406的结构相同。每个电池包腔 406内均可以设置一个电池包。在电池包腔406的顶部上设置有固定按钮407,即通过按压固定按钮407即可将电池包固定在电池包腔406内。在电池包腔406的底部上设置有弹起结构 408和进风孔409,弹起结构408位于进风孔409的一侧,进风孔409与连接孔405对应,因此冷风可以进入电池包腔406内,从而对电池包进行冷却,加快电池包的散热。
[0128] 请参阅图22至图26所示,当电池包插入电池包腔406内,电池包与弹起结构408接触,当按动按压按钮407后,松开对电池包400的锁定,电池包400在弹起结构408的带动下被弹起一点,方便操作者取出电池包400。
[0129] 具体的,请参阅图14所示,电池包400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机300、轮毂电机501和控制板组件,且第一电机300与轮毂电机501的额定输出功率比值的范围为0.5~50,优选额定输出功率比值的范围为2.5~9。
[0130] 请参阅图14、图27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行走组件50包括多个轮毂电机501 和固定在轮毂电机501上的车轮500。在本实施例中,在机壳8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固定有一轮毂电机501,且每个轮毂电机501上安装有一车轮500。每个轮毂电机501电性连接于电池包400和控制板组件,且每个轮毂电机501单独控制。实现通过控制每个轮毂电机501 的转速实现扫雪机1的前进、后退和转向。
[0131] 请参阅图1、图27至图29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组件60包括推杆601、操作台602和操作台602上的多个操作件。在机壳80远离工作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第二连接件600,推杆60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600固定连接,另一端延远离机壳80的斜上方延伸,且推杆601另一端的高度与人体手肘的高度适配。在本实施例中,推杆601的数量例如为2个,且两个推杆601平行设置。
[013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7至图29所示,操作台602设置在推杆601远离机壳80的一端,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操作台602设置于两个推杆601中间,操作台602上的操作件电性连接于控制板组件和电池包400。操作台602上还设置有多个操作件,用于调节扫雪机1的工作状态。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操作台602及其上的操作件用于控制扫雪机1、第一电机300和轮毂电机501的开关;调节第一电机300和轮毂电机501转速和转向;以及显示电池包400的电量等。
[0133] 请参阅图28至图29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推杆601包括第一推杆601a和第二推杆601b,第一推杆601a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00固定在机壳80上,另一端向着机壳 80相对于扫雪机工作端的一侧延伸,第二推杆601b的一端也通过第二连接件600固定在机壳80上,另一端向着机壳80相对于扫雪机工作端的一侧延伸,优选地,第一推杆601a与第二推杆601b关于操作台60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推杆601a和第二推杆601b靠近操作台 602的一端为扫雪机的提握部。操作台602固定在推杆601上,且位于推杆601远离机壳80 的一侧,优选的,操作台602位于第一推杆601a和第二推杆601b之间,且操作台60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推杆601a和第二推杆601b固定连接。
[0134] 请参阅图28至图29所示,第一推杆601a和第二推杆601b上分别设有第一手柄610a和第二手柄610b,按压第一手柄610a和第二手柄610b分别可触发第一电机300和轮毂电机501 的开关。具体的,第一手柄610a设置在第一推杆601a远离第二连接件600的一端,且第一手柄610a的一端位于操作台602的上方,另一端穿过操作台602,通过联动轴620可转动地与操作台602上连接。在第二推杆601b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手柄610b,且第二手柄610b的一端位于操作台602的上方,另一端通过联动轴620可转动地与操作台602连接。联动轴620 设置在操作台602底部,且联动轴620的一端与第一手柄610a固定连接,允许第一手柄610a 带动联动轴620转动;另一端与第二手柄610b转动连接。在第一手柄610a和第二手柄610b 上还设置有张紧装置(图中未显示),当在第一手柄610a和第二手柄610b上不施加作用力时,第一手柄610a的一端远离第一推杆601a的提握部,第二手柄610b的一端远离第一推杆 
601a的提握部。
[0135] 请参阅图28至37所示,联动轴620上连接有至少两个触发装置,包括第一触发装置621 和第二触发装置622。具体的,第一触发装置621固定连接在联动轴620上,当联动轴620 转动时,第一触发装置621随联动轴620转动。第二触发装置622固定在连接套634上,连接套
634转动连接在联动轴620上,且连接套634的一端与第二手柄610b卡合连接,允许第二手柄
610b带动连接套634在联动轴620上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触发装置622转动,当只转动联动轴
620而不下压第二手柄610b时,第二触发装置622不作用。具体的,请参阅图14 至图15所示,连接套634的一端与第二手柄610b上的卡合件631b卡合连接。
[0136] 请参阅图28至图32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与触发装置对应的,在操作台602 上固定有多个开关,包括第一开关623和第二开关624。具体的,第一开关623固定在操作台602底部,且靠近第一触发装置621,第二开关624固定在操作台602底部,且靠近第二触发装置622。当第一手柄610a转动时,带动联动轴620转动,联动轴620上设置的第一触发装置621触发第一开关623,当第二手柄610b转动时,带动连接套634转动,连接套634 上固定连接的第二触发装置622触发第二开关624,其中,第一开关623为轮毂电机501的开关,用于控制轮毂电机501的开关,第二开关624为第一电机300的开关,用于控制第一电机300的开关。
[0137] 请参阅图31至图37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联动轴620上还设置有一互锁结构630,实现单手柄同时控制第一手柄610a和第二手柄610b的状态。本申请提供的互锁结构630包括卡块631、旋转压块632和凸轮635。具体的,在第二手柄610b与联动轴620连接的连接端设置有卡块631,卡块631延伸出第二手柄610b所在平面,且与第二手柄610b上的卡合件631b形成第一凹部631a,卡块631随着联动轴620的旋转而旋转,当第二手柄610b远离第二推杆601b时,旋转压块632位于卡块631上方,当第二推杆601b下压直至接触第二推杆601b时,旋转压块632与卡块631卡合,即第一凸部 633与第一凹部631a卡合。旋转压块632活动连接在操作台602上,且靠近卡块631。具体的,旋转压块63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操作台602上,另一端通过弹簧637连接在操作台602 上;且旋转压块632上设置有第一凸部633,且允许第一凸部633与卡块631卡合。在联动轴620上固定连接有凸轮635,且凸轮635位于联动轴620与第二手柄610b连接的一端,凸轮635上设置有第二凸部636,且第二凸部636靠近旋转压块632。当第一手柄610a远离第一推杆601a时,凸轮635上的第二凸部636将旋转压块632推离联动轴620,使旋转压块632 上的第一凸部633远离卡块631;当第一手柄610a下压直至接触第一推杆601a时,凸轮635 上的第二凸部636随之转动,第二凸部
636与旋转压块632具有一定距离,旋转压块632上的第一凸部633靠近卡块631。
[0138] 请参阅图29至图37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手柄610a用于控制轮毂电机 501的开关,第二手柄610b用于控制第一电机300的开关。当第一手柄610a远离第一推杆 
601a,且第二手柄610b远离第二推杆601b时,联动轴620上的第一触发装置621与第一开关
623不接触,第二触发装置622和第二开关624不接触,凸轮635的第二凸部636将旋转压块
632推离联动轴620,旋转压块632上的第一凸部633位于卡块631上方,不与卡块631 卡合。
当第一手柄610a和第二手柄610b下压时,第一触发装置621与第一开关623接触,并触动第一开关623,轮毂电机501处于上电状态;第二触发装置622与第二开关624接触,并触动第二开关624,第一电机300处于上电状态;凸轮635上的第二凸部636转动不与旋转压块632接触,旋转压块632上的第一凸部633与卡块631卡合,此时松开第二手柄610b,因第一凸部633与卡块631卡合,第二手柄610b不复位,仍然处于下压状态。当松开第一手柄610a,凸轮635随联动轴620转动,第一凸部633复位,将旋转压块632推离卡块631,使第一凸部633不与卡块631卡合,此时第二手柄610b可复位。
[0139] 请参阅图3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推杆601a和第二推杆601b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一按压结构626和第二按压结构627,第一按压结构626电性连接于第四控制板 904a,为机壳80两侧的轮毂电机501转向提供控制信号。
[0140] 请参阅图14、图29至图30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操作台602上,还设置有第一调速拨杆614a和第二调速拨杆614b,第一调速拨杆614a和第二调速拨杆614b位于第一推杆601a和第二推杆601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平行于行走组件50的转动轴线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X',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调速拨杆614a和第二调速拨杆614b关于操作台602的中轴线对称。且第一调速拨杆614a与第一方向X‑X'呈第一角度A设置,第一角度 A的范围为3~15°,第二调速拨杆614b与第一方向X‑X'呈第二角度B设置,第二角度B的范围为3~15°;呈第一角度A设置的第一调速拨杆614a和呈第二角度B设置的第二调速拨杆 614b符合人体工程学,使扳动第一调速拨杆614a和第二调速拨杆614b时更加省力,舒适度更高。第一调速拨杆614a电性连接于第四控制板904a,用于控制轮毂电机501的转速、转向等,第二调速拨杆614b电性连接于第二控制板902a,用于控制第一电机300的转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速拨杆614a设置在操作台602上靠近第一把手601a的一侧,第二调速拨杆614b设置在操作台602上靠近第二把手601b的一侧,如此即可在同一侧控制扫雪机1的行走且在同一侧控制扫雪机1的扫雪工作,更加符合操作习惯,用户使用更加顺手。
[0141] 请参阅图27至图29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操作台602上还设置有开关按钮613,其位于操作台602上,且位于第一调速拨杆614a和第二调速拨杆614b之间,在操作台
60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开关625,第三开关625电性连接于供能组件40,用于控制扫雪机整机的开关。当操作扫雪机1时,首先需要按压开关按钮613,使扫雪机1整机上电,继而才能够按压例如第二把手601b使扫雪机1开始工作。设置开关按钮613能够提高扫雪机 1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因误触碰而产生危险。操作台602上还设置有一显示装置611,显示装置611位于第一调速拨杆614a和第二调速拨杆614b之间,显示装置611用于显示供能组件 40中多个电池包400的参数状况,例如电池包400的电量、电池包400是否有低温、低压等情况出现等。
另外,显示装置611还能够显示各个照明灯的状况,显示各个照明灯是熄灭还是亮起。在显示装置611上一侧还设置有按键612,按键612用于控制本实施例中多个照明灯的开关,例如控制第一照明灯105、第二照明灯639以及显示灯638,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612还可以控制显示装置611的开关,并且可调节显示装置611的亮度。
[0142] 请参阅图27所示,显示面板602上还设置有第二照明灯639,以及一个弧形的显示灯638,第二照明灯639的数量例如为2个,弧形的显示灯638位于两个照明灯628之间。显示灯638 可以在扫雪机1上电后显示例如商标等图形,或者显示一些其他的图案,或者有一些闪烁效果,起到装饰、宣传等作用。另外,还能够体现出扫雪机1整机是否上电,当扫雪机1上电时,显示灯638发光,当扫雪机1未上电时,显示灯638熄灭。
[0143] 请参阅图1和图3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出雪方向调节组件70用于调节包括出雪筒700、出雪帽701和出雪筒700的调节结构和出雪帽701的调节结构。
[0144] 请参阅图38至图39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筒700的一端与出雪筒基座 202的出雪口连接,且允许出雪筒700相对于出雪筒基座202旋转,当抛雪刀201从出雪筒基座202抛出积雪时,积雪由出雪筒700未封闭的一侧抛出。当出雪筒700相对于出雪筒基座
202旋转时,出雪筒700未封闭的一侧位置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扫雪机1的出雪方向。
[0145] 请参阅图38和图39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帽701的一端与出雪筒700 的另一端连接,即与出雪筒700远离出雪筒基座200的一端连接。具体的,出雪帽701的侧面连接在出雪筒700的侧面上,且允许出雪帽701绕出雪帽701与出雪筒700的连接点转动。当出雪帽701转动时,可调节扫雪机1的出雪高度和出雪方向。
[0146] 请参阅图1、图38至图39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筒700的调节结构主要包括摇柄703和传动结构710。摇柄703的一端与传动结构710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扫雪机1的操作端,具体的,摇柄703的另一端延伸至控制组件60的操作台602的下方,且靠近扫雪机1的把手。传动结构710用于将摇柄703的转动传动至出雪筒700的转动,改变扫雪机1的出雪方向。
[0147] 请参阅图38至图40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筒700的调节结构主要包括摇柄703和传动结构710。摇柄703的一端与传动结构710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扫雪机1的操作端,具体的,摇柄703的另一端延伸至控制组件60的操作台602的下方,且靠近扫雪机 1的把手。传动结构710用于将摇柄703的转动传动至出雪筒700的转动,改变扫雪机1的出雪方向。
[0148] 请参阅图38至图40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筒700的调节结构还包括支撑件702、定位块711、支撑架712和传动结构外壳710a。
[0149] 具体的,请参阅图38至图39所示,支撑件702和定位块711为传动结构710提供一支撑平台。支撑件702为呈细长的管状,支撑件702的一端固定在出雪筒基座202的一侧,且位于靠近控制组件60的一侧,进而将传动结构710固定在出雪筒基座202和控制组件60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支撑件702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延伸至出雪筒700和出雪帽
701连接点的高度,将传动结构710固定在靠近出雪筒700与出雪帽701连接点的高度上。在实施例中,支撑件702由内径不同的管状物套设在一起,且每个管状物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通过螺栓将内径不同的管状物固定在一起。可通过螺栓调节支撑件702的高度。
[0150]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711呈平板状,其固定在支撑件 702的另一端,即支撑件702的远离出雪筒基座202的一端。且定位块710水平设置,用于为传动结构710提供一支撑平台。定位块711具有一凸部,且凸部位于靠近出雪筒700的一侧。
[0151]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0至图45所示,支撑架712位于定位块711上,支撑架712的底座通过螺丝固定在定位块711上,支撑架71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通孔712a,第一通孔712a 沿摇柄703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允许摇柄703穿过第一通孔712a,用于固定摇柄703。
[0152]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0至图45所示,传动结构外壳710a覆盖传动结构710,且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架712上,传动结构外壳710a上设置有穿孔,用于固定出雪帽拉线704。
[0153]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传动结构710位于定位块711上,且本发明提供的传动结构710包括第一齿轮713、第二齿轮714、连接轴718、第三连接件716和旋转件715。
[0154]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13位于竖直面上,第一齿轮713的轴与第一齿轮713的齿所在的平面垂直,且第一齿轮713的轴穿过支撑架712 的第一通孔712a与摇柄703的一端连接。当转动摇柄703时,第一齿轮713在竖直平面上转动。
[0155]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齿轮714位于定位块711的凸部上,即第二齿轮714位于水平面上,第二齿轮714与第一齿轮713啮合。当第一齿轮713 在竖直平面上转动时,第二齿轮714在水平面上转动。
[0156]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连接轴718优选设置在竖直方向,连接轴718的一端与第二齿轮714固定连接,且连接轴71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齿轮714 的中心设置的穿孔、旋转件715上的穿孔、定位块711凸部上的穿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当第二齿轮714在水平面上转动时,连接轴718在水平面上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轴718 与第二齿轮714、旋转件715连接的部分,连接轴718的横截面为方形、矩形或多边形,第二齿轮714的中心设置的穿孔、旋转件715上的穿孔也对应呈方形、矩形或多边形,使得连接轴718更加可靠地带动旋转件715旋转。
[0157]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件715包括第一平面715b和第一斜面715a,第一平面715b和第一斜面715a呈一定的角度设置,具体的,第一平面715b 和第一斜面715a的夹角为出雪筒700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0158]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件715的一端连接在出雪筒700上,另一端与连接轴718连接。具体的,旋转件715的第一斜面715a与出雪筒700的底面贴合,旋转件715的第一平面715b上设置有一穿孔,用于将旋转件715与连接轴718连接,且旋转件715的第一平面715b位于第一齿轮713和定位块711之间。当连接轴718在水平面上转动时,旋转件715随连接轴718转动,且将带动与第一斜面715a固定连接的出雪筒700 转动,进而改变出雪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14的底座与旋转件715的第一平面715b 卡合,可允许第一齿轮714带动旋转件715转动,进而带动出雪筒700转动。
[0159]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715b上还设置有第一凸块715c,第一凸块715c由第一平面715b延伸至第一倾斜面的相对侧,且第一凸块715c 优选与第一平面715b垂直。第一凸块715c用于与第三连接件716的凹槽卡合。
[0160] 请参阅图40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定位块711的下方,且位于连接轴718 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件716,第三连接件716与旋转件715的第一平面715b平行设置,且第三连接件71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716a,第一平面715b上的第一凸块715c卡在第一凹槽716a内,第三连接件716用于加固旋转件715。
[0161]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0所示,在第三连接件716的下方,且位于连接轴718上,还设置有减震弹簧717,用于减震;且在第三连接件716和定位块711之间,旋转件715和定位块 711之间,还设置有垫片719,用于防止器件磨损。
[0162] 请参阅图2、图38至图40所示,当转动摇柄703时,与摇柄703连接的第一齿轮713 在垂直面上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齿轮713啮合的第二齿轮714转动;因连接轴718与第二齿轮714连接,进而带动连接轴718转动;连接轴718上固定连接有旋转件715,且旋转件 715的第一斜面715a与出雪筒700的底面连接,进而带动出雪筒700旋转。
[0163] 请参阅图38至图39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帽701的调节结构包括出雪帽拉线704、回位弹簧705、第四连接件706和第五连接件707。
[0164] 具体的,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四连接件706固定在出雪筒700的侧面上,且在第四连接件706与出雪筒700的侧面垂直的平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706a和第二凹槽706b,第二通孔706a用于固定回位弹簧705,第二凹槽706b用于固定出雪帽拉线704的一端。
[0165]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五连接件707固定在出雪帽701 的侧面上,且第四连接件706和第五连接件707同侧设置。在第五连接件707与出雪帽701 侧面垂直的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707a,出雪帽拉线704穿过第一开口707a。在第一开口 707a,在出雪帽拉线704的外围设置有弹簧管,用于固定出雪帽拉线704,允许出雪帽拉线 
704在弹簧管内拉动。
[0166] 请参阅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回位弹簧705固定在出雪筒700 和出雪帽701之间。具体的,回位弹簧705的一端固定在出雪筒700的一侧面,另一端固定在第四连接件706的第二通孔上。当出雪筒700和出雪帽701的底面平滑连接时,回位弹簧 705处于自然状态,出雪帽701转动时,回位弹簧705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
[0167] 请参阅图2、图39至图4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出雪帽拉线704的一端靠近操作台602,且连接于调节杆640,调节杆640设置在操作台602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传动结构外壳710a上的穿孔、第五连接件707的第一开口707a和第四连接件706的第二凹槽706b,通过第二凹槽706b固定。
[0168] 请参阅图28、图38至图39所示,调节杆640处于在靠近第一手柄610a时,出雪帽拉线704处于放松状态,出雪帽701处于在最高的位置;当调节杆640往前(远离第一手柄610a 的一侧)移动,调节杆640拉动出雪帽拉线704靠近操作台602的一端运动,因出雪筒700 和出雪帽701之间的出雪筒基座拉线出雪帽拉线704长度减少,出雪帽701远离出雪筒700 的一端向着出雪筒700转动,此时回位弹簧705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雪可以被抛向更高的位置。当放松出雪帽拉线704时,回位弹簧705复位,进而带动出雪帽701复位。
[0169]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扫雪机,通过使用皮带传动,减少器件之间的磨损,且无传动间隙,成本低;通过将第一电机300设置在拋雪筒200上,为供能组件40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通过设置出雪方向调节组件70,使扫雪机1的出雪方向可调节,可简单、直接地控制抛雪筒 
202的抛雪方向,通过分别在车轮500的两侧设置多个组件,将扫雪机1的中心稳定在车轮 
500上方。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扫雪机,使扫雪更加灵活方便且降低成本。
[017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71]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