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651058.2

文献号 : CN1133229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祥徐龙鲁海燕朱卫国肖创

申请人 : 江苏丰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其方法包括:内撑机构和外脚手架;内撑机构包括底板、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和与至少两个驱动机构;支撑组件包括连接环和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一端均与连接环固定连接,在拼接板上设置有连接件,支撑杆远离连接环的端部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每个连接环与每个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环相对于底板转动;支撑杆与连接件分离时,支撑杆远离支撑杆的端部与拼接板之间具有间隙;外脚手架设在沉井的外围,在外脚手架上设置有横梁,横梁位于沉井的上方,在横梁上固定连接有起吊杆,起吊杆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降低反复拆装内模板脚手架的施工难度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撑机构(1)和外脚手架(2);

所述内撑机构(1)包括底板(11)、至少两个支撑组件(12)和与至少两个驱动机构(13),驱动机构(13)的个数与支撑组件(12)的个数对应,沉井内模板(3)由多个拼接板(31)组成,支撑组件(12)的个数与拼接板(31)的个数对应;

所述支撑组件(12)包括连接环(121)和多个支撑杆(122),每个支撑杆(122)的一端均与连接环(121)固定连接,同一支撑组件(12)对应的多个支撑杆(122)远离连接环(121)的端部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在拼接板(31)上设置有连接件(32),支撑杆(122)远离连接环(121)的端部与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

所有连接环(121)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环(121)与每个驱动机构(13)连接,驱动机构(13)驱动连接环(121)相对于底板(11)转动;

支撑杆(122)与连接件(32)分离时,支撑杆(122)远离支撑杆(122)的端部与拼接板(31)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外脚手架(2)设在沉井的外围,在外脚手架(2)上设置有横梁(21),横梁(21)位于沉井的上方,在横梁(21)上固定连接有起吊杆(22),起吊杆(22)沿竖直方向设置,起吊杆(22)的下端与底板(11)固定连接,在起吊杆(22)靠近底板(11)的端部内开设有空腔,驱动机构(13)位于空腔内且固定设置在起吊杆(22)的内壁上,驱动机构(13)转动并带动连接环(121)转动,实现驱动单个支撑组件(1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组件(12)与内模板(3)连接时呈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31)上设置有套筒(311),所述连接件(32)包括驱动件(321)和转动杆(322),转动杆(322)包括连接杆(3221)和扣接杆(3222),驱动件(321)固定设置在套筒(311)的外侧,驱动件(321)驱动连接杆(3221)转动,扣接杆(3222)固定连接在连接杆(3221)远离驱动件(321)的一端,在支撑杆(12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插接槽(1221),扣接杆(3222)与插接槽(1221)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2)为可伸缩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横梁(21)上设置有平移机构(23),所述平移机构(23)驱动起吊杆(22)沿水平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杆(22)连接有升降件(24),所述升降件(24)带动起吊杆(22)沿竖直方向升降,支撑组件(12)包括刮板(123),刮板(123)为长度可伸缩结构,在一个支撑组件(12)中,刮板(123)位于所有支撑杆(122)的下方且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刮板(123)的下侧开设有让位槽(1231),底板(11)位于让位槽(12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3)为电机,所述底板(11)的形状为由中部向四周高度逐渐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1)与拼接板(31)铰接设置,且铰接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拼接板(31)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片(34),弹簧(313)设置在固定片(34)与套筒(311)之间,在弹簧(313)的弹力作用下,套筒(311)与拼接板(31)抵接,支撑杆(122)的端部通过连接件(32)与套筒(311)可拆卸连接。

10.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待浇筑沉井的外围搭设外脚手架(2),在脚手架上设置横梁(21);

在待浇筑沉井的内侧搭设内撑机构(1),所述内撑机构(1)包括底板(11)、至少两个支撑组件(12)和与至少两个驱动机构(13),驱动机构(13)的个数与支撑组件(12)的个数对应,沉井内模板(3)由多个拼接板(31)组成,支撑组件(12)的个数与拼接板(31)的个数对应;

所述支撑组件(12)包括连接环(121)和多个支撑杆(122),每个支撑杆(122)的一端均与连接环(121)固定连接,同一支撑组件(12)对应的多个支撑杆(122)远离连接环(121)的端部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在拼接板(31)上设置有连接件(32),支撑杆(122)远离连接环(121)的端部与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

所有连接环(121)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环(121)与每个驱动机构(13)连接,驱动机构(13)驱动连接环(121)相对于底板(11)转动;在横梁(21)上固定连接有起吊杆(22),起吊杆(22)沿竖直方向设置,起吊杆(22)的下端与底板(11)固定连接;在起吊杆(22)靠近底板(11)的端部内开设有空腔,驱动机构(13)位于空腔内且固定设置在起吊杆(22)的内壁上,驱动机构(13)转动并带动连接环(121)转动,实现驱动单个支撑组件(12)转动;

支撑内模板(3)时,将支撑杆(122)通过连接件(32)与内模板(3)连接;

拆除内模板(3)后挖土时,通过驱动机构(13)控制支撑组件(12)转动,使支撑组件(12)让位于挖土区域。

说明书 :

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埋深较大的电梯井坑、集水坑等构造物,一般比地下室基础底板深2.0m以上,超深集水井由于深度较深,因此通常采用分层浇筑、多次下沉的制作方式。
[0003] 相关技术中的沉井施工方法的流程,当沉井的深度大于3.9m小于8.5m时,采用两次浇筑混凝土两次下沉,即第一次包括刃脚浇筑混凝土3.9m,然后进行初沉,第二次浇筑沉
井剩余部分,最后进行终沉,终沉结束之后即可进行沉井封底;当沉井的深度为8.5 10m(此
~
处包括8.5m和10m)时,采用三次浇筑混凝土三次下沉,即第一次包括刃脚浇筑3.9m,进行初
沉,第二次继续浇筑3.9m,然后进行第二次下沉,第三次浇筑沉井剩余部分,最后进行终沉,
终沉结束之后即可进行沉井封底。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内模板脚手架用于对内模板进行支撑,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对模板的对拉螺栓等进行施工处理,分层浇筑沉井每次下沉
时,都需要拆除内模板脚手架以进行沉井内部挖土,内模板脚手架体积较大、反复拆除脚手
架延长了沉井的施工周期,增加了施工复杂度。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降低反复拆装内模板脚手架的施工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包括:内撑机构和外脚手架;
[0008] 所述内撑机构包括底板、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和与至少两个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个数与支撑组件的个数对应,沉井内模板由多个拼接板组成,支撑组件的个数与拼接板的
个数对应;
[0009]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环和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一端均与连接环固定连接,同一支撑组件对应的多个支撑杆远离连接环的端部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在拼接板上
设置有连接件,支撑杆远离连接环的端部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10] 所有连接环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环与每个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环相对于底板转动;
[0011] 支撑杆与连接件分离时,支撑杆远离支撑杆的端部与拼接板之间具有间隙;
[0012] 所述外脚手架设在沉井的外围,在外脚手架上设置有横梁,横梁位于沉井的上方,在横梁上固定连接有起吊杆,起吊杆沿竖直方向设置,起吊杆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内模板时,通过起吊杆使内撑机构位于沉井内,使底板的高度约与地表相同;起吊杆对支撑组件起到支撑作用,工作人员将内模板初步定位后,
通过连接件将支撑杆与内模板连接,支撑杆对内模板起到支撑作用;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
后,解除连接件对内模板与支撑杆的连接作用,使得支撑杆与内模板分离,通过多个驱动机
构驱动支撑组件转动,使多个支撑组件转动至相互抵接,此时减小了支撑组件所占用的空
间,施工人员可通过机械挖土的方式,排出大部分的土方,在分层挖土过程中,可通过每个
驱动机构随时调节每个支撑组件的位置,使得支撑组件让位于挖土动作和挖土区域,实现
均匀挖土;在浇筑过程中内撑机构对内模板起到支撑作用,且拆除内模板后无需从整个内
模板内拆除、取出,也不会对挖土过程造成影响,降低了施工复杂度。
[0014] 可选的,所述多个支撑组件与内模板连接时呈对称结构。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撑组呈对称结构,因此多个支撑组件对内模板进行支撑时,底板所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被相互抵消,对底板仅受到竖直相下的压力,因此使
得内撑机构对内模板进行支撑时不易发生错位。
[0016] 可选的,所述拼接板上设置有套筒,所述连接件包括驱动件和转动杆,转动杆包括连接杆和扣接杆,驱动件固定设置在套筒的外侧,驱动件驱动连接杆转动,扣接杆固定连接
在连接杆远离驱动件的一端,在支撑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插接槽,扣接杆与插接槽插接配
合。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控制连接杆转动,使得扣接杆与插接槽插接配合,达到了将套筒与支撑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功能。
[0018]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挖土时,为了进一步节约内撑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可控制支撑杆收缩,以进一步减小内撑机构占用的空间。
[0020] 可选的,在横梁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驱动起吊杆沿水平方向移动。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平移机构带动起吊杆以及与所有起吊杆连接的所有支撑组件移动,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挖土操作更加便利地调节整个内撑机构的水平位
置。
[0022] 可选的,所述起吊杆连接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带动起吊杆沿竖直方向升降,支撑组件包括刮板,刮板为长度可伸缩结构,在一个支撑组件中,刮板位于所有支撑杆的下方且
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刮板的下侧开设有让位槽,底板位于让位槽内。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挖土过程中,通过升降件控制底板下落至与土层抵接,支撑组件转动过程中,刮板将土层进行刮平,便于对土层的上表面进行刮平,以便于工作人员
进行均匀挖土。
[0024]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底板的形状为由中部向四周高度逐渐递减。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结构,在存在降雨时,雨水不易聚集在底板上对电机造成影响。
[0026] 可选的,所述套筒与拼接板铰接设置,且所述铰接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拆除内模板时,同一支撑组件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撑杆分别收缩不同长度,由于套筒与拼接板转动连接,因此多个支撑杆缩短时的牵引
力能够将拼接板已浇筑的混凝土井壁分离,达到方便工作人员拆除内模板的功能。
[0028] 可选的,在拼接板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片,弹簧设置在固定片与套筒之间,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套筒与拼接板抵接,支撑杆的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套筒可拆卸连接。
[002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在弹簧的作用下与拼接板抵接,使得支撑杆的端部能够与套筒准确对齐,而后通过连接件将支撑杆的端部与套筒连接,支撑杆端部插入套筒
内,支撑杆对拼接板的支撑呈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提高了支撑稳定性。
[0030]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1] 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方法,包括:
[0032] 在待浇筑沉井的外围搭设外脚手架,在脚手架上设置横梁;
[0033] 在待浇筑沉井的内侧搭设内撑机构,所述内撑机构包括底板、至少两个支撑组件和与至少两个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个数与支撑组件的个数对应,沉井内模板由多个拼接
板组成,支撑组件的个数与拼接板的个数对应;
[0034]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环和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一端均与连接环固定连接,同一支撑组件对应的多个支撑杆远离连接环的端部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在拼接板上
设置有连接件,支撑杆远离连接环的端部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35] 所有连接环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环与每个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环相对于底板转动;在横梁上固定连接有起吊杆,起吊杆沿竖直方向设置,起吊杆
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0036] 支撑内模板时,将支撑杆通过连接件与内模板连接;
[0037] 拆除内模板后挖土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支撑组件转动,使支撑组件让位于挖土区域。

附图说明

[0038]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突出支撑组件结构和起吊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0040]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突出支撑组件结构的局部三维示意图;
[0041]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图3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0042]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突出牵引卷扬机与牵引链条结构的局部三维示意图;
[0043]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突出支撑组件结构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
[0044]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0045] 附图标记说明:1、内撑机构;11、底板;12、支撑组件;121、连接环;1211、从动齿轮;122、支撑杆;1221、插接槽;123、刮板;1231、让位槽;13、驱动机构;131、主动齿轮;2、外脚手
架;21、横梁;22、起吊杆;222、转动槽;223、支撑环;23、平移机构;231、支架;232、定滑轮;
233、导向环;24、升降件;241、固定沿;251、吊篮卷扬机;252、吊篮;3、内模板;31、拼接板;
311、套筒;312、导向杆;313、弹簧;32、连接件;321、驱动件;322、转动杆;3221、连接杆;
3222、扣接杆;34、固定片;4、外罩板;5、内罩板;52、弹性套管;6、千斤顶;7、外模板;8、牵引
卷扬机;81、牵引链条;01、预埋件;03、混凝土;031、第一节钢筋;10、第一节沉井;20、第二节
沉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7] 实施例1:
[004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内撑机构1和外脚手架2;内撑机构1包括底板11、至少两个支撑组件12和与至少两个驱动机构13,驱动
机构13的个数与支撑组件12的个数对应,沉井内模板3由多个拼接板31组成,支撑组件12的
个数与拼接板31的个数对应;再参照图3,支撑组件12包括连接环121和多个支撑杆122,每
个支撑杆122的一端均与连接环121固定连接,同一支撑组件12对应的多个支撑杆122远离
连接环121的端部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在拼接板31上设置有连接件32,支撑杆122远离连
接环121的端部与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所有连接环121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
环121与每个驱动机构13连接,驱动机构13驱动连接环121相对于底板11转动;支撑杆122与
连接件32分离时,支撑杆122远离连接环121的端部与拼接板31之间具有间隙;外脚手架2设
在沉井的外围,在外脚手架2上设置有横梁21,横梁21位于沉井的上方,在横梁21上固定连
接有起吊杆22和吊篮卷扬机251,吊篮卷扬机251链条末端连接有吊篮252,吊篮252下放于
沉井内,起吊杆22沿竖直方向设置,起吊杆22的下端与底板11固定连接。
[0049] 通过上述内撑机构1和外脚手架2进行施工的施工原理为:安装内模板3时,通过起吊杆22使内撑机构1位于沉井内,使底板11的高度约与地表相同;工作人员乘坐吊篮252将
吊装的内模板3初步安装,然后通过连接件32将支撑杆122与内模板3连接,此时支撑杆122
对内模板3起到支撑作用;而后工作人员乘坐吊篮252安装内模板3与外模板7之间的对拉螺
栓,吊篮252的可移动性使得工作人员可在内模板3在空间进行各个位置的施工操作;混凝
土03浇筑养护完毕后,将内模板3以及对拉螺栓拆除,解除连接件32对内模板3与支撑杆122
的连接作用,使得支撑杆122与内模板3分离,通过多个驱动机构13驱动支撑组件12转动,使
多个支撑组件12转动至相互抵接,此时减小了支撑组件12所占用的空间,施工人员可通过
机械挖土的方式,排出大部分的土方,在分层挖土过程中,可通过每个驱动机构13随时调节
每个支撑组件12的位置,使得支撑组件12让位于挖土动作和挖土区域,实现均匀挖土;在浇
筑过程中内撑机构1对内模板3起到支撑作用,且拆除内模板3后无需从整个内模板3内拆
除、取出,也不会对挖土过程造成影响,降低了施工复杂度。
[0050] 参照图3和图4,驱动机构13为转动电机,在起吊杆22靠近底板11的端部内开设有空腔,转动电机位于空腔内且固定设置在起吊杆22的内壁上,在起吊杆22的外周壁上开设
有转动槽222,转动槽222与空腔连通,转动槽222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每个转动槽222的位
置与每个连接环121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转动电机输出轴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主
动齿轮131,主动齿轮131的边沿伸出转动槽222,在起吊杆22上固定设置支撑环223,支撑环
223与连接环121转动连接,在连接环121的内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1211,主动齿轮
131与从动齿轮1211相啮合。转动电机转动并带动连接环121转动,实现驱动单个支撑组件
12转动的功能,同时转动电机位于起吊杆22内,不易受外界环境中土层或者雨水的影响。
[0051] 参照图5,沉井分为多层,在本申请中将已下沉的沉井作为第一节沉井10,将浇筑中或待浇筑的沉井作为第二节沉井20;沉井在下沉过程中,需要控制其下沉速度,在松软土
层沉井的下沉速度不易控制,第一节沉井10下沉后,若在第二节沉井20浇筑的过程中,第一
节沉井10因为第二节沉井20逐渐增加的重量而缓慢下沉,则与内模板3连接的内撑机构1对
处于下沉状态的沉井进行支撑时,可能造成内模板3的倾斜,为了对沉井的下沉进行有效控
制,本申请实施例在横梁21上还设置有牵引卷扬机8,牵引卷扬机8的链条为牵引链条81,在
对第一节沉井10的顶部进行浇筑时,在第一节沉井10的顶部预埋有第一节钢筋031,在搭建
第二节沉井20的模板前,将牵引链条81与第一节钢筋031固定连接。
[0052] 上述牵引卷扬机8的施工原理为:第一节钢筋031通过浇筑与第一节沉井10井壁固定,另一端与现浇的第二节沉井20井壁固定,第一节钢筋031的设置加强了第一节沉井10井
壁与第二节沉井20井壁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搭建第二节沉井20的内模板3以及外模板7前,
将牵引链条81的一端与第一节钢筋03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浇筑第二沉井混凝土03的过程
中,形成第二节沉井20井壁的混凝土03与牵引链条81浇筑成为一体;通过卷扬机施加于牵
引链条81的牵引力,对第二节沉井20井壁以及第一节沉井10井壁起到牵引作用,用以控制
在沉井分节浇筑过程中的下沉速度,此时内撑机构1对内模板3起到支撑作用,但不会造成
内模板3的倾斜。
[0053] 为了对第一节沉井10的下沉进行控制,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在于第一节沉井10下沉后伸出地面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预埋件01,在沉井的外周的地面固定设置有千斤顶6,千
斤顶6底部可设置有防沉板(图中未示出),千斤顶6的伸缩端与预埋件01抵接,预埋件01为
钢筋。将千斤顶6缩短后放置于预埋件01下方,而后控制千斤顶6伸长与预埋件01抵接,对预
埋件01上方的沉井起到支撑作用,降低在浇筑第二节沉井20井壁的过程中第一节沉井10井
壁发生沉降的可能性;且千斤顶6、卷扬机与牵引链条81配合使用,降低了沉井重量对千斤
顶6的压力;第二节沉井20下沉时,将千斤顶6收缩,将千斤顶6取出,此时牵引链条81的牵引
力能够防止第二节沉井20井壁的突沉。
[0054] 第二节井壁、第三节井壁以及后续所有分节井壁在浇筑后,都需要一定的养护时间以使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在混凝土03养护过程中若出现降雨,雨水可能会对浇筑的混
凝土03造成影响。
[0055] 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设置的施工结构还包括预制的内罩板5和外罩板4,外罩板4通过螺栓连接可拆卸设置在外脚手架2上,内罩板5与外罩板4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内罩
板5与外罩板4将第二节内模板3以及第二节外模板7之间的间隙密封,内罩板5的边沿开设
有内槽口,外罩板4的边沿开设有外槽口,内槽口与外槽口拼接成供牵引链条81穿过的通
孔;在牵引链条81的外侧设置有弹性套管52,弹性套管52的一端与外罩板4或内罩板5固定,
另一端与牵引链条81固定,弹性套管52为弹性材质制成的弹性套管52;若浇筑过程中第二
节沉井20发生下沉,通过牵引卷扬机8控制牵引链条81张紧。
[0056] 上述内罩板5与外罩板4的施工原理为:非降雨情况下,将内罩板5以及外罩板4拆除,便于混凝土03泵车向第二节内模板3以及第二节外模板7的间隙内浇筑混凝土03;若发
生降雨,由于内罩板5以及外罩板4采用分体式设计,此时安装内罩板5以及外罩板4将第二
节内模板3与第二节外模板7之间的间隙密封,同时通孔供牵引链条81经过,弹性套管52将
牵引链条81与通孔之间的间隙密封,以使得外界雨水无法与已浇筑的混凝土03混合,由于
弹性套管52为弹性材质,若沉井在降雨过程中发生下沉,牵引卷扬机8控制牵引链条81收
卷,弹性套管52发生形变,使得牵引链条81在被收卷的同时能够将通孔密封,在降雨时,对
处于浇筑状态的沉井起到防护作用,密封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牵引卷扬机8、牵引链条81控制
沉井的下沉。
[0057] 参照图2,若降雨量较多时,为了防止雨水在底板11上聚集,并从转动槽222进入空腔内,本申请实施例设置的底板11的形状为由中部向四周高度逐渐递减。底板11呈中部高
四周低的结构,降雨时雨水能够被导入至沉井内,而不易在底板11上聚集对转动电机造成
影响。
[0058] 参照图7,组成沉井内壁的内模板3的拼接板31个数至少为两个,本申请实施例以四个拼接板31为例,支撑组件12由横梁21和起吊杆22支撑,为了使得起吊杆22受力均衡,本
申请实施例设置的多个支撑组件12与内模板3连接时呈对称结构。支撑组件12受到拼接板
31施加的力并传递至起吊杆22,起吊杆22受到对称设置的多个支撑组件12的力,使得起吊
杆22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被部分抵消,因此使得内撑机构1对内模板3进行支撑时不易发生
水平方向的错位。
[0059] 参照图2,在挖土过程中,支撑组件12与拼接板31分离,底板11在土层上方占据一定区域可能会影响到挖土过程,为了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挖土,本申请实施例在在横梁21
上设置有平移机构23,平移机构23为行进小车。通过行进小车带动起吊杆22以及与所有起
吊杆22连接的所有支撑组件12移动,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挖土操作更加便利地调节整个内撑
机构1的水平位置。
[0060] 参照图2,后续多节沉井下沉过程中,沉井内的土层位置相对于地面逐渐下降,为了便于实现均匀挖土,本申请实施例在行进小车上还设置有升降件24,升降件24为升降卷
扬机,升降卷扬机固定设置在行进小车上,在行进小车上设置有支架231,支架231沿竖直方
向设置,在支架231的顶部设置有定滑轮232,升降卷扬机的链条搭设在定滑轮232上,在行
进小车上设置有导向环233,起吊杆22与导向环233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导向环233对起吊
杆22导向作用,升降卷扬机的链条与起吊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再参照图6,连接于起吊杆
22上且位于最靠近底板11的支撑组件12还包括刮板123,刮板123为长度可伸缩结构,在一
个支撑组件12中,刮板123位于所有支撑杆122的下方且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刮板123的下侧
开设有让位槽1231。
[0061] 上述升降件24与刮板123配合使用的施工原理为:挖土过程中,通过升降件24控制底板11下落至与土层抵接,支撑组件12转动过程中,刮板123将土层进行刮平,便于对土层
的下落上表面进行刮平,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均匀挖土。
[0062] 为了使得支撑杆122与连接件32分离后,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拼接板31抵接造成拼接板31的错位,连接件32可设置为在拼接板3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沿水平方向
设置,在连接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的插销,每个支撑杆122与每个连接片对应,
对于每一组连接片与支撑杆122,连接片位于支撑杆122的下方,支撑杆122与拼接板31之间
具有间隙,即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在支撑杆122的端部上设置有插接孔,插接销与插接孔
沿竖直方向插接配合。通过插销可实现连接片与支撑杆122的可拆卸连接,且使得支撑杆
122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对拼接板31造成影响。
[0063] 参照图6,为了方便控制,本申请采用的支撑杆122为可伸缩的结构,由于支撑杆122为可伸缩结构,支撑杆122与连接件3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插接配合的方式或者是卡
接配合的方式,为了便于拆卸和安装,本申请实施例设置在拼接板31上设置有套筒311。支
撑杆122伸长插入套筒311内,即可实现对内模板3的支撑。
[0064] 若套筒311与拼接板31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混凝土03养护完毕后,工作人员需要将拼接板31拆除,采用手动拆除的模板的方式较为繁琐,因此,参照图7,本申请实施例设
置的套筒311与拼接板31铰接设置,且铰接轴沿水平方向设置,连接件32包括驱动件321和
转动杆322,转动杆322包括连接杆3221和扣接杆3222,驱动件321固定设置在套筒311的外
侧,驱动件321驱动连接杆3221转动,扣接杆3222固定连接在连接杆3221远离驱动件321的
一端,在支撑杆12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插接槽1221,扣接杆3222与插接槽1221插接配合,驱
动件321为驱动电机。通过驱动件321控制连接杆3221转动,使得扣接杆3222与插接槽1221
插接配合,达到了将套筒311与支撑杆122的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功能;在拆除内模板3时,同
一支撑组件12内,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支撑杆122分别收缩不同长度,由于套筒311与拼
接板31转动连接,因此多个支撑杆122缩短时的牵引力能够将拼接板31与已浇筑的混凝土
03井壁分离,达到方便工作人员拆除内模板3的功能。
[0065] 参照图7,套筒311与拼接板31铰接设置,当支撑组件12缩短并转动一定角度后,支撑组件12对下一节待浇筑的沉井对应的内模板3进行支撑时,需支撑杆122再次伸长并插入
至套筒311内,支撑杆122的端部插入套筒311内的过程中,套筒311的位置可能会因为与支
撑杆122外壁的摩擦而造成偏斜,导致套筒311无法与支撑杆122准确插接配合,因此本申请
实施例在套筒311远离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弹簧313,在弹簧313的弹力作用下,套筒311与
拼接板31抵接;在拼接板31上固定设置有固定片34,弹簧313固定连接在固定片34和套筒
311之间,在套筒311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312,弹簧313套设在导向杆312的外侧,
导向杆312穿过固定片34。套筒311在弹簧313的作用下与拼接板31抵接,使得支撑杆122的
端部能够与套筒311准确对齐,而后通过连接件32将支撑杆122的端部与套筒311连接,支撑
杆122端部插入套筒311内,支撑杆122、拼接板31与底板11呈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提高了支
撑稳定性;导向杆312对弹簧313的伸长与收缩起到导向作用。
[006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将内模板3初步定位后,通过连接件32将支撑杆122与内模板3连接,支撑杆122对内模板3起到支撑作
用;混凝土03浇筑养护完毕后,解除连接件32对内模板3与支撑杆122的连接作用,使得支撑
杆122与内模板3分离,通过多个驱动机构13驱动支撑组件12转动,使多个支撑组件12转动
至相互抵接,此时减小了支撑组件12所占用的空间,施工人员可通过机械挖土的方式,排出
大部分的土方,拆除内模板3后无需从整个内模板3内拆除、取出,也不会对挖土过程造成影
响,降低了施工复杂度。
[0067] 实施例2:
[0068]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深集水井沉井施工方法,包括:
[0069] 在待浇筑沉井的外围搭设外脚手架2,在脚手架上设置横梁21;
[0070] 在待浇筑沉井的内侧搭设内撑机构1,内撑机构1包括底板11、至少两个支撑组件12和与至少两个驱动机构13,驱动机构13的个数与支撑组件12的个数对应,沉井内模板3由
多个拼接板31组成,支撑组件12的个数与拼接板31的个数对应;
[0071] 支撑组件12包括连接环121和多个支撑杆122,每个支撑杆122的一端均与连接环121固定连接,同一支撑组件12对应的多个支撑杆122远离连接环121的端部位于同一竖直
直线上,在拼接板31上设置有连接件32,支撑杆122远离连接环121的端部与连接件32可拆
卸连接;
[0072] 所有连接环121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个连接环121与每个驱动机构13连接,驱动机构13驱动连接环121相对于底板11转动;在横梁21上固定连接有起吊杆22,起吊杆22
沿竖直方向设置,起吊杆22的下端与底板11固定连接;
[0073] 支撑内模板3时,将支撑杆122通过连接件32与内模板3连接;
[0074] 拆除内模板3后挖土时,通过驱动机构13控制支撑组件12转动,使支撑组件12让位于挖土区域。
[007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