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521242.5

文献号 : CN1133320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大红曹卫洁

申请人 :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包括底座和中板,底座上设有支撑轴,支撑轴上设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电机、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第一U形架顶部上设有转轴,转轴底部与电机连接,转轴顶部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表面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内设有第一柱销,第二U形架上设有支撑板和U形杆,支撑板上设置有齿条,齿条与第一柱销连接,U形杆铰接有连杆,U形杆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齿条啮合,中板一侧铰接有右板,右板与连杆铰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病床不便于患者仰卧,容易造成术后患者胸部和腹部受压,且需要双手支撑身体起坐,容易引起上身过度使力,不利于上身术后患者康复等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包括底座和中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转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电机、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顶部上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轴顶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齿轮中心处,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设置有第一柱销,所述第二U形架上设置有支撑板和U形杆,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端部与所述第一柱销顶部连接,所述U形杆穿设于所述第二U形架上,所述U形杆两端均铰接有连杆,所述U形杆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中板通过支撑座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上方,所述中板一侧设置有左板,另一侧铰接有右板,所述右板与所述连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通过耦合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间歇啮合,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直滑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一端朝向所述支撑轴,所述第二弧形槽内设置有弧形滑块,所述弧形滑块顶部上设置有第二柱销,所述第二柱销穿过所述直滑槽并通过球头组件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左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件包括第三弧形槽、拨杆、被动杆、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三弧形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上面表并与所述第一弧形槽首尾相连,所述拨杆和被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不完全齿轮上,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轴和转轴上,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分别设置有锁止槽和避让槽,所述第三弧形槽、拨杆、被动杆、锁止槽和避让槽均相匹配;当在平躺使用状态时,所述拨杆位于远离所述被动杆的位置,所述第二转盘上的锁止面与所述锁止槽的内表面相贴合,以对所述第一转盘进行锁定,所述第一转盘通过所述支撑轴对所述不完全齿轮进行锁定,使所述不完全齿轮处在预啮合状态,当需要仰躺或起坐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转盘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拨杆靠近所述被动杆,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二转盘的锁止面与锁止槽的内表面保持贴合,以保持所述不完全齿轮处在预啮合状态,当处在起坐状态时,所述拨杆与被动杆接触,所述第一柱销预进入所述第三弧形槽内,同时所述第二转盘的锁止面预离开所述锁止槽,需要下床时,所述电机继续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拨杆拨动所述被动杆,所述被动杆带动所述不完全齿轮转入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同时所述第二转盘上的锁止面离开所述锁止槽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一转盘进入所述避让槽内,避免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干涉,使所述不完全齿轮解锁的同时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实现提供不同的使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槽的圆心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端部上的球头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柱销顶部上的球座,所述球头设置于所述球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下表面设置有主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语音模块均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电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内。

说明书 :

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护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健康护理主要分为日常护理、家庭护理和临床护理。而在临床领域,护理装置主要是对于身体受到创伤后,用于辅助患者恢复健康或是避免身体进一步受到伤害的设备或工具。然而对于手术后的患者通常需要留院治疗观察,在留院期间病人主要是在病床上进行卧床修养和接受相关术后治疗。
[0003] 目前,现有的病床多了不可调节的平板式结构,患者只能进行平卧休息,对于胸部或腹部术后的患者在留院康复期间,当患者需要进行仰卧时,只能通过枕头、棉被和衣物等垫高来实现,操作极为不便,且枕头、棉被和衣物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容易造成胸部和腹部受压;且当患身平躺后需要下床进行相关检查或康复活动时,需通过双手用力支撑身体起坐,容易引起上身过度使力,不利于患者上身术后患者的康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病床不便于患者仰卧,容易造成术后患者胸部和腹部受压,且需要双手支撑身体起坐,容易引起上身过度使力,不利于上身术后患者康复等问题。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包括底座和中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转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电机、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顶部上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轴顶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齿轮中心处,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设置有第一柱销,所述第二U形架上设置有支撑板和U形杆,所述支撑板上滑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端部与所述第一柱销顶部连接,所述U形杆穿设于所述第二U形架上,所述U形杆两端均铰接有连杆,所述U形杆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中板通过支撑座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上方,所述中板一侧设置有左板,另一侧铰接有右板,所述右板与所述连杆铰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通过耦合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间歇啮合,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直滑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一端朝向所述支撑轴,所述第二弧形槽内设置有弧形滑块,所述弧形滑块顶部上设置有第二柱销,所述第二柱销穿过所述直滑槽并通过球头组件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左板铰接。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部件包括第三弧形槽、拨杆、被动杆、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三弧形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上面表并与所述第一弧形槽首尾相连,所述拨杆和被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不完全齿轮上,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轴和转轴上,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分别设置有锁止槽和避让槽,所述第三弧形槽、拨杆、被动杆、锁止槽和避让槽均相匹配。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弧形槽的圆心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中心轴重合。
[0010]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下表面设置有主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语音模块均与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电机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端部上的球头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柱销顶部上的球座,所述球头设置于所述球座内。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内。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通过控制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柱销,第一柱销与齿条连接,第二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与支撑板滑动连接,使得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弧形槽转动过程中,第一柱销带动齿条在支撑板上滑动,齿条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U形杆转动,U形杆通过连杆带动右板翻转,使右板支撑起患者上身,方便于患者仰卧的同时,避免患者仰卧时由于垫高物变形而使身体受到过度挤压,减少了对身体的损害;另外通过进一步控制电机带动右板转动,使右板支撑患者起坐,无需患者双手使力,减少了患者身体受到的损害,有利于上身术后患者的康复。
[0015] 2、当右板支撑患者起坐后,利用耦合部件的作用,使不完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带动支撑台转动,支撑台带动左板、中板和右板向床侧转动,同时通过第二弧形槽和直滑槽的配合作用,使第二柱销向内侧滑动并拉动支撑杆,支撑杆拉动左板向下翻转以铺助患者脚放下,使下床操作更方便,无需患者起坐后还需使力转身移向床侧,减少了下床的使力情况,降低了手后患者伤口进一步受到伤害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平卧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 图2为本发明平卧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 图3为本发明平卧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0019] 图4为本发明起坐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下床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2] 图7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3] 图8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0024] 图9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0025] 图10为图5中的E处放大图;
[0026] 图11为图5中的F处放大图;
[0027] 图中:1、左板;2、支撑杆;3、底座;4、支撑台;5、第二U形架;6、齿条;7、支撑板;8、U形杆;9、连杆;10、右板;11、第二齿轮;12、支撑座;13、中板;14、不完全齿轮;15、支撑轴;16、被动杆;171、第一弧形槽;172、第三弧形槽;18、第一齿轮;19、支撑块;20、拨杆;21、第一柱销;22、第一U形架;23、电机;24、转轴;25、第二转盘;26、直滑槽;27、第一转盘;28、球头;29、球座;30、第二柱销;31、弧形滑块;32、第二弧形槽;33、避让槽;34、锁止槽;35、锁止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9] 参见图1至图11,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健康护理装置,包括底座3和中板13,底座3顶部上固定设置有支撑轴15,支撑轴15上转动设置有支撑台4,支撑轴15与支撑台4通过轴承连接,支撑台4上设置有电机23、第一U形架22和第二U形架5,电机23采用抱闸电机23以实现断电后自锁,第一U形架22顶部上转动穿设有转轴24,转轴24底部与电机23驱动连接,转轴24顶部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71,第一弧形槽
171内设置有第一柱销21,第二U形架5上设置有支撑板7和U形杆8,支撑板7上表面滑动设置有齿条6,齿条6端部与第一柱销21顶部连接,U形杆8具有一横杆和连接于横杆两端上的竖杆,横杆转动穿设于第二U形架5上部并位于齿条6上方,两竖杆端部上均铰接有连杆9,第二U形杆8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与齿条6啮合,中板13通过支撑座12固定设置于第二齿轮11上方,中板13一侧设置有左板1,另一侧铰接有右板10,右板10下表面与连杆9端部铰接,第一齿轮18转动时带动第一柱销21在第一弧形槽171内滑动,由于第一弧形槽
171一端朝向第一齿轮18中心处以呈向内收缩状,使得第一柱销21滑动以实现朝着第一齿轮18径向上移动,利用支撑板7和第二齿轮11的配合作用,使齿条6抵接于支撑板7上表面滑动,第一柱销21通过齿条6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通过U形架和连杆9带动右板10绕着中板13的铰接处向上摆动,以实现患者的仰卧和起坐。
[0030] 具体的,支撑轴15顶部上固定设置有不完全齿轮14,不完全齿轮14通过耦合部件与第一齿轮18进行间歇啮合,支撑台4上设置有直滑槽26,直滑槽26一端朝向支撑轴15,底座3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32,第二弧形槽32一端朝向支撑轴15以呈向内收缩状,第二弧形槽32内设置有弧形滑块31,弧形滑块31和弧形滑槽的横截面均可设计为倒弧形滑块31顶部上设置有第二柱销30,第二柱销30穿过直滑槽26并通过球头组件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与左板1铰接,支撑杆2为弧形结构,利用耦合部件的作用,当第一齿轮18带动右板10向上摆动推动患者起坐后,使不完全齿轮14解锁并进入与第一齿轮18相啮合的状态,随后第一齿轮
18绕着不完全齿轮14转动,第一齿轮18通过转轴24、第一U形架22和电机23带动支撑台4绕着支撑轴15转动,支撑台4带动左板1、中板13和右板10向床侧转动,同时利用直滑槽26和第二弧形槽32的配合作用,支撑台4下表面与弧形滑块31上表面抵接滑动,以限制弧形滑块31从第二弧形槽32内脱出,支撑台4通过第二柱销30带动弧形滑块31在第二弧形槽32内朝向支撑轴15滑动,第二柱销30向内拉动支撑杆2,使左板1向下翻转,支撑杆2拉动左板1向下翻转以铺助患者脚放下,使患者起坐后不需要使力转身移向床侧,减小了下床使力的情况,降低了手术后患者的伤口进一步受到伤害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且方便于患者下床,另外通过控制右板19的翻转角度,可按患者自身需求调节成平躺、仰躺和直坐的使用状态,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康复使用,有效提其适用性。
[0031] 具体的,耦合部件包括第三弧形槽172、拨杆20、被动杆16、第一转盘27和第二转盘25,第三弧形槽172设置于第一齿轮18上面表,第三弧形槽172与第一弧形槽171首尾相连,拨杆20通过支撑块19设置于第一齿轮18顶部上,拨杆20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使拨杆20具有一定的弹性,更有利于机械耦合,被动杆16设置于不完全齿轮14顶部上,第一转盘27和第二转盘25分别固定设置于支撑轴15和转轴24上,第一转盘27和第二转盘25上分别设置有锁止槽34和避让槽33,第三弧形槽172、拨杆20、被动杆16、锁止槽34和避让槽33均相匹配,当在平躺使用状态时,拨杆20位于远离被动杆16的位置,第二转盘25上的锁止面35与锁止槽
34的内表面相贴合,以对第一转盘27进行锁定,第一转盘27通过支撑轴15对不完全齿轮14进行锁定,使不完全齿轮14处在预啮合状态,当需要仰躺或起坐时,电机23通过转轴24带动第一齿轮18和第二转盘25转动,第一齿轮18带动拨杆20靠近被动杆16,在此过程中,第二转盘25的锁止面35与锁止槽34的内表面保持贴合,以保持不完全齿轮14处在预啮合状态,当处在起坐状态时,拨杆20与被动杆16接触,第一柱销21预进入第三弧形槽172内,同时第二转盘25的锁止面35预离开锁止槽34,需要下床时,电机23继续带动第一齿轮18转动,第一齿轮18带动拨杆20拨动被动杆16,被动杆16带动不完全齿轮14转入与第一齿轮18啮合,同时第二转盘25上的锁止面35离开锁止槽34的内表面,且第一转盘27进入避让槽33内,避免第一转盘27和第二转盘25转动干涉,使不完全齿轮14解锁的同时并与第一齿轮18啮合,实现提供不同的使用状态,提高适用性的同时,方便于患者的使用。
[0032] 具体的,第三弧形槽172的圆心与第一齿轮18的旋转中心轴重合,当转向床侧时第一柱销21进入第三弧形槽172内并沿着第一齿轮18的旋转中心轴转动,使第一柱销21与第一齿轮18的旋转中心轴距离保持不变,使得向床侧转动过程中右板10角度保持固定,使起坐和转向床侧两个动作分离开,有效避免了患者同时受到向上翻转和水平旋转两个方向作用力而导致晕眩进而容易造成下床跌倒的问题,有效果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0033] 具体的,中板13下表面设置有主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和语音模块,电机23驱动模块、和语音模块均与主控制器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电机23连接,利用语言模块对患者的声音进行学习后,患者只需要通过声音输入并在语言模块识别后,语言模块向主控制器输入信号,主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23的启停,实现智能化控制,使操作更加便利。
[0034] 具体的,球头28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杆2端部上的球头28和设置于第二柱销30顶部上的球座29,球头28设置于球座29内。
[0035] 具体的,支撑板7上表面设置有滑轨,齿条6下侧滑动设置于滑轨内,利用滑轨对齿条6进行导向,且有效减小齿条6的滑动阻力。
[003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0037] 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电机23带动转轴24在第一U形架22上逆时针转动,转轴24带动第二转盘25和第一齿轮18转动,第一齿轮18带动第一弧形槽171和拨杆20转动,使得第一柱销21在第一弧形槽171内滑动以实现朝着第一齿轮18中心处移动,第一柱销21通过齿条6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U形杆8转动,U形杆8通过连杆9带动右板10绕着中板13的铰接处向上翻转,以实现仰躺和起坐,且可通过控制右板10的翻转角度可供不同角度的仰躺,有效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0038]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第一齿轮18是带着拨杆20朝着靠近被动杆16方向转动的,且第二转盘25的锁止面35是与锁止槽34的内表面保持贴合的,使不完全齿轮14被锁定在预啮合的状态,需要下床时,通过转轴24进一步带动不完全齿轮14和第二转盘25转动,不完全齿轮14第一齿轮18带动拨杆20和第三弧形槽172转动,当拨杆20接触被动杆16时,第二转盘25上的锁止面35离开锁止槽34的内表面,使不完全齿轮14解锁并与第一齿轮18进行啮合,同时第一柱销21进入第三弧形槽172内,由于第三弧形槽172的圆心与第一齿轮18的旋转中心轴重合,使得第一柱销21在第三弧形槽172内滑动时,第一柱销21与第一齿轮18的旋转中心轴距离保持不变的,实现齿条6的锁定,进而使得在转向床侧过程中右板10保持角度不变,在第一齿轮18与不完全齿轮14啮合后,第一齿轮18绕着不完全齿轮14进行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18通过转轴24和第一U形架22带动支撑台4转动,使起坐后患者被带动并转向床侧,在支撑台4转动过程中,利用直滑槽26和第二滑形槽32的配合作用,支撑台4带动直滑槽26转动,支撑台4通过第二柱销30带动弧形滑块31在第二弧形槽32内朝靠近支撑轴15方向滑动,使第二柱销30向内拉动支撑杆2,支撑杆2拉动左板1向下翻转以铺助患者脚放下。需要回躺时,只需要控制电机23反转,使第一齿轮18与不完全齿轮14进行反向啮合,使患者被带动转回床上,且通过继续控制电机23反转,使右板10向下翻转以有效铺助患者回躺,不需要护理人员搀扶,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00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