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422203.X

文献号 : CN1133456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春阳王猛柳教成张庭春易沈辉车俊涛王利云

申请人 : 广东力王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方法,通过在骨架底部相对两侧设置绕线盘和引针盘,在骨架顶部一侧的接线盘,在绕线盘、引针盘和接线盘上分别穿置第一引脚组、第二引脚组和第三引脚组,绕线盘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绕组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线槽结构,接线盘装设有连接磁芯和第三引脚组的导通结构,通过该结构的变压器可以实现设备自动化绕线生产,无需人工穿线绕线,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避免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节省成本,并通过适用于该变压器结构的绕线方法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提高产能和保证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0)、绕制在所述骨架(10)上的线圈绕组(40)、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10)底部相对两侧的绕线盘(20)和引针盘(50)、以及设置在所述骨架(10)顶部一侧的接线盘(60),所述绕线盘(2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引脚组(30),所述绕线盘(20)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绕组(40)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30)的线槽结构;所述骨架(10)的四周面包覆有磁芯(12);所述接线盘(60)、引针盘(50)和绕线盘(20)于所述磁芯(12)的侧面向外延伸;所述引针盘(50)和接线盘(60)上分别穿置有用于连接线圈绕组(40)的第二引脚组(51)和第三引脚组(61),所述接线盘(60)装设有连接所述磁芯(12)和第三引脚组(61)的导通结构(70),所述绕线盘(20)底面位于所述第一引脚组(30)处形成有安装槽(31);所述线槽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绕线盘(20)的底面且连通所述安装槽(31)和所述线圈绕组(40)的第一线槽(21)、以及开设于所述绕线盘(20)侧面并连接至所述安装槽(31)的第二线槽(22);所述骨架(10)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绕组(40)缠绕的绕线柱(11),所述线圈绕组(40)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缠绕在绕线柱(11)上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屏蔽线圈以及次级线圈;

在所述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和屏蔽线圈两两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次级线圈的导线外周依次包覆有绝缘膜和外层膜,所述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分别沿所述第一线槽(21 )和第二线槽(22)与所述第一引脚组(30)连接,所述第一线槽(21)沿所述绕线盘(20)侧面形成有延伸至所述绕线盘(20)顶面的延伸槽(211);所述绕线盘(20)的侧面于所述延伸槽(211)侧方设置有绕线凸台(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针盘(50)上形成有若干个排列设置的接线平台(52),所述接线平台(52)之间形成有容置槽(53),所述第二引脚组(51)穿置于所述接线平台(5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盘(60)包括若干个、且在所述骨架(10)的顶部于所述磁芯(12)开口一侧向外延伸,所述接线盘(60)上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磁芯(12)侧面的连接边(63);所述连接边(63 )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引脚组(61)和磁芯(12)的槽口(62);所述导通结构(70)通过所述槽口(62)连接所述磁芯(12)和第三引脚组(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结构(70)为导电胶,所述导电胶置于所述槽口(62)以连接所述磁芯(12)和第三引脚组(6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0)的上下面形成有供所述磁芯(12)装嵌的安装平台(13);所述磁芯(12)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绕组(40)的固定胶(80)。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初级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51)上,初级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柱(11)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51)上,在初级线圈上卷绕覆盖一层绝缘层;

S200、辅助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51)上,辅助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柱(11)上,其结束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51)上,在辅助线圈上卷绕覆盖一层绝缘层;

S300、屏蔽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51)上,屏蔽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柱(11)上,其结束端缠绕于所述第三引脚组(61)上;

S400、次级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一引脚组(30),通过绕线凸台(23)和延伸槽(211)绕进所述第一线槽(21)内,沿第一线槽(21)绕到所述绕线柱(11)并缠绕于所述绕线柱(11)上,其结束端通过所述第二线槽(22)与所述第一引脚组(30)连接;

S500、通过导电胶将屏蔽线圈的结束端和第三引脚组(61)连接固定,并且使导电胶与磁芯(12)的侧面接触;分别在第一引脚组(30)和第二引脚组(51)上点锡以固定连接初级线圈、辅助线圈、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以及屏蔽线圈的起始端。

说明书 :

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是通过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中电流的作用而产出感应磁场的作用,达到变压的目的。变压器的生产的绕线、安装等工序均有手动或半自动生产,生产效率低,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亟需改进变压器的结构,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
[0003] 现有变压器骨架中,需要通过用外壳的引脚来实现线圈引线与外部电路板等元件连接;连接线圈引线与引脚时通过在变压器骨架上加工两个引脚孔,线圈绕组绕制在骨架上后,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在骨架的引脚孔上穿入引脚,再通过手动点焊锡将两根线圈绕组的引线与两个引脚焊锡连接;再通过人工操作在磁芯侧面贴上一片铜箔,在铜箔上贴一根引线实现导通磁芯和接地引脚。
[0004] 为此现有变压器的结构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存在以下缺陷:
[0005] 1、需要通过用外壳的引脚来实现线圈引线与外部电路板等元件连接,自动装配步骤复杂;
[0006] 2、需要在骨架上加工两个引脚孔,连接线圈的引线时需人工穿孔并将引脚插装在引脚孔内,再将线圈的引线和引脚连接,线圈的引线没有固定的走线结构,导致无法通过自动绕线设备完成,自动化程度低,在手动焊锡连接引线和引脚时需要对引线折弯、理线,操作复杂耗时长,导致生产效率低。并且多了两个引脚孔的加工工序,生产步骤繁琐。
[0007] 3、需人工贴铜箔和挂引线实现磁芯、线圈接地,操作繁琐复杂,需要在磁芯侧面贴铜箔导致难以实现磁芯和线圈的自动组装,自动化程度低,耗时耗力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其绕线方法,包括骨架、绕制在所述骨架上的线圈绕组、分别设置在所述骨架底部相对两侧的绕线盘和引针盘、以及设置在所述骨架顶部一侧的接线盘,所述绕线盘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引脚组,所述绕线盘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绕组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线槽结构;所述骨架的四周面包覆有磁芯;所述接线盘、引针盘和绕线盘均朝向所述磁芯开口面延伸;所述引针盘和接线盘上分别穿置有若干跟用于连接线圈绕组的第二引脚组和第三引脚组,所述接线盘装设有连接所述磁芯和第三引脚组的导通结构。
[0009] 优选的,所述绕线盘底面位于所述第一引脚组处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线槽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绕线盘的底面且连通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线圈绕组的第一线槽、以及开设于所述绕线盘侧面并连接至所述安装槽的第二线槽。
[0010] 优选的,所述骨架外周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绕组缠绕的绕线柱,所述线圈绕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缠绕在绕线柱上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屏蔽线圈以及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外周依次包覆有绝缘膜和外层膜。
[0011] 优选的,所述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分别沿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与所述第一引脚组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槽沿所述绕线盘侧面形成有延伸至所述绕线盘顶面的延伸槽;所述绕线盘的侧面于所述延伸槽侧方设置有绕线凸台。
[0013] 优选的,所述引针盘上形成有若干个排列设置的接线平台,所述接线平台之间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引脚组穿置于所述接线平台上。
[0014] 优选的,所述接线盘包括若干个、且在所述骨架的顶部于所述磁芯开口一侧向外延伸,所述接线盘上形成有抵靠于所述磁芯侧面的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引脚组和磁芯的槽口;所述导通结构通过所述槽口连接所述磁芯和第三引脚组。
[0015] 优选的,所述导通结构为导电胶,所述导电胶置于所述槽口以连接所述磁芯和第三引脚组。
[0016] 优选的,所述骨架的上下面形成有供所述磁芯装嵌的安装平台;所述磁芯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绕组的固定胶。
[0017] 一种基于所述的变压器的绕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 S100、初级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上,初级线圈缠绕于所述骨架后其结束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上,在初级线圈上卷绕一层绝缘层;
[0019] S200、辅助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上,辅助线圈缠绕于所述骨架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上,在辅助线圈上卷绕一层绝缘层;
[0020] S300、屏蔽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二引脚组上,屏蔽线圈缠绕于所述骨架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所述第三引脚组上;
[0021] S400、次级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所述第一引脚组,通过绕线凸台和延伸槽绕进所述第一线槽内,并沿第一线槽绕到所述骨架上进行缠绕后,其结束端通过所述第二线槽与所述第一引脚组连接;
[0022] S500、通过导电胶将屏蔽线圈的结束端和第三引脚组连接固定,分别在第一引脚组和第二引脚组上点锡以固定连接初级线圈、辅助线圈、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以及屏蔽线圈的起始端。
[0023] 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案通过在骨架底部相对两侧设置绕线盘和引针盘,在骨架顶部一侧的接线盘,在绕线盘、引针盘和接线盘上分别穿置第一引脚组、第二引脚组和第三引脚组,绕线盘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绕组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线槽结构,接线盘装设有连接磁芯和第三引脚组的导通结构,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4] 1、实现无外壳结构,减少装配步骤,方便后续自动化装配;
[0025] 2、通过线槽结构规定线圈绕线的路线,实现设备自动化绕线生产,无需人工穿线绕线,避免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并且可以实现在绕线盘底部一体成型第一引脚组,避免在需要绕线盘上加工两个引脚孔的加工工序,简化了生产步骤,解决现有的变压器结构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难题;
[0026] 3、通过导通结构可实现磁芯、屏蔽线圈、第二引脚组接地,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手动绕线贴片生产,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
[0027] 4、磁芯和线圈绕组通过固定胶连接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变压器震动导致线圈绕组松动,确保变压器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0028] 5、次级线圈的导线外周依次包覆有绝缘膜和外层膜,实现良好的屏蔽绝缘效果,省去增加绝缘套管和胶带的工序,并且次级线圈起始端和结束端的绝缘膜和外层膜预先去除,裸露与第一引脚组缠绕连接的线芯,避免后续增加除膜工序,进一步减少工序步骤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变压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变压器骨架结构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变压器仰视轴侧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变压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变压器仰视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如图1‑2所示,包括中空且呈“工”字型的骨架10,在骨架10底部设置有绕线盘20,在骨架10形成有中空的绕线柱11,线圈绕组40缠绕在绕线柱11上,在骨架10底部相对两侧设置有绕线盘20和引针盘50,在骨架10顶部一侧设置接线盘60,绕线盘2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引脚组30,绕线盘20形成有供线圈绕组40连接第一引脚组30的线槽结构,引针盘50和接线盘60上分别穿置有若干跟用于连接线圈绕组40的第二引脚组51和第三引脚组61,引脚与外部的电路板等元器件连接,实现无外壳结构,减少装配步骤,方便后续自动化装配。在骨架10的四周面包覆有磁芯12,磁芯12包括两块且呈E字形,在骨架10的上下面形成有供磁芯12装嵌的安装平台13,E字形的磁芯12装嵌在骨架10上,磁芯12的中部穿置在中空的绕线柱11内,并且包覆于骨架10顶面、底面和两侧面。接线盘60、引针盘50和绕线盘20于磁芯12的侧面向外延伸,绕线盘20形成有供线圈绕组40连接第一引脚组30的线槽结构,线圈绕组40的引线通过置于线槽结构内,并沿线槽结构走线实现与引脚连接,通过该线槽结构的变压器可以实现设备自动化绕线生产,无需人工穿线绕线,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避免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节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0037] 具体的,在骨架10形成有供线圈绕组40缠绕的绕线柱11,其中,绕线柱11为矩形状,相比于现有的圆柱形,矩形状的绕线柱11可以使得线圈绕组排线更紧凑紧密,并且线圈卷绕更容易。线圈绕组40包括由内而外依次缠绕在绕线柱11上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屏蔽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在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和屏蔽线圈两两之间设有绝缘胶带,实现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和屏蔽线圈之间绝缘;由于次级线圈卷绕在最外层,为了实现与外界绝缘,次级线圈的导线外周依次包覆有绝缘膜和外层膜,实现良好的屏蔽绝缘效果,省去增加绝缘套管和胶带的工序。为了方便后续点锡连接,次级线圈起始端和结束端的绝缘膜和外层膜预先去除,裸露出一段内层线圈芯线,避免后续增加除膜工序,进一步减少工序步骤提高效率。
[0038] 初级线圈和辅助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均连接在第二引脚组51上;屏蔽线圈的起始端连接在第二引脚组51上,其结束端连接在第三引脚组61上;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均连接在第一引脚组30上。
[0039] 最后一层次级线圈绕制在骨架,在骨架10上连接固定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时,需要在骨架上加工两个引脚孔,再将引脚插装在引脚孔内,再将线圈的引线和引脚连接,线圈的引线没有固定的走线结构,导致无法通过自动绕线设备完成,自动化程度低,在手动焊锡连接引线和引脚时需要对引线折弯、理线,操作复杂耗时长,导致生产效率低,并且多了两个引脚孔的加工工序,生产步骤繁琐。为此,在绕线盘20底面位于第一引脚组30处形成有安装槽31,线槽结构包括形成于绕线盘20的底面且连通安装槽31和线圈绕组40的第一线槽21、以及开设于绕线盘20侧面并连接至安装槽31的第二线槽22。
[0040] 具体的,如图3‑5所示,第二线槽22延伸至绕线盘20的顶面,次级线圈的起始端沿第一线槽22与第一引脚组30连接,其中,第一引脚组30包括两根引脚,次级线圈的结束端沿第二线槽22与第一引脚组30连接,再通过自动点锡完成连接。通过第一线槽21和第二线槽22构成第一引脚组30固定的绕线路线,进而可以通过自动绕线设备引导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沿固定的绕线路线分别与第一引脚组30连接通过该线槽结构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的效率。通过线槽结构可以实现在绕线盘20底部一体成型第一引脚组30,避免在需要绕线盘20上加工两个引脚孔的加工工序,简化了生产步骤,节省人力物力。
[0041] 进一步的,在第一线槽21沿绕线盘20侧面形成有延伸至绕线盘20顶面的延伸槽211绕线盘20的侧面于延伸槽211侧方设置有绕线凸台23。绕线盘20的侧面有绕线凸台23,绕线凸台23位于第一线槽21延伸槽的侧方,进而次级线圈的起始端沿绕于绕线盘20侧面的绕线凸台23和延伸槽211进入第一线槽21,通过绕线凸台23可以实现对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引线的稳固作用,保证第一引线41不会从第一线槽21向下的开口中向下掉落拖沓。通过绕线盘20的线槽结构可以限制绕线后次级线圈的引线位置,保证绕线完成后引线不会发生位移,确保接线的稳固性。
[0042] 引针盘50上形成有若干个排列设置的接线平台52,接线平台52之间形成有容置槽53,第二引脚组51穿置于接线平台52上,其中第二引脚组51包括多个引脚。线圈绕组的各引线通过置于容置槽53内实现与接线平台52上的第二引脚组51连接,并且通过容置槽53结构实现各导线之间隔离绝缘,实现无需在导线上额外套绝缘管,节省步骤工序和材料,从而达到节省成本目的,为自动化绕线操作提供结构上的便利。
[0043] 第三引脚组61连接屏蔽线圈,为了实现磁芯12和第三引脚组61导通连接,接线盘60包括若干个、且在骨架10的顶部于磁芯12开口一侧向外延伸,接线盘60上形成有抵靠于磁芯12侧面的连接边63;连接边63上开设有连通第三引脚组61和磁芯12的槽口62;导通结构70通过槽口62连接磁芯12和第三引脚组61。
[0044] 进一步的,导通结构70为导电胶,屏蔽线圈绕制在骨架10上且结束端连接在接线盘60的第三引脚组61上后,通过点胶设备在接线盘60上位于第三引脚组61点上导电胶,通过将导电胶置于槽口62内以实现磁芯12和第三引脚组61的电性连接,通过导电胶实现导通效果好,并且点胶稳固不易脱落,自动绕线完成后通过点胶设备在接线盘60上特定的槽口62位置进行点胶,通过设计此接地结构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手动绕线贴片生产,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0045]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盘60包括两组,可根据实际绕线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接线盘60,两组接线盘60上均设置第三引脚组61,为了实现避免各个接线盘60之间距离太近导致绕线后接触发生短路,在连接边63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间隔若干个接线盘60的间隔条,通过间隔条使得各个接线盘60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确保在引脚上绕线后不会接触发生短路,提高变压器的使用安全和质量安全。
[0046] 线圈绕组40绕制在骨架10上后,磁芯12夹合在骨架10的上下面,由于线圈绕组40和磁芯12之间存在间隙,线圈绕组40绕制在骨架10上但没有固定结构以固定线圈绕组40,在变压器使用过程中,震动会使得线圈绕组40发生松动,造成质量问题,为此,本实施例在磁芯12的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线圈绕组40的固定胶80,通过自动点胶设备在磁芯12的侧面点上固定胶80,实现磁芯12和线圈绕组40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变压器震动导致线圈绕组40松动,确保变压器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0047] 为了实现提高变压器的绕线生产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变压器的绕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 S100、初级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第二引脚组51上,初级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柱11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第二引脚组51上,在初级线圈上卷绕覆盖一层绝缘层;
[0049] 初级线圈导线的起始端缠绕在第二引脚组51的引脚上,初级线圈缠绕在绕线柱11上,初级线圈的结束端缠绕在第二引脚组51的引脚上,再在卷绕后的初级线圈上卷绕覆盖一层绝缘层。
[0050] S200、辅助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第二引脚组51上,辅助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柱11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第二引脚组51上,在辅助线圈上卷绕覆盖一层绝缘层;
[0051] 辅助线圈导线的起始端缠绕在第二引脚组51的引脚上,辅助线圈缠绕在绕线柱11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第二引脚组51上,再在辅助线圈上卷绕覆盖一层绝缘层。
[0052] S300、屏蔽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第二引脚组51上,屏蔽线圈缠绕于绕线柱11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第三引脚组61上;
[0053] 屏蔽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第二引脚组51上,屏蔽线圈缠绕于绕线柱11上后,其结束端缠绕于第三引脚组61上。
[0054] S400、次级线圈的起始端缠绕于第一引脚组30,通过绕线凸台23和延伸槽211绕进第一线槽21内,并沿第一线槽21绕到绕线柱11并缠绕于绕线柱11,其结束端通过第二线槽22与第一引脚组30连接。
[0055] 次级线圈导线裸露的起始端缠绕于第一引脚组30的其中一引脚上,次级线圈绕过绕线凸台23和绕线盘20侧面的延伸槽211,进而进入绕线盘20底面的第一线槽21内,沿第一线槽21绕到绕线柱11上,缠绕于绕线柱11后其结束端向下延伸,并通过第二线槽22与第一引脚组30的另一个引脚连接,
[0056] S500、通过导电胶将屏蔽线圈的结束端和第三引脚组61连接固定,并且使导电胶与磁芯12的侧面接触;分别在第一引脚组30和第二引脚组51上点锡以固定连接初级线圈、辅助线圈、次级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以及屏蔽线圈的起始端。
[0057] 各个线圈绕组完成卷绕后,通过点胶机在第三引脚组61上点导电胶实现固定,通过导电胶连通屏蔽线圈的结束端、第三引脚组61和磁芯12的侧面,实现屏蔽线圈接地作用;第二引脚组51上缠绕有初级线圈、辅助线圈的起始端和结束端、以及屏蔽线圈的起始端;通过点胶机在第二引脚组51上点锡实现第二引脚组51与线圈连接固定;在第一引脚组30上点锡实现第一引脚组30与次级线圈连接固定。通过该骨架10的结构以及该绕线方法实现将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屏蔽线圈和次级线圈依次绕制在骨架10上,并且焊锡连接完成变压器的整体生产,解决现有的变压器结构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难题。
[0058]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案通过在骨架底部相对两侧设置绕线盘和引针盘,在骨架顶部一侧的接线盘,在绕线盘、引针盘和接线盘上分别穿置第一引脚组、第二引脚组和第三引脚组,绕线盘形成有供所述线圈绕组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线槽结构,接线盘装设有连接磁芯和第三引脚组的导通结构,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59] 1、实现无外壳结构,减少装配步骤,方便后续自动化装配;
[0060] 2、通过线槽结构规定线圈绕线的路线,实现设备自动化绕线生产,无需人工穿线绕线,避免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并且可以实现在绕线盘底部一体成型第一引脚组,避免在需要绕线盘上加工两个引脚孔的加工工序,简化了生产步骤,解决现有的变压器结构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难题;
[0061] 3、通过导通结构可实现磁芯、屏蔽线圈、第二引脚组接地,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手动绕线贴片生产,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
[0062] 4、磁芯和线圈绕组通过固定胶连接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变压器震动导致线圈绕组松动,确保变压器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0063] 5、次级线圈的导线外周依次包覆有绝缘膜和外层膜,实现良好的屏蔽绝缘效果,省去增加绝缘套管和胶带的工序,并且次级线圈起始端和结束端的绝缘膜和外层膜预先去除,裸露与第一引脚组缠绕连接的线芯,避免后续增加除膜工序,进一步减少工序步骤提高效率。
[0064]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