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09709.9

文献号 : CN1133631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斌峰

申请人 : 海盐锦恒电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包括旋钮和调节杆;所述旋钮的下端至少具有两个连接脚,连接脚之间分隔设置以在连接脚之间形成导向槽,每个所述的连接脚的下端均成型有外倒钩;所述调节杆的上侧杆体部分周向限位轴向能移动配合在导向槽内,调节杆的下侧杆体上具有螺纹段。本发明能够对温度控制器达到稳定的控制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包括旋钮和调节杆;

所述旋钮的下端至少具有两个连接脚,连接脚之间分隔设置以在连接脚之间形成导向槽,每个所述的连接脚的下端均成型有外倒钩,通过所述外倒钩使旋钮钩持在壳体的安装孔上;

所述调节杆的上侧杆体部分周向限位轴向能移动配合在导向槽内,调节杆的下侧杆体上具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温度控制器中的安装板螺纹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的连接脚上均具有限位台阶,所述倒钩与限位台阶之间形成装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所述装配槽的槽底为圆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槽穿过旋钮的下表面延伸至旋钮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槽从下至上贯穿旋钮,同时在旋钮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旋钮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槽为方形结构,所述调节杆的上侧杆体部分与导向槽的形状相配合,调节杆的下侧杆体为圆柱结构。

说明书 :

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器温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上的选择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为了能够将不同的饮食带入每个家庭,出现了非常多的简易火锅、煎锅和烤盘,在这些电器设备运作过程
中,为了能够使食物达到最理想的食用温度,都会匹配调温器,而调温耦合器因其操作使用
方便且安全性能高被运用在非常多的电器中。
[0003] 调温耦合器的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温度控制器和调节温度控制器的旋钮组件,旋钮组件由旋钮和调节杆组成,旋钮位于壳体外侧,调节杆连接在旋钮上并随旋钮
转动,以及调节杆的杆体部分进入到壳体内部与温度控制器的安装板螺纹配合,同时调节
杆的下端与温度控制器中的其中一触片连接,以达到温度控制的作用。
[0004] 工作时,旋钮联动调节杆转动,调节杆在螺纹配合力作用下,相对于温度控制器上下移动,以带动两片触片接触或是分离,起到温度控制作用。该技术方案中,旋钮与调节杆
的连接结构为,调节杆的上端套装有弹簧以及供弹簧上端抵靠的卡圈,同时调节杆的上端
配合于旋钮的安装孔内,弹簧的下端抵靠在安装孔的内台阶上,实现两者的定位,并使旋钮
紧贴在壳体上。然而该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存在缺陷:1、旋钮仅仅只是通过调节杆上的弹簧
压紧在壳体上,因此当旋钮意外受到背向壳体的拉力时,旋钮会背向壳体移动,同时通过弹
簧会拉动调节杆同步背向温度控制器移动,影响到旋钮组件对温度控制器的温度调节;2、
调节杆时刻受到弹簧变形而产生的弹力,因此对弹簧弹力的选择较为苛刻,即弹簧变形后
的弹力不能大于安装板变形所需的力,否则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会导致温度控制器中的安
装板变形,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弹簧以及安装板的性能参数会发生变化,还是会导致
安装板变形的问题,因此稳定性不高;3、旋钮抵靠在壳体上,为旋钮的转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能够对温度控制器达到稳定的控制效果。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包括旋钮和调节杆;
[0008] 所述旋钮的下端至少具有两个连接脚,连接脚之间分隔设置以在连接脚之间形成导向槽,每个所述的连接脚的下端均成型有外倒钩;
[0009] 所述调节杆的上侧杆体部分周向限位轴向能移动配合在导向槽内,调节杆的下侧杆体上具有螺纹段。
[0010] 优选的,每个所述的连接脚上均具有限位台阶,所述倒钩与限位台阶之间形成装配槽。
[0011] 优选的,所述装配槽的槽底为圆弧结构。
[0012]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穿过旋钮的下表面延伸至旋钮的内部。
[0013]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从下至上贯穿旋钮,同时在旋钮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旋钮盖。
[0014]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为方形结构,所述调节杆的上侧杆体部分与导向槽的形状相配合,调节杆的下侧杆体为圆柱结构。
[0015] 本发明的优点为:
[0016] 1、旋钮组件在与壳体安装时,旋钮通过倒钩能够钩持在壳体上,因此在受到拉力时,不会背向壳体方向移动,因此不会影响到调节杆与温度控制器的连接;
[0017] 2、旋钮通过倒钩固定在壳体上,能够节省弹簧的设置,从而既能简化旋钮组件的结构,又能提升旋钮组件与温度控制器之间的配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中旋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结合图1至图2对本发明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 一种电器调温耦合器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包括旋钮1和调节杆3。所述旋钮1的下端至少具有两个连接脚2,连接脚2的具体数量可以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可以为两
个、三个或是四个等,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脚2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脚2分隔并且对称设置以
在两个连接脚2之间形成导向槽25,每个所述的连接脚2的下端均成型有外倒钩21,通过该
外倒钩21能够使旋钮1钩持在壳体的安装孔上。所述调节杆3的上侧杆体31部分周向限位轴
向能移动配合在导向槽25内,调节杆3的下侧杆体32上具有螺纹段321,该螺纹段321与温度
控制器中的安装板螺纹配合连接。
[0022] 基于上述结构下,旋钮1通过连接脚2能够周向转动轴向限位卡装在壳体的安装孔上,调节杆3的上侧杆体31部分配合在导向槽25内,同时调节杆3的螺纹段321配合在温度控
制器的安装板上。当旋钮1转动时,带动调节杆3转动,调节杆3转动后,在与安装板的螺纹配
合力作用下沿着导向槽2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温度控制器中的两片触片贴紧或是分离,以
达到温度控制作用。在该结构中,由于连接脚2分为两片,因此连接脚2在卡入壳体的安装孔
时,连接脚2的下端能够向内发生弹性变形,以便于旋钮1在壳体上的装配;在装配完成后,
由于倒钩21能够钩持在壳体的内侧,因此能够达到抗拉的效果,避免旋钮1意外受到向外的
拉力而带动调节杆3一起背向温度控制器移动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旋钮组件与温度控制器
配合的稳定性;最后,利用倒钩21限位后,还能节省弹簧的设置,既能简化结构,又能提升旋
钮组件与壳体、温度控制器配合的稳定性。
[0023] 每个所述的连接脚2上均具有限位台阶22,所述倒钩21与限位台阶22之间形成装配槽23。装配槽23用于供壳体的安装孔的孔壁卡入,即壳体的外表面贴合在限位台阶22上,
使旋钮1的下表面与壳体的外表面之间产生缝隙,以便于操作人员转动旋钮1;同时装配槽
23的形成还能便于润滑油的存储,以达到润滑效果。
[0024] 所述装配槽23的槽底231为圆弧结构,两个装配槽23的槽底231即为同一个圆上的两段圆弧,使槽底231与壳体的安装孔的孔壁相适配,便于旋钮1的稳定转动。
[0025] 所述导向槽25穿过旋钮1的下表面延伸至旋钮1的内部。该结构下,能够使调节杆3的上侧杆体31进入到旋钮内部,以对调节杆3的径向起到限位作用。
[0026] 所述导向槽25从下至上贯穿旋钮1,同时在旋钮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旋钮盖4。该结构能够便于调节杆3从旋钮1的上侧组装至旋钮1上。即当旋钮1装配在壳体上时,将调节杆3
从旋钮1的上侧插入到导向槽25内,直至调节杆3下移至螺纹段321与安装板上的螺纹孔位
置时,转动旋钮1,即可将螺纹段321旋入到安装板的螺纹孔中,实现调节杆3与温度控制器
的连接。
[0027] 所述导向槽25为方形结构,所述调节杆3的上侧杆体31与导向槽25的形状相配合,即同为方形结构,以此调节杆3在旋钮1上形成周向限位轴向可移动结构,调节杆3的下侧杆
体32为圆柱结构。
[0028]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若有术语“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本发明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
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
含义。
[0029]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