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01355.3

文献号 : CN1133738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夏晓春夏伊芯

申请人 : 温州市阳光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涉及软土地基处理的领域,其包括导热壳体、加热组件和导热组件,导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加热组件和导热组件均位于容纳腔内,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装置和加热块,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加热块;导热组件包括导热杆和若干导热块,若干导热块穿设于加热块和导热壳体,导热块用于伸入软土。加热装置对加热块进行加热,加热块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壳体、导热杆和导热块,通过导热壳体和若干导热块对软土进行加热,增大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与软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对软土的加热效率,减少了软土达到建设需求时所需的加热时间,进而减少了能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软土的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壳体(1)、加热组件(2)和导热组件(3),所述导热壳体(1)内设有容纳腔(11),所述加热组件(2)和所述导热组件(3)均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装置(21)和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21)上的加热块(22),所述加热装置(21)用于加热所述加热块(22),所述加热块(22)抵接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

所述导热组件(3)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1)内的导热杆(31)和设置于所述导热杆(31)上的若干导热块(32),所述导热杆(31)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加热块(22)设置,若干所述导热块(32)均位于所述导热杆(31)靠近所述加热块(22)的一侧并穿设于所述加热块(22)和所述导热壳体(1),所述导热块(32)用于伸入软土;

所述加热组件(2)和所述导热组件(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组件(2)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导热组件(3)均位于两个所述加热组件(2)之间,所述导热杆(31)内设有主气腔(311),所述导热块(3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321),所述导热块(32)内开设有副气腔(323),若干所述进气孔(321)与对应所述副气腔(323)连通,且所述副气腔(323)与所述主气腔(311)连通;

所述导热壳体(1)内设有连接气腔(12),所述连接气腔(12)用于与所述主气腔(311)连通,所述连接气腔(12)上设有进气端(121)和出气端(122),所述进气端(121)和所述出气端(122)均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所述进气端(121)对应所述主气腔(311)设置,所述出气端(122)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31)之间,所述导热壳体(1)内滑移连接有抽气管(7),所述抽气管(7)为刚性管,所述抽气管(7)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31)之间并抵接于两个所述导热杆(31),所述抽气管(7)滑移靠近所述出气端(122)使得所述进气端(121)与对应所述主气腔(311)连通,且所述抽气管(7)与所述出气端(122)连通,所述抽气管(7)用于连接抽真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11),当两个导热组件(3)均位于所述导热壳体(1)内时,所述限位槽(111)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31)的相对两侧,所述导热壳体(1)上还设有定位组件(8),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定位件(81)和限位件(82),所述限位件(82)和所述限位槽(11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槽(111)供对应所述限位件(82)卡入,且所述限位槽(111)内的所述限位件(82)抵接于所述导热杆(31),所述定位件(81)上开设有容纳槽(9),所述容纳槽(9)用于所述限位件(82)卡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1)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1111),所述卡槽(1111)位于对应所述限位槽(111)靠近所述导热杆(31)的一侧,所述限位件(82)包括连接块(821)、设置于所述连接块(821)上的卡入块(822)和设置于所述卡入块(822)上的弹性块(823),所述弹性块(823)位于所述卡入块(822)远离所述连接块(821)的一侧,所述卡槽(1111)供所述卡入块(822)和所述弹性块(823)卡入;

所述定位件(81)包括过渡块(811)、设置于所述过渡块(811)上的延伸块(812)和设置于所述延伸块(812)上的定位块(813),所述过渡块(811)位于所述限位件(82)远离所述导热壳体(1)的一侧,所述延伸块(812)位于所述过渡块(811)靠近所述限位件(82)的一侧,所述延伸块(812)和所述定位块(813)对应所述连接块(821)设置,所述定位块(813)位于对应所述延伸块(812)靠近另一侧所述延伸块(812)的一侧,所述容纳槽(9)通过所述过渡块(811)、所述延伸块(812)和所述定位块(813)拼接形成,且所述容纳槽(9)用于所述连接块(821)卡入,所述连接块(821)上开设有定位槽(8211),所述定位槽(8211)位于所述连接块(821)远离所述卡入块(822)的一侧,所述定位槽(8211)供对应所述定位块(813)卡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块(811)包括螺纹连接的两个拼接部(8111),所述拼接部(8111)和所述延伸块(81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延伸块(812)设置于对应所述拼接部(8111)上;

当所述导热杆(31)抵接于所述加热块(22)时,所述限位件(82)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31)之间并抵接于两个所述导热杆(31),且所述弹性块(823)抵接于所述抽气管(7),所述导热杆(31)上开设有插槽(313),所述插槽(313)位于所述导热杆(31)靠近所述抽气管(7)的一侧,所述插槽(313)供所述定位块(813)卡入,所述插槽(313)的下端内壁上设置有挡块(3131),所述挡块(3131)抵接于所述延伸块(812),所述限位件(82)位于所述延伸块(812)远离所述挡块(3131)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延伸块(8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杆(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块(4),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上开设有导向槽(41),所述导向块(4)滑移连接于所述导向槽(4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7)包括滑移部(71)和设置于所述滑移部(71)上的安装部(72),所述安装部(72)位于所述滑移部(71)靠近所述出气端(122)的一侧,所述滑移部(71)上设置有导向斜面(711),所述导向斜面(711)位于所述滑移部(71)靠近所述安装部(72)的一端,所述导向斜面(711)朝靠近所述安装部(72)的方向向内倾斜设置,所述安装部(72)与所述导热壳体(1)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32)内还设有安装腔(322),所述进气孔(321)和所述副气腔(323)均与所述安装腔(322)连通,所述安装腔(322)的内壁上包覆有滤布(5),所述滤布(5)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活性炭(51),所述导热块(32)与所述导热杆(31)螺纹连接。

8.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导热壳体(1)插入软土地基中,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挤压两个限位件(82)使两个定位块(813)脱离对应定位槽(8211),再将定位件(81)从两个限位件(82)上取出,然后将两个限位件(82)从对应限位槽(111)内取出;

b.将抽气管(7)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抽气管(7)抵接于两个导热杆(31)带动两个导热杆(31)相互远离,使得若干导热块(32)穿设于加热块(22)和导热壳体(1),再扭转抽气管(7)实现抽气管(7)与导热壳体(1)之间的连接,然后将抽气管(7)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c.扭转两个拼接部(8111)使两个拼接部(8111)分离,再将定位块(813)插接于插槽(313)内,然后将限位件(82)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使得限位件(82)抵接于延伸块(812)实现限位,开启加热装置(21)对加热块(22)进行加热,同时开启抽真空装置进行抽真空。

说明书 :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软土地基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的黏性土。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的特点;不经地基改良,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难以
进入,无法进行道路、厂房等建设;如果在没有处理好软土地基的情况下进行建设,会带来
建筑物沉降、建筑物表面产生裂缝甚至建筑物发生断裂等严重后果。
[0003]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0628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加热管、顶盖、硬头和加热装置,外壳内安装加热装置,外壳内设有多个腔体
圆周分布在加热装置周围,每个腔体间隔处为内外相通的空缺,加热装置对应每个空缺位
置处设置加热管安装位,加热管安装于加热管安装位处,外壳一端加装顶盖,另一端安装硬
头。
[0004] 上述软土地基处理装置通过真空排水,加热配合来固结软土土壤,可有效避免处理后的地基出现回软的现象,但上述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对软土的加热效率较差,需对软土
加热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满足软土的建设需求,能耗较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改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对软土的加热效率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包括导热壳体、加热组件和导热组件,所述导热壳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导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装
置和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上的加热块,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加热块,所述加热块抵
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0008] 所述导热组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导热杆和设置于所述导热杆上的若干导热块,所述导热杆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加热块设置,若干所述导热块均位
于所述导热杆靠近所述加热块的一侧并穿设于所述加热块和所述导热壳体,所述导热块用
于伸入软土。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移动导热杆使得导热杆和若干导热块均位于容纳腔内,然后将导热壳体插于软土内,失去了导热块的阻挡,使得将
导热壳体插于软土内更加方便,当导热壳体插好后,移动导热杆带动若干导热块移动,使得
若干导热块穿设于加热块和导热壳体进而伸入导热壳体周围的软土内,提高了导热壳体在
软土内的抓地力,进而提高了导热壳体在软土内的稳定性,然后开启加热装置对加热块进
行加热,加热块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杆和导热壳体,进而传递给导热块,通过导热壳体和若干
导热块对软土进行加热,增大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与软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软土地基处
理装置对软土的加热效率,减少了软土达到建设需求时所需的加热时间,进而减少了能耗,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软土的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0010] 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导热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加热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导热组件均位于两个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导热
杆内设有主气腔,所述导热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导热块内开设有副气腔,
若干所述进气孔与对应所述副气腔连通,且所述副气腔与所述主气腔连通;
[0011] 所述导热壳体内设有连接气腔,所述连接气腔用于与所述主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气腔上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出气端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气端
对应所述主气腔设置,所述出气端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之间,所述导热壳体内滑移连接有
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为刚性管,所述抽气管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之间并抵接于两个所述导
热杆,所述抽气管滑移靠近所述出气端使得所述进气端与对应所述主气腔连通,且所述抽
气管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抽气管用于连接抽真空装置。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热壳体插于软土内后,将抽气管卡入两个导热杆之间,然后朝靠近出气端的方向移动抽气管,抽气管抵接于两个导热杆进而带动两个导热杆
相向移动,使得若干导热块伸入软土内,并使得主气腔与对应进气端连通,至抽气管与出气
端连通,开启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通过抽气管、连接气腔、主气腔、副气腔和进气孔将软
土内因加热产生的水汽抽出并排出软土,有利于软土硬化。
[0013]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当两个导热组件均位于所述导热壳体内时,所述限位槽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的相对两侧,所述导热壳体上还设有定位组件,所
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槽供
对应所述限位件卡入,且所述限位槽内的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导热杆,所述定位件上开
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所述限位件卡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槽、定位件和限位件,当两个导热组件均位于导热壳体内时,将限位件卡入对应限位槽内,通过两侧的限位件抵接于导热杆从而对导热杆
进行限位,再移动定位件使得两侧的限位件均卡入定位件上的容纳槽内,通过容纳槽的内
壁抵接于限位件从而实现两个限位件之间的相对定位,减少了运输过程中或将导热壳体插
入软土内的过程中、导热块从导热壳体上伸出的情况,进而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导热块被损
坏的情况、减少了对导热壳体插入软土内的影响,使得将导热壳体插入软土内更加方便。
[0015] 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对应所述限位槽靠近所述导热杆的一侧,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的卡入块和设置于所述卡
入块上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位于所述卡入块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侧,所述卡槽供所述卡
入块和所述弹性块卡入;
[0016] 所述定位件包括过渡块、设置于所述过渡块上的延伸块和设置于所述延伸块上的定位块,所述过渡块位于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导热壳体的一侧,所述延伸块位于所述过渡
块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所述延伸块和所述定位块对应所述连接块设置,所述定位块位
于对应所述延伸块靠近另一侧所述延伸块的一侧,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过渡块、所述延伸
块和所述定位块拼接形成,且所述容纳槽用于所述连接块卡入,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定位
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卡入块的一侧,所述定位槽供对应所述定位块卡
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件卡入对应限位槽内后,移动连接块使得卡入块和弹性块卡入卡槽内,然后挤压两侧的连接块,连接块带动对应卡入块挤压对应弹性块,然
后朝靠近连接块的方向移动定位件,使得两个连接块能卡入容纳槽内,再松开连接块,连接
块在对应弹性块复位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使得定位块卡入对应定位槽内,通过定位块抵接于
对应定位槽的内壁从而对定位件进行限位,减少了定位件从限位件上脱离的情况,提高了
定位件和限位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8] 可选的,所述过渡块包括螺纹连接的两个拼接部,所述拼接部和所述延伸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延伸块设置于对应所述拼接部上;
[0019] 当所述导热杆抵接于所述加热块时,所述限位件位于两个所述导热杆之间并抵接于两个所述导热杆,且所述弹性块抵接于所述抽气管,所述导热杆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
位于所述导热杆靠近所述抽气管的一侧,所述插槽供所述定位块卡入,所述插槽的下端内
壁上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抵接于所述延伸块,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延伸块远离所述挡块
的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延伸块。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拼接部、插槽和挡块,当导热杆抵接于加热块时,扭转两个拼接部使得两个拼接部脱离,然后将定位块卡入插槽内,通过挡块抵接于延伸块从
而对定位块进行限位,然后将限位件卡入两个导热杆之间,通过限位件抵接于延伸块从而
对限位件进行限位,并通过限位件抵接于两个导热杆从而对两个导热杆进行支撑,分担了
两个导热杆作用于抽气管上的作用力,减少了抽气管因受力过大发生损坏的情况,使得抽
气管更加耐用,并通过弹性块抵接于抽气管从而对抽气管进行缓冲,提高了抽气管的抗震
效果。
[0021] 可选的,所述导热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当抽气管移动带动两个导热杆相向移动时,通过导向块抵接于导向槽的内壁,提高了导热杆移动的稳定性,减少了导热杆移
动过程中整体发生倾斜的情况,有利于导热块伸入软土内。
[0023] 可选的,所述抽气管包括滑移部和设置于所述滑移部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滑移部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所述滑移部上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位于
所述滑移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所述导向斜面朝靠近所述安装部的方向向内倾斜设
置,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导热壳体螺纹连接。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滑移部和安装部,当抽气管卡入两个导热杆之间时,通过导热杆抵接于导向斜面进而推动两个导热杆相互远离,无需手动移动两个导热杆,使
得将抽气管卡入两个导热杆之间更加方便,通过抽气管和导热壳体的螺纹配合实现抽气管
在导热壳体上的安装定位,减少了抽气管和导热壳体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提高了抽
气管和导热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25] 可选的,所述导热块内还设有安装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副气腔均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包覆有滤布,所述滤布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活性炭,所述导热块
与所述导热杆螺纹连接。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软土内因加热蒸发形成的水汽通过进气孔进入副气腔内时,通过活性炭吸收水汽中含有的水分,减少了水汽中含有的水分过多进而损坏抽真空
装置的情况,设置滤布,减少了软土颗粒透过进气孔进入安装腔和副气腔内的情况,提高了
导热壳体周围软土的密实度,并减少了活性炭透过进气孔脱离安装腔的情况。
[0027]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8] 使用上述的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29] a.将导热壳体插入软土地基中,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挤压两个限位件使两个定位块脱离对应定位槽,再将定位件从两个限位件上取出,然后将两个限位件从对应限位槽内取
出;
[0030] b.将抽气管卡入两个导热杆之间,抽气管抵接于两个导热杆带动两个导热杆相互远离,使得若干导热块穿设于加热块和导热壳体,再扭转抽气管实现抽气管与导热壳体之
间的连接,然后将抽气管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0031] c.扭转两个拼接部使两个拼接部分离,再将定位块插接于插槽内,然后将限位件卡入两个导热杆之间,使得限位件抵接于延伸块实现限位,开启加热装置对加热块进行加
热,同时开启抽真空装置进行抽真空。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导热块伸入导热壳体周围的软土内,提高了导热壳体在软土内的抓地力,进而提高了导热壳体在软土内的稳定性,并增大了软土地基处理
装置与软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对软土的加热效率,减少了能耗,具有一
定的节能效果,同时开启抽真空装置进行抽真空,有利于软土硬化。
[003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4] 1.通过设置导热壳体、加热装置、加热块、导热杆和导热块,加热装置对加热块进行加热,加热块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壳体、导热杆和导热块,通过导热壳体和若干导热块对软
土进行加热,增大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与软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对软
土的加热效率,减少了软土达到建设需求时所需的加热时间,进而减少了能耗,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软土的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0035] 2.通过设置限位槽、定位件和限位件,当两个导热组件均位于导热壳体内时,将限位件卡入对应限位槽内,通过两侧的限位件抵接于导热杆从而对导热杆进行限位,再移动
定位件使得两侧的限位件均卡入定位件上的容纳槽内实现两个限位件之间的相对定位,减
少了运输过程中或将导热壳体插入软土内的过程中、导热块从导热壳体上伸出的情况,进
而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导热块被损坏的情况、减少了对导热壳体插入软土内的影响,使得将
导热壳体插入软土内更加方便;
[0036] 3.通过设置拼接部、插槽和挡块,当导热杆抵接于加热块时,扭转两个拼接部使得两个拼接部脱离,然后将定位块卡入插槽内,再将限位件卡入两个导热杆之间,通过限位件
抵接于延伸块从而对限位件进行限位,并通过限位件抵接于两个导热杆从而对两个导热杆
进行支撑,分担了两个导热杆作用于抽气管上的作用力,减少了抽气管因受力过大发生损
坏的情况,使得抽气管更加耐用,并通过弹性块抵接于抽气管从而对抽气管进行缓冲,提高
了抽气管的抗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38]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导热壳体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导向块和导向槽的结构;
[0039]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在导热壳体和导热组件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主气腔和连接气腔的结构;
[0040]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主要展示安装腔、副气腔和滤布的结构;
[0041]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局部在导热壳体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定位组件的结构;
[004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局部在导热壳体处剖开的爆炸结构图,主要展示卡槽和拼接部的结构;
[0043]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使用时局部在导热壳体处剖开的结构图,主要展示定位块和插槽之间的连接关系。
[0044] 附图标记说明:1、导热壳体;11、容纳腔;111、限位槽;1111、卡槽;12、连接气腔;121、进气端;122、出气端;2、加热组件;21、加热装置;22、加热块;3、导热组件;31、导热杆;
311、主气腔;312、弧形凹槽;313、插槽;3131、挡块;32、导热块;321、进气孔;322、安装腔;
323、副气腔;4、导向块;41、导向槽;5、滤布;51、活性炭;6、凸环;7、抽气管;71、滑移部;711、
导向斜面;72、安装部;8、定位组件;81、定位件;811、过渡块;8111、拼接部;812、延伸块;
813、定位块;82、限位件;821、连接块;8211、定位槽;822、卡入块;823、弹性块;9、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参见图1,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包括导热壳体1、两个加热组件2和两个导热组件3,导热壳体1内设有容纳腔11,两个加热组件2和两
个导热组件3均位于容纳腔11内,且两个加热组件2分别位于容纳腔11的相对两侧,两个导
热组件3均位于两个加热组件2之间,且两个导热组件3与两个加热组件2一一对应设置。
[0047] 参见图2,每个加热组件2均包括加热装置21和加热块22,加热装置21固定于容纳腔11的对应内壁上,加热块22位于对应加热装置21的下方并与加热装置21固定连接,且加
热块22抵接于容纳腔11的对应内壁,加热装置21用于加热对应加热块22。需要指出的是,加
热装置21可以是电热丝,使用时加热装置21外接至电源。
[0048] 参见图2,每个导热组件3均包括导热杆31和若干导热块32,导热杆31位于两个加热块22之间并滑移连接于容纳腔11内,导热杆31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对应加热块22设
置,若干导热块32均位于导热杆31靠近对应加热块22的一侧并沿竖向呈均匀间隔分布,且
若干导热块32均朝远离加热杆的方向穿设于对应加热块22和导热壳体1,导热块32用于伸
入软土。当两个导热杆31相互抵接并位于容纳腔11的中部时,导热块32远离对应导热杆31
的端部未伸出导热壳体1。
[0049] 参见图2,每个导热杆31沿其滑移方向的相对两个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导向块4,导向块4位于导热杆31与导热块32相邻的一侧,容纳腔11的内壁上开设有导向槽41,导向槽41
与导向块4一一对应设置,导向块4卡入对应导向槽41内,导热杆31移动带动其上导向块4滑
移连接于对应导向槽41内。
[0050] 参见图3和图4,每个导热杆31内均设有主气腔311,主气腔311的下端贯穿于对应导热杆31,每个导热块32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进气孔321,每个导热块32内还开设有安
装腔322和副气腔323,安装腔322呈环状设置,且安装腔322围绕副气腔323的外周设置,若
干进气孔321均与安装腔322和副气腔323连通,副气腔323和主气腔311连通。安装腔322的
内壁上包覆有滤布5,滤布5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活性炭51。
[0051] 参见图3,导热杆31的外侧壁上朝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若干凸环6,若干凸环6与若干导热块3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凸环6均伸入对应导热块32上的安装腔
322内并与对应导热块32螺纹连接,导热块32通过与对应凸环6的螺纹配合实现与对应导热
杆31的螺纹连接。
[0052] 参见图3,导热壳体1内还设有连接气腔12,连接气腔12用于与两个主气腔311连通,连接气腔12位于容纳腔11的下方,连接气腔12上设置有两个进气端121和一个出气端
122,进气端121和出气端122均与容纳腔11连通,当两个导热杆31相向移动至抵接于对应加
热块22时,两个进气端121与两个主气腔311的下端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进气端121均与对
应主气腔311连通,出气端122位于两个导热杆31之间并位于容纳腔11的中部。
[0053] 参见图3,导热壳体1内还滑移连接有抽气管7,抽气管7为刚性管,且抽气管7位于两个导热杆31之间。抽气管7包括滑移部71和安装部72,滑移部71滑移连接于容纳腔11内,
且滑移部71的滑移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出气端122设置,滑移部71远离出气端122的端部用于
连接抽真空装置。两个导热杆31相互靠近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弧形凹槽312,弧形凹槽312
沿竖向贯穿于对应导热杆31,弧形凹槽312供滑移部71卡入,滑移部71卡入两个导热杆31的
弧形凹槽312内并抵接于两个导热杆31,通过弧形凹槽312的内壁抵接于滑移部71从而对滑
移部71进行限位。
[0054] 参见图3,滑移部71的外侧壁上加工形成有导向斜面711,导向斜面711位于滑移部71靠近安装的一端,且导向斜面711围绕安装部72的外周设置,导向斜面711朝靠近安装部
72的方向向内倾斜设置。
[0055] 参见图3,安装部72位于滑移部71靠近出气端122的一侧并与滑移部71固定连接,且安装部72远离滑移部71的端部与出气端122对齐设置,安装部72的外侧壁上加工形成有
外螺纹,出气端122的内壁上加工形成有与安装部72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安装部72上
的外螺纹通过与出气端122内壁上的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实现安装部72与导热壳体1的螺纹
连接。
[0056] 在实际使用中,当将抽气管7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时,将安装部72卡入两个导热杆31上的弧形凹槽312内,卡入过程中,两个导热杆31抵接于滑移部71上的导向斜面711并
顺着导向斜面711发生相向移动,以便滑移部71卡入两个弧形凹槽312内,使得抽气管7卡入
两个导热杆31之间更加方便。
[0057] 将抽气管7朝靠近出气端122的方向移动至滑移部71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后,两个导热杆31上的主气腔311的下端与对应进气端121连通,然后扭转抽气管7实现抽气管7和
导热壳体1的连接,此时,抽气管7与出气端122连通。
[0058] 参见图5和图6,容纳腔11沿竖向的相对两个内壁上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11,限位槽111位于两个加热块22之间,且两个内壁上的两个限位槽111一一对应设置,当两个导热
杆31和其上导热块32均位于导热壳体1内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限位槽111分别位于两个导
热杆31的相对两侧。每个限位槽111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111,卡槽1111位于对应限位槽
111的下端,且卡槽1111位于对应限位槽111靠近导热杆31的一侧。
[0059] 参见图5,导热壳体1上还设有定位组件8,定位组件8包括两个定位件81和两个限位件82,两个限位件82和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限位槽111一一对应设置,容纳腔11的其中一个
内壁上的限位槽111和另一个相对内壁上的对应限位槽111供对应限位件82卡入。每个限位
件82均包括连接块821、两个卡入块822和两个弹性块823,两个卡入块822分别位于连接块
821的相对两端,且两个卡入块822均位于连接块821的同一侧并与连接块821固定连接,两
个弹性块823和两个卡入块82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弹性块823均位于对应卡入块822远离连
接块821的一侧并与对应卡入块8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块821和卡入块822呈一体
设置,弹性块823的材质为橡胶。
[0060] 当限位件82卡入对应限位槽111内后,此时,卡入块822和弹性块823位于对应连接块821靠近卡槽1111的一侧,卡槽1111供位于连接块821下端的卡入块822和对应弹性块823
卡入。
[0061] 参见图5和图6,两个定位件81呈并排设置,每个定位件81均包括过渡块811、两个延伸块812和两个定位块813,过渡块811位于限位槽111内的限位件82远离导热壳体1的一
侧,过渡块811包括两个拼接部8111,两个拼接部8111与两个连接块821一一对应设置,且拼
接部8111抵接于对应连接块821,其中一个拼接部8111靠近另一个拼接部8111的端部固定
有螺柱,另一个拼接部811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螺柱配合的螺纹孔,两个拼接部8111通过
螺柱和螺纹孔的配合实现螺纹连接。
[0062] 参见图5和图6,两个延伸块812和两个拼接部811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延伸块812均位于对应拼接部8111靠近连接块821的一侧,且每个延伸块812均位于对应拼接部8111远
离另一个拼接部8111的一端并与对应拼接部8111固定连接,两个定位块813和两个延伸块
81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定位块813均位于对应延伸块812远离过渡块811的一端,且每个定
位块813均位于对应延伸块812靠近另一个延伸块812的一侧,定位块813和对应延伸块812
固定连接。
[0063] 参见图5和图6,过渡块811、两个延伸块812和两个定位块813拼接形成有容纳槽9,容纳槽9用于位于限位槽111内的两个连接块821卡入,每个连接块821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
定位槽8211,定位槽8211位于连接块821远离卡入块822的一侧,定位槽8211供两个定位件
81上的对应定位块813卡入。
[0064] 当两个导热杆31和其上若干导热块32均位于导热壳体1内时,将限位件82卡入对应限位槽111内,移动连接块821使得卡入块822和弹性块823卡入卡槽1111内,然后挤压两
侧的连接块821,连接块821带动对应卡入块822挤压对应弹性块823,然后朝靠近连接块821
的方向移动定位件81,使得两个连接块821能卡入容纳槽9内,通过连接块821抵接于容纳槽
9的内壁进而实现两个限位件82之间的相对定位,再松开连接块821,连接块821在对应弹性
块823复位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使得定位块813卡入对应定位槽8211内,通过定位块813抵接
于对应定位槽8211的内壁从而对定位件81进行限位,此时,卡槽1111内的卡入块822带动弹
性块823抵接于导热杆31从而对导热杆31进行限位,减少了导热块32从导热壳体1上伸出的
情况。
[0065] 参见图3和图5,每个导热杆31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插槽313,两个插槽313均位于对应导热杆31靠近抽气管7的一侧,且两个插槽313分别位于弧形凹槽312的相对两侧。
插槽313向上贯穿于对应导热杆31,且插槽313供定位块813卡入,当定位块813卡入插槽313
内后,延伸块812位于定位块813的上方并朝向抽气管7设置。每个插槽313的下端内壁上均
固定有挡块3131,挡块3131位于对应插槽313的槽口,且挡块3131抵接于与插槽313内的定
位块813连接的延伸块812,进而实现定位块813在插槽313内的限位。
[0066] 参见图6和图7,当两个导热杆31均抵接于对应加热块22时,将两个限位件82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且两个限位件82分别位于抽气管7沿竖向的相对两侧,同时,限位件82
位于插槽313内的定位块813上的延伸块812远离对应挡块3131的一侧,且限位件82抵接于
延伸块812,从而对限位件82进行限位。连接块821远离抽气管7的端面抵接于容纳腔11的对
应内壁,且连接块821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两个导热杆31,卡入块822和弹性块823均位于
连接块821靠近抽气管7的一侧,且弹性块823抵接于抽气管7。
[0067]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0068] 当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将导热壳体1插于软土地基内,然后挤压两个连接块821使得定位块813脱离对应定位槽8211,然后将定位件81取下,接着相向移动两个连接
块821,带动卡入块822和弹性块823脱离对应卡槽1111,再将限位件82从对应限位槽111内
取出。
[0069] 然后将抽气管7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并继续朝靠近出气端122的方向移动,抽气管7抵接于两个导热杆31并带动两个导热杆31相向移动,使得若干导热块32伸入导热壳体1
周围的软土内,提高了导热壳体1在软土内的抓地力,然后扭转抽气管7实现抽气管7和导热
壳体1的安装。
[0070] 接着扭转两个定位件81上的两个拼接部8111使得两个拼接部8111脱离,然后将四个定位块813分别卡入四个插槽313内,通过挡块3131抵接于延伸块812从而对定位块813进
行限位,然后将两个限位件82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通过限位件82抵接于延伸块812从而
对限位件82进行限位,并通过限位件82抵接于两个导热杆31从而对两个导热杆31进行支
撑,分担了两个导热杆31作用于抽气管7上的作用力,减少了抽气管7因受力过大发生损坏
的情况,使得抽气管7更加耐用。
[0071] 然后开启加热装置21对加热块22进行加热,同时开启抽真空装置进行抽真空,加热块22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杆31和导热壳体1,进而传递给导热块32,通过导热壳体1和若干
导热块32对软土进行加热,增大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与软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软土地基
处理装置对软土的加热效率,减少了软土达到建设需求时所需的加热时间,进而减少了能
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软土的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抽真空装置通过抽气管7、连
接气腔12、主气腔311、副气腔323和进气孔321将软土内因加热产生的水汽抽出并排出软
土,有利于软土硬化。
[0072]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使用了上述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73] a.将导热壳体1插入软土地基中,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挤压两个限位件82使两个定位块813脱离对应定位槽8211,再将定位件81从两个限位件82上取出,然后将两个限位件82
从对应限位槽111内取出;
[0074] b.将抽气管7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抽气管7抵接于两个导热杆31带动两个导热杆31相互远离,使得若干导热块32穿设于加热块22和导热壳体1,再扭转抽气管7实现抽气
管7与导热壳体1之间的连接,然后将抽气管7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0075] c.扭转两个拼接部8111使两个拼接部8111分离,再将定位块813插接于插槽313内,然后将限位件82卡入两个导热杆31之间,使得限位件82抵接于延伸块812实现限位,开
启加热装置21对加热块22进行加热,同时开启抽真空装置进行抽真空。
[007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处理方法的实施原理为:
[0077] 将若干导热块32伸入导热壳体1周围的软土内,提高了导热壳体1在软土内的抓地力,进而提高了导热壳体1在软土内的稳定性,并增大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与软土的接触面
积,提高了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对软土的加热效率,同时开启抽真空装置进行抽真空,有利于
软土硬化。
[0078]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