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600415.4

文献号 : CN1134039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达黎峥向胜涛石佳林谭本坤王磊刘玉雄蔡阳

申请人 : 长沙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湿接缝浇筑滞后两个节段进行,拉索二次张拉滞后三个节段进行。本发明可以在保证结构受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达到显著缩短工期的效果,且更方便现场的施工,还能减少桥面板的拉应力从而避免桥面板的开裂。本发明可以减少未浇筑湿接缝部分钢梁的应力大小,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以准确地控制拉索内力,还可以很好地控制桥梁的线形,还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在标高方面产生的一些误差。桥面板吊装的顺序通过主纵梁上下游标高差异进行确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施工中容易产生上下游不对称的情况,从而避免因桥面铺装时厚度不均匀而对桥梁受力产生影响。

权利要求 :

1.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i≤N‑2,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6)的浇筑工序在第i+2个主梁节段对应的吊机(7)前移工序之后进行;

对于N‑1≤i≤N,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6)的浇筑工序与第N‑2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6)的浇筑工序同时进行;

在吊装各主梁节段对应的桥面板(4)时,通过现场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主纵梁(1)的标高差异确定桥面板(4)的吊装方向;其中若上游侧主纵梁(1)标高大于下游侧主纵梁(1)标高,则按照先上游侧再下游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4);若上游侧主纵梁(1)标高小于下游侧主纵梁(1)标高,则按照先下游侧再上游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4);若上游侧主纵梁(1)标高等于下游侧主纵梁(1)标高,则按照先中间再两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4);

其中,N为主梁节段的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i≤N‑3,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在第i+3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桥面板(4)吊装工序之后进行;

对于N‑2≤i≤N,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与第N‑3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拉索张拉工序同时进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中,控制张拉后的拉索的伸长量为预设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桥面铺装完成之后,对各主梁节段执行第三次拉索张拉工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主梁节段对应的主纵梁(1)均为箱形截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主梁节段对应的主纵梁(1)之间焊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一次拉索张拉工序中,控制张拉后的拉索的内力值为预设值。

说明书 :

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钢‑混叠合梁充分发挥了混凝土受压和钢筋受拉的特点,与混凝土梁结构相比,其存在着成本低、施工方便、跨度高、耐久性好的优势。
[0003] 经过对多年的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主梁施工工序对于工程的合理性以及内力状态的影响极大。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工序的确定需要合理地考虑施工工期、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0004] 在钢‑混叠合梁斜拉桥设计中,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工序一般采用的是湿接缝浇筑不滞后,即,针对各主梁节段,吊装完当前主梁节段的桥面板之后,立即浇筑当前主梁节段的湿接缝,此方法施工周期比较长、现场施工不方便,且不利于结构线形和应力的控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存在的施工周期长、现场施工不方便、结构线形和应力难以控制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其特点是:
[0008] 对于i≤N‑2,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的浇筑工序在第i+2个主梁节段对应的吊机前移工序之后进行;
[0009] 对于N‑1≤i≤N,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的浇筑工序与第N‑2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的浇筑工序同时进行;
[0010] 其中,N为主梁节段的总数。
[0011] 进一步地,对于i≤N‑3,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在第i+3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桥面板吊装工序之后进行;对于N‑2≤i≤N,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与第N‑3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拉索张拉工序同时进行。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各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中,控制张拉后的拉索的伸长量为预设值。
[0013] 进一步地,在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桥面铺装完成之后,对各主梁节段执行第三次拉索张拉工序。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各主梁节段对应的主纵梁均为箱形截面。
[0015]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相邻主梁节段对应的主纵梁之间焊接。
[0016]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各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一次拉索张拉工序中,控制张拉后的拉索的内力值为预设值。
[0017]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吊装各主梁节段对应的桥面板时,通过现场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主纵梁的标高差异确定桥面板的吊装方向。
[0018]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若上游侧主纵梁标高大于下游侧主纵梁标高,则按照先上游侧再下游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若上游侧主纵梁标高小于下游侧主纵梁标高,则按照先下游侧再上游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若上游侧主纵梁标高等于下游侧主纵梁标高,则按照先中间再两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第一,通过将湿接缝浇筑滞后两个节段进行,可以在保证结构受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达到显著缩短工期的效果,且更方便现场的施工。湿接缝滞后浇筑还能减少桥面板的拉应力从而避免桥面板的开裂。
[0021] 第二,拉索二次张拉滞后三个节段进行,可以减少未浇筑湿接缝部分钢梁的应力大小,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0022] 第三,拉索二次张拉采用伸长量进行控制,可以准确地控制拉索内力,还可以很好地控制桥梁的线形,因此,将拉索二次张拉滞后三个节段进行,还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在标高方面产生的一些误差。
[0023] 第四,桥面板吊装的顺序通过主纵梁上下游标高差异进行确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施工中容易产生上下游不对称的情况,从而避免因桥面铺装时厚度不均匀而对桥梁受力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吊装主纵梁的示意图。
[0025] 图2为吊装横梁和小纵梁的示意图。
[0026] 图3为拉索初张的示意图。
[0027] 图4为安装桥面板的示意图。
[0028] 图5为拉索二张的示意图。
[0029] 图6为吊机前移的示意图。
[0030] 图7为浇筑湿接缝的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在中间标准段的主梁节段处的施工流程图。
[0032] 图中:1‑主纵梁,2‑横梁,3‑小纵梁,4‑桥面板,5‑初张之后的拉索,6‑湿接缝,7‑吊机,8‑二张之后的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34] 本发明所述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中,主梁吊装采用单件高空拼装成形桥面,湿接缝6浇筑滞后两个节段进行,拉索二次张拉滞后三个节段进行,具体如下:
[0035] 对于i≤N‑2,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6的浇筑工序在第i+2个主梁节段对应的吊机7前移工序之后进行;对于N‑1≤i≤N,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6的浇筑工序与第N‑2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6的浇筑工序同时进行;其中,N为主梁节段的总数。
[0036] 对于i≤N‑3,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在第i+3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桥面板4吊装工序之后进行;对于N‑2≤i≤N,第i个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与第N‑3个主梁节段对应的拉索张拉工序同时进行。
[0037] 各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二次拉索张拉工序中,控制张拉后的拉索的伸长量为预设值。
[0038] 在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桥面铺装完成之后,对各主梁节段执行第三次拉索张拉工序。
[0039] 各主梁节段对应的主纵梁1均为箱形截面。相邻主梁节段对应的主纵梁1之间焊接。焊接完下游侧的主纵梁1之后再进行上游侧主纵梁1的吊装与焊接。
[0040] 各主梁节段对应的第一次拉索张拉工序中,控制张拉后的拉索的内力值为预设值。
[0041] 在吊装各主梁节段对应的桥面板4时,通过现场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主纵梁1的标高差异确定桥面板4的吊装方向。若上游侧主纵梁1标高大于下游侧主纵梁1标高,则按照先上游侧再下游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4;若上游侧主纵梁1标高小于下游侧主纵梁1标高,则按照先下游侧再上游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4;若上游侧主纵梁1标高等于下游侧主纵梁1标高,则按照先中间再两侧的顺序吊装桥面板4。
[0042] 以中间标准段的主梁节段为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包括:
[0043] 步骤1,吊装第n段主梁节段对应的主纵梁1,如图1所示。
[0044] 步骤2,吊装第n段主梁节段对应的横梁2和小纵梁3,如图2所示。
[0045] 步骤3,第一次张拉第n段主梁节段对应的拉索,如图3所示。拉索初次张拉采用拉索内力值进行控制。初张之后的拉索5见图3。
[0046] 步骤4,吊装第n段主梁节段对应的桥面板4,如图4所示。桥面板4吊装顺序通过上下游主纵梁1的标高差值进行确定,即,如果上游侧主纵梁1的标高比下游侧主纵梁1标高要高,就先吊装上游侧的桥面板4;反之则先吊装下游侧的桥面板4;如果上下游主纵梁1的标高基本一样,就从中间往两侧对称进行吊装。
[0047] 步骤5,第二次张拉第n‑3段主梁节段对应的拉索,如图5所示。拉索二次张拉采用伸长量进行控制,其中张拉前的无预应力索长通过现场实测所得索力进行换算,张拉后的无预应力索长为设计理论值。二张之后的拉索8见图5。
[0048] 步骤6,桥面吊机7前移,如图6所示。
[0049] 步骤7,浇筑第n‑2段主梁节段对应的湿接缝6,如图7所示。
[0050] 本发明在中间标准段的主梁节段处的施工流程图如图8所示。
[0051] 由于湿接缝6浇筑滞后两个节段进行,因此最开始的两节主梁节段在施工时,没有湿接缝6浇筑工序,并且最后三个节段的湿接缝6(即合拢段之前的三个节段)可以一起浇筑。
[0052] 由于拉索二次张拉滞后三个节段进行,因此最开始的三节主梁节段在施工时,没有拉索二次张拉工序,并且最后四个节段的拉索二次张拉工序可以一起完成。
[0053]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已经得到了试验验证:
[0054] 应用现有技术中的湿接缝6和拉索二张都不滞后的施工方法,每个节段的施工周期为10天。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后,每个节段的施工周期缩短到了7天,很好地解决了现场施工工期紧张的问题。且采用本发明方法后,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产生桥面板4开裂、钢梁应力过大等不利情况,能够保证结构安全施工。
[0055] 应用现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还发现了上下游主纵梁1间特别容易产生标高不一致的情况。本发明由于对施工过程中桥面板4的吊装顺序进行了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桥面板4的吊装顺序,最大能够调整上下游20mm的高差。
[0056]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