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77209.9

文献号 : CN1134041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进吕能超罗霜刘唐志彭金栓张河山

申请人 : 重庆交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排水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座板、外井管、限位孔、井盖板、支撑板、控制座和控制机构,安装座板固定连接在外井管的上端,两个限位孔对称贯穿设置在安装座板上,两个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井盖板的下端面,两个支撑板分别与两个限位孔滑动连接,两个控制座对称设置在外井管壁上,两个控制机构分别连接在两个控制座内,两个控制机构分别托起两个支撑板,本发明能够对井盖进行限位打开,避免积水将井盖冲走。

权利要求 :

1.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座板(101)、外井管(102)、限位孔(104)、井盖板(201)、支撑板(203)、控制座(108)和控制机构,外井管(10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板(101),安装座板(101)上对称贯穿设有两个限位孔(104),井盖板(2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03),两个支撑板(20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孔(104)内,外井管(102)上对称设有两个控制座(108),两个控制座(108)内均连接有控制机构,两个控制机构分别托起两个支撑板(203);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螺管(601)和升降座(602),两个控制座(108)内均转动连接有控制螺管(601),两个控制座(108)内均滑动连接有升降座(602),两个升降座(602)分别与两个控制螺管(601)螺纹连接,两个升降座(602)分别托起两个支撑板(203);

所述控制螺管(601)上设有转动套(603),转动套(603)位于控制座(108)内;

还包括两个扭转板(604),两个扭转板(604)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转动套(603)内,两个扭转板(604)的上端均设有拉孔(606),两个扭转板(604)的下端均设有限位环(607),两个限位环(607)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控制螺管(601)内;

两个所述扭转板(604)的上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加长杆(605);

还包括内井管(103)、排水口(107)、承托机构和能够浮起的警示机构,所述内井管(103)位于外井管(102)内且与安装座板(101)固定连接,内井管(103)的上部周向设有多个排水口(107),内井管(103)的下端连接有承托机构,警示机构连接在承托机构上且与井盖板(201)滑动连接;

还包括耳托板(105)和豁口(106),内井管(103)的下端对称设有耳托板(105)和豁口(106),承托机构与两个耳托板(105)滑动连接且与内井管(103)滑动连接;

所述井盖板(201)上贯穿设有多个进水孔(202);

还包括两个转轴(701)和两个遮板(702),两个转轴(701)均转动连接在安装座板(101)上,两个转轴(701)上均固定连接有遮板(702),两个遮板(702)分别盖在两个控制座(108)上;

两个所述遮板(702)分别与两个控制座(108)磁性粘黏连接;

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圆托板(301)、滑柱(302)和弹簧(303),圆托板(301)滑动连接在内井管(103)内,圆托板(3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柱(302),两个滑柱(302)分别与两个耳托板(105)滑动连接,两个滑柱(302)上均套设有弹簧(303),两个弹簧(303)分别顶紧圆托板(301)和耳托板(105),两个滑柱(302)均可以向上滑出耳托板(105);

所述警示机构包括开关机构和浮起机构;

开关机构包括限位柱(304)、开关口(305)、连通管(308)、浮漂Ⅰ(401)和开关板(402),圆托板(301)的上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柱(304),圆托板(301)上设有两个开关口(305),圆托板(3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通管(308),两个连通管(308)分别与两个开关口(305)连通,开关板(402)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柱(304)上且盖在两个开关口(305)上,开关板(40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浮漂Ⅰ(401);

所述浮起机构包括限位滑道(306)、中心管(307)、浮漂Ⅱ(501)、封堵板(502)、弹性板Ⅰ(503)、弹性板Ⅱ(504)和警示布(505);圆托板(301)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中心管(307),中心管(307)的下端与两个连通管(308)连通且设有排水小孔,浮漂Ⅱ(501)位于中心管(307)内,封堵板(502)固定连接在浮漂Ⅱ(501)的上端且盖在中心管(307)上,封堵板(50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板Ⅰ(503),两个弹性板Ⅰ(503)之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警示布(505),圆托板(30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道(306),两个限位滑道(306)上均限位滑动连接有弹性板Ⅱ(504),两个弹性板Ⅱ(504)的上端分别与两个弹性板Ⅰ(503)上端固定连接,两个弹性板Ⅱ(504)与两个弹性板Ⅰ(503)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井盖板(201)与警示布(505)对应处设有圆孔(204)。

说明书 :

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排水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不同平面把人行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是一种新的城市规划模式,被称为立体交通。在立体交通的路面同样需要设置排水装置进行排水,现有的排水装置多是设立排水井道,在排水时,将排水井道的井盖打开直接进行排水,但是在积水较大时,将井盖打开后,容易将井盖冲走,影响后续使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能够对井盖进行限位打开,避免积水将井盖冲走。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座板、外井管、限位孔、井盖板、支撑板、控制座和控制机构,安装座板固定连接在外井管的上端,两个限位孔对称贯穿设置在安装座板上,两个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井盖板的下端面,两个支撑板分别与两个限位孔滑动连接,两个控制座对称设置在外井管壁上,两个控制机构分别连接在两个控制座内,两个控制机构分别托起两个支撑板。
[0006] 多个进水孔贯穿设置在井盖板上。
[0007]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螺管和升降座,两个控制螺管分别转动连接在控制座内,两个升降座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控制座内,两个控制螺管分别与两个升降座螺纹连接,两个升降座分别托起两个支撑板。
[0008] 转动套固定连接在控制螺管上且位于控制座内。
[0009] 两个转动套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扭转板,两个拉孔分别设置在两个扭转板的上端,两个限位环分别设置在两个扭转板的下端,两个限位环分别与两个控制螺管内壁滑动连接。
[0010] 每个扭转板的上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加长杆。
[0011] 安装座板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两个遮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轴上,两个遮板分别盖在两个控制座上。
[0012] 两个控制座分别与两个遮板通过磁铁连接。
[0013] 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还包括内井管、排水口、承托机构和能够浮起的警示机构,所述内井管固定连接在安装座板上且位于外井管内,多个排水口周向设置在内井管的上部,承托机构连接在内井管的下端,承托机构上连接有警示机构,警示机构与井盖板滑动连接。
[0014] 两个托板对称固定连接在内井管的下端,内井管的下端对称设有豁口,两个耳托板上滑动连接有承托机构,承托机构与内井管滑动连接。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能够对井盖进行限位打开,避免积水将井盖冲走。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井盖板升起排水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安装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内井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井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承托机构与耳托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承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 图7是本发明承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 图8是本发明警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是本发明浮漂Ⅰ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是本发明浮漂Ⅱ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1是本发明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2是本发明扭转板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3是本发明遮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
[0030] 安装座板101;外井管102;内井管103;限位孔104;耳托板105;豁口106;排水口107;控制座108;
[0031] 井盖板201;进水孔202;支撑板203;圆孔204;
[0032] 圆托板301;滑柱302;弹簧303;限位柱304;开关口305;限位滑道306;中心管307;连通管308;
[0033] 浮漂Ⅰ401;开关板402;
[0034] 浮漂Ⅱ501;封堵板502;弹性板Ⅰ503;弹性板Ⅱ504;警示布505;
[0035] 控制螺管601;升降座602;转动套603;扭转板604;加长杆605;拉孔606;限位环607;
[0036] 转轴701;遮板702。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参照图1‑4、11‑13,将井盖板升起排水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9] 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座板101、外井管102、限位孔104、井盖板201、支撑板203、控制座108和控制机构,安装座板101固定连接在外井管102的上端,两个限位孔104对称贯穿设置在安装座板101上,两个支撑板203固定连接在井盖板201的下端面,两个支撑板203分别与两个限位孔104滑动连接,两个控制座108对称设置在外井管102壁上,两个控制机构分别连接在两个控制座108内,两个控制机构分别托起两个支撑板203。
[0040] 在使用时,通过安装座板101和外井管102安装在地面,并将外井管102与地下排水通道连通,通过井盖板201对外井管102进行遮盖,以补足路面,通过两个支撑板203滑动在限位孔104内,对井盖板201进行限位,使井盖板201除支撑板203方向,即上下方向无法移动,以防止井盖板201脱离外井管102,而造成危险,通过控制座108内的控制机构可以托起两个支撑板203升降,带动井盖板201升降,使井盖板201与外井管102之间产生缝隙,便于排水,且控制机构仅托起支撑板203,不影响将井盖板201向上拉动脱离外井管102,即井盖板201相对于外井管102和安装座板101可拆卸。
[0041] 进一步的,多个进水孔202贯穿设置在井盖板201上。
[0042] 井盖板201上设有的多个进水孔202,可以使道路上的水通过进水孔202流入外井管102内,在道路上积水不多时,无需通过控制机构控制井盖板201升起。
[0043] 参照图1‑4、11‑13,对控制机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4]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螺管601和升降座602,两个控制螺管601分别转动连接在控制座108内,两个升降座60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控制座108内,两个控制螺管601分别与两个升降座602螺纹连接,两个升降座602分别托起两个支撑板203。
[0045] 通过转动控制螺管601,控制螺管601螺纹传动升降座602,升降座602即可托起支撑板203,同时转动两个控制螺管601,即可将井盖板201托起至远离安装座板101,继而使外井管102打开,便于使路面上的积水由此缝隙流入外井管102内,最后流入地下排水通道,在需要将井盖板201盖在外井管102口上时,反向转动控制螺管601使升降座602下降,井盖板201受自身重力将会随之下降,直至将盖在外井管102口上;井盖板201升起越高,与外井管
102之间的缝隙越大,排水能力越强,且通过两个支撑板203滑动在两个限位孔104内,在井盖板201升起时,人可以对井盖板201进行限位,避免井盖板201脱离安装座板101后壁积水冲走。
[0046] 进一步的,转动套603固定连接在控制螺管601上且位于控制座108内。
[0047] 转动套603用于对控制螺管601转动进行控制,并使转动套603位于控制座108内,避免转动套603在安装座板101上凸起,影响路面平整。
[0048] 进一步的,两个转动套603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扭转板604,两个拉孔606分别设置在两个扭转板604的上端,两个限位环607分别设置在两个扭转板604的下端,两个限位环607分别与两个控制螺管601内壁滑动连接。
[0049] 在需要将井盖板201升起时,拉动拉孔606使扭转板604滑出转动套603,从而使扭转板604升至路面之上,在转动扭转板604,即可带动控制螺管601转动,控制井盖板201升起,升出地面的扭转板604,便于转动者转动时发力,使控制井盖板201升起更为方便,限位环607用于对扭转板604的限位,避免上拉扭转板604时,将扭转板604直接拉离转动套603。
[0050] 进一步的,每个扭转板604的上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加长杆605。
[0051] 通过对称转动的加长杆605,在扭转板604升至路面之上时,转动两个加长杆605,将扭转板604宽度加长,进一步便于转动者转动时发力,在不使用时,将两个加长杆605转动至扣在扭转板604的两侧,节省空间。
[0052] 进一步的,安装座板10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701,两个遮板70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轴701上,两个遮板702分别盖在两个控制座108上。
[0053] 两个遮板702用于盖在两个控制座108上,形成对两个控制座108内的控制机构的保护,通过转轴701的设置,在需要使用控制机构时,可以将两个遮板702转起,将控制机构露出,进行使用。
[0054] 进一步的,两个控制座108分别与两个遮板702通过磁铁连接。
[0055] 通过遮板702与控制座108的磁性粘黏连接,使遮板702在非人为转动时,会紧密的盖在控制座108上对控制机构进行保护,避免在轮胎压过或风吹过等情况时,遮板702打开,无法对控制机构进行保护的同时,由于遮板702竖起发生危险。
[0056] 参照图5‑10,将装置在路面积水较大时进行警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57] 所述的一种互通式立体交通排水装置还包括内井管103、排水口107、承托机构和能够浮起的警示机构,所述内井管103固定连接在安装座板101上且位于外井管102内,多个排水口107周向设置在内井管103的上部,承托机构连接在内井管103的下端,承托机构上连接有警示机构,警示机构与井盖板201滑动连接。
[0058] 通过内井管103和承托机构的设置,使路面积水穿过井盖板201流入内井管103内,并被承托机构封堵在内井管103内,在内井管103内的水储存到一定量时,将会使警示机构浮起,警示机构穿过井盖板201升出地面,警示过路车辆或行人,此处为路面排水处,注意安全,通过排水口107的设置,在内井管103内的水储存至一定量后,水将会通过排水口107流入外井管102内,最终流入地下排水通道内。
[0059] 参照图5‑10,对承托机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60] 两个托板105对称固定连接在内井管103的下端,内井管103的下端对称设有豁口106,两个耳托板105上滑动连接有承托机构,承托机构与内井管103滑动连接。
[0061] 所述承托机构包括圆托板301、滑柱302和弹簧303,圆托板301滑动连接在内井管103内,圆托板3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柱302,两个滑柱302分别与两个耳托板105滑动连接,两个滑柱302上均套设有弹簧303,两个弹簧303分别顶紧圆托板301和耳托板105,两个滑柱302均可以向上滑出耳托板105。
[0062] 通过耳托板105和豁口106的设置,使圆托板301在配合内井管103在存水时,存水逐渐增多,水的重力将会作用在圆托板301上,使圆托板301挤压弹簧303,继而使圆托板301在内井管103内下降,从而使豁口106与圆托板301上方的内井管103空间连通,即水可以从豁口106流出,从而达到,在警示机构升起时,流入内井管103内水的流速要快于豁口106处水流出的速度,避免了警示机构由于少量路面积水由于积少成多而升起,警示机构升起时没有意义,通过豁口106的设置,在警示机构升起时,代表了本装置正在排放路面上的大量积水,此时在本装置附近经过的车辆和行人,应该注意绕行,且通过两个滑柱302均可以向上滑出耳托板105的设置,可以将承托机构从内井管103内取出,使人或设备由内井管103进入地下排水通道。
[0063] 参照图5‑10,对示机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64] 所述警示机构包括开关机构和浮起机构;
[0065] 开关机构包括限位柱304、开关口305、连通管308、浮漂Ⅰ401和开关板402,圆托板301的上端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柱304,圆托板301上设有两个开关口305,圆托板3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通管308,两个连通管308分别与两个开关口305连通,开关板
402滑动连接在两个限位柱304上且盖在两个开关口305上,开关板40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浮漂Ⅰ401;
[0066] 所述浮起机构包括限位滑道306、中心管307、浮漂Ⅱ501、封堵板502、弹性板Ⅰ503、弹性板Ⅱ504和警示布505;圆托板301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中心管307,中心管307的下端与两个连通管308连通且设有排水小孔,浮漂Ⅱ501位于中心管307内,封堵板502固定连接在浮漂Ⅱ501的上端且盖在中心管307上,封堵板50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板Ⅰ503,两个弹性板Ⅰ503之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警示布505,圆托板30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道306,两个限位滑道306上均限位滑动连接有弹性板Ⅱ504,两个弹性板Ⅱ504的上端分别与两个弹性板Ⅰ503上端固定连接,两个弹性板Ⅱ504与两个弹性板Ⅰ503处于同于平面。
[0067] 当圆托板301与内井管103组成的腔体内存有一定的水时,将会使浮漂Ⅰ401顺着限位柱304浮起,浮漂Ⅰ401将会带动开关板402升起,从而使圆托板301上的开关口305露出,存水由开关口305进入连通管308内,最后流入中心管307内,中心管307内的浮漂Ⅱ501受水的浮力开始推动封堵板502向上升起,封堵板502将带动两个弹性板Ⅰ503上升,两个弹性板Ⅰ503同时带动两个弹性板Ⅱ504在两个限位滑道306内上升,直至两个弹性板Ⅰ503和两个弹性板Ⅱ504同时穿过井盖板201后,两个弹性板Ⅱ504同时受两个限位滑道306限位,而两个弹性板Ⅰ503受浮漂Ⅱ501的浮力继续上升,通过两个弹性板Ⅰ503和两个弹性板Ⅱ504自身的弹性设置,两个弹性板Ⅰ503受两个弹性板Ⅱ504拉扯而张开,此时两个弹性板Ⅰ503和两个弹性板Ⅱ504均处于弯曲张开状态,最终达到,两个弹性板Ⅰ503张开将警示布505撑起,使警示布505上的警示标语可以明显的显露,进行警示,在路面积水排净后,内井管103内的水不在通过开关口305排出,而通过豁口106流出,随着内井管103内的水逐渐减少,圆托板301上升,同时浮漂Ⅰ401逐渐下降,直至浮漂Ⅰ401通过开关板402将开关口305遮盖,中心管307内的水由排水小孔排出,使浮漂Ⅱ501开始下降,继而带动两个弹性板Ⅰ503下降,两个弹性板Ⅰ
503与两个弹性板Ⅱ504恢复竖直状态,将警示布505收起同时下降,直至两个弹性板Ⅰ503和两个弹性板Ⅱ504以及警示布505缩回井盖板201,且封堵板502将中心管307上端口封堵,恢复初始状态。
[0068] 进一步的,所述井盖板201与警示布505对应处设有圆孔204。
[0069] 圆孔204便于收起的警示布505穿过井盖板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