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和显示面板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642763.6

文献号 : CN11341025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戴志明曾银海张鹏

申请人 : 深圳蓝普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和显示面板装置,其排布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集合和多个第二像素集合,第一像素集合包括连续排列的若干甲像素,第二像素集合包括中心子像素和以中心子像素为圆心并依次分布在半圆弧上的甲像素、乙像素、丙像素、乙像素、丙像素,甲像素、乙像素和丙像素分别是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的一种,各个第二像素集合内形成有三个独立白光点,独立白光点由中心子像素与对应半圆弧上任一相邻像素配合形成;第一像素集合和第二像素集合均为独立电控以控制独立白光点的亮灭顺序和亮灭频率。本申请具有提高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并降低像素颗粒感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micro‑LED或mini‑LED自发光显示领域,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集合(1)和多个第二像素集合(2),所述第一像素集合(1)包括纵向排列为若干排的甲像素,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包括中心子像素(201)和以中心子像素(201)为圆心并依次分布在半圆弧上的第一子像素(202)、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和第四子像素(205),所述中心子像素(201)、第一子像素(202)、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和第四子像素(205)分别为甲像素、乙像素、丙像素、乙像素、丙像素,所述甲像素、乙像素和丙像素分别是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的一种,各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内形成有三个独立白光点(301),所述独立白光点(301)由中心子像素(201)与对应半圆弧上任一相邻像素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位于相邻的第一像素集合(1)之间,所述第一子像素(202)与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与第四子像素(205)分别作为重组对,所述像素排布结构在重组对背离中心子像素(201)的一侧形成有重组位,所述第一像素集合(1)内的甲像素设置于重组位上并与相邻的重组对配合形成第一重组白光点(302),所述第一像素集合(1)和第二像素集合(2)均为独立电控且电控位于像素的背面,以控制独立白光点(301)和第一重组白光点(302)的亮灭顺序和亮灭频率;所述像素排布结构边缘的重组位之间设置有补色位,所述补色位上设置有第三像素集合(4),所述第三像素集合(4)包括补色子像素(401),所述补色子像素(401)为乙像素或丙像素,所述补色位与相邻的第一子像素(202)或第四子像素(205)相对,且与乙像素相对的补色位用于安装类型为丙像素的补色子像素(401),与丙像素相对的补色位用于安装类型为乙像素的补色子像素(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子像素(201)与对应半圆弧上任意一对相邻的子像素均形成60°圆心角,所述重组对与对应重组位上的甲像素呈等边三角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在相邻第一像素集合(1)之间呈单行纵向排列,在任一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集合(2)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的第一子像素(202)、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和第四子像素(205)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的第二子像素(203)和第三子像素(204)形成正六边形结构,且该正六边形结构下部的四个子像素与正六边形结构中心处的甲像素配合形成三个第二重组白光点(303),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分别控制自身内部像素的亮灭以控制第二重组白光点(303)的亮灭顺序和亮灭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六边形结构下部的四个子像素按左右分为两个配合对,所述配合对与相邻重组位上的甲像素配合形成第三重组白光点(304),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2)分别控制自身内部像素的亮灭且所述第一像素集合(1)控制自身内部甲像素的亮灭以控制第三重组白光点(304)的亮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

或,所述甲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

或,所述甲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

或,所述甲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

或,所述甲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

或,所述甲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

6.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PCB基板或玻璃基板COB封装而成的Micro/Mini型红、绿、蓝色LED倒装芯片构成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像素排布结构。

说明书 :

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和显示面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自发光显示领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和显示面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平板显示技术中,Micro(Mini)无机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以其轻薄、主动发光、快响应速度、广视角、色彩丰富及高亮度、低功耗、耐高低温等众多优点而被业界公认为
是继LCD显示器和OLED显示器、LED看板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因而可以实现大尺寸、高分
辨率面板,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及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
[0003]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屏的分辨率和亮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来说,由于对分辨率的要求提高,子像素发光区域之间的距离要求越来越小,
然而,受限于COB的封装制造工艺,无法获得较高的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缩小红、
绿、蓝三种子像素的间距,会造成在基板子像素时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发生混色,从而影响画
面的显示效果。因此,现有技术中的LED面板的分辨率有待提升。
[0004] 发明人发现现有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结构,对于曲线、斜线的表现能力不够,容易形成锯齿,而且在视觉上有明显的像素颗粒感,画面的清晰度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0005] 相关技术一中,如图1所示,现有的LED‑COB的显示屏幕像素中,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绿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组合为一个独立像素,相邻像素之间的距离大于像素内
部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因此独立像素集合在一起这样在显示画面时单组像素会有明显的颗
粒感,缺少面光源的显示效果。具体的,在图1中,像素集合由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绿色子
像素和一个蓝色子像素并排组成,组成后的像素可以发出白光。但是相邻两个像素之间距
离远远大于内部子像素之间的距离,这样会造成明显的颗粒感。这样的方式很难满足电子
设备和高清图像信号源对显示屏幕高解析度、高亮度的要求。
[0006] 相关技术二中,如图2所示,现有的LED‑COB显示屏幕像素中,一个红色子像素、两个绿色子像素和一个蓝色子像素组合为一个独立像素,相邻的两个像素之间的距离与像素
内部子像素距离接近,因此该方案可以提升产品的显示均匀性,但是显示产品的成本因为
增加了一颗子像素成本,而无法提高像素密度,这个情况下成本比较高,另外在混色上会出
现混色配比的困难。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并降低像素颗粒感,本申请提供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和显示面板装置。
[0008]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 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用于micro‑LED或mini‑LED自发光显示领域,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集合和多个第二像素集合,所述第一像素集合包括连续排列的若干甲像
素,所述第二像素集合包括中心子像素和以中心子像素为圆心并依次分布在半圆弧上的第
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所述中心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
素、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分别为甲像素、乙像素、丙像素、乙像素、丙像素,所述甲像素、
乙像素和丙像素分别是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的一种,各个所述第二像素
集合内形成有三个独立白光点,所述独立白光点由中心子像素与对应半圆弧上任一相邻子
像素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像素集合位于相邻的第一像素集合之间,所述第一子像素与第二
子像素、第三子像素与第四子像素分别作为重组对,所述像素排布结构在重组对背离中心
子像素的一侧形成有重组位,所述第一像素集合内的甲像素设置于重组位上并与相邻的重
组对配合形成第一重组白光点,所述第一像素集合和第二像素集合均为独立电控以控制独
立白光点和第一重组白光点的亮灭顺序和亮灭频率。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第二像素集合由五个子像素组成,在内部形成三个独立的白光发光点,每个白光发光点均围绕有一个甲像素、一个乙像素和一个丙像素,也就
是说,三组RGB形成三个白光发光点,该发光点无须第一像素集合配合产生,因此称为独立
发光点。同时,每一重组对均能与相邻的第一像素集合上的像素配合形成第一重组白光点,
也就是说,额外增加了一个子像素点,至少获得了一个白光点,相比于相关技术二而言,其
有利于像素密度的提高,同时减小了整个面板的功耗。
[0011] 第二像素集合位于相邻的第一像素集合之间,因此在横向上呈现第一像素集合‑第二像素集合‑第一像素集合的排列规律,相比于相关技术一,多个白光点在横向上是连续
均匀的排布,相邻白光点之间的间距与子像素之间的间距在同一量级甚至相同,使得像素
的颗粒感显著下降,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子设备和高清图像信号源对显示屏幕高解析度、高
亮度的要求。
[0012] 另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一,本方案中同一类型的子像素相互错开而不排列在同一直线上,有助于单位面板尺寸内像素的混色,提高了对曲线和斜线的表现力,在保证像素密
度提高的同时也减少了像素间的串色现象。
[0013] 在相关技术一和相关技术二中,每个像素的亮灭均需要通过驱动器进行控制,通过子像素的亮灭来控制白光点的亮灭,并对子像素进行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width 
modulation)以控制白光点的亮度。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三个子像素点或四个子像素点
由一个驱动器进行驱动。在本方案中,通过一组驱动器(三个驱动)对第二像素集合内的五
个独立发光点进行驱动,以使得第二像素集合能够连续发出多次白光,从而将发光周期拉
长。第一像素集合内的甲像素也通过驱动控制,以与第二像素的驱动配合对重组白光点的
亮灭和发光强度进行控制。
[0014] 对于液晶显示技术(LCD)或氧化物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而言,像素点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来进行控制,该薄膜晶体管通常由金属氧化物制
成,以用于对液晶或发光氧化物进行控制,其呈薄膜结构并通常位于在光路上,其具有一定
透光性且开设有通光口,也就是说,当像素越密集时,如果驱动的体积不变,则通光口越小。
因此驱动的数量对显示质量造成了制约。而在本方案中,驱动可以设置像素的背面,因此驱
动数量不在对通光量造成影响,可以使用在高像素密度的情况下使用更多的驱动器,从而
提高多种显示指标。
[0015] 此外,在氧化物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中,相关技术的RGB子像素点的钻石排列和京东方delta排列与本方案表面上近似,然而事实上具有实质性差异。钻石排列和京东方
delta排列旨在解决OLED的RGB三色子像素寿命相差较大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烧屏问题。
如果采用类似于相关技术一的排列方法,在长期使用后将会发生明显的色差。因此,京东方
delta排列能够使得寿命较低的蓝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面积可以更大地设置,以对色
差进行补偿。而且,在采取了钻石排列或京东方delta排列后,将会导致像素密度的降低。而
在本方案中,采取该种排列方式旨在解决像素密度较低的问题,由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
素、蓝色子像素的寿命接近,因此甲像素、乙像素、丙像素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
子像素的对应关系并无限制,只需要一一对应即可,也就是可以有六种对应关系,这在钻石
排列和京东方delta排列是无法做到的。同样的,甲像素、乙像素、丙像素的设置面积也接
近,因此能够做到更为密致的排布,这也是钻石排列和京东方delta排列无法做到的。
[0016] 可选的,所述中心子像素与对应半圆弧上任意一对相邻的子像素均形成60°圆心角,所述重组对与对应重组位上的甲像素呈等边三角形设置。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中心子像素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中心子像素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第三子像素、第四子像
素和中心子像素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换而言之,如果将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三子
像素、第四子像素、中心子像素和第一子像素依次连线将围成一个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底
边的两个端点是第一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顶边的两个端点是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
由于重组对与对应重组位上的甲像素呈等边三角形设置,因此独立白光点和第一重组白光
点的排布均匀,相比于其它角度的排布方式,空间像素不会发生扭曲,或无须为了矫正扭曲
而调整色相位置,无须控制系统进行空间像素移位。
[0018] 可选的,所述第二像素集合在相邻第一像素集合之间呈单行纵向排列,在任一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集合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像素集合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
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像素集合的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形
成正六边形结构,且该正六边形结构下部的四个子像素与正六边形结构中心处的甲像素配
合形成三个第二重组白光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分别控制自身内部像素的亮灭以
控制第二重组白光点的亮灭顺序和亮灭频率。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的第二像素集合能够在空间上重组发出三次白光,每个第二重组白光点的像素集合都是1R1G1B,子像素比例为1:1:1,白光混色为3:6:1。
在横向和纵向上白色发光点的距离均匀,像素排布更加的均匀,避免视觉上的像素颗粒感。
此外,第二像素集合不仅自身能够发出三次白光,与相邻的第二像素集合也能够发出三次
白光,获得较高的像素密度,进而提高面板的分辨率,也能够提高了驱动对单个像素集合的
发光的调制能力。
[0020] 可选的,所述正六边形结构下部的四个子像素按左右分为两个配合对,所述配合对与相邻重组位上的甲像素配合形成第三重组白光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分别控
制自身内部像素的亮灭且所述第一像素集合控制自身内部甲像素的亮灭以控制第三重组
白光点的亮灭。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组位上甲像素不仅能够与重组对形成第一重组白光点,还能与配合对形成第三重组白光点,使得像素排布更加的均匀,避免视觉上的像素颗粒
感,也获得较高的像素密度,进而提高面板的分辨率。
[0022] 综上,本方案中每个白光点的子像素比例均为1:1:1,混色均匀。
[0023] 可选的,所述像素排布结构边缘的重组位之间设置有补色位,所述补色位上设置有第三像素集合,所述第三像素集合包括补色子像素,所述补色子像素为乙像素或丙像素,
所述补色位与相邻的第一子像素或第四子像素相对,且与乙像素相对的补色位用于安装类
型为丙像素的补色子像素,与丙像素相对的补色位用于安装类型为乙像素的补色子像素。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液晶显示技术(LCD)而言,在展示直线时,边缘将会产生纯色线条,比如对于图1,屏幕的顶部边缘将会产生蓝线,底部边缘将会产生红线。类似
的,京东方delta排列也容易产生这种现象,而钻石排列尽管在任意直线上均不会产生单一
颜色的子像素,但是由于OLED具有容易烧屏的特性,蓝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面积会相
应更大地设置,因此也还是会容易出现色边。而在本方案中,在屏幕的边缘处,第二像素集
合和第三像素集合同线设置,补色位上的子像素将与相邻的三个子像素形成两个白光发光
点,缓解了边缘产生色线的现象。
[0025] 由于本方案适用的领域为mini‑LED或micro‑LED领域,对于LCD领域则无法采取本方案缓解屏幕边缘产生色线的现象。LCD是采用对白色背光进行滤光以得到所需颜色的方
案,其混色和滤光的概念与本方案并不相同。本领域中LED属于点面光源,向外发出直射光,
在各个方向上均可视,而LCD是背光或侧入光在经过导光片、增光片、偏光片、液晶后产生的
面光源,出射光方向确定,可视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本方案中,屏幕边缘处的第一像素集合
内相邻甲像素的距离大于中心子像素与相邻子像素的距离,产生的单一色边更不明显,而
滤光片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其产生的单一色边将会更明显。
[0026] 可选的,所述甲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
[0027] 可选的,所述甲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
[0028] 可选的,所述甲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
[0029] 可选的,所述甲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
[0030] 可选的,所述甲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
[0031] 可选的,所述甲像素为绿光子像素,所述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所述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
[0032]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33] 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包括采用PCB基板或玻璃基板COB封装而成的Micro/Mini型红、绿、蓝色LED倒装芯片构成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上述的像素排布结构。
[003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5] 1.本方案通过改变Micro‑LED/Mini‑LED像素的排列结构,使得RGB子像素形成的白光发光点排布更加的均匀,避免视觉上的像素颗粒感,从而获得较高的像素密度,进而提
高面板的分辨率;同时,增大了不同颜色子像素间的距离,提升了单位面板尺寸内的像素混
色,提高对曲线和斜线的表现能力减少像素间的串色,且在相同子像素密度下降低了减小
整个显示面板的功耗。
[0036] 2.本方案还实现了相对传统的像素排布方案的成本下降,通过子像素的空间重组实现了物理RGB像素组的提升,降低了单组像素的平均物理成本,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价
比。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相关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相关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是本申请中某一实施例中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像素集合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5是本申请用于展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集合与第二像素集合的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0042] 图6是本申请用于展示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像素集合的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0043] 图7为本申请用于展示一些实施例中补色位位置与相邻像素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0044] 其中,1、第一像素集合;2、第二像素集合;201、中心子像素;202、第一子像素;203、第二子像素;204、第三子像素;205、第四子像素;301、独立白光点;302、第一重组白光点;
303、第二重组白光点;304、第三重组白光点;4、第三像素集合;401、补色子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结合附图3‑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倒装芯片空间像素排布结构,该像素排布结构用于micro‑LED或mini‑LED自发光显示领域。参照图3,该像素排布结构按照驱动关系进行划分,包括多
个第一像素集合1和多个第二像素集合2,其中第一像素集合1包括连续排列的若干甲像素,
由于基材和产品类型的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集合1可以呈单行的曲线排列,在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集合1可以呈单行的直线排列,只需相邻的两组第一像素集合1
相互平行或平移重合即可。
[0047] 参照图3和图4,第二像素集合2为多个且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像素集合1之间,具体的,各个第二像素集合2排列于第一像素集合1的延伸方向。第二像素集合2包括中心子像
素201和以中心子像素201为圆心并依次分布在半圆弧上的第一子像素202、第二子像素
203、第三子像素204和第四子像素205,中心子像素201、第一子像素202、第二子像素203、第
三子像素204和第四子像素205分别为甲像素、乙像素、丙像素、乙像素、丙像素。
[0048] 甲像素、乙像素和丙像素分别是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和蓝光子像素的一种。相比于OLED而言,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面积相同,而无需对蓝色和红色子
像素的发光面积进行补偿性增大,因此甲像素、乙像素和丙像素与绿光子像素、蓝光子像素
和红光子像素的对应关系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有不同选择。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甲像
素为红光子像素,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甲像素
为红光子像素,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甲像素为
蓝光子像素,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甲像素为蓝
光子像素,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甲像素为绿光
子像素,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甲像素为绿光子
像素,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丙像素为红光子像素。非限定的,本实施例以甲像素为红光子
像素,乙像素为蓝光子像素,丙像素为绿光子像素为例。
[0049] 中心子像素201与对应半圆弧上任意一对相邻的子像素所成圆心角可以各有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形成65°圆心角或55°圆心角或其它非60°的圆心角。由于中心子
像素201与对应半圆弧上相邻对子像素所围成的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将会发生空
间像素的扭曲,为了矫正扭曲需要对色相位置进行调整,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以进行空间像
素移位。为了减少控制系统的运算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子像素201与对应半圆弧上任
意一对相邻的子像素所成圆心角均形成60°圆心角。也就是说,第一子像素202、第二子像素
203和中心子像素201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和中心子像素
201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第三子像素204、第四子像素205和中心子像素201围成一个等边
三角形。换而言之,如果将第一子像素202、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第四子像素
205、中心子像素201和第一子像素202依次连线将围成一个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底边的两
个端点是第一子像素202和第四子像素205,顶边的两个端点是第二子像素203和第三子像
素204。
[0050] 由此,第二像素集合2内形成有三个独立白光点301,且独立白光点301由中心子像素201与对应半圆弧上任一相邻子像素配合形成。每个白光发光点均围绕有一个甲像素、一
个乙像素和一个丙像素,也就是说,三组RGB形成三个白光发光点,该发光点无须第一像素
集合1配合产生,因此称为独立发光点。
[0051] 参照图3和图5,第一子像素202与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与第四子像素205分别组成重组对,像素排布结构在重组对背离中心子像素201的一侧形成有重组位,第
一像素集合1内的甲像素设置于重组位上并与相邻的重组对配合形成第一重组白光点302。
进一步的,重组对与对应重组位上的甲像素呈等边三角形设置。在横向上呈现第一像素集
合‑第二像素集合‑第一像素集合的排列规律,多个白光点在横向上是连续均匀的排布,相
邻白光点之间的间距与子像素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像素的颗粒感显著下降,能够更好地
满足电子设备和高清图像信号源对显示屏幕高解析度、高亮度的要求。
[0052] 此外,每一重组对均能与相邻的第一像素集合1上的像素配合形成第一重组白光点302,也就是说,额外增加了一个子像素点,至少获得了一个白光点,相比于相关技术二而
言,其有利于像素密度的提高,同时减小了整个面板的功耗。
[0053] 对于任一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二像素集合2,其相对距离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有所不同,为了避免空间像素发生扭曲,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第二像素集合2的第一子
像素202、第二子像素203、第三子像素204和第四子像素205与位于下方的第二像素集合2的
第二子像素203和第三子像素204形成正六边形结构,且该正六边形结构下部的四个子像素
与正六边形结构中心处的甲像素配合形成三个第二重组白光点303。由此,所有的第一像素
集合1和第二像素集合2的子像素整体呈均匀的网状设置。
[0054] 第一像素集合1和第二像素集合2均为独立电控以控制独立白光点301和第一重组白光点302的亮灭顺序和亮灭频率,且相邻两个第二像素集合2分别控制自身内部像素的亮
灭以控制第二重组白光点303的亮灭顺序和亮灭频率。具体来说,每个像素的亮灭均需要通
过驱动器进行控制,通过子像素的亮灭来控制白光点的亮灭,并对子像素进行脉冲宽度调
制(PWM,Pulse‑width modulation)以控制白光点的亮度。本方案通过一组驱动器对第二像
素集合2内的五个独立发光点进行驱动,以使得第二像素集合2能够连续发出多次白光,从
而将发光周期拉长。第一像素集合1内的甲像素也通过驱动控制,以与第二像素集合2的驱
动配合对重组白光点的亮灭和发光强度进行控制。
[0055] 参照图6,相邻两个第二像素集合2的相邻子像素也围成RGB区域而形成白光点,具体的,上述正六边形结构下部的四个子像素按左右分为两个配合对,也就是上方的第二像
素集合2的第一子像素202和下方第二像素集合2的第二子像素203形成配合对,上方的第二
像素集合2的第四子像素205和下方第三子像素204集合的第二子像素203形成配合对。配合
对与相邻重组位上的甲像素配合形成第三重组白光点304,相邻两个第二像素集合2分别控
制自身内部像素的亮灭,配合以第一像素集合1控制自身内部甲像素的亮灭,从而控制第三
重组白光点304的亮灭。
[0056] 为了减少像素排布结构出现的单一色边现象,参照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像素排布结构边缘的重组位之间设置有补色位,补色位上设置有第三像素集合4,第三像素集合
4包括补色子像素401,补色子像素401为乙像素或丙像素。补色位与相邻的第一子像素202
或第四子像素205相对,且与乙像素相对的补色位用于安装类型为丙像素的补色子像素
401,与丙像素相对的补色位用于安装类型为乙像素的补色子像素401。在屏幕的边缘处,第
二像素集合2和第三像素集合4同线设置,补色位上的补色子像素401将与相邻的三个子像
素形成两个白光发光点,缓解了边缘产生色线的现象。
[0057] 由于本方案适用的领域为mini‑LED或micro‑LED领域,对于LCD领域则无法采取本方案缓解屏幕边缘产生色线的现象。LCD是采用对白色背光进行滤光以得到所需颜色的方
案,其混色和滤光的概念与本方案并不相同。本领域中LED属于点面光源,向外发出直射光,
在各个方向上均可视,而LCD是背光或侧入光在经过导光片、增光片、偏光片、液晶、偏光片
后产生的面光源,出射光方向确定,可视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本方案中,屏幕边缘处的第一
像素集合1内相邻甲像素的距离大于中心子像素201与相邻子像素的距离,产生的单一色边
更不明显,而滤光片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其产生的单一色边将会更明显。
[0058]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包括采用PCB基板或玻璃基板COB封装而成的Micro/Mini型红、绿、蓝色LED倒装芯片构成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如上
述的像素排布结构。
[005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