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丁腈输送带及其制备原料和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800705.1

文献号 : CN1134297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勤斌

申请人 : 厦门和易工业皮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输送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丁腈输送带及其制备原料和制备方法。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含有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微粒、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所述聚醚醚酮微粒独立保存,所述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微粒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为(5~15):(2~10):(0.5~5):(60~80);所述改性丁腈橡胶采用将丙烯腈、丁二烯和乙烯基硅烷进行聚合反应,之后将所得聚合反应产物与巯基硅烷偶联剂进行偶联反应制得。采用以上原料制得的PVC/丁腈输送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以及耐低温抓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含有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微粒、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所述聚醚醚酮微粒独立保存,所述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微粒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为(5~15):(2~10):(0.5~5):(60~80);所述改性丁腈橡胶采用将丙烯腈、丁二烯和乙烯基硅烷进行聚合反应,之后将所得聚合反应产物与巯基硅烷偶联剂进行偶联反应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制备过程中,所述丙烯腈、丁二烯和乙烯基硅烷的摩尔比为100:(50~80):(5~30);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与丁二烯的摩尔比为(90~11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制备过程中,所述乙烯基硅烷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选自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2‑三甲基硅烷乙硫醇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中还含有沙林树脂;所述沙林树脂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为(5~10):(60~

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醚酮微粒的颗粒直径为2‑1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醚酮微粒为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或1‑甲基‑2‑吡咯烷酮进行浸渍处理所得改性聚醚醚酮微粒。

7.一种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原料作为原材料,且具体包括将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以及任选的沙林树脂与水混合溶胀,之后加入聚醚醚酮微粒、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脱泡,之后再将所得料液涂布于聚酯织物表面并压延成型,所述压延成型的温度低于聚醚醚酮微粒的熔融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以及沙林树脂的总质量为100重量份计,水的用量为20~40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胀的条件包括温度为常温,时间为10~48小时;所述压延成型采用五段式辊筒压延,第一辊筒温度、第二辊筒温度和第三辊筒温度均为160~180℃,第四辊筒温度为130~150℃,第五辊筒温度为160~180℃。

10.由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PVC/丁腈输送带。

说明书 :

一种PVC/丁腈输送带及其制备原料和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输送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丁腈输送带及其制备原料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输送带,又称为运输带,是一种用于承载和运送物料的橡胶、纤维以及金属的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的复合制品。输送带被广泛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
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高摩擦输送带是应用于邮政信件自动分拣输送线
以及食品、烟草等行业小商品包装条形码自动扫描分别输送线上的输送带之一。由于此类
输送带的运行速度很快,使用工况要求高摩擦输送带材料的弹性模量尽可能大,但同时又
要求材料耐磨性好。
[0003] 聚氯乙烯(PVC)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原料之一,具有价格低廉、耐化学品性高、机械性能优良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聚氯乙烯常被作为输送带的表面层材料。然
而,聚氯乙烯输送带的耐磨性一般较差,研究表明,采用丁腈橡胶对聚氯乙烯输送带进行改
性之后能够短时间内改善其耐磨性能,但是久置之后会发生硬化而影响其耐磨性能,并且
耐低温抓力也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聚氯乙烯输送带久置之后耐磨性能较差且耐低温抓力较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耐磨性能且耐低温抓力良好的
聚氯乙烯输送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5]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其中,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含有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微粒、抗氧剂和紫
外线吸收剂,所述聚醚醚酮微粒独立保存,所述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
微粒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为(5~15):(2~10):(0.5~5):(60~80);所述改性丁腈橡胶采
用将丙烯腈、丁二烯和乙烯基硅烷进行聚合反应,之后将所得聚合反应产物与巯基硅烷偶
联剂进行偶联反应制得。
[0006] 进一步地,在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制备过程中,所述丙烯腈、丁二烯和乙烯基硅烷的摩尔比为100:(50~80):(5~30)。
[0007] 进一步地,在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制备过程中,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与丁二烯的摩尔比为(90~110):100。
[0008] 进一步地,在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制备过程中,所述乙烯基硅烷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0009] 进一步地,在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制备过程中,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选自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2‑三甲基硅烷乙硫醇中的至少一种。
[0010] 进一步地,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中还含有沙林树脂。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沙林树脂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为(5~10):(60~80)。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聚醚醚酮微粒的颗粒直径为2‑10微米。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聚醚醚酮微粒为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或1‑甲基‑2‑吡咯烷酮进行浸渍处理所得改性聚醚醚酮微粒。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以上制备原料作为原材料,且具体包括将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以及任选的沙林树脂与
和水混合溶胀,之后加入聚醚醚酮微粒、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脱泡,之
后再将所得料液涂布于聚酯织物表面并压延成型,所述压延成型的温度低于聚醚醚酮微粒
的熔融温度。
[0015] 进一步地,以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以及沙林树脂的总质量为100重量份计,水的用量为20~40重量份。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溶胀的条件包括温度为常温,时间为10~48小时。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压延成型采用五段式辊筒压延,第一辊筒温度、第二辊筒温度和第三辊筒温度均为160~180℃,第四辊筒温度为130~150℃,第五辊筒温度为160~180℃。
[0018]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PVC/丁腈输送带。
[0019]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在丁腈橡胶分子链上接上硅烷偶联剂能够改善常规PVC/丁腈输送带的耐老化性能和耐低温抓力,但是目前的偶联方法通常是在丁
腈橡胶制备结束之后加入偶联剂,通过位于丁腈分子链末端的引发剂残基与偶联剂上的卤
素反应实现偶联,因此,一条丁腈分子链一般只能键连上一个偶联剂分子,由此改善效果非
常有限,而本发明一方面将乙烯基硅烷作为单体接至聚合物主链上,另一方面采用丁二烯
作为单体之一制备改性丁腈橡胶,丁二烯经聚合之后还有残留有部分不饱和乙烯基,聚合
完成之后加入巯基硅烷偶联剂,该巯基硅烷偶联剂中的巯基会与不饱和乙烯基进一步反
应,从而将巯基硅烷偶联剂键连至改性丁腈橡胶分子链上,使得整条改性丁腈橡胶分子链
的各个位置均富含硅烷偶联剂,以此显著改善PVC/丁腈输送带的耐老化性能以及耐低温抓
力。
[0020]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之后还发现,聚醚醚酮微粒本身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自润滑性能,当将聚醚醚酮微粒引入PVC/丁腈输送带中,有部分聚醚醚酮微粒会微微
突出于PVC/丁腈输送带的表面,当输送带工作时,这些微微突出的聚醚醚酮微粒会首先与
被输送物接触,作为“一次保护屏障”提高输送带的耐磨性能,待这些微微突出的聚醚醚酮
微粒被磨损之后再采用硅烷偶联剂能够在实现优异耐低温抓力的基础上作为“二次保护屏
障”提高输送带的耐磨性能。
[0021] 综上,本发明通过采用聚醚醚酮微粒与硅烷偶联剂相配合的方式显著改善PVC/丁腈输送带的耐磨性能和耐低温抓力。
[0022]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中还含有沙林树脂,所述沙林树脂的特定多元结构以及离子键能够赋予材料突出的熔体强度以及相容性
能,将其引入PVC/丁腈输送带中能够进一步改善PVC/丁腈输送带的耐磨性能。
[0023]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醚醚酮微粒为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或1‑甲基‑2‑吡咯烷酮进行浸渍处理所得改性聚醚醚酮微粒,N,N‑二甲基甲酰胺和/或
1‑甲基‑2‑吡咯烷酮的质子自递反应极其微弱,将普通聚醚醚酮微粒采用N,N‑二甲基甲酰
胺和/或1‑甲基‑2‑吡咯烷酮进行浸渍处理之后,不仅能够提高聚醚醚酮微粒表面与其他原
料之间的粘合力,而且还能够在聚醚醚酮微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保护膜”能够
提高聚醚醚酮颗粒的耐磨强度及破碎强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PVC/丁腈输送带的耐磨性
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提供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含有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微粒、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优选还含有沙林树脂。其中,所述改性
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聚醚醚酮微粒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为(5~15):(2~10):(0.5
~5):(60~80)。所述沙林树脂与聚氯乙烯的质量比优选为(5~10):(60~80)。具体地,所
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含量可以为5~15重量份,具体可以为5、6、7、8、9、10、11、12、13、14、15重
量份。所述马来酸酐接枝POE的含量可以为2~10重量份,具体可以为2、3、4、5、6、7、8、9、10
重量份。所述聚醚醚酮微粒的含量可以为0.5~5重量份,具体可以为0.5、0.6、0.7、0.8、
0.9、1、2、3、4、5重量份。所述聚氯乙烯的含量可以为60~80重量份,具体可以为60、61、62、
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重量份。所述沙林树脂含量
可以为5~10重量份,具体可以为5、6、7、8、9、10重量份。所述抗氧剂的含量可以为0.1~5重
量份,具体可以为0.1、0.2、0.3、0.4、0.5、0.6、0.7、0.8、0.9、1、2、3、4、5重量份。所述紫外线
吸收剂的含量可以为0.1~5重量份,具体可以为0.1、0.2、0.3、0.4、0.5、0.6、0.7、0.8、0.9、
1、2、3、4、5重量份。
[0025]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以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原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氯乙烯的含量为60~80wt%,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含量为5~15wt%,所述马来酸酐接
枝POE的含量为2~10wt%,所述聚醚醚酮微粒的含量为0.5~5wt%,所述沙林树脂的含量
为5~10wt%,所述抗氧剂的含量为0.1~1wt%,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为0.1~1wt%。
[0026] 在本发明中,所述改性丁腈橡胶采用将丙烯腈、丁二烯和乙烯基硅烷进行聚合反应,之后将所得聚合反应产物与巯基硅烷偶联剂进行偶联反应制得。其中,所述丙烯腈、丁
二烯和乙烯基硅烷的摩尔比优选为100:(50~80):(5~30)。具体地,以丙烯腈的用量为
100mol计,所述丁二烯的用量优选为50~80mol,具体可以为50、52、55、58、60、63、65、67、
70、72、75、77、80mol;所述乙烯基硅烷的用量优选为5~30,具体可以为5、10、15、20、25、
30mol。所述巯基硅烷偶联剂与丁二烯的摩尔比优选为(90~110):100,具体可以为90:100、
91:100、92:100、93:100、94:100、95:100、96:100、97:100、98:100、99:100、100:100、101:
100、102:100、103:100、104:100、105:100、106:100、107:100、108:100、109:100、110:100。
所述乙烯基硅烷优选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巯基硅烷偶
联剂优选选自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2‑三甲基硅烷乙硫醇中
的至少一种。
[0027] 在所述改性丁腈橡胶的制备过程中,所述聚合反应需要在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引发剂可以为有机锂引发剂。所述有机锂引发剂可以是分子式为RLi的单有机锂引发
剂,其中,R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环烷基或芳基;具体地,所述单有机锂引发剂可以选自乙
基锂、丙基锂、异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戊基锂、己基锂、环己基锂、苯基锂、甲基苯基
锂和萘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正丁基锂和/或仲丁基锂。此外,所述有机锂引发剂也
可以采用双锂引发剂,如三亚甲基二锂和/或四亚甲基二锂。此外,以丙烯腈、丁二烯和乙烯
基硅烷的总用量为1mol为计,所述引发剂的用量可以为0.15‑2.5mmol。
[0028] 本发明对聚合反应的条件没有特别地限定,通常包括聚合温度优选为10‑160℃、更优选为40‑80℃,所述聚合压力优选为0.05‑1MPa、更优选为0.1‑0.3MPa,聚合时间优选为
0.5‑10小时、更优选为0.5‑2小时。在本发明中,所述压力均指表压。
[0029] 所述聚合反应过程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溶剂可以为烃类溶剂和/或醚类溶剂。所述烃类溶剂可以为C5‑C7的环烷烃、芳烃和异构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烃类溶
剂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苯、甲苯、戊烷、庚烷、己烷/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
醚类溶剂可以为C4‑C15的单醚和/或多醚。所述醚类溶剂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叔
丁氧基乙氧基乙烷和/或四氢呋喃。其中,这些溶剂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所述
溶剂的用量可以根据单体的用量进行合理地选择,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知悉,在此不
作赘述。
[0030] 所述聚合反应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结构调节剂,这样可以对改性丁腈橡胶的微观结构进行有效地控制。所述结构调节剂可以选自乙醚、二丁醚、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二甘
醇二甲醚、二氧六环、冠醚、四氢糠醇乙醚、三乙胺、四甲基乙二胺、六甲基磷酰三胺、叔丁醇
钾、叔戊醇钾、月桂醇钾、烷基苯磺酸钾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 所述偶联反应的条件通常包括温度优选为20‑150℃、更优选为70‑90℃,压力优选为0.01‑1MPa、更优选为0.1‑0.5MPa,时间优选为0.1‑24小时、更优选为0.5‑5小时。
[0032] 所述偶联反应通常需要在偶氮类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偶氮类引发剂的具体实力包括但不限于: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异
丙基咪唑啉盐酸盐、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偶氮二环己基甲腈、偶氮二氰基戊酸、偶氮二异
丙基咪唑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0033] 所述马来酸酐接枝POE能够促进各组分互溶。其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优选为0.8~1.2wt%。在本发明中,术语“接枝率”是指马来酸酐的重量占马来酸酐接枝POE总重量的
百分含量。
[0034] 所述聚醚醚酮微粒可以购自英国威格斯公司,牌号为450PF,熔融温度为334~340℃。
[0035] 所述抗氧剂可以为1010、1076、CA、164、168、DNP、DLTP、MB、264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168的复合物,更优选为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168按照质量比(0.5
~2):1的复合物。
[0036] 所述紫外吸收剂例如可以选自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至少一种。
[0037] 所述沙林树脂是指乙烯‑(甲基)丙烯酸锌盐、钠盐、锂盐等离子键聚合体。在本发明中,所述沙林树脂优选为乙烯‑(甲基)丙烯酸‑金属离子聚合物,金属离子为锌离子、钠离
子、镁离子、钾离子或锂离子,具体可以为但不限于杜邦Surlyn 1652。
[0038] 本发明提供的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PVC/丁腈输送带制备原料作为原材料,且具体包括将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以及任选的沙林树脂
与水混合溶胀,之后加入聚醚醚酮微粒、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脱泡,之
后再将所得料液涂布于聚酯织物表面并压延成型,所述压延成型的温度低于聚醚醚酮微粒
的熔融温度。
[0039] 在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过程中,以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马来酸酐接枝POE以及沙林树脂的总质量为100重量份计,水的用量可以为20~40重量份。所述混合溶胀
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且条件可以包括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0~48小时。
[0040] 所述聚酯织物作为骨架,其经纬密度可以为43×23/英寸,即每平方英寸内径向排列43根规格为1000D的聚酯复丝、纬向排列23根直径为0.3毫米的聚酯单丝。
[0041] 在所述PVC/丁腈输送带的制备过程中,所述压延成型可以采用现在的任何滚筒压延机实现。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延成型采用五段式辊筒压延,第一辊筒温度、第
二辊筒温度和第三辊筒温度均为160~180℃,第四辊筒温度为130~150℃,第五辊筒温度
为160~180℃。
[0042]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PVC/丁腈输送带。
[0043]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
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
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0044] 以下制备例和对比制备例中,所述聚醚醚酮微粒购自英国威格斯公司,牌号为450PF,熔融温度为334~340℃,颗粒直径为3~6微米。
[0045] 制备例1
[0046] S1、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将2mol丙烯腈、1mol丁二烯、0.2mol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1g四氢糠醇乙醚和2288g环己烷加入不锈钢搅拌釜中,搅拌速度控制在300rpm,加热到60
℃后加入1.1mmol的正丁基锂并将压力控制在0.2MPa下引发反应2小时,得到聚合反应产
物;
[0047] S2、往步骤S1的聚合反应产物中加入1mol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然后加热至80℃后加入6.7mg偶氮二异丁氰,并将压力控制在0.2MPa下反应3小时后得到改性丁腈橡胶,
记为GD‑1。
[0048] 制备例2
[0049] S1、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将2mol丙烯腈、1mol丁二烯、0.2mol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1g四氢糠醇乙醚和2288g环己烷加入不锈钢搅拌釜中,搅拌速度控制在300rpm,加热到55
℃后加入1.1mmol的正丁基锂并将压力控制在0.2MPa下引发反应2小时,得到聚合反应产
物;
[0050] S2、往步骤S1的聚合反应产物中加入1mol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然后加热至85℃后加入6.7mg偶氮二异丁氰,并将压力控制在0.2MPa下反应3小时后得到改性丁腈橡胶,
记为GD‑2。
[0051] 制备例3
[0052] S1、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将2mol丙烯腈、1.5mol丁二烯、0.6mol乙烯基硅烷、1.1g四氢糠醇乙醚和2288g环己烷加入不锈钢搅拌釜中,搅拌速度控制在300rpm,加热到50℃后加
入1.1mmol的正丁基锂并将压力控制在0.2MPa下引发反应2小时,得到聚合反应产物;
[0053] S2、往步骤S1的聚合反应产物中加入1mol 2‑三甲基硅烷乙硫醇,然后加热至90℃后加入7.1mg偶氮二异丁氰,并将压力控制在0.2MPa下反应3小时后得到改性丁腈橡胶,记
为GD‑3。
[0054] 对比制备例1
[0055] 按照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改性丁腈橡胶,不同的是,步骤S2中,将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采用相同摩尔量的乙烯基二氯硅烷替代,得到参比改性丁腈橡胶,记为DGD‑1。
[0056] 实施例1
[0057] 将聚醚醚酮微粒(购自英国威格斯公司,牌号450PF,颗粒直径为3‑6微米,熔融温度为334‑340℃,下同)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浸渍48小时后取出并干燥,得到改性聚醚
醚酮微粒。
[0058] 将6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15重量份的改性丁腈橡胶GD‑1、10重量份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和25重量份水混合均匀之后静置溶胀48小时,之后加入5重量份的聚醚醚酮微粒、5重
量份的沙林树脂、2重量份的抗氧剂和3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脱泡,之
后再将所得表层料液涂布于厚度为10.00mm的聚酯织物(经纬密度为43×23/英寸,下同)表
面,之后引入五辊压延机中进行压延成型,将第一辊筒温度、第二辊筒温度和第三辊筒温度
均控制在170℃,第四辊筒温度控制在140℃,第四辊筒温度控制在170℃,得到总厚度为
20.00mm的一布一胶结构的PVC/丁腈输送带。
[0059] 实施例2
[0060] 将聚醚醚酮微粒加入1‑甲基‑2‑吡咯烷酮中浸渍30小时后取出并干燥,得到改性聚醚醚酮微粒。
[0061] 将8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5重量份的改性丁腈橡胶GD‑2、2重量份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和25重量份水混合均匀之后静置溶胀48小时,之后加入2重量份的聚醚醚酮微粒、10重
量份的沙林树脂、0.5重量份的抗氧剂和0.5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脱
泡,之后再将所得表层料液涂布于厚度为10.00mm的聚酯织物表面,之后引入五辊压延机中
进行压延成型,将第一辊筒温度、第二辊筒温度和第三辊筒温度均控制在170℃,第四辊筒
温度控制在140℃,第四辊筒温度控制在170℃,得到总厚度为20.00mm的一布一胶结构的
PVC/丁腈输送带。
[0062] 实施例3
[0063] 将聚醚醚酮微粒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浸渍20小时后取出并干燥,得到改性聚醚醚酮微粒。
[0064] 将7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10重量份的改性丁腈橡胶GD‑3、8重量份的马来酸酐接枝POE和25重量份水混合均匀之后静置溶胀48小时,之后加入3重量份的聚醚醚酮微粒、8.8重
量份的沙林树脂、0.1重量份的抗氧剂和0.1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脱
泡,之后再将所得表层料液涂布于厚度为10.00mm的聚酯织物表面,之后引入五辊压延机中
进行压延成型,将第一辊筒温度、第二辊筒温度和第三辊筒温度均控制在170℃,第四辊筒
温度控制在140℃,第四辊筒温度控制在170℃,得到总厚度为20.00mm的一布一胶结构的
PVC/丁腈输送带。
[0065] 实施例4
[006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PVC/丁腈输送带,不同的是,将沙林树脂采用相同重量份的聚氯乙烯替代,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总厚度为20.00mm的一布一胶结构的PVC/
丁腈输送带。
[0067] 实施例5
[0068]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PVC/丁腈输送带,不同的是,不包括将聚醚醚酮微粒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浸渍的步骤且将改性聚醚醚酮微粒采用相同重量份的未改性聚醚醚酮
微粒替代,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总厚度为20.00mm的一布一胶结构的PVC/丁腈输
送带。
[0069] 对比例1
[0070]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制备PVC/丁腈输送带,不同的是,将改性丁腈橡胶GD‑1采用相同重量份的参比改性丁腈橡胶DGD‑1替代,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总厚度为20.00mm
的参比一布一胶结构的PVC/丁腈输送带。
[0071] 对比例2
[0072]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制备PVC/丁腈输送带,不同的是,将聚醚醚酮微粒采用相同重量份的聚氯乙烯替代,其余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总厚度为20.00mm的参比一布一胶结
构的PVC/丁腈输送带。
[0073] 测试例
[0074] (1)耐磨性能:将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PVC/丁腈输送带在存放0天(刚制备完成)以及存放6个月后的耐磨性能采用J.K.Technologies  Inc.公司(伊利诺伊州
(Illinois))制造的Wyzenbeek精密磨损测试仪进行测定,具体地,在6磅(2.7公斤)负荷下
摆动轮以90次/min的速率越过试样表面往复摆动,初始最大进深为1mm,以摆动轮反复越过
试样表面1000次前后样品的重量减小评估耐磨性。所得结果见表1。
[0075] (2)耐低温抓力:采用美国TA公司DMA‑2980型粘弹谱仪对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PVC/丁腈输送带的抓力进行测定,其中,测试频率为2Hz,试样大小为40mm×5mm×1mm,以
0℃时的tanδ表示PVC/丁腈输送带的耐低温抓力,tanδ(0℃)越大,表示PVC/丁腈输送带的
耐低温抓力越好。所得结果见表1。
[0076] 表1
[0077]
[0078]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
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