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和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546144.7

文献号 : CN1134334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詹威鹏胡力广罗智奕陈腾彪徐旭辉吴彦志徐曙陈潇许朋张凤银张林吕启深胡强成健吴寅郞何芹帆林岚高卓迪刘媛颜子桓

申请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第一转换电路、校准传感器、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控制电路通过第一转换电路连接校准传感器,并通过第二转换电路连接接收传感器;校准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用于连接被测电缆。控制电路用于获取检测指令,并根据检测指令,通过第一转换电路和校准传感器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并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上述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相当于在进行被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同时,进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自校准,有利于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第一转换电路、校准传感器、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校准传感器,并通过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接收传感器;所述校准传感器和所述接收传感器用于连接被测电缆;所述校准传感器包含射频单元的传感器和电磁感应单元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获取检测指令,根据所述检测指令,通过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和所述校准传感器向所述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

所述校准传感器包括均压接地环、金属固定罩、橡胶垫和电极,所述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转换电路;所述电极还用于缠绕所述被测电缆;所述金属固定罩设置于所述电极的外侧,用于固定所述电极;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电极与所述金属固定罩之间;所述均压接地环固定于所述金属固定罩的两端;其中,所述金属固定罩包括两个对称的弧形金属罩,所述对称的弧形金属罩设置于所述电极外侧,两个对称的弧形金属罩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其中,当所述电极与所述被测电缆进行缠绕时,所述电极和所述被测电缆之间形成电容,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所述橡胶垫受热膨胀将所述电极与所述被测电缆之间的气隙排挤完成;

通过所述接收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所述接收传感器包含射频单元的传感器和电磁感应单元的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分离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根据所述校准信号和所述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得到校准参数,并根据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分频电路和脉宽调节电路,所述分频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脉宽调节电路;所述脉宽调节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还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包括数模转换电路和第一放大驱动电路,所述数模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放大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放大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校准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第二放大驱动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放大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接收传感器和所述模数转换电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固定罩为铜金属固定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固定罩为铝金属固定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紫铜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形状为棒状。

10.一种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实现,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检测指令,并根据所述检测指令,通过第一转换电路和校准传感器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所述校准传感器包括均压接地环、金属固定罩、橡胶垫和电极,所述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转换电路;所述电极还用于缠绕所述被测电缆;所述金属固定罩设置于所述电极的外侧,用于固定所述电极;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电极与所述金属固定罩之间;所述均压接地环固定于所述金属固定罩的两端;其中,所述金属固定罩包括两个对称的弧形金属罩,所述对称的弧形金属罩设置于所述电极外侧,两个对称的弧形金属罩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其中,当所述电极与所述被测电缆进行缠绕时,所述电极和所述被测电缆之间形成电容,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所述橡胶垫受热膨胀将所述电极与所述被测电缆之间的气隙排挤完成;

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通过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分离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根据所述校准信号和所述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得到校准参数,并根据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输出所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说明书 :

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中局部放电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电力需求量不断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的高压电缆绝缘中,某些薄弱部位在高电场作用下发生局部放电是不可避免的。若不及时检测出局部放电,排除故障,可能会导致绝缘的劣化,甚至击穿,引起电网安全事故。
[0003] 传统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采用高压带电显示模块检测电力设备的带电情况,然而高压带电显示模块中的电容耦合传感器主要适用于检测电力设备的工频电压信号,用于检测电缆中微弱的局部放电信号,存在检测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和方法,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05] 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电路、第一转换电路、校准传感器、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校准传感器,并通过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接收传感器;所述校准传感器和所述接收传感器用于连接被测电缆;
[0006]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获取检测指令,根据所述检测指令,通过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和所述校准传感器向所述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并通过所述接收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转换电路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校准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分频电路和脉宽调节电路,所述分频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脉宽调节电路;所述脉宽调节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还连接所述第二转换电路。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包括数模转换电路和第一放大驱动电路,所述数模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一放大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放大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校准传感器。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括第二放大驱动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所述第二放大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接收传感器和所述模数转换电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准传感器包括均压接地环、金属固定罩、橡胶垫和电极,所述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转换电路;所述电极还用于缠绕所述被测电缆;所述金属固定罩设置于所述电极的外侧,用于固定所述电极;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电极与所述金属固定罩之间;所述均压接地环固定于所述金属固定罩的两端。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固定罩为铝金属固定罩。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为紫铜电极。
[0014] 一种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基于如上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实现,所述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包括:
[0015] 获取检测指令,并根据所述检测指令,通过第一转换电路和校准传感器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
[0016] 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校准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17] 输出所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校准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包括:
[0019] 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所述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对所述反馈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分离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
[0020] 根据所述校准信号和所述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得到校准参数,并根据所述校准参数和所述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21] 上述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电路、第一转换电路、校准传感器、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控制电路通过校准传感器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通过接收传感器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输出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相当于在进行被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同时,进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自校准,有利于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一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组成框图;
[0023]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组成框图;
[0024] 图3为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组成框图;
[0025] 图4为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换电路的组成框图;
[0026] 图5为一实施例中第二转换电路的组成框图;
[0027] 图6为一实施例中校准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一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0029] 图8为一实施例中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1]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0032]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0033]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0034]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电路110、第一转换电路120、校准传感器130、接收传感器140和第二转换电路150。该控制电路110通过第一转换电路120连接校准传感器130,并通过第二转换电路150连接接收传感器140;校准传感器130和接收传感器140用于连接被测电缆。控制电路110用于获取检测指令,根据检测指令,通过第一转换电路120和校准传感器130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并通过接收传感器140和第二转换电路150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0035] 其中,控制电路110可以是包含控制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的电路。该控制芯片,可以是单片机、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第一转换电路120用于对控制电路110发送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初始校准信号并发送至校准传感器130。第一转换电路120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是数模转换、放大、稳压、滤波和编码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的,该第一转换电路120可以由数模转换电路、放大电路、稳压电路、滤波电路和编码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路模块组成。
[0036] 校准传感器130用于接收初始校准信号,并根据初始校准信号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该校准传感器130可以是包含射频单元的传感器,通过射频的方式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还可以是包含电磁感应单元的传感器,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还可以与被测电缆形成耦合电容,通过耦合电容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同样的,接收传感器140可以是包含射频单元的传感器,通过射频的方式检测被测电缆的初始反馈信号,还可以是包含电磁感应单元的传感器,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检测被测电缆的初始反馈信号。
[0037] 进一步的,第二转换电路150用于对接收传感器140发送的初始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反馈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电路110。第二转换电路150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是模数转换、放大、稳压、滤波和编码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的,该第二转换电路150可以由模数转换电路、放大电路、稳压电路、滤波电路和编码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路模块组成。
[0038] 此外,检测指令的来源并不唯一,可以由上位机向控制电路110发送检测指令,也可以在局部放电检测装置上设置开启按键,在开启按键启动的同时向控制电路110发送检测指令,还可以在局部放电检测装置通电的同时自动向控制电路110发送检测指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上位机,包括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0039] 具体的,首先由控制电路110根据检测指令,向第一转换电路120发送控制信号,第一转换电路120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初始校准信号并发送至校准传感器130,由校准传感器130根据初始校准信号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然后由接收传感器140检测被测电缆的初始反馈信号,并发送至第二转换电路150,第二转换电路150对初始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反馈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电路110;最后再由控制电路110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0040]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110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方式并不唯一。例如,控制电路110可以在被测电缆通电时,先根据反馈信号,对反馈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分离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并根据校准信号和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得到校准参数,再根据校准参数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对局部放电反馈信号进行校准后,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0041] 控制电路110还可以在被测电缆通电之前,先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自校准,得到校准参数。此时,由于被测电缆并未通电,反馈信号即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在得到校准参数后,控制电路110再在被测电缆通电的情况下,不注入校准信号,重新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此时,由于未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即为局部放电反馈信号,控制电路110根据校准参数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可以对局部放电反馈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0042]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110还可以执行多次反馈信号的获取动作,通过对多个反馈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后,例如进行方差分析或求均值处理后,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43]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10可以在每次局部放电检测时,均进行自校准动作,并结合最新的校准参数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10可以结合预存的,相同校准环境下的校准参数对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以提高检测效率。其中,校准环境包括但不限于被测电缆接线状态、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等。即,在得到校准参数后,当校准环境的变化在预设波动阈值范围内时,可以不必重复进行自校准动作,沿用已有的校准参数即可。
[0044] 上述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电路110、第一转换电路120、校准传感器140、接收传感器140和第二转换电路150,控制电路110通过校准传感器140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通过接收传感器140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输出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相当于在进行被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同时,进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自校准,有利于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局部放电检测装置还包括通信电路160,通信电路160连接控制电路110。
[0046] 其中,通信电路160可以是有线通信电路,通过光纤或金属导线实现通信功能,也可以是无线通信电路,通过射频、蓝牙、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通信)或蜂窝移动数据实现通信功能。具体的,控制电路110通过通信电路160连接上位机,一方面可以获取上位机发送的指令,另一方面还可以向上位机输出局部放电检测结果,便于上位机进行后续分析和运维安排。
[0047]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通信电路160实现控制电路110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有利于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0048]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连接控制电路110。其中,显示模块可以是指示灯或显示屏,用于对局部放电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显示。具体的,控制电路110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后,向显示模块输出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工作人员根据显示模块的显示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及时进行故障标记和检修。
[004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110包括控制芯片111、分频电路112和脉宽调节电路113,分频电路112连接控制芯片111和脉宽调节电路113;脉宽调节电路113连接第一转换电路120;控制芯片111用于连接上位机。
[0050] 其中,控制芯片111可以是单片机、CPLD芯片或FPGA芯片。分频电路112是将一个时钟信号转变成不同频率时钟信号的电路,该分频电路112包括计数器、门电路等可以实现分频功能的器件。脉宽调节电路113可以是包含比较器、运算放大器或反相器等可以实现脉宽调制功能的器件。
[0051] 具体的,控制芯片111输出的电信号,通过分频电路112和脉宽调节电路113进行分频和脉宽调节处理后,转化成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转换电路120。
[0052]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频电路112用来产生100Hz与50Hz周期信号,脉宽调节电路113用于将周期信号的输出脉宽调节至10nS,得到控制信号并输出至第一转换电路120。由于上述周期信号的周期与真实放电信号的周期相同,在进行局部放电检测之前,通过输出与真实放电信号周期相同的校准信号进行自校准,有利于提高校准效果,进一步提升局部放电检测的准确性。
[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转换电路120包括数模转换电路121和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数模转换电路121连接控制电路110和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连接校准传感器130。
[0054] 其中,数模转换电路121具体连接控制电路110中的脉宽调节电路113。数模转换电路121是将离散的数字量转换为连接变化的模拟量的电路。该数模转换电路121由电阻阵列和多个电流开关(或电压开关)构成。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是能够增加信号输出功率的电路,该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可以是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互导放大电路或互阻放大电路。总之,本实施例对数模转换电路121和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的具体电路结构不作限定。
[0055] 具体的,控制电路110输出的控制信号,依次通过数模转换电路121和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进行数模转换和放大处理后,得到初始校准信号并发送至校准传感器130。
[0056]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放大驱动电路122进行放大处理后得到初始校准信号,有利于提高初始校准信号的强度,进而提高校准信号的信号强度,降低传输损耗对校准过程的影响,提高校准效率。
[0057]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转换电路150包括第二放大驱动电路151和模数转换电路152,第二放大驱动电路151连接接收传感器140和模数转换电路152,模数转换电路152连接控制电路110。
[0058] 其中,模数转换电路152具体连接控制电路110中的控制芯片111。模数转换电路152是将连接变化的模拟量转换为离散的数字量的电路。该模数转换电路152可以是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电路、集成式模数转换电路或跃升‑比较式模数转换电路。第二放大驱动电路
151是能够增加信号输出功率的电路,该第二放大驱动电路151可以是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互导放大电路或互阻放大电路。总之,本实施例对模数转换电路152和第二放大驱动电路151的具体电路结构不作限定。
[0059] 具体的,接收传感器140发送的初始反馈信号,依次通过第二放大驱动电路151和模数转换电路152,进行放大和模数转换处理后,得到反馈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电路110。
[0060]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放大驱动电路151进行放大处理后再发送至控制电路110,有利于提高反馈信号的强度,便于控制电路110进行后续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校准传感器130包括均压接地环131、金属固定罩132、橡胶垫133和电极134,电极134连接第一转换电路120;电极134还用于缠绕被测电缆;
金属固定罩132设置于电极134的外侧,用于固定电极134。橡胶垫133设置于电极134和金属固定罩132之间;均压接地环131固定于金属固定罩132的两端。
[0062] 其中,电极134用于缠绕被测电缆,该电极134可以是铜、铂等金属电极。电极134的形状可以是棒状或圆柱状。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134为紫铜电极。得益于紫铜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以提高校准信号的稳定性,提升自校准精度。金属固定罩132用于固定电极134,该金属固定罩132的材料和形状并不唯一。例如,金属固定罩132可以是铝金属固定罩或铜金属固定罩。金属固定罩132可以是留有电缆出口的环形金属罩,也可以由两个对称的弧形金属罩组成,且这两个对称的弧形金属罩能通过卡扣或拉环等锁紧装置锁紧。橡胶垫
133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设置于电极134和金属固定罩132之间,用于填充电极134与被测电缆之间的气隙。在一个实施例中,橡胶垫133由高温橡胶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均压接地环131是用于改善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环状金具。该均压接地环131的制作材料,可以是铝、不锈钢或铁。
[0063] 具体的,当电极134与被测电缆进行缠绕时,两者之间形成电容,环境温度升高时,使橡胶垫133受热膨胀,电极134与被测电缆之间的气隙排挤完成,以提高电极134与被测电缆之间电容的稳定。由于被测电缆本身也具备电容特性,校准信号可以通过电极134注入到被测电缆本体中,进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自校准。均压接地环131固定于金属固定罩132的两端,一方面与金属固定罩132一起构成固定装置,实现橡胶垫133、电极134和被测电缆的固定;另一方面与被测电缆铠装层连接接地,有利于提高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0064] 在一个实施例中,校准传感器的信噪比为6dB,可以实现1MHz~100MHz带宽范围内的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应用场景的灵活性。
[006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基于上述的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实现,该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00和步骤S300。
[0066] 步骤S100:获取检测指令,并根据检测指令,通过第一转换电路和校准传感器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
[0067] 关于第一转换电路和校准传感器的具体限定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控制电路获取检测指令的方式并不唯一,可以是主动获取,也可以是被动接收。检测指令的来源也不唯一,可以由上位机向控制电路发送检测指令,也可以在局部放电检测装置上设置开启按键,在开启按键启动的同时向控制电路发送检测指令,还可以在局部放电检测装置通电的同时自动向控制电路发送检测指令。
[0068] 具体的,控制电路获取检测指令后,根据检测指令,向第一转换电路发送控制信号,第一转换电路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初始校准信号并发送至校准传感器,由校准传感器根据初始校准信号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
[0069] 步骤S200: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70] 关于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的具体限定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具体的,接收传感器检测被测电缆的初始反馈信号,并发送至第二转换电路,第二转换电路对初始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反馈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电路;最后再由控制电路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71]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数据自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方式并不唯一。例如,控制电路可以在被测电缆通电时,先根据反馈信号,对反馈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分离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并根据校准信号和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得到校准参数,再根据校准参数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对局部放电反馈信号进行校准后,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0072] 此外,控制电路还可以在被测电缆通电之前,先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自校准。得到校准参数后,在得到校准参数后,控制电路再在被测电缆通电的情况下,不注入校准信号,重新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此时,由于未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即为局部放电反馈信号,控制电路根据校准参数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可以对局部放电反馈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
[0073]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还可以执行多次反馈信号的获取动作,通过对多个反馈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后,例如进行方差分析或求均值处理后,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74]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可以在每次局部放电检测时,均进行自校准动作,并结合最新的校准参数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可以结合预存的,相同校准环境下的校准参数对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以提高检测效率。其中,校准环境包括但不限于被测电缆接线状态、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等。即,在得到校准参数后,当校准环境的变化在预设波动阈值范围内时,可以不必重复进行自校准动作,沿用已有的校准参数即可。
[0075] 步骤S300:输出所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76] 其中,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展示方式,可以是文字、灯光或声音,也可以是上述两种以上方式的结合。具体的,控制电路可以向显示模块输出局部放电检测结果,也可以通过通信电路向上位机输出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77] 上述局部放电检测方法,控制电路通过校准传感器向被测电缆注入校准信号,通过接收传感器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校准信号和反馈信号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并输出。相当于在进行被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同时,进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自校准,有利于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78]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20。
[0079] 步骤S210:通过接收传感器和第二转换电路获取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对反馈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分离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
[0080] 具体的,若校准的同时,被测电缆中存在局部放电现象,则被测电缆的反馈信号,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的耦合信号。对反馈信号进行解耦处理,可以分离出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具体的,可以具局部放电特性,注入与局部放电信号特征不同的校准信号,通过时域或频域分析,进行反馈信号的解耦处理。
[0081] 步骤S220:根据校准信号和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得到校准参数,并根据校准参数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得到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82] 具体的,根据校准信号和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可以得到校准参数,实现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的自校准。再根据校准参数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就可以得到校准后的局部放电检测结果。
[0083]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反馈信号的解耦处理,同时得到校准信号反馈信号和局部放电反馈信号,在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的同时完成装置的自校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84]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5] 以上该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