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镜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42926.8

文献号 : CN1134336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乐宇明蔡雄宇兰宾利赵迪

申请人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其中,所述成像系统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9.5mm

权利要求 :

1.一种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均为凸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均为凹面;

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均为凸面;

所述成像系统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为六片;

所述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9.5mm

3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Sags1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沿平行于光轴方向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20°

其中,FOV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7

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6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3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Rs3+Rs4)/(Rs3‑Rs4)<4其中,Rs3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s4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6 ‑6

‑3.2mm*10 /℃<(CT5‑CT4)*(a5‑a4)<‑1mm*10 /℃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5为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a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a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30℃‑

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2.5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OS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光阑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3.5<2*Imgh/EPD<4.1其中,Imgh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EPD为所述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9.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成像系统;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系统的像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

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1.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

说明书 :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车载行业的发展,ADAS、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车载用摄像头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车载用摄像头难以兼具小型化和良好的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成像质量。技术方案如下:
[0004]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均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mm19.5
[0005]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为成像系统提供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系统的光线,扩大成像系统的视场角范围;第三透镜为成像系统提供正屈折力,有利偏转光线方向,使大角度光线经第三透镜折射后汇聚射入,第三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为凸面,可近一步汇聚光线;第四透镜为成像系统提供负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有利于拓宽第三透镜汇聚的光线,并修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第五透镜为成像系统提供正屈折力,有主于平衡第四透镜产生的色差。通过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相胶合的结构有利于消除像差、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组的折转而产生的像散现象,第五透镜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平衡相差,控制系统总长。第六透镜为系统提供正屈折力,有利于修正入射到成像面上的主光线入射角度,提高相对照度。通过对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屈折力以及面型的合理设计,在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提高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且满足19.5mm
[0006]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7] 120°
[0008] 其中,FOV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
[0009]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合理限定,能够合理控制成像系统的通光量,有利于增大成像系统的视场角,满足广角化的要求。
[001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1] 7
[0012] 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
[0013] 基于上述实施例,满足7
[0014]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5] 1.6
[0016]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3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0017] 基于上述实施例,当f3/CT3≥5.6时,第三透镜的焦距过大,则屈折力不足,不利于抑制高阶像差,从而出现高阶球差、彗差等现象影响所述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和成像品质;当f3/CT3≤1.6,第三透镜的屈折力过强,则导致光线束宽度急速收缩,从而增加光线入射至后面透镜的入射角度,增加后面透镜为降低光线出射成像系统的光线角度承受的负担。
[001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9] 1<(Rs3+Rs4)/(Rs3‑Rs4)<4
[0020] 其中,Rs3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s4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21]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透镜的曲率半径影响所述第二透镜的弯曲程度,通过对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合理设计,可校正所述成像系统的边缘像差,抑制像散的产生,减小周边视角的主光线入射像面的角度。当(Rs3+Rs4)/(Rs3‑Rs4)≤1或(Rs3+Rs4)/(Rs3‑Rs4)≥4时,不利于所述成像系统像差的校正。
[002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3] ‑3.2mm*10‑6/℃<(CT5‑CT4)*(a5‑a4)<‑1mm*10‑6/℃
[0024] 其中,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所述第四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a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a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
[0025]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使镜头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减小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进而减小胶合镜片开裂的风险,使镜头在高低温条件下仍然有较好的解析能力。
[0026]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7] 3
[0028] 其中,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Sags12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沿平行于光轴方向的距离。
[0029]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第六透镜厚度与第六透镜像侧面矢高值的比值关系,避免第六透镜中心厚度过大或像侧面过于弯曲而增加了镜片制造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CT6/|Sags12|≤3时,第六透镜像侧面过于弯曲,镜片加工难度增大,增加镜片的生产成本,同时,表面过于弯曲,易产生边缘像差,不利于成像系统像质的提升;当CT6/|Sags12|≥5时,第六透镜厚度值过大,不利于成像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003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1] 2.5
[0032]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OS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光阑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0033]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以及第一透镜物侧面至光阑于光轴上的距离的合理设计,有利于成像系统结构紧凑,小型化。当TTL/DOS≤2.5时,大角度光线束难以射入成像系统,降低了成像系统的物空间成像范围,不利于实现广角化;当TTL/DOS≥3.1时,成像系统的光学总长过长,则不利于成像系统小型化。
[0034]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5] 3.5<2*Imgh/EPD<4.1
[0036] 其中,Imgh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EPD为所述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
[0037]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对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以及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的合理限定,使得成像系统在满足大像面,高品质成像的同时,控制成像系统入瞳直径,保证大像面超广角成像系统满足边缘视场充足的像面亮度。当2*Imgh/EPD≥4.1时,入瞳直径较小,则不利于大光圈成像系统,以及成像系统像面亮度的提升;当2*Imgh/EPD≤3.5时,入瞳直径较大,增加边缘视场光线束的像散,不利于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提升,使像面弯曲,像散增强,不利于提高成像系统的解像力。
[0038]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
[0039] 上述实施例所述成像系统;
[0040]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系统的像侧。
[0041]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模组,具有上述成像系统,在保证镜头模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0042]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镜头模组。
[0043]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上述镜头模组,在保证电子设备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成像质量。
[0044]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具,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
[0045]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载具,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4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004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0051]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0053]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0055]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0057]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0059]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具的示意图。
[0060] 附图标记:101、载具;1、电子设备;10、镜头模组;100、成像系统;110、第一透镜;120、第二透镜;130、第三透镜;140、第四透镜;150、第五透镜;160、第六透镜;170、滤光片;
180、保护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62]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63]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成像质量。参考图1至图12,成像系统100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和第六透镜160。
[0064] 具体地,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150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四透镜140和第五透镜150相胶合。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160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中,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19.5mm
[0065]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为成像系统100提供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系统的光线,扩大成像系统100的视场角范围;第三透镜130为成像系统100提供正屈折力,有利偏转光线方向,使大角度光线经第三透镜130折射后汇聚射入,第三透镜130物侧面和像侧面为凸面,可近一步汇聚光线;第四透镜140为成像系统100提供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有利于拓宽第三透镜130汇聚的光线,并修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第五透镜150为成像系统100提供正屈折力,有主于平衡第四透镜140产生的色差。通过第四透镜140和第五透镜150相胶合的结构有利于消除像差、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组的折转而产生的像散现象,第五透镜150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平衡相差,控制系统总长。第六透镜160为系统提供正屈折力,有利于修正入射到成像面上的主光线入射角度,提高相对照度。另外,通过对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的屈折力以及面型的合理设计,在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提高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且满足19.5mm
[0066]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20°
[0067]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7
[006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6
[0069]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Rs3+Rs4)/(Rs3‑Rs4)<4,其中,Rs3为第二透镜120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s4为第二透镜120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第二透镜120的曲率半径影响第二透镜120的弯曲程度,通过对第二透镜120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二透镜120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合理设计,可校正成像系统100的边缘像差,抑制像散的产生,减小周边视角的主光线入射像面的角度。当(Rs3+Rs4)/(Rs3‑Rs4)≤1或(Rs3+Rs4)/(Rs3‑Rs4)≥4时,不利于成像系统100像差的校正。
[007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3.2mm*10‑6/℃<(CT5‑‑6CT4)*(a5‑a4)<‑1mm*10 /℃,其中,CT4为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厚度,CT5为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厚度,a4为第四透镜140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a5为第五透镜150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通过对第四透镜140和第五透镜150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使镜头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减小第四透镜140和第五透镜150中心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进而减小胶合镜片开裂的风险,使镜头在高低温条件下仍然有较好的解析能力。
[007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3
[007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减少杂散光以提升成像效果,成像系统100还包括光阑,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2.5
[0073] 具体地,光阑STO可以是孔径光阑STO和/或视场光阑STO。光阑STO可以位于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与成像面S17之前任意两个相邻透镜之间。如,光阑STO可以位于: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之间、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与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之间、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之间、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与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之间、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和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之间、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与成像面S17之间。为降低加工成本,也可以在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7、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中的任意一个表面上设置光阑STO。优选的,光阑STO可以位于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之间。
[0074] 为实现对非工作波段的过滤,成像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170。优选的,滤光片170可以位于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0和成像系统100的成像面S17之间。滤光片170可用于滤除红外光,防止红外光到达成像系统100的成像面S17,从而防止红外光干扰正常成像。滤光片170可与各透镜一同装配以作为成像系统100中的一部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
170并不属于成像系统100的元件,此时滤光片170可以在成像系统100与感光元件装配成镜头模组10时,一并安装至成像系统100与感光元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170也可设置在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
160中的至少一个透镜上设置滤光镀层以实现滤除红外光的作用。
[0075] 为了保护成像面S17的感光元件,以达到防尘的效果,在第六透镜160和成像面S17之间还设置了保护玻璃180。
[0076] 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者玻璃。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中至少一个透镜的材质可为塑料(PC,Plastic),塑料材质可以为聚碳酸酯、树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中至少一个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GL,Glass)。由塑料材质制得的透镜能够降低成像系统100的生产成本,而玻璃材质的透镜能够耐受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且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及较佳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中可设置不同材质的透镜,即可采用玻璃透镜及塑料透镜相结合的设计,但具体配置关系可根据实际需求而确定,此处不加以穷举。
[0077]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的至少一个透镜具有非球面面型,当透镜的至少一侧表面(物侧面或像侧面)为非球面时,即可称该透镜具有非球面面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各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设计为非球面。非球面设计能够帮助成像系统100更为有效地消除像差,改善成像品质。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中的至少一个透镜也可具有球面面型,球面面型的设计可降低透镜的制备难度,降低制备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兼顾制备成本、制备难度、成像品质、组装难度等,成像系统100中的各透镜表面的设计可由非球面及球面面型搭配而成。
[007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3.5<2*Imgh/EPD<4.1,其中,Imgh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EPD为成像系统100的入瞳直径。通过对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以及成像系统100的入瞳直径的合理限定,使得成像系统100在满足大像面,高品质成像的同时,控制成像系统100入瞳直径,保证大像面超广角成像系统100满足边缘视场充足的像面亮度。当2*Imgh/EPD≥4.1时,入瞳直径较小,则不利于大光圈成像系统100,以及成像系统100像面亮度的提升;当2*Imgh/EPD≤3.5时,入瞳直径较大,增加边缘视场光线束的像散,不利于成像系统100成像质量的提升,使像面弯曲,像散增强,不利于提高成像系统100的解像力。
[0079] 参见图1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包括:上述实施例成像系统100和感光元件(图中未示出),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系统100的像侧。
[0080]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模组10,具有上述成像系统100,在保证镜头模组10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镜头模组10的成像质量。
[0081] 参见图1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包括上述实施例镜头模组10。
[0082]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具有上述镜头模组10,在保证电子设备1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的成像质量。
[0083] 参见图13,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具:101,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载具40可以为无人机,汽车等。
[0084]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载具101,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0085] 具体地,成像系统100的透镜的表面可以是非球面,对于这些非球面的表面,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方程为:
[0086]
[0087] 其中,Z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的距离,c表示顶点处表面的曲率,K表示圆锥常数,A4、A6、A8、A10、A12分别表示4阶、6阶、8阶、10阶、12阶对应阶次的非球面系数。
[0088] 以下将结合具体参数对成像系统100进行详细说明。
[0089] 具体实施例一
[0090]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阑STO、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滤光片170和保护玻璃180,滤光片170为红外截止滤光片。
[0091] 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92]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46.07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46.07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表1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0093] 表1
[0094]
[0095]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2所示:
[0096] 表2
[0097]面序号 11 12
K ‑5.467E‑01 ‑5.636E‑01
A4 ‑1.671E‑04 9.795E‑03
A6 1.272E‑04 ‑9.473E‑04
A8 ‑5.359E‑05 4.225E‑04
A10 1.730E‑05 ‑1.033E‑05
A12 ‑3.275E‑06 8.470E‑06
A14 3.145E‑07 ‑8.221E‑07
A16 ‑1.925E‑08 5.559E‑08
A18 4.779E‑10 ‑1.272E‑09
A20 ‑5.079E‑12 2.909E‑11
[0098] 图2中(a)为本申请实施例在波长为656.2700nm、587.5600nm、546.0700nm、486.1300nm、435.8400nm的光线纵向球差曲线图,由图2中(a)可以看出656.2700nm、
587.5600nm、546.0700nm、486.1300nm、435.8400nm的波长对应的纵向球差均在0.025毫米以内,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质量较好。
[0099] 图2中(b)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00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其单位为mm。像散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弯曲S,由图2(b)可以看出,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0100] 请参阅图2(c),图2(c)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00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2(c)可以看出,在波长546.0700nm下,该成像系统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0101] 由图2(a)、图2(b)和图2(c)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成像系统100的像差较小。
[0102] 具体实施例二
[0103]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阑STO、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滤光片170和保护玻璃180。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104]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46.07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46.07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3所示,表3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0105] 表3
[0106]
[0107]
[0108]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4所示:
[0109] 表4
[0110] 面序号 11 12K ‑9.962E‑01 ‑6.582E‑01
A4 ‑8.155E‑04 1.977E‑05
A6 7.095E‑04 ‑9.507E‑04
A8 ‑5.674E‑05 4.202E‑04
A10 1.727E‑05 ‑1.008E‑05
A12 ‑3.223E‑06 4.483E‑06
A14 3.064E‑07 ‑8.136E‑07
A16 ‑1.947E‑08 5.571E‑08
A18 4.513E‑10 ‑1.300E‑09
A20 ‑5.633E‑12 2.219E‑11
[0111] 由图4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2] 具体实施例三
[0113]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阑STO、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滤光片170和保护玻璃180。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114]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46.07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46.07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5所示,表5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0115] 表5
[0116]
[0117]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6所示:
[0118] 表6
[0119]面序号 11 12
K ‑6.752E‑02 ‑9.396E‑01
A4 ‑1.198E‑04 2.315E‑03
A6 3.925E‑04 ‑3.481E‑04
A8 ‑6.841E‑05 4.027E‑04
A10 1.852E‑05 ‑9.295E‑06
A12 ‑3.442E‑06 8.450E‑06
A14 3.072E‑07 ‑8.290E‑07
A16 ‑1.973E‑08 5.565E‑08
A18 4.395E‑10 ‑1.331E‑09
A20 ‑5.533E‑12 2.285E‑11
[0120] 由图6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1] 具体实施例四
[0122]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阑STO、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滤光片170和保护玻璃180。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123]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46.07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46.07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7所示,表7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0124] 表7
[0125]
[0126]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8所示:
[0127] 表8
[0128]
[0129]
[0130] 由图8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1] 具体实施例五
[0132]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阑STO、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滤光片170和保护玻璃180。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133]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46.07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46.07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9所示,表9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0134] 表9
[0135]
[0136]
[0137]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0所示:
[0138] 表10
[0139] 面序号 11 12K ‑1.187E+00 ‑2.291E‑01
A4 ‑7.389E‑04 7.786E‑03
A6 ‑6.761E‑06 ‑4.826E‑04
A8 5.667E‑06 6.139E‑05
A10 ‑4.834E‑07 ‑2.279E‑06
A12 1.116E‑08 1.422E‑07
A14 ‑3.748E‑10 ‑8.051E‑09
A16 8.608E‑12 1.906E‑10
A18 0.000E+00 0.000E+00
A20 0.000E+00 0.000E+00
[0140] 由图10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1] 具体实施例六
[0142]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光阑STO、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滤光片170和保护玻璃180。第一透镜11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150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160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160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143]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77.5618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77.5618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11所示,表11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0144] 表11
[0145]
[0146]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2所示:
[0147] 表12
[0148]
[0149]
[0150] 由图12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1] 上述六组实施例的数据如下表13中的数据:
[0152] 表13
[0153]
[0154]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155]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