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双极板及燃料电池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578613.3

文献号 : CN1134373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汪成伟张彦辉

申请人 : 北京氢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远大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双极板及燃料电池,该阴极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设置有空气进口公共通道,在第二端设置有空气出口公共通道,阴极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空气流场,以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氧气,空气流场包括蛇形空气流道,该蛇形空气流道的进气端与空气进口公共通道连通、出气端与空气出口公共通道连通,蛇形空气流道自其进气端至出气端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段和第二流道段,第二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第一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能够解决燃料电池电流密度不均匀及易发生水淹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空气进口公共通道(1),在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空气出口公共通道(2),所述阴极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3)和第二表面(4),所述第一表面(3)上设置有空气流场,以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氧气,所述空气流场包括蛇形空气流道(5),该蛇形空气流道(5)的进气端(501)与所述空气进口公共通道(1)连通、出气端(502)与所述空气出口公共通道(2)连通,所述蛇形空气流道(5)自其进气端(501)至出气端(502)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段(510)和第二流道段(520),所述第二流道段(52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第一流道段(51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

所述第一流道段(510)包括多组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流道组,所述第一流道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流道(511),所述第二流道段(52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二流道(521),多组所述第一流道组与多个所述第二流道(521)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流道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流道(521)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流道(52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组中每个所述第一流道(511)的横截面积之和;

所述蛇形空气流道(5)具有多个拐点,以使得所述蛇形空气流道(5)在所述拐点处改变流通方向,所述第一流道段(510)和所述第二流道段(520)的连通处形成其中一个所述拐点,且在所述第一流道段(510)和所述第二流道段(520)形成的所述拐点处,所述第一流道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流道(511)汇合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流道(5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521)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流道(511)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段(510)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阴极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向流道段(512)和至少一个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流道段(513),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512)和所述第一横向流道段(513)依次交替连通,所述第二流道段(520)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向流道段(522)和至少一个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横向流道段(523),位于所述第一流道段(510)上游端的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512)与所述进气端(501)连通,位于所述第一流道段(510)下游端的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512)与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段(520)上游端的所述第二横向流道段(523)连通,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段(520)下游端的所述第二纵向流道段(522)与所述出气端(5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512)和所述第二纵向流道段(522)均包括折线形流道段(530)和位于所述折线形流道段(530)两端的两个直线形流道段(540),多个所述折线形流道段(530)形成呈矩形的折线形流场区域,所述空气流场位于所述折线形流场区域两侧的流场区域形成两个呈矩形的直线形流场区域,所述折线形流场区域的面积与两个所述直线形流场区域的面积之和的比值为1~4:

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的第二表面(4)上设置有冷却液流场,以用于与阳极板的光面对接后形成双极板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流场包括沿所述阴极板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冷却液流道(6),所述冷却液流道(6)在所述阴极板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进液端(601)和出液端(602),所述阴极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对应每个所述进液端(601)均设置有一个与该进液端(601)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公共通道(7)且对应每个所述出液端(602)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出液端(602)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公共通道(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6)包括关于所述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多蛇形冷却液流道(610),且该两个多蛇形冷却液流道(610)共用所述冷却液流道(6)的进液端(601)和出液端(602),所述多蛇形冷却液流道(610)包括关于所述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且首尾连通的两个蛇形冷却液通道(611),所述蛇形冷却液通道(611)包括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均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纵向流道段(6111)和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横向流道段(6112),所述第三纵向流道段(6111)和所述第三横向流道段(6112)依次交替连通。

7.一种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包括阳极板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阴极板,所述阴极板的第二表面(4)上设置有冷却液流场,所述阳极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构造为光面且与所述阴极板的第二表面(4)对接以形成双极板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氢气流场,以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氢气。

8.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双极板。

说明书 :

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双极板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双极板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承担进气分配、冷却散热等任务,其流场设计直接影响电池的传热传质性能,对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相关技术中,双极板的阴极板上设置有空气流场,以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氧气,然而随着氧气参与电化学反应,在空气流场中的氧气浓度分布不均匀,会造成燃料电池电流密度不均匀以及性能降低,且燃料电池在高密度下运行时,电池阴极催化层会产生大量的水,如果不及时排出,将造成水淹,严重阻碍了反应物的传递从而导致剧烈的浓差极化,降低电堆的净输出性能,同时使得燃料电池电流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加剧。

发明内容

[0003]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双极板及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的阴极板能够解决燃料电池电流密度不均匀及易发生水淹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板,所述阴极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空气进口公共通道,在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空气出口公共通道,所述阴极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空气流场,以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氧气,所述空气流场包括蛇形空气流道,该蛇形空气流道的进气端与所述空气进口公共通道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空气出口公共通道连通,所述蛇形空气流道自其进气端至出气端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段和第二流道段,所述第二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第一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
[0005]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段包括多组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流道组,所述第一流道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段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二流道,多组所述第一流道组与多个所述第二流道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流道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组中每个所述第一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
[0006] 可选地,所述蛇形空气流道具有多个拐点,以使得所述蛇形空气流道在所述拐点处改变流通方向,所述第一流道段和所述第二流道段的连通处形成其中一个所述拐点,且在所述第一流道段和所述第二流道段形成的所述拐点处,所述第一流道组中的多个第一流道汇合后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0007] 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横截面积。
[0008]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段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向流道段和至少一个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流道段,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和所述第一横向流道段依次交替连通,所述第二流道段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向流道段和至少一个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横向流道段,位于所述第一流道段上游端的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与所述进气端连通,位于所述第一流道段下游端的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与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段上游端的所述第二横向流道段连通,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段下游端的所述第二纵向流道段与所述出气端连通。
[0009] 可选地,所述第一纵向流道段和所述第二纵向流道段均包括折线形流道段和位于所述折线形流道段两端的两个直线形流道段,多个所述折线形流道段形成呈矩形的折线形流场区域,所述空气流场位于所述折线形流场区域两侧的流场区域形成两个呈矩形的直线形流场区域,所述折线形流场区域的面积与两个所述直线形流场区域的面积之和的比值为1~4:1。
[0010] 可选地,所述阴极板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冷却液流场,以用于与阳极板的光面对接后形成双极板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流场包括沿所述阴极板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在所述阴极板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阴极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对应每个所述进液端均设置有一个与该进液端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公共通道且对应每个所述出液端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出液端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公共通道。
[0011]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关于所述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多蛇形冷却液流道,且该两个多蛇形冷却液通道共用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多蛇形冷却液通道包括关于所述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且首尾连通的两个蛇形冷却液通道,所述蛇形冷却液流道包括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均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纵向流道段和多个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横向流道段,所述第三纵向流道段和所述第三横向流道段依次交替连通。
[0012]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双极板,所述双极板包括阳极板和上述的阴极板,所述阴极板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冷却液流场,所述阳极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构造为光面且与所述阴极板的第二表面对接以形成双极板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氢气流场,以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氢气。
[0013]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包括上述的燃料电池的双极板。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利用靠近出气端的第二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靠近进气端的第一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能够解决燃料电池电流密度不均匀及易发生水淹的问题。具体的,燃料电池在工作时,空气经由空气进口公共通道、蛇形空气流道的进气端进入第一流道段,当从第一流道段流至第二流道段时,由于第二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第一流道段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所以随着流道横截面积的减小,流至第二流道段中的空气流速变大,进而能够提高第二流道段中氧气浓度并加强氧气向催化层扩散,由此避免氧气浓度随着空气流动而降低导致的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同时由于第二流道段中的空气流速加快,亦能够快速带走第二流道段中累积产生的水分,以防止靠近出气端部分发生水淹。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能够解决燃料电池电流不均匀及易发生水淹的问题,同时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0015]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的空气流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的空气流场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的冷却液流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图5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空气进口公共通道;2‑空气出口公共通道;3‑第一表面;4‑第二表面;5‑蛇形空气流道;501‑进气端;502‑出气端;510‑第一流道段;511‑第一流道;512‑第一纵向流道段;513‑第一横向流道段;520‑第二流道段;521‑第二流道;522‑第二纵向流道段;523‑第二横向流道段;530‑折线形流道段;540‑直线形流道段;6‑冷却液流道;601‑进液端;602‑出液端;610‑多蛇形冷却液通道;611‑蛇形冷却液通道;6111‑第三纵向流道段;6112‑第三横向流道段;7‑冷却液入口公共通道;8‑冷却液出口公共通道;9‑第一氢气通道;10‑第二氢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6] 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0027]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参考图1‑6所示,该阴极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设置有空气进口公共通道1,在第二端设置有空气出口公共通道2,阴极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3和第二表面4,第一表面3上设置有空气流场,以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氧气,空气流场包括蛇形空气流道5,该蛇形空气流道5的进气端501与空气进口公共通道1连通、出气端502与空气出口公共通道2连通,蛇形空气流道5自其进气端501至出气端502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段510和第二流道段520,第二流道段52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第一流道段51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
[002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利用靠近出气端502的第二流道段52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靠近进气端501的第一流道段51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能够解决燃料电池电流密度不均匀及易发生水淹的问题。具体的,燃料电池在工作时,空气经由空气进口公共通道1、蛇形空气流道5的进气端501进入第一流道段510,当从第一流道段510流至第二流道段520时,由于第二流道段52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小于第一流道段510中每个流道的横截面积之和,所以随着流道横截面积的减小,流至第二流道段520中的空气流速变大,进而能够提高第二流道段520中氧气浓度并加强氧气向催化层扩散,由此避免氧气浓度随着空气流动而降低导致的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同时由于第二流道段520中的空气流速加快,亦能够快速带走第二流道段520中累积产生的水分,以防止阴极板靠近出气端502的部分发生水淹。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燃料电池的阴极板能够解决燃料电池电流不均匀及易发生水淹的问题,同时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002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流道段510包括多组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流道组,第一流道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流道511,第二流道段52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二流道521,多组第一流道组与多个第二流道521一一对应,且第一流道组与对应的第二流道521相互连通,第二流道52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流道组中每个第一流道511的横截面积之和。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流道组包括两个并排设置且同向延伸的第一流道511的实施例,空气自第一流道组流至对应的第二流道521时,流道的横截面积变小,因此空气的流速变大,以提高第二流道521中氧气的浓度且加强氧气向催化层扩散,同时带走第二流道521中累积的水分,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电流的分布均匀性,以及能够防止水淹的发生。此外,每个第一流道组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流道
521连通,可以使得空气进入第二流道段后各流道中的空气流速一致,使得氧气分布均匀性好,能够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
[0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4所示,蛇形空气流道5具有多个拐点,以使得蛇形空气流道5在拐点处改变流通方向,第一流道段510和第二流道段520的连通处形成其中一个拐点,且在第一流道段510和第二流道段520形成的拐点处,第一流道组中的多个第一流道511汇合后与对应的第二流道521连通。这样,通过拐点可以改变空气流动方向,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参与电化学反应,提高燃料电池的燃料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此外,在第一流道段510和第二流道段520形成的拐点处,将第一流道组中的多个第一流道511汇合后连通第二流道521,可以充分利用阴极板第一表面3上的空间,优化阴极板空气流场的布局,提高氧气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燃料电池电流密度的分布均匀性。
[003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第二流道521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一流道511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平衡空气流场中氧气的浓度,提高燃料电池性能和电流密度的分布均匀性。
[003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所示,第一流道段510包括至少两个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均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向流道段512和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向流道段513,第一纵向流道段512和第一横向流道段513依次交替连通,第二流道段520包括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向流道段522和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横向流道段523,位于第一流道段510上游端的第一纵向流道段512与进气端501连通,位于第一流道段510下游端的第一纵向流道段512与位于第二流道段520上游端的第二横向流道段523连通,位于第二流道段520下游端的第二纵向流道段522与出气端502连通。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阴极板第一表面3的空间,优化流场设计,提高燃料电池性能。
[00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纵向流道段512和第二纵向流道段522均包括折线形流道段530和位于折线形流道段530两端的两个直线形流道段540。这样,通过设置折线形流道段530可以使空气流动方向周期性改变,从而加强氧气的传质能力。
[0034]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多个折线形流道段530形成呈矩形的折线形流场区域,空气流场位于折线形流场区域两侧的流场区域形成两个呈矩形的直线形流场区域,折线形流场区域的面积与两个直线形流场区域的面积之和的比值为1~4:1。通过合理设计折线形流场区域和直线形流场区域的分布,进一步加强氧气的传质能力。此外,本公开提供的阴极板的空气流场兼具蛇形空气流道5以及折线形流道段530与直线形流道段540的配合,具有以下优势:气流分配均匀,在整个电流范围内显示出稳定的输出;周期性结构将空气的层流流动转化为带有流动方向转变的复杂的湍流,提高低氧区的含氧量,降低催化层中低氧区域的面积,促进空气的传质过程,改善电流分布的均匀性。
[00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阴极板的第二表面4上设置有冷却液流场,以用于与阳极板的光面对接后形成双极板冷却液通道,冷却液流场包括沿阴极板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冷却液流道6,冷却液流道6在阴极板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进液端601和出液端602,阴极板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对应每个进液端601均设置有一个与该进液端601连通的冷却液入口公共通道7且对应每个出液端602均设置有一个与该出液端602连通的冷却液出口公共通道8。这样,冷却液由冷却液入口公共通道7、进液端601进入对应的冷却液流道6中,并从出液端602、冷却液出口公共通道8流出,在此流动过程中带走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维持恒定温度。此外,通过将冷却液流场分为多个并排且独立设置的冷却液流道6,可增强冷却液流场的冷却效果,使得由阴极板和阳极板组成的双极板各部分冷却均匀,以增强电堆的散热效果。
[0036]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冷却液流道6包括关于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多蛇形冷却液流道610,且该两个多蛇形冷却液通道610共用冷却液流道6的进液端601和出液端602,多蛇形冷却液通道610包括关于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且首尾连通的两个蛇形冷却液通道611,蛇形冷却液流道611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均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纵向流道段6111和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横向流道段6112,第三纵向流道段6111和第三横向流道段6112依次交替连通。这样,将冷却液流道6布置为不断改变流动方向的蛇形流道,可以增强冷却液在双极板中的滞留时间,增强换热效果,同时保证双极板各部分冷却效果均匀。
[0037]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双极板,该双极板包括阳极板和如上所述的阴极板,阴极板的第二表面4上设置有冷却液流场,阳极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构造为光面且与阴极板的第二表面4对接以形成双极板冷却液通道,第二面上设置有氢气流场,以用于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氢气。由于上述阴极板能够优化燃料电池电流密度的分布均匀性和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同样能够优化燃料电池电流密度的分布均匀性和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其中,阴极板和阳极板可采用密封粘接的方式连接,以使阴极板的第二表面4与阳极板的第一面对接后形成双极板冷却液通道。氢气流场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其目的是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提供氢气,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阳极板上设置有与氢气流场连通的阳极氢气入口公共通道和阳极氢气出口公共通道,以用于氢气的流入和流出,相应的,如图1所示,阴极板上设置有与阳极氢气入口公共通道连通的第一氢气通道9和与阳极氢气出口公共通道连通的第二氢气通道10,以用于供氢气的流通。
[0038]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双极板,以优化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的分布均匀性,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003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4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1]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