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及其工作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872279.2

文献号 : CN11344041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立林

申请人 : 苏州爱本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循环式中药分煎锅,属于中药制药的领域,其包括:煎锅本体,设置于煎锅本体内的分煎结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分煎结构包括:多个药仓,多个转动滤网,多个药仓盖;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本申请可通过转动药仓盖调整滤孔的大小,可根据实际的药材尺寸进行调节,适应性强;可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自主判断药材剩余的可煎煮次数,并且药材不可继续煎煮时会发出警报提示更换新药材,防止了少煮浪费或者多煮破坏药效,使用时判断煎煮次数更加直观,克服了中药煎煮次数的主观随意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药分煎锅中,中药分煎锅包括:煎锅本体,设置于煎锅本体内的分煎结构和控制系统;

所述分煎结构包括:多个药仓(3),竖直排布,分别套接在所述煎锅本体底部;多个转动滤网(5),设置在药仓(3)内,与药仓(3)配合;多个药仓盖(4),设置在药仓(3)上方,与药仓(3)上方开口处配合;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6)、控制模块(7);

所述控制模块(7)包括:控制器(72),接收和发出讯号;存储器(71),与控制器(72)和压力传感器(6)连接,存储压力数据;报警器(73),与控制器(72)连接,接收控制器(72)讯号发出警报;操作面板(75),与控制器(72)连接,用于输入煎煮时间和中药种类,向控制器(72)发出讯号;计时器(76),与控制器(72)连接,向控制器(72)发出讯号;显示屏(74),与控制器(72)连接,显示剩余煎煮次数;

所述煎锅本体包括:锅体(1),承装药汤;锅盖(2),设置在锅体(1)上方,与锅体(1)上方开口处配合,可拆卸;所述锅盖(2)上设置有出气孔(21);

所述锅体(1)包括:底座(16),设置在锅体(1)最下部;加热装置(11),居中设置在锅体(1)下部,位于底座(16)上方,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电磁出液阀(13),设置在锅体(1)外壁的下部,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支撑座(12),居中设置在锅体(1)内底部;第一保温层(15),设置在锅体(1)内壁上;

所述中药分煎锅还包括:喷淋头(43),呈发散状,设置在药仓盖(4)居中处,与外接水管连接,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蓄液室(14),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11)下方,与锅体(1)连通;

所述蓄液室(14)包括:电磁连通阀(141),设置在蓄液室(14)与锅体(1)连通处,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第二保温层(142),设置在蓄液室(14)内壁上;

所述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药渣‑药材比η,即药渣与原药材的百分比值,通过提前的实验数据收集,先称量完全干燥的单种药材的质量,再将单种药材煎煮成无有效成分的药渣,完全干燥后称量药渣的质量,得出单种药材的药渣‑药材比η,并将多种药材分别实验后,记录药渣‑药材比η形成数据库,依据药材名称分组,录入存储器(71)中;

步骤二,将干燥的空药仓(3)、转动滤网(5)和药仓盖(4)放置在支撑座(12)上,存储器(71)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6)的数值,记为X;

步骤三,预烘干,将原药材装入药仓(3)中,控制模块(7)控制加热装置(11)启动,压力传感器(6)监测支撑座(12)受到的压力,直至压力不再减小即原药材水分完全干燥时,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6)的数值,记为X0;

步骤四,煎煮,通过操作面板(75)输入药材名称和单次煎煮时间,控制模块(7)接收到信号,控制喷淋头(43)喷水,电磁连通阀(141)始终打开,加满水后控制加热装置(11)启动加热,单次煎煮时间结束后,加热装置(11)关闭并且电磁出液阀(13)打开,取出药液,喷淋头(43)喷水冲洗药材、药仓(3)内壁和转动滤网(5)的表面附着物,清洗完成后,清洗后的水进入与锅体(1)底部连通的蓄液室(14)中,此时,电磁连通阀(141)关闭,加热装置(11)再次启动加热,烘干锅体(1)内的药材,直至压力不再减小即单次煎煮的药材水分完全干燥时,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6)的数值,记为X1;

步骤五,由控制器(72)根据存储器(71)中的数据库计算装入药材剩余的煎煮次数N,此时,电磁连通阀(141)打开,喷淋头(43)加水,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所计算出的所剩煎煮次数N,后报警器(73)发出警报,提醒更换新药材;

所述药材剩余的煎煮次数N的计算公式为: ,为下取整函数。

说明书 :

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中药制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

背景技术

[0002] 在煎中药时根据医生的要求,有的中药要与其他中药分煎,因此要把这样的中药单独包裹起来再与其他中药一起煎制,对有这种要求的中药包裹倾倒和冲洗都比较麻烦,一般病人碰到这些中药都非常头痛。
[0003] 中药应煎煮几次,一般认为以煎煮两次为宜。以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熬为佳。煎药是药物中成分溶出的过程,因为生药浸入水溶液后,药物本身吸收了一部分水,药物中所含的生物碱盐类、甙类、有机酸及有机酸盐类、糖类、鞣质、蛋白质、色素、酶类等多种成分几乎都溶于水中,树脂与脂肪油虽不溶于水,但与其它成分一起,亦能部分溶解,因此造成了药材内外浓度差,有效成分从组织内向外渗出,当药材内外浓度相等,即处于平衡状态时,溶出停止。因溶出是一个动态平衡,若生药内部有效成分与其中浸液的比值等于生药外部有效成分与外部浸液的比值,此时药物成分就不能全部溶出,必须滤去药液再加新的溶媒水,使其重新建立浓度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药材的成分继续溶出。实验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故需煎煮两次或三次。著名医家张锡纯很重视药物的第二次煎煮,他说:“富贵之家服药多不用次煎,不知次煎不可废。”
[0004] 有人通过各类药材,几个品种不同规格以及复方的煎煮次数的煎出程度的比较观察,结果看出实验为例的单味药和复方的第一煎和第二煎占煎出率的70%~80%,而第三煎和第四煎占煎出率的20%~30%,说明中药汤剂一般煎煮二次是合理又是必要的。但煎煮次数过多并非是好事,因为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经过长时间加热会使其分解、水解,在溶出的同时,也会破坏药效。
[0005] CN202020652844.5公开了一种双腔方便分煎熬中药器具,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药壶,所述药壶上方活动设置有药盖,所述药壶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药壶上端固定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药盖相适配,所述药壶内部中央活动安装有分隔板,所述药壶左右两端对称分布安装有出药口,所述药壶后端固定安装有,所述药盖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透气孔。
[0006] 该双腔方便分煎熬中药器具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实现了分煎中药的效果,通过在药壶中部设置分隔板的设置,以及滤网孔和移动隔板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单区域中药煎熬、混合煎熬、腔体内煎熬等多种煎熬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煎熬方式,适用广泛。
[0007] 但是,该双腔方便分煎熬中药器具还具有以下缺点:滤网孔孔径单一,若滤网孔过大,则药材从滤网孔中流出,不利于药渣回收,若滤网孔过小,则药材在煎煮过程中飘起,堵塞滤网孔,不利于腔体内药材的有效成分析出;无法自主判断药材煎煮剩余次数,依赖煎煮人员经验,易造成中药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解决滤网孔孔径单一、药材煎煮次数不好把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
[0009]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包括煎锅本体、设置于煎锅本体内的分煎结构和控制系统:
[0010] 所述分煎结构包括:多个药仓,竖直排布,分别套接在所述煎锅本体底部;多个转动滤网,设置在药仓内,与药仓配合;多个药仓盖,设置在药仓上方,与药仓上方开口处配合;
[0011]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
[0012] 所述煎锅本体包括:锅体,承装药汤;锅盖,设置在锅体上方,与锅体上方开口处配合,可拆卸;
[0013] 所述锅体包括:底座,设置在锅体最下部;加热装置,居中设置在锅体下部,位于底座上方,并与控制模块连接;电磁出液阀,设置在锅体外壁的下部,并与控制模块连接;支撑座,居中设置在锅体内底部;第一保温层,设置在锅体内壁上;
[0014] 所述锅盖上设置有出气孔。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温层减少了烘干作业时的热量流出,提高了烘干效率。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多个支撑腿,为隔热材料,对称设置在支撑座下方,相邻的支撑腿之间存在间隙;支撑台面,由多个圆形支撑面组成,底面与支撑腿固定连接;限位台阶,形状与支撑台面边缘配合,高于支撑台面并与支撑台面边缘固定连接;限位凸台,设置在支撑台面居中处;所述圆形支撑面中部开口。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腿隔绝了加热装置的热量,防止了中药煎煮以及煎煮完成后进行烘干作业时,热量传递到药仓底部,使药材过烧,药效不佳。
[0018] 进一步的,所述药仓呈圆柱状,上方开口,表面设置有均匀的细孔,底部与所述圆形支撑面抵接;
[0019] 所述药仓内底面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的外径与药仓内径一致;
[0020] 所述转动滤网呈圆柱状,上下开口,表面设置有均匀的细孔,设置在药仓内,底部与所述转动槽转动配合;
[0021] 所述转动滤网表面的细孔与药仓表面的细孔的位置和形状匹配;
[0022] 所述药仓盖,包括:外连接圈,内径与所述药仓外壁直径一致,并与药仓转动连接;内连接圈,外径与药仓内壁直径一致,内径与所述转动滤网一致,与所述药仓转动连接并与所述转动滤网驱动连接。
[0023]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限位凸头,设置在所述限位凸台侧面;第一限位凹槽,设置在药仓外侧壁上,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头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槽深不超过药仓壁厚度,限制药仓转动;
[0024] 还包括:第二限位凹槽,设置在药仓盖的内连接圈内侧;第二限位凸头,设置在转动滤网的内侧上部,高度与内连接圈高度一致,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与第二限位凸头匹配。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药仓盖时,转动滤网被带动着一起转动,而药仓被第一限位凸头限制转动,转动滤网和药仓表面的细孔错位,细孔的部分区域被互相遮挡,即可通过转动药仓盖来调整药仓和转动滤网组合后的孔大小。
[0026] 进一步的,还包括:喷淋头,呈发散状,设置在药仓盖居中处,与外接水管连接,并与控制模块连接;蓄液室,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下方,与锅体连通;
[0027] 所述蓄液室包括:电磁连通阀,设置在蓄液室与锅体连通处,并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二保温层,设置在蓄液室内壁上。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烘干作业之前用水冲洗药材,可保证药材、药仓内壁和转动滤网的表面附着物被清洗干净,防止在药材称重阶段中,附着物对称重结果造成误差。清洗完成后,电磁连通阀打开,清洗液进入蓄液室,防止有效成分被冲洗过程中带走,造成浪费。清洗液完全进入蓄液室后关闭电磁连通阀,等待烘干作业完成后再打开电磁连通阀,防止清洗液中的有效成分在烘干作业时失效。
[0029] 另外,烘干之后,煎煮时通过与外接水管连接的喷淋头加水,对干燥的药材起到了浸润的效果,使液体更容易吸收进药材里。若直接向锅体中注水,干燥的药材在水中吸水时产生气泡,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接收和发出讯号;存储器,与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存储压力数据;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接收控制器讯号发出警报;计时器,与控制器连接,向控制器发出讯号;操作面板,与控制器连接,用于输入煎煮时间和中药种类,向控制器发出讯号;显示屏,与控制器连接,显示剩余煎煮次数。
[0031]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圆形支撑面的圆心为中心,对称地设置在圆形支撑面上,与药仓抵接;
[0032]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将压力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
[003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药材析出有效成分后的质量变化直观地转化为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变化,便于定量分析。
[0034] 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步骤一,采集药渣‑药材比η,即药渣与原药材的百分比值,通过提前的实验数据收集,先称量完全干燥的单种药材的质量,再将单种药材煎煮成无有效成分的药渣,完全干燥后称量药渣的质量,得出单种药材的药渣‑药材比η,并将多种药材分别实验后,记录药渣‑药材比η形成数据库,依据药材名称分组,录入存储器中;
[0036] 步骤二,将干燥的空药仓、转动滤网和药仓盖放置在支撑座上,存储器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记为X;
[0037] 步骤三,预烘干,将原药材装入药仓中,控制模块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压力传感器监测支撑座受到的压力,直至压力不再减小即原药材水分完全干燥时,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记为X0;
[0038] 步骤四,煎煮,通过操作面板输入药材名称和单次煎煮时间,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控制喷淋头喷水,电磁连通阀始终打开,加满水后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单次煎煮时间结束后,加热装置关闭并且电磁出液阀打开,取出药液,喷淋头喷水冲洗药材、药仓内壁和转动滤网的表面附着物,清洗完成后,清洗后的水进入与锅体底部连通的蓄液室中,此时,电磁连通阀关闭,加热装置再次启动加热,烘干锅体内的药材,直至压力不再减小即单次煎煮的药材水分完全干燥时,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记为X1;
[0039] 步骤五,由控制器根据存储器中的数据库计算装入药材剩余的煎煮次数N,此时,电磁连通阀打开,喷淋头加水,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所计算出的所剩煎煮次数N,后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更换新药材。
[0040] 进一步的,所述药材剩余的煎煮次数N的计算公式为: 。(“ ”为下取整函数, )
[00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烘干以及每次煎煮完成后的烘干作业,可保证药材或药渣称重时都完全干燥,排除药材或药渣中水分对压力传感器的影响,并且,药材被烘干后动态平衡被打破,重新煎煮后形成新的浓度差,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持续析出。
[0042]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43] 1.药仓的滤孔尺寸可通过转动药仓盖调整滤孔的大小,可根据实际的药材尺寸进行调节,适应性强;
[0044] 2.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自主判断药材剩余的可煎煮次数,并且药材不可继续煎煮时会发出警报提示更换新药材,防止了少煮浪费或者多煮破坏药效,使用时判断煎煮次数更加直观,克服了中药煎煮次数的主观随意性。

附图说明

[0045]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爆炸图。
[0046]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药仓的局部放大图。
[0047]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药仓的剖面图。
[0048]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转动滤网的局部放大图。
[0049]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转动滤网的剖面图。
[0050]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支撑座的俯视图。
[0051]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药仓盖的剖面图。
[0052]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锅体的剖面图。
[0053]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0054] 附图标记说明:
[0055] 锅体1,加热装置11,支撑座12:支撑腿121,支撑台面122,圆形支撑面123,限位台阶124,限位凸台125,第一限位凸头126,电磁出液阀13,蓄液室14,电磁连通阀141,第二保温层142,第一保温层15,底座16,
[0056] 锅盖2,出气孔21,
[0057] 药仓3,第一限位凹槽31,转动槽32
[0058] 药仓盖4,外连接圈41,内连接圈42,喷淋头43
[0059] 转动滤网5,第二限位凸头51,
[0060] 压力传感器6,
[0061] 控制模块7,存储器71,控制器72,报警器73,显示屏74,操作面板75,计时器76。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为方便说明,本申请提及方向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
[0063] 参照图1‑图9所示,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包括煎锅本体,设置于煎锅本体内的分煎结构和控制系统:
[0064] 所述分煎结构包括:多个药仓3,竖直排布,分别套接在所述煎锅本体底部;多个转动滤网5,设置在药仓3内,与药仓3配合;多个药仓盖4,设置在药仓3上方,与药仓3上方开口处配合;
[0065]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6;控制模块7。
[0066] 所述煎锅本体包括:锅体1,承装药汤;锅盖2,设置在锅体1上方,与锅体1上方开口处配合,可拆卸;
[0067] 所述锅体1包括:底座16,设置在锅体1最下部;加热装置11,居中设置在锅体1下部,位于底座16上方,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电磁出液阀13,设置在锅体1外壁的下部,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支撑座12,居中设置在锅体1内底部;第一保温层15,设置在锅体1内壁上;
[0068] 所述锅盖2上设置有出气孔21。
[0069] 所述支撑座12包括:多个支撑腿121,为隔热材料,对称设置在支撑座12下方,相邻的支撑腿121之间存在间隙;支撑台面122,由多个圆形支撑面123组成,底面与支撑腿121固定连接;限位台阶124,形状与支撑台面122边缘配合,高于支撑台面122并与支撑台面122边缘固定连接;限位凸台125,设置在支撑台面122居中处;所述圆形支撑面123中部开口。
[0070] 所述药仓3呈圆柱状,上方开口,表面设置有均匀的细孔,底部与所述圆形支撑面123抵接;
[0071] 所述药仓3内底面设置有转动槽32,转动槽32的外径与药仓内径一致;
[0072] 所述转动滤网5呈圆柱状,上下开口,表面设置有均匀的细孔,设置在药仓3内,底部与所述转动槽32转动配合;
[0073] 所述转动滤网5表面的细孔与药仓3表面的细孔的位置和形状匹配;
[0074] 所述药仓盖4,包括:外连接圈41,内径与所述药仓3外壁直径一致,并与药仓3转动连接;内连接圈42,外径与药仓3内壁直径一致,内径与所述转动滤网5一致,与所述药仓3转动连接并与所述转动滤网5驱动连接。
[0075] 还包括:第一限位凸头126,设置在所述限位凸台125侧面;第一限位凹槽31,设置在药仓3外侧壁上,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头126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凹槽31槽深不超过药仓3壁厚度,限制药仓3转动。
[0076] 还包括:第二限位凹槽31,设置在药仓盖4的内连接圈42内侧;第二限位凸头51,设置在转动滤网5的内侧上部,高度与内连接圈42高度一致,所述第二限位凹槽31与第二限位凸头51匹配。
[0077] 还包括:喷淋头43,呈发散状,设置在药仓盖4居中处,与外接水管连接,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蓄液室14,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11下方,与锅体1连通;所述蓄液室14包括:电磁连通阀141,设置在蓄液室14与锅体1连通处,并与控制模块7连接;第二保温层142,设置在蓄液室14内壁上。
[0078] 所述控制模块7包括:控制器72,接收和发出讯号;存储器71,与控制器72和压力传感器6连接,存储压力数据;报警器73,与控制器72连接,接收控制器72讯号发出警报;计时器76,与控制器72连接,向控制器72发出讯号;操作面板75,与控制器72连接,用于输入煎煮时间和中药种类,向控制器72发出讯号;显示屏74,与控制器72连接,显示剩余煎煮次数。
[0079] 所述压力传感器6,以圆形支撑面123的圆心为中心,对称地设置在圆形支撑面123上,与药仓3抵接;
[0080] 所述压力传感器6与控制模块7连接,将压力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7。
[0081] 一种自主判断煎药次数的中药分煎锅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2] 步骤一,采集药渣‑药材比η,即药渣与原药材的百分比值,通过提前的实验数据收集,先称量完全干燥的单种药材的质量,再将单种药材煎煮成无有效成分的药渣,完全干燥后称量药渣的质量,得出单种药材的药渣‑药材比η,并将多种药材分别实验后,记录药渣‑药材比η形成数据库,依据药材名称分组,录入存储器71中;
[0083] 步骤二,将干燥的空药仓3、转动滤网5和药仓盖4放置在支撑座12上,存储器71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6的数值,记为X;
[0084] 步骤三,预烘干,将原药材装入药仓3中,控制模块7控制加热装置11启动,压力传感器6监测支撑座12受到的压力,直至压力不再减小即原药材水分完全干燥时,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6的数值,记为X0;
[0085] 步骤四,煎煮,通过操作面板75输入药材名称和单次煎煮时间,控制模块7接收到信号,控制喷淋头43喷水,电磁连通阀141始终打开,加满水后控制加热装置11启动加热,单次煎煮时间结束后,加热装置11关闭并且电磁出液阀13打开,取出药液,喷淋头43喷水冲洗药材、药仓3内壁和转动滤网5的表面附着物,清洗完成后,清洗后的水进入与锅体1底部连通的蓄液室14中,此时,电磁连通阀141关闭,加热装置11再次启动加热,烘干锅体1内的药材,直至压力不再减小即单次煎煮的药材水分完全干燥时,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6的数值,记为X1;
[0086] 步骤五,由控制器72根据存储器71中的数据库计算装入药材剩余的煎煮次数N,此时,电磁连通阀141打开,喷淋头43加水,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所计算出的所剩煎煮次数N,后报警器73发出警报,提醒更换新药材。
[0087] 所述药材剩余的煎煮次数N的计算公式为: 。
[0088] (“ ”为下取整函数, )
[0089]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辅助判断煎药效果的中药分煎锅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采集数据库,收集各种药材的药渣‑药材比η,即药渣与原药材的百分比值,通过提前的实验数据收集,先称量完全干燥的单种药材的质量,再将单种药材煎煮成无有效成分的药渣,完全干燥后称量药渣的质量,得出单种药材的药渣‑药材比η,并将多种药材分别实验后,记录药渣‑药材比η形成数据库,依据药材名称分组,录入存储器中;首先将干燥的空药仓放置在支撑座上,存储器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记为X;煎煮药材前,对原药材进行预烘干,预烘干,将原药材装入药仓中,盖上锅盖,控制模块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压力传感器监测支撑座受到的压力,直至压力不再减小时,表示原药材水分被完全烘干,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记为X0;煎煮时,通过操作面板输入煎煮的药材名称和单次煎煮时间,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发出信号控制喷淋头向锅体中加水并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电磁连通阀始终打开,计时器记录时间,单次煎煮时间结束后,计时器向控制模块发出信号,控制加热装置关闭并控制电磁出液阀打开,将药液取出,喷淋头喷水冲洗药材、药仓内壁和转动滤网的表面附着物,清洗完成后,清洗后的水进入与锅体底部连通的蓄液室中,此时,电磁连通阀关闭,加热装置再次启动加热,烘干锅体内的药材,直至压力不再减小即单次煎煮的药材水分完全干燥时,记录下此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记为X1;由控制器根据存储器中的数据库,根据公式,计算出药材剩余的煎煮次数N,控制器控制电磁连通阀打开,喷淋头加水,重复煎煮,直至完成所计算出的所剩煎煮次数N,后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更换新药材。
[0090] 煎煮次数的计算方法为:药材在药仓内,对药仓底面施加压力,再由药仓传递给压力传感器。而药仓和药材在竖直方向上除重力以外不受其他外力,因此药仓和药材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作用都为重力作用,即压力值等于重力值,而物体重力与质量呈正比,因此压力值之比即为质量比。而要保证每次煎煮出的药液药效一致,则要求每次煎出的有效成分相同。因此单次煎出有效成分的重力值为X0‑X1,而空药仓、转动滤网和药仓盖的总重力值为X,因此初始的原药材重力值X0‑X为。已知数据库中,某种药材的药渣‑药材比为η,则有效成分‑药材比为1‑η。用有效成分
[0091]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锅体内壁设置第一保温层,减少了烘干作业时的热量流出,并减少了烘干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烘干效率。
[0092] 支撑腿为隔热材料,隔绝了加热装置的热量,防止了中药煎煮以及煎煮完成后进行烘干作业时,热量传递到药仓底部,使药材过烧,药效不佳。
[0093] 通过第一限位凸头与第一限位凹槽配合,限制药仓转动,第二限位凸头与第二限位凹槽配合,使药仓盖与转动滤网驱动连接。转动药仓盖时,转动滤网被带动着一起转动,而药仓被第一限位凸头限制转动,转动滤网和药仓表面的细孔错位,细孔的部分区域被互相遮挡,即可通过转动药仓盖来调整药仓和转动滤网组合后的孔大小。
[0094] 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可将药材析出有效成分后的质量变化直观地转化为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变化,便于定量分析。
[0095] 通过预烘干以及每次煎煮完成后的烘干作业,可保证药材或药渣称重时都完全干燥,排除药材或药渣中水分对压力传感器的影响,并且,药材被烘干后动态平衡被打破,重新煎煮后形成新的浓度差,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持续析出。
[0096] 在烘干作业之前用水冲洗药材,可保证药材、药仓内壁和转动滤网的表面附着物被清洗干净,防止在药材称重阶段中,附着物对称重结果造成误差。清洗完成后,电磁连通阀打开,清洗液进入蓄液室,防止有效成分被冲洗过程中带走,造成浪费。清洗液完全进入蓄液室后关闭电磁连通阀,等待烘干作业完成后再打开电磁连通阀,防止清洗液中的有效成分在烘干作业时失效。
[0097] 另外,烘干之后,煎煮时通过与外接水管连接的喷淋头加水,对干燥的药材起到了浸润的效果,使液体更容易吸收进药材里。若直接向锅体中注水,干燥的药材在水中吸水时产生气泡,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0098]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