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18912.2

文献号 : CN1134432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金友

申请人 : 深圳市粤润通吊装运输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包括用于运输风电塔筒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板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风电塔筒与所述支撑槽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座,所述风电塔筒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风电塔筒的定位机构。本申请具有提高风电塔筒运输的稳定性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包括用于运输风电塔筒(11)的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板一侧设置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21),所述风电塔筒(11)与所述支撑槽(21)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远离所述支撑座(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座(3),所述风电塔筒(1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定位座(3)朝向所述支撑座(2)的一侧,所述定位座(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风电塔筒(11)的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多条抵接杆(4),所述定位座(3)朝向所述支撑座(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筒(31),所述定位筒(31)远离所述定位座(3)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筒(32),多条所述抵接杆(4)分别滑移于多个所述固定筒(32)内,多条所述抵接杆(4)背离所述定位筒(31)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筒(32),并延伸至所述固定筒(32)一端外,多条所述抵接杆(4)背离所述定位筒(31)的一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风电塔筒(11)的侧壁,所述定位筒(31)设置有用于同时带动多条所述抵接杆(4)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筒(31)的方向移动的移动组件;

所述支撑座(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风电塔筒(11)固定于所述支撑槽(21)内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绳带(6),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放卷座(7),所述放卷座(7)转动设置有放卷轮(7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远离所述放卷座(7)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控制座(8),所述控制座(8)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轮(82),所述绳带(6)收卷于所述放卷轮(72)内,所述绳带(6)的一端与所述放卷轮(72)相连接,所述绳带(6)的另一端绕过所述风电塔筒(11),并与所述转动轮(82)相连接,所述控制座(8)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轮(82)转动的转动件,所述控制座(8)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转动轮(82)的转动方向的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41)以及多条连接杆(42),所述移动块(41)滑移设置于所述定位筒(31)内,多条所述连接杆(4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块(41)的侧壁铰接,多条所述连接杆(4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筒(31),并分别与所述定位筒(31)滑动连接,多条所述连接杆(42)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多个所述固定筒(32),并分别与多条所述抵接杆(4)的侧壁铰接,多条所述连接杆(42)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固定筒(32)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筒(31)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块(41)移动的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机(5),所述定位筒(31)转动设置有丝杆(51),所述丝杆(51)贯穿所述移动块(41),并与所述移动块(41)螺纹连接,所述电机(5)设置于所述定位座(3)背离所述支撑座(2)的一侧,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依次贯穿所述定位座(3)以及所述定位筒(31),并与所述丝杆(51)的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齿轮(83)以及控制块(84),所述控制座(8)内转动设置有控制轴(81),所述转动轮(82)套设于所述控制轴(81),所述控制轴(81)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座(8),并延伸至所述控制座(8)侧壁外,所述控制齿轮(83)套设于所述控制轴(81)的一端,所述控制块(84)移动设置于所述控制齿轮(83)顶部,所述控制块(84)与所述控制齿轮(83)相配合,所述控制座(8)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控制块(84)朝靠近所述控制齿轮(83)的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91),所述控制座(8)朝向所述控制齿轮(83)的一侧设置有升降筒(9),所述升降杆(91)移动设置于所述升降筒(9)内,所述升降杆(91)的底端贯穿所述升降筒(9),并延伸至所述升降筒(9)的底部外,所述升降杆(91)的底端与所述控制块(84)相连接,所述升降筒(9)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升降杆(91)移动的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94),所述升降杆(91)的侧壁环设有升降块(93),所述弹簧(94)套设于所述升降杆(91),所述弹簧(94)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块(9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弹簧(94)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筒(9)的顶部内侧相连接,当所述弹簧(94)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控制块(84)配合于所述控制齿轮(8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座(7)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放卷轮(72)转动的收卷件,所述收卷件为卷簧(73),所述放卷座(7)内固定设置有放卷轴(71),所述放卷轮(72)转动套设于所述放卷轴(71),所述放卷轮(72)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721),所述卷簧(73)设置于所述转动槽(721)内,所述卷簧(73)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槽(72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卷簧(73)的另一端与所述放卷轴(71)相连接,当所述卷簧(7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绳带(6)收卷于所述放卷轮(7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滑轮(12),所述底板(1)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架(102)。

说明书 :

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能源供应的紧张,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风力发电逐渐成为新能源技术中最具规模和最成熟的发电方式之一,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
[0003] 由于风电塔筒的体积以及重量大,所以风电塔筒一般使用平板车进行运输。当需要运输风电塔筒时,工作人员先将水平放置的风电塔筒吊运至平板车的顶部,然后再使用木垫对风电塔筒的两侧进行限位,以防风电塔筒脱离于平板车,最后工作人员再使用拉绳套设风电塔筒,同时并将风电塔筒固定于平板车的顶部。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平板车由于抖动容易导致木垫松动,从而失去了对风电塔筒限位的功能,尽管拉绳套设于风电塔筒,但运输的时间越长,风电塔筒就越容易出现掉落于平板车的情况,从而造成风电塔筒运输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风电塔筒运输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包括用于运输风电塔筒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板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风电塔筒与所述支撑槽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座,所述风电塔筒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座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风电塔筒的定位机构。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运输风电塔筒时,工作人员先将风电塔筒水平放置,同时并将风电塔筒的侧壁插接于支撑槽,然后工作人员再将风电塔筒朝靠近定位座的方向移动,此时风电塔筒抵接于定位座的一侧,最后工作人员再通过定位机构将风电塔筒进行固定,此时固定塔筒固定于底板上,进而有利于提高风电塔筒运输的稳定性。
[0009] 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多条抵接杆,所述定位座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远离所述定位座的一侧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筒,多条所述抵接杆分别滑移于多个所述固定筒内,多条所述抵接杆背离所述定位筒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固定筒,并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一端外,多条所述抵接杆背离所述定位筒的一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风电塔筒的侧壁,所述定位筒设置有用于同时带动多条所述抵接杆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筒的方向移动的移动组件。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电塔筒抵接于定位座的一侧时,此时定位筒以及固定筒插接于风电塔筒内,然后工作人员再通过移动组件同时带动多条抵接杆朝远离定位筒的方向移动,此时多条抵接杆同时抵紧于风电塔筒的内壁,且风电塔筒固定于定位座的一侧,进而有利于提高风电塔筒固定于底板上的稳定性。
[0011] 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以及多条连接杆,所述移动块滑移设置于所述定位筒内,多条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移动块的侧壁铰接,多条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定位筒,并分别与所述定位筒滑动连接,多条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多个所述固定筒,并分别与多条所述抵接杆的侧壁铰接,多条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固定筒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筒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块移动的驱动件。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通过驱动件带动移动块朝远离定位座的方向移动时,移动块分别通过多条连接杆带动多条抵接杆朝远离定位筒的方向移动,此时多条抵接杆抵紧于风电塔筒的内壁,进而有利于提高多条抵接杆对风电塔筒进行固定的稳定性。
[0013]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定位筒转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所述移动块,并与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定位座背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贯穿所述定位座以及所述定位筒,并与所述丝杆的一端相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启动电机时,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移动块在定位筒内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移动块移动的稳定性。
[0015]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风电塔筒固定于所述支撑槽内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绳带,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放卷座,所述放卷座内转动设置有放卷轮,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远离所述放卷座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轮,所述绳带收卷于所述放卷轮内,所述绳带的一端与所述放卷轮相连接,所述绳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风电塔筒,并与所述转动轮相连接,所述控制座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轮转动的转动件,所述控制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转动轮的转动方向的控制机构。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一步将风电塔筒固定于支撑槽内时,工作人员先将绳带朝靠近控制座的方向移动,同时并将绳带绕设于风电塔筒的顶部,接着工作人员再将绳带的另一端与放卷轮相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再通过转动件转动放卷轮,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此时放卷轮沿收卷绳带的方向转动,且当放卷轮收卷绳带时,此时绳带将风电塔筒固定于支撑槽内,进而有利于提高风电塔筒进一步固定于支撑槽内的稳定性。
[0017] 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齿轮以及控制块,所述控制座内转动设置有控制轴,所述转动轮套设于所述控制轴,所述控制轴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座,并延伸至所述控制座侧壁外,所述控制齿轮套设于所述控制轴的一端,所述控制块移动设置于所述控制齿轮顶部,所述控制块与所述控制齿轮相配合,所述控制座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控制块朝靠近所述控制齿轮的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控制块下降时,此时控制块配合于控制齿轮的表面,且当控制块与控制齿轮相配合时,此时放卷轮只可沿收卷绳带的方向转动,进而有利于提高放卷轮收卷绳带的稳定性。
[0019]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所述控制座朝向所述控制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升降筒,所述升降杆移动设置于所述升降筒内,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升降筒,并延伸至所述升降筒的底部外,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所述控制块相连接,所述升降筒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升降杆移动的弹性件。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带动升降杆下降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此时控制块配合于控制齿轮,当控制齿轮转动时,此时控制齿轮带动控制块上升,同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此时控制块下降并配合于控制齿轮,进而有利于提高控制块升降的稳定性。
[0021]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升降杆的侧壁环设有升降块,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升降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升降块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筒的顶部内侧相连接,当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控制块配合于所述控制齿轮。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向上提起升降杆时,升降杆带动升降块以及控制块上升,此时升降块压紧弹簧,当工作人员放手松开升降杆时,此时弹簧恢复自然状态,弹簧复位并最终带动控制块下降,进而有利于提高控制块升降的稳定性。
[0023] 可选的,所述放卷座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放卷轮转动的收卷件,所述收卷件为卷簧,所述放卷座内固定设置有放卷轴,所述放卷轮转动套设于所述放卷轴,所述放卷轮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卷簧设置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槽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放卷轴相连接,当所述卷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绳带收卷于所述放卷轮。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绳带朝靠近控制座的方向移动时,此时绳带带动放卷轮转动,且卷簧弹性变形,当工作人员放手松开绳带时,此时卷簧恢复自然状态,卷簧复位并带动放卷轮沿收卷绳带的方向转动,且绳带收卷于收卷轮上,进而有利于提高放卷轮收卷绳带的稳定性。
[0025]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架。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底板时,工作人员可将牵引架固定于运输车上,同时在滑轮的作用下,运输车通过牵引架带动底板移动,进而有利于提高底板移动的便利性。
[0027]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8] 当需要运输风电塔筒时,工作人员先将风电塔筒水平放置,同时并将风电塔筒的侧壁插接于支撑槽,然后工作人员再将风电塔筒朝靠近定位座的方向移动,此时风电塔筒抵接于定位座的一侧,最后工作人员再通过定位机构将风电塔筒进行固定。另外,工作人员可再通过固定装置进一步对风电塔筒进行二次固定,此时固定塔筒固定于底板上,进而有利于提高风电塔筒运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申请的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申请的定位机构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本申请的支撑座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图3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33] 图5是图3的B部分的放大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1、风电塔筒;12、滑轮;2、支撑座;21、支撑槽;3、定位座;31、定位筒;311、第一滑槽;32、固定筒;321、第二滑槽;33、限位块;4、抵接杆;41、移动块;
42、连接杆;5、电机;51、丝杆;6、绳带;7、放卷座;71、放卷轴;72、放卷轮;721、转动槽;73、卷簧;8、控制座;81、控制轴;82、转动轮;821、穿孔;83、控制齿轮;84、控制块;85、连接架;9、升降筒;91、升降杆;92、提升块;93、升降块;94、弹簧;101、手摇杆;102、牵引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实施例:
[0037] 参见图1,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呈水平设置,且底板1用于运输风电塔筒11。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底部转动有三组滑轮12,三组滑轮12分别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每组滑轮12对应有两个,两个滑轮12分别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支撑座2,且两个支撑座2相隔设置。两个支撑座2的顶部分别开设有支撑槽21,且两个支撑槽21分别沿两个支撑座2的竖直方向开设。风电塔筒11呈水平设置,风电塔筒11的侧壁与支撑槽21相适应,且风电塔筒11与支撑槽21滑动连接。
[0038] 底板1的顶部远离两个支撑座2的一侧固定有定位座3,风电塔筒11朝向定位座3的一端抵接于定位座3朝向两个支撑座2的一侧,且定位座3上设置有用于将风电塔筒11定位且固定的定位机构。
[0039] 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2,定位机构包括抵接杆4。定位座3朝向两个支撑座2的一侧固定有定位筒31,定位筒31呈水平设置,且定位筒31呈长方体状。定位筒31的侧壁固定有四个固定筒32,四个固定筒32分别沿定位筒31的水平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且四个固定筒32分别位于定位筒31远离定位筒31的一端。抵接杆4的数量对应设有四条,四条抵接杆4分别滑移于四个固定筒32内,且四条抵接杆4背离定位筒31的一端分别贯穿四个固定筒32,并分别延伸至四个固定筒32的一端外。四条抵接杆4背离定位筒31的一端用于同时抵紧于风电塔筒11的内壁,从而对风电塔筒11进行固定。
[0040] 参见图2,为了便于同时带动四条抵接杆4朝靠近风电塔筒11内壁的方向移动,定位筒31设置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块41以及连接杆42。移动块41滑移于定位筒31内,定位筒3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311,且第一滑槽311沿定位筒31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滑槽311的数量设有四条,且四条第一滑槽311分别沿定位筒31的水平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连接杆42的数量对应设有四条,四条连接杆42的一端分别与四条第一滑槽311滑动连接,四条连接杆42的一端分别与移动块41的侧壁铰接,且四条连接杆4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0041] 四个固定筒32朝向定位座3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二滑槽321,且第二滑槽321沿固定筒32的长度方向开设。连接杆42的自由端与第二滑槽321滑动连接,且连接杆42的自由端与抵接杆4铰接。
[0042] 参加图2,为便于带动移动块41在定位筒31内移动,定位筒31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为电机5。定位筒31内转动有丝杆51,丝杆51呈水平设置,且丝杆51贯穿移动块41,并与移动块41螺纹连接。电机5固定于定位座3背离支撑座2的一侧,且电机5的输出轴依次贯穿定位座3以及定位筒31,并延伸至定位筒31内,且电机5的输出轴与丝杆51朝向定位座3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0043] 当工作人员启动电机5时,电机5的输出轴驱动丝杆51转动,丝杆51带动移动块41朝远离定位座3的方向移动,移动块41分别通过四条连接杆42同时带动四条抵接杆4朝靠近风电塔筒11内壁的方向移动,此时四条抵接杆4背离定位筒31的一端同时抵紧于风电塔筒11的内壁。
[0044]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图2,为了提高移动块41通过连接杆42带动抵接杆4在固定筒32内滑动的稳定性,定位筒31内固定有限位块33,且丝杆51贯穿限位块33并与限位块33转动连接。限位块33位于移动块41朝向定位座3的一侧,且当移动块41抵接于限位块33的一侧时,连接杆42的自由端与固定筒32围合形成的夹角呈锐角,且该夹角朝向定位筒31的一侧。
[0045] 参见图1和图3,为进一步提高风电塔筒11固定于支撑座2上的稳定性,两个支撑座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风电塔筒11固定于支撑槽21内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绳带6,支撑座2的顶部一侧固定有放卷座7,放卷座7内转动有放卷轮72。放卷轮72用于收卷绳带6,绳带6的一端与放卷轮72固定连接,绳带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支撑座2的顶部远离放卷座7的一侧固定有控制座8,控制座8内转动有转动轮82,转动轮82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穿孔821,穿孔821沿转动轮82的直径方向开设,且绳带6的自由端绕设风电塔筒11的侧壁后,再与穿孔
821插接。控制座8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轮82的转动方向的控制机构。
[0046] 具体的,参见图3和图4,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齿轮83以及控制块84。控制座8内转动有控制轴81,且转动轮82通过控制轴81转动于控制座8内。控制轴81的其中一端贯穿控制座8,并延伸至控制座8的侧壁外。控制齿轮83呈竖直设置,且控制齿轮83固定套设于控制轴81的其中一端。控制块84呈楔形状,且控制块84与控制齿轮83相配合,且在控制块84的配合作用下,控制齿轮83只可朝收卷绳带6自由端的方向转动。
[0047] 参见图4,为提高控制块84配合于控制齿轮83的稳定性,控制座8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91,控制座8朝向控制齿轮8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架85,且连接架85朝向控制齿轮83的一侧固定有升降筒9。升降筒9呈竖直设置,且升降杆91移动设置于升降筒9内。升降杆91的底端贯穿升降筒9,并延伸至升降筒9的底部外,且升降杆91的底端与控制块
84固定连接。升降杆91的顶端贯穿升降筒9,并延伸至升降筒9的顶部外,且升降杆91的顶端同轴固定有提升块92。升降筒9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升降杆91升降的弹性件。
[0048] 具体的,参见图4,弹性件为弹簧94。升降杆91的侧壁固定环设有升降块93,升降块93与升降筒9内侧相适应,且升降块93滑移于升降筒9内。弹簧94设置于升降筒9内,弹簧94套设于升降杆91,且弹簧94的一端与升降筒9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弹簧94的另一端与升降块93的顶部固定连接。
[0049] 当工作人员通过提升块92带动升降杆91上升时,升降杆91分别带动升降块93以及控制块84上升,此时控制块84脱离于控制齿轮83,升降块93压紧弹簧94。当工作人员放手松开提升块92时,此时弹簧94恢复自然状态,弹簧94复位并通过升降块93带动升降杆91下降,升降杆91带动控制块84下降,此时控制块84配合于控制齿轮83。
[0050] 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3,为便于工作人员带动转动轮82转动,控制座8背离控制齿轮83的一侧设置有转动件,且转动件为手摇杆101。控制轴81背离控制齿轮83的一端贯穿控制座8,并延伸至控制座8的侧壁外,且手摇杆101与控制轴81背离控制齿轮83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0051] 参见图3和图5,为提高放卷轮72自动收卷绳带6的便利性,放卷座7设置有收卷件,收卷件为卷簧73。放卷座7内固定有放卷轴71,放卷轴71呈水平设置,且放卷轮72转动套设于放卷轴71。放卷轮72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721,且转动槽721沿放卷轮72的长度方向开设。卷簧73嵌设于转动槽721内,且卷簧73的一端与转动槽721的槽壁固定连接,卷簧73的另一端与放卷轴71的侧壁固定连接。
[0052] 当工作人员朝靠近控制座8的方向拉动绳带6的自由端时,绳带6带动放卷轮72朝放出绳带6的方向转动时,此时卷簧73弹性变形,并积蓄弹力。当工作人员放手松开绳带6时,此时卷簧73恢复自然状态,卷簧73释放弹力并带动放卷轮72朝收卷绳带6的方向转动,此时放卷轮72收卷绳带6。
[0053] 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1,底板1靠近定位座3的一侧固定有牵引架102,工作人员可通过牵引架102带动底板1滑动。
[0054] 一种风电塔运输用工装装置的工作原理:
[0055] 当需要运输风电塔筒11时,工作人员先将风电塔筒11放置在支撑座2上,此时风电塔筒11的侧壁嵌设于支撑槽21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将风电塔筒11朝靠近定位座3的方向推动,此时风电塔筒11的一端抵接于定位座3的一侧。接着工作人员再启动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驱动丝杆51转动,丝杆51带动移动块41朝远离定位座3的方向移动,移动块41通过连接杆42带动抵接杆4朝靠近风电塔筒11内壁的方向移动,此时抵接杆4抵紧于风电塔筒11的内壁,风电塔筒11固定于底板1上。
[0056] 接着工作人员再将绳带6的自由端绕设风电塔筒11,同时并将绳带6的自由端贯穿穿孔821,然后工作人员再转动手摇杆101,手摇杆101通过控制轴81带动转动轮82朝收卷绳带6自由端的方向转动。且当工作人员停止转动手摇杆101时,此时转动轮82静止于当前位置,且在绳带6的作用下,风电塔轮固定于支撑槽21内。
[0057] 综上所述,在定位机构以及固定装置的作用下,风电塔筒11固定于底板1上,底板1从而对风电塔筒11进行运输,进而有利于提高风电塔筒11运输的稳定性。
[0058]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