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36678.6

文献号 : CN11347126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莉达马扬昭

申请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辅助信号线和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信号线中的一者相互交叉且电连接。设置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能够优化显示面板在高频工作模式下的响应时间,也能够提升低亮度显示时的显示效果。辅助信号线的设置能够降低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进一步提升亮度均一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辅助信号线,所述辅助信号线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中的一者相互交叉且电连接;所述辅助信号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长度,所述辅助信号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传输的第一复位信号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传输的第二复位信号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任意一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功能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位于所述功能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和数据线,所述电源线和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电源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任意两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和数据线,所述电源线和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电源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任意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功能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和数据线,所述电源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电源线、所述数据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功能金属层中的至少两层;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电源线、所述数据线中至少一者位于所述功能金属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功能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线和数据线,所述电源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电源线、所述数据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功能金属层中的至少两层;其中,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电源线、所述数据线中至少一者位于所述功能金属层。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均位于所述衬底之上;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

所述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子信号线,所述第三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一辅助信号线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子信号线,所述第四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四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四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辅助信号线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功能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发光层;

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中心线;

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的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线至少部分交叠。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之上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功能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半导体层;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

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发光层;

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中心线;

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的至少两条信号线在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2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说明书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主流的两大显示技术分别是液晶显示和有机发光显示。有机自发光显示,由于其自发光特性能够做的更加轻薄,而且其还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高反应速率等特点。有机发光二极管为电流驱动器件,在显示面板中需要设置相应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中设置多个晶体管相互配合以对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驱动。为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显示面板的需求,通常显示面板会包括高频工作模式和低频工作模式,比如在高频工作模式下显示动画等对刷新率要求较高的图像,在低频工作模式下显示静态图像等。而目前的显示面板存在高频工作模式下显示均一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面板在高频工作模式下显示效果。
[0004]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
[0005] 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0006] 显示面板还包括辅助信号线,辅助信号线和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信号线中的一者相互交叉且电连接。
[0007]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000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设置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分别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设置第一复位信号线传输的第一复位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复位信号线传输的第二复位信号的电压。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向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一个较高的复位电压,能够优化高频工作模式下的响应时间,使得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的阈值抓取越准确,从而提升高频显示时的显示效果;同时,通过第二复位信号线向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提供一个较低的复位电压,能够减轻发光器件偷亮,改善低灰阶显示效果。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辅助信号线,辅助信号线能够降低传输复位信号的压降,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中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1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
[001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
[0017] 图8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018] 图9为图5中切线B‑B′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019]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0]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1]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2] 图13为图12中切线C‑C′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023]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4]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5]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6]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7]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8]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9] 图20为图19中切线D‑D′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030]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31] 图22为图21中切线E‑E′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032]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33]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34] 图25为图24中显示面板的一种简化示意图;
[0035]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36]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37] 图28为图27中切线F‑F′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038]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39]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40]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0041]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4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和多个像素电路,其中,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在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器件为有机发光器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器件为无机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
[004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图2为图1中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包括7个晶体管和1个存储电容C,也即7T1C像素电路。7个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Tm、数据写入晶体管T1、阈值补偿晶体管T2、第一复位晶体管T3、第二复位晶体管T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其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第二复位晶体管T4用于对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
[0046] 如图1所示的,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到数据信号端D‑d,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电连接,图1中示意出了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均连接到第一节点N1,。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到电源信号端P‑d,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一复位端R1‑d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第二复位端R2‑d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其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一扫描端S1‑d,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控制端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端、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均连接到第二扫描端S2‑d,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控制端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控制端均连接到发光控制端E‑d。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出现了多处“电连接”,“电连接”是指电性连接,理解为在线路构造中不同元器件之间通过可传输电信号的实体走线或者晶体管进行连接。
[0047] 显示面板中包括电源线、数据线、扫描线、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信号线、发光控制线,其中,电源信号端P‑d连接到电源线,数据信号端D‑d连接到数据线,第一复位端R1‑d连接到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端R2‑d连接到第二复位信号线,发光控制端E‑d连接到发光控制线。
[0048] 扫描端(第一扫描端S1‑d和第二扫描端S2‑d)连接到扫描线。显示面板中还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扫描端通过扫描线连接到扫描驱动电路。在一种实施例中,对于一个像素电路,第一扫描端S1‑d通过一条扫描线连接到第n级移位寄存器,第二扫描端S2‑d通过一条扫描线连接到第n+1级移位寄存器。图1中以数据写入晶体管T1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连接到同一个扫描端进行示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晶体管T1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连接到不同的扫描端,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0049] 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复位阶段t1、数据写入阶段t2和发光阶段t3,结合图2示意的时序图进行理解。
[0050] 在复位阶段t1:第一扫描端S1‑d提供使能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后将第一复位端R1‑d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以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
[0051] 在数据写入阶段t2:第二扫描端S2‑d提供使能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晶体管T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开启,将数据信号端D‑d提供的数据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并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同时,第二扫描端S2‑d控制第二复位晶体管T4开启,将第二复位端R2‑d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写入到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以对第一电极进行复位。
[0052] 在发光阶段t3:发光控制端E‑d提供使能信号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开启,在该阶段驱动晶体管Tm向发光器件10提供驱动电流以控制发光器件10发光。
[0053] 其中,第一复位端R1‑d提供的第一复位信号的电压高于第二复位端R2‑d提供的第二复位信号的电压。该实施例中示意,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复位和对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的复位在不同的时段进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复位和对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的复位也可以在同一时段进行。
[0054] 在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时,通过第一复位端R1‑d向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提供较高的复位电压信号,则在数据写入阶段之后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电压越接近Vdata‑|Vth|(Vdata为数据电压,Vth为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则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阈值抓取越快速,即能够优化数据写入和阈值抓取的响应时间。应用在高频显示时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阈值抓取时间较短,通过优化响应时间,提升响应速度,能够使得阈值抓取越准确快速,从而能够提升高频显示的显示效果,能够满足手机竞技游戏等高频应用场景对显示的需求。同时,在对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时,通过第二复位信号线R2向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提供较低的复位电压信号,能够减轻发光器件偷亮,改善低灰阶显示效果。
[005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实施例中像素电路仅做示意性表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连接到同一个扫描端。则在复位阶段,第一复位晶体管T3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同时开启,也即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复位和对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的复位在同一时段进行。
[005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辅助信号线,辅助信号线用于与复位信号线并联,以降低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0057] 在一种实施例中,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一复位信号线相互交叉且电连接。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3中像素电路可以参考图1进行理解。图3中还示意出了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D、电源线P、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第一复位信号线R1、第二复位信号线R2、发光控制线E。在显示面板中,以图3中示意的是第i(i为正整数)行和第i+1行的像素电路为例,对于第i行像素电路来说,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一扫描线S1(i),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二扫描线S2(i)。可以理解对于第i+1行像素电路来说,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一扫描线S1(i+1),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二扫描线S2(i+1)。通过移位寄存器向扫描线提供扫描信号,第一扫描线S1(i)和第二扫描线S2(i)分别连接到相邻的两级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第i行像素电路对应的第二扫描线S2(i)与第i+1行像素电路对应的第一扫描线S1(i+1)连接到同一级移位寄存器(即传输相同的扫描信号)。则图3中示意第i行像素电路中的第二复位晶体管T4连接到第一扫描线S1(i+1),实现在第i行像素电路工作时,数据写入晶体管T1开启写入数据信号的过程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开启对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复位的过程同时进行。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相关实施例中,第一扫描线S1和第二扫描线S2与像素电路中晶体管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图3进行理解,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以S1(i)、S2(i)这种方式进行标示。
[0059] 如图3所示,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至少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线可以为直线或曲线,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是指信号线的大体走向。图3中示意第一辅助信号线F1通过过孔V0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另外,图3中还示意出了存储电容C的第一电极C1和第二电极C2。过孔V1为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10的第一电极相连接的过孔,图3中还示意性表示出了第一电极11。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实施例中如图5、图12、图19、图21也示出了第一电极11,其中,对于第一电极11的形状仅作为示意性表示,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在其他实施例,如图4、图10、图11等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示意图,并未示出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
[0060]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能够降低第一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功耗。
[0061] 图3中还示意出了电容极板ZD,电容极板ZD通过过孔连接到电源线P,图3中阈值补偿晶体管T2为双栅晶体管,由图3可以看出电容极板ZD与阈值补偿晶体管T2中两个晶体管的中间节点N2交叠能够形成电容,能够稳定节点N2的电位,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发光阶段时,能够减小阈值补偿晶体管T2向驱动晶体管Tm控制端的漏流,从而稳定驱动晶体管Tm控制端的电位,以保证驱动电流稳定。
[006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辅助信号线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第二辅助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相互交叉且电连接。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4中仅标示出了像素电路中的部分晶体管,其他结构可以参考图2和图3进行理解。如图4所示,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至少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连接。图4中示意第二辅助信号线F2通过过孔V2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连接,能够降低第二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从而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功耗。
[006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其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一复位信号线R1相互交叉且电连接,第二辅助信号线F2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相互交叉且电连接。该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设置能够降低传输第一复位信号上的压降,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设置能够降低传输第二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能够进一步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功耗。图5中还示意性表示出了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11。
[0064]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分别对驱动晶体管Tm的栅极和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设置第一复位信号线R1传输的第一复位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复位信号线R2传输的第二复位信号的电压。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R1向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提供一个较高的复位电压,能够使得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阈值抓取越快速,优化数据写入和阈值抓取的响应时间,即缩短数据写入和阈值抓取的响应时间。应用在高频显示时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阈值抓取时间较短,而优化响应时间之后,则阈值抓取能够越准确,则从而能够提升高频显示效果,能够满足手机竞技游戏等高频应用场景对显示的需求;同时,通过第二复位信号线R2向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提供一个较低的复位电压,能够减轻发光器件偷亮,改善低灰阶显示效果。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辅助信号线,辅助信号线能够降低传输复位信号的压降,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006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与扫描线(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众多,需要对各种信号线的走线方向以及膜层位置进行合理的布局。
[006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列的一个像素电路行中的所有像素电路电连接,以实现为整行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复位信号;同样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与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列的一个像素电路行中的所有的像素电路电连接,以实现为整行的像素电路提供第二复位信号。也就是说,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在其延伸方向上基本贯通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如图6所示,以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为例,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所有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1均有交叠。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图6中仅以框图来示意像素电路20,可以看出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在其延伸方向上基本贯通显示区AA。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交叉且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一辅助信号线F1交叉形成网格状,能够有效降低第一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
[0067] 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BA还包括如图6中示意的绑定区BD,绑定区BD用于绑定驱动芯片或者绑定柔性电路板。绑定区BD位于显示区AA的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在绑定区BD内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绑定端子,可选的,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图6中还示意出了驱动电路50,图6中以在显示区AA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设置驱动电路50进行示意,驱动电路50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移位寄存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显示区AA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即图6中左右两侧的非显示区内)均设置驱动电路50。
[0068] 图6中示意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也即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绑定区BD内绑定端子的排列方向相同。图6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沿第一方向x延伸,也即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延伸方向与驱动电路50中移位寄存器的排列方向相同。
[0069] 进一步的,在图6实施例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设置第二辅助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驱动电路50中移位寄存器的排列方向相同。
[007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绑定区内绑定端子的排列方向相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驱动电路中移位寄存器的排列方向相同。在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时,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F2时,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相同。
[0071]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与驱动电路中移位寄存器的排列方向相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绑定区内绑定端子的排列方向相同。在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时,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F2时,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相同。
[007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与驱动电路中移位寄存器的排列方向相同,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007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简化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在延伸方向相同,显示面板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长度不完全相等。存在部分第一辅助信号线F1仅与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列的部分第一复位信号线R1交叠,该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利用第一辅助信号线降低传输第一复位信号的压降。
[0074] 在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延伸方向相同时,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可以位于同一层。图8为图3中切线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1、以及位于衬底01之上沿远离衬底01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w、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可选的,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的制作材料相同,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包括钼。第三金属层M3的制作材料包括钛或铝,或钛‑铝‑钛三层结构。第四金属层M4的制作材料包括银或镁,或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三层结构。其中,驱动晶体管Tm包括沟道,沟道位于半导体层w;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C1位于第一金属层M1,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C2位于第二金属层M2;数据线D和电源线P位于第三金属层M3。发光器件10包括在衬底01之上堆叠的第一电极11、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图8中仅示意出了第一电极11,其中,第一电极11位于第四金属层M4。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与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第三金属层M3。
[0075] 图8中还示意出了第一连接线L1和第二连接线L2,其中,第一连接线L1和第二连接线L2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连接线L1的设置使得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与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连接线L2的设置使得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端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
[0076]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图5中切线B‑B′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辅助信号线F2位于第三金属层M3,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同一层,且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同一层。
[0077]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数据线D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在此不再示意。
[0078]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位于同层,且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在此不再示意。
[0079]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中至少一者位于第四金属层M4。以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四金属层M4为例,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一电极11位于同一层,为了保证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第一电极11之间相互绝缘,则需要将第一复位信号线R1布线设置在相邻的第一电极11之间,也就是第一复位信号线R1在布线时需要对第一电极11进行避让。此处可参考下述图19实施例中的示意,在图19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第一电极11均位于第四金属层M4,在图19示意的局部区域内,第一复位信号线R11在布线时对第一电极11进行避让。
[008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0所示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图10中还示意出了第一辅助信号线F1,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相互交叉且电连接。图10中示意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第二金属层M2。
[0081]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与数据线D位于同一层,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第一金属层M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也可以位于第四金属层M4。
[0082] 进一步的,在图10实施例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F2。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同一层。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辅助信号线F2和第一辅助信号线F1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四金属层M4中的任意两层。
[008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部分线段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复位信号线R2还包括第三连接线L3,第三连接线L3为跨桥连接线。在像素电路布线结构中,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C2位于第二金属层M2,电源线P与第二极板C2电连接,可选的,设置相邻的两个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C2通过与其位于同层的第四连接线L4电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多个第二极板C2相互连接形成传输电源信号的副电源线FP,副电源线FP与电源线P交叉且电连接,能够降低传输电源信号的压降,从而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此时副电源线FP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三连接线L3能够保证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与副电源线FP之间相互绝缘,通过合理的布线保证像素电路正常工作。
[0084] 可选的,第三连接线L3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三连接线L3能够与数据线D、电源线P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制作。另外,图11实施例中,还示意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位于第一金属层M1的第一辅助信号线F1电连接。可选的,第一辅助信号线F1也可以位于第四金属层M4或者位于第二金属层M2。
[0085] 图11实施例中以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不同金属层进行示意。将两种复位信号线设置在不同层,能够减少在同一金属层中设置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的条数,从而有利于节省显示面板的布线空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学模组方案中(如屏下摄像、屏下指纹识别),能够提升光学模组的光学性能。
[0086]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位于第二金属层M2,且均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则第一复位信号线R1在其延伸方向上与副电源线FP交叉的位置也需要设置类似于图11实施例中跨桥线(即第三连接线L3),以保证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副电源线FP之间相互绝缘。
[008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金属层,功能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之间,功能金属层也能够用于设置部分信号线。
[0088]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切线C‑C′位置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12和图13进行理解,图12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第二复位信号线R2延伸方向相同,且均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辅助信号线F1、第二辅助信号线F2延伸方向相同,且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辅助信号线F1、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数据线D和电源线P位于同一层。如图12所示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子电源线Pz,子电源线Pz与电源线P至少部分交叠,且子电源线Pz与电源线P通过过孔V3电连接。如图13所示,子电源线Pz位于功能金属层M5,功能金属层M5位于第三金属层M3和第二金属层M2之间。该实施方式中子电源线Pz与电源线P并联连接,子电源线Pz的设置能够降低传输电源信号的压降,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功耗。
[0089] 可选的,功能金属层M5和第三金属层M3的制作材料相同,包括钛和铝。可选的,功能金属层M5和第三金属层M3为钛/铝/钛三层结构。
[009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金属层,数据线和电源线一者位于第三金属层,另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14实施例中与图12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可以参照进行理解,区别在于数据线D和电源线P的膜层位置。如图14所示,数据线D位于功能金属层M5,电源线P位于第三金属层M3,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五连接线L5,数据线D通过第五连接线L5连接到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第一端。该实施方式将延伸方向相同的数据线D、电源线P以及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分别设置在两个金属层中进行走线,能够减少单个金属层中的走线条数,有利于节省显示面板的布线空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如此设置也能够降低不同信号之间相互干扰。
[0091] 图14实施例以数据线D位于功能金属层M5进行示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源线P位于功能金属层M5,数据线D位于第三金属层M3,其中,除了设置第一电极的第四金属层M4之外,第三金属层M3是位于衬底之上距离半导体层w距离最远的金属层,将数据线D设置在第三金属层M3,能够降低数据线D上的信号跳变对第一节点N1电位的干扰,以在驱动发光器件发光的阶段维持第一节点N1电位稳定,保证驱动电流稳定。
[009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辅助信号线位于功能金属层,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以显示面板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为例,如图15所示,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均位于功能金属层M5。第一辅助信号线F1通过第六连接线L6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第二辅助信号线F2通过第七连接线L7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连接。其中,第六连接线L6和第七连接线L7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
[0093] 图15实施例以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位于同一层为例,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中的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M5,另一者位于第三金属层M3,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009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功能金属层。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6所示,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C1位于第一金属层M1,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C2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扫描线S1和第二扫描线S2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1位于功能金属层M5,数据线D、电源线P、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
[0095] 图16实施例中,以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进行示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均位于功能金属层。
[0096] 另外,图16实施例中示意发光控制线E位于第二金属层M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控制线E位于第一金属层M1。
[009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不同层。将延伸方向相同的两种复位信号线设置在不同层,能够避免在单独一个金属层中设置的走线过多,而影响像素电路整体布线空间,如此设置能够有利于合理布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显示面板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学模组方案中,能够提升光学模组的光学性能。
[009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四金属层M4中的任意两层。
[0099]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7所示,电源线P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另外,图17中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且两种辅助信号线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进行示意。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仅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或者仅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F2。
[0100] 另外,如图17中示意的,相邻的两个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C2通过与其位于同层的第四连接线L4电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多个第二极板C2相互连接形成传输电源信号的副电源线FP,副电源线FP与电源线P交叉且电连接,能够降低传输电源信号的压降,从而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也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功耗。
[0101] 另外,图17中示意发光控制线E位于第二金属层M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控制线E位于第一金属层M1。
[010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中,一者位于第四金属层M4(也即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位于同一层),另一者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者第二金属层M2。
[010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金属层,功能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第一复位信号线R1、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源线P、数据线D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四金属层M4、功能金属层M5中至少两层中;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源线P、数据线D中至少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
[0104]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8所示,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电源线P的延伸方向和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发光控制线E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数据线D相互交叉。其中,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C1位于第一金属层M1,发光控制线E、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C2、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功能金属层M5,电源线P和数据线D位于第三金属层M3,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未示出)位于第四金属层。
[0105] 另外,图18中还示意出了第一辅助信号线F1,其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同一层。还示意出了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二辅助信号线F2。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位于不同层。可选的,设置在垂直于衬底方向上,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能够节省像素电路的布线空间。
[0106] 图18中示意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可选的,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一金属层M1。
[0107] 图18中以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功能金属层M5进行示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功能金属层M5,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或者第四金属层,电源线P和数据线D位于第三金属层,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发光控制线E均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中的一层中,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辅助信号线F2可以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同一层。
[0108]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不同层;数据线D和电源线P的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M5,另一者位于第三金属层M3。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可以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四金属层M4中的任意两层中。在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时,第一辅助信号线F1可以位于功能金属层M5或者第三金属层M3。在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F2时,第二辅助信号线F2可以与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同层或者位于不同层。
[0109]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分别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中的任意两层。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切线D‑D′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0110] 结合图19和图20进行理解,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四金属层M4。由图19可以看出第一复位信号线R1需要在相邻的第一电极11之间进行走线,在图19示意的局部区域来看第一复位信号线R1在设置时需要对第一电极11进行绕线,理论上从显示面板整体来看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为一条多次弯折的曲线。如图20所示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1通过第八连接线L8连接到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端d3。第八连接线L8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八连接线L8与数据线D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制作。另外,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与第一电极11连接的过孔(如图3中示意的过孔V1),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第八连接线L8连接的过孔可以与过孔V1一起制作。
[0111] 另外,图19和图20中还示意出了位于第一金属层M1的第一辅助信号线F1,也即,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不同层。其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通过第八连接线L8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
[011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图19实施例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F2,可选的,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同一层。
[011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与图19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四金属层M4。在此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或第二辅助信号线F2。
[011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中一者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另一者位于第三金属层M3。该实施例中,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发光控制线E、以及电源线P和数据线D的膜层位置可以与图19示意的相同。在此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时,第一辅助信号线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者第四金属层M4;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时,第二辅助信号线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者第四金属层M4;显示面板同时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时,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位于同层或者位于不同层。
[0115]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中一者位于第三金属层M3,另一者位于第四金属层M4。在此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或第二辅助信号线F2。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位于同层或者位于不同层。可选的,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均位于第一金属层M1。
[01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位于不同层,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和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的功能金属层M5,第一复位信号线R1、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源线P、数据线D分别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功能金属层M5中的至少两层;第一复位信号线R1、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源线P、数据线D中至少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M5。
[0117]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切线E‑E′位置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21和图22进行理解,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电源线P位于功能金属层M5,第二复位信号线R2和数据线D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复位信号线R1通过第九连接线L9与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源线P通过第十连接线L10与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C2电连接。图21中还示意出了位于第二金属层M2的第二辅助信号线F2,可选的,第二辅助信号线F2也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者位于第四金属层M4。该实施方式中将延伸方向相同的四种信号线分别设置在两个金属层中,避免了单个金属层中信号线数量过多而使得单个像素电路占据空间较大,有利于增大显示面板的透光区的面积,提升整体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学模组方案中时,能够提升光学模组的光学性能。
[0118]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电源线P位于功能金属层M5,第二复位信号线R2和数据线D位于第三金属层M3。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2,可选的,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四金属层M4中任意一层。
[0119]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中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M5,且与该复位信号线对应的辅助信号线也位于功能金属层M5。即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第一辅助信号线F1均位于功能金属层M5;或者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与第二辅助信号线F2均位于功能金属层M5。此时数据线D和电源线P位于第三金属层M3。
[012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电源线P位于功能金属层M5,数据线D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分别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中的任意两层中。当该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时,第一辅助信号线与第一复位信号线位于不同层。当该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时,第二辅助信号线与第二复位信号线位于不同层。可选的,同时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时,两种辅助信号线可以位于同一层。
[0121]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数据线D位于功能金属层M5,电源线P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分别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中的任意两层中。
[012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四金属层M4,第二复位信号线R2、数据线D、电源线P中至少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
[012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四金属层M4,第一复位信号线R1、数据线D、电源线P中至少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
[012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衬底01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至少部分交叠。以在上述图17实施例基础上进行改进为例,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23所示,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至少部分交叠。通过设置两种复位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能够节省显示面板的布线空间,也能够减小显示面板的非透光区域的面积,提升显示面板透光率。另外设置两种复位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也能够减小单个像素电路占据的面积,从而在显示面板尺寸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像素电路的设置个数,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分辨率。此外,在保持相关结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提高用户体验。
[0125] 图23中以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进行示意,在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实施例(如上述图19或图21对应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位于不同金属层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至少部分交叠,以节省显示面板的布线空间。
[0126] 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两种复位信号线位于不同金属层的实施例中,均可以参照图23实施例设置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至少部分交叠。
[012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也即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中一者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另一者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在此基础上,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辅助信号线与两条复位信号线中的一者交叉且电连接,能够降低传输复位信号的压降,从而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
[0128]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24所示,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线F2,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至少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连接;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相同,如图24中示意的,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长度小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长度。
[0129]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与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列的一个像素电路行中的所有像素电路电连接,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与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列的一个像素电路行中的所有的像素电路电连接,图25为图24中显示面板的一种简化示意图。为了清楚示意复位信号线以及辅助信号线的排布情况,图25中仅简化示意出了像素电路20、以及第一复位信号线R1、第二复位信号线R2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如图25所示,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与至少两条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连接,且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长度小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长度。该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利用第二辅助信号线F2降低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上传输的第二复位信号的压降,同时设置第二辅助信号线F2的长度小于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长度,也能够节省电路布线占据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光学模组方案中,能够提升光学模组的光学性能。
[0130] 另外,图24实施例中示意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复位信号线R2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辅助信号线F2位于第一金属层M1,数据线D和电源线P均位于第三金属层M3。可选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信号线F2位于第四金属层M4或者位于第二金属层M2。
[0131] 在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时,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延伸方向不同时,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中的两层,且不分别位于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在此基础上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时,可以根据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各自所在的膜层位置对两种辅助信号线所在的膜层进行设计,其中,同时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时,两种辅助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01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第四金属层M4、以及功能金属层M5,功能金属层M4位于第三金属层M3和第二金属层M2。可选的,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中的一者位于功能金属层M5,在设置相应的辅助信号线时,可以将对应的辅助信号线和与其连接的复位信号线设置在同层,比如第二复位信号线R2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均位于功能金属层M5。
[0133]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2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第一辅助信号线F1与至少两条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长度小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长度,由图26中可以看出,在图中示意的局部区域内,第二复位信号线R2基本贯穿该局部区域,而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一端截止在该局部区域内。该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利用第一辅助信号线F1降低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上传输第一复位信号的压降,同时设置第一辅助信号线F1的长度小于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长度,也能够节省电路布线占据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显示面板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排布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25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0134] 另外,图26中示意,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第三金属层M3。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第四金属层M4。在包括功能金属层的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线F1也可以位于功能金属层。
[0135] 另外,图24和图26实施例中均以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进行示意,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信号线R1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该种实施例中,辅助信号线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0136]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子信号线,第一子信号线与第一复位信号线并联连接,用于降低第一复位信号线R1上的压降。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8为图27中切线F‑F′位置处截面示意图。结合图27和图28来看,第一子信号线X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不同层,在垂直于衬底01所在平面方向e上,第一子信号线X1和第一复位信号线R1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子信号线X1和第一复位信号线R1电连接。图28中还示意出第一复位信号线R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子信号线X1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可选的,第一子信号线X1也可以位于第四金属层M4或者位于功能金属层M5。实际中可以根据第一复位信号线R1所在膜层位置对第一子信号线X1所在膜层进行设置。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子信号线X1与第一复位信号线R1至少部分交叠且电连接,相当于将传输第一复位信号的信号线设置成双层走线,能够进一步降低传输第一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进一步降低功耗。
[0137] 另外,图28中示意第一子信号线X1和第一复位信号线R1通过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第十一连接线L11电连接。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信号线X1和第一复位信号线R1通过贯穿两者之间绝缘层过孔直接电连接,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0138]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子信号线,第二子信号线与第二复位信号线并联连接,用于降低第二复位信号线R2上的压降。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29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子信号线X2,第二子信号线X2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二子信号线X2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电连接。该实施方式相当于将传输第二复位信号的信号线设置成双层走线,能够进一步降低传输第二复位信号线上的压降,进一步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对于第二子信号线X2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28中对应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139]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子信号线,第三子信号线与第一辅助信号线F1位于不同层,在垂直于衬底01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三子信号线和第一辅助信号线F1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三子信号线和第一辅助信号线F1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将第一辅助信号线设置成双层走线,能够进一步降低传输第一复位信号的压降,从而进一步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也能够降低功耗。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子信号线与第一辅助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28实施例进行设置。实际中根据第一辅助信号线所在膜层对第三子信号线所在膜层进行设置。
[0140]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子信号线,第四子信号线与第二辅助信号线F2位于不同层;在垂直于衬底01所在平面方向上,第四子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至少部分交叠,且第四子信号线和第二辅助信号线F2电连接。该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将第二辅助信号线设置成双层走线,能够进一步降低传输第二复位信号的压降,从而进一步提升显示区亮度均一性,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该实施方式中,第四子信号线与第二辅助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28实施例进行设置。实际中根据第二辅助信号线所在膜层对第四子信号线所在膜层进行设置。
[0141]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衬底01之上沿远离衬底01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w、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功能金属层M5、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其中,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采用相同材料制作,第三金属层M3和功能金属层M5采用相同材料制作。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位于第四金属层M4,由于在第三金属层M3和功能金属层M5制作的信号线的厚度较厚,导致在第四金属层M4工艺之前制作的平坦化层不能形成一个相对平坦的表面,使得采用第四金属层M4制作的第一电极平坦性较差,由此导致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不均匀的分散而影响显示效果。基于此,本发明通过对距第一电极距离最近的金属层中信号线的走线进行设计,以改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不均匀分散的问题。
[0142]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30为一种俯视示意图,仅示意出了发光器件10的发光层12,以及位于下方的信号线XX,具体的,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包括开口,发光层12位于开口内,发光层12的形状与开口的形状基本相同。在显示面板制作时,在像素电路制作工艺之后,制作平坦化层,然后制作图形化的第一电极11;然后制作像素定义层并形成开口,开口暴露第一电极11;然后采用蒸镀工艺蒸镀有机功能层,其中有机功能层包括公共层(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等)和发光材料层,发光材料层蒸镀在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内并延伸到开口的侧壁之上或更多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形成在开口内发光材料层定义为发光器件的发光层12;然后制作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可选的,各个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相互连接形成一整层。俯视方向与向衬底做正投影的方向相同,所以在俯视图中发光层12与其在衬底的正投影重合,位于第三金属层M3中的信号线XX与其在衬底的正投影重合。
[0143] 如图30所示,发光层12在衬底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中心线Z;即发光层12的图形形状关于中心线Z对称,也可以说,像素定义层开口的形状关于中心线Z对称。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信号线XX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中心线Z至少部分交叠。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尽量向中心线Z的两侧均匀分散,以改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不均匀分散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014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31所示,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至少两条信号线XX关于中心线Z对称。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尽量向中心线Z的两侧均匀分散,以改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不均匀分散的问题,提升显示效果。图31中示意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两条信号线XX与发光层12交叠。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四条信号线XX与发光层12交叠,则在俯视图中,四条信号线XX中两条位于中心线Z左侧,另外两条位于中心线Z右侧。
[01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信号线XX包括数据线D和电源线P;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信号线XX还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R1和/或第二复位信号线R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信号线XX还包括第一辅助信号线F1和/或第二辅助信号线F2。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信号线XX均可以采用图30或图31中的设计。
[014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3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穿戴产品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01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014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