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并吡啶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53038.6

文献号 : CN1134805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卫东柳爱平刘兴平任叶果龙楚云李建明张萍李立中周春格

申请人 : 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式(I)所示的咪唑并吡啶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式中各取代基具有说明书中所给定义。本发明式(I)化合物具有杀虫和杀菌生物活性,尤其是对害虫如蚜虫、飞虱等具有高活性,可用于防治蚜虫、飞虱和菌核病等虫害和病害。

权利要求 :

1.用通式(I)表示的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1‑((2‑氯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通过下面所示的反应制备得到:

在溶剂水、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已烷、乙酸乙酯、乙腈、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单一或任意两者混合溶剂中,于‑15℃~体系回流温度,用2‑胺基乙醇和2‑氯‑5‑氯甲基吡啶反应,得2‑(((2‑氯吡啶‑5‑基)甲基)氨基)乙醇,必要时,加入碱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吡啶、甲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氢化钠、甲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或碳酸氢钠可以促进反应,或有利于反应进行;在溶剂水、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已烷、乙酸乙酯、乙腈、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单一或任意两者混合溶剂中,于‑15℃~体系回流温度,在碱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吡啶、甲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氢化钠、甲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或碳酸氢钠存在下,用2‑(((2‑氯吡啶‑5‑基)甲基)氨基)乙醇和2‑氯‑6‑甲氧基‑3‑硝基吡啶或2,6‑二氯‑3‑硝基吡啶反应,得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或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在溶剂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已烷、乙酸乙酯、乙腈、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单一或任意两者混合溶剂中,于‑10℃~体系回流温度,在卤化剂氯化亚砜存在下,用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或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可以制备得到1‑((2‑氯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说明书 :

咪唑并吡啶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0001]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
[0002] 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9年03月07日
[0003] 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10172079.9
[0004] 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5] 本发明属杀虫、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杀虫、杀菌生物活性的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它们的制备方法、含有所述化合物的杀虫、杀菌剂组合物、以及用这些化合物控制害虫、有害病菌的用途与方法。

背景技术

[0006] 害虫、有害病菌的防治在实现高效农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害虫、有害病菌的防治在林、牧、副、渔,以及公共卫生中也很重要。虽然市场上已有很多害虫、有害病菌防治剂,但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外来的害虫、有害病菌和害虫、有害病菌的抗性、药物的使用寿命及药物的经济性等问题,再加上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对害虫、有害病菌防治剂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因此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研究,进而开发出新的高效、安全、经济、环境相容和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杀菌剂新品种。
[0007] 新烟碱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活性,以吡虫啉(D1)为杰出代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活性出色、销售成功,为害虫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遗憾的是吡虫啉(D1)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不理想,且具有亚致死效应,鉴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个国家和组织对吡虫啉(D1)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环境风险进行再评价或限制其使用,甚至禁用。此境况下,拜耳和Meiji Seika Pharma分别于近年研发了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和Flupyrimin(D2),尽管氟吡呋喃酮和Flupyrimin(D2)对蚜虫等害虫的杀虫活性不敌吡虫啉(D1),但它们某些程度上解决了吡虫啉(D1)等新烟碱类杀虫剂高蜜蜂毒性等方面的不足。
[0008] 具有生物活性的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在文献中不多见,甚至是难以见到。尽管EP0296453A2中也顺带给出了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的信息,但EP0296453A2中并未对其中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和质谱等结构确证,熔点数据也无从考证。
[0009] 为获得具有更佳环境相容性、安全性以及高效、经济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基于前期结果,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式(I)所示的具有害虫、有害病菌活性的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其中有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有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杀菌活性,并且与吡虫啉(D1)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本发明化合物对蜜蜂安全。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提供了式(I)所示的具有害虫、有害病菌等生物活性的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异构体:
[0011]
[0012] 其中:
[0013] I.B选自O、S或C1‑C12烷基亚胺基;
[0014] II.R选自氢、卤素、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C3‑C8杂环基、C6‑C12芳基或杂芳基;
[0015] III.R1选自氢、硝基、氰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羰基、C1‑C12烷硫羰基、C1‑C12烷氧硫代羰基或C1‑C12烷硫硫代羰基;
[0016] R2选自氢、卤素、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基;
[0017] R3选自氢、卤素、硝基、氰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羰基、C1‑C12烷硫羰基、C1‑C12烷氧硫代羰基或C1‑C12烷硫硫代羰基;
[0018] IV.R4、R5、R6和R7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氢、卤素、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硫基或C1‑C12烷胺基;
[0019] 且1)I、II、III和IV中氢原子部分或全部可以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胺基、二(C1‑C6)烷胺基、C2‑C6链烯基、C2‑C6链烯氧基、C2‑C6链烯硫基、C2‑C6链烯胺基、二C2‑C6链烯胺基、C2‑C6链炔基、C2‑C6链炔氧基、C2‑C6链炔硫基、C2‑C6链炔胺基、二C2‑C6链炔胺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氧基、C3‑C8环烷硫基、C3‑C8环烷胺基、二C3‑C8环烷胺基、苯基、苯氧基、苯胺基、杂芳基、杂芳氧基、杂芳胺基;1)中氢原子部分或全部同样可以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胺基或C1‑C6卤代烷胺基;
[0020] 上面给出的化合物(I)的定义中,所用术语不论单独使用还是用在复合词中,代表如下取代基:
[0021] 卤素:指氟、氯、溴、碘;
[0022] 烷基:指直链或支链烷基;
[0023] 环烷基:指饱和和不饱和的环烷基;
[0024] 链烯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双键;
[0025] 链炔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三键;
[0026] C6‑C12芳基:指苯基、萘基、蒽基或菲基;
[0027] 杂芳基:指噻唑基、吡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喹啉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或上述杂芳基不同程度的氢化物;
[0028] 卤代:指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取代。
[0029] 本发明优选的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
[0030] I.B选自O、S或C1‑C12烷基亚胺基;
[0031] II.R选自噻唑基或吡啶基;
[0032] III.R1选自硝基、氰基或三氟甲基;
[0033] R2选自氢、卤素或C1‑C12烷基;
[0034] R3选自氢、卤素或C1‑C12烷基;
[0035] IV.R4、R5、R6和R7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氢、卤素或C1‑C12烷基;
[0036] 且I、II、III和IV中氢原子部分或全部可以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硫基或C1‑C6卤代烷硫基。
[0037]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
[0038] I.B选自O;
[0039] II.R选自2‑氯噻唑‑5‑基、2‑氯吡啶‑5‑基或2‑三氟甲基吡啶‑5‑基;
[0040] III.R1选自硝基;
[0041] R2选自氢、卤素或C1‑C6烷基;
[0042] R3选自氢、卤素或C1‑C6烷基;
[0043] IV.R4、R5、R6和R7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氢、卤素或C1‑C6烷基。
[0044] 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其中:
[0045] I.B选自O;
[0046] II.R选自2‑氯噻唑‑5‑基、2‑氯吡啶‑5‑基或2‑三氟甲基吡啶‑5‑基;
[0047] III.R1选自硝基;
[0048] R2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0049] R3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0050] IV.R4、R5、R6和R7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氢或C1‑C3烷基。
[0051] 本发明尤其优选的式(I)化合物是下述化合物:
[0052] 1‑((2‑氯噻唑‑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53] 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54] 1‑((2‑氯噻唑‑5‑基)甲基)‑2‑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55] (S)‑1‑((2‑氯噻唑‑5‑基)甲基)‑2‑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56] 1‑((2‑氯噻唑‑5‑基)甲基)‑2‑乙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57] 1‑((2‑氯噻唑‑5‑基)甲基)‑7‑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58] 1‑((2‑苯基噻唑‑4‑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59] 1‑((2‑(4‑甲基苯基)噻唑‑4‑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0] 1‑((2‑氯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1] 1‑((2‑氯吡啶‑5‑基)甲基)‑3‑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2] 1‑((2‑氯吡啶‑5‑基)甲基)‑2‑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3] 1‑((2‑氯吡啶‑5‑基)甲基)‑2‑乙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4] 1‑((2‑氯吡啶‑5‑基)甲基)‑7‑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5] 1‑((四氢呋喃‑3‑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6] 1‑乙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7] 1‑(2‑氯乙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8] 1‑((2‑氯吡啶‑5‑基)甲基)‑8‑氰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69] 1‑((2‑氯吡啶‑5‑基)甲基)‑8‑三氟甲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70] 1‑((2‑氯苯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71] N‑乙基‑1‑((2‑氯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亚胺;
[0072] 1‑((2‑三氟甲基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
[0073] 式(II)化合物是制备本发明式(I)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及物化性质均未见报道。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制备式(I)化合物的中间体式(II)化合物及其式(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式(II)中间体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74]
[0075] 式中:
[0076] L选自卤素或C1‑C6烷氧基;
[0077] R选自氢、卤素、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C3‑C8杂环基、C6‑C12芳基或杂芳基;
[0078] R1选自氢、硝基、氰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羰基、C1‑C12烷硫羰基、C1‑C12烷氧硫2 3
代羰基或C1‑C12烷硫硫代羰基;R选自氢、卤素、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基;R 选自氢、卤素、硝基、氰基、C1‑C12烷基、C1‑C12烷氧羰基、C1‑C12烷硫羰基、C1‑C12烷氧硫代羰基或C1‑C12烷硫硫代羰基;
[0079] R4、R5、R6和R7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氢、卤素、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硫基或C1‑C12烷胺基;
[0080] 且R、R1、R2、R3、R4、R5、R6和R7中氢原子部分或全部可以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卤代烷硫基、C1‑C6烷胺基或C1‑C6卤代烷胺基;
[0081] 上面给出的式(II)化合物的定义中,所用术语不论单独使用还是用在复合词中,代表如下取代基:
[0082] 卤素:指氟、氯、溴、碘;
[0083] 烷基:指直链或支链烷基;
[0084] 环烷基:指饱和和不饱和的环烷基;
[0085] 链烯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双键;
[0086] 链炔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三键;
[0087] C6‑C12芳基:指苯基、萘基、蒽基或菲基;
[0088] 杂芳基:指噻唑基、吡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喹啉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或上述杂芳基不同程度的氢化物;
[0089] 卤代:指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卤原子取代。
[0090] 本发明优选的式(II)化合物是下述化合物:
[0091]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092]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093]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094]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095] N‑((2‑氯噻唑‑5‑基)甲基)‑N‑(1‑羟基丙烷‑2‑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096] N‑((2‑氯噻唑‑5‑基)甲基)‑N‑(1‑羟基丙烷‑2‑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097] (S)‑N‑((2‑氯噻唑‑5‑基)甲基)‑N‑(1‑羟基丙烷‑2‑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098] (S)‑N‑((2‑氯噻唑‑5‑基)甲基)‑N‑(1‑羟基丙烷‑2‑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099] N‑((2‑氯噻唑‑5‑基)甲基)‑N‑(1‑羟基丁烷‑2‑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00] N‑((2‑氯噻唑‑5‑基)甲基)‑N‑(1‑羟基丁烷‑2‑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01]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4‑甲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02]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4‑甲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03] N‑((2‑苯基噻唑‑4‑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04] N‑((2‑苯基噻唑‑4‑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05] N‑((2‑(4‑甲基苯基)噻唑‑4‑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06] N‑((2‑(4‑甲基苯基)噻唑‑4‑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07]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08]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09]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10]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11] N‑((2‑氯吡啶‑5‑基)甲基)‑N‑(1‑羟基丙烷‑2‑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12] N‑((2‑氯吡啶‑5‑基)甲基)‑N‑(1‑羟基丙烷‑2‑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13] N‑((2‑氯吡啶‑5‑基)甲基)‑N‑(1‑羟基丁烷‑2‑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14] N‑((2‑氯吡啶‑5‑基)甲基)‑N‑(1‑羟基丁烷‑2‑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15]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4‑甲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16]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4‑甲基‑3‑硝基吡啶‑2‑胺;
[0117] N‑((四氢呋喃‑3‑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18] N‑((四氢呋喃‑3‑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19] N‑乙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20] N‑乙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21] N‑(2‑氯乙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22] N‑(2‑氯乙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23]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氰基吡啶‑2‑胺;
[0124]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氰基吡啶‑2‑胺;
[0125]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三氟甲基吡啶‑2‑胺;
[0126]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三氟甲基吡啶‑2‑胺;
[0127] N‑((2‑氯苯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28] N‑((2‑氯苯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29] N‑((2‑三氟甲基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
[0130] N‑((2‑三氟甲基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氯‑3‑硝基吡啶‑2‑胺。
[0131]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一种或多种异构体的形式存在。式(I)化合物或式(II)化合物的异构体包括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体、旋转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本发明式(I)化合物或式(II)化合物,由于其中的碳‑碳双键或碳‑氮双键连接不同的取代基而可以形成几何异构体,分别以Z和E来表示不同的构型,本发明包括Z型异构体和E型异构体以及它们任何比例的混合物;本发明式(I)化合物或式(II)化合物,由于其中同一碳原子上连接四个不同的取代基或同一氮原子上连接三个不同的取代基而形成立体异构体,分别以R和S来表示不同的构型,本发明包括R型异构体和S型异构体以及它们任何比例的混合物;本发明式(I:B=O))化合物,由于其中羰基C=O位于吡啶环的2‑而形成异构体,分别以I和I’来表示不同的异构体,本发明包括I型异构体和I’型异构体以及它们任何比例的混合物。
当式(I)中B代表氧时,一种I’型异构体可表示如下:
[0132]
[0133] 式(I’)中B代表O,R、R1、R2、R3、R4、R5、R6和R7如权利要求1中所给定义。
[0134] 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式(I’)化合物为:
[0135] 1‑((2‑氯噻唑‑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36] 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37] 1‑((2‑氯噻唑‑5‑基)甲基)‑2‑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38] (S)‑1‑((2‑氯噻唑‑5‑基)甲基)‑2‑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39] 1‑((2‑氯噻唑‑5‑基)甲基)‑2‑乙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0] 1‑((2‑氯噻唑‑5‑基)甲基)‑7‑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1] 1‑((2‑苯基噻唑‑4‑基)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2] 1‑((2‑(4‑甲基苯基)噻唑‑4‑基)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3] 1‑((2‑氯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4] 1‑((2‑氯吡啶‑5‑基)甲基)‑3‑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5] 1‑((2‑氯吡啶‑5‑基)甲基)‑2‑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6] 1‑((2‑氯吡啶‑5‑基)甲基)‑2‑乙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7] 1‑((2‑氯吡啶‑5‑基)甲基)‑7‑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8] 1‑((四氢呋喃‑3‑基)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49] 1‑乙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50] 1‑(2‑氯乙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51] 1‑((2‑氯吡啶‑5‑基)甲基)‑8‑氰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52] 1‑((2‑氯吡啶‑5‑基)甲基)‑8‑三氟甲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53] 1‑((2‑氯苯基)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54] 1‑((2‑三氟甲基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1H‑咪唑并[1,2‑a]吡啶‑4‑鎓‑5‑盐。
[0155]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害虫或有害病菌的含有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另外的选自表面活性剂、固体稀释剂和液体稀释剂的组合物。
[0156]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害虫或有害病菌的含有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和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制剂的组合物。
[0157]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害虫或有害病菌的方法,包括将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接触害虫、有害病菌或其环境。同时也涉及这样一种害虫或有害病菌防治方法,害虫、有害病菌或其环境用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含有式(I)化合物和生物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化合物或制剂的混合物进行接触来防治害虫或有害病菌。
[0158] 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具有广谱活性:这些化合物可用于防治害虫或有害病菌。而且有的化合物对某些害虫或有害病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使得在很低的剂量下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0159] 本发明优选的组合物是含有上述优选化合物的组合物。优选的方法是使用上述优选化合物的方法。
[0160] 下面用表1~表2中列出的部分式(I)化合物和表3~表4中列出的部分式(II)化合物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中所给熔点均未经校正;本发明所合成的式(I)化合物和式(II)化合物为粘性液体或粘性固体时,有些粘性液体或粘性固体放置后会固化为非粘性固体;表1中所有化合物在LC‑MS(APCI,Pos)(Agilent 1260/6120Series +LC/MSD)中均可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M +1;表3中化合物在LC‑MS(APCI,Pos)(Agilent +
1260/6120Series LC/MSD)中均可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M +1,在GC‑MS(EI,70Ev m/z)+ 1
(Agilent 7890‑5975C Series)中一般可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M ;表1和表3中化合物的 H NMR(Varian INOVA‑300spectrometer或Varian INOVA‑500spectrometer)以
13
tetramethylsilane(TMS)作内标,氘代氯仿(CDCl3)或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等作溶剂,C NMR(Varian INOVA‑125spectrometer)以tetramethylsilane(TMS)作内标,氘代氯仿(CDCl3)或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等作溶剂。
[0161] 结合式(I)化合物的HPLC分析结果、质谱数据、核磁信息及本发明化合物衍生物的单晶数据,可以确证式(I)化合物的结构。表3中化合物结构均经过MS确证,表3中化合物大多经过核磁确证,为简便,表4仅列出部分式(II)化合物的核磁数据和物性数据。
[0162] 表1
[0163]
[0164] 表2
[0165]
[0166]
[0167]
[0168] 表3
[0169]
[0170]
[0171] 表4
[0172]
[0173]
[0174]
[0175] 本发明式(I)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反应式1得到;反应式1中的(II)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反应式2得到;反应式2中的(III)、(IV)和(VI)可以通过购买或按相关参考文献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式(I)所示的化合物也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反应式3得到;反应式3中的(VII)和(VIII)可以通过购买或按相关参考文献方法制备得到;反应式中的L为C1‑C3烷氧基、氟、氯、溴或碘等,L’为氟、氯、溴或碘等,R’为甲基、乙基或丙基等;其它取代基除特别指明外均如前所限定。
[0176] 反应式1:
[0177]
[0178] 反应式2:
[0179]
[0180] 反应式3:
[0181]
[0182] 式(I)化合物可以这样来制备:在合适的溶剂如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已烷、乙酸乙酯、乙腈、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单一或任意两者混合溶剂中,于‑10℃~体系回流温度,在合适的卤化剂如氯化亚砜、溴化亚砜、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存在下,用式(II)化合物可以制备得到式(I)化合物(反应式1)。
[0183] 式(II)化合物可以这样制备:在合适溶剂如水、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已烷、乙酸乙酯、乙腈、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单一或任意两者混合溶剂中,于‑15℃~体系回流温度,用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V)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得式(V)所示化合物,必要时,加入合适的碱如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吡啶、甲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氢化钠、甲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或碳酸氢钠可以促进反应,或有利于反应进行;在合适的溶剂如水、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已烷、乙酸乙酯、乙腈、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单一或任意两者混合溶剂中,于‑15℃~体系回流温度,在合适的碱如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吡啶、甲基吡啶、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氢化钠、甲醇钠、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或碳酸氢钠存在下,用式(V)所示的化合物和式(V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得式(II)所示化合物(反应式2)。
[0184] 式(I)化合物还可以这样来制备:在合适的溶剂如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已烷、乙酸乙酯、乙腈、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的单一或任意两者混合溶剂中,于‑10℃~体系回流温3
度,用式(VII)化合物与式(VIII)化合物反应可以制备得到式(I:B=O,R =H)化合物,再用
3
式(I:B=O,R=H)化合物制备得到式(I)化合物(反应式3)。
[0185] 具体合成方法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有更详细的阐述。
[0186]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的收率均未经优化。
[0187] 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在15~2250克有效成分/公顷用量下具有广谱生物活性,既可用于防治有害昆虫,还可用于防治有害病菌。有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害虫防治作用,在很低的剂量下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0188] 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且有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农业、园艺、花卉和卫生害虫、病菌的防治方面表现出活性。这里所述的有害生物包括,但不仅限于此:
[0189] 有害昆虫:直翅目如蜚蠊,缨翅目如棉蓟马、稻蓟马、瓜蓟马,同翅目如叶蝉、飞虱、蚜虫、粉蚧,半翅目如粉虱,鳞翅目如东方粘虫、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粉纹夜蛾,菜青虫,膜翅目如叶蜂幼虫,双翅目如伊蚊、库蚊、蝇;蜱螨目如桔全爪螨、棉叶螨、二点叶螨;
[0190] 有害病原菌:疫霉属种类,白粉属种类,赤霉属种类,黑星菌属种类,核盘菌属种类,丝核菌属种类,葡萄孢属种类,梨孢属种类,镰孢属种类。如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和其它锈病;大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和其它锈病;大麦和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enea)、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r)和葡萄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r);小麦纹枯病和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谷物上的长蠕孢、嘴孢霉、壳针孢属病、核球壳菌属病、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es和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和花生黑斑病(Cercosporidium personata);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 piricola)、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甜菜、大豆和稻谷上的其尾孢霉属病。番茄、黄瓜、葡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蔬菜(如黄瓜)上的铰链孢属病。黄瓜上的炭疽病,苹果黑星病,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和番茄上的疫病,稻谷上的单子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以及其他宿主如小麦和大麦、蔬菜上的其它丝核菌;油菜菌核病(Sclerotonia 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辣椒疫霉病(Phytophythora capsici)。
[0191] 单独使用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时,对控制害虫、有害病菌是有效的,它们也可以与其他生物化学物质一起使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包括其他杀虫剂、杀线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
[0192] 以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作为有效成份的农用制剂,可以制成所希望的任何一种剂型如干的压缩颗粒、易流动混合剂、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乳化的浓缩物、粉剂、粉状浓缩物、微乳胶、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可溶性液剂、水剂、可分散液剂,适宜的助剂包括载体(稀释剂)和其它辅助剂如展着剂、乳化剂、湿润剂、分散剂、粘着剂和分解剂。这些制剂中含有同惰性的、药理学可接受的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混合了本发明化合物。
[0193] 本发明的组合物实例也可以制成所希望的任何一种剂型如干的压缩颗粒、易流动混合剂、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乳化的浓缩物、粉剂、粉状浓缩物、微乳胶、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可溶性液剂、水剂、可分散液剂,适宜的助剂包括载体(稀释剂)和其它辅助剂如展着剂、乳化剂、湿润剂、分散剂、粘着剂和分解剂。这些制剂中含有同惰性的、药理学可接受的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混合了本发明的化合物。
[0194]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的收率均未经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195] 合成实施例
[0196] 实施例1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1和表3中化合物II‑1的制备方法
[0197]
[0198] 2‑(((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乙醇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2‑胺基乙醇(0.25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50mL)溶液中,缓慢滴加2‑氯‑5‑氯甲基噻唑(0.10mol)和DMF(10mL)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于0‑35℃搅拌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粘性液体标题物,收率大于80%。其结构经MS确证。
[0199]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2‑(((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乙醇(0.13mol),2‑氯‑3‑硝基‑6‑甲氧基吡啶(0.10mol)和无水碳酸钾(0.13mol)于乙腈(150mL)中,在0‑35℃搅拌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标题物,收率大于80%。其结构经MS确证。
[0200] 1‑((2‑氯噻唑‑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0.01mol)的二氯甲烷(20mL)溶液中,缓慢滴加氯化亚砜(0.015mol)和二氯甲烷(5mL)的混合液。滴加完毕后,于0‑35℃搅拌反应至完全。过滤,滤饼经石油醚洗涤、乙醇和/或水重结晶,得标题物黄色固体。收率80%。
[0201] 实施例2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
[0202]
[0203] 1‑((2‑氯噻唑‑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2‑氯‑5‑((2‑(硝基亚甲基)咪唑啉‑1‑基)甲基)噻唑(0.01mol)和炔丙酸乙酯(0.01mol)于乙醇(20mL)中回流搅拌反应10‑20h至反应完全。反应混合物经浓缩、柱层析纯化得标题物黄色固体。收率55%。
[0204] 实施例3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2和表3中II‑3的制备方法
[0205]
[0206] 1‑(((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丙烷‑2‑醇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1‑胺基‑2‑丙醇(0.25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50mL)溶液中,缓慢滴加2‑氯‑5‑氯甲基噻唑(0.10mol)和DMF(10mL)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于0‑35℃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粘性液体标题物,收率大于70%。其结构经MS确证。
[0207]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1‑(((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丙烷‑2‑醇(0.13mol),2‑氯‑6‑甲氧基‑3‑硝基吡啶(0.10mol)和无水碳酸钾(0.13mol)于乙腈(150mL)中,在0‑35℃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标题物,收率70%。其结构经MS确证。
[0208] 1‑((2‑氯噻唑‑5‑基)甲基)‑3‑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0.01mol)的三氯甲烷(20mL)溶液中,缓慢滴加氯化亚砜(0.015mol)和三氯甲烷(5mL)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于0‑35℃反应至完全。过滤,滤饼经石油醚洗涤、乙醇和/或水重结晶,得标题物黄色固体。收率70%。
[0209] 实施例4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6及表3中化合物II‑12的制备方法
[0210]
[0211] 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4‑甲基‑6‑氯‑3‑硝基吡啶‑2‑胺2‑(((2‑氯噻唑‑5‑基)甲基)氨基)乙醇(0.13mol),2,6‑二氯‑4‑甲基‑3‑硝基吡啶(0.10mol)和无水碳酸钾(0.13mol)于乙腈(150mL)中,在0‑35℃搅拌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标题物,收率大于80%。
[0212] 1‑((2‑氯噻唑‑5‑基)甲基)‑7‑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N‑((2‑氯噻唑‑5‑基)甲基)‑N‑(2‑羟基乙基)‑4‑甲基‑6‑氯‑3‑硝基吡啶‑2‑胺(0.01mol)的二氯甲烷(20mL)溶液中,缓慢滴加氯化亚砜(0.015mol)和二氯甲烷(5mL)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于0‑35℃搅拌反应至完全。过滤,滤饼经石油醚洗涤、乙醇和/或水重结晶,得标题物黄色固体。收率80%。
[0213] 实施例5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9和表3中II‑17的制备方法
[0214]
[0215] 2‑(((2‑氯吡啶‑5‑基)甲基)氨基)乙醇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2‑胺基乙醇(0.25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50mL)溶液中,缓慢滴加2‑氯‑5‑氯甲基吡啶(0.10mol)和DMF(10mL)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于0‑35℃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粘性液体标题物,收率大于80%。
[0216]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2‑(((2‑氯吡啶‑5‑基)甲基)氨基)乙醇(0.13mol),2‑氯‑6‑甲氧基‑3‑硝基吡啶(0.10mol)和无水碳酸钾(0.13mol)于乙腈(150mL)中,在0‑35℃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标题物,收率80%。其结构经MS确证。
[0217] 1‑((2‑氯吡啶‑5‑基)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2‑胺(0.01mol)的三氯甲烷(20mL)溶液中,缓慢滴加氯化亚砜(0.015mol)和三氯甲烷(5mL)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于0‑35℃反应至完全。过滤,滤饼经石油醚洗涤、乙醇和/或水重结晶,得标题物黄色固体。收率80%。
[0218] 实施例6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13和表3中化合物II‑25的制备方法
[0219]
[0220] 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4‑甲基‑3‑硝基吡啶‑2‑胺2‑(((2‑氯吡啶‑5‑基)甲基)氨基)乙醇(0.13mol),2‑氯‑4‑甲基‑6‑甲氧基‑3‑硝基吡啶(0.10mol)和无水碳酸钾(0.13mol)于乙腈(150mL)中,在0‑35℃搅拌反应至完全。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加入冰盐水,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有机相,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脱除其中溶剂得标题物粗产品,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淡黄色固体标题物,收率80%。其结构经MS确证。
[0221] 1‑((2‑氯吡啶‑5‑基)甲基)‑7‑甲基‑8‑硝基‑2,3‑二氢‑咪唑并[1,2‑a]吡啶‑5(1H)‑酮冰水浴冷却并搅拌条件下,向N‑(2‑氯吡啶‑5‑基)甲基‑N‑(2‑羟基乙基)‑6‑甲氧基‑4‑甲基‑3‑硝基吡啶‑2‑胺(0.01mol)的三氯甲烷(20mL)溶液中,缓慢滴加氯化亚砜(0.015mol)和三氯甲烷(5mL)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于0‑35℃搅拌反应至完全。过滤,滤饼经石油醚洗涤、乙醇和/或水重结晶,得标题物黄色固体。收率80%。
[0222] 本发明其它化合物可以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6的方法或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6,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制备得到。
[0223] 生测实施例
[0224] 对本发明化合物进行了杀虫和杀菌活性试验,进行活性试验的样品是经过反应式(1)合成得到,部分实验结果如下。
[0225] 实施例7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生物活性评价
[0226] Potter喷雾法:称取适量本发明化合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再加入少量吐温80乳化剂,搅拌均匀,加入定量清水,配制成所需浓度,设清水为对照。取鲜嫩的玉米叶剪成大小基本一致的片段,放入事先垫有滤纸的培养皿(Ф90mm)中。然后在皿中接入粘虫3龄幼虫10头,放到Potter喷雾塔下进行定量喷雾,喷药液量1ml,每浓度3次重复。处理完毕,盖上皿盖,置于恢复室内培养,定期观察,于72小时后检查并记录试虫的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结果取平均值。活性相对于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分为A、B、C、D四级,100%≧死亡率≧90%为A级,90%>死亡率≧70%为B级,70%>死亡率≧50%为C级,50%>死亡率≧0%为D级。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粘虫具有活性,如在500mg/L浓度下,化合物1、6、9和15等以及D2(Flupyrimin)对粘虫具100%的A级活性,化合物13等对粘虫具有B级活性;D1(吡虫啉)对粘虫具有C级活性。
[0227] 实施例8对蚜虫(Aphis spp.)的杀虫活性评价
[0228] 为评价本发明化合物对同翅目害虫的活性,选择蚜虫为对象,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本发明化合物对蚜虫的活性。
[0229] 浸渍法:称取适量本发明化合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清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本发明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将带有3日龄蚕豆若蚜的蚕豆苗剪下,每株20头以上。将蚕豆苗连同试虫一起浸于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的药液中,5秒钟后取出,吸去多余药液,插入吸水的海棉中,用玻管罩住,24小时后检查存活和死亡虫数,结果取平均值。活性(死亡率)相对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分为A、B、C、D四级,100%≧死亡率≧90%为A级,90%>死亡率≧70%为B级,70%>死亡率≧50%为C级,50%>死亡率≧0%为D级。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蚕豆蚜虫具有活性,且有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活性,下面列出部分结果:
[0230] 500mg/L浓度下,化合物1、2、4、6、9、10、11、12、13和14等以及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蚜虫具有A级活性;3、5和16等对蚜虫具有B级活性;
[0231] 200mg/L、50mg/L和12.5mg/L浓度下,本发明化合物对蚜虫具有活性,部分结果如表5。
[0232] 20mg/L、5mg/L和1.25mg/L浓度下,本发明化合物对蚜虫具有杀虫活性,部分结果如表6。
[0233] 表5本发明化合物对蚜虫活性的部分结果(%)
[0234]化合物 200mg/L 50mg/L 12.5mg/L
1 100 100 90.52
2 100 90.28 24.39
4 100 57.45 16.68
6 100 92.01 34.27
9 100 95.95 96.34
10 100 100 100
11 100 100 100
13 100 94.94 94.59
D1 100 100 100
D2 100 100 94.85
[0235] 表6本发明化合物对蚜虫活性的部分结果(%)
[0236] 化合物 20mg/L 5mg/L 1.25mg/L1 100 33.16 16.70
9 100 79.92 16.12
[0237] 实施例9对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杀虫活性评价
[0238] 为评价本发明化合物对同翅目害虫的活性,选择稻飞虱为对象,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本发明化合物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
[0239] 稻茎浸渍法:称取适量本发明化合物,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清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本发明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选取二叶一芯稻苗15株,在本发明化合物供试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自然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玻璃试管(200×30mm)中。然后用毛笔接入稻飞虱3龄若虫,每管不低于15头,管口用白纱布扎紧。处理完毕,置于观察室内,72h后检查并记载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结果取平均值。活性(死亡率)相对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分为A、B、C、D四级,100%≧死亡率≧90%为A级,90%>死亡率≧70%为B级,70%>死亡率≧
50%为C级,50%>死亡率≧0%为D级。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稻飞虱具有活性。在
500mg/L试验浓度下,本发明化合物1和9等对稻飞虱表现出100%的杀虫活性。
[0240] 为研究本发明化合物对稻飞虱的有效性,选择本发明化合物1和9等进行了深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稻飞虱具有活性,下面列出部分试验结果:
[0241] 在20mg/L试验浓度下,本发明化合物1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为40.95%,化合物9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为34.31%;
[0242] 在10mg/L试验浓度下,本发明化合物1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为24.67%,化合物9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为18.01%。
[0243] 实施例10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onia sclerotiorum)的杀菌活性
[0244] 方法: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用移液管取3mL药液加入冷却至45℃的27mL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中并充分摇匀后倒入培养皿;冷却后用接种针从培养7天的病菌菌落边缘取6mm直径菌丝块,移至培养皿中央,菌丝面朝下,同时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处理完毕后将培养皿置于28℃的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测量菌丝生长直径,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活性相对于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分为A、B、C、D四级,100%≧抑制率≧90%为A级,90%>抑制率≧70%为B级,70%>抑制率≧50%为C级,50%>抑制率≧0%为D级。
[0245] 参考上述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onia sclerotiorum)杀菌活性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本发明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ythora capsici)、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杀菌活性。
[0246] 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杀菌活性。部分结果如下:
[0247] 25mg/L测试浓度下,化合物1、19和II‑12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B级活性,化合物18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C级活性,化合物9等以及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油菜菌核病菌没有表现出明显杀菌活性;
[0248] 25mg/L测试浓度下,化合物6等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A级活性,化合物2等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C级活性,化合物9等以及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辣椒疫霉病菌没有表现出明显杀菌活性;
[0249] 25mg/L测试浓度下,化合物1、2、3、4、14和II‑23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C级活性,化合物9等以及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烟草赤星病菌没有表现出明显杀菌活性;
[0250] 25mg/L测试浓度下,化合物1、3、18和19等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C级活性,化合物9等以及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黄瓜灰霉病菌没有表现出明显杀菌活性。
[0251] 实施例11对小麦白粉病(Erisiphe griminis)的防治效果(盆栽法)
[0252] 方法: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取直径15cm左右的盆钵,每钵播种小麦饱满健壮的种子20粒,待长出2叶1心后供试验用;取准备好的小麦幼苗植株经一定浓度的药剂喷雾处理,一天后进行病菌接种,保湿适温培养至空白对照发病后,检查病斑面积,计算药剂防效。活性相对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分为A、B、C、D四级,100%≧防治效果≧90%为A级,90%>防治效果≧70%为B级,70%>防治效果≧50%为C级,50%>防治效果≧0%为D级。。
[0253] 参考上述对小麦白粉病(Erisiphe griminis)杀菌活性评价方法,采用盆栽法,评价了本发明化合物对玉米锈病(Puccinia Polysora)和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的防治效果。
[0254] 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玉米锈病和水稻纹枯病具有防治效果。部分结果如下:
[0255] 500mg/L剂量下,化合物4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A级防治效果,化合物16、18和20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B级防治效果,化合物9、12、15和II‑23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C级防治效果,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D级。
[0256] 500mg/L剂量下,化合物16和II‑7等对玉米锈病具有A级防治效果,化合物6、18和II‑23等对玉米锈病具有C级防治效果,化合物9等以及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玉米锈病的防治效果为D级。
[0257] 500mg/L剂量下,化合物II‑7等对水稻纹枯病具有B级防治效果,3、6、7、13、18和20等对水稻纹枯病具有C级防治效果,化合物9等以及D1(吡虫啉)和D2(Flupyrimin)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D级。
[0258] 为研究本发明化合物对蜜蜂的影响,依据GB/T 31270.10‑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0部分—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本发明化合物对蜜蜂急性接触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蜜蜂的毒性低于D1(吡虫啉)对蜜蜂的毒性,本发明化合物对蜜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