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35710.4

文献号 : CN1134805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臧毅

申请人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聚酮类化合物是从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制备得到。经试验证明,化合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结肠癌细胞(SW480)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肝癌、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或抗结肠癌药物。

权利要求 :

1.如式(І)所示的任一聚酮类化合物:式(І)。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酮类化合物是从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制备得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将固体发酵培养物用95%乙醇水溶液提取,浓缩提取液得到粗浸膏;

(2)将该粗浸膏与水混合均匀,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乙醇萃取该粗浸膏,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液经过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体积比为50:1,20:1,10:1,5:1,1:1,0:1,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醇以体积比为10:1,5:1,0:1依次作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1洗脱获得的且经TLC薄层层析以二氯甲烷:甲醇=20:1 v/v展开得Rf=0.3‑0.4的组分Fr.4;

将组分Fr.4经C‑18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甲醇‑水按体积比20:80,40:60,55:45,70:

30,85:15,100:0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甲醇:水体积比40:60洗脱获得的且经TLC薄层层析以二氯甲烷:甲醇=12:1 v/v展开得Rf=0.35‑0.45的组分Fr.4C;

将组分Fr.4C经Sephadex LH‑20分离,用二氯甲烷‑甲醇按体积比1:1作为洗脱剂洗脱,收集TLC薄层层析以二氯甲烷:甲醇=12:1 v/v展开得Rf=0.4的组分Fr.4C‑4;

将组分Fr.4C‑4用HPLC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经进一步的手性拆分得到化合物(+)‑1和(‒)‑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分Fr.4C‑4用HPLC分离纯化具体为:将组分Fr.4C‑4经半制备HPLC分离,使用Welch Ultimate XB‑C18柱,流动相为体积比52:48的甲醇‑水,水溶液中含有0.05%的三氟乙酸,流速为2 mL/min,收集保留时间为41 min的洗脱组分,得到化合物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性拆分的具体条件为:手性柱为DAICEL CHIRALPAK IG手性柱,洗脱溶剂正己烷‑异丙醇的体积比为88:12,制备时流速为1 mL/min,(−)‑1和(+)‑1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1.0 min和30.5 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制备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具体步骤为:挑取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菌丝体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在282

℃、120 r/min条件下培养5天,然后取约1×1 cm带有菌丝的琼脂块接种于大米培养基中,

25℃条件下培养30天,制得固体发酵培养物,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每升通过以下方法配制:将300 g马铃薯去皮切块,加1000 mL蒸馏水,煮沸10 20 min,用纱布过滤,补~

加蒸馏水至1000 mL,加入20 g葡萄糖和20 g琼脂,加热溶化,灭菌制得;所述的大米培养基是通过以下方法配制的:按每200 g大米与200 mL水混合灭菌制得。

6.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酮类左旋化合物(+)‑1或其药用盐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酮类右旋化合物(−)‑1或其药用盐在制备抗肝癌、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或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8.一种抗肿瘤药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酮类化合物或其药用盐作为活性成分。

9.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在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

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变灰青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青霉属真菌,主要来源有土壤、植物、海洋等。其可产生大量结构多样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芳香聚酮、杂萜、多
肽、生物碱等各种类型的复杂结构。对其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含有大量设计合成聚酮类化
合物的PKS基因,意味着可能产生大量的聚酮类化合物,而到目前为止,从该真菌的发酵物
中被提取分离得到的聚酮类化合物数量还非常有限,因此,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进一步研
究具有很大的潜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抑制肿瘤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
[0004] 本发明的化合物,其结构如式(І)所示:
[0005] 式(І)。
[0006]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化合物是从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制备得到,具体包
括以下步骤:
[0007] (1)制备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将固体发酵培养物用95%乙醇水溶液提取3‑5次,浓缩提取液得到粗浸膏;
[0008] (2)将该粗浸膏与水混合均匀,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乙醇萃取该粗浸膏3‑5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将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液经过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体积比
为50:1,20:1,10:1,5:1,1:1,0:1,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醇以体积比为10:1,5:1,0:1依次
作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1洗脱获得的且经TLC薄层层析以二
氯甲烷:甲醇=20:1 v/v展开得Rf=0.3‑0.4(硫酸显色剂显色为紫色)的组分Fr.4;
[0009] 将组分Fr.4经C‑18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甲醇‑水按体积比 20:80,40:60,55:45,70:30,85:15,100:0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甲醇:水体积比40:60洗脱获得的且经TLC薄层
层析以二氯甲烷:甲醇=12:1 v/v展开得Rf=0.35‑0.45(硫酸显色剂显色为紫色)的组分
Fr.4C;
[0010] 将组分Fr.4C经Sephadex LH‑20分离,用二氯甲烷‑甲醇按体积比1:1作为洗脱剂洗脱,收集TLC薄层层析以二氯甲烷:甲醇=12:1 v/v展开得Rf=0.4(硫酸显色剂显色为紫
色)的组分Fr.4C‑4;
[0011] 将组分Fr.4C‑4用HPLC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经进一步的手性拆分得到化合物(+)‑1和(‒)‑1。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分Fr.4C‑4用HPLC分离纯化具体为:将组分Fr.4C‑4经半制备HPLC分离,使用Welch Ultimate XB‑C18柱(5 μm, 10 × 250 mm),流动相为体积比52:48
的甲醇‑水,水溶液中含有0.05%的三氟乙酸,流速为2 mL/min,收集保留时间为41 min的洗
脱组分,得到化合物1。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性拆分的具体条件为:手性柱为DAICEL CHIRALPAK IG手性柱,洗脱溶剂正己烷‑异丙醇的体积比为88:12,制备时流速为1 mL/min,(−)‑1和(+)‑1的保
留时间分别为21.0 min和30.5 min。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制备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具体步骤为:挑取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菌丝体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中,在28℃、120 r/min条件下培养5
2
天,然后取约1×1 cm带有菌丝的琼脂块接种于大米培养基中,25℃条件下培养30天,制得
固体发酵培养物,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每升通过以下方法配制:将300 g马铃
薯去皮切块,加1000 mL蒸馏水,煮沸10 20 min,用纱布过滤,补加蒸馏水至1000 mL,加入
~
20 g葡萄糖和20 g琼脂,加热溶化,灭菌制得;所述的大米培养基是通过以下方法配制的:
按每200 g大米与200 mL水混合灭菌制得。
[0015]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聚酮类左旋化合物(+)‑1或其药用盐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0016]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聚酮类右旋化合物(−)‑1或其药用盐在制备抗肝癌、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或抗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0017] 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化合物1对肝癌细胞(SMMC‑7721),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结肠癌细胞(SW480)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而且具有对映选择性。其右旋化合物
(−)‑1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结肠癌细胞(SW480)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而左
旋化合物(+)‑1对这两种癌症细胞抑制效果非常弱。
[0018]
[0019]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肿瘤药物,该抗肿瘤药物包含上述聚酮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其药用盐作为活性成分。
[0020]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在制备聚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0022] 1、经活性研究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活性,右旋化合物(−)‑1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和结肠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0023] 2、本发明从变灰青霉真菌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中分离制备得到聚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比较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为研
究与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
[0024] 本发明的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化合物1的1H NMR谱;
[0026] 图2是化合物1的13C NMR谱;
[0027] 图3是化合物 1的HR‑ESIMS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9] 实施例1
[0030] 1、本发明的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0031] 2、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固体发酵
[0032] 将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菌株接种于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2
板培养基中,在28℃、120 r/min条件下培养5天,然后取约1×1 cm 带有菌丝的琼脂块接种
于大米培养基(该培养基是通过以下方法配制的:将200 g大米与200 mL水混合,121℃高压
灭菌20 min,冷却制得)中,25℃条件下培养30天,制得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
[0033] 3、化合物的制备
[0034] (1)用95%乙醇水溶液提取Penicillium canescens CGMCC 3.7958的固体发酵培养物,提取24小时,重复提取3‑5次,提取液合并后经回收溶剂,浓缩得到粗浸膏约2 kg;
[0035] (2)将该粗浸膏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分别乙酸乙酯、正乙醇萃取该粗浸膏5次,得到乙酸乙酯萃取液350 g,乙酸乙酯萃取液经过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体
积比为50:1,20:1,10:1,5:1,1:1,0:1,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甲醇以体积比为10:1,5:1,0:
1依次作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1洗脱获得的且经TLC薄层层
析以二氯甲烷:甲醇=20:1 v/v展开得Rf值=0.3‑0.4(硫酸显色剂显色为紫色)的组分Fr.4;
[0036]  将组分Fr.4经C‑18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用甲醇‑水按体积比 20:80,40:60,55:45,70:30,85:15,100:0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甲醇:水体积比40:60洗脱获得的且经TLC薄层
层析以二氯甲烷:甲醇=12:1 v/v展开得Rf值=0.35‑0.45(硫酸显色剂显色为紫色)的组分
Fr.4C;
[0037] 将组分Fr.4C经Sephadex LH‑20分离,用二氯甲烷‑甲醇按体积比1:1作为洗脱剂洗脱,收集TLC薄层层析以二氯甲烷:甲醇=12:1 v/v展开得Rf值约为0.4(硫酸显色剂显色
为紫色)的组分Fr.4C‑4;
[0038] 将组分Fr.4C‑4经半制备HPLC分离(Welch Ultimate XB‑C18,5 μm, 10 × 250 mm),流动相为体积比52:48的甲醇‑水,水溶液中含有0.05%的三氟乙酸,流速为2 mL/min,
等度洗脱约50 min,收集保留时间为41 min的洗脱组分,得到化合物1约16 mg,旋光度和电
子圆二色谱测试分析发现,该化合物1可能为对映体。经进一步的手性拆分,手性拆分的具
体条件为:手性柱为DAICEL CHIRALPAK IG手性柱,洗脱溶剂正己烷‑异丙醇的体积比为88:
12,制备时流速为1 mL/min,等度洗脱约35 min,(−)‑1和(+)‑1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1.0 min
和30.5 min,得到(−)‑1和(+)‑1。
[0039] 4、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0040] 1H‑NMR、13C‑NMR核磁共振谱图用Bruker AscendTM 600M核磁共振光谱仪测定,以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ESI‑MS数据用Thermo Fisher LC‑LTQ‑Orbitrap XL 
spectrometer型质谱仪测定;旋光数据用Rudolph Autopol IV automatic polarimeter型
旋光仪测定;紫外光谱用PerkinElmer LAMBDA 35 UV/Vis spectrophotomer分光光度计测
定,其结构鉴定如下:
[0041] 如图1‑3所示,图1是化合物1的1H NMR谱;图2是化合物1的13C NMR谱;图3是化合物1的HR‑ESIMS谱。
[0042] 化合物1的表征数据如下:
[0043] 化合物1的HR‑ESI‑MS(m/z):411.0680 [M+Na]+,计算值为411.0687。
[0044] 化合物1的旋光数据:(+)‑1: [α]D25 +38.2 (c 0.11, MeOH); (−)‑1: [α]D25 −33.5 (c 0.05, MeOH)。
[0045] 化合物1的结构式及其NMR数据归属如下:
[0046] 表1. 化合物1H‑NMR和13C‑NMR数据(δ in ppm, J in Hz, pyridine‑d5)
[0047]
[0048] 经过上述方法分离的目标化合物1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0049] 式(I)。
[0050] 实施例2
[0051] 测试化合物1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0052] 本实验所检测的人类细胞如下: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结肠癌细胞SW480、肺癌紫杉醇耐药株A549、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
[0053] 1、实验方法
[0054] (1)接种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配成单个细胞悬液,以每孔3000~
15000个细胞接种到96孔板,每孔体积100 μL,贴壁细胞提前12 24小时接种培养。
~
[0055] (2)加入待测化合物溶液:化合物1用DMSO溶解,化合物以40 μM浓度初筛,每孔终体积200 μL,每种处理均设3个复孔(MTS溶液20 μL和培养液100 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
~
4 h,使反应充分进行后测定光吸收值。
[0056] (3)显色:37℃培养48小时后,贴壁细胞弃孔内培养液,每孔加MTS溶液20 μL和培养液100 μL;悬浮细胞弃100 μL培养上清液,每孔加20 μL的MTS溶液;设3个空白复孔(MTS
溶液20 μL和培养液100 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 4小时,使反应充分进行后测定光吸收
~
值。
[0057] (4)对于抑制率超过50%的肿瘤细胞,以20 μM、4 μM、0.8 μM、0.16 μM、0.032 μM浓度复筛,每孔终体积200 μL,每种处理均设3个复孔,再测定化合物对该肿瘤细胞的IC50值。
[0058] (5)阳性对照化合物:每次实验均设顺铂(DDP)和紫杉醇(Taxol)两个阳性化合物,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点法(Reed and Muench
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
[0059] 2、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60] 表2. 化合物1细胞毒活性测试数据(IC50, in µM)
[0061]
[0062] 由表2所示结果可知,本发明提出的化合物1对肝癌细胞(SMMC‑7721)、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结肠癌细胞(SW480)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而且具有对映选择性。其右
旋化合物(−)‑1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结肠癌细胞(SW480)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
性,而左旋化合物(+)‑1对这两种癌症细胞抑制效果非常弱。
[0063] 此结果表明:本发明提出的化合物 (+)‑1和(‑)‑1对部分肿瘤细胞有比较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因此,本发明为研究与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
[0064]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