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853343.2

文献号 : CN1134818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作平廖杰洪周志勇吴博卢凌岳

申请人 :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包括两组围堰装置,围堰装置包括骨架箱体,两组骨架箱体相对的一个竖直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挡水板;支撑装置,包括两条支撑竖杆,各支撑竖杆与骨架箱体之间分别通过若干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进行铰连接,骨架箱体及第二连杆与渡槽内底面相接触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隔水装置,包括第一隔水膜及第二隔水膜,第一隔水膜、第二隔水膜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组骨架箱体密封连接,第一隔水膜、第二隔水膜的底边分别与第二连杆密封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装置撑开以使两组围堰装置对渡槽两内侧壁抵持,并使围堰装置与隔水装置围护出施工空间。本发明不完全截止渡槽的水流,不影响水流的运输使用,即可对渡槽内底面检修。

权利要求 :

1.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堰装置(1)、支撑装置(2)、隔水装置(3)及驱动装置(4);其中,围堰装置(1),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围堰装置(1)包括骨架箱体(11),两组骨架箱体(11)相对的一个竖直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挡水板(12);

支撑装置(2),包括两条支撑竖杆(21),两条所述支撑竖杆(21)沿渡槽(S)内水流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在两组围堰装置(1)中间,各所述支撑竖杆(21)与骨架箱体(11)之间分别通过若干第一连杆(22)进行铰连接,各支撑竖杆(21)的底端与骨架箱体(11)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杆(23)进行铰连接,第二连杆(23)用于抵靠在渡槽内底面上,骨架箱体(11)及第二连杆(23)与渡槽内底面相接触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5);

隔水装置(3),包括第一隔水膜(31)及第二隔水膜(32),第一隔水膜(31)位于渡槽上水流方向一侧所在的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第二隔水膜(32)位于渡槽下水流方向一侧所在的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第一隔水膜(31)、第二隔水膜(32)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组骨架箱体(11)密封连接,第一隔水膜(31)、第二隔水膜(32)的底边分别与第二连杆(23)密封连接;

所述隔水装置(3)还包括第二挡水板(33)和第三挡水板(34),第二挡水板(33)竖直设置在第一隔水膜(31)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第三挡水板(34)竖直设置在第二隔水膜(32)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第二挡水板(33)及第三挡水板(34)的宽度均大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的距离;

驱动装置(4),包括反力架(41)及液压元件(42),反力架(41)设置在渡槽顶面所在的走道板上,液压元件(42)设置在反力架(41)上,液压元件(42)用于驱动支撑装置(2)撑开以使两组围堰装置(1)对渡槽两内侧壁抵持,并使围堰装置(1)与隔水装置(3)围护出施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竖杆(21)的顶端与液压元件(42)相连接,支撑竖杆(21)的底端向渡槽底部延伸,支撑竖杆(21)与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的第一连杆(22)数量相等,支撑竖杆(21)的两侧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位置相同的第一铰点(211),两组骨架箱体(11)相对的一面沿竖直方向均等间距设置有位置相同的第二铰点(111),第一连杆(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点(211)及第二铰点(111)铰连接,且若干所述第一连杆(22)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杆(23)与第一连杆(22)相互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支撑竖杆(21)之间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杆(2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为止水带,两组骨架箱体(11)与四条第二连杆(23)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底面盘绕所述止水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箱体(11)外轮廓与渡槽内侧轮廓相适配,骨架箱体(11)底部设置有若干行走轮(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装置(1)上水流冲击的一侧通过多根绳索(6)与渡槽顶面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装置(1)远离上水流冲击的一侧连接有手拉葫芦(7)。

8.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方法,利用了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S1、将隔水装置(3)、支撑装置(2)及两组围堰装置(1)组装完成,吊装放入渡槽内底面待检修区域;

S2、在渡槽顶面的走道板上安装反力架(41)及液压元件(42),并将液压元件(42)与支撑装置(2)相连接;

S3、通过液压元件(42)驱动支撑装置(2)撑开以使两组围堰装置(1)分别与渡槽两内侧壁抵靠;

S4、骨架箱体(11)与渡槽侧壁贴合后,支撑装置(2)上的第二连杆(23)与渡槽内底面抵持,通过止水带充水膨胀使两组骨架箱体(11)与四条第二连杆(23)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底面与渡槽底面贴紧并密封;

S5、在第一隔水膜(31)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竖直放置第二挡水板(33),第二隔水膜(32)与两组围堰之间竖直放置第三挡水板(34);

S6、抽空围堰装置(1)与隔水装置(3)围护空间内的水,使围堰装置(1)与隔水装置(3)围护成可施工空间;

S7、完成施工检修作业后,对止水带进行缓慢卸压,保证施工空间内外水压一致,移动整个检修装置进行下一段施工。

说明书 :

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渡槽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渡槽是输送水流跨越河渠、道路、山沟等的架空输水建筑结构,是渠系建筑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交叉建筑结构之一。渡槽除了用于输送渠水进行农田灌溉、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跨流域输水外,其还可提供排水和导流的作用。
[0003] 渡槽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槽身内底面裂缝、渡槽连接缝处密封垫老化、防水涂料破损脱落等现象,致使渡槽容易在裂缝处发生漏水现象,如不进行彻底检修、维修,则会逐渐累积风险,最终导致渡槽在裂缝处崩溃,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供水需求的日益增大,经过长时间运行后的城市供水工程成为城市主要供水水源,为满足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渡槽结构往往不具备断水施工的条件。由于不允许渡槽段断水施工,常规的检修措施只是进行渡槽外部进行一些固结灌浆加固和修补,不能在渡槽内部彻底解决连接缝处的检修、维修问题,无法满足工程需求。
[0004] 因此,在不断水条件下进行渡槽内底面检修已经成为广大水利工程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及检修方法,来解决在不断水条件上对渡槽内底面进行检修的问题。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包括围堰装置、支撑装置、隔水装置及驱动装置;其中,
[0008] 围堰装置,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围堰装置包括骨架箱体,两组骨架箱体相对的一个竖直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挡水板;
[0009] 支撑装置,包括两条支撑竖杆,两条所述支撑竖杆沿渡槽内水流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在两组围堰装置中间,各所述支撑竖杆与骨架箱体之间分别通过若干第一连杆进行铰连接,各支撑竖杆的底端与骨架箱体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杆进行铰连接,第二连杆用于抵靠在渡槽内底面上,骨架箱体及第二连杆与渡槽内底面相接触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
[0010] 隔水装置,包括第一隔水膜及第二隔水膜,第一隔水膜位于渡槽上水流方向一侧所在的两组骨架箱体之间,第二隔水膜位于渡槽下水流方向一侧所在的两组骨架箱体之间,第一隔水膜、第二隔水膜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组骨架箱体密封连接,第一隔水膜、第二隔水膜的底边分别与第二连杆密封连接;
[0011] 驱动装置,包括反力架及液压元件,反力架设置在渡槽顶面所在的走道板上,液压元件设置在反力架上,液压元件用于驱动支撑装置撑开以使两组围堰装置对渡槽两内侧壁抵持,并使围堰装置与隔水装置围护出施工空间。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支撑竖杆的顶端与液压元件相连接,支撑竖杆的底端向渡槽底部延伸,支撑竖杆与两组骨架箱体之间的第一连杆数量相等,支撑竖杆的两侧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位置相同的第一铰点,两组骨架箱体相对的一面沿竖直方向均等间距设置有位置相同的第二铰点,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点及第二铰点铰连接,且若干所述第一连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相互平行。
[0013] 进一步,优选的,两条支撑竖杆之间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杆。
[001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为止水带,两组骨架箱体与四条第二连杆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底面盘绕所述止水带。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隔水装置还包括第二挡水板和第三挡水板,第二挡水板竖直设置在第一隔水膜与两组围堰装置之间,第三挡水板竖直设置在第二隔水膜与两组围堰装置之间,第二挡水板及第三挡水板的宽度均大于两组围堰装置之间的距离。
[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骨架箱体外轮廓与渡槽内侧轮廓相适配,骨架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行走轮。
[0017] 优选的,所述围堰装置上水流冲击的一侧通过多根绳索与渡槽顶面相连接。
[0018] 优选的,所述围堰装置远离上水流冲击的一侧连接有手拉葫芦。
[0019] 另一方面,本发明在上述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的基础上还公开了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20] S1、将隔水装置、支撑装置及两组围堰装置组装完成,吊装放入渡槽内底面待检修区域;
[0021] S2、在渡槽顶面的走道板上安装反力架及液压元件,并将液压元件与支撑装置相连接;
[0022] S3、通过液压元件驱动支撑装置撑开以使两组围堰装置分别与渡槽两内侧壁抵靠;
[0023] S4、骨架箱体与渡槽侧壁贴合后,支撑装置上的第二连杆与渡槽内底面抵持,通过止水带充水膨胀使两组骨架箱体与四条第二连杆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底面与渡槽底面贴紧并密封;
[0024] S5、在第一隔水膜与两组围堰装置之间竖直放置第二挡水板,第二隔水膜与两组围堰之间竖直放置第三挡水板;
[0025] S6、抽空围堰装置与隔水装置围护空间内的水,使围堰装置与隔水装置围护成可施工空间;
[0026] S7、完成施工检修作业后,对止水带进行缓慢卸压,保证施工空间内外水压一致,移动整个检修装置进行下一段施工。
[0027]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本发明公开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通过对称设置两组围堰装置,两组围堰装置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进行连接,两组围堰装置之间上水流一侧及下水流一侧分别密封连接第一隔水膜和第二隔水膜,第一隔水膜与上水流一侧的第二连杆密封连接,第二隔水膜与下水流一侧的第二连杆密封连接,围堰装置、支撑装置及隔水装置组装完成后放入渡槽内底面,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装置撑开,从而使两组围堰装置分别与渡槽两内侧壁抵靠,通过密封件使两组骨架箱体与四条第二连杆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底面与渡槽底面贴紧并密封,进而使围堰装置与隔水装置对渡槽内底面密封并形成围护空间,使渡槽内的水绕过围护空间通过两组骨架箱体流向下游,抽空围护空间内的水,使围堰装置与隔水装置围护成可施工空间,人员即可下降至渡槽内对渡槽内底面进行检修施工,检修装置不完全截止渡槽的水流,不影响水流的运输使用,即可对渡槽内底面进行检修、维修,适合推广使用;
[0029] (2)通过液压元件驱动支撑竖杆向下移动,支撑竖杆两侧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带动两组围堰装置分别向渡槽内侧壁抵靠,在液压元件的驱动力下,围堰装置及第二连杆与渡槽内底面紧密贴合,可以使得围堰装置及第二连杆底面的密封件与渡槽内底面的密封性更好,避免渡槽内的水从渡槽底面进入两组围堰装置中间区域;
[0030] (3)通过设置第二挡水板和第三挡水板,可以为第一隔水膜及第二隔水提供支撑力,避免水压过大对第一隔水膜及第二隔水膜造成损坏;
[0031] (4)通过在骨架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行走轮,使得围堰装置在水平朝渡槽侧壁移动时更加平稳顺畅,减少骨架箱体与渡槽底面的摩擦力;
[0032] (5)通过围堰装置上水流冲击的一侧通过多根绳索与渡槽顶面相连接连接,可以使用绳索对围堰装置进行牵拉,避免渡槽内的水流对围堰装置造成冲击,使得围堰装置与渡槽内底面密封更加稳定;
[0033] (6)通过围堰装置远离上水流冲击的一侧连接有手拉葫芦,方便在更换下一个施工检修位置时对围堰装置进行牵拉移动。

附图说明

[003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检修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密封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纵截面示意图;
[0040] 附图标识:
[0041] 1、围堰装置;2、支撑装置;3、隔水装置;4、驱动装置;11、骨架箱体;12、第一挡水板;21、支撑竖杆;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5、密封件;31、第一隔水膜;32、第二隔水膜;41、反力架;42、液压元件;211、第一铰点;111、第二铰点;24、连接杆;33、第二挡水板;34、第三挡水板;13、行走轮;6、绳索;7、手拉葫芦;S、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如图1所示,结合图2‑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包括围堰装置1、支撑装置2、隔水装置3及驱动装置4。
[0044] 其中,围堰装置1,对称设置有两组,用于放置在渡槽S内,围堰装置1包括骨架箱体11,在本实施例中,骨架箱体11采用钢结构框架构成,其形状为方形状,两组骨架箱体11相对的一个竖直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挡水板12,由此一来,在实际使用时,两组围堰装置1分别竖直放置于渡槽S内,两组骨架箱体11上的第一挡水板12将渡槽S水流分割为三个流域,中间的流域为渡槽S的内底面,是需要进行检修的区域,两侧的流域为渡槽S内侧壁,无需检修。
[0045] 为了实现对渡槽S内底面检修,就需要对两个围堰装置1之间的区域进行围护,由于两组骨架箱体11相对的一面均竖直设置有第一挡水板12,因此,就需要对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的上水流一侧和下水流一侧进行隔水,进而实现围护。
[0046] 为此,本发明通过支撑装置2、隔水装置3及驱动装置4与围堰装置1的结合来实现围护。
[0047] 具体的,支撑装置2,包括两条支撑竖杆21,两条支撑竖杆21沿渡槽S内水流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在两组围堰装置1中间,各支撑竖杆21与骨架箱体11之间分别通过若干第一连杆22进行铰连接,各支撑竖杆21的底端与骨架箱体11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杆23进行铰连接,第二连杆23用于抵靠在渡槽S内底面上,骨架箱体11及第二连杆23与渡槽S内底面相接触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密封件5,由此设置,初始状态下,两组围堰装置1在支撑装置2的带动下,间距较小,通过渡槽S顶面的走道板间隙放入到渡槽S内,在支撑竖杆21受外力驱动向下移动时,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撑开同步推动两组围堰装置1向渡槽S内侧壁抵靠,当骨架箱体11抵持到内侧壁后,第二连杆23展平并与渡槽S内底面抵持,通过骨架箱体11及第二连杆23底面的密封件5可以与渡槽S内底面保持密封贴合。
[0048]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撑开是通过驱动装置4进行实现,具体的,驱动装置4,包括反力架41及液压元件42,反力架41设置在渡槽S顶面所在的走道板上,液压元件42设置在反力架41上,液压元件42用于驱动支撑装置2撑开以使两组围堰装置1对渡槽S两内侧壁抵持,同时驱动支撑装置2中的第二连杆23对渡槽S内底面抵持。
[0049] 隔水装置3,包括第一隔水膜31及第二隔水膜32,第一隔水膜31位于渡槽S上水流方向一侧所在的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第二隔水膜32位于渡槽S下水流方向一侧所在的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第一隔水膜31、第二隔水膜32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组骨架箱体11密封连接,第一隔水膜31与上水流一侧的第二连杆23密封连接,第二隔水膜32与下水流一侧的第二连杆23密封连接,由此一来,第一隔水膜31、第二隔水膜32和两块第一挡水板12之间围护成方形空间,同时方形空间的底面是通过密封件5与渡槽S内底面密封贴合,由此,渡槽S内的水流无法进入到方形空间内,进而可以对渡槽S内底面上方形成围护空间,水流将绕过围护空间从两侧的骨架箱体11流到下游,抽空围护空间内的水,使围堰装置1与隔水装置3围护成可施工空间,人员即可下降至渡槽S内对渡槽S内底面进行检修施工,检修装置不完全截止渡槽S的水流,不影响水流的运输使用,即可对渡槽S内侧壁进行检修、维修,适合推广使用。
[0050] 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支撑竖杆21的顶端与液压元件42相连接,支撑竖杆21的底端向渡槽S底部延伸,支撑竖杆21与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的第一连杆22数量相等,支撑竖杆21的两侧沿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位置相同的第一铰点211,两组骨架箱体11相对的一面沿竖直方向均等间距设置有位置相同的第二铰点111,第一连杆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点211及第二铰点111铰连接,且若干第一连杆23相互平行,且第二连杆23与第一连杆22相互平行。
[005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元件42在向下伸缩时,驱动支撑竖杆21朝渡槽S内底面移动,由于第一连杆22的两端分别铰接支撑竖杆21及骨架箱体11,同时,支撑竖杆21与两组骨架箱体11之间分别连接数量及长度相等的第一连杆22及第二连杆23,可以使液压元件42驱动支撑竖杆21向下移动时,支撑竖杆21两侧的第一连杆22及第二连杆23能够相对于支撑竖杆21同步撑开,从而推动围堰装置1水平向渡槽S侧壁移动,当围堰装置1与渡槽S内侧壁抵持时,第二连杆23刚好与渡槽S内底面抵持。此时通过骨架箱体11及第二连杆23底部的密封件5可以对渡槽S内底面进行有效密封,避免渡槽S内的水从渡槽S底面进入两组围堰装置1中间区域。
[0052] 为了保证两条支撑竖杆21向下移动时同步,本发明采用了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在两条支撑竖杆21之间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杆24,由此一来,两条支撑竖杆21通过连接杆24连接为一整体,可以保证支撑竖杆21驱动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撑开时同步性,避免因不同步造成,上水流或下水流一侧的第二连杆23与渡槽S密封不牢固。
[0053] 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5为止水带,两组骨架箱体11与四条第二连杆23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底面盘绕止水带。止水带采用消防水带,初始状态下,止水带是干瘪状态,当骨架箱体11与渡槽S内侧壁贴合,同时第二连杆23与渡槽S内底面贴合后,通过液压系统向消防水带内充水加压,消防水带开始饱满胀开,从而使骨架箱体11及第二连杆23底面紧密贴合渡槽S侧壁,由此实现两组骨架箱体11与四条第二连杆23围合区域底面与渡槽S内底面密封。
[005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水膜31及第二隔水膜32优选为防水布,由此上述材质较软,在较大水流冲击下,容易破裂,为此,本发明还做了如下改进,具体的,参照附图3所示,本发明的隔水装置3还包括第二挡水板33和第三挡水板34,第二挡水板33竖直设置在第一隔水膜31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第三挡水板34竖直设置在第二隔水膜32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第二挡水板33及第三挡水板34的宽度均大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的距离。由此以来,第二挡水板33竖直设置在上水流一侧的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对第一隔水膜31提供水流支撑力;第三挡水板34竖直设置在下水流一侧的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对第二隔水膜32提供水流支撑力。
[0055] 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骨架箱体11外轮廓与渡槽S内侧轮廓相适配,骨架箱体11底部设置有若干行走轮13。由此设置,使得围堰装置1在水平朝渡槽S侧壁移动时更加平稳顺畅,减少骨架箱体11与渡槽S底面的摩擦力。
[0056] 作为一些实施例而言,参照附图5所示,围堰装置1上水流冲击的一侧通过多根绳索6与渡槽S顶面相连接。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用绳索6对围堰装置1进行牵拉,避免渡槽S内的水流对围堰装置1造成冲击,使得围堰装置1脱离渡槽S内侧壁,进而使得围堰装置1与渡槽S内底面密封更加稳定。
[0057] 作为一些实施例而言,围堰装置1远离上水流冲击的一侧连接有手拉葫芦7。方便在更换下一个施工检修位置时对围堰装置1进行牵拉移动。
[0058] 本发明在上述渡槽内底面检修装置的基础上还公开了一种渡槽内底面检修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59] S1、将隔水装置3、支撑装置2及两组围堰装置1组装完成,吊装放入渡槽S内底面待检修区域;
[0060] S2、在渡槽S顶面的走道板上安装反力架41及液压元件42,并将液压元件42与支撑装置2相连接;
[0061] S3、通过液压元件42驱动支撑装置2撑开以使两组围堰装置1分别与渡槽S两内侧壁抵靠;
[0062] S4、骨架箱体11与渡槽S侧壁贴合后,支撑装置2上的第二连杆23与渡槽S内底面抵持,通过止水带充水膨胀使两组骨架箱体11与四条第二连杆23围合形成的环形区域底面与渡槽S底面贴紧并密封;
[0063] S5、在第一隔水膜31与两组围堰装置1之间竖直放置第二挡水板33,第二隔水膜32与两组围堰之间竖直放置第三挡水板34;
[0064] S6、抽空围堰装置1与隔水装置3围护空间内的水,使围堰装置1与隔水装置3围护成可施工空间;
[0065] S7、完成施工检修作业后,对止水带进行缓慢卸压,保证施工空间内外水压一致,移动整个检修装置进行下一段施工。
[0066]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