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11204.6

文献号 : CN1134823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齐芃辛忠志侯利宗张丙利

申请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料斗从T梁的第一端部开始对T梁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二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停止落料,完成第一层的混凝土浇筑;S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料斗移动至T梁的第二端部,从T梁的第二端部开始重新落料,并往T梁的第一端部移动,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S3,处于落料状态下的料斗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一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再次停止落料,完成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S4,循环步骤S1至S3,对T梁进行多层混凝土浇筑;S5,浇筑至T梁的顶面时,完成浇筑。本发明能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水泥浆液过多地汇集在T梁的端部,让水泥浆液与碎石和砂子可以在T梁的端部充分汇聚,以确保T梁端部的强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料斗从T梁的第一端部开始对T梁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二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停止落料,完成第一层的混凝土浇筑;

S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料斗移动至T梁的第二端部,从T梁的第二端部开始重新落料,并往T梁的第一端部移动,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S3,处于落料状态下的料斗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一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再次停止落料,完成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

S4,循环步骤S1至S3,对T梁进行多层混凝土浇筑;

S5,浇筑至T梁的顶面时,完成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所述料斗的停止落料点与T梁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二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一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1前,对混凝土进行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S1前,通过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送至T梁制梁台座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过程中,T梁的马蹄位置和隔板位置需要加强振捣,对混凝土的振捣采用辅助式振捣器为主,人工振捣为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多次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对T梁的梁面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说明书 :

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建筑领域中,T梁一般是指横截面形式为T型的梁。两侧挑出部分称为翼缘,其中间部分称为梁肋(或腹板)。由于其相当于是将矩形梁中对抗弯强度不起作用的受拉区混凝土挖去后形成的。与原有矩形抗弯强度完全相同外,却既可以节约混凝土,又减轻构件的自重,提高了跨越能力。
[0003] 而现有的浇筑工艺中,T梁混凝土浇筑一般是采用分层浇筑,利用料斗落料并控制料斗的移动,让料斗从T梁的一端开始浇筑并一直浇筑到T梁的另一端,来回反复循环分层至顶。
[0004]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浇筑顺序主要缺点在于:料斗在T梁上来回地进行混凝土分层布料的过程中从一端布至另一端时容易导致过多的水泥浆液汇集在T梁的两端部,致使水泥浆液容易从T梁端部的模板缝隙内向外流出,造成T梁端部的碎石和砂子无法充分地与水泥浆液汇聚,导致混凝土产生麻面的风险,进而造成T梁的端部特别是支座预埋板处的混凝土强度下降明显。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能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水泥浆液过多地汇集在T梁的端部,以确保T梁端部的强度。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S1,料斗从T梁的第一端部开始对T梁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二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停止落料,完成第一层的混凝土浇筑;
[0008] S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料斗移动至T梁的第二端部,从T梁的第二端部开始重新落料,并往T梁的第一端部移动,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0009] S3,处于落料状态下的料斗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一端部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再次停止落料,完成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
[0010] S4,循环步骤S1至S3,对T梁进行多层混凝土浇筑;
[0011] S5,浇筑至T梁的顶面时,完成浇筑。
[001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所述料斗的停止落料点与T梁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米。
[001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二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
[001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一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
[001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进行步骤S1前,对混凝土进行拌合。
[001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进行步骤S1前,通过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送至T梁制梁台座旁。
[0017]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各个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厘米。
[0018]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浇筑过程中,T梁的马蹄位置和隔板位置需要加强振捣,对混凝土的振捣采用辅助式振捣器为主,人工振捣为辅。
[001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多次抹面。
[002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对T梁的梁面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002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在浇筑每层混凝土的过程中,料斗在浇筑每一层时的停止落料点均与T梁的端部保持一段距离,然后再从T梁的端部反方向移动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并同样地再次在距离T梁端部一定距离的位置点停止落料,如此便可以避免各层水泥浆液在T梁的端部位置出现过多的叠合汇聚,减少水泥浆液在T梁两端部的汇聚量,如此便可以避免水泥浆液容易地从T梁端部的模板缝隙内向外流出,使T梁端部的碎石和砂子可以充分地与水泥浆液汇聚,确保汇聚均匀,端部不会产生麻面,因此可以确保T梁端部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本发明对T梁的浇筑过程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对T梁的浇筑过程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对T梁的浇筑过程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对T梁的浇筑过程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的进一步具体施工流程图。
[0028] 1‑第一端部;2‑第二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本发明的一种T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0031] S1,结合图1和图2所示,料斗从T梁的第一端部1开始对T梁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在移动至距离T梁第二端部2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停止落料,完成第一层的混凝土浇筑;
[0032] S2,如图3所示,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料斗移动至T梁的第二端部2,从T梁的第二端部2开始重新落料,并往T梁的第一端部1移动,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0033] S3,如图4所示,处于落料状态下的料斗在移动至距离第一端部1一段距离的位置时再次停止落料,完成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
[0034] S4,循环步骤S1至S3,对T梁进行多层混凝土浇筑;
[0035] S5,浇筑至T梁的顶面时,完成浇筑。
[0036] 本实施例,在浇筑每层混凝土的过程中,料斗在浇筑每一层时的停止落料点均与T梁的第一端部1和第二端部2保持一段距离,然后再从T梁的端部反方向移动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并同样地再次在距离T梁端部一定距离的位置点停止落料,如此便可以避免各层水泥浆液在T梁的端部位置出现过多的叠合汇聚,减少水泥浆液在T梁两端部的汇聚量,如此便可以避免水泥浆液容易地从T梁端部的模板缝隙内向外流出,使T梁端部的碎石和砂子可以充分地与水泥浆液汇聚混合,确保混合均匀,端部不会产生麻面,因此可以确保T梁端部的强度。
[0037]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可选方案:
[0038] 具体地,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料斗的停止落料点与T梁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米,从而可以确保适当的距离空间。
[0039] 具体地,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二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通过振捣的加工手段,让T梁端部上、下两层的混凝土可以充分混合,有效提高T梁端部混凝土的密实效果,确保T梁在第二端部的强度。
[0040] 具体地,在各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处在T梁停止落料点的混凝土与处在T梁第一端部的混凝土交汇时,在交汇处进行振捣。通过振捣的加工手段,让T梁端部上、下两层的混凝土可以充分混合,有效提高T梁端部混凝土的密实效果,确保T梁在第一端部的强度。
[0041] 具体地,在进行步骤S1前,对混凝土进行拌合。确保浇筑前的混凝土可以充分混合。
[0042] 具体地,在进行步骤S1前,通过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送至T梁制梁台座旁。便于后续对T梁进行浇筑和布料。
[0043] 具体地,各个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0厘米。以确保各层混凝土不会过厚。
[0044] 具体地,浇筑各层混凝土时,布料的形式为分层进行,斜向分段推进,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
[0045] 具体地,浇筑过程中,T梁的马蹄位置和隔板位置需要加强振捣,对混凝土的振捣采用辅助式振捣器为主,人工振捣为辅。
[0046] 具体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多次抹面。以确保梁面的平整。
[0047] 具体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对T梁的梁面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004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