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757957.0

文献号 : CN1134830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孝平文青松丁德甲尚允坤

申请人 : 常州市大成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成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大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震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安装板、层叠体和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螺头孔和第一螺纹孔;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螺头孔和第二螺纹孔;层叠体包括层叠且交替设置的弹性层和刚性层,且层叠体具有贯穿其整体的装配通孔,第一螺栓的螺杆和第二螺栓的螺杆分别穿过一装配通孔并分别与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第一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螺头孔内并与层叠体在第一方向上存在交叠,且第一螺栓的头部未与第一螺头孔接触;第二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二螺头孔内并与层叠体在第一方向上存在交叠,且第二螺栓的头部未与第二螺头孔接触。该方案的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能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板、层叠体、第二安装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层叠体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螺头孔和第一螺纹孔;

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螺头孔和第二螺纹孔;

所述层叠体包括弹性层和刚性层,所述弹性层和所述刚性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层叠且交替设置,且所述层叠体具有至少两个装配通孔;

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装配通孔,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螺头孔内,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交叠,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未与所述第一螺头孔接触;

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装配通孔,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螺头孔内,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交叠,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未与所述第二螺头孔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未与所述装配通孔接触,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未与所述装配通孔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螺头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与所述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螺头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大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四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10;且所述第四间隙与所述第三间隙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螺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为第一深度,所述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深度;

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螺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为第二深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

所述第一垫片固定在所述层叠体上,且所述第一垫片夹紧在所述层叠体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并夹紧在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一垫片环绕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

所述第二垫片固定在所述层叠体上,且所述第二垫片夹紧在所述层叠体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并夹紧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二垫片环绕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

其中,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一厚度的差值为第一差值,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一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差值为第二差值,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二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装配在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上并夹紧在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螺头孔内,且所述第一垫片未与所述第一螺头孔接触,所述第一垫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三厚度,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三厚度之和为第一总和;

所述第二垫片装配在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上并夹紧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螺头孔内,且所述第二垫片未与所述第二螺头孔接触,所述第二垫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四厚度,所述第二厚度与所述第四厚度之和为第二总和;

其中,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一总和的差值为第三差值,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三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二总和的差值为第四差值,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四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还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具有沉孔段和过孔段,所述沉孔段和所述过孔段相连通且共轴线设置,所述沉孔段位于所述过孔段靠近所述层叠体的一侧,且所述沉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过孔段的孔径;

所述隔震装置还包括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所述沉孔段内并与所述层叠体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第四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所述过孔段以用于和一承载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头孔、所述装配通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螺栓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头孔、所述装配通孔及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叠体中,所述弹性层的数量大于所述刚性层的数量,且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刚性层的数量差值为1。

说明书 :

隔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隔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该装置由用于非弹性中间片隔开的相似元件层叠组成。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含有层叠体的隔震装置,均是将螺纹孔设置在层叠体上,在通过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连接在层叠体的上、下两端;且为了避免螺栓在第
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传递震动,螺栓并未完全穿过层叠体,而层叠体的弹性层和刚
性层之间则需要以粘接剂连接。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震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板、层叠体、第二安装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层叠体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
[0005] 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螺头孔和第一螺纹孔;
[0006] 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螺头孔和第二螺纹孔;
[0007] 所述层叠体包括弹性层和刚性层,所述弹性层和所述刚性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层叠且交替设置,且所述层叠体具有至少两个装配通孔;
[0008] 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装配通孔,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一螺头孔内,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
叠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交叠,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未与所述第一螺头孔接触;
[0009] 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装配通孔,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螺头孔内,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
叠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交叠,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未与所述第二螺头孔接触。
[0010]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0011] 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未与所述装配通孔接触,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未与所述装配通孔接触。
[0012]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0013] 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螺头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0014] 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与所述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二螺头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
[0015] 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大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四间隙大于所述第三间隙。
[0016]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0017] 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10;且所述第四间隙与所述第三间隙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10。
[0018]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0019] 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螺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为第一深度,所述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深度;
[0020] 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螺头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深度为第二深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深度。
[0021]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隔震装置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
[0022] 所述第一垫片固定在所述层叠体上,且所述第一垫片夹紧在所述层叠体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并夹紧在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一垫片环绕所述
第一螺栓的螺杆;
[0023] 所述第二垫片固定在所述层叠体上,且所述第二垫片夹紧在所述层叠体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并夹紧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二垫片环绕所述
第二螺栓的螺杆;
[0024] 其中,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一厚度的差值为第一差值,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一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二厚度的差值为第二差值,所述第
二深度与所述第二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0025]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隔震装置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
[0026] 所述第一垫片装配在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上并夹紧在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螺头孔内,且所述第一垫片未与所述第一螺头
孔接触,所述第一垫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三厚度,所述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三厚
度之和为第一总和;
[0027] 所述第二垫片装配在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上并夹紧在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层叠体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螺头孔内,且所述第二垫片未与所述第二螺头
孔接触,所述第二垫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四厚度,所述第二厚度与所述第四厚
度之和为第二总和;
[0028] 其中,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一总和的差值为第三差值,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三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所述第二深度与所述第二总和的差值为第四差值,所述第
二深度与所述第四差值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0029]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0030] 所述第二安装板还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具有沉孔段和过孔段,所述沉孔段和所述过孔段相连通且共轴线设置,所述沉孔段位于所述过孔段靠近所述层叠体的
一侧,且所述沉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过孔段的孔径;
[0031] 所述隔震装置还包括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所述沉孔段内并与所述层叠体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第四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所
述过孔段以用于和一承载体连接。
[0032]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0033] 所述第一螺栓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头孔、所述装配通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
[0034] 所述第二螺栓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头孔、所述装配通孔及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
[0035]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层叠体中,所述弹性层的数量大于所述刚性层的数量,且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刚性层的数量差值为1。
[0036] 本发明方案的隔震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 在本发明中,第一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螺头孔内,第一螺栓的螺杆贯穿层叠体并与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且第一螺栓的头部与层叠体在第一方
向上存在交叠,也就是说,第一螺栓的头部并不能随着其螺杆穿入到层叠体的内部,这样使
得层叠体可以夹紧在第二安装板和第一螺栓的头部之间,以实现层叠体与第二安装板的连
接;而第二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螺头孔内,第二螺栓的螺杆贯穿层叠体并与
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且第二螺栓的头部与层叠体在第一方向上存在交叠,
也就是说,第二螺栓的头部并不能随着其螺杆穿入到层叠体的内部,这样使得层叠体可以
夹紧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螺栓的头部之间,以实现层叠体与第一安装板的连接。
[0038]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至少需要两个螺栓,即: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以实现第一安装板、层叠体和第二安装板三者的连接。其中,由于第一螺栓的螺杆和第二螺栓的螺
杆贯穿层叠体,且第一螺栓的头部与第二安装板配合以及第二螺栓的头部与第一安装板配
合可夹紧层叠体,因此,这样设计不仅可以避免层叠体中弹性层与刚性层之间出现错位分
离的情况,还可省掉弹性层与刚性层之间粘接剂的使用,降低成本。
[0039]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螺栓的头部未与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螺头孔接触,第二螺栓的头部未与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螺头孔接触,也就是说,第一螺栓可贯穿层叠体并与第二安装
板螺纹连接,但不与第一安装板直接接触,第二螺栓可贯穿层叠体并与第一安装板螺纹连
接,但不与第二安装板直接接触;这样设计可阻断或缓解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在第一安装
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传递震动;且第一螺栓直接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第二螺栓直接与第一
安装板连接,相比于螺栓直接与层叠体螺纹连接的方案,避免了螺栓与层叠体直接连接从
而容易出现连接关系不稳定的情况,提高隔震装置的连接稳定性;此外,第一螺栓和第二螺
栓贯穿层叠体还可为层叠体的水平变形程度提供了限制,避免其水平变形程度过大。
[0040]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0041]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42]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隔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示出了图1中所述的隔震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45] 图3示出了图2中所述的隔震装置在A‑A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0046] 图4示出了图3中所述的隔震装置中第一安装板、层叠体及第二安装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47] 图5示出了图2中所述的隔震装置在J‑J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0048] 图6示出了图5中所述的隔震装置中第一安装板、层叠体及第二安装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49] 附图标记说明:
[0050] 1、层叠体;11、弹性层;111、第一通孔;12、刚性层;121、第二通孔;
[0051] 2、第一安装板;2a、第一安装区;2b、第二安装区;21、第一螺头孔;22、第一螺纹孔;23、第一安装孔;
[0052] 3、第二安装板;31、第二螺纹孔;32、第二螺头孔;33、第二安装孔;331、沉孔段;332、过孔段;34、承载定位孔;
[0053] 4、第一螺栓;5、第二螺栓;6、第三螺栓;7、第四螺栓;8、定位销;
[0054] 9a、第一垫片;9b、第二垫片;9c、第三垫片;9d、第四垫片;9e、调节螺母;
[0055] 10、组装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
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57]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
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
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005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
明的限制。
[005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震装置,此隔震装置可用于光伏生产、薄膜组件生产及蚀刻等精密设备中进行隔震,但不限于此,也可用于其他设备领域中。
[0060]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隔震装置可包括在第一方向Z上依次层叠的第一安装板2、层叠体1和第二安装板3,且隔震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第一螺栓4和第二
螺栓5可将第一安装板2、层叠体1和第二安装板3连接在一起。
[0061] 其中,结合图1至图4可知,第一安装板2可包括第一螺头孔21和第一螺纹孔22;第二安装板3可包括第二螺头孔32和第二螺纹孔31;而层叠体1可包括弹性层11和刚性层12,
弹性层11和刚性层12在第一方向Z上层叠且交替设置。
[0062] 此外,层叠体1可具有在第一方向Z上贯穿层叠体1的装配通孔,即:此装配通孔可贯穿层叠体1的所有弹性层11和所有刚性层12;换言之,如图4所示,此装配通孔可包括位于
弹性层11中的第一通孔111和位于刚性层12的第二通孔121。
[0063] 举例而言,弹性层11的第一通孔111与刚性层12的第二通孔121可共轴线设置,应当理解的是,此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的轴线在第一方向Z上延伸;其中,第一通孔111
和第二通孔112可为圆孔,且弹性层11的第一通孔111的半径可与刚性层12的第二通孔121
的半径相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不等;此外,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不限于圆孔,也可为
方孔或腰型孔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006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层叠体1中装配通孔可设置至少两个;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螺栓4的螺杆可穿过一装配通孔并与第二螺纹孔31螺纹配合;第一螺栓4的头部可位于
第一螺头孔21内并与层叠体1在第一方向Z上存在交叠,且第一螺栓4的头部在位于第一螺
头孔21内时未与第一螺头孔21接触,即:第一螺栓4的头部不与第一安装板2直接接触;而第
二螺栓5的螺杆穿过另一装配通孔并与第一螺纹孔22螺纹配合,第二螺栓5的头部位于第二
螺头孔32内并与层叠体1在第一方向Z上存在交叠,且第二螺栓5的头部在位于第二螺头孔
32内时未与第二螺头孔32接触,即:第二螺栓5的头部不与第二安装板3直接接触。
[0065] 在本发明中,第一螺栓4的头部位于第一安装板2的第一螺头孔21内,第一螺栓4的螺杆贯穿层叠体1并与第二安装板3的第二螺纹孔31螺纹配合,且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层叠
体1在第一方向Z上存在交叠,也就是说,第一螺栓4的头部在第一方向Z上的正投影可位于
层叠体1上,即:第一螺栓4的头部可搭在层叠体1上,第一螺栓4的头部并不能随着其螺杆穿
入到层叠体1的内部,这样使得层叠体1可以夹紧在第二安装板3和第一螺栓4的头部之间,
以实现层叠体1与第二安装板3的连接;而第二螺栓5的头部位于第二安装板3的第二螺头孔
32内,第二螺栓5的螺杆贯穿层叠体1并与第一安装板2的第一螺纹孔22螺纹配合,且第二螺
栓5的头部与层叠体1在第一方向Z上存在交叠,也就是说,第二螺栓5的头部在第一方向Z上
的正投影可位于层叠体1上,即:第二螺栓5的头部可搭在层叠体1上,第二螺栓5的头部并不
能随着其螺杆穿入到层叠体1的内部,这样使得层叠体1可以夹紧在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螺
栓5的头部之间,以实现层叠体1与第一安装板2的连接。
[0066]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至少需要两个螺栓,即: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以实现第一安装板2、层叠体1和第二安装板3三者的连接。其中,由于第一螺栓4的螺杆和第二螺
栓5的螺杆贯穿层叠体1,且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第二安装板3配合以及第二螺栓5的头部与
第一安装板2配合可夹紧层叠体1,因此,这样设计不仅可以避免层叠体1中弹性层11与刚性
层12之间出现错位分离的情况,还可省掉弹性层11与刚性层12之间粘接剂的使用,降低成
本。
[0067]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螺栓4的头部未与第一安装板2的第一螺头孔21接触,第二螺栓5的头部未与第二安装板3的第二螺头孔32接触,也就是说,第一螺栓4可贯穿层叠
体1并与第二安装板3螺纹连接,但不与第一安装板2直接接触,第二螺栓5可贯穿层叠体1并
与第一安装板2螺纹连接,但不与第二安装板3直接接触;这样设计可阻断或缓解第一螺栓4
和第二螺栓5在第一安装板2与第二安装板3之间传递震动;且第一螺栓4直接与第二安装板
3连接,第二螺栓5直接与第一安装板2连接,避免了螺栓与层叠体1直接连接从而容易出现
连接关系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隔震装置的连接稳定性;此外,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贯穿
层叠体1还可为层叠体1的水平变形程度提供了限制,避免其水平变形程度过大。
[0068] 举例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孔均可为圆孔,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形状,视具体情况而定;本发明可以孔为圆孔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69] 参考图4所示,一装配通孔的半径可小于第一螺头孔21的半径,且大于第二螺纹孔31的半径;另一装配通孔的半径可小于第二螺头孔32的半径,且大于第一螺纹孔22的半径。
[007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头孔21、第一螺纹孔22、第二螺头孔32和第二螺纹孔31的轴线可均在第一方向Z上延伸。
[0071]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一螺头孔21和第二螺头孔32均可为直孔,即: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一螺头孔21和第二螺头孔32在其轴
向上的孔径大小不变,以降低加工和装配难度,但不限于此,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
一螺头孔21和第二螺头孔32在其轴向上的孔径也可逐渐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0072] 示例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21、第一螺头孔21和第二螺头孔32可为光孔,即:孔壁不设有螺纹的孔;而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31则为孔壁设有螺纹
的孔。
[0073] 由于前述提到层叠体1的装配通孔的半径大于螺纹孔的半径,且在螺栓中螺杆各处的半径基本相同;因此可知,层叠体1的装配通孔的半径(即: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
121)可大于螺栓(即: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中螺杆的半径,换言之,第一螺栓4的螺杆与
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螺栓5的螺杆与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也具有间隙,这样
在螺栓与安装板的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的同时,第一螺栓4的螺杆和第二螺栓5的螺杆未与
装配通孔接触,即:第一螺栓4的螺杆和第二螺栓5的螺杆未与层叠体1接触,以避免层叠体1
局部受力发生变形或破损的情况。
[0074] 应当理解的是,在弹性层11的第一通孔111的半径与刚性层12的第二通孔121的半径不相等时,前述提到的层叠体1的装配通孔的半径大于螺栓中螺杆的半径指的是:弹性层
11的第一通孔111的半径与刚性层12的第二通孔121的半径中的最小半径大于螺栓中螺杆
的半径。
[0075] 举例而言,如图1、图3至图6可知,在层叠体1中,其弹性层11的数量可大于刚性层12的数量,且弹性层11与刚性层12的数量差值为1,由于前述提到层叠体1中弹性层11与刚
性层12交替层叠设置,因此可知,在弹性层11的数量大于刚性层12的数量,且弹性层11与刚
性层12的数量差值为1时,层叠体1在第一方向Z上的最外两侧的膜层均为弹性层11,即:层
叠体1中与第一安装板2相接触的膜层为弹性层11,与第二安装板3相接触的膜层也为弹性
层11,这样可提高隔震装置的减震能力。
[0076] 需要说明的是,层叠体1中弹性层11的数量不限于图1、图3至图6中所示的两个,也可设置更多,且刚性层12的数量不限于图1、图3至图6中所示的一个,也可设置更多;此外,
层叠体1中弹性层11的数量不限于大于刚性层12的数量,也可小于或等于刚性层12的数量,
视具体情况而定。
[0077] 举例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层11至少可包括橡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弹性,还可降低成本。具体地,橡胶可包括乙丙橡胶(EPR、EPDM)、丁睛橡胶(NBR)、丁基橡胶、卤化
丁基橡胶、氯丁橡胶(CR)、天然橡胶制的、弄戊二烯橡胶(IR)、丁苯橡胶(SBR)或丁二烯橡胶
(BR),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保证弹性层11具有足够的弹性即可;刚性层12可包括玻纤板、
电木、尼龙板中的至少一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刚性,还可降低成本,但不限于此,也可采
用金属、陶瓷、石板等等。
[007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提到的第一螺头孔21、装配通孔及第二螺纹孔31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且共轴线设置,且第二螺头孔32、装配通孔及第一螺纹孔22也可在第一
方向Z上相对且共轴线设置,这样设计一方面降低了隔震装置中各结构上孔加工的难度,另
一方面便于螺栓将第一安装板2、层叠体1和第二安装板3进行对位安装。
[0079]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螺栓4的螺杆与层叠体1中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d,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第一螺头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c,且第二螺栓5的螺杆与
层叠体中装配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b,第二螺栓5的头部与第二螺头孔32之间具有
第四间隙a。
[0080] 其中,前述提到的第二间隙c可大于第一间隙d,第四间隙a大于第三间隙b,这样设计当层叠体1横向(即:与装配通孔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变形一定程度时,层叠体1可先与第
一螺栓4或第二螺栓5的螺杆接触,层叠体1在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的限制下,横向变形不
会继续增大,且层叠体1可因自身弹性而逐渐恢复原状;而此时,第一螺栓4的头部仍可以保
持不与第一螺头孔21的内壁接触(即:不与第一安装板2接触),且第二螺栓5的头部仍可以
保持不与第二螺头孔32的内壁接触(即:不与第二安装板3接触),实现了震动的隔离,即:阻
断或缓解了第一安装板2与第二安装板3之间的震动传导。
[0081] 其中,前述提到的第二间隙c与第一间隙d之间的比值范围可为2至10,比如:第二间隙c与第一间隙d之间的比值可为2、4、6、8、10等等;且第四间隙a与第三间隙b之间的比值
范围可为2至10,比如:第四间隙a与第三间隙b之间的比值可为2、4、6、8、10等等,这样设计
在避免层叠体1横向变形过大的同时,还可避免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第一螺头孔21的孔壁接
触以及避免第二螺栓5的头部与第二螺头孔32的孔壁接触,从而实现了震动的隔离。
[008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的结构可完全相同,即: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可为同一型号,且第一螺头孔21的孔径与第二螺头孔32的孔径可相等,因此,前述提
到的第一间隙d与第三间隙b可相等,第二间隙c与第四间隙a可相等,但不限于此,第一间隙
d与第三间隙b也可不相等,第二间隙c与第四间隙a也可不相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0083] 举例而言,前述提到的第一间隙d和第三间隙b的取值范围可为0.2mm至1mm,比如:第一间隙d和第三间隙b的取值可为0.2mm、0.4mm、0.6mm、0.8mm、1mm等等,以在能够避免螺
栓的螺杆与层叠体1接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层叠体1横向变形过大而导致层叠体1不能恢
复弹性形变的情况;前述提到的第二间隙c和第四间隙a的取值范围可为2mm至10mm,比如:
第二间隙c和第四间隙a的取值可为2mm、4mm、6mm、8mm、10mm等等,以为螺栓提供横向的活动
空间,避免其在横向上活动时,传递震动。
[008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d和第三间隙b、第二间隙c和第四间隙a不限于前述提到的取值范围,也可在其他取值范围内,只要能够保证在避免层叠体1横向变形过大的同时,
还可避免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第一螺头孔21的孔壁接触以及避免第二螺栓5的头部与第二
螺头孔32的孔壁接触即可。
[008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栓4的头部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为第一厚度,第一螺头孔21在第一方向Z上的深度为第一深度e,此第一厚度可小于第一深度e;且第二螺
栓5的头部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为第二厚度,第二螺头孔32在第一方向Z上的深度为第二
深度n,此第二厚度小于第二深度n,这样设计可为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提供纵向(即:前
述提到的第一方向Z)活动空间,避免其在纵向活动时传递震动,从而可提高隔震装置的隔
震效果。
[008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隔震装置除了包括前述提到的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层叠体1、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之外,如图3所示,还可包括第一垫片9a和第二垫片
9b。
[0087] 示例地,如图3所示,第一垫片9a可装配在第一螺栓4的螺杆上并夹紧在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层叠体1之间;其中,第一垫片9a可位于第一螺头孔21内,且第一垫片9a未与第一
螺头孔21接触,以实现震动的隔离;同理,第二垫片9b可装配在第二螺栓5的螺杆上并夹紧
在第二螺栓5的头部与层叠体1之间;其中,第二垫片9b可位于第二螺头孔32内,且第二垫片
9b未与第二螺头孔32接触,从而实现震动的隔离。
[0088]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垫片9a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可为第三厚度,此第三厚度与前述提到的第一厚度之和可为第一总和,第二垫片9b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可为第四厚度,此
第四厚度与前述提到的第二厚度之和可为第二总和;其中,第一深度e与第一总和的差值为
第三差值k,第一深度e与第三差值k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比如:第一深度e与第三差值k
之间的比值可为2、3、4、5等等;第二深度n与第二总和的差值为第四差值m,第二深度n与第
四差值m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比如:第二深度n与第四差值m之间的比值可为2、3、4、5等
等,这样设计可更好地为螺栓的提供纵向活动空间,避免其在纵向活动时传递震动,应当理
解的是,第一深度e与第三差值k之间的比值、第二深度n与第四差值m之间的比值不限于前
述取值范围,也可在其他取值范围内,只要能够避免螺栓在纵向活动时传递震动即可。
[0089]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垫片9a的数量可与第一螺栓4的数量相等,此第一垫片9a可与第一螺栓4一一对应;同理,第二垫片9b的数量可与第二螺栓5的数量相等,
此第二垫片9b可与第二螺栓5一一对应。
[009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垫片9a和第二垫片9b的安装方式不限于前述提到的形式,也可为以下装配形式:
[0091] 第一垫片9a固定在层叠体1上,且第一垫片9a夹紧在层叠体1与第一安装板2之间,并夹紧在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层叠体1之间,第一垫片9a环绕第一螺栓4的螺杆;第二垫片9b
固定在层叠体1上,且第二垫片9b夹紧在层叠体1与第二安装板3之间,并夹紧在第二螺栓5
的头部与层叠体1之间,第二垫片9b环绕第二螺栓5的螺杆;在此装配方式下,垫片不会随着
螺栓一起运动;其中,第一深度e与第一厚度的差值可为第一差值k,第一深度e与第一差值k
之间的比值范围可为2至5,比如:第一深度e与第一差值k之间的比值可为2、3、4、5等等;第
二深度n与第二厚度的差值为第二差值m,第二深度n与第二差值m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至5,
比如:第二深度n与第二差值m之间的比值可为2、3、4、5等等,这样设计可更好地为螺栓的提
供纵向活动空间,避免其在纵向活动时传递震动,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深度e与第一差值k之
间的比值、第二深度n与第二差值m之间的比值不限于前述取值范围,也可在其他取值范围
内,只要能够避免螺栓在纵向活动时传递震动即可。
[0092]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螺栓4的头部与层叠体1之间增加第一垫片9a,在第二螺栓5的头部与层叠体之间增加第二垫片9b,可增大第一螺栓4与层叠体1之间及第二螺栓5
与层叠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它们之间的压力。
[0093] 举例而言,此第一垫片9a和第二垫片9b可为弹簧垫片、橡胶垫片等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种类的垫片。
[009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的厚度(即:前述提到的第一深度e)取值范围和第二安装板3的厚度(即:前述提到的第二深度n)取值范围可为15mm至30mm,比如:第一安
装板2的厚度和第二安装板3的厚度可为15mm、20mm、25mm、30mm等等,但不限于此,也可在其
他取值范围内,视具体情况而定。
[009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板2的厚度可与第二安装板3的厚度相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不相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0096] 示例地,前述提到的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均可设置多个,这样设计可保证层叠体1更加稳固地夹紧在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之间,从而保证隔震装置的连接稳定性。
[0097] 应当理解的是,前述提到的第一螺头孔21和第二螺纹孔31的数量可与第一螺栓4的数量相等;第二螺头孔32和第一螺纹孔22的数量可与第二螺栓5的数量相等,且层叠体1
中装配通孔的数量可为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的数量之和;第一螺栓4、第一螺头孔21、装
配通孔及第二螺纹孔31一一对应,第二螺栓5、第二螺头孔32、装配通孔及第一螺纹孔22一
一对应。
[0098] 举例而言,第一螺栓4可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位于第二安装板3的中心区域;第二螺栓5可设置有至少四个,并位于第二安装板3的边缘区域。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螺栓4
和第二螺栓5均可设置有四个,对应地,第二安装板3可具有四个第二螺头孔32和四个第二
螺纹孔31,其中,四个第二螺头孔32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板3的四个拐角处,四个第二螺纹孔
31均匀分散在四个第二螺头孔32之间的区域,这样设计在保证隔震装置的连接稳定性的同
时,还可保证隔震装置受力均匀,从而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009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栓4和第二螺栓5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可设置两个、六个、八个等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010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前述提到的第一安装板2可具有第一安装区2a和两个第二安装区2b,两个第二安装区2b可位于第一安装区2a在第二方向X上的
相对两侧,此第二方向X与前述提到的第一方向Z相垂直;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可知,第一
安装区2a具有前述提到的第一螺头孔21和第一螺纹孔22,且第二安装区2b可具有第一安装
孔23,需要说明的是,此第一安装孔23可为轴线在第一方向Z上延伸的直孔;而隔震装置还
可包括与第一安装孔23配合的第三螺栓6,此第三螺栓6的头部相比于其螺杆更靠近第二安
装板3,且第三螺栓6的螺杆穿过第一安装孔23以用于和一承载体(图中未示出)连接。
[010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区2b是用来与承载体配合连接的,通过在第一安装区2a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安装区2b,可保证第一安装板2与承载体的连接稳定
性。
[0102] 举例而言,每个第二安装区2b可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23,如图2所示的三个,但不限于此,也可设置两个或更多;具体地,多个第一安装孔23在第三方向Y间隔排布于第二安
装区2b,值得说明的是,此第三方向Y同时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相互垂直。其中,第三螺
栓6也可为多个,具体地,第三螺栓6可与第一安装孔23一一对应,这样设计可提高第一安装
板2与承载体的连接稳定性。
[0103] 示例地,如图1、图3和图5可知,第三螺栓6的头部与第一安装板2之间可设置有第三垫片9c,此第三垫片9c可为弹簧垫片或橡胶垫片等,但不限于此。其中,如图1、图3和图5
可知,部分第三螺栓6的头部与第一安装板2之间还可设置调节螺母9e,以用于调节第三螺
栓6与承载体的螺纹连接长度,从而可匹配不同的承载体,提高隔震装置的通用性。
[0104] 示例地,如图3至图6可知,第二安装板3、层叠体1与第一安装于2a在第一方向Z上存在交叠,且第二安装板3、层叠体1与第二安装区2b不存在交叠,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6可
知,第一安装板2中与层叠体1和第二安装板3在第一方向Z上交叠的部分定义为第一安装区
2a,未与层叠体1和第二安装板3在第一方向Z上交叠的部分定义为第二安装区2b;且第二安
装板3还可具有第二安装孔33,此第二安装孔33具有沉孔段331和过孔段332,沉孔段331和
过孔段332相连通且共轴线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沉孔段331和过孔段332均为轴线在第一方
向Z上延伸的直孔。
[0105] 其中,沉孔段331位于过孔段332靠近层叠体1的一侧,且沉孔段331的半径大于过孔段332的孔径,也就是说,第二安装孔33可为阶梯通孔,其轴线在第一方向Z上延伸;而隔
震装置还可包括与第二安装孔33配合的第四螺栓7;此第四螺栓7的头部位于第二安装孔33
的沉孔段331内并与层叠体1之间具有间隔(即:不与层叠体1接触),以减少震动传导,且第
四螺栓7的螺杆穿过第二安装孔33的过孔段332以用于和另一承载体(图中未示出)连接。
[0106] 举例而言,第二安装板3可设置多个第二安装孔33,如图1和图2所示的四个,但不限于此,也可设置两个或更多;举例而言,多个第二安装孔33可均匀分布在第二安装板3的
中心区域。其中,第四螺栓7也可为多个,具体地,第四螺栓7可与第二安装孔33一一对应,这
样设计可提高第二安装板3与承载体的连接稳定性。
[0107] 示例地,如图5所示,第四螺栓7的头部与第二安装孔33的过孔段332之间可设置有第四垫片9d,此第四垫片9d可为弹簧垫片或橡胶垫片等,但不限于此。
[010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二安装板3还可具有用于与承载体进行定位的承载定位孔34,此承载定位孔34可设置多个,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
的是,隔离装置还可包括与承载定位孔34配合的定位柱(图中未示出),但不限于此,与承载
定位孔34配合的定位柱也可不属于隔离装置,其可与隔离装置配套使用。
[0109]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隔震装置可具有贯穿第一安装板2、层叠体1和第二安装板3并用于实现三者之间定位的组装定位孔10,此组装定位
孔10可设置至少一个。
[0110] 应当理解的是,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隔震装置还可包括与组装定位孔10相配合的定位销8,此定位销8在第一安装板2、层叠体1及第二安装板3三者组装
的过程中可起到定位的作用,具体地,在隔震装置与承载体组装之前可位于组装定位孔10
内,但在隔震装置与承载体组装后,需要将定位销8从隔震装置的组装定位孔10中抽出,以
避免震动通过定位销8进行传递,即:保证隔震装置使用过程中的隔震效果。
[0111] 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前述提到的定位销8可属于隔离装置的一部分成套使用,但也可不属于隔离装置,即:其可与隔离装置配套设置。
[011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厚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13]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14]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1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
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
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16]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
饰,皆应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