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290461.7

文献号 : CN1135174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常国佼桑玉杨占杰马强刘家斌

申请人 : 河南鑫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适用于锂离子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基础数据以及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基础数据包括正极片的长度和厚度、电芯初始直径、负极片的厚度和隔膜的厚度;根据基础数据和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判断初始间隔圈数是否为整数;若初始间隔圈数不是整数,根据初始间隔圈数和基础数据确定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根据修订距离,调整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位置。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可实现正极双极耳的重叠对位。

权利要求 :

1.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基础数据以及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正极片的长度和厚度、电芯初始直径、负极片的厚度和隔膜的厚度;其中,所述正极片的厚度、所述负极片的厚度和所述隔膜的厚度分别包括中值、上限值和下限值;

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

通过观察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是否对位,或通过将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所在圈数相减得出的结果,判断所述初始间隔圈数是否为整数;

若所述初始间隔圈数不是整数,根据所述初始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其中,所述修订距离为与所述上限值对应的第一修订距离以及与所述下限值对应的第二修订距离之间的任一数值;

根据所述修订距离,调整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位置;

所述根据所述初始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初始间隔圈数确定修订间隔圈数;所述修订间隔圈数为大于或小于所述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

根据所述修订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

根据所述修订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修订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订间隔圈数为所述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部分、上述整数部分加1或减1中的其中一个数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修订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所依据公式为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2=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和n01’+n修=n02’;

其中,D为电芯初始直径,d0为每卷绕一圈电芯直径的增加值,i1为大于1小于j1的整数,i2为大于1小于j2的整数,j1为所述第一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j2为所述第二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2为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距离,n修为修订间隔圈数,n01’和n02’分别为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正极片的1/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修订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计算所述修订距离,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1’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L1’;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L3’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L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

求差值得出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距离和所述基础数据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1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n01;其中,D为电芯初始直径,d0为每卷绕一圈电芯直径的增加值,i1为大于1小于j1的整数,j1为所述第一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1为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L3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n02;其中,i2为大于1小于j2的整数,j2为所述第二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3为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为所述正极片长度的1/4,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为所述正极片长度的3/4。

说明书 :

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目前市场上各种类型的电池中,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对人体无害等突出优势占据高倍率电动工具、家用小电器的市场。在能量密度、放电倍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正极极片需要做双极耳以满足电池性能要求。受极片厚度、隔膜的厚度的公差影响,正极双极耳在现有工艺限制条件下不能实现100%重叠对位,进而对两条正极耳按照工艺要求焊接在一起产生影响,最终影响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正极双极耳在现有工艺限制条件下不能实现100%重叠对位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获取基础数据以及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正极片的长度和厚度、电芯初始直径、负极片的厚度和隔膜的厚度;
[0006] 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
[0007] 判断所述初始间隔圈数是否为整数;
[0008] 若所述初始间隔圈数不是整数,根据所述初始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
[0009] 根据所述修订距离,调整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位置。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的厚度、所述负极片的厚度和所述隔膜的厚度分别包括中值、上限值和下限值;
[0011] 所述修订距离为与上述上限值对应的第一修订距离以及与上述下限值对应的第二修订距离之间的任一数值。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包括以下步骤:
[0013] 根据所述初始间隔圈数确定修订间隔圈数;所述修订间隔圈数为大于或小于所述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
[0014] 根据所述修订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
[0015] 根据所述修订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修订距离。
[0016] 进一步地,所述修订间隔圈数为所述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部分、上述整数部分加1或减1中的其中一个数值。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修订间隔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所依据公式为
[0018] 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2=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和n01’+n修=n02’;
[0019] 其中,D为电芯初始直径,d0为每卷绕一圈电芯直径的增加值,i1为大于1小于j1的整数,i2为大于1小于j2的整数,j1为所述第一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j2为所述第二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2为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距离,n修为修订间隔圈数,n01’和n02’分别为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正极片的1/2。
[0021]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修订圈数和所述基础数据计算所述修订距离,包括以下步骤:
[0022]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1’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L1’;
[0023]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L3’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L3’。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包括以下步骤:
[0025] 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
[0026] 求差值得出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
[0027]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距离和所述基础数据计算卷绕状态下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包括以下步骤:
[0028]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1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n01;其中,D为电芯初始直径,d0为每卷绕一圈电芯直径的增加值,i1为大于1小于j1的整数,j1为所述第一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1为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
[0029]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L3计算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圈数n02;其中,i2为大于1小于j2的整数,j2为所述第二极耳距离所述正极片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3为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
[00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为所述正极片长度的1/4,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正极片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为所述正极片长度的3/4。
[0031]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将正极片的厚度、负极片的厚度和隔膜的厚度公差的影响,转化为正极片长度的影响。根据电芯卷绕方向,通过在一定公差范围内(该公差不影响电池性能),更改电芯卷绕时第一极耳与正极片前端的距离,实现正极双极耳100%重叠对位,适应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放电倍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以使后工序正极双极耳超声焊接及激光焊可以良好进行,可以实现正极双极耳自动化生产产业化。

附图说明

[003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 图1是圆柱锂离子电池未卷绕前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是圆柱锂离子电池卷绕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错位结构示意图一;
[0035] 图3是圆柱锂离子电池卷绕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错位结构示意图二;
[0036] 附图标记说明:
[0037] 100、第一极耳;200、第二极耳;300、正极片;400、负极片;500、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3] 请参照附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获取基础数据以及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分别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基础数据包括正极片300的长度和厚度、电芯初始直径、负极片400的厚度和隔膜500的厚度;
[0045] 根据基础数据和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
[0046] 判断初始间隔圈数是否为整数;
[0047] 若初始间隔圈数不是整数,根据初始间隔圈数和基础数据确定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分别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
[0048] 根据修订距离,调整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的位置。
[0049] 本实施例中的预设距离可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设置,如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之间的预设距离可以为正极片300长度的1/4、1/5、1/3或其他数值,第二极耳200与正极片300之间的预设距离可以为正极片300长度的3/4、4/5或其他数值,一般第二极耳200与第一极耳100之间间距为正极片300的1/2也可为其他数值,具体根据使用需要设定,这里不做唯一限定。
[0050] 基础数据中各个数据可通过测量得出或根据相应物体的型号参数得出。卷绕状态下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可通过实际卷绕后数圈得出,也可根据数学运算推导得出,这里不做唯一限定。若通过卷绕的形式,则通过观察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是否对位便可得出初始间隔圈数是否为整数。若通过数学运算推导,初始间隔圈数可先分别计算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所在圈数,再将两者相减得出。
[0051] 同样的,修订距离可通过数学运算推导得出,也可通过多次改变预设距离,重复上述操作推导得出。如图2,根据电芯卷绕方向判断,可以在259‑274mm内减短L1,实现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对位良好的目的。如图3,根据电芯卷绕方向判断,可以在259‑274mm内加长L1,实现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对位良好的目的。
[005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将正极片300的厚度、负极片400的厚度和隔膜500的厚度公差的影响,转化为正极片300长度的影响。根据电芯卷绕方向,通过在一定公差范围内(该公差不影响电池性能),更改电芯卷绕时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前端的距离,实现正极双极耳100%重叠对位,适应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放电倍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以使后工序正极双极耳超声焊接及激光焊可以良好进行,可以实现正极双极耳自动化生产产业化。
[0053] 具体的,正极片300的厚度、负极片400的厚度和隔膜500厚度分别包括中值、上限值和下限值。修订距离为与上述上限值对应的第一修订距离以及与上述下限值对应的第二修订距离之间的任一数值。这样修订距离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灵活选择,以使修订距离确定不局限于一个具体的数值,可以具有一定的误差,进而使得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位置的调整更加便捷。
[005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初始间隔圈数和基础数据确定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分别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包括以下步骤:
[0055] 根据初始间隔圈数确定修订间隔圈数;修订间隔圈数为大于或小于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
[0056] 根据修订间隔圈数和基础数据确定第一极耳100、第二极耳200分别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
[0057] 根据修订圈数和基础数据确定修订距离。
[0058] 本实施例中修订间隔圈数可以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设定,一般采用初始间隔圈数附近的整数,如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部分、略大于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或略小于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修订圈数的确定方法可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模拟计算等得出。
[0059] 进一步地,修订间隔圈数为初始间隔圈数的整数部分、上述整数部分加1或减1中的其中一个数值。如初始间隔圈数为9.23,修订间隔圈数可以为8、9、10中的其中一个数值。
[006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修订间隔圈数和基础数据确定第一极耳100、第二极耳200分别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所依据公式为
[0061] 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2=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和n01’+n修=n02’;
[0062] 其中,D为电芯初始直径,d0为每卷绕一圈电芯直径的增加值,i1为大于1小于j1的整数,i2为大于1小于j2的整数,j1为第一极耳100距离正极片300前端最大的整圈数,j2为第二极耳200距离正极片300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2为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之间的距离,n修为修订间隔圈数,n01’和n02’分别为第一极耳100、第二极耳2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修订圈数。
[006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修订圈数和基础数据计算修订距离,包括以下步骤:
[0064]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1’计算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L1’;
[0065]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L3’计算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修订距离L3’。
[0066]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基础数据和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包括以下步骤:
[0067] 根据基础数据和预设距离计算卷绕状态下第一极耳100、第二极耳200分别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圈数;
[0068] 求差值得出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之间的初始间隔圈数。
[0069]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预设距离和基础数据计算卷绕状态下第一极耳100、第二极耳200分别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圈数,包括以下步骤:
[0070]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1*d0)+...+π*(D+j1*d0)+π*(D+n01*d0)=L1计算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圈数n01;其中,D为电芯初始直径,d0为每卷绕一圈电芯直径的增加值,i1为大于1小于j1的整数,j1为第一极耳100距离正极片300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1为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
[0071] 根据公式π*D+π*(D+d0)+π*(D+2*d0)...+π*(D+i2*d0)+...+π*(D+j2*d0)+π*(D+n02*d0)=L3计算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圈数n02;其中,i2为大于1小于j2的整数,j2为第二极耳200距离正极片300前端最大的整圈数,L3为第二极耳2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
[007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为正极片300长度的1/4,第二极耳200与正极片300前端之间的预设距离为正极片300长度的3/4。
[0073] 为便于理解,现以21700某款电芯对本发明提供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正极双极耳对位方法进行说明。
[0074] 电芯直径为3.5mm,正极片300厚度为134±2μm,正极片300长度为912mm,负极片400厚度为173±2μm,隔膜500厚度为14±2μm,L1初始值定为正极片300总长的1/4,即
228mm。L2=456mm,L1=228mm。此时228mm正极片300的卷绕圈数定义为n01,则π*3.5+π*(3.5+d0)+π*(3.5+2*d0)+π*(3.5+3*d0)+π*(3.5+依次递增的整数*d0)...+π*(3.5+n01*d0)=
228,其中d0为正负极片400、隔膜500厚度均为中限值时每卷绕一圈电芯直径的增加值,即d0=(134+173+2*14)*2/1000=0.67mm。
[0075] L1初始值定为正极片300总长的1/4,即228mm时,电芯卷绕时第一条正极耳,π*3.5+π*(3.5+0.67)+π*(3.5+2*0.67)+π*(3.5+3*0.67)+π*(3.5+依次递增的整数*0.67)...+π*(3.5+n01*0.67)=228,计算得n01=9.73圈。
[0076] L1初始值定为正极片300总长的1/4,即228mm时,电芯卷绕时第二条正极耳距离正极片300前端的距离为L1+L2,即228+456=684mm,第二条正极耳的卷绕圈数定义为n02,π*3.5+π*(3.5+0.67)+π*(3.5+2*0.67)+π*(3.5+3*0.67)+π*(3.5+依次递增的整数*0.67)...+π*(3.5+n02*0.67)=684,计算得n02=20.2圈。
[0077] 根据n01和n02的圈数,两条正极耳如果实现对位,两条正极耳的位置需要调整,且两条正极耳的差值n修在9、10、11这样的整数,才有可能。则π*3.5+π*(3.5+d0)+π*(3.5+2*d0)+π*(3.5+3*d0)+π*(3.5+依次递增的整数*d0)...+π*(3.5+n01’*d0)+456=π*3.5+π*(3.5+0.67)+π*(3.5+2*0.67)+π*(3.5+3*0.67)+π*(3.5+依次递增的整数*0.67)...+π*(3.5+n02’*0.67),n02’=n01’+9或者n02’=n01’+10,或者n02’=n01’+11。分别计算得n01’=10.94、n02’=20.94,n01’=8.47、n02’=19.47或者n01=’13.85、n02’=22.85。其中n01’=10.94时,L1计算为268mm;n01’=8.47时,计算L1为188mm。先选定L1为268mm。
[0078] 当正负极片400、隔膜500厚度均在上限时,计算方法如上。当L1=228mm时,计算n01为9.65,n02为20.01。为实验双极耳对位,L1需要调整,n02’=n01’+9,n02’=n01’+10,n02’=n01’+11均有可能。计算得n01’=13.4,n02’=22.4;n01=10.56,n02’=20.56;n01’=8.13,n02’=19.13。其中n01’=10.56,n02’=20.56时,L1=259mm。
[0079] 当正负极片400、隔膜500厚度均在下限时,计算方法如上。当L1=228mm时,计算n01为9.77,n02为20.30。为实验双极耳对位,L1需要调整,n02’=n01’+9,n02’=n01’+10,n02’=n01’+11均有可能。计算得n01’=14.08,n02’=23.08;n01’=11.14,n02’=21.14;n01’=8.65,n02’=19.65。其中n01’=11.14,n02’=21.14时,L1=274mm。
[0080] 根据以上数据,L1需要在259‑274mm之间调动,以实现正极双极耳对位。
[00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