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866736.7

文献号 : CN11352598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凡李磊

申请人 : 华清科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进行仓储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流元素包括,作业人员、叉车、运输车辆、货架、料车、托盘和料箱,所述物流元素上均设置有物联网技术模块,该方法包括,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获取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获取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并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本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况识别的准确度,减少因操作原因导致工况识别出现误差的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在进行仓储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流元素包括,作业人员、叉车、运输车辆、货架、料车、托盘和料箱,所述物流元素上均设置有物联网技术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获取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

获取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并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包括,依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

计算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距离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四个角点的距离,并进行排序;

将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距离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四个角点的最大距离作为所述扩展距离;

所述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包括,实际工况识别距离=预设工况识别距离+扩展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的方法,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

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表示所述物流元素相对地面的实际二维区域;获取所述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

根据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生成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表示所述物流元素相对地面的实际二维区域的方法,具体包括:获取物流元素三维模型俯视图的投影;

将所述投影作为所述实际二维区域。

4.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01),以用于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202),以用于获取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203),以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包括,依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

计算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距离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四个角点的距离,并进行排序;

将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距离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四个角点的最大距离作为所述扩展距离;

第二处理模块(204),以用于获取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并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所述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包括,实际工况识别距离=预设工况识别距离+扩展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201)包括,第一获取单元(2011),用于获取所述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

第一处理单元(2012),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表示所述物流元素相对地面的实际二维区域;

第二获取单元(2013),用于获取所述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

第二处理单元(2014),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生成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种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种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说明书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装置

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仓储物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物流仓储中心是经营商品存储、运输、包装、加工、装卸、搬运的场所,通常配置有物流管理平台,使得商品更快、更经济的流动,能提高物流调节水平,加快物流流速,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
[0003] 相关技术中,在仓储中心的多个物流元素上均设置有物联网技术模块,多个物联网技术模块可相互通信,同时多个物联网模块均与管理中心进行通信,在对物流仓储中心进行货物的进行搬运,存储放置时,相应的物流物流元素的物联网技术模块相互通信进行工况监测,当相应的物流元素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则判断正在进行工作,当大于预设距离时,则判断完成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相应的物流元素之间,有时因操作原因会出现工作过程中距离超过预设距离。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工况识别不准确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提高工况识别的准确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6]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在进行仓储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流元素包括,作业人员、叉车、运输车辆、货架、料车、托盘和料箱,所述物流元素上均设置有物联网技术模块,该方法包括,
[0008] 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0009] 获取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
[0010]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
[0011] 获取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并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获取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以及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根据扩展距离以及预设工况识别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当进行作业时,因操作方式不同、没有到指定的位置进行作业、物流元素的移动等因素可能导致相应的物流元素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相互作用的两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识别出的距离超出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导致工况判断错误,通过设计扩展距离,增加相应的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的识别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况识别的准确度。
[0013] 可选的,所述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长方二维区域的方法,具体包括:
[0014] 获取所述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
[0015] 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表示所述物流元素相对地面的实际二维区域;
[0016] 获取所述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
[0017] 根据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生成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0018]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表示所述物流元素相对地面的实际二维区域的方法,具体包括:
[0019] 获取物流元素三维模型俯视图的投影;
[0020] 将所述投影作为所述实际二维区域。
[0021]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的方法,具体包括,
[0022] 依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
[0023] 计算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距离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四个角点的距离,并进行排序;
[0024] 将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在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中的位置距离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四个角点的最大距离作为所述扩展距离。
[0025]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的方法,具体包括,
[0026] 实际工况识别距离=预设工况识别距离+扩展距离。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取最大的距离作为扩展距离,尽可能的增大相互作用的物联网技术模块间的识别距离,在提高工况识别准确性的情况下,为物流元素的做业提供了较大工作范围,便于仓储工作的进行。
[0028]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9]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装置,包括,
[0030]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0031]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
[0032]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
[0033]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并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
[0034]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0035]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
[0036]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表示所述物流元素相对地面的实际二维区域;
[0037]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
[0038]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生成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0039]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40]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41]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42]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4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44] 通过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获取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以及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根据扩展距离以及预设工况识别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当进行作业时,因操作方式不同、没有到指定的位置进行作业、物流元素的移动等因素可能导致相应的物流元素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相互作用的两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识别出的距离超出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导致工况判断错误,通过设计扩展距离,增加相应的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的识别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况识别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45]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0046]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7]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8] 附图标记说明:20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装置;201、第一获取模块;2011、第一获取单元;2012、第一处理单元;2013、第二获取单元;2014、第二处理单元;202、第二获取模块;203、第一处理模块;204、第二处理模块;301、CPU;302、ROM;303、RAM;304、I/O接口;305、输入部分;306、输出部分;307、存储部分;308、通信部分;309、驱动器;310、可拆卸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3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5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流行业得到飞速发展。物流信息化成为主流趋势,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0051] 相关技术中,在提高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在物流仓储中心中的各个物流元素上,均设置物联网技术模块,物流元素包括作业人员、叉车、运输车辆、货架、料车、托盘和料箱,在实际的物流业务过程中,物联网技术模块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对物流元素之间的物流业务信息的自动交互,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货物、车辆、人员的识别信息,货物、车辆、人员的位置信息,货物作业的数量信息,货物所在区域或货位的指引信息等,同时工作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可相互识别,判断两个物联网技术模块间的距离,根据距离判断此时处于工作状态。
[0052] 参照图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0053] S101: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0054] 本实施例中的工况监测为,通过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的相互识别判断两物流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叉车与货架之间,当叉车在向货架运送货物时,叉车与货架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可相互识别,当识别出的距离符合预设工况距离,此时判断叉车与货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处于工作状态;当识别出距离超出预设工况距离时,此时判断运送货物结束工作完成。
[0055] 具体的,首先获取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在进行物流元素的设计时,首先设计出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设计出实际的物流元素,物流元素三维模型设计出来后,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将其存储至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当需要时,服务器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应的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
[0056] 根据物流元素的是三维模型,确定出物流元素三维模型俯视图相对于地面的投影;上述投影在地面上所占的区域为物流元素相对于底面的实际二维区域;获取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为人工选取实际二维区域的边界点,根据边界点绘制得出,作为该物流元素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并将绘制好的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对应相应的物流元素,存储至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形成物流元素和实际二维区域最小外接矩形对照表,获取时,可根据需要确定的物流元素与物流元素和实际二维区域最小外接矩形对照表,确定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
[0057] 例如,当物流元素为托盘时,从数据库中调取托盘的三维模型,托盘整体为长方体状,根据托盘三维模型的整体形状,得出托盘的俯视图为矩形,将得出的俯视图与地面保持平行,做出俯视图在地面上的投影,确定托盘俯视图投影在地面上的形状,再根据托盘的实际尺寸确定俯视图在地面上投影的实际大小,确定出托盘俯视图在地面上投影的实际大小。依次连接投影的四个角点,所围成的区域即为托盘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二维区域;当托盘俯视图再地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时,过圆心作该圆形投影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分别过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做该圆形投影的切线,切线围成的区域为圆形投影的最小外接矩形,为托盘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根据托盘俯视图在地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规则图形的形状,采用不同的方式,画出最小外接矩形,作为托盘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二维区域,绘制规则图形的最小外接矩形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0058] 当托盘俯视图在地面上的投影为不规则形状时,选取东西南北四个边界点,过东西两个边界点沿南北方向作直线,过南北两个边界点沿东西方向作直线,四条直线围成的矩形区域为托盘最小外接矩形的二维区域。
[0059] S102:获取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
[0060] 具体的,在建立物流元素三维模型时,在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上预设有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位置,通过获取三维模型上预设的物联网技术模块的安装位置相对于物流元素的相对位置,即可得到实际中,物联网技术模块与物流元素的相对位置,即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
[0061] S103:根据位置信息以及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
[0062] 具体的,位置信息即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得到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之后,获取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物流元素上后的俯视图,并确定上述俯视图在地面上的投影,根据投影得到物联网技术模块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二维区域,根据物联网技术模块与物流元素的相对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物联网技术模块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二维区域与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二维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
[0063] 得到物联网技术模块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二维区域后,确定该二维区域的中心点,计算中心点距离物流元素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四个角点的距离,并将计算出的距离从大到小依次排序,选取最大的距离作为扩展距离,扩展距离为相互作用的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相互识别过程中,在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上增加的识别距离。
[0064] S104:获取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并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
[0065] 具体的,互作用的两个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之间设置有预设工况识别距离,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为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两个物流元素理想的工作位置确定的两物联网技术模块之间的识别距离,当两个物联网技术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判断处于工作状态;当两个物联网技术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判断工作完成。
[0066]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人员操作方式不同、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状态时,两物联网模块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但此时上述两物联网技术模块所对应的物流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工况判断错误,影响后续任务的发布以及执行。
[0067] 因此,设计实际工况识别距离时,实际工况识别距离=预设工况识别距离+扩展距离。实际工况识别距离为工作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两物流元素上的物联网技术模块实际识别的距离。通过设计实际工况识别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相互作用时,物流元素的工作空间,减少了工况识别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
[0068] 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仓储工况监测装置200,包括:
[0069] 第一获取模块201,以用于获取物流元素的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0070] 第二获取模块202,以用于获取所述物联网技术模块安装到对应的物流元素上的位置信息;
[0071] 第一处理模块203,以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确定一扩展距离;
[0072] 第二处理模块204,以用于获取预设工况识别距离,并根据预设工况识别距离以及扩展距离,确定实际工况识别距离。
[0073]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201包括:
[0074] 第一获取单元2011,以用于述物流元素的三维模型;
[0075] 第一处理单元2012,以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生成表示所述物流元素相对地面的实际二维区域;
[0076] 第二获取单元2013,以用于获取所述实际二维区域的最小外接矩形;
[0077] 第二处理单元2014,以用于根据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生成所述最小外接矩形二维区域。
[0078]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3,电子设备包括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 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 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307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 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3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301、ROM302以及RAM303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4也连接至总线。
[0079]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304: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305;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306;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307;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308。通信部分308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309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304。可拆卸介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309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307。
[0080]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图1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308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 3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008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