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78000.X

文献号 : CN1135322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国庆李敬李伟赵向阳

申请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属于机械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制作工装、选择量块、组装工装、定位接触、检查接触、超差判断,根据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内侧或外侧,分别用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上界值或下界限代如算式,如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依然为点接触、且接触点与之前相同,则判定为超差;否则判定为合格,结束该待测前刀面的检测。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昂贵的专用检测仪器,只借助简易的专用本工装,即可完成滚刀前刀面的检测,为判定磨削结果是否合格创造了条件,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风险,切实可行。

权利要求 :

1.一种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制作工装——所述工装由外径与滚刀内孔相配的芯轴、一组量块以及预定厚度的L形基准板组成;所述芯轴上开有定位侧距滚刀轴线预定距离的径向矩形孔;所述量块的宽度与所述径向矩形孔的宽度相配,各量块按预定规律设置不同厚度;所述L形基准板的主体宽度也与所述径向矩形孔的宽度相配;

第二步、选择量块——根据待测滚刀设计参数按下式选择量块搭配厚度l2=E+l1‑ l3

式中

l2——量块搭配厚度;

E——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

l1——芯轴的径向矩形孔定位侧距滚刀轴线的预定距离;

l3——L形基准板的预定厚度;

第三步、组装工装——将所选量块搭配连同L形基准板插入芯轴的径向矩形孔就位;

第四步、定位接触——将滚刀的内孔套至芯轴上,并相对旋转,使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的邻近表面接触;

第五步、检查接触——检查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接触状态:若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线接触,则判定合格,结束该待测前刀面的检测;若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点接触,则根据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内侧或外侧,分别判断待测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实际偏距小于或大于设计偏距,进行下一步;

第六步、超差判断——根据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内侧或外侧,分别用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上界值或下界限代替上式中的E值,再进行第二步至第五步;在进行第五步时,如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依然为点接触、且接触点与之前相同,则判定为超差;否则判定为合格,结束该待测前刀面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由同轴的主体段和缩径的夹持段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上开有定位侧距滚刀轴线预定距离的径向矩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矩形孔的定位侧相对面中央装有紧固螺栓,所述第三步将所选量块搭配连同L形基准板插入芯轴的径向矩形孔就位后,借助紧固螺栓固定。

说明书 :

一种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属于机械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整体直槽滚刀滚齿是渐开线圆柱齿轮轮齿的常用加工方法,其优点是工艺简单、维护方便。滚刀的加工普遍采用滚刀磨床磨削。对于整体直槽滚刀而言,其磨削后前刀
面与滚刀轴线的偏距误差直接关系到被加工齿轮的轮齿精度、尤其是齿形精度。
[0003] 在实际滚刀磨削时,由于滚刀的前刀面与滚刀内孔轴线的偏距无法直接测量,因此通常采用磨削砂轮轻靠滚刀前刀面,确定滚刀前刀面偏距量。实践表明,这种方式难免存
在如下问题:1)砂轮的轻靠过程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磨削精度无法避免人为因素的
影响;2)若待修磨滚刀的前刀面已经不符合图纸要求,则会“遗传”到后续磨削过程,产生累
积误差使后续前刀面的磨削与设计要求偏离越来越大,直至超差报废。
[0004] 由于迄今尚无用于现场简易可行的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而专用的检测仪器十分昂贵,因此大多数滚刀制造厂家磨削之后,未能合理检测,难以切实保证滚刀的磨削质量,
结果导致后续滚齿加工废品率较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给出一种借助简易工装即可方便实现的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从而切实保证磨削质量,有效降低滚齿加工的废品率。
[0006]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0007] 第一步、制作工装——所述工装由外径与滚刀内孔相配的芯轴、一组量块以及预定厚度的L形基准板组成;所述芯轴上开有定位侧距滚刀轴线预定距离的径向矩形孔;所述
量块的宽度与所述径向矩形孔的宽度相配,各量块按预定规律设置不同厚度;所述L形基准
板的主体宽度也与所述径向矩形孔的宽度相配;
[0008] 第二步、选择量块——根据待测滚刀设计参数按下式选择量块搭配厚度
[0009] l2=E+l1‑ l3
[0010] 式中
[0011] l2——量块搭配厚度;
[0012] E——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
[0013] l1——芯轴的径向矩形孔定位侧距滚刀轴线的预定距离;
[0014] l3——L形基准板的预定厚度;
[0015] 第三步、组装工装——将所选量块搭配连同L形基准板插入芯轴的径向矩形孔就位;
[0016] 第四步、定位接触——将滚刀的内孔套至芯轴上,并相对旋转,使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的邻近表面接触;
[0017] 第五步、检查接触——检查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接触状态:若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线接触,则判定合格,结束该待测前刀面的检测;若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点接
触,则根据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内侧或外侧,分别判断待测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实际偏距
小于或大于设计偏距,进行下一步;
[0018] 第六步、超差判断——根据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内侧或外侧,分别用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上界值或下界限代替上式中的E值,再进行第二步至第五步;在进行第五
步时,如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依然为点接触、且接触点与之前相同,则判定为超差;否则
判定为合格,结束该待测前刀面的检测。
[0019] 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昂贵的专用检测仪器,只借助简易的专用本工装,即可完成滚刀前刀面的检测,为判定磨削结果是否合格创造了条件,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风险,切实可
行。
[0020]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芯轴由同轴的主体段和缩径的夹持段构成。
[0021]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主体段上开有定位侧距滚刀轴线预定距离的径向矩形孔。
[0022] 本发明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径向矩形孔的定位侧相对面中央装有紧固螺栓,所述第三步将所选量块搭配连同L形基准板插入芯轴的径向矩形孔就位后,借助紧固螺栓
固定。

附图说明

[0023]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工装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芯轴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量块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测量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本发明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接触点之一示意图。
[0031] 图8是本发明待测前刀面与L形基准板接触点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0032] 本实施的滚刀前刀面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0033] 第一步、制作工装
[0034] 如图1至图5所示,工装由外径与滚刀6内孔相配的芯轴1、一组量块2以及预定厚度l3的L形基准板3组成。芯轴1由同轴的主体段1‑3和缩径的夹持段1‑1构成,主体段1‑3上开
有定位侧1‑2‑1距其滚刀轴线1‑1‑1预定距离l1的径向矩形孔1‑2。该径向矩形孔1‑2的定位
侧1‑2‑1相对面中央装有紧固螺栓4。
[0035] 量块2的宽度与径向矩形孔1‑2的宽度相配,各量块2按预定的等差、等比级数或其它规律设置不同厚度。厚度标定后标注在相应量块的非工作面上,便于查阅。L形基准板3的
主体宽度也与径向矩形孔1‑2的宽度相配。
[0036] 第二步、选择量块
[0037] 参见图6,图中
[0038] E——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公称尺寸;
[0039] l1——芯轴的径向矩形孔定位侧距滚刀轴线的预定距离;
[0040] l2——量块搭配厚度;
[0041] l3——L形基准板的预定厚度。
[0042] es为E值的上公差,即E+es为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的上界限值;
[0043] ei为E值的下公差,即E‑ei为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的下界限值。
[0044] 根据待测滚刀6设计参数按下式选择量块搭配厚度l2
[0045] l2=E+l1‑ l3
[0046] 式中
[0047] l2——量块2搭配厚度,各种厚度的量块分别为2‑1、2‑2…、2‑N;
[0048] E——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公称尺寸);
[0049] l1——芯轴的径向矩形孔1‑2定位侧1‑2‑1距滚刀轴线1‑1‑1的预定距离;
[0050] l3——L形基准板3的预定厚度。
[0051] 第三步、组装工装
[0052] 将所选量块2搭配连同L形基准板3插入芯轴1径向矩形孔1‑2就位,并借助紧固螺栓4固定。
[0053] 第四步、定位接触
[0054] 将滚刀6的内孔6‑2套至芯轴1的主体段1‑3上,并相对旋转,使待测前刀面6‑1与L形基准板3的邻近表面接触。
[0055] 第五步、检查接触
[0056] 检查待测前刀面6‑1与L形基准板3接触状态:若待测前刀面6‑1与L形基准板3线接触,则说明前刀面6‑1至滚刀轴线的实际距离正好等于设计偏距E,因此判定合格,结束该待
测前刀面的检测。
[0057] 绝大多数情况下,待测前刀面6‑1与L形基准板3点接触,则根据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6‑1内侧(图7所示)或外侧(图8所示),分别判断待测前刀面6‑1至滚刀轴线1‑1‑1的实际
偏距小于或大于设计偏距,进行下一步。
[0058] 第六步、超差判断
[0059] 当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6‑1内侧时,用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上界值E+es代替上式中的E值,再进行第二步至第五步;在进行第五步时,如待测前刀面6‑1与L形基准
板3依然为点接触、且接触点与之前相同,即依然在待测前刀面6‑1内侧,则判定为超差;否
则如接触点变为在待测前刀面6‑1外侧或成为线接触时,判定为合格,结束该待测前刀面的
检测。
[0060] 当接触点在待测前刀面6‑1外侧时,用前刀面至滚刀轴线的设计偏距下界限E‑ei代替上式中的E值,再进行第二步至第五步;在进行第五步时,如待测前刀面6‑1与L形基准
板3依然为点接触、且接触点与之前相同,即依然在待测前刀面6‑1外侧,则判定为超差;否
则如接触点变为在待测前刀面6‑1内侧或成为线接触时,判定为合格,结束该待测前刀面的
检测。
[0061] 实践证明,采用本实施例解决了专用检测仪成本高的问题,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操作,实现了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降低了产品质量风险,减少了制造成
本,切实可行。并且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芯轴和检测板的厚度、长度,检测范围广。
[0062]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