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33569.5

文献号 : CN1135474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兴艳狄龙宁楠燕候智李玉芬李易鸿周林波王华

申请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包括,承载单元,其包括滑轮、底板和台面,所述滑轮位于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处,所述台面位于所述底板顶部;其中;所述台面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方形固定块且所述台面四周均设置有防滑层;伸缩单元,其位于所述底板顶部四角;储物单元,其位于所述底板顶部;以及,支撑单元,其位于所述台面底部开设的容纳槽内。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承载单元、伸缩单元、储物单元和支撑单元,将传统梯子融合进工作台,使得工作台也具有梯子的功能,解决了当操作人员需要登高作业时,往往还是需要梯子的配合,使得当只有一个操作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时,就需要一手拎着梯子一手推着工作台,十分的费力且不方便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单元(100),其包括滑轮(101)、底板(102)和台面(103),所述滑轮(101)位于所述底板(102)底部四角处,所述台面(103)位于所述底板(102)上方,并通过伸缩单元(200)与底板(102)连接,所述台面(103)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方形固定块(103‑1)且所述台面(103)四周均设置有防滑层(103‑2);

伸缩单元(200),其位于所述底板(102)顶部四角;

储物单元(300),其设置于所述底板(102)与台面(103)之间;以及,

支撑单元(400),其位于所述台面(103)底部开设的容纳槽(103‑3)内;

所述伸缩单元(200)包括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三限位块(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二支撑杆(205)和第三支撑杆(206),所述第一限位块(201)位于所述底板(102)顶部四角且所述第一限位块(201)底部与所述底板(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04)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01)顶部,所述第二限位块(202)套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4)上,所述第三限位块(20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4)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杆(205)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杆(204)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杆(204)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杆(205)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三限位块(203)底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三限位块(203)顶部外侧,所述第三支撑杆(206)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杆(205)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杆(205)内部;

所述第一限位块(201)为凹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204)底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固定块(204‑1);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和第三限位块(20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208),所述第四限位块(208)为圆形;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201)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207);

其中,所述螺纹孔(207)内设置有铆钉(207‑1),所述铆钉(207‑1)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块(201)的两侧和所述弧形固定块(204‑1)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块(201)一侧内部;

所述第一支撑杆(204)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04‑2),所述第一支撑杆(204)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04‑3),所述第二支撑杆(205)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档板(205‑1),两个所述第一档板(205‑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05‑2),两个所述第一档板(205‑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05‑3);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04‑3)位于所述第一滑槽(204‑2)顶部;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205‑2)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一档板(20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5‑3)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204‑2)中;

所述第二支撑杆(205)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05‑4),所述第二支撑杆(205)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05‑5),所述第三支撑杆(206)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档板(206‑1),两个所述第二档板(206‑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06‑2),两个所述第二档板(206‑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06‑3);

其中,所述第二通孔(205‑5)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05‑4)顶部;

其中,所述第二弹簧(206‑2)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二档板(20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06‑3)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05‑4)中;

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杆(206)顶部与所述方形固定块(103‑1)轴接;

所述储物单元(300)包括支撑板(301)、箱体(302)和抽屉(303),所述支撑板(301)、箱体(302)和抽屉(303)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板(301)分别位于三个所述箱体(302)底部并与三个所述箱体(302)底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抽屉(303)分别位于三个所述箱体(302)内部,三个所述箱体(302)依次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和第三限位块(203)通过第四限位块(208)相连接;

所述支撑单元(400)包括凹形固定块(401)、第四支撑杆(402)、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404),所述凹形固定块(40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402)轴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02)一端贯穿所述第五支撑杆(403)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五支撑杆(403)内部,所述第五支撑杆(403)一端贯穿所述第六支撑杆(404)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六支撑杆(404)内部;

所述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404)上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405)并且所述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404)内壁上均开设有第四滑槽(406)和多个第二限位槽(407),所述限位孔(405)位于第二限位槽(407)内其中,所述第五支撑杆(403)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档板(403‑1),两个所述第三档板(403‑1)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403‑2),两个所述第三档板(403‑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403‑3),所述第三弹簧(403‑2)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三档板(40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403‑3)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滑槽(406)中;

其中,所述第四支撑杆(402)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四档板(402‑1),两个所述第四档板(402‑1)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402‑2),两个所述第四档板(402‑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402‑3),所述第四弹簧(402‑2)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四档板(402‑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块(402‑3)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滑槽(406)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02)的底部四角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04),所述第四限位块(208)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04)内且所述第四限位块(208)与所述第一限位槽(304)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02)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302‑1),所述抽屉(303)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条(303‑1),所述滑条(303‑1)位于所述第三滑槽(302‑1)内;

其中,所述抽屉(303)一侧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把手。

说明书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作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做的行业需要使用到工作台,例如模具、钳工、组装、检修、维修等不同的应用场合,同时工作台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脏性、抗冲击性和称重能力强的特性。
[0003] 然而在现有的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技术中,往往只是把操作台进行了可升高的改进,当操作人员需要登高作业时,往往还是需要梯子的配合,使得当只有一个操作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时,就需要一手拎着梯子一手推着工作台,十分的费力且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4]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5] 鉴于上述现有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存在的当操作人员需要登高作业时还需要梯子进行配合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0006]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8] 承载单元,其包括滑轮、底板和台面,所述滑轮位于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处,所述台面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并通过伸缩单元与底板连接,所述台面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方形固定块且所述台面四周均设置有防滑层;
[0009] 伸缩单元,其位于所述底板顶部四角;
[0010] 储物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底板与台面之间;以及,
[0011] 支撑单元,其位于所述台面底部开设的容纳槽内。
[0012]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底板顶部四角且所述第一限位块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顶部,所述第二限位块套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三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杆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杆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三限位块底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三限位块顶部外侧,所述第三支撑杆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杆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杆内部。
[0013]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为凹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底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固定块;
[0014]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为圆形;
[0015]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
[0016] 其中,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铆钉,所述铆钉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两侧和所述弧形固定块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块一侧内部。
[0017]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档板,两个所述第一档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档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
[0018]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滑槽顶部;
[0019]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一档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
[0020]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杆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档板,两个所述第二档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档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
[0021] 其中,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滑槽顶部;
[0022] 其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二档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中;
[0023] 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杆顶部与所述方形固定块轴接。
[0024]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储物单元包括支撑板、箱体和抽屉,所述支撑板、箱体和抽屉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三个所述箱体底部并与三个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抽屉分别位于三个所述箱体内部,三个所述箱体依次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通过第四限位块相连接。
[0025]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四角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且所述第四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适配。
[0026]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抽屉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条,所述滑条位于所述第三滑槽内;
[0027] 其中,所述抽屉一侧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把手。
[0028]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凹形固定块、第四支撑杆、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所述凹形固定块和所述第四支撑杆轴接,所述第四支撑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五支撑杆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五支撑杆内部,所述第五支撑杆一端贯穿所述第六支撑杆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第六支撑杆内部。
[0029]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上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并且所述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内壁上均开设有第四滑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孔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0030] 其中,所述第五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档板,两个所述第三档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档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三档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滑槽中;
[0031] 其中,所述第六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四档板,两个所述第四档板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两个所述第四档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两个所述第四档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滑块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滑槽中。
[00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承载单元、伸缩单元、储物单元和支撑单元,将传统梯子融合进工作台,使得工作台也具有梯子的功能,解决了当操作人员需要登高作业时,往往还是需要梯子的配合,使得当只有一个操作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时,就需要一手拎着梯子一手推着工作台,十分的费力且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34]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台面结构仰视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伸缩单元示意图。
[0037] 图4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结构侧视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一限位块结构后视示意图。
[0040] 图7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1] 图8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一弹簧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2] 图9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三支撑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3] 图10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储物单元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1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箱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0045] 图12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3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四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4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所述的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49]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50]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51]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52] 实施例1
[0053] 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升高工作台包括承载单元100、滑轮101、底板102、台面103、方形固定块103‑1、容纳槽103‑3、伸缩单元200、储物单元300和支撑单元400,承载单元100对伸缩单元200、储物单元300和支撑单元400进行承载,滑轮101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携带,底板102对装置起承载作用,伸缩单元200带动台面103进行上升和下降,储物单元300可对工具进行储藏和在一定时刻可当作阶梯,支撑单元400对台面103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台面103更加的稳定,保证操作人员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对伸缩单元200、储物单元300和支撑单元400进行承载的承载单元100,其包括方便操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携带的滑轮101、对装置起承载作用的底板102和台面103,滑轮101位于底板102底部四角处,台面103位于所述底板102上方,并通过伸缩单元200与底板102连接,台面103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方形固定块103‑1且台面103四周均设置有防滑层103‑2;带动台面103进行上升和下降的伸缩单元200,其位于底板102顶部四角;对工具进行储藏和在一定时刻可当作阶梯的储物单元300,其设置于所述底板102与台面103之间;以及,对台面103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台面103更加的稳定,保证操作人员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的支撑单元400,其位于台面103底部开设的容纳槽103‑3内。
[0054] 操作过程:在操作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时,首先通过承载单元100中的滑轮101上的固定拴将工作台进行固定,打开储物单元300,将所需的工具放置在台面103,当所需工具拿出完毕后,关上储物单元300。
[0055] 再通过伸缩单元200根据需要进行作业的高度将台面103升高相对应高度,此时储物单元300可当作阶梯,使得操作人员可进行登高作业,位于台面103底部容纳槽103‑3内的支撑单元400进行伸张,进而对台面103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台面103更加的稳定,保证操作人员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0056] 实施例2
[0057] 参照图1~14,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伸缩单元200包括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三限位块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二支撑杆205、第三支撑杆206、弧形固定块204‑1、第四限位块208、螺纹孔207、铆钉207‑1第一滑槽204‑2、第一通孔204‑3、第一档板205‑1、第一弹簧205‑2、第一滑块205‑3、第二滑槽205‑4、第二通孔205‑5、第二档板
206‑1、第二弹簧206‑2、第二滑块206‑3,通过伸缩单元200中个零部件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工作台在具有升高能力的同时也具有梯子的特性,使得操作人员需要登高作业时,不必再一手拎着梯子一手推着工作台,十分的轻松;具体的,伸缩单元200包括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三限位块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二支撑杆205和第三支撑杆206,第一限位块201位于底板102顶部四角且第一限位块201底部与底板10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204位于第一限位块201顶部,第二限位块202套接于第一支撑杆204上,第三限位块203位于第一支撑杆204顶部,第二支撑杆205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杆204顶部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杆204内部,第二支撑杆205另一端贯穿第三限位块203底部并延伸至第三限位块203顶部外侧,第三支撑杆206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杆205顶部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杆205内部;第一限位块201为凹形结构,第一支撑杆204底端固定设置有弧形固定块204‑1;其中,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和第三限位块20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208,第四限位块208为圆形;其中,第一限位块201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207;其中,螺纹孔207内设置有铆钉207‑1,铆钉207‑
1一端穿过第一限位块201的两侧和弧形固定块204‑1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201一侧内部;第一支撑杆204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04‑2,第一支撑杆204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04‑3,第二支撑杆205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档板205‑1,两个第一档板205‑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05‑2,两个第一档板205‑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05‑3;其中,第一通孔204‑3位于第一滑槽204‑2顶部;其中,第一弹簧205‑2的两端分别两个第一档板205‑1固定连接,第一滑块205‑3一端位于第一滑槽204‑2中;第二支撑杆205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05‑4,第二支撑杆205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05‑5,第三支撑杆206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档板
206‑1,两个第二档板206‑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06‑2,两个第二档板206‑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06‑3;其中,第二通孔205‑5位于第二滑槽205‑4顶部;其中,第二弹簧206‑
2的两端分别两个第二档板206‑1固定连接,第二滑块206‑3一端位于第二滑槽205‑4中;其中,第三支撑杆206顶部与方形固定块103‑1轴接。
[0058] 需说明的是:伸缩单元200中的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三限位块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二支撑杆205和第三支撑杆206可根据登高作业的高度不同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并不一定是三组。
[0059]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60] 操作过程:在操作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时,首先通过承载单元100中的滑轮101上的固定拴将工作台进行固定,打开储物单元300,将所需的工具放置在台面103,当所需工具拿出完毕后,关上储物单元300,并将储物单元300从装置上卸下。
[0061] 通过推动台面103向上运动,因为第三支撑杆206顶部与台面103底部固定连接的方形固定块103‑1固定连接,使得推动台面103向上运动便可带动第三支撑杆206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三支撑杆206底端的第二档板206‑1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206‑3在第二支撑杆205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05‑4内向上运动,此时第二弹簧206‑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滑块206‑3到达第二滑槽205‑4顶部时,第二弹簧206‑2将第二滑块206‑3推出,使得第二滑块206‑3进入第二通孔205‑5,从而对台面103进行固定和支撑。
[0062] 当第二滑块206‑3进入第二通孔205‑5后,台面103的高度还不够时,同理,推动跟随第三支撑杆206升高的储物单元300,使得第二支撑杆205向上进行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05底端的第一档板205‑1,向上运动,从而第一滑块205‑3在第一支撑杆204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04‑2内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弹簧205‑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滑块205‑3到达第一滑槽204‑2顶部时,第一弹簧205‑2将第一滑块205‑3推出,使得第一滑块
205‑3进入第一通孔204‑3,从而将台面103进一步的升高,因为伸缩单元200中的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三限位块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二支撑杆205和第三支撑杆206可根据登高作业的高度不同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并不一定是三组,依次类推,根据需要进行作业的高度将台面103升高相对应高度,转动铆钉207‑1使得第一支撑杆204跟随铆钉207‑1从而使得整个伸缩单元200发生倾斜,然后将储物单元300通过与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和第三限位块20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208卡和,将储物单元300从新安装回工作台,此时储物单元300可当作阶梯,使得操作人员可进行登高作业,位于台面103底部容纳槽103‑3内的支撑单元400进行伸张,进而对台面103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台面103更加的稳定,保证操作人员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0063] 实施例3
[0064] 参照图1~14,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储物单元300包括支撑板301、箱体302、抽屉303、第一限位槽304、第三滑槽302‑1、滑条303‑1和把手,通过把手可将抽屉303从箱体302内抽出,从而对储存在抽屉303中的工具进行挑选,通过第一限位槽304,可将储物单元300从装置上卸下或者安装上去;具体的,储物单元300包括支撑板301、箱体302和抽屉303,支撑板301、箱体302和抽屉303均设置有三个,三个支撑板301分别位于三个箱体302底部并与三个箱体302底部固定连接,三个抽屉303分别位于三个箱体302内部,三个所述箱体302依次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和第三限位块203通过第四限位块208相连接;箱体302的底部四角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04,第四限位块208位于第一限位槽304内且第四限位块208与第一限位槽304相适配;箱体302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302‑1,抽屉303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条303‑1,滑条303‑1位于第三滑槽302‑1内;其中,抽屉303一侧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把手。
[0065] 需说明的是:储物单元300中的支撑板301、箱体302、抽屉303可根据登高作业的高度不同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并不一定是三组。
[0066]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0067] 操作过程:在操作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时,首先通过承载单元100中的滑轮101上的固定拴将工作台进行固定,通过储物单元300中的把手,将抽屉303从箱体302中拉出,然后对放置在抽屉303中的工具进行挑选,将所需的工具放置在台面103,当所需工具拿出完毕后,通过把手将抽屉303推回箱体302中,并将储物单元300抬起,使得第四限位块208离开第一限位槽304,从而将储物单元300从工作台上卸下。
[0068] 通过推动台面103向上运动,因为第三支撑杆206顶部与台面103底部固定连接的方形固定块103‑1固定连接,使得推动台面103向上运动便可带动第三支撑杆206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三支撑杆206底端的第二档板206‑1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206‑3在第二支撑杆205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05‑4内向上运动,此时第二弹簧206‑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滑块206‑3到达第二滑槽205‑4顶部时,第二弹簧206‑2将第二滑块206‑3推出,使得第二滑块206‑3进入第二通孔205‑5,从而对台面103进行固定和支撑。
[0069] 当第二滑块206‑3进入第二通孔205‑5后,台面103的高度还不够时,同理,推动台面103,使得第二支撑杆205向上进行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05底端的第一档板205‑1,向上运动,从而第一滑块205‑3在第一支撑杆204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04‑2内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弹簧205‑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滑块205‑3到达第一滑槽204‑2顶部时,第一弹簧205‑2将第一滑块205‑3推出,使得第一滑块205‑3进入第一通孔204‑3,从而将台面103进一步的升高,因为伸缩单元200中的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三限位块
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二支撑杆205和第三支撑杆206可根据登高作业的高度不同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并不一定是三组,依次类推,根据需要进行作业的高度将台面103升高相对应高度,转动铆钉207‑1使得第一支撑杆204跟随铆钉207‑1从而使得整个伸缩单元200发生倾斜。
[0070] 然后将储物单元300通过箱体302底部四角开设的第一限位槽304与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和第三限位块20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208卡和,将储物单元300从新安装回工作台,此时储物单元300可当作阶梯,使得操作人员可进行登高作业,位于台面103底部容纳槽103‑3内的支撑单元400进行伸张,进而对台面103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台面103更加的稳定,保证操作人员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0071] 实施例4
[0072] 参照图1~14,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支撑单元400包括凹形固定块401、第四支撑杆402、第五支撑杆403、第六支撑杆404、限位孔405、第四滑槽406、第二限位槽407、第三档板403‑1、第三弹簧403‑2、第三滑块403‑3、第四档板402‑1、第四弹簧402‑2和第四滑块402‑3,通过支撑单元400各零部件的相互配合,可对台面103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台面103更加的稳定,保证操作人员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具体的,支撑单元
400包括凹形固定块401、第四支撑杆402、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404,凹形固定块401和第四支撑杆402轴接,第四支撑杆402一端贯穿第五支撑杆403顶部并延伸至第五支撑杆
403内部,第五支撑杆403一端贯穿第六支撑杆404顶部并延伸至第六支撑杆404内部;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404上均开设有多个限位孔405并且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
404内壁上均开设有第四滑槽406和多个第二限位槽407,限位孔405位于第二限位槽407内其中,第五支撑杆403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档板403‑1,两个第三档板403‑1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403‑2,两个第三档板403‑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403‑3,第三弹簧403‑2的两端分别两个第三档板403‑1固定连接,第三滑块403‑3一端位于第四滑槽406中;其中,第六支撑杆404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四档板402‑1,两个第四档板402‑1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402‑2,两个第四档板402‑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402‑3,第四弹簧402‑2的两端分别两个第四档板402‑1固定连接,第四滑块402‑3一端位于第四滑槽406中。
[0073] 需说明的是:支撑单元400中的第四支撑杆402、第五支撑杆403、第六支撑杆404可根据登高作业的高度不同设置有一组或多组。
[0074]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
[0075] 操作过程:在操作人员进行登高作业时,首先通过承载单元100中的滑轮101上的固定拴将工作台进行固定,通过储物单元300中的把手,将抽屉303从箱体302中拉出,然后对放置在抽屉303中的工具进行挑选,将所需的工具放置在台面103,当所需工具拿出完毕后,通过把手将抽屉303推回箱体302中,并将储物单元300抬起,使得第四限位块208离开第一限位槽304,从而将储物单元300从工作台上卸下。
[0076] 通过推动台面103向上运动,因为第三支撑杆206顶部与台面103底部固定连接的方形固定块103‑1固定连接,使得推动台面103向上运动便可带动第三支撑杆206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三支撑杆206底端的第二档板206‑1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206‑3在第二支撑杆205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05‑4内向上运动,此时第二弹簧206‑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滑块206‑3到达第二滑槽205‑4顶部时,第二弹簧206‑2将第二滑块206‑3推出,使得第二滑块206‑3进入第二通孔205‑5,从而对台面103进行固定和支撑。
[0077] 当第二滑块206‑3进入第二通孔205‑5后,台面103的高度还不够时,同理,推动台面103,使得第二支撑杆205向上进行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05底端的第一档板205‑1,向上运动,从而第一滑块205‑3在第一支撑杆204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04‑2内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弹簧205‑2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滑块205‑3到达第一滑槽204‑2顶部时,第一弹簧205‑2将第一滑块205‑3推出,使得第一滑块205‑3进入第一通孔204‑3,从而将台面103进一步的升高,因为伸缩单元200中的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第三限位块
203、第一支撑杆204、第二支撑杆205和第三支撑杆206可根据登高作业的高度不同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并不一定是三组,依次类推,根据需要进行作业的高度将台面103升高相对应高度,转动铆钉207‑1使得第一支撑杆204跟随铆钉207‑1从而使得整个伸缩单元200发生倾斜。
[0078] 然后将储物单元300通过箱体302底部四角开设的第一限位槽304与第一限位块201、第二限位块202和第三限位块20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块208卡和,将储物单元300从新安装回工作台,此时储物单元300可当作阶梯,使得操作人员可进行登高作业,位于台面103底部容纳槽103‑3内的支撑单元400移出,根据台面103提升的高度,拉动第四支撑杆402、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404,当第四支撑杆402、第五支撑杆403和第六支撑杆404任一完全拉出或者接触到地面时旋转支撑杆使得第三滑块403‑3或第四滑块402‑3被第三弹簧403‑2或第四弹簧402‑2推出进入到限位孔405中,进而对台面103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台面103更加的稳定,保证操作人员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0079]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0080]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0081]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0082]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