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139785.7

文献号 : CN1135959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俞一帆

申请人 :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中,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第一数据隧道为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接收数据网络DN返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实现了可以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因此即使第一终端的IP地址或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仍然可以保证不同数据隧道之间的数据转发关系可以得到正常维持。

权利要求 :

1.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所述第一数据隧道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所述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所述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网络DN返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所述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包括: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向会话管理功能SMF发送终端标识获取请求,所述终端标识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所述服务器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返回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

6.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在IP地址变化后获取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数据隧道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隧道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所述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请求获取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所述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而
基于5G技术发展的5G本地网络也称为私有5G网络,它使用5G技术在本地用户现场创建一个
专用网络,该网络具有统一的连接性,优化的服务以及在特定区域内的安全通信方式,并提
供5G技术支持的高传输速度,低延迟及海量连接等特性,被应用在多种通信场景中。
[0003] 现有的,将5G网络应用在工业物联网场景中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时,主要根据终端的IP地址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以实现数据转发的目的。
[0004] 但由于现有的通信方法比较简单,因此,往往存在终端在5G网络中因为重连接而导致的IP地址变化,这将导致工业系统内部通过数据隧道进行的数据通信发生失效的问
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在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不同数据隧道之
间的数据转发关系可以得到正常维持,进而可以保持不同的联网工业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
通信。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0008] 服务器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所述第一数据隧道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
标识建立的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所述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
一终端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
[0009]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所述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010]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网络DN返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数据转
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隧道标
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001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所述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
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所述其
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001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3] 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0014]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01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包括:
[0016]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向会话管理功能SMF发送终端标识获取请求,所述终端标识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0017] 所述服务器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返回的第一终端标识;
[0018]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01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
[0020]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包括:
[0021] 第一终端在IP地址变化后获取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022]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数据隧道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隧道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所述第一隧道
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
请求获取的,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请求获取数据转发匹配
表项,并根据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所
述目标数据包,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002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所述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
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所述其
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002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5]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
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026]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包括:
[0027] 接收模块,用于服务器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所述第一数据隧道为所述服务器
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所述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
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
[0028]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所述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029] 转发模块,用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网络DN返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所述目标数
据包,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所
述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003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所述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
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所述其
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003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0032]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03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立请求,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向会话管理功能SMF发送终端标识获取请求,所述终端标识获取
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0034] 所述服务器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SMF返回的第一终端标识;
[0035]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036]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
[0037]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包括:
[0038] 获取模块,用于第一终端在IP地址变化后获取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039]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数据隧道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隧道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
道,所述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
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请求
获取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
二数据隧道转发所述目标数据包,所述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
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004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所述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所述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
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所述其
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004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所述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建
立请求,建立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042]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
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
所述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
[0043]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所述数据转发
方法的步骤。
[0044]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4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中,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
二终端的IP地址,第一数据隧道为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
隧道,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
立请求获取的;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隧
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服务器接收数据网络DN返
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
道转发目标数据包,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
其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实现了可以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
因此即使第一终端的IP地址或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仍然可以保证第
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可以成功转发至第二终端,保证不同数据隧道之间的数据转发关
系可以得到正常维持。

附图说明

[004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47]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0048]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9]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0]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1]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3]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54]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56]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
围。
[0057]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58]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本地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
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
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未来的
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等。
[0059]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例如可以是非漫游(non‑roaming)架构。该网络架构具体可以包括下列网元:
[0060] 1、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称用户设备、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
或用户装置。UE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
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
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还可
以是端设备,逻辑实体,智能设备,如手机,智能终端等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网关,基站,
控制器等通信设备,或者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电表,水表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0061] 2、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为特定区域的授权用户提供入网功能,并能够根据用户的级别,业务的需求等使用不同质量的传输隧道。接入网络可以为采用不同接入技
术的接入网络。目前的无线接入技术有两种类型: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技术(例如3G、4G或5G系统中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非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non‑3GPP)接入技术。3GPP接入技术是指符合3GPP标准规范的接入技
术,采用3GPP接入技术的接入网络称为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其中,
5G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称为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
gNB)。非3GPP接入技术是指不符合3GPP标准规范的接入技术,例如,以WIFI中的接入点
(access point,AP)为代表的空口技术。
[0062]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接入网络功能的接入网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能够管理无线资源,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进而完成控
制信号和用户数据在终端和核心网之间的转发。
[0063] 其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接入网系统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
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
分可包括IP网络。无线接入网系统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应理解,接入网设备包
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
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
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
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
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 
dunit,DU)等。
[0064]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
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
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
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
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C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
是,接入网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
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接入网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0065] 3、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比如,运营商业务,互联网或者第三方业务等。
[0066] 4、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主要用于移动性管理和接入管理等,可以用于实现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功能中除会话管理之外的其它功能,例如,合法监听、或接入授权
(或鉴权)等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用于实现接入和移动管理网元的功能。
[0067] 5、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主要用于会话管理、UE的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管理、选择可管理用户平面功能、策略
控制、或收费功能接口的终结点以及下行数据通知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用于实现会话
管理网元的功能。
[0068] 6、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即,数据面网关。可用于分组路由和转发、或用户面数据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等。用户数据可通
过该网元接入到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用于实现用户面网关
的功能。
[0069] 7、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实体:用于指导网络行为的统一策略框架,为控制平面功能网元(例如AMF,SMF网元等)提供策略规则信息等。
[0070] 8、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实体:用于处理用户标识、接入鉴权、注册、或移动性管理等。
[0071] 9、N3IWF(Non‑3GPP Inter Working Function,非3GPP互通功能):负责将不可信的非3GPP接入网(如Wi‑Fi)接入到5G核心网。UE与N3IWF建立一个IPsec隧道,N3IWF分别通
过N2接口和N3接口接入5G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
[0072] 10、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位于5G核心网和外部第三方应用功能体之间(可能也有部分内部AF),负责管理对外开放网络数据的,所有的外部应
用,想要访问核心网内部数据,都必须要通过NEF。NEF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来保证外部应用
到3gpp网络的安全,提供外部应用Qos定制能力开放、移动性状态事件订阅、AF请求分发等
功能。
[0073] 11、5G核心网:5G Core network,简称5GC,主要负责移动管理、会话管理以及数据传输,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AMF(完成移动性管理、信令处理、信令路由等功能)、会话管理
SMF(完成会话管理、UE地址分配和管理,相当于4G的MME+SGW+PGW中的会话和承载管理的控
制功能)、UDM(统一数据管理,管理和存储签约数据和鉴权数据,相当于4G的HSS和SPR)、
AUSF(认证服务器功能,完成用户接入的身份认证)、UPF用户面功能(完成不同的用户面处
理,相当于SGW和PGW中的用户面功能)、PCF(策略控制功能,相当于4G的PCRF)、NRF(网络存
储功能,维护已部署的NF的信息,处理从其他NF过来的NF发现请求)、NEF(网络开放功能,使
外部或内部应用可以访问网络提供的信息或业务,为不同使用场景定制网络能力)。
[0074] 应理解,上述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仅是举例说明的从传统点到点的架构和服务化架构的角度描述的网络架构,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能够实现上述各个网元的功能的网络架构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0075] 还应理解,图1中所示的AMF实体、SMF实体、UPF实体、PCF实体以及UDM实体可以理解为核心网中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网元,例如可以按需组合成网络切片。这些核心网网元
可以各自独立的设备,也可以集成于同一设备中实现不同的功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
该网络架构中,N1接口为终端与AMF实体之间的参考点;N2接口为AN和AMF实体的参考点,用
于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的发送等;N3接口为(R)AN和UPF实体之间的参
考点,用于传输用户面的数据等;N4接口为SMF实体和UPF实体之间的参考点,用于传输例如
N3连接的隧道标识信息,数据缓存指示信息,以及下行数据通知消息等信息;N5接口为UPF
实体和DN之间的参考点,用于传输用户面的数据等。
[0076] 下文中,为便于说明,将用于实现AMF的实体记作AMF,将用于实现PCF的实体记作PCF。应理解,上述命名仅为用于区分不同的功能,并不代表这些网元分别为独立的物理设
备,本申请对于上述网元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中,也可
以分别是不同的物理设备。此外,上述命名仅为便于区分不同的功能,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
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采用其他命名的可能。例如,在
6G网络中,上述各个网元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沿用5G中的术语,也可能采用其他名称等。在
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0077] 还应理解,图1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称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接口的名称可能为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上述各个网元之间的所传输的消息
(或信令)的名称也仅仅是一个示例,对消息本身的功能不构成任何限定。
[0078] 基于5G技术发展的5G本地网络也称为私有5G网络,它使用5G技术在本地用户现场创建一个专用网络,该网络具有统一的连接性,优化的服务以及在特定区域内的安全通信
方式,并提供5G技术支持的高传输速度,低延迟及海量连接等特性。5G本地网络基于5G设备
构建,包括5G终端设备,5G无线基站及5G核心网设备,它专属于网络所有者,即本地用户,可
独立管理且易于部署。5G本地网络可消除对以太网等有线设备的依赖,这些有线设备不仅
昂贵且笨重,而且无法连接大量移动设备及人员。
[0079] 5G本地网络可在本地完成配置,并由网络所有者完全控制网络,例如安全性,网络资源使用等,网络所有者可以为关键设备分配更高的优先级来使用网络资源。几乎任何园
区,企业建筑物或公共场所都可部署5G本地网络,尤其是在公共5G网络部署缓慢的特定区
域中,5G本地网络可实现快速部署。现有的,5G本地网络被广泛应用在多种场景下,比如,工
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场景中,传感器将安装在工厂中,以监
视环境状况,支持质量控制和定制制造。通过5G本地网络,可以收集分析传感器数据,对工
厂运营各方面信息进行精细化掌控。它可将分析结果通过5G本地网络传输至智能机器人,
支持产品制造或厂区物品运输。借助5G本地网络,工人可佩戴轻量化增强现实设备,通过虚
拟环境完成设备操作。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中以5G本地网络为例对本申
请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进行说明。
[0080] 现有技术中,将5G网络应用在工业物联网场景中,为了在不同联网工业设备之间进行正常通信,5G网络需要在不同的隧道之间进行数据转发,而一般转发时,只根据终端IP
地址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进行转发,但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终端往往会因为重连接而导致
IP地址发生,比如,进行设备维修时,终端需要进行重连接,在该情况下,终端会因为重连接
而导致IP地址发生,而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工业系统内部通过数据隧道进
行的数据通信发生失效的情况。
[0081]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可以在终端IP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不同数据隧道之间的数据转发关系可以得到正常维持,进而将其应用于工业物联网场
景,可以保持不同的联网工业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通信。
[0082]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隧道服务器,可以与UPF进行数据通信,可选地,在一些场景
下,该服务器可以为UPF内置的服务器,也即集成于UPF内部,又或者,可以为UPF外部的服务
器,在此不作限定,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该数据转发方法可以包
括:
[0083] S101、服务器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第一数据隧道为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
的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为服务器根
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
[0084] 其中,目标数据包可以是第一终端需要发给第二终端的数据包,其中第一终端的IP地址可以理解为源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可以理解为目的终端的IP地址,也
即第一终端可以理解为源终端,第二终端可以理解为目的终端,根据源终端和目的终端的
不同,源终端的IP地址和目的终端的IP地址可以有所不同。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数据
包还可以包括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包,也即具体的转发内容,可选地,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包可
以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的其他设备转发的通信数据包,在此不作限定,此外,本申请不限定待
转发的数据包的具体内容以及大小,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所不同。
[0085] 示例地,以工业物联网场景进行说明,第一终端可以与至少一个联网工业设备进行通信连接,那么第一终端可以接收至少一个联网工业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包,根据该至
少一个联网工业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包生成目标数据包,当然,具体应用场景并不以此为
限。
[0086]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第一终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可以请求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可选地,该第一终端标识可以是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用户永久标
识符(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等,在此不作限定,只要可以唯一标识
该第一终端设备即可,服务器根据获取的第一终端标识可以建立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
据隧道,且该第一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标识,实现了可以通过第一终
端标识唯一标记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可以看出的,应用本申请实施例,
由于可以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因此即使第一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根据
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所标记的第一数据隧道,其他终端也可以建立与第一终端之间的
通信连接。
[0087]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该接收方式具体可以是间接接收,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为UPF外部的服务器时,UPF可以通过
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并转发给服务器。
[0088] S102、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089] S103、服务器接收数据网络DN返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
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0090] 其中,服务器接收到上述目标数据包,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可选地,该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
IP地址,该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可以用于请求获取目标数据包对应的数据转发匹配表
项;DN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后可以返回数据转发匹配表项,数据
转发匹配表项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第二数据隧道
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对于服务器来说,服务器则可以根据返回的数据转
发匹配表项,为第一数据隧道创建数据转发关系。可选地,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转发匹配
表项还可以包括:第一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
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便服务器可以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为新建的
第一数据隧道创建与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的数据转发关系,以
便后续的数据转发,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灵活设置。
[0091] 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服务器进行数据转发时,则可以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实现从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的第一终
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可以转发至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也即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
数据包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隧道、第二数据隧道转发至第二终端,可以看出的是,应用本申请
实施例,由于可以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因此即使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
化,根据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所标记的第二数据隧道,将要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标数
据包仍然可以成功转发至第二终端。
[0092]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可以在第一终端的IP地址或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证不同数据隧道之间的数据转发关系可以得到正常
维持,也即可以实现正常转发,可以理解的是,那么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应用于工
业物联网场景时,可以保证不同的联网工业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通信,其中,联网工业设备
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0093]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中,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第
一数据隧道为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第一隧道标识
为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服务
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
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服务器接收DN返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
发匹配表项向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数据转发匹配表项
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
识,实现了可以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因此即使第一终端的IP地址或第二终
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仍然可以保证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可以成功转
发至第二终端,保证不同数据隧道之间的数据转发关系可以得到正常维持。
[0094] 可选地,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源隧道标识指
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
道中。
[0095] 可选地,DN中可以通过隧道数据转发表记录源隧道标识、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
理解的是,从该映射关系中可以看出通过某源隧道标识对应的源数据隧道可以向哪些关联
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转发数据包,以及这些关联目的数据隧道对应的终
端的IP地址。
[0096] 参见上述说明可知,DN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后,可以对该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进行解析得到第一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标识以及目的终端的
IP地址,也即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IP地址,根据该第一终端标识、该第二终端的IP地
址,可以从上述映射关系中得到与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相对应的数据转发匹
配表项,该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
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实际上为第一终
端标识所关联的一个关联隧道标识。
[0097] 可选地,DN可以部署有本地网络管理系统,DN根据服务器发送的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查询数据转发匹配表项时,具体可以通过本地网络管理系统查询获取,当然,本申
请在此并不限定具体的获取方式。
[0098] 其中,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可选地,每一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
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在此不作限定。示例地,若DN包括如下映射关系:源隧道标识A1、源隧
道标识A1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包括A2、A3、A4、各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
IP地址依次为:IP2、IP3、IP4,从该映射关系可以看出源隧道标识A1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
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A2、A3、A4指示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0099]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0100] S201、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0101] S202、服务器根据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102] 可选地,第一终端每次在IP地址发生变化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该隧道建立请求后,可以根据隧道建立请求中第一终端的IP地址,建立服务器
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且该第一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标
识,通过该第一数据隧道可以将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当然,可以理解
的是,第一终端也可以通过该第一数据隧道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其他通信信息,实现了可以
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进而即使第一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根据第一终端
的第一终端标识所标记的第一数据隧道,其他终端也可以建立与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连
接。
[0103] 可选地,服务器接入本地通信系统时,本地通信系统可以为服务器分配IP地址,和特定端口,那么服务器可以工作在该特定端口以监听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
[0104]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服务器根据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的过程,可
以包括如下步骤:
[0105] S301、服务器根据隧道建立请求,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向会话管理功能SMF发送终端标识获取请求,终端标识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0106] S302、服务器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接收会话管理功能SMF返回的第一终端标识。
[0107] S303、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108] 其中,参见前述有关SMF的相关说明可知,SMF可以用于终端的IP地址分配和管理,因此,SMF中可以存储有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一终端标识,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
隧道建立请求后,若需要获取第一终端标识,服务器可以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向会话管理
功能SMF发送终端标识获取请求,SMF接收到NEF转发的终端标识获取请求后,可以查询与终
端标识获取请求中第一终端的IP地址相匹配的第一终端标识并返回给NEF,NEF接收到SMF
返回的第一终端标识后,可以将该第一终端标识转发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该第一终端标
识后,则可以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并用第一终端标识标记该第一
数据隧道。
[0109] 可选地,所返回的第一终端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的IMS、SUPI等,在此不作限定,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所不同。
[0110] 可选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
[0111] 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若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为单播数据包,则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可以包括:一个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
标识;若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为多播数据包,则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
隧道标识可以包括:多个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根据实际的数据转
发场景可以有所不同。
[0112]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上述交互过程中的第一终端,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0113] S401、第一终端在IP地址变化后获取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114] S402、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数据隧道向服务器发送目标数据包,第一数据隧道为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
识。
[0115] 其中,第一终端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以使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DN请求获取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第二
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
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0116] 其中,相较于上一时刻,若第一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且该第一终端获取到了目标数据包,那么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隧道向服务器发送该目标数据包,以使服务器
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可以向DN请求获取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第二
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实现目标数据包的成功转发。可选地,
第一终端获取的目标数据包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转发给该第一终端的待转发的通信数据包,
关于该部分说明可参见前述的相关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0117]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看出,由于可以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因此即使第一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所标记的第一数据隧道,
其他终端也可以建立与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0118]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终端来说,第二终端在IP地址变化后可以参见下述的方法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具体内容如下:
[0119] 第二终端接收服务器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转发的目标数据包,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
标识,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为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
获取的,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第一终端标识
为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120]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看出,由于可以根据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隧道,因此,即使第二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根据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所标记的第二数据隧
道,转发给第二终端的目标数据包仍然可以成功转发至第二终端。
[0121] 可选地,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源隧道标识指
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
道中。
[0122] 关于该部分内容可参见前述的相关部分,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0123]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0124] S501、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以使服务器根据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125] 参见前述的相关部分可知,可以向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以向服务器请求建立与服务器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该第一数据隧道的第一隧道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各终端的终端标识均不相同,因此,实现了可以通过终端标识区分不同的数
据隧道。
[0126] 当然,本申请在此并不限定隧道建立请求的发送时机,可以是每次第一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之后,也可以是每次进行数据转发之前,在此不作限定,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
可以灵活设置。
[0127]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前述的服务器,该装置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与前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
描述,本实施例中未提及部分,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如图7所示,该数据转发装
置100,可以包括:
[0128] 接收模块110,用于服务器通过第一数据隧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第一数据隧道为服务器根据第一隧
道标识建立的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
为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
[0129] 发送模块120,用于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发送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隧道数据转发表获取请求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130] 转发模块130,用于服务器接收数据网络DN返回的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数据转发匹配表
项包括: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
标识。
[013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
系,其中,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
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013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110,还用于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
[0133] 服务器根据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13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110,具体用于服务器根据隧道建立请求,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向会话管理功能SMF发送终端标识获取请求,终端标识获取请求包括:第一
终端的IP地址;
[0135] 服务器通过网络开放功能NEF接收会话管理功能SMF返回的第一终端标识;
[0136] 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137]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
[0138]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转发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前述的第一终端,该装置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与前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中未提及部分,
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该数据转发装置,可以包括:
[0139] 获取模块,用于第一终端在IP地址变化后获取目标数据包,目标数据包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第二终端的IP地址;
[0140] 发送模块,用于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数据隧道向服务器发送目标数据包,第一数据隧道为服务器根据第一隧道标识建立的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隧道,第一隧道标识为第一
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隧道建立请求获取的,以使服务器
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向数据网络DN请求获取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并根据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向
第二终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转发目标数据包,数据转发匹配表项包括:第二终
端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数据隧道标识,其中,第二数据隧道标识为第二终端标识。
[014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网络DN被配置为包括:源隧道标识、源隧道标识对应的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以及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对应的终端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
系,其中,源隧道标识指示的源数据隧道被配置为可转发数据包至其他关联目的隧道标识
指示的关联目的数据隧道中。
[014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隧道建立请求,隧道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IP地址,以使服务器根据隧道建立请求,建立服务器与第一终
端之间的第一数据隧道。
[0143]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144]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
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
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
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
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0145]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服务器或第一终端。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存储介质220和总线230,存储介质
220存储有处理器210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210与存储介质
220之间通过总线230通信,处理器210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0146]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
述。
[0147]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
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
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
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
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48]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
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49]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
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50]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
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
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
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
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5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
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
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
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
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52]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
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
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
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