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911004.5

文献号 : CN11359912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薇薇于音陈卓

申请人 : 吉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螺纹杆,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持板;通过螺纹杆转动带动夹持板移动,使得弹性膜进行移动,通过气泵对弹性膜进行充气,使得弹性膜膨胀与患者头部接触,从而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且不会给患者的头部带来较为强烈的不适感,同时,通过密封块与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弹性膜内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对气囊内部的气体进行排出对患者的头部位置进行降温,避免了患者长时间躺卧使得头部温度较高导致患者出现强烈不适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休养过程中的舒适度。

权利要求 :

1.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包括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持板(22),夹持板(22)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膜(23),弹性膜(23)与夹持板(22)之间形成有气腔(24),夹持板(22)的外部设置有气泵(25),气泵(25)的外部设置有气管(26),夹持板(22)的内部设置有吹气件(27),螺纹杆(21)设置在底板(1)的内部;

所述吹气件(27)包括连接腔(271),连接腔(27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密封块(272),密封块(272)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一(273),夹持板(22)的内侧面开设有与连接腔(271)相连通的导气槽(274),夹持板(22)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导气槽(274)相连通的排气槽(2710),排气槽(2710)的内侧门转动连接有叶轮(275),排气槽(2710)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导流板(277),导流板(277)的外表面设置有线轮(278),线轮(278)的外表面收卷有拉绳(276),线轮(278)的外表面设置弹簧二(279),连接腔(271)开设在夹持板(22)的内侧面;

所述弹簧一(273)与连接腔(27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密封块(272)的位置、规格均与导气槽(274)相匹配,叶轮(275)的中轴线与导气槽(274)不再同一竖直平面,导流板(27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流板(277)自上而下等距离分布,拉绳(276)与叶轮(27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二(279)为拉簧,弹簧二(279)与排气槽(2710)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1)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滑杆(31),滑杆(3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32),滑板(32)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收卷辊(33),收卷辊(33)的外表面收卷有支撑带(34),支撑带(34)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口(35),滑板(32)的内侧面设置有控制件(36),滑杆(31)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杆(21)为双头螺杆,夹持板(22)与底板(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气管(26)与气腔(24)相连通,夹持板(22)以及弹性膜(2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均对称分布在螺纹杆(21)的左右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件(36)包括固定块(361),固定块(361)的内侧面设置有电磁铁(362),电磁铁(362)的顶部设置有弹簧三(363),弹簧三(36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364),收卷辊(33)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杆(364)相对应的固定孔(365),收卷辊(33)的上表面设置有弹簧四(366),弹簧四(366)为扭簧,弹簧四(366)与夹持板(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364)与固定块(36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板(32)、收卷辊(33)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且分为两组,支撑带(34)与滑杆(31)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支撑带(34)的两端分别收卷在每组收卷辊(33)中两个收卷辊(33)的外表面,每组中的两个滑板(3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杆(31)的外表面。

说明书 :

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 颅脑手术后,患者在休息过程中,其睡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头部创口处造成二次伤害,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患者在进行休养过程中,其睡姿大部分都是需要靠他们自己进行控制,或者由护士或是家属进行看护,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设备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在患者熟睡的情况下或是看护者大意的情况下,患者还是常常会不经意地进行睡姿调节,从而多多少少会对创口处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得患者的康复速度大大降低。
[0003]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来解决。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具备可以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且较为舒适的固定的优点,解决了患者在颅脑手术后头部缺乏固定使得在休息过程中容易翻动导致对头部创口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可以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且较为舒适的固定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螺纹杆,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持板,夹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膜,弹性膜与夹持板之间形成有气腔,夹持板的外部设置有气泵,气泵的外部设置有气管,夹持板的内部设置有吹气件,螺纹杆设置在底板的内部。
[0006]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为双头螺杆,夹持板与底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气管与气腔相连通,夹持板以及弹性膜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均对称分布在螺纹杆的左右两端。
[0007] 优选的,所述吹气件包括连接腔,连接腔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密封块,密封块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一,夹持板的内侧面开设有与连接腔相连通的导气槽,夹持板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导气槽相连通的排气槽,排气槽地内侧门转动连接有叶轮,排气槽地内侧面转动连接有导流板,导流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线轮,线轮的外表面收卷有拉绳,线轮的外表面设置弹簧二,连接腔开设在夹持板地内侧面,可以在气腔内部气压到达一定值时,气泵继续送气会对多余的气体进行排出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吹气降温,避免患者躺卧时间较长使得与支撑带之间的温度较高导致给患者带来较为强烈不适感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患者在休养过程中的舒适度更高。
[0008] 优选的,所述弹簧一与连接腔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密封块的位置、规格均与导气槽相匹配,叶轮的中轴线与导气槽不再同一竖直平面,使得气体从导气槽内部排出后可以带动叶轮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拉绳进行拉扯,使得导流板在拉绳以及弹簧二的相互配合下,可以进行往复摆动对气体的流动进行导向,导流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流板自上而下等距离分布,拉绳与叶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二为拉簧,弹簧二与排气槽的内侧面固定连接,通过导流板的设计可以对排气槽内排出的气体方向进行不断调节,从而使得吹气范围跟我给广泛,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很好的降温处理。
[0009]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滑杆,滑杆的倾斜角度为20°,从而可以避免颅内血压过高的情况发生,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收卷辊的外表面收卷有支撑带,支撑带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口,可以对患者的创口处进行分隔开,从而避免躺卧过程中对创口处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滑板的内侧面设置有控制件,滑杆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
[0010]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块,固定块的内侧面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二的顶部设置有弹簧三,弹簧三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收卷辊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杆相对应的固定孔,收卷辊的上表面设置有弹簧四,弹簧四为扭簧,弹簧四与夹持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与固定块的内侧面滑动连接,可以对支撑带的收卷进行限制,并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对支撑带的收卷来对透气口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创口位置患者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固定器的功能性。
[0011] 优选的,所述滑板、收卷辊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且分为两组,支撑带与滑杆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支撑带的两端分别收卷在每组收卷辊中两个收卷辊的外表面,每组中的两个滑板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杆的外表面。
[0012] 有益效果:
[0013] 1、该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通过螺纹杆转动带动夹持板移动,使得弹性膜进行移动,通过气泵对弹性膜进行充气,使得弹性膜膨胀与患者头部接触,从而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且不会给患者的头部带来较为强烈的不适感,同时,通过密封块与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弹性膜内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对气囊内部的气体进行排出对患者的头部位置进行降温,避免了患者长时间躺卧使得头部温度较高导致患者出现强烈不适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休养过程中的舒适度。
[0014] 2、该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通过支撑带与滑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同时,通过透气口的设计,可以对患者创口部分进行隔离,从而不会对创口部分造成二次伤害,此外,通过滑板在滑杆的外部进行滑动以及收卷辊对支撑带的收卷,使得透气口的位置可以根据患者创口的实际位置进行调节,从而给使得固定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大大提高,可以满足实际使用情况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滑杆与底板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发明图6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底板;2、固定机构;21、螺纹杆;22、夹持板;23、弹性膜;24、气腔;25、气泵;26、气管;27、吹气件;271、连接腔;272、密封块;273、弹簧一;274、导气槽;275、叶轮;276、拉绳;277、导流板;278、线轮;279、弹簧二;2710、排气槽;3、支撑机构;31、滑杆;32、滑板;33、收卷辊;34、支撑带;35、透气口;36、控制件;361、固定块;362、电磁铁;363、弹簧三;364、固定杆;365、固定孔;366、弹簧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实施例一:
[0025] 请参阅图1‑4,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包括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持板22,夹持板22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膜23,弹性膜23与夹持板22之间形成有气腔24,夹持板22的外部设置有气泵25,气泵25的外部设置有气管26,夹持板22的内部设置有吹气件27,螺纹杆21设置在底板1的内部。
[0026] 螺纹杆21为双头螺杆,夹持板22与底板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气管26与气腔24相连通,夹持板22以及弹性膜2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均对称分布在螺纹杆21的左右两端。
[0027] 吹气件27包括连接腔271,连接腔27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密封块272,密封块272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一273,夹持板22的内侧面开设有与连接腔271相连通的导气槽274,夹持板22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导气槽274相连通的排气槽2710,排气槽2710的内侧门转动连接有叶轮275,排气槽2710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导流板277,导流板277的外表面设置有线轮278,线轮278的外表面收卷有拉绳276,线轮278的外表面设置弹簧二279,连接腔271开设在夹持板22的内侧面。
[0028] 弹簧一273与连接腔27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密封块272的位置、规格均与导气槽274相匹配,叶轮275的中轴线与导气槽274不再同一竖直平面,导流板27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流板277自上而下等距离分布,拉绳276与叶轮27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二279为拉簧,弹簧二279与排气槽2710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0029] 实施例二:
[0030] 请参阅图1、5、6、7,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包括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持板22,夹持板22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膜23,弹性膜23与夹持板22之间形成有气腔24,夹持板22的外部设置有气泵25,气泵25的外部设置有气管26,夹持板22的内部设置有吹气件27,螺纹杆21设置在底板1的内部。底板1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滑杆31,滑杆3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32,滑板32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收卷辊33,收卷辊33的外表面收卷有支撑带34,支撑带34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口35,滑板32的内侧面设置有控制件36,滑杆
31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
[0031] 控制件36包括固定块361,固定块361的内侧面设置有电磁铁362,电磁铁二362的顶部设置有弹簧三363,弹簧三36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364,收卷辊33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杆364相对应的固定孔365,收卷辊33的上表面设置有弹簧四366,弹簧四366为扭簧,弹簧四366与夹持板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364与固定块36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
[0032] 滑板32、收卷辊33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且分为两组,支撑带34与滑杆31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支撑带34的两端分别收卷在每组收卷辊33中两个收卷辊33的外表面,每组中的两个滑板3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杆31的外表面。
[0033] 实施例三:
[0034] 请参阅图1‑7,防止患者头部患侧受压的颅脑术后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2,固定机构2包括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持板22,夹持板22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膜23,弹性膜23与夹持板22之间形成有气腔24,夹持板22的外部设置有气泵25,气泵25的外部设置有气管26,夹持板22的内部设置有吹气件27,螺纹杆21设置在底板1的内部。
[0035] 螺纹杆21为双头螺杆,夹持板22与底板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气管26与气腔24相连通,夹持板22以及弹性膜2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均对称分布在螺纹杆21的左右两端。
[0036] 吹气件27包括连接腔271,连接腔27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密封块272,密封块272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一273,夹持板22的内侧面开设有与连接腔271相连通的导气槽274,夹持板22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导气槽274相连通的排气槽2710,排气槽2710的内侧门转动连接有叶轮275,排气槽2710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导流板277,导流板277的外表面设置有线轮278,线轮278的外表面收卷有拉绳276,线轮278的外表面设置弹簧二279,连接腔271开设在夹持板22的内侧面。
[0037] 弹簧一273与连接腔27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密封块272的位置、规格均与导气槽274相匹配,叶轮275的中轴线与导气槽274不再同一竖直平面,导流板27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流板277自上而下等距离分布,拉绳276与叶轮27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二279为拉簧,弹簧二279与排气槽2710的内侧面固定连接。
[0038] 底板1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滑杆31,滑杆3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板32,滑板32的内侧面转动连接有收卷辊33,收卷辊33的外表面收卷有支撑带34,支撑带34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口35,滑板32的内侧面设置有控制件36,滑杆31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
[0039] 控制件36包括固定块361,固定块361的内侧面设置有电磁铁362,电磁铁二362的顶部设置有弹簧三363,弹簧三36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364,固定杆364由金属铁材料制成,收卷辊33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杆364相对应的固定孔365,收卷辊33的上表面设置有弹簧四366,初始状态下,弹簧四366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四366为扭簧,弹簧四366与夹持板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364与固定块36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
[0040] 滑板32、收卷辊33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且分为两组,支撑带34与滑杆31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支撑带34的两端分别收卷在每组收卷辊33中两个收卷辊33的外表面,每组中的两个滑板3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杆31的外表面。
[0041] 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当患者躺下时,通过螺纹杆21转动带动夹持板22移动,夹持板22移动可以带动弹性膜23移动,从而使得弹性膜23可以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操作者启动气泵25,气泵25启动后通过气管26向气腔24的内部通入气体,从而使得弹性膜23变形与患者的头部接触,这样就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患者在颅脑手术后休息时头部转动导致对创口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
[0042] 当气腔24内部的气压值大于弹簧一273的形变力值时,气腔24内部的高气压会推动密封块272移动,密封块272移动过程中还会对弹簧一273进行压缩,当密封块272移动至一定位置时,连接腔271与导气槽274连通,此时气腔24的高压气体会从连接腔271进入至导气槽274内部,并从导气槽274进入至排气槽2710,在弹簧一273回弹力的作用下,只有当气腔24内部气压到达一定值时,其内部气体才会进入至导气槽274的内部,因此在气泵25的持续工作下,气腔24的内部气压可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且可以向导气槽274内部通入气体;
[0043] 当气体从导气槽274内部排出进入至排气槽2710内部时,气体的流动会带动叶轮275转动,叶轮275转动过程中会间断性对拉绳276进行拉扯,当拉绳276受到拉扯时,拉绳
276会带动线轮278转动,线轮278转动带动导流板277转动,线轮278转动还会带动弹簧二
279扭转压缩,当拉绳276不再受到拉扯时,在弹簧二279回弹力的作用下,线轮278反向转动并带动导流板277反向转动,从而使得导流板277可以不断的往复摆动,这样就可以对排气槽2710处排出的气体的流向进行不断调节,使得气体排出后可以吹到的范围更为广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处理;
[0044] 在使用时,操作者根据患者实际的创口位置通过拉动两个滑板32可以对两个滑板32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支撑带34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稳定支撑,然后操作者给电磁铁362通电,电磁铁362通电后产生磁性与固定杆364相互吸引并带动固定杆364移动从固定孔365的内部退出,从而使得收卷辊33的转动不再受限,此时操作者根据患者头部创口的实际位置拉动支撑带34,使得透气口35的位置移动以满足患者躺卧的需要,支撑带34被拉动时,透气口35靠近一端的弹簧四366在回弹力的作用下会转动带动该侧的收卷辊33对松动的支撑带34进行收卷,而透气口35远离一端的弹簧四366继续扭转压缩并带动该侧收卷辊33转动对支撑带34进行外放,从而使得透气口35的位置调节可以正常进行,这样就使得支撑带34的位置以及透气口35的位置都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从而可以避免患者在躺卧过程中创口部分受到再次伤害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固定器的功能性,可以满足实际使用情况的需要。
[004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