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和包括水密结构的翻板闸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80022339.5

文献号 : CN1136143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野寺哲男笹山耕司土屋俊夫

申请人 : 旭创优有限公司

摘要 :

[问题]为了提供了一种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和包括该水密结构的翻板闸门,即使在没有施加除重力以外的外力的状态下、在没有门槛台阶的情况下,该水密结构也允许门和泄洪闸门开口的底面之间的大间隙,并且当关闭时能够保持泄洪闸门开口的水密性。[解决方案]一种翻板闸门1中的水密结构,该翻板闸门1设置有配重平衡支撑的门2,以在不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打开泄洪闸门100的开口200,其中该结构具有:间隙开闭构件72,该间隙开闭构件72在水流方向上摆动并打开和关闭间隙C,其中在门2阻挡泄洪闸门100的状态下,间隙C设置在门2的下边缘2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以及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用于操作间隙开闭构件72,以便通过将其朝向外水侧提升而处于打开状态。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所述翻板闸门包括门,所述门被支撑在配重平衡中,在所述配重平衡中,所述门在不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打开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所述水密结构包括:间隙开闭构件,其在所述门关闭所述泄洪闸门的状态下在所述门的下边缘和所述泄洪闸门的底面之间提供间隙,并且通过在水流方向上摆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间隙;和打开操作辅助装置,其用于通过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外水侧来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包括关闭操作辅助装置,用于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将保持在打开状态的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打开操作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臂和打开状态保持配重,所述辅助臂固定到所述间隙开闭构件的下表面,并且相对于所述间隙开闭构件延伸到内水侧,所述打开状态保持配重安置在所述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处,并且经由配重平衡通过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所述外水侧来使所述间隙开闭构件进入打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打开操作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臂和打开状态保持配重,所述辅助臂固定到所述间隙开闭构件的下表面,并且相对于所述间隙开闭构件延伸到内水侧,所述打开状态保持配重安置在所述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处,并且经由配重平衡通过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所述外水侧来使所述间隙开闭构件进入打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关闭操作辅助装置包括紧密接触浮子,所述紧密接触浮子安置在所述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处,并且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拉到所述内水侧,来使所述间隙开闭构件与所述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门挡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关闭操作辅助装置包括连接构件和紧密接触浮子,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到所述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的一端,所述紧密接触浮子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门的内水侧表面上,并且随着由于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提升所述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以将间隙开闭构件拉向所述内水侧,并且由此使所述间隙开闭构件与所述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门挡紧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打开操作辅助装置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提升配重,以及提升操作部段,所述提升操作部段通过经由方向转换机构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外水侧来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打开状态,所述方向转换机构将由所述提升配重的自重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转换成提升方向上的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提升配重具有漂浮功能,所述漂浮功能使得所述提升配重随着水位的上升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提升操作部段包括:跷跷板部分,其被可摆动地支撑并且包括在其处设置有提升配重的端部;以及提升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跷跷板部分的另一端部和所述间隙开闭构件,并且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所述外水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其中,所述提升连接部分包括刚性主体,并且还发挥关闭操作辅助装置的功能,用于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提升配重的浮力将所述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关闭状态。

11.一种翻板闸门,包括支撑在配重平衡中的门,在所述配重平衡中,所述门在不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打开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其中,所述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翻板闸门,其中,在所述翻板闸门的门挡的右侧门挡部分和左侧门挡部分的每个下端拐角部分处设置有将与所述间隙开闭构件邻接的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翻板闸门,其中,在翻板闸门的门挡中设置有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所述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以沿着所述下门挡部分的上表面连续延伸到所述外水侧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平坦且光滑的上表面。

说明书 :

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和包括水密结构的翻板闸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该水密结构能够打开和关闭门的下边缘和泄洪闸门的底面之间的间隙,该门打开和关闭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水密结构的翻板闸门。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地,用于防止由洪水、风暴潮等引起的逆流的闸门设置在安装在河流、湖泊、海岸等中的水闸和泄洪闸门中。作为打开和关闭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的闸门的示例,存在通过向上拉动门来打开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上拉闸门。一般来说,升降架是用来上下升降门的。在正常情况下,泄洪闸门开口部分保持打开,以允许从内水侧流动的水被排放到外水侧。如果由于外水侧的水位上升而发生了向内水侧的逆流,则操作者就去检查泄洪闸门并执行关闭泄洪闸门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外水侧的水位降低,则操作者执行再次打开泄洪闸门的操作。以这种方式,上拉闸门需要根据水位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例如确保操作所需的人员的安全的问题。
[0003] 另一方面,本申请人已经开发了一种能够根据内水侧和外水侧的水位自动打开和关闭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翻板闸门,并且之前获得了该翻板闸门的专利权(专利文献1)。在其上安装有翻板闸门的泄洪闸门开口部分中,设置有矩形门挡,该门挡与设置在门的内水侧表面上的水密橡胶紧密接触,以确保水密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安置门挡,在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底面处设置了使外水侧降低一级的台阶(也称为“门槛台阶”)。然后,在翻板闸门中,通过将门倾斜大约几度或十几度,在门槛台阶的门挡表面和门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允许水从内水侧平稳排放。
[0004] 由于翻板闸门的这种吸引注意力的优点,近年来,为了解决上拉闸门的问题,已经存在整修以提供翻板闸门的越来越多的需求。
[0005] 然而,其上安装有上拉闸门的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底面是平坦的,并且在底面处没有设置门槛台阶。因此,如果翻板闸门安装在没有门槛台阶的泄洪闸门上,并且门倾斜几度或十几度,就像设置有门槛台阶的情况一样,则在门的下端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底面之间仅形成小间隙。因此,即使在内水侧的水位低的状态下,排水也可能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可以想到通过增加门的倾斜角度来扩大门和底面之间的间隙的方法;然而,在由于外水侧的水位上升而发生逆流的情形下,门被水压自动关闭所需的水位也上升。换句话说,门被外水侧的水压自动关闭的响应是的慢。因此,常规地,从上拉闸门改变为翻板闸门的整修工作除了需要安装翻板闸门之外,还需要在泄洪闸门侧上提供门槛台阶的工作。
[0006] 为了解决整修中的这种技术问题以提供翻板闸门,本申请人已开发了一种翻板闸门,该翻板闸门使得在没有门槛台阶的泄洪闸门中、门能够通过设置在外水侧上的外部浮子的配重而被很大程度地提升,并且使得门能够通过随着水位上升而产生的浮力而被平稳地关闭,并且之前获得了该翻板闸门的专利权(专利文献2)。
[0007] 引用列表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号3500388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号5905152。

发明内容

[0011] 技术问题
[0012] 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发明中,也可能存在由于例如泄洪闸门的安装地点和/或周围环境和/或泄洪闸门的结构而难以安置外部浮子的情况。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这样的新的翻板闸门,即,即使在没有设置门槛台阶并且难以安置外部浮子的情况下,也能够安装该翻板闸门。
[001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该水密结构能够在不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在不提供门槛台阶的情况下,在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底面之间提供大的间隙,并且能够在门关闭时确保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之间的水密性,以及提供一种包括该水密结构的翻板闸门。
[0014] 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5] 为了解决在不提供门槛台阶的情况下、在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底面之间提供间隙以及确保在门关闭时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之间的水密性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是用于包括门的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该门被支撑在配重平衡中,在该配重平衡中,门在没有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打开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该水密结构包括:间隙开闭构件,在门关闭泄洪闸门的状态下,该间隙开闭构件在门的下边缘和泄洪闸门的底面之间提供间隙,并且通过在水流方向上摆动来打开和关闭间隙;以及打开操作辅助装置,用于通过将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打开状态。
[0016]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使用浮力自动执行关闭被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间隙开闭构件的操作的问题,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可以包括关闭操作辅助装置,用于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将由打开操作辅助装置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关闭状态。
[0017]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经由设置在间隙开闭构件中的辅助臂将间隙开闭构件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问题,打开操作辅助装置可以包括固定到间隙开闭构件的下表面并且相对于间隙开闭构件延伸到内水侧的辅助臂,以及打开状态保持配重,其设置在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处,并且通过经由配重平衡将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外水侧来使间隙开闭构件进入到打开状态。
[0018]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增强间隙开闭构件在关闭状态下的水密性的问题,关闭操作辅助装置可以包括紧密接触浮子,该紧密接触浮子安置在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处,并且通过由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将间隙开闭构件拉向内水侧,来使间隙开闭构件与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门挡紧密接触。
[0019]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提高间隙开闭构件在关闭状态下的水密性性能的问题,关闭操作辅助装置可以包括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到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的一端,以及连接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的紧密接触浮子,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门的内水侧表面上,并且随着由于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提升辅助臂的内水侧端部,以将间隙开闭构件拉向内水侧,并由此使间隙开闭构件与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门挡紧密接触。
[0020]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经由为间隙开闭构件提供的并且能够上下移动的提升配重将间隙开闭构件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问题,打开操作辅助装置可以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提升配重,以及提升操作部段,该提升操作部段经由方向转换机构通过将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打开状态,该方向转换机构将由提升配重的自重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转换成提升方向上的力。
[0021]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使得容易通过浮力使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间隙开闭构件进入关闭状态的问题,提升配重可以具有浮动功能,该浮动功能使得提升配重随着水位的上升而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
[0022]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经由为间隙开闭构件提供的并且能够上下移动的提升配重将间隙开闭构件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问题,提升操作部段可以包括被可摆动地支撑并且包括在其处设置有提升配重的端部的跷跷板部分,以及提升连接部分,提升连接部分连接跷跷板部分的另一端部和间隙开闭构件,并将间隙开闭构件提升到外水侧。
[0023]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增强间隙开闭构件在关闭状态下的水密性性能的问题,提升连接部分可以包括刚性主体,并且还发挥关闭操作辅助装置的功能,用于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提升配重的浮力将间隙开闭构件操作成关闭状态。
[0024] 为了解决在不提供门槛台阶的情况下、在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底面之间提供间隙并确保在门关闭时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之间的水密性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闸门是这样的翻板闸门:其包括支撑在配重平衡中的门,在该配重平衡中,该门在没有施加除重力以外的外力的状态下打开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其中该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
[0025]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确保在关闭时门的水密性性能的问题,将与间隙开闭构件邻接的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可以设置在翻板闸门的门挡的右侧和左侧门挡部分的每个下端拐角部分处。
[0026]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解决抑制诸如山洪之类的流动水从外水侧涌来的间隙开闭构件的损坏的问题,可以在翻板闸门的门挡中设置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该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以沿着下门挡部分的上表面连续延伸到外水侧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平坦且光滑的上表面。
[0027] 发明的有利效果
[0028] 本发明能够在不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在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的底面之间提供大的间隙,而不提供门槛台阶,并且确保在门关闭时、在门和泄洪闸门开口部分之间的水密性。

附图说明

[0029] [图1]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闸门的第一实施例的前侧透视图。
[0030] [图2] 图2是图示第一实施例的翻板闸门的前侧透视图,其中保护盖被移除。
[0031] [图3] 图3是图示第一实施例的翻板闸门的侧剖视图,其中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关闭。
[0032] [图4] 图4是图示如从内水侧观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门的透视图。
[0033] [图5] 图5是图示在第一实施例中间隙开闭构件通过提升配重的自重被操作成打开状态的状态的主视图。
[0034] [图6] 图6是图示在第一实施例中间隙开闭构件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提升配重的浮力而被操作成关闭状态的状态的主视图。
[0035] [图7] 图7是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门挡的透视图。
[0036] [图8] 图8是图示在第一实施例中间隙开闭构件通过提升配重的自重被操作成打开状态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7] [图9] 图9是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门被内水侧的水压在很大程度上打开的状态侧视图。
[0038] [图10] 图10是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门经由从外水侧接收的水压关闭泄洪闸门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9] [图11] 图11是图示第一实施例中间隙开闭构件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提升配重的浮力而被操作成关闭状态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0] [图12]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闸门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门和间隙开闭构件的侧视图。
[0041] [图13] 图13是图示第二实施例的翻板闸门中的门和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的后视图。
[0042] [图14] 图14包括侧视图,这些侧视图图示了处于以下状态的第二实施例的翻板闸门:(a)处于门以初始打开角度倾斜的状态,(b)处于门与门挡紧密接触的状态,以及(c)处于间隙开闭构件与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紧密接触的状态。
[0043] [图15]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闸门的第三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0044] [图16] 图16是图示第三实施例的翻板闸门的后视图(如从内水侧看)。
[0045] [图17] 图17是图示在第三实施例的翻板闸门中门关闭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0046] [图18]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闸门的第四实施例的主视图。
[0047] [图19] 图19是图示第四实施例的翻板闸门的侧视图。
[0048] [图20]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翻板闸门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
[0049] [图21] 图21是图示第五实施例中的门挡的右侧视图。
[0050] [图22] 图22包括右侧视图,这些右侧视图图示了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具有(a)凹入的曲线形状、(b)突出的曲线形状和(c)台阶形状的实施例。
[0051] [图23] 图23包括图示这些实施例的右侧视图,在这些实施例中,间隙开闭构件的远端具有(a)平面形状、(b)弧形形状、(c)凸出的弧形形状和(d)中空形状,该远端与下门挡部分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以及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水密结构的翻板闸门。
[0053] 第一实施例的翻板闸门1旨在经由被枢转地支撑的门的配重平衡和水压自动打开和关闭泄洪闸门100的开口部分200,并且如图1至3所示,包括打开和关闭开口部分200的门2、支撑门2的门支撑臂3、连接门支撑臂3并且可摆动地支撑门2的摆动支撑轴4、连接到摆动支撑轴4的配重臂5、设置在配重臂5上端处的平衡配重6、确保门2和门挡8之间的水密性的用于翻板闸门7A的水密结构、以及设置在泄洪闸门100的开口部分200处的门挡8。下面将详细描述相应的部件。
[0054] 门2是打开和关闭泄洪闸门100的开口部分200的门,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具有适形于开口部分200的形状的矩形形状。为了能够关闭开口部分200,门2在横向宽度方面大于开口部分200。门2的上端侧以这样的方式被支撑,即,在门2关闭开口部分200的状态下,相对于开口部分200的上边缘位于上侧上。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门2的下端侧以这样的方式被支撑,即在门2关闭开口部分200的状态下,在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和下端侧之间提供间隙C。
[0055] 门支撑臂3是支撑门2的臂,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门支撑臂3、3以从门2的外水侧表面22连续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
[0056] 摆动支撑轴4是用于在水流方向上可摆动地支撑门2的轴,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摆动支撑轴4枢转地设置在被安置在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上方的轴承上。门支撑臂3固定到摆动支撑轴4,并且摆动支撑轴4可摆动地支撑由门支撑臂3支撑的门2。
[0057] 配重臂5是用于在其端部处安置平衡配重6的臂,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以摆动支撑轴4作为基点延伸到与门支撑臂3相对的一侧。
[0058] 平衡配重6旨在调节平衡配重,以用于设定门2的初始打开角度,并安置在配重臂5的上端处。第一实施例中的平衡配重6被调节成具有允许门2以10度的初始打开角度平衡的配重。这里,“初始打开角度”是当门2在没有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平衡时门2相对于门挡8的角度。作为设定初始打开角度的结果,在外水侧的水位低并且没有朝向内水侧的逆流发生的正常时间中,设置在稍后描述的间隙开闭构件72的下边缘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的间隙c变宽,以允许水从内水侧排放。注意,根据例如间隙开闭构件72的形状、从内水侧排放的水量和/或排水期间的水位,初始打开角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大约5至20度,更优选为8至15度,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初始打开角度被设定为10度。
[0059] 注意,在不使用平衡配重6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门2的重心位置和被支撑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将用于支撑门2的配重平衡调节为用于打开泄洪闸门的开口部分的配重平衡。
[0060] 当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关闭时,用于翻板闸门7A的水密结构旨在通过与安置在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处的门挡8紧密接触来确保水密性。如图1至图4所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翻板闸门7A的水密结构包括沿着门2的内水侧表面21的外周边缘形成框架状的框架部分71、打开和关闭设置在门2的下边缘2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的间隙C的间隙开闭构件72、用于通过将间隙开闭构件72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打开状态的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以及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用于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将由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关闭状态。
[0061] 框架部分71主要旨在通过与门挡8的上门挡部分81和右侧和左侧门挡部分82、82紧密接触来确保框架部分71与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的上端部分和右端部和左端部之间的水密性。如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框架部分71沿着门2的内水侧表面21的外周边缘形成为矩形框架状形状。框架部分71的上部部分以及左侧和右侧部分各自由具有P形截面形状的所谓P形橡胶形成,以便通过与上门挡部分81以及左侧和右侧门挡部分82紧密接触来确保水密性。此外,框架部分71的下部部分被构造为间隙开闭构件72被固定到其的固定部分711,并且沿着门2的下边缘水平地形成。框架部分71包括多个螺栓孔712,并且使用螺栓和螺母紧固并固定到门2的内水侧表面21。
[0062] 间隙开闭构件72旨在在开口部分200关闭时打开和关闭设置在门2的下边缘2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的间隙C。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间隙开闭构件72以从框架部分71的下边缘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当框架部分71固定到门2时,间隙开闭构件72安置在门2的下边缘23处。间隙开闭构件72被构造成能够在接收到诸如水压的外力时、经由其自己的弹性力以框架部分71侧为基点在水流方向上摆动。
[0063] 间隙开闭构件72主要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构造而成,并且优选由通过将例如碳材料或纤维材料适当地添加或混合到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中而获得的橡胶材料构造而成。然而,间隙开闭构件72的材料不限于这些示例,而是可以适当地选自能够通过与门挡8紧密接触来确保水密性的柔性和弹性材料。此外,间隙开闭构件72不一定需要是可弹性变形的,并且只需要实现经由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和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来打开和关闭间隙C的操作。
[0064] 注意,间隙开闭构件72可以是使用相同材料与框架部分71形成一体并与其连续的部件,或者可以形成为与框架部分71分离的材料,而不管是否使用相同材料还是不同材料,并且通过使用例如螺栓和螺母经由紧固和固定或者使用粘合剂经由结合和固定将间隙开闭构件72和框架部分71结合而与框架部分71成一体。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间隙开闭构件72可以被构造成能够通过例如在框架部分71侧的基点处设置铰链而在水流方向上摆动。此外,在没有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间隙开闭构件72可以具有弹性力,该弹性力使得间隙开闭构件72能够被保持在间隙开闭构件72向外水侧打开的打开状态下。
[0065] 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旨在通过将间隙开闭构件72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打开状态。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提升配重731和提升操作部段732,提升操作部段732通过经由相应的方向转换机构将间隙开闭构件
72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打开状态,方向转换机构将由提升配重731的自重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转换成提升方向上的力。
[0066] 提升配重731是能够相对于门2上下移动的配重,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提升配重731双侧对称地布置在门2的外水面侧上。第一实施例中的每个提升配重731具有漂浮功能,该漂浮功能使得提升配重731随着水位的上升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更具体地,每个提升配重731由使用钢板形成为中空盒形状的外部材料和被接收在外部材料内部并由例如泡沫聚苯乙烯形成的内部材料构造而成,泡沫聚苯乙烯使得当浸没在水中时容易产生浮力。此外,提升配重731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被相应的提升操作部段732支撑,这将在下面描述。
[0067] 注意,提升配重73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适当地选自能够上升和下降的形状。此外,所安置的提升配重731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选择所安置的任何适当数量的提升配重731,该数量等于或大于一个,只要所安置的提升配重731的这样的数量提供打开或关闭间隙开闭构件72的操作所需的配重和浮力。
[0068] 每个提升操作部段732旨在将由相关提升配重731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转换成提升方向上的力,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包括发挥方向转换机构的功能的跷跷板部分733和连接跷跷板部分733和间隙开闭构件72的提升连接部分734。
[0069] 跷跷板部分733能够绕垂直于门2的外侧表面设置的支撑轴735摆动,并且包括一个端部,其中提升配重731固定到该一个端部。如果在提升配重731中没有产生浮力,则如图5所示,通过由提升配重731的自重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跷跷板部分733向提升配重
731所固定的一侧倾斜,并且由此提升另一端侧。
[0070] 提升连接部分734跨跷跷板部分733的支撑轴735连接与提升配重731相对的一侧上的另一端部和间隙开闭构件72的外水侧。换句话说,提升连接部分734经由跷跷板部分733将由提升配重731的自重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传递给间隙开闭构件72,并且由此提升间隙开闭构件72。
[0071] 此外,第一实施例中的提升连接部分734各自由刚性主体构造而成,并且因此,提升配重731和提升操作部段732还发挥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的功能。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旨在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将由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关闭状态。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每个跷跷板部分733的提升配重731侧由于当提升配重731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时,跷跷板部分733的提升连接部分734侧下降。此时,由于提升连接部分734各自由不具有柔性的刚体构造而成,所以每个提升配重731中的浮力使得间隙开闭构件72在关闭方向上摆动。然后,间隙开闭构件72被推靠在门挡8上,从而增强间隙开闭构件72和门挡8之间的水密性。
[0072] 此外,为了防止例如配重平衡由于例如漂浮物质和/或灰尘的粘附而丢失,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门2的外水侧上在提升配重731和提升操作部段732上设置有保护盖75。
[0073] 在提升配重731和提升操作部段732中,在间隙开闭构件72和门挡8之间的水密性可以通过间隙开闭构件72的自重和/或水压得到确保的情况下,提升连接部分734可以由柔性金属丝或绳索构造而成。
[0074] 门挡8旨在通过与用于翻板闸门7A的水密结构紧密接触来确保开口部分200的水密性,并且被安置在开口部分200处。如图7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门挡8包括沿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的上边缘水平形成的上门挡部分81、分别沿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的右边缘部分和左边缘部分形成的右侧和左侧门挡部分82、沿着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形成并从右侧和左侧门挡部分82延伸到外水侧的下门挡部分83、以及以倾斜方式设置在右侧和左侧门挡部分82的下端拐角部分处的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
[0075] 上门挡部分81将与框架部分71的上部部分邻接,并且上门挡部分81的外水面侧沿着竖直平面是平坦的,以便确保水密性。此外,用于安置用于枢转地支撑摆动支撑轴4的轴承的轴承安装件811设置在上门挡部分81的上部部分上。
[0076] 侧门挡部分82将与框架部分71的侧部部分邻接,并且以从上门挡部分81的相对、右和左端向下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同上门挡部分81一样,侧门挡部分82的外水面侧沿着竖直平面是平坦的,以便确保水密性。
[0077] 下门挡部分83将与间隙开闭构件72的下端邻接,并且以从侧门挡部分82的下端朝向外水侧水平延伸的方式设置。第一实施例中的下门挡部分83的上表面沿着水平平面是平坦的,以便确保下门挡部分83和间隙开闭构件72的下端之间的水密性。然后,如图3所示,下门挡部分83以这样的方式嵌入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中,即上表面是暴露的,并且与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没有水平差。
[0078] 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将与间隙开闭构件72邻接,并且更具体地,将与间隙开闭构件72的相对、右和左端的内水面侧邻接。如图7所示,间隙开闭件接收部分84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在右侧和左侧门挡部分82的下端拐角部分处。第一实施例中的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相对于相应的侧门挡部分82以预定角度朝向外水侧倾斜,并且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的相应上表面是平坦的。
[0079]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的操作。
[0080] 在没有施加除重力之外的外力的状态下,门2以这样的方式被支撑,即在与平衡配重6的配重平衡中,相对于泄洪闸门100的开口部分200以对应于初始打开角度的角度倾斜。
[0081] 此时,如图5和图8所示,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通过将间隙开闭构件72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打开状态。换句话说,每个提升配重731由于自重而在重力方向上产生张力。此时,每个提升操作部段732的跷跷板部分733作为方向转换机构操作,并将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转换成提升方向上的力。转换成提升方向的力经由相关的提升连接部分734将间隙开闭构件72提升到外水侧。
[0082] 因此,可以在间隙开闭构件72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下门挡部分83)之间保持大的间隙c,从而实现平稳排水,而无需在下门挡部分8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设置门槛台阶。此外,由于没有设置门槛台阶,所以可以防止从内水侧流动的污垢、灰尘等被捕获和积聚。
[0083] 接下来,如果内水侧的水位上升并变得高于门2的下端,如图9所示,则门2被所排放的水的水压推向外水侧,并且因此门2的倾斜角变得更大。此时,平衡配重6位于与以摆动支撑轴4为基点的门2相对的一侧上,并且在门2的倾斜角变得更大的情况下,平衡配重6相对于摆动支撑轴4位于内水侧,并且因此在门2打开的方向上施加扭矩。因此,与门2被单独支撑的情况相比,门2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小的水压而增加,这导致开口面积的增加,并因此实现平稳的排水。
[0084] 另一方面,如果外水侧的水位上升并变得高于内水侧的水位,则水反向流到水位较低的内水侧。门2被反向流动的水的水压朝向内水侧推动,并且如图10所示,关闭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此时,用于翻板闸门7A的水密结构的框架部分71变得与上门挡部分81和侧门挡部分82紧密接触。然而,在这种状态下,在门2的下边缘2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的间隙C中、在间隙开闭构件72的下端和下门挡部分83之间仍然存在间隙c,并且因此,水从外水侧流到内水侧。因此,间隙开闭构件72接收流过间隙c的水的压力。
[0085] 此外,间隙开闭构件72从由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提升配重731的浮力所产生的提升方向上的力释放。因此,如图6和11所示,间隙开闭构件72被从外水侧接收的水压推动,并且由此摆动到内水侧。摆动到门挡8侧的间隙开闭构件72的下端与下门挡部分83紧密接触。此外,间隙开闭构件72的相对端、左端和右端与相应的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紧密接触。因此,门2的下边缘2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的间隙C被关闭,并且因此防止水从外水侧进入内水侧。
[0086] 此外,由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提升连接部分734各自由刚性主体构造而成,所以提升配重731和提升操作部段732发挥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的功能。换句话说,当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提升了每个跷跷板部分733的提升配重731侧。然后,跷跷板部分733将提升提升配重731侧的力转换成向下推动另一端侧的力。这里,由于每个提升连接部分734由刚性主体构造而成,所以下推力被传递到间隙开闭构件72。间隙开闭构件72通过下推力与门挡8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能够增强间隙开闭构件72和门挡8之间的水密性。
[0087] 上述第一实施例能够提供以下效果。
[0088] 1.在间隙开闭构件72被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提升到外水侧并且由此打开泄洪闸门100的开口部分200的状态下,在间隙开闭构件72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可以形成大的间隙c,并且因此,水可以从内水侧平稳地排放到外水侧。
[0089] 2.当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随着外水侧水位的上升而自动关闭时,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从被提升的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的力中释放,间隙开闭构件72通过水压摆动并与下门挡部分83和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到内水侧的逆流。
[0090] 3.由于提升连接部分734各自由刚性主体构造而成,所以提升配重731和提升操作部段732发挥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的功能,并且将间隙开闭构件72推向门挡8侧的力(该力由当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提升配重731的浮力产生)使得能够增强间隙开闭构件72和门挡8之间的水密性。
[0091]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注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同或对应的部件被提供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对这种部件的重复描述。
[0092] 如图1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翻板闸门7B的水密结构包括设置在间隙开闭构件72上的辅助臂736和设置在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处作为打开操作辅助装置73的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并且包括作为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的紧密接触浮子741。
[0093] 每个辅助臂736是用于通过由于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安置在内水侧端部处而将间隙开闭构件72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打开状态的臂,并且固定到间隙开闭构件72的下表面并且相对于间隙开闭构件72延伸到内水侧。如图12和13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辅助臂736由具有L形截面的两个L形角构件形成,并安置在彼此双侧对称的相应位置处。
[0094] 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设置在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处,并且旨在经由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的自重经由向下推动内水侧端部的力将间隙开闭构件72提升到外水侧。第二实施例中的每个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形成为具有足以桥接辅助臂736的长度的板的形状,并且通过调节安置在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处的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的数量,可以调节间隙开闭构件72被提升到外水侧的角度。注意,例如,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的形状和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或选择。
[0095] 紧密接触浮子741旨在将间隙开闭构件72拉到内水侧,并通过由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提升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使间隙开闭构件72与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的门挡8紧密接触。紧密接触浮子741由当浸没在水中时容易产生浮力的材料形成,诸如泡沫聚苯乙烯,并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形成为平面形状,其长度足以桥接设置在右侧和左侧上的辅助臂736。然后,紧密接触浮子741与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一起安置在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处。
[0096]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部件的操作。
[0097] 如图14(a)所示,间隙开闭构件72被保持在间隙开闭构件72被提升到外水侧的状态,与设置在间隙开闭构件72的下表面上的辅助臂736以及设置在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处的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和紧密接触浮子741处于配重平衡。
[0098] 如图14(b)所示,在外水侧的水位上升并变得高于内水侧的水位的情况下,门2被反向流动的水的水压推向内水侧,并且由此关闭泄洪闸门开口部分200。然后,间隙开闭构件72接收从外水侧流向内水侧的水的压力。
[0099] 此外,在内水侧中的水位上升并且紧密接触浮子741浸没在水中的情况下,在紧密接触浮子741中产生浮力。紧密接触浮子741的浮力向上拉动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
[0100] 由于内部水侧端部被拉起,所以间隙开闭构件72的外水侧部分的辅助臂736被向下拉动。换句话说,施加了将间隙开闭构件72摆动到关闭状态的力。
[0101] 间隙开闭构件72被水压和紧密接触浮子741的浮力推动以摆动到内水侧,并且由此与下门挡部分83和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紧密接触,并关闭门2的下边缘2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的间隙C。此时,紧密接触浮子741通过浮力将间隙开闭构件72拉向内水侧,并且因此,间隙开闭构件72和下门挡部83以及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之间的紧密接触程度增强。当门2关闭时,内水侧和外水侧之间的水压差随着内水侧水位的上升而减小,并且将间隙开闭构件72推向内水侧的水压因此减小;然而,紧密接触程度的降低可以通过紧密接触浮子741的浮力得到补偿。
[0102]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通过设置在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处的打开状态保持配重737和间隙开闭构件72之间的配重平衡,间隙开闭构件72可以被提升到外水侧。此外,通过紧密接触浮子741的浮力可以增强使间隙开闭构件72与下门挡部分83和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紧密接触的力。
[0103]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注意,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同或对应的部件被提供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对这样的部件的重复描述。
[0104] 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翻板闸门7C的水密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中的紧密接触浮子741的构造。如图15和16所示,第三实施例中的紧密接触浮子741以能够在门2的内水侧表面上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
[0105] 更具体地,紧密接触浮子741形成为矩形板形状。如图16所示,矩形紧密接触浮子741在彼此横向对称的位置处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滑杆材料742,使得滑杆材料742向下延伸。另一方面,滑动支撑构件743固定到门2的内水侧表面,每个滑动支撑构件743包括孔,该孔具有使得相关滑杆材料742能够插入其中的尺寸,并且每个滑动杆材料742由相关滑动支撑构件743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撑。
[0106] 此外,在紧密接触浮子741的内水面侧上,设置有支撑内水面侧的内水面侧支撑板744。在内水面侧支撑板744和门2的内水侧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被构造成能够被水浸没,并且随着门2的内水面侧上的水位上升,该空间中的水位也上升。换句话说,该空间中的紧密接触浮子741被构造成能够通过随着门2的内水面侧上的水位上升而产生的浮力上升。紧密接触浮子741可以安置在门2的内水侧表面上的任意高度处,从而提供了能够自由选择在其处施加浮力的水位的优点。
[0107] 此外,第三实施例中的紧密接触浮子741通过连接构件745连接到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更具体地,每个连接构件745由例如绳索或金属丝形成,并且包括相关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连接到的一端和紧密接触浮子741的相关滑杆材料742的下端部连接到的另一端。然后,在紧密接触浮子741中不产生浮力的状态下,每个连接构件745以没有张力施加到相关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的方式连接。另一方面,在紧密接触浮子741由于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时,在连接构件745中产生张力,并且如图17所示,连接构件745上拉相应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
[0108] 然后,第三实施例中的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设置有保护盖75,该保护盖75覆盖门2的整个内水面侧,以便防止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的上拉被例如紧密接触浮子741、连接构件745和/或辅助臂736捕获的从内水侧流动的灰尘阻碍。
[0109]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如在第二实施例中,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被紧密接触浮子741的浮力上拉,使得能够增强使间隙开闭构件72与下门挡部分83和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紧密接触的力。
[0110]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注意,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同或对应的部件被提供有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对这样的部件的重复描述。
[0111] 如图18和19所示,第四实施例中的提升配重731以能够在门2的外水侧表面上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的提升配重731一样,提升配重731具有漂浮功能,该漂浮功能使得提升配重731随着水位的上升而通过在浸没在水中时产生的浮力而上升。
[0112] 此外,第四实施例中的每个提升操作部段732包括滑轮738和提升连接部分734,滑轮738将由提升配重731的自重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转换成上拉方向上的力,提升连接部分734连接提升配重731和间隙开闭构件72。第四实施例中的每个提升连接部分734由柔性金属丝或绳索构造而成。
[0113] 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在提升配重731中不产生浮力的情况下,通过滑轮738,由提升配重731的自重产生的重力方向上的张力被转换成提升间隙开闭构件72的力,从而使得能够通过将间隙开闭构件72提升到外水侧来将间隙开闭构件72操作成打开状态。因此,从内水侧流向外水侧的水的排放可以平稳。
[0114] 另一方面,在提升配重731浸没在水中并因此产生浮力的情况下,间隙开闭构件72从将间隙开闭构件72上拉至外水侧的力释放,并且间隙开闭构件72通过从外水侧流向内水侧的水的压力而摆动至门挡8侧。因此,间隙开闭构件72关闭门2的下边缘23和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之间的间隙C,从而能够防止逆流到内水侧。
[0115]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注意,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同或对应的部件被提供有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重复描述。
[0116] 如图20和21所示,第五实施例中的门挡8包括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该部分以从下门挡部分83延伸到下游侧的方式形成。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旨在:如果诸如爆发洪水的流水从内水侧和外水侧涌来,则在门2关闭之前,使摆动间隙开闭构件72与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邻接。通常,泄洪闸门的底面由通过放置例如混凝土而形成的粗糙表面构造而成,并且因此,如果间隙开闭构件72的远端直接邻接在底面上并由此被损坏,则变得难以确保水密性。因此,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的设置防止间隙开闭构件72在流水(诸如爆发洪水)涌来时的损坏。
[0117] 如图21所示,第五实施例中的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沿着下门挡部分的上表面连续延伸到外水侧,使得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的上表面基本上与下门挡部分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此外,与下门挡部分的上表面一样,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的上表面是平坦且光滑的。
[0118] 根据上述第五实施例,即使间隙开闭构件72在门2关闭之前摆动,间隙开闭构件72的远端也与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85接触,并且因此可以防止被损坏。
[0119]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适当的改变是可能的。例如,可以在翻板闸门1中设置强制地摆动门2的驱动装置,诸如液压缸。
[0120] 此外,上述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形成为倾斜平面的形状,并且特别地,每个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的表面,即与间隙开闭构件72紧密接触的表面,是平坦表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而是只要确保与间隙开闭构件72的紧密接触,该表面可以任意地形成为例如凹入的弯曲表面(图22(a))、突出的弯曲表面(图22(b))或台阶表面(图22(c))。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间隙开闭构件72的紧密接触表面可以形成为适形于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84的形状的形状。
[0121] 此外,间隙开闭构件72的远端(下端)的形状,即与下门挡部分83接触的远端(下端),可以是平面形状(图23(a))、弧形形状(图23(b))或凸起的弧形形状(图23(c)),使得当门2关闭时,与泄洪闸门100的底面300(下门挡部分83)的接触面积扩大,或者远端的内部可以是中空的(图23(d)),使得接触区域通过弹性的增强而被进一步扩大。
[0122]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包括第二实施例中的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抑或第三实施例中的关闭操作辅助装置74的构造,而是可以包括这两者。换句话说,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包括直接附接到辅助臂736的内水侧端部的紧密接触浮子741和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门2的内水面侧的紧密接触浮子741。
[0123] 附图标记列表
[0124] 1 翻板闸门
[0125] 2 门
[0126] 3 门支撑臂
[0127] 4 摆动支撑轴
[0128] 5 配重臂
[0129] 6 平衡配重
[0130] 7、7A、7B、7C、7D 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
[0131] 8 门挡
[0132] 21 内水侧表面
[0133] 23 下边缘
[0134] 72 间隙开闭构件
[0135] 73 打开操作辅助装置
[0136] 74 关闭操作辅助装置
[0137] 82 侧门挡部分
[0138] 83 下门挡部分
[0139] 84 间隙开闭构件接收部分
[0140] 85 摆动部分损坏防止部分
[0141] 731 提升配重
[0142] 732 提升操作部段
[0143] 733 跷跷板部分
[0144] 734 提升连接部分
[0145] 736 辅助臂
[0146] 737 打开状态保持配重
[0147] 741 紧密接触浮子
[0148] 745 连接构件
[0149] 100 泄洪闸门
[0150] 200 开口部分
[0151] 300 底面
[0152] C 门和底面之间的间隙
[0153] c 间隙开闭构件和底面之间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