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930962.7

文献号 : CN1136388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业和许仲秋刘光明佘笑梅

申请人 :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包括泵盖、叶片、转子、定子、配油盘、泵体;配油盘上设有两个出油孔,定子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与两个出油孔错开角度的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泵体上设有互不直接连通的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靠近第一进油槽且远离第二进油槽,泵体的空腔内靠近进油口的一侧设有向油泵旋转方向延伸的弧形隔板,弧形隔板与定子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弧形隔板与泵体的空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导流槽,从进油口进来的油液可直接流入第一进油槽,并通过第一导流槽分流至第二进油槽,从回油口进来的油液可通过第二导流槽全部流入第二进油槽。本发明能够确保定子的两个进油槽都有较好的进油。

权利要求 :

1.一种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包括传动齿轮(1)、传动轴(2)、泵盖(3)、叶片、转子(4)、定子(5)、配油盘(6)、螺钉、泵体(7);叶片和转子安装于定子(5)的转子腔内,所述泵盖(3)与定子(5)、配油盘(6)用螺钉连接成一体后放置于泵体的空腔(71)内,配油盘

6将泵体的空腔(7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空腔71上部的中间用于容纳定子(5)、转子和叶片,定子(5)外壁和空腔(71)侧壁之间为进油腔(A),空腔71下部为出油腔(B);所述配油盘(6)上设有两个出油孔,所述定子(5)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与两个出油孔错开角度的第一进油槽(52)和第二进油槽(5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7)上设有互不直接连通的进油口(72)、回油口(73)和出油口(74),所述进油口(72)靠近第一进油槽(52)且远离第二进油槽(53 ),所述泵体的空腔(71)内靠近进油口(72)的一侧设有向油泵旋转方向延伸的弧形隔板(75),所述弧形隔板(75)与定子(5)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76),所述弧形隔板(75)与泵体的空腔(71)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导流槽(77),从进油口(72)进来的油液可直接流入第一进油槽(52),并通过第一导流槽(76)分流至第二进油槽(53),从回油口(73)进来的油液可通过第二导流槽(77)全部流入第二进油槽(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5)上还设有两个轴向的辅助出油孔(51),两个辅助出油孔(51)均为腰型孔且与配油盘(6)上的两个出油孔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油槽(52)和第二进油槽(53)之间的夹角≤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在接近第二进油槽(53)的位置,第二导流槽(77)与第一导流槽(76)会合,两者构成一个“入”字形并连通至第二进油槽(5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油槽(52)和第二进油槽(53)均为外宽内窄的结构。

说明书 :

一种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润滑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回油功能的双作用叶片泵。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内部齿轮为平行轴布局,占用空间较大,而目前经济型乘用车多采用前置前驱布置,对变速器的体积都有严格限制,因此受变速器壳体体积的影响往往留给其它零部件的空间均有限。而变速器油泵不仅要给齿轮、轴承提供润滑散热,还需要给阀板提供液压力,阀板中的柱塞配合间隙小,精密度高,变速器油经油泵加压后会通过过滤器后再进入阀板,提高油液清洁度,防止阀板柱塞卡滞,这就是泵后过滤,泵后过滤等级精度非常高,如果仅有泵后过滤,油泵吸入杂质过多会造成过滤器使用寿命明显偏短,使维护频次增加,因此变速器油泵会在进油口加装一个过滤器,即泵前过滤,来减少杂质吸入,泵前过滤相较于泵后过滤的精度等级会稍微偏低,但基本能很好解决泵后过滤的使用寿命问题。
[0003] 而受变速器体积的影响,泵前过滤器体积一般设计的有限,当油泵高转速工作时,泵前过滤进油能力有限,会产生较大的进油阻力,导致油泵在高转速工作时进油腔负压过大,负压过大会使油泵发生汽蚀现象,造成体盖及转子破坏,进而导致油泵失效。为了解决高转速吸油负压过大的问题,通常会在油泵进油腔设置回油口,将阀板泄漏的油液部分引入到进油腔,以此来降低油泵高转速较大的吸油负压,提高油泵吸油能力,让油泵具有更高的高速填充能力,而常规的油泵回油口都是直接导入油泵进油腔,与油泵进油口的油液流动方向不一致,通常会使油泵进油腔的油液产生紊流,造成流速紊乱,对油泵吸油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确保定子的两个进油槽都有较好的进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包括传动齿轮、传动轴、泵盖、叶片、转子、定子、配油盘、螺钉、O形圈、泵体;叶片和转子安装于定子的转子腔内,所述泵盖与定子、配油盘用螺钉连接成一体后放置于泵体的空腔内,配油盘将泵体的空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空腔上部的中间用于容纳定子、转子和叶片,定子外壁和空腔侧壁之间为进油腔,空腔下部为出油腔;配油盘的外缘与泵体的空腔内壁之间设有O形圈,所述配油盘上设有两个出油孔,所述定子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与两个出油孔错开角度的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所述泵体上设有互不直接连通的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靠近第一进油槽且远离第二进油槽,所述泵体的空腔内靠近进油口的一侧设有向油泵旋转方向延伸的弧形隔板,所述弧形隔板与定子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所述弧形隔板与泵体的空腔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导流槽,从进油口进来的油液可直接流入第一进油槽,并通过第一导流槽分流至第二进油槽,从回油口进来的油液可通过第二导流槽全部流入第二进油槽。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上还设有两个轴向的辅助出油孔,两个辅助出油孔均为腰型孔且与配油盘上的两个出油孔的位置相对应。这样能够加快排油速度。
[0007] 优选地,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之间的夹角≤180度。
[0008] 优选地,在接近第二进油槽的位置,第二导流槽与第一导流槽会合,两者构成一个“入”字形并连通至第二进油槽。
[0009] 优选地,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均为外宽内窄的结构。
[0010] 在本发明中,将进油口靠近第一进油槽且远离第二进油槽,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优先满足第一进油槽的进油,而远离进油口的第二进油槽虽然只能通过第一导流槽获得小部分从进油口进来的油液,但是回油口能够将变速器阀板泄露的油液收集起来并经第二导流槽流入第二进油槽,从而对第二进油槽的进油进行点对点的有效补充,使第二进油槽的吸油效率得到了保证。这样既对从进油口进来的油液进行了合理分配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回油口的导流,从而确保定子的两个进油槽都有较好的进油,提高了油泵的高速填充能力,并且从回油口来的油液经过第二导流槽直接精准地流入第二进油槽,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油泵内部流速的干扰,降低了油泵的流体噪声。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油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泵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泵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油泵油液流向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为:
[0017] 1——传动齿轮      2——传动轴        3——泵盖
[0018] 4——转子          5——定子          51——辅助出油孔
[0019] 52——第一进油槽   53——第二进油槽   6——配油盘
[0020] 7——泵体          71——空腔         72——进油口
[0021] 73——回油口       74——出油口       75——弧形隔板
[0022] 76——第一导流槽   77——第二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6] 如图1至5所示,一种有利于高速填充的双作用叶片泵,包括传动齿轮1、传动轴2、泵盖3、叶片、转子4、定子5、配油盘6、螺钉、O形圈、泵体7;叶片和转子4安装于定子5的转子腔内,泵盖3与定子5、配油盘6用螺钉连接成一体后放置于泵体7的空腔71内,配油盘6将泵体的空腔71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空腔71上部的中间用于容纳定子5、转子和叶片,定子5外壁和空腔71侧壁之间为进油腔A,空腔71下部为出油腔B;配油盘6的外缘与泵体的空腔71内壁之间设有O形圈,配油盘6上设有两个出油孔,定子5上设有两个轴向的辅助出油孔51,两个辅助出油孔51均为腰型孔且与配油盘6上的两个出油孔的位置相对应;定子5的端面上还间隔设置有与两个辅助出油孔51错开一定角度的第一进油槽52和第二进油槽53,第一进油槽52和第二进油槽53之间的夹角≤180度,第一进油槽52和第二进油槽53均为外宽内窄的结构;泵体7上设有相邻但不直接连通的进油口72、回油口73、出油口74,进油口72靠近第一进油槽52且远离第二进油槽53,泵体的空腔71内靠近进油口72的一侧设有向油泵旋转方向延伸的弧形隔板75,弧形隔板75与定子5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76,弧形隔板75与泵体的空腔71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导流槽77,从进油口72进来的油液可直接流入第一进油槽52,并通过第一导流槽71分流至第二进油槽53,从回油口73进来的油液可通过第二导流槽77全部流入第二进油槽53;在接近第二进油槽53的位置,第二导流槽77与第一导流槽76会合,两者构成一个“入”字形并连通至第二进油槽53。
[0027]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进油口72靠近第一进油槽52且远离第二进油槽53,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优先满足第一进油槽52的进油,而远离进油口72的第二进油槽53虽然只能通过第一导流槽76获得小部分从进油口72进来的油液,但是回油口73能够将变速器阀板泄露的油液收集起来并经第二导流槽77流入第二进油槽53,从而对第二进油槽53的进油进行点对点的有效补充,使第二进油槽53的吸油效率得到了保证。这样既对从进油口72进来的油液进行了合理分配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回油口73的导流,从而确保定子5的两个进油槽都有较好的进油,提高了油泵的高速填充能力,并且从回油口73来的油液经过第二导流槽77直接精准地流入第二进油槽53,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油泵内部流速的干扰,降低了油泵的流体噪声。
[0028]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