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974421.4

文献号 : CN1136698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桂福赵成寅聂宝平郑现友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口、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通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通道;沿所述送风通道内形成的送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的送风机、第一扰流器和室内换热部分;和/或,沿所述排风通道内形成的排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的排风机、第二扰流器和室外换热部分。该空调器在设置相应的扰流器后可以使风道内送风流场均匀。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出风口设有换热器,所述风机出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扰流器,所述扰流器设有扰流风叶,所述扰流风叶可在所述风机的出风气流作用下产生转动并形成具有均风作用的气流;

所述扰流器还包括转轴,其一端固定所述扰流风叶,另一端作为动力输出端输出动力;

所述扰流器的动力输出端与冷凝水水泵动力连接;所述换热器包括室内换热部分和室外换热部分;所述扰流器包括第一扰流器和/或第二扰流器;所述风机包括送风机和排风机;

所述第一扰流器包括设置在所述送风机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之间的第一扰流风叶;和/或,所述第二扰流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机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之间的第二扰流风叶;

所述壳体还具有新风进口、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通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通道;

所述新风进口处设置有新风滤网;和/或,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滤网;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室内所述换热器下方的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和/或,设置在室外所述换热部分下方的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水盘中冷凝水的水位和/或检测所述第二接水盘中冷凝水的水位;

利用设置在空调器接水盘处的液位检测装置对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水位进行检测;

根据所述冷凝水水位判断设置在所述新风进口处的新风滤网是否发生脏堵,和/或判断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处的排风滤网是否发生脏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整体式新风除湿机,沿所述送风通道内形成的送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送风机、第一扰流器和室内换热部分;和/或,沿所述排风通道内形成的排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排风机、第二扰流器和室外换热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

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部分连通,其中:当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内部连通时,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内部连通;当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内部连通时,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内部连通;

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部分包括:沿所述送风流路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

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且所述电磁三通阀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阀之间;

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的一端接设在所述电磁三通阀上;另一端接设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加湿组件;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第一加湿器,其中所述第一加湿器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加湿器用于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和/或,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中的第二加湿器,其中所述第二加湿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上方,所述第二加湿器用于对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进行降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下方的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和/或,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下方的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水泵,其出口与所述第一加湿器和/或所述第二加湿器连通,其入口与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扰流器的第一扰流风叶与所述水泵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扰流风叶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水泵;和/或,第二传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扰流器的第二扰流风叶与所述水泵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扰流风叶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水泵。

10.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空调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权利要求1‑

9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执行送风换热控制过程;其中所述送风换热控制过程包括:空调器控制所述送风机运行使室外侧新风依次经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送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扰流器进行扰流、与所述室内换热部分进行换热后经所述送风口进入室内;

空调器控制所述排风机运行使室内侧空气依次经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排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扰流器进行扰流、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换热后经所述排风口送出室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制冷指令,所述空调器在执行所述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制冷控制过程,其中制冷控制过程包括:

利用送风通道内的新风带动所述第一扰流器的第一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和/或,利用排风通道内的空气带动所述第二扰流器的第二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

通过所述水泵向空调器的第二加湿器供水以对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进行降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再热除湿指令,所述空调器在执行所述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再热除湿控制过程;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部分包括沿送风流路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再热除湿控制过程包括:空调器对流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前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以使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对所述送风通道中的新风进行除湿,并利用第二室内换热器对经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加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制热指令,所述空调器在执行所述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制热控制过程;

其中所述制热控制过程包括:

利用送风通道内的新风带动所述第一扰流器的第一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和/或,利用排风通道内的空气带动所述第二扰流器的第二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

通过所述水泵向空调器的第一加湿器供水以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说明书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新风机产品基本使用高静压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出风口一般较小,在紧凑的壳体结构下,风道流场均匀性不佳,而部分产品通过增设均流板等结构优化风道流场,但风道沿程阻力也会随之增大,其均流效果不好使风机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至少解决空调器风道流场均匀性不佳的问题。
[0004]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的目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出风口设有换热器,所述风机出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扰流器,所述扰流器设有扰流风叶,所述扰流风叶可在所述风机的出风气流作用下产生转动并形成具有均风作用的气流。
[0006]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扰流器还包括转轴,其一端固定所述扰流风叶,另一端作为动力输出端输出动力。
[0007]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扰流器的动力输出端与冷凝水水泵动力连接。
[0008]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新风进口、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送风口的送风通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的排风通道;
[0009] 沿所述送风通道内形成的送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的送风机、第一扰流器和室内换热部分;和/或,
[0010] 沿所述排风通道内形成的排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的排风机、第二扰流器和室外换热部分。
[0011] 进一步可选地,
[0012] 所述第一扰流器包括:设置在所述送风机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之间的第一扰流风叶;和/或,
[0013] 所述第二扰流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排风机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之间的第二扰流风叶。
[0014]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0015] 压缩机;
[0016] 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部分连通,其中:当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内部连通时,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内部连通;当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内部连通时,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内部连通;
[0017] 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上。
[0018]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室内换热部分包括:沿所述送风流路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0019] 其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路连通。
[0020]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0021] 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
[0022] 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且所述电磁三通阀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阀之间;
[0023] 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的一端接设在所述电磁三通阀上;另一端接设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之间。
[0024]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加湿组件;
[0025]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0026] 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中的第一加湿器,其中所述第一加湿器位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所述第一加湿器用于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和/或,[0027] 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中的第二加湿器,其中所述第二加湿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上方,所述第二加湿器用于对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进行降温。
[0028]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0029] 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下方的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室内换热部分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和/或,
[0030] 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下方的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用于收集所述室外换热部分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
[0031]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
[0032] 水泵,其出口与所述第一加湿器和/或所述第二加湿器连通,其入口与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或所述第二接水盘连通。
[0033]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
[0034] 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扰流器的第一扰流风叶与所述水泵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扰流风叶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水泵;和/或,
[0035] 第二传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扰流器的第二扰流风叶与所述水泵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扰流风叶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水泵。
[0036]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水盘中冷凝水的水位和/或检测所述第二接水盘中冷凝水的水位。
[0037]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新风进口处的新风滤网;和/或,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处的排风滤网。
[0038]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所述空调器。
[0039]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执行送风换热控制过程;其中所述送风换热控制过程包括:
[0040] 空调器控制所述送风机运行使室外侧新风依次经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送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扰流器进行扰流、与所述室内换热部分进行换热后经所述送风口进入室内;
[0041] 空调器控制所述排风机运行使室内侧空气依次经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排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扰流器进行扰流、与所述室外换热部分换热后经所述排风口送出室外。
[0042]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制冷指令,所述空调器在执行所述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制冷控制过程,
[0043] 其中制冷控制过程包括:
[0044] 利用送风通道内的新风带动所述第一扰流器的第一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和/或,利用排风通道内的空气带动所述第二扰流器的第二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
[0045] 通过所述水泵向空调器的第二加湿器供水以对所述室外换热部分进行降温。
[0046]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再热除湿指令,所述空调器在执行所述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再热除湿控制过程;
[0047] 其中所述室内换热部分包括沿所述送风流路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再热除湿控制过程包括:
[0048] 空调器对流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前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以使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对所述送风通道中的新风进行除湿,并利用第二室内换热器对经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加热。
[0049]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制热指令,所述空调器在执行所述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制热控制过程;
[0050] 其中所述制热控制过程包括:
[0051] 利用送风通道内的新风带动所述第一扰流器的第一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和/或,利用排风通道内的空气带动所述第二扰流器的第二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提供驱动力;
[0052] 通过所述水泵向空调器的第一加湿器供水以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0053]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54] 利用设置在空调器接水盘处的液位检测装置对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水位进行检测;
[0055] 根据所述冷凝水水位判断设置在所述新风进口处的新风滤网是否发生脏堵,和/或判断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处的排风滤网是否发生脏堵。
[0056]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空调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可以有效解决风道流场不均匀问题,换热器性能得到提高,机组相关检测更加准确,控制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0057]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8] 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59] 图中:1、排风滤网;2、回风口;3、第一加湿器;4、送风口;5、水泵;6、第二室内换热器;7、第二节流阀;8、第一室内换热器;9、第一扰流器;10、送风机;11、新风侧高效滤网;12、新风侧初效滤网;13、新风进口;14、四通换向阀;15、室外换热部分;16、排风口;17、第二加湿器;18、第二接水盘;19、第二液位装置;20、压缩机;21、第一节流阀;22、排风机;23、电磁三通阀;24、第一液位装置;25、第一接水盘;26、第二扰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0062]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63]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64] 目前现有空调器风道流场均匀性不佳。本发明通过在风道内部设置可旋转的扰流器可以有效解决机组风道流场不均匀问题。此外,设置传动机构通过扰流器转动后带动水泵运转,借助扰流器动力,可以节省能耗,夏季将冷凝水送至室外换热器提高换热量,冬季将冷凝水送至在空调器向室内送风的送风口处设置的加湿膜,提高冬季送风舒适性;结合对收集冷凝水的积水盘中水位检测,可有效检测滤网脏堵情况,及时提醒用户清洗更换。
[0065]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图1,提供了如下具体实施例。
[0066] 实施例1
[0067]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风机,风机出风口设有换热器,风机出风口与换热器之间设有扰流器,扰流器设有扰流风叶,扰流风叶可在所述风机的出风气流作用下产生转动并形成具有均风作用的气流。扰流器还包括转轴,其一端固定扰流风叶,另一端作为动力输出端输出动力。优选:扰流器的动力输出端与冷凝水水泵动力连接。
[0068] 具体的:该空调器为整体式空调一体机。该空调器包括:
[0069] 壳体,该壳体具有新风进口13、送风口4、回风口2和排风口16,其中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新风进口13和送风口4的送风通道;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回风口2和排风口16的排风通道;
[0070] 沿送风通道内形成的送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的送风机10、第一扰流器9和室内换热部分;和/或,
[0071] 沿排风通道内形成的排风流路方向依次设置的排风机22、第二扰流器26和室外换热部分15。
[0072]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采用非整体式结构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相应的风道并加设相应的扰流结构进行扰流使送风更加均匀。
[0073] 优选地,第一扰流器9包括:设置在送风机10出口与室内换热部分之间的第一扰流风叶;和/或,第二扰流器26包括:设置在排风机22出口与室外换热部分15之间的第二扰流风叶。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风道内设置该扰流器后可以有效解决风道流场不均匀问题,换热器性能提高,机组相关检测更加准确,控制更加精准。
[0074]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该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20、四通换向阀14和第一节流阀21。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20出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4的第二端口与室外换热部分15连通,四通换向阀14的第三端口与压缩机20的入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4的第四端口与室内换热部分连通,其中:当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内部连通时,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内部连通;当第一端口与第四端口内部连通时,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内部连通。第一节流阀21设置在室内换热部分与室外换热部分15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上。
[0075]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室内换热部分包括:沿送风流路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8和第二室内换热器6。其中第一室内换热器8与四通换向阀14的第四端连通;第二室内换热器6与室外换热部分15连通;第一室内换热器8与第二室内换热器6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路连通。基于该双层布置的室内换热器增加了室内侧的总换热面积,可以在制冷和制热时提高换热效率。
[0076] 相应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二节流阀7,第二节流阀7设置在第二连通管路上;电磁三通阀23,电磁三通阀23设置在第二连通管路上,且电磁三通阀23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6与第二节流阀7之间;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的一端接设在电磁三通阀23上;另一端接设在第二连通管路上且位于第二节流阀7与第一室内换热器8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设置在两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电磁三通阀23对管路中的制冷剂流通路径进行切换控制,并结合第二节流阀7进行节流调节,实现了对两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分配控制,从而能够以最优效率的换热调节方式进行换热。
[007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在通过对四通换向阀14、第一节流阀21、第二节流阀7和电磁三通阀23进行配合控制,可以利用在室内换热部分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8对新风进行降温从而凝结新风中的水分以除湿,然后利用第二室内换热器6对新风进行升温处理,使其恢复或接近新风的初始温度,或者利用第二室内换热器6将新风调节至相应的设定温度进行向室内进行送风,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由此,便使得该空调器具有了新风除湿功能,其具体除湿过程在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在此不在赘述。
[0078]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该空调器还包括加湿组件。该加湿组件包括:
[0079] 设置在送风通道中的第一加湿器3,其中第一加湿器3位于第二室内换热器6与送风口4之间,第一加湿器3用于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和/或,
[0080] 设置在排风通道中的第二加湿器17,其中第二加湿器17位于室外换热部分15上方,第二加湿器17用于对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降温。
[0081] 需要说明的是,在冬季使用空调器进行制热时,若空气较为干燥,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加湿模式,此时可以收集室外换热部分15产生的冷凝水或由人工加入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加湿器3进行加湿;当夏季制冷时,可以利用室内换热部分产生的冷凝水或人工加入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二加湿器17喷淋或滴在室外为换热器组件上对其进行降温,以提高室外换热部分15的换热效率。优选的,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室内换热部分下方的第一接水盘25,第一接水盘25用于收集室内换热部分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和/或,设置在室外换热部分15下方的第二接水盘18,第二接水盘18用于收集室外换热部分15上的冷凝水作为加湿组件的水源。
[0082]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加湿组件还包括:水泵5,其出口与第一加湿器3和/或第二加湿器17连通,其入口与第一接水盘25和/或第二接水盘18连通。
[0083]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扰流组件可以旋转,如采用风叶,此时可以利用风叶旋转产生的动力对水泵5进行驱动,从而将水泵5送至第一加湿器3对新风进行加湿或泵送至第二加湿器17对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加湿。优选地,该加湿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连接在第一扰流器9的第一扰流风叶与水泵5之间,用于将第一扰流风叶的驱动力传递给水泵5;和/或,第二传动机构,连接在第二扰流器26的第二扰流风叶与水泵5之间,用于将第二扰流风叶的驱动力传递给水泵5。需要说的是,对于空调器内部部件结构排布相对简单时,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可以采用设置相应的转轴、齿轮、皮带或链条等进行力的传递,此时可以将水泵5与扰流器通过齿轮、转轴、皮带或链条等传动机构连接,实现扰流器带动水泵5运转,而扰流器是通过流经空气带动运转,无需额外能耗;对于空调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时,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可以采用多级传动,即设置多组相应的转轴、齿轮、皮带或链条等进行力的传递,在其内部布置相应的传动机构后可以实现上述传递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84]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接水盘25中冷凝水的水位和/或检测第二接水盘18中冷凝水的水位。相应的,液位检测装置包括:
设置在第一接水盘25处的第一液位装置24和设置在第二接水盘18处的第二液位装置19。
[0085] 为保证送入室内的空气品质以及室内空气外排时不影响室外换热部分15的换热效率,该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新风进口13处的新风滤网;和/或,设置在排风口16处的排风滤网1。新风滤网包括沿送风通道流路依次布置的新风侧高效滤网11和新风侧初效滤网12。
[0086] 该空调器可以利用设置在空调器接水盘处的液位检测装置对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水位进行检测;根据冷凝水水位判断设置在新风进口13处的新风滤网是否发生脏堵,和/或判断设置在排风口16处的排风滤网1是否发生脏堵。如:滤网脏堵会导致风量衰减,风量衰减至一定程度后,扰流器无法带动水泵5转动,接水盘水位升高后可以提醒用户滤网脏堵需进行更换。
[0087] 在另一替代方式中,可以取消水泵5、液位装置,在相应的扰流器处加设一个反馈装置用于反馈扰流器的转动情况,以此来判断滤网的脏堵程度。
[0088]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能通过可转动的扰流器改善风道流场分布,同时带动水泵5运行,提供制冷性能及制热送风舒适度,取消了在滤网处设置的检测灰尘脏堵情况的相关传感器,基于滤网脏堵引起的风量衰减,扰流器无法带动水泵5转动,将导致接水盘水位上升来判断滤网的脏堵,可有效提醒用户滤网出现脏堵情况。
[0089] 实施例2
[0090]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实施例1中任意一种空调器。该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执行送风换热控制过程。送风换热控制过程包括:
[0091] 空调器控制送风机10运行使室外侧新风依次经新风进口13进入送风通道、通过第一扰流器9进行扰流、与室内换热部分进行换热后经送风口4进入室内;
[0092] 空调器控制排风机22运行使室内侧空气依次经回风口2进入排风通道、通过第二扰流器26进行扰流、与室外换热部分15换热后经排风口16送出室外。
[0093]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制冷指令,空调器在执行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制冷控制过程。该制冷控制过程包括:
[0094] 利用送风通道内的新风带动第一扰流器9的第一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5提供驱动力;和/或,利用排风通道内的空气带动第二扰流器26的第二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5提供驱动力;
[0095] 通过水泵5向空调器的第二加湿器17供水以对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降温。
[0096]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该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再热除湿指令,空调器在执行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再热除湿控制过程。该再热除湿控制过程包括:空调器对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8前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以使第一室内换热器8对送风通道中的新风进行除湿,并利用第二室内换热器6对经第一室内换热器8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加热。
[0097]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制热指令,空调器在执行送风换热控制的同时还执行制热控制过程。该制热控制过程包括:
[0098] 利用送风通道内的新风带动第一扰流器9的第一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5提供驱动力;和/或,利用排风通道内的空气带动第二扰流器26的第二扰流风叶转动以向水泵5提供驱动力;
[0099] 通过水泵5向空调器的第一加湿器3供水以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0100] 下面结合空调器运行的制冷、制热和再热除湿时的制冷剂、送排风和扰流加湿情况等进行说明。
[0101] 扰流器及水泵部分运行情况如下:
[0102] 一、制冷模式
[0103] 1)、制冷剂侧:
[0104] 压缩机20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14送至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换热,冷凝放热后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阀21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然后在第二室内换热器6进行了一次蒸发吸热,经电磁三通阀23控制直接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8进行了第二次蒸发吸热,最后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14回到压缩机20吸入口,形成一个制冷循环。
[0105] 2)、空气侧:
[0106] ①新风风道
[0107] 室外新风空气从新风进口13进入机组,通过新风侧高效滤网11进行空气过滤,然后经由送风机10吹向第一扰流器9,空气流经扰流器前端的风叶时会使得风叶转动,同时对新风空气进行扰流,使得流场更加均匀,增加换热器换热性能。接着新风空气通向第一室内换热器8及第二室内换热器6进行了两次冷却,冷却后的新风空气经第一加湿器3(此时不通水,不工作)和送风口4送入室内房间。其中,空气流经低于露点温度的换热器时,会在换热器表面形成凝露水,凝露水会汇聚在换热器下方的第一接水盘25中。
[0108] ②排风风道
[0109] 室内排风空气从回风口2进入机组,通过排风滤网1进行空气过滤,然后经由排风机22吹向第二扰流器26,空气流经扰流器前端的风叶时会使得风叶转动,同时对排风空气进行扰流,使得流场更加均匀,增加换热器换热性能。接着排风空气通向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了吸热升温,经排风口16排出室外。
[0110] 3)、扰流器及水泵传动系统
[0111] 送风机10将新风吹向第一扰流器9、排风机22将排风吹向第二扰流器26,两个扰流器转动后通过皮带或者传动链条将水泵5带动起来,将第一接水盘25中的冷凝水通过水管输送至第二加湿器17,第二加湿器17装有喷头,将冷凝水淋到室外换热部分15上,提高冷凝侧换热。两个接水盘上均设有溢流口,接水盘水位过高时可将冷凝水排出。
[0112] 两个接水盘分别设有第二液位装置19和第一液位装置24,液位装置会将液位信号反馈给机组控制器,如果检测到液位高度没有下降,则表明水泵转速较低、扰流器转速较低、滤网脏堵。制冷模式下,水泵5关闭第二接水盘18侧的吸入口和第一加湿器3的排水口,18第二接水盘中的水通过溢流口排出,此时第二液位装置19不反馈液位信号。
[0113] 二、再热除湿模式
[0114] 1)、制冷剂侧:
[0115] 压缩机20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14送至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换热,冷凝放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21,此时第一节流阀21开到最大流量状态,不对制冷剂进行节流,然后在第二室内换热器6进行了第二次冷凝放热,对新风空气进行加热,接着制冷剂由电磁三通阀23控制流向第二节流阀7对制冷剂进行节流,节流后的低温制冷剂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8进行蒸发吸热,最后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14回到压缩机20吸入口,形成一个再热除湿循环。
[0116] 2)、空气侧:
[0117] ①新风风道
[0118] 室外新风空气从新风进口13进入机组,通过新风侧高效滤网11进行空气过滤,然后经由送风机10吹向第一扰流器9,空气流经扰流器前端的风叶时会使得风叶转动,同时对新风空气进行扰流,使得流场更加均匀,增加换热器换热性能。接着新风空气通向第一室内换热器8进行了冷却除湿,除湿后的低温新风空气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6进行了吸热升温,除湿再热后的新风空气经第一加湿器3(此时不通水,不工作)和送风口4送入室内房间。其中,空气流经低于露点温度的换热器时,会在换热器表面形成凝露水,凝露水会汇聚在换热器下方的第一接水盘25中。
[0119] ②排风风道
[0120] 室内排风空气从回风口2进入机组,通过排风滤网1进行空气过滤,然后经由排风机22吹向第二扰流器26,空气流经扰流器前端的风叶时会使得风叶转动,同时对排风空气进行扰流,使得流场更加均匀,增加换热器换热性能。接着排风空气通向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了吸热升温,经排风口16排出室外。
[0121] 3)、扰流器及水泵传动系统
[0122] 送风机10将新风吹向第一扰流器9、排风机22将排风吹向第二扰流器26,两个扰流器转动后通过皮带或者传动链条将水泵5带动起来,将第一接水盘25中的冷凝水通过水管输送至第二加湿器17,第二加湿器17装有喷头,将冷凝水淋到室外换热部分15上,提高冷凝侧换热。
[0123] 三、制热模式
[0124] 1)、制冷剂侧:
[0125] 压缩机20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14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8进行换热,冷凝放热后的制冷剂经电磁三通阀23控制走旁通管路,通向第二室内换热器6进行第二次冷凝放热,然后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阀21处进行节流,接着低温制冷剂在室外换热部分15处蒸发吸热,最后制冷剂经四通换向阀14回到压缩机20吸入口,形成一个制热循环。
[0126] 2)、空气侧:
[0127] ①新风风道
[0128] 室外新风空气从新风进口13进入机组,通过新风侧高效滤网11进行空气过滤,然后经由送风机10吹向第一扰流器9,空气流经扰流器前端的风叶时会使得风叶转动,同时对新风空气进行扰流,使得流场更加均匀,增加换热器换热性能。接着新风空气通向第一室内换热器8及第二室内换热器6进行了两次加热,加热后的新风空气经第一加湿器3对空气进行了加湿处理,然后通过送风口4送入室内房间。
[0129] ②排风风道
[0130] 室内排风空气从回风口2进入机组,通过排风滤网1进行空气过滤,然后经由排风机22吹向第二扰流器26,空气流经扰流器前端的风叶时会使得风叶转动,同时对排风空气进行扰流,使得流场更加均匀,增加换热器换热性能。接着排风空气通向室外换热部分15进行了放热降温,经排风口16排出室外。其中,空气流经低于露点温度的换热器时,会在换热器表面形成凝露水,凝露水会汇聚在换热器下方的第二接水盘18中;同时低温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部分15容易结霜,当机组除霜时的冷凝水也会汇聚在第二接水盘18中。
[0131] 3)、扰流器及水泵传动系统
[0132] 送风机10将新风吹向第一扰流器9、排风机22将排风吹向第二扰流器26,两个扰流器转动后通过皮带或者传动链条将水泵5带动起来,将第二接水盘18中的冷凝水通过水管输送至第一加湿器3,第一加湿器3装有加湿膜,将冷凝水淋到加湿膜上,对通过的新风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两个接水盘上均设有溢流口,接水盘水位过高时可将冷凝水排出。
[0133] 两个接水盘分别设有第二液位装置19和第一液位装置24,液位装置会将液位信号反馈给机组控制器,如果检测到液位高度没有下降,则表明水泵转速较低、扰流器转速较低、滤网脏堵。制热模式下,水泵5关闭第一接水盘25侧的吸入口和第二加湿器17的排水口,第一接水盘25中的水通过溢流口排出,此时第一液位装置24不反馈液位信号。
[0134] 以上模式运行过程中,如果第一液位装置24或第二液位装置19出现液位过高情况,则表示扰流器无法带动水泵转动,机组显示板会出现相关提醒信息,提醒用户相对应的风道滤网需要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当机组运行送风模式时,不涉及接水盘液位变化,此时可结合累计运行时间来进行预估判断。
[0135]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