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10492.7

文献号 : CN1136766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燕关宏杰

申请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基于本发明,具有线缆插接接口的接口板、以及防水穿线塞均布置在引线机座,以允许外部线缆在穿过防水穿线塞后无需大幅拉拽即可实现与线缆插接接口的插接;而且,摄像机主体装设了与机芯信号连接的转接板,并且,转接板和接口板分别具有互补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和第二板间插接接口,因此,只需通过摄像机主体向引线机座靠近的对接装配,第一板间插接接口即可插接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以实现外部线缆与机芯的信号连接。从而,有助于在摄像机的安装过程中减少甚至避免外部线缆的拉拽和回拉,进而可以简化摄像机的安装操作的、并避免破坏外部线缆与防水穿线塞之间的密封配合。

权利要求 :

1.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机主体(10)和引线机座(50),其中:

所述摄像机主体(10)在与所述引线机座(50)的对接侧装设有转接板(20),并且,所述转接板(20)具有与机芯信号连接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

所述引线机座(50)在与所述摄像机主体(10)的对接侧装设有接口板(60)、以及用于外部线缆穿入的防水穿线塞(500c),并且,所述接口板(60)具有与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互补的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以及朝向所述防水穿线塞(500c)的线缆插接接口(62);

其中,当所述外部线缆从所述防水穿线塞(500c)穿入所述引线机座(50)内、并插接于所述线缆插接接口(62)后,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通过所述摄像机主体(10)与所述引线机座(50)的对接装配而插接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机主体(10)进一步具有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

所述引线机座(50)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互补的第二装配定位机构(51);

其中,所述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与所述第二装配定位机构(51)之间的互补配合,对所述摄像机主体(10)与所述引线机座(50)之间的装配产生定位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和所述第二装配定位机构(51)中的一个为定位凸台、另一个为与所述凸台的形状互补的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内饰盖(30),所述第一内饰盖(30)具有暴露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一内饰盖(30)在暴露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的开口外周布设有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

第二内饰盖(70),所述第二内饰盖(70)具有暴露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内饰盖(70)在暴露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开口外周布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互补的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

通过所述摄像机主体(10)与所述引线机座(50)的装配,所述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与所述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之间产生引导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插接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定位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板(20)与所述第一内饰盖(30)以相同的定位基准装设于所述摄像机主体(10);

所述接口板(60)以所述第二内饰盖(70)为定位基准装设于所述引线机座(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和所述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分别具有用于形成对插导向的互补楔面,并且,所述互补楔面之间通过定位凸筋实现间隙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板(20)在所述摄像机主体(10)内固定装设、所述接口板(60)利用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所述引线机座(50)内,或者,所述转接板(20)利用所述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所述摄像机主体(10)内、所述接口板(60)在所述引线机座(50)内固定装设;

其中,当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插接配合时,所述弹性悬浮机构(90)使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形成超过预设对插深度的过插趋势,并且,所述弹性悬浮机构(90)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插接配合深度超出所述预设对插深度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浮机构(90)包括弹性元件(91)和限位螺钉(92),其中:当所述接口板(60)利用所述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所述引线机座(50)时,所述弹性元件(91)在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插接方向上弹性支撑所述接口板(60),所述接口板(60)被所述限位螺钉(92)限位在使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形成所述过插趋势的位置处、并挤压所述弹性元件(91)形成弹性预应力;

当所述转接板(20)利用所述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所述摄像机主体(10)时,所述弹性元件(91)在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插接方向上弹性支撑所述转接板(20),所述转接板(20)被所述限位螺钉(92)限位在使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形成所述过插趋势的位置处、并挤压所述弹性元件(91)形成弹性预应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板(20)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信号连接的线缆接线座(22),并且,所述机芯通过内部线缆(41)与所述线缆接线座(22)信号连接;

所述摄像机主体(10)在与所述引线机座(50)的对接侧进一步具有封盖所述机芯的壳顶(12),其中,所述转接板(20)装设于所述壳顶(12),并且,所述壳顶(12)装设有供所述内部线缆(41)穿过的穿线盖(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穿线塞(500c)从所述引线机座(50)一侧向内倾斜凹进,以在所述引线机座(50)的该侧形成引线空间;

进一步包括安装盘(80),用于将所述引线机座(50)装设于墙壁,所述安装盘(80)具有过线孔(800),所述过线孔(800)在所述引线机座(50)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引线空间连通;

所述引线机座(50)在所述防水穿线塞(500c)倾斜凹进的一侧侧边进一步具有管夹座(52),所述管夹座(52)在所述引线机座(50)的径向方向上与所述引线空间连通。

说明书 :

摄像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安装技术,特别涉及采用壁挂安装、以及内插线接线方式的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0002] 壁挂安装式的摄像机与外部线缆的信号连接,可以采用内插线的接线方式,即,将外部线缆引入到摄像机的内部、并与摄像机内部的线缆插接接口插接。
[0003] 相应地,摄像机可以包括内置机芯的摄像机主体、以及用于将摄像机主体安装在墙壁的引线机座,其中,线缆插接接口通常布置在机芯所在的摄像机主体,引线机座布置有与外部线缆密封配合的防水穿线塞,并且,引线机座与摄像机主体对接配合,用于对线缆插接接口实施防水保护。
[0004] 由于容纳机芯的摄像机主体重量较大,安装操作时通常需要将摄像机主体悬吊在相对远离墙壁的位置处。由此,在将外部线缆的接线端穿过引线机座的防水结构后,需要将线缆的接线端拉拽至远离墙壁的摄像机主体,方可实现外部线缆的接线端与线缆插接接口的插接;在将摄像机主体和引线机座对接装配后,再将摄像机整体装设于墙壁。另外,外部线缆为了与线缆插接接口插接而被拉拽出的冗余出线部分,在摄像机整体装设于墙壁后还需要回拉回收。
[0005] 可见,对于采用壁挂安装、以及内插线接线方式的摄像机而言,对外部线缆的拉拽和回拉会导致安装操作较为繁琐,而且,还容易破坏外部线缆与防水结构之间的密封配合。

发明内容

[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摄像机,包括摄像机主体和引线机座,其中:
[0007] 所述摄像机主体在与所述引线机座的对接侧装设有转接板,并且,所述转接板具有与机芯信号连接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
[0008] 所述引线机座在与所述摄像机主体的对接侧装设有接口板、以及用于外部线缆穿入的防水穿线塞,并且,所述接口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互补的第二板间插接接口、以及朝向所述防水穿线塞的线缆插接接口;
[0009] 其中,当所述外部线缆从所述防水穿线塞穿入所述引线机座内、并插接于所述线缆插接接口后,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通过所述摄像机主体与所述引线机座的对接装配而插接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
[0010] 可选地,所述摄像机主体进一步具有第一装配定位机构;所述引线机座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定位机构互补的第二装配定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装配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配定位机构之间的互补配合,对所述摄像机主体与所述引线机座之间的装配产生定位导向。
[0011] 可选地,所述第一装配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二装配定位机构中的一个为定位凸台、另一个为与所述凸台的形状互补的定位凹槽。
[0012]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一内饰盖,所述第一内饰盖具有暴露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一内饰盖在暴露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的开口外周布设有第一插接定位凸缘;第二内饰盖,所述第二内饰盖具有暴露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内饰盖在暴露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的开口外周布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定位凸缘互补的第二插接定位凸缘;通过所述摄像机主体与所述引线机座的装配,所述第一插接定位凸缘与所述第二插接定位凸缘之间产生引导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的定位导向。
[0013] 可选地,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一内饰盖以相同的定位基准装设于所述摄像机主体;所述接口板以所述第二内饰盖为定位基准装设于所述引线机座。
[0014] 可选地,所述摄像机主体具有定位柱,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一内饰盖均以所述定位柱为定位基准装设于所述摄像机主体。
[0015] 可选地,所述接口板与所述第二内饰盖定位装配为一体。
[0016]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定位凸缘和所述第二插接定位凸缘分别具有用于形成对插导向的互补楔面,并且,所述互补楔面之间通过定位凸筋实现间隙定位配合。
[0017]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饰盖进一步具有第一预挂机构;所述第二内饰盖进一步具有第二预挂机构;其中,当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时,所述第一预挂机构与所述第二预挂机构卡接配合,并产生使所述摄像机主体保持在与所述引线机座的当前相对位置的保持力。
[0018]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挂机构和所述第二预挂机构为卡接凸起相对布置的卡扣。
[0019] 可选地,所述转接板在所述摄像机主体内固定装设、所述接口板利用弹性悬浮机构装设在所述引线机座内,或者,所述转接板利用所述弹性悬浮机构装设在所述摄像机主体内、所述接口板在所述引线机座内固定装设;其中,当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插接配合时,所述弹性悬浮机构使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之间形成超过预设对插深度的过插趋势,并且,所述弹性悬浮机构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的插接配合深度超出所述预设对插深度的部分。
[0020] 可选地,所述弹性悬浮机构包括弹性元件和限位螺钉,其中:当所述接口板利用所述弹性悬浮机构装设在所述引线机座时,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的插接方向上弹性支撑所述接口板,所述接口板被所述限位螺钉限位在使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之间形成所述过插趋势的位置处、并挤压所述弹性元件形成弹性预应力;当所述转接板利用所述弹性悬浮机构装设在所述摄像机主体时,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的插接方向上弹性支撑所述转接板,所述转接板被所述限位螺钉限位在使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与所述第二板间插接接口之间形成所述过插趋势的位置处、并挤压所述弹性元件形成弹性预应力。
[0021] 可选地,所述转接板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信号连接的线缆接线座,并且,所述机芯通过内部线缆与所述线缆接线座信号连接;所述摄像机主体在与所述引线机座的对接侧进一步具有封盖所述机芯的壳顶,其中,所述转接板装设于所述壳顶,并且,所述壳顶装设有供所述内部线缆穿过的穿线盖。
[0022] 可选地,所述防水穿线塞从所述引线机座一侧向内倾斜凹进,以在所述引线机座的该侧形成引线空间;进一步包括安装盘,用于将所述引线机座装设于墙壁,所述安装盘具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在所述引线机座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引线空间连通;所述引线机座在所述防水穿线塞倾斜凹进的一侧侧边进一步具有管夹座,所述管夹座在所述引线机座的径向方向上与所述引线空间连通。
[0023] 基于上述实施例,具有线缆插接接口的接口板、以及防水穿线塞均布置在引线机座,以允许外部线缆在穿过防水穿线塞后无需大幅拉拽即可实现与线缆插接接口的插接;而且,摄像机主体装设了与机芯信号连接的转接板,并且,转接板和接口板分别具有互补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和第二板间插接接口,因此,只需通过摄像机主体向引线机座靠近的对接装配,第一板间插接接口即可插接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以实现外部线缆与机芯的信号连接。从而,有助于在摄像机的安装过程中减少甚至避免外部线缆的拉拽和回拉,进而可以降低摄像机的安装操作的繁琐程度,并减少甚至避免对外部线缆与防水穿线塞之间的密封配合的破坏。

附图说明

[0024]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5]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在摄像机主体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接口板在引线机座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0029] 图5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装配原理示意图;
[0030] 图6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引线机座为外部线缆提供的接线走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与接口板的精定位导向的原理示意图;
[0032] 图8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与接口板的装配预挂的原理示意图;
[0033] 图9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与接口板的插接补偿约束的原理示意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
[0035] 10    摄像机主体
[0036] 100   机壳组件
[0037] 100a  机芯腔壳
[0038] 100b  法兰套
[0039] 100c  对接筒壳
[0040] 11    第一装配定位机构(定位凸台)
[0041] 12    壳顶
[0042] 121   定位柱
[0043] 122   转接板固定螺钉
[0044] 123   内饰盖固定螺钉
[0045] 13    穿线盖
[0046] 14    管座豁口
[0047] 20    转接板
[0048] 200   转接板定位孔
[0049] 21    第一板间插接接口
[0050] 22    线缆接线座
[0051] 30    第一内饰盖
[0052] 300   内饰盖定位孔
[0053] 31    第一插接定位凸缘
[0054] 32    第一预挂机构
[0055] 33    第一帽壳
[0056] 40    对接装配螺钉
[0057] 41    内部线缆
[0058] 49    外部线缆
[0059] 49a   埋墙线缆
[0060] 49b   墙外线缆
[0061] 50    引线机座
[0062] 500   座壳组件
[0063] 500a  座壳主体
[0064] 500b  防水接线座
[0065] 500c  防水穿线塞
[0066] 51    第二装配定位机构(定位凹槽)
[0067] 52    管夹座
[0068] 60    接口板
[0069] 61    第二板间插接接口
[0070] 62    线缆插接接口
[0071] 600   组装螺钉
[0072] 610   螺钉孔
[0073] 620   定位销孔
[0074] 70    第二内饰盖
[0075] 71    第二插接定位凸缘
[0076] 72    第二预挂机构
[0077] 73    第二帽壳
[0078] 79    定位凸筋
[0079] 700   内饰盖安装螺钉
[0080] 710   安装孔
[0081] 720   定位销
[0082] 80    安装盘
[0083] 800   过线孔
[0084] 90    弹性悬浮机构
[0085] 91    弹性元件
[0086] 92    限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88]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在摄像机主体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接口板在引线机座中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装配结构剖视图。图5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装配原理示意图。请参见图1a和图1b以及图2至图5,该实施例中的摄像机可以包括摄像机主体10和引线机座50。
[0089] 摄像机主体10在与引线机座50的对接侧装设有转接板20,并且,转接板20具有与摄像机主体10内的机芯信号连接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可以焊接于转接板20)。其中,转接板20与摄像机主体10内的机芯之间的信号连接可以包括网络信号、电源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等多种信号的传输连接。
[0090] 在该实施例中,以摄像机主体10包括机壳组件100为例,该机壳组件100可以具有用于容纳机芯的机芯腔壳100a、连接在机芯腔壳100a的开口外周的法兰套100b、以及连接在法兰套100b外周的对接筒壳100c,即,对接筒壳100c形成了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的对接侧。
[0091] 相应地,转接板20可以装设在对接筒壳100c环绕形成的对接筒腔内、并与机芯腔壳100a内的机芯信号连接。
[0092] 例如,请特别关注图3,转接板20可以进一步具有与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信号连接的线缆接线座22,机芯可以通过内部线缆41与线缆接线座22信号连接(网络信号、电源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等多种信号),并且,摄像机主体10在与引线机座50的对接侧(对接筒壳100c)进一步具有封盖机芯的壳顶12(例如一体成形于机壳组件100),转接板20可以装设于壳顶12,并且,壳顶12可以装设有供内部线缆41穿过的穿线盖13。
[0093] 引线机座50在与摄像机主体10的对接侧装设有接口板60、以及用于外部线缆49穿入的防水穿线塞500c,并且,接口板60具有与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互补的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第二板件插接接口61可以焊接于接口板60)、以及朝向防水穿线塞500c的线缆插接接口62(涉及网络信号、电源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等多种信号的插接接口)。
[0094] 在该实施例中,以引线机座50包括座壳组件500为例,该壳座组件500具有内部形成藏线腔的座壳主体500a、形成在座壳主体500a的防水接线座500b、以及装设于防水接线座500b的防水穿线塞500c。
[0095] 例如,请特别关注图4,座壳主体500a可以具有平坦状的壳座基板,并且,壳座主体500a在壳座基板的外周具有周壁,该周壁和防水接线座500b共同环绕形成壳座主体500a的藏线腔,至少一个防水穿线塞500c装设于防水接线座500b即可与藏线腔连通,并且,接口板
60可以布置在藏线腔内、并布置为使线缆插接接口62朝向装设于防水接线座500b的防水穿线塞500c。
[0096] 另外,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互补,可以采用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和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中的任意一个为公头插口、另一个为母头插口。
[0097] 请特别关注图5,当外部线缆49从防水穿线塞500c穿入引线机座50(藏线腔)内、并插接于接口板60的线缆插接接口62后,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通过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的对接装配而插接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以形成诸如网络信号、电源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等多种信号的信号连接。
[0098] 基于上述结构,具有线缆插接接口62的接口板60、以及防水穿线塞500c均布置在引线机座50,以允许外部线缆49在穿过防水穿线塞500c后无需大幅拉拽即可实现与线缆插接接口62的插接。
[0099] 而且,摄像机主体10装设了与机芯信号连接的转接板20,并且,转接板20和接口板60分别具有互补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和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因此,只需通过摄像机主体10向引线机座50靠近的对接装配,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即可插接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
61,以实现外部线缆49与机芯的信号连接(网络信号、电源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等多种信号)。
[0100] 另外,请回看图1a和图1b,该实施例中的摄像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盘80,用于将引线机座50装设于墙壁。
[0101] 例如,在实际安装时:
[0102] S1:可以先将重量较小的引线机座50托举至靠近墙壁安装位置;
[0103] S2:将外部线缆49从防水穿线塞500c穿入至引线机座50的藏线腔内,并插接于线缆插接接口62,其中,只要引线机座50在穿入外部线缆49距离墙壁安装位置足够近,减少甚至避免对外部线缆49的拉拽;
[0104] S3:将完成外部线缆49插接的引线机座50通过安装盘80固定在墙壁安装位置,其中,若外部线缆49未经拉拽或少量拉拽即穿入了引线机座50,则此时对外部线缆49的回拉程度极小、甚至不要回拉外部线缆49;
[0105] S4:将摄像机主体10与固定在墙壁安装位置的引线机座50对接,直至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插接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
[0106] S5:利用对接装配螺钉40实现摄像机主体10与对接的引线机座50的装配连接。
[0107] 从而,上述结构有助于在摄像机的安装过程中减少甚至避免外部线缆49的拉拽和回拉,进而可以降低摄像机的安装操作的繁琐程度,并减少甚至避免对外部线缆49与防水穿线塞500c之间的密封配合的破坏。
[0108] 图6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引线机座为外部线缆提供的接线走向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6,上述的外部线缆49可以是主体部分藏在墙壁内的埋墙线缆49a、或者也可以是独立于墙壁之外的墙外线缆49b,相应地:
[0109] 防水穿线塞500c(防水接线座500b)可以从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的一侧向内倾斜凹进,以在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的该侧形成引线空间;
[0110] 安装盘80可以具有用于埋墙线缆49a通过的过线孔800,过线孔800在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的轴向方向上与引线空间连通;
[0111] 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在防水穿线塞500c(防水接线座500b)倾斜凹进的一侧侧边可以进一步具有用于与封装墙外线缆49b的防护管对接的管夹座52,该管夹座52在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的径向方向上与引线空间连通。
[0112] 相应地,摄像机主体10的对接筒壳100c可以进一步开设有与管夹座52互补配合的管座豁口14。
[0113] 也就是,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壁挂安装、以及内插线接线方式的摄像机,可以兼容埋墙线缆49a和墙外线缆49b的内插线连接。
[0114] 另外,为了便于安装操作,上述实施例中的摄像机还具有进一步的结构优化,下文中将对各部分的结构优化逐一说明。
[0115] (1)、用于实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对插粗导向的结构优化:
[0116] 请回看图1a和图1b以及图5,摄像机主体10(对接筒壳100c)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可以进一步具有与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互补的第二装配定位机构51,例如,以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和第二装配定位机构51中的任一个可以为定位凸台(图示中以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为定位凸台为例)、另一个为与所述凸台的形状互补的定位凹槽(图示中以第二装配定位机构51为定位凹槽为例);
[0117] 并且,第一装配定位机构11与第二装配定位机构51之间的互补配合,可以对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之间的装配产生定位导向,例如,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可以采用斜面配合,从而,可以通过对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之间的装配导向而引导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插接定位。
[0118] (2)、用于实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对插精导向的结构优化:
[0119] 图7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与接口板的精定位导向的原理示意图。请参见图7并回看图2和图3,在该结构优化方案中,摄像机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内饰盖30和第二内饰盖70。
[0120] 其中,第一内饰盖30具有暴露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的开口,第一内饰盖30还在暴露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的开口外周布设有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
[0121] 并且,第二内饰盖70具有暴露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开口,第二内饰盖70还在暴露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开口外周布设有与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互补的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
[0122] 通过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的装配,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与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之间产生引导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插接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定位导向。
[0123] 例如,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和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可以分别具有用于形成对插导向的互补楔面。在图示中,由于采用了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插入在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内的插接设计,因而以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的内周具有楔面、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的外周具有与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互补倾斜的楔面为例,但实际设计时,若采用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插入在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内的插接设计,则,也可以设计为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的外周具有楔面、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的内周具有与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互补的楔面。
[0124] 并且,上述的互补楔面之间可以通过定位凸筋79实现间隙定位配合,以实现高精度的导向。在图示中,以定位凸筋79形成在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外周的第二楔面为例,由此,定位凸筋79可以与第一楔面之间形成例如0.1mm的小间隙配合,从而,通过在多条定位凸筋79处的离散小间隙配合,可以形成比单纯的面接触更高的导向精度。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凸筋79也可以改为布设在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的楔面,或者同时交错布置在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和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彼此互补的楔面。
[0125] 另外,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0126] 第一内饰盖30与转接板20以相同的定位基准(定位柱121)装设于摄像机主体10(壳顶12),例如,转接板20的转接板定位孔200与设置于摄像机主体10(壳顶12)的定位柱121定位配合、并利用转接板固定螺钉122固定于摄像机主体10(壳顶12),并且,第一内饰盖
30的内饰盖定位孔300同样与设置于摄像机主体10(壳顶12)的定位柱121定位配合;
[0127] 接口板60可以定位装配于第二内饰盖70,由此能够以第二内饰盖70为定位基准(组装螺钉600和定位销720)装设于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例如,组装螺钉600可以穿过接口板60的螺钉孔610而固定在第二内饰盖70的安装孔710,以将接口板60和第二内饰盖70装配为一体;第二内饰盖70的定位销720可以插入在接口板60的定位销孔620内,以实现接口板60与第二内饰盖70的定位配合;并且,定位配合并装配为一体的接口板60和第二内饰盖70可以通过内饰盖安装螺钉700装设在引线机座50(座壳主体500a)。
[0128] 基于上述结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采用相同的定位基准(摄像机主体10的定位柱121),并且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与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采用相同的定位基准(第二内饰盖70),因此,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和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之间、以及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和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不存在公差的级联累积,从而,利用第一插接定位凸缘31和第二插接定位凸缘71的配合,可以更精确地实现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对插导向。
[0129] 另外,第一内饰盖30还可以具有覆盖线缆接线座22和内部线缆41的第一帽壳,第二内饰盖70还可以具有遮挡保护线缆插接接口62的第二帽壳。
[0130] (3)、用于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在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对插后的预挂保持的结构优化:
[0131] 图8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与接口板的装配预挂的原理示意图。请参见图8并回看图2和图3,在该结构优化方案中,第一内饰盖30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一预挂机构32,第二内饰盖70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二预挂机构72,其中,当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插接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时,第一预挂机构32与第二预挂机构72卡接配合,例如,第一预挂机构32和第二预挂机构72可以为卡接凸起相对布置的卡扣,从而,可以产生使摄像机主体10保持在与引线机座50的当前相对位置的保持力。
[0132] 基于预挂保持的结构优化:
[0133] 首先,在利用螺钉实现摄像机主体10与对接的引线机座50的装配连接的期间内,可以避免对摄像机主体10的额外托举,进一步简化安装操作;
[0134] 其次,第一预挂机构32与第二预挂机构72卡接配合产生的保持力,可以稳定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插接状态,因而在利用螺钉实现摄像机主体10与对接的引线机座50的装配连接的期间内,可以避免由于旋拧螺钉而导致的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和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相对晃动,从而可以避免由于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和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相对晃动而产生虚插、或强扭损坏;
[0135] 再者,第一预挂机构32与第二预挂机构72的卡接配合,可以产生响应于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成功插接的手感反馈,有助于安装者准确判断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的对接是否到位。
[0136] (4)、用于控制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有效对插深度的结构优化:
[0137] 由于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在插接深度上的配合精度,依赖于接口板20与摄像机主体10之间的装配公差、转接板60与引线机座50之间的装配公差、以及摄像机主体10与引线机座50之间的装配公差,因此,该优化结构方案旨在补偿多级装配公差的叠加对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插接深度的影响,例如,将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实际插接深度相比于预设对插深度(期望插接深度)的偏差控制为不超过0.5mm。
[0138] 图9为如图1所示摄像机的转接板与接口板的插接补偿约束的原理示意图。请参见图9,在该优化结构方案中,转接板20在摄像机主体10内固定装设(固定装设于壳顶12)、接口板60利用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引线机座50内。其中,当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插接配合时,弹性悬浮机构90通过对接口板60的悬浮支撑而使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形成超过预设对插深度的过插趋势,并且,弹性悬浮机构90通过弹性变形来吸收插接配合深度(实际插接配合深度)超出预设对插深度的部分。
[0139] 例如,弹性悬浮机构90可以包括弹性元件91和限位螺钉92,当接口板60利用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引线机座50时,弹性元件91可以在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插接方向上弹性支撑接口板60,并且,接口板60被限位螺钉92限位在使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形成过插趋势的位置(接口板60与转接板20之间的板间距H_int)处、并挤压弹性元件91形成弹性预应力。
[0140] 其中,接口板60在弹性元件91支撑、并被限位螺钉92限位的位置(接口板60与转接板20之间的板间距H_int),可以认为是人为制造的过插配合误差,此时,当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插接配合时,二者间的实际插接深度不会达到过插的程度,由此会挤压被弹性元件91支撑的接口板60回退至合适实际插接深度的位置(接口板60与转接板20之间的板间距H_exp),从而实现弹性悬浮机构90对插接配合深度(实际插接配合深度)超出预设对插深度的部分的吸收补偿。
[0141] 基于上述结构,弹性悬浮机构90可以将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的插接配合深度约束趋向于预设对插深度。
[0142]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悬浮机构90也可以改为设置在转接板20与摄像机主体10之间,即,转接板20利用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所述摄像机主体10(壳顶12)、接口板60在引线机座50内固定装设,此时,弹性悬浮机构90仍可以产生大致相同的效果。
[0143] 例如,当转接板20利用弹性悬浮机构90装设在摄像机主体10时,弹性元件91在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的插接方向上弹性支撑转接板20,转接板20被限位螺钉92限位在使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之间形成过插趋势的位置处、并挤压弹性元件91形成弹性预应力。
[0144] 同理,转接板20在弹性元件91支撑、并被限位螺钉92限位的位置,以形成前述的人为制造的过插配合误差,此时,当第一板间插接接口21与第二板间插接接口61插接配合时,二者间的实际插接深度不会达到过插的程度,由此会挤压被弹性元件91支撑的转接板20回退至合适实际插接深度的位置,从而同样可以实现弹性悬浮机构90对插接配合深度(实际插接配合深度)超出预设对插深度的部分的吸收补偿。
[01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