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877941.3

文献号 : CN11367870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运志黄剑严家友王业斌

申请人 : 乐东广陵南繁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包括:种植巨菌草,收割后翻压还田;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肥料混合施用;(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0.5~1:10~30:50~60。该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杂草防治的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是一种相对安全、绿色的杂草防治方法。

权利要求 :

1.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巨菌草,收割后翻压还田;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7R)‑吡啶并[1,2‑a]‑7‑氨基‑6,7,8,

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0.5~1:10~30:50~

60;

所述杂草为禾本科杂草和/或莎草科杂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5~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35℃,180~250r/min条

4 5

件下摇床培养,浓缩,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浓度为10 ~10cfu/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摇床培养时间为15~

20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40~60wt%的溶液;pH为5~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旋耕后,每亩喷施

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50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草为莎草科杂草。

说明书 :

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杂草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海南地处热带地区,具有独特、优良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丰富的种质资源,因此成为水稻南繁的核心区域。但是海南南繁水稻种植区域田间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生存能力强、发生期长、易繁殖扩散、难根除,成为制约水稻南繁的主要原因之一。杂草不仅与水稻竞争光、水、肥、空间,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多种昆虫和病菌的中间寄主,因此杂草的防治直接影响着南繁水稻种植的质量。杂草防治是水稻南繁过程中经费和时间消耗较大的项目之一。
[0003] CN105684803A公开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其特征是在稻秧移栽后的7‑10天,向秧田灌水,实施深水控草,控草水位保持在稻秧高度的55%‑65%,连续8‑10昼夜保持水位在这个高度,在稻秧移栽到搁田这段时间内,田间保持水位不能露土,让杂草和杂草种子,在缺少氧气和缺少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抑制其生长或死亡。该方法主要通过水位的调节控制杂草的生长。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但是效果有限。目前仍然主要以化学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但是随着除草剂的长期使用,杂草的抗药性不断上升,导致用药量也不断提高,对环境的危害不断加大,防治效果也逐步减弱。因此研究一种新的绿色高效的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05] 本发明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0006] 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种植巨菌草,收割后翻压还田;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肥料混合施用;(7R)‑吡啶并[1,2‑a]‑7‑氨基‑6,
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肥料的质量比为0.5~1:10~30:50~60。
[0008] 物质(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的结构式为:该物质可由现有已知方法合成。
[0009] 优选的,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前茬作物种植巨菌草即可以改良水稻种植前土壤表面及土壤中的杂草群落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0010] 优选的,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5~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35℃,180~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浓缩,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4 5
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浓度为10~10cfu/mL。
[0011] 优选的,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分蘖肥混合施用。
[0012] 优选的,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水稻田间杂草种群结构复杂,优势种群主要包括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出苗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移栽后2~12d和15~28d。于水稻移栽前与基肥混用可更为有效的控制土壤的杂草群落及密度。
[0013] 优选的,摇床培养时间为15~20d。
[0014] 优选的,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40~60wt%的溶液;pH为5~6。
[0015] 优选的,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16] 优选的,所述杂草为禾本科杂草和/或莎草科杂草。
[0017] 优选的,所述杂草为莎草科杂草。
[0018] 本发明所取得的效果:
[0019] 本发明发现水稻移栽前种植前茬作物巨菌草,并使用(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和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能够起到良好的杂草防治的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对莎草科和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明显,其中对莎草科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
[0020] 本发明虽然不能实现完全无除草剂,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除草剂的用量和频次,是一种相对安全、绿色的杂草防治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 实施例1(组1)‑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23]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1:30:60;
[0024]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0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6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5.1;
[0025]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26]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27]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按底肥:穗肥=2:1施用;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28]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29] 实施例2(组2)‑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30]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0.5:10:50;
[0031]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0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6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5.0;
[0032]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33]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34]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35]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36] 实施例3(组3)‑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37]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1:30:60;
[0038]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5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35℃,18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15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4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6.0;
[0039]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40]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41]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42]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43] 实施例4(组4)‑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44]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1:30:60;
[0045]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0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6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7.0;
[0046]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47]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48]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49]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50] 实施例5(组5)‑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51]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20:10:60;
[0052]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0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6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5.2;
[0053]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54]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55]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56]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57] 实施例6(组6)‑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58]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
[0059]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60]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61]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62] 施分蘖肥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分蘖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1:30:60。
[0063]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0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6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5.1。
[0064]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65] 实施例7(组7)‑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66]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与基肥的质量比为1:60;
[0067]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68]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69]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70]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71] 实施例8(组8)‑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72]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巨菌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30:60;
[0073]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0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6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5.1;
[0074]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75]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76]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77]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78] 实施例9(组9)‑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79]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于水稻移栽前3个月种植黑麦草,种植密度是约1000丛/亩,并于水稻移栽前15d左右收割,翻压还田;田间旋耕时将(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混合施用,其中,(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与基肥的质量比为1:30:60;
[0080] 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将木犀拟茎点霉菌液按接种量10wt%接种至米粉液中,于28℃,25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20d,浓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灭菌,得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米粉液为用水制成的质量浓度为60wt%的溶液,米粉液pH调整为5.1;
[0081]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82]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83]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84]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85] 对比例4(对照组)‑一种南繁水稻杂草防治方法
[0086] (1)试验区位于海南万宁。土壤条件为: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5.6~27.7g/kg,速效N 92.3~96.9mg/kg,速效K 52.5~53.0g/kg,速效P 38.3~42.3mg/kg,pH值6.3~6.5。为1年以上闲田。
[0087] (2)旋耕后,每亩喷施30wt%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g;施药5d后插秧,水稻品种为金优974,移栽时间12月,移栽株行距为23×23cm,插秧后15d,每亩再喷施2.5wt%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0mL;
[0088] (3)水分管理:插秧后保持2~3cm水层;分蘖期到孕穗期,进行干湿交替,灌3~5cm水层,保水2~3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3~5cm水层,如此反复;抽穗扬花期,保持2~3cm水层;灌浆期进行干湿交替,灌2~3cm水层,保水1~2d,自然落干后再灌水2~3cm水层,如此反复;收割前7d断水干田;
[0089] (4)养分管理:总施肥量中N、K、P质量比为1:0.8:0.5;氮用量为15kg/亩,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6﹕3﹕1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底肥、穗肥比例2:1;以尿素为氮肥,以过磷酸钙为磷肥,以硫酸钾为钾肥;底肥于旋耕时施用(即旋耕、施肥同时进行,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分蘖肥于插秧后5~7d施用;穗肥于幼穗长到1~2mm时施用。
[0090] 病虫害管理参照当地常规方式。
[0091] 一、杂草防治效果
[0092] 于水稻移栽种植60d后调查田间杂草群落。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样方面积1平米,调查杂草密度。每组3次平行试验。杂草密度即每平方米的杂草株数。水稻成熟后收割,记录产量,对比相对于对照组的增产率。
[0093] 表1不同处理杂草防治处理后杂草群落变化及水稻产量变化
[0094]  增产率/% 杂草密度/株 莎草科密度/株 禾本科密度/株
组1 24.2a 7.0a 1.0a 4.0a
组2 24.5a 6.9a 1.0a 4.1ab
组3 25.3a 6.9a 1.0a 4.3bc
组4 20.4b 7.3b 1.1a 4.3bc
组5 12.3d 9.1c 2.1b 4.7d
组6 15.8c 8.9c 1.8b 4.5cd
组7 8.9e 9.8d 2.3cd 5.1e
组8 6.0f 9.9de 2.5d 5.1e
组9 9.0e 9.1c 1.8b 4.3bc
对照组 ‑ 10.3e 2.8e 5.3e
[0095] 同列不同字母代表显著差异p<0.05
[0096] 结果分析:组1~6增产率达到12%以上,且杂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及仅使用(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或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的组7、组8。对比组1、组7、组8可以发现,单一使用(7R)‑吡啶并[1,2‑a]‑7‑氨基‑6,7,8,9‑四氢‑10‑吲哚乙酸丙酯或木犀拟茎点霉发酵物对禾本科杂草无显著影响,但是对莎草科植物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将二者混用时,对莎草科及禾本科杂草均表现出显著效果。组1和组6对比可知,二者与基肥于旋耕时使用的效果优于插秧后使用。对比组1和组9,前茬作物种植巨菌草时,对杂草的防治及增产效果优于黑麦草。
[009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