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61547.9

文献号 : CN11369703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肖昌美

申请人 : 肖昌美

摘要 :

本发明根据江海直达运输,跨海峡运输,沿海运输等区域运输需求,提出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的新船型,该船型总体类似于驳船,船艏为减阻流线型,一层甲板为方形。船舶总体布置三层甲板,一层甲板为直通平甲板,两舷设置挡水墙,前后设置艏艉门桥;二层甲板为舱室甲板,三层为船舱底。驾驶楼设置与船尾两侧。海况适应性9‑12级;通过压载水舱实现航行稳定性和浅吃水,以及采用多个密封隔舱设计,且采用尾置两台燃油发动机直驱两台螺旋桨的双桨推进模式,航速不小于18节,实现跨海峡快速,大批量,多种类运输,沿海运输,江海直达运输和战时民船改装运输等多种功能和需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艏门(1)、艉门(2)、密封隔舱(3)、驾驶楼(6)、螺旋桨(7)和船体(9),船体(9)的船型为方驳扁担船型,其装载量与自重之比为1:1;船体(9)上下布置三层甲板,一层甲板为直通型平甲板,两舷设置挡水墙,艏门(1)和艉门(2)分别设置在船体(9)前后两端;驾驶楼(6)架设在一层甲板上;二层甲板为舱室甲板,二层甲板与一层甲板之间的空间为密封隔舱(3);三层甲板为船舱底,二层甲板与三层甲板之间的空间为密隔舱(10),螺旋桨(7)布置在密隔舱(10)处且位于船体(9)尾部,其中,密隔舱(10)由金属板围成的网状方形舱,密隔舱(10)上下分两层,上层密隔舱(10)的中部设有压载舱(14),压载舱(14)内通有压载水,压载舱(14)分布规格满足:a为船体(9)左右方向成为压载舱(14)的密隔舱(10)的数量;

A为船体(9)左右方向的密隔舱(10)的数量,其值为大于10的偶数;

α为正整数,其取值范围为0~7;

b为船体(9)前后方向成为压载舱(14)的密隔舱(10)的数量;

B为船体(9)前后方向的密隔舱(10)的数量,其值为大于21的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

β为正整数,其取值范围为0~13;

其中α和β的具体取值满足:

α=14d‑7;

β=5.2l‑2.6;

d为单个密隔舱(10)的宽度,且有0.5m≤d≤1m;

l为单个密隔舱(10)的长度,且有0.5m≤l≤3m;

若α和β计算出的小数点后数值大于0,则α和β实际取值为小数点前一位加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压载舱(14)中部设有主水道(15),主水道(15)沿船体(9)长度方向布置,主水道(15)两侧的金属板上开设有副水道(16),副水道(16)与主水道(15)两侧的压载舱(1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密隔舱(10)尾部设有两个发动机舱(12),每个发动机舱(12)内均设有燃油发动机(13),燃油发动机(13)与螺旋桨(7)转动连接,发动机舱(12)外侧设有加强舱(11),加强舱(11)内设有梯形分布的金属板,梯形分布的金属板敞口方向指向发动机舱(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最上层甲板为直通型平甲板,最上层甲板上设有舱室门(4),舱室门(4)与密封隔舱(3)相通,舱室门(4)下方的密封隔舱(3)内设有舱室坡道(5),舱室坡道(5)倾斜布置在密封隔舱(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密封隔舱(3)外侧的船体(9)上设有倒梯形的侧舱(18),侧舱(18)内设有金属板围成的带有多个空间的防护舱(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密封隔舱(3)由金属板纵向分隔成的多组空间,密封隔舱(3)之间设有舱口盖(8)而相通;密封隔舱(3)与最上层甲板上停放人员、车辆和货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船体(9)内置有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动力机组(20)、主流水管(21)、控制阀门(22)、排水管道(23)和喷射管道(24),动力机组(20)置于上层密隔舱(10)内,主流水管(21)分置船体(9)中轴线两侧,主流水管(21)与喷射管道(24)的分布位置形成钝角;主流水管(21)一端穿过发动机舱(12)伸入上层密隔舱(10)向下弯折贯穿船体(9)底部;主流水管(21)另一端与喷射管道(24)相连通,喷射管道(24)一端与动力机组(20)相连,喷射管道(24)另一端贯穿船体(9)尾部,由动力机组(20)驱动通过主流水管(21)将船体(9)的海水抽入喷射管道(24)内并通过喷射管道(24)喷出以推动船体(9)移动;两个控制阀门(22)分置在左右两根主流水管(21)上,控制阀门(22)固定在发动机舱(12)内,排水管道(23)固定在控制阀门(22)上且一端向下弯折伸入至发动机舱(12)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其特征在于:喷射管道(24)内设有驱动轴(27),驱动轴(27)一端与动力机组(20)转动连接,驱动轴(27)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29)上,固定架(29)固连在喷射管道(24)内,驱动轴(27)内呈环形间隔固连有若干片扇叶(28),扇叶(28)位于密隔舱(10)内,扇叶(28)与发动机舱(12)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说明书 :

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舶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

背景技术

[0002] 船舶是实施海上、江河运输的工具,具有运载量大、价格经济等特点,根据运输需求不同,使用的船型也相应不同。根据江海直达运输、大陆与海岛跨海峡运输、出海口运输、沿海运输等区域运输需求,满足散货、集装箱混合装载运输,客车、货车跨海峡装载运输,铁矿砂、煤炭等江海直达运输,战时民船改装输送军事装备等装载运输方式要求,提出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的新船型,实现跨海峡快速、大批量、多种类运输,沿海运输、江海直达运输和战时民船改装运输等多种功能和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包括艏门、艉门、密封隔舱、驾驶楼、螺旋桨和船体,船体的船型为方驳扁担船型,其装载量与自重之比为1:1;船体上下布置三层甲板,一层甲板为直通型平甲板,两舷设置挡水墙,艏门和艉门分别设置在船体前后两端;驾驶楼架设在一层甲板上;二层甲板为舱室甲板,二层甲板与一层甲板之间的空间为密封隔舱;三层甲板为船舱底,二层甲板与一层甲板之间的空间为密隔舱,螺旋桨布置在密隔舱处且位于船体尾部,其中,
[0004] 密隔舱由金属板围成的网状方形舱,密隔舱上下分两层,上层密隔舱的中部设有压载舱,压载舱内通有压载水,压载舱分布规格满足:
[0005]
[0006]
[0007] a为船体左右方向成为压载舱的密隔舱的数量;
[0008] A为船体左右方向的密隔舱的数量,其值为大于10的偶数;
[0009] α为正整数,其取值范围为0~7;
[0010] b为船体前后方向成为压载舱的密隔舱的数量;
[0011] B为船体前后方向的密隔舱的数量,其值为大于21的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
[0012] β为正整数,其取值范围为0~13。
[0013]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α和β的具体取值满足:
[0014] α=14d‑7;
[0015] β=5.2l‑2.6;
[0016] d为单个密隔舱的宽度,且有0.5m≤d≤1m;
[0017] l为单个密隔舱的长度,且有0.5m≤l≤3m。
[0018]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若α和β计算出的小数点后数值大于0,则α和β实际取值为小数点前一位加1。
[0019]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压载舱中部设有主水道,主水道沿船体长度方向布置,主水道两侧的金属板上开设有副水道,副水道与主水道两侧的压载舱相通。
[0020]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密隔舱尾部设有两个发动机舱,每个发动机舱内均设有燃油发动机,燃油发动机与螺旋桨转动连接,发动机舱外侧设有加强舱,加强舱内设有梯形分布的金属板,梯形分布的金属板敞口方向指向发动机舱。
[0021]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最上层甲板为直通型平甲板,最上层甲板上设有舱室门,舱室门与密封隔舱相通,舱室门下方的密封隔舱内设有舱室坡道,舱室坡道倾斜布置在密封隔舱内。
[0022]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密封隔舱外侧的船体上设有倒梯形的侧舱,侧舱内设有金属板围成的带有多个空间的防护舱。
[0023]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密封隔舱由金属板纵向分隔成的多组空间,密封隔舱之间设有舱口盖而相通;密封隔舱与最上层甲板上停放人员、车辆和货物。
[0024]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相邻密封隔舱之间的舱口盖不位于同一直线上,舱口盖位于密封隔舱侧边或中部。
[0025]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密封隔舱位于艉门处的空间为货舱,货舱空间大于其他的密封隔舱空间,货舱与相邻密封隔舱上设有两个舱口盖。
[0026] (三)有益效果
[0027]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8] 本发明通过设计类似于驳船的结构,船艏为减阻流线型,且设计三层甲板,并通过压载水舱的排载压载水实现航行稳定性和浅吃水,使船体可直接靠泊岸滩。而且采用多个小水密隔舱设计,确保船舶在遭受攻击、搁浅时也能保持浮性和稳性而不会沉没。最终实现跨海峡快速、大批量、多种类运输、沿海运输、江海直达运输和战时民船改装运输等多种功能和需求。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左侧视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的右侧视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0032] 图4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的前视图;
[0034] 图6是本发明的密封隔舱结构图;
[0035] 图7是本发明的船体结构图;
[0036] 图8是本发明的密隔舱结构图;
[0037] 图9是图8中A的放大图;
[0038] 图10是本发明的纵截面图;
[0039] 图11是本发明的防护舱结构图;
[0040] 图12是本发明的喷射装置安装结构图;
[0041] 图13是本发明的水口位置图;
[0042] 图14是本发明的喷射装置剖面图。
[0043] 图中:1、艏门;2、艉门;3、密封隔舱;4、舱室门;5、舱室坡道;6、驾驶楼;7、螺旋桨;8、舱口盖;9、船体;10、密隔舱;11、加强舱;12、发动机舱;13、发动机;14、压载舱;15、主水道;16、副水道;17、货舱;18、侧舱;19、防护舱;20、动力机组;21、主流水管;22、控制阀门;
23、排水管道;24、喷射管道;25、入水口;26、出水口;27、驱动轴;28、扇叶;2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结合图1‑图11,包括艏门1、艉门2、密封隔舱3、驾驶楼6、螺旋桨7和船体9,船体9总体类似于方驳扁担船型,为实现自主航行、海上高海况航行、快速航行和稳定航行需求,结合现有运输船型,其船艏为减阻流线型。船总体布置三层甲板,一层甲板为直通型平甲板,两舷设置挡水墙,前后设置艏艉门桥,即分别为艏门1和艉门2;二层甲板为舱室甲板,三层为船舱底。驾驶舱等及导航通信设备置于驾驶楼6内,驾驶楼6为窄楼型,每舷占用甲板宽度不超过3米。船总体长度一般为100‑130米左右,宽度30‑50米左右,其宽度可根据未来船行区域的桥梁、水道宽度、通信能力和装载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宽,其型深3‑5.5米左右,可根据需求选择。排水量一般在1万吨左右,装载量5000吨左右。船舶海况适应性9‑12级。
[0046] 结合图1‑图11,船体9由三层甲板分成三个空间,一层甲板上部空间为外空间,主要装载运输集装箱、大型客车、货车等,一层甲板和二层甲板之间的空间通过金属板分隔成多个舱室,每个舱室均为密封隔仓3,主要装载运输散货、小型客车、铁矿砂、煤炭等散货、小客车的运输。并设置相应的人员休息舱、修理仓、冷链仓等特殊舱室,按需设计。二层甲板和三层甲板之间的空间为密隔舱10,密隔舱10由金属板围成的网状方形舱,设置密隔舱10能确保在船舶遭受水雷、鱼雷和反舰导弹攻击后,也能保持浮性和稳性,而不会沉没,避免现有军船或民船采用动力舰等的大舱直通型设计,在受损后快速沉没的问题。
[0047] 结合图1‑图11,船体9中部的密隔舱10为双层结构,其中双层的密隔舱10分布范围应大于船体9底部总空间的一半,可当船体9受到水下鱼雷等爆炸品的冲击时,即使水下的部分产生破裂,也仅是最下层密隔舱10破裂,并在金属板的阻挡限制下,破裂范围减少,使船体9不会向内舱渗入过多水量,进而保证船体9依然具有良好的浮性。而全船体9不设置双层密隔舱10,避免船体9重量过重而不能在浅滩航行,同时可减少生产成本和建造难度。上层的密隔舱10中部设有主水道15,主水道15沿船体9长度方向布置,主水道15两侧的金属板上开设有副水道16,副水道16具体为在密隔舱10金属板上开设的孔洞,副水道16与主水道15两侧的密隔舱10相通,通入副水道16的部分为压载舱14,向主水道15内通入压载水,可在副水道16的引流下使压载舱14内也通有压载水。设置由板材围成的主水道15和钻孔得到的副水道16,能使主水道15的压载水可快速流入压载舱14,以增加船体9的排水量,而且无需额外加载焊接管道,可降低船型的加工难度。并且将压载舱14设置在双层密隔舱10处,避免船体9在远洋航行受到攻击时,压载舱14也被击穿导致船体9排水量下降而影响航速,进而能够保证船体9在受到攻击时还能迅速机动。
[0048] 结合图1‑图11,压载舱14分布规格满足:
[0049]
[0050]
[0051] a为船体9左右方向成为压载舱14的密隔舱10的数量,即行数;
[0052] A为船体9左右方向的密隔舱10的数量,其值为大于10的偶数;
[0053] α为正整数,其取值范围为0~7;
[0054] b为船体9前后方向成为压载舱14的密隔舱10的数量,即列数;
[0055] B为船体9前后方向的密隔舱10的数量,其值为大于21的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
[0056] β为正整数,其取值范围为0~13。
[0057] 采用上述计算方式配置压载舱14,海上航行时,向压载舱14装上压载水,增加船体9的排水量,使船体9的远海航行稳定,而且合理的分布范围能够较大程度上缓冲水下爆炸产生的气泡脉冲,减少对密封隔舱3内环境的影响。在靠泊码头或岸滩时,通过排载压载舱
14内的压载水,实现浅吃水,其浅吃水可达到1.5米,可直接靠泊岸滩。此外通过加算α和β,不仅仅单纯增加压载舱14的分布数量,主要为船体9增加环境容错率,使船体9能够应对比预算环境更为复杂的环境,提高船体9的适用性。
[0058] 其中,α和β的具体取值满足:
[0059] α=14d‑7;
[0060] β=5.2l‑2.6;
[0061] d为单个密隔舱10的宽度,且有0.5m≤d≤1m;
[0062] l为单个密隔舱10的长度,且有0.5m≤l≤3m。
[0063] 若α和β计算出的小数点后数值大于0,则α和β实际取值为小数点前一位加1。
[0064] 通过提供α和β取值方式,能够根据不同规格的船体9配置不同的密隔舱10,进而对压载舱14进行具体设置。并且将α和β计算出的数量仅分布在船体9左右或前后一侧,根据以往的实验经验,当压载舱14数量沿船体9中轴线左右不对称分布,且压载舱14均注满水的情况下,船体9轻微侧倾更有助于转向,使船体9更快机动远离被攻击区域。而前后方向额外增设压载舱14,有助于在船体9破损时稳定船体9重心。
[0065] 结合图1‑图11,为保证船舶航行快速性和安全性,船的动力系统采用两台燃油发动机13,直接驱动相应两台螺旋桨7的双桨推进模式,燃油置于船舱底。设计航速18节以上,续航力根据装载的燃油量确定。其中在密隔舱10尾部设有两个发动机舱12,燃油发动机13设置在发动机舱12内,燃油发动机13与螺旋桨7转动连接,发动机舱12外侧设有加强舱11,加强舱11内设有梯形分布的金属板,梯形分布的金属板敞口方向指向发动机舱12。动力系统置于船尾,采用小隔舱设计,防止被反舰武器击中后,不会导致平台浮性和稳性丧失,而且在加强舱11的强化保护下,梯形分布的板材将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向发动机舱12外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保护发动机舱12不受损伤。
[0066] 此外,结合图12‑图14,为进一步保障船体9在遭遇袭击后依然能够航行,可在两个发动机舱12之间的密隔舱10内加装喷射装置,以用于当螺旋桨7被击中损坏时,喷射装置能够暂代螺旋桨7驱动船体9移动,进一步避免船体9无法移动而成为活靶子的问题。
[0067] 结合图12‑图14,该喷射装置主要由动力机组20、主流水管21、控制阀门22、排水管道23和喷射管道24组成,动力机组20置于上层密隔舱10内,保障船体9在遭遇第一阶段的武器攻击时不会产生损伤。动力机组20内置有发动机和联轴器等机械部件,若制造条件允许,可通过传动装置由发动机13替代动力机组20,节约成本。主流水管21分置船体9中轴线两侧,且相较与船体9倾斜布置,以和喷射管道24的分布位置形成钝角。主流水管21一端穿过发动机舱12伸入上层密隔舱10,在上层密隔舱10内再向下弯折贯穿船体9底部,以使船体9底部形成入水口25。主流水管21另一端与喷射管道24相连通,喷射管道24一端与动力机组20相连,喷射管道24另一端贯穿船体9尾部形成出水口26。由动力机组20驱动通过入水口25和主流水管21将船体9的海水抽入喷射管道24内并通过出水口25喷出以推动船体9移动。两个控制阀门22分置在左右两根主流水管21上,控制阀门22固定在发动机舱12内,用于控制管道内空间的开合。排水管道23固定在控制阀门22上且一端向下弯折伸入至发动机舱12下方。
[0068] 结合图12‑图14,喷射管道24内设有驱动轴27,驱动轴27一端与动力机组20转动连接,驱动轴27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29上,固定架29固连在喷射管道24内,驱动轴27内呈环形间隔固连有若干片扇叶28,扇叶28位于密隔舱10内,且与发动机舱12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既能用于将海水从入水口25吸入再从出水口26排出,以实现喷射推动船体9运动;又能通过密隔舱10对扇叶28和喷射管道24进行极大程度的保护,使其不易被武器攻破,确保在螺旋桨7受损后,扇叶28能够在船体9非满载状态下替代螺旋桨7推动船体9移动,进一步使船体9不会成为固定的攻击目标。
[0069] 而且,将主流水管21分置在船体9两侧,既能抽取海水使船体9运动,又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配合左右两边的控制阀门22的流量限制,利用左右两边的流量不同实现对船体9航向的改变,相比外置的船舵,将能够控制方向的装置内置更不易受到攻击而损伤。此外即使船体9左右两侧也受到攻击而使密隔舱10甚至靠近船体9外侧的主流水管21都产生破损,则其他密隔舱10首先稳定住船体9不沉,其次只要动力机组20不受损,也依然可以抽取进入破损密隔舱10内的水推动船体9移动,一举多得。
[0070] 设置排水管道23则在发动机舱12受损进水时将通过控制阀门22的调节,将进入发动机舱12内的水抽入喷射管道24内推动船体9移动,若排水量等于或大于发动机舱12的进水量,则在发动机舱12水位下降至排水管道23的管口位置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派遣人员到发动机舱12内进行维修,以避免船体9的动力部件后续进一步受损,起到减少损伤的作用。若小于发动机舱12的进水量,则放弃对发动机舱12的维护,结合船体9内其他稳定船体摇晃的装置,全力确保船体9能够脱离被攻击区域。
[0071] 结合图1‑图11,密封隔舱3由金属板纵向分隔成的多组空间,密封隔舱3之间设有舱口盖8而相通;相邻密封隔舱3之间的舱口盖8不位于同一直线上,舱口盖8位于密封隔舱3侧边或中部。密封隔舱3通过艏门1和艉门2与外界环境相通,其中密封隔舱3位于艉门2处的空间为货舱17,货舱17空间大于其他的密封隔舱3空间,以便存放更大更多的货物,而且有足够空间进行快速机动。货舱17与相邻密封隔舱3上设有两个舱口盖8。设置密封隔舱3与最上层甲板上可停放人员、车辆和货物。而在一层甲板和二层甲板之间通过金属板分隔出多个密封隔舱3,既能用于区别存放不同车辆和货物,而且能在船舶受到攻击时,由金属板能够抵抗大部分的冲击力,以免一层甲板和二层甲板之间的空间内货物均被摧毁,起到优秀的保护作用。
[0072] 此外设置不处于同一直线的舱口盖8,既能向不同密封隔舱3内相互运输货物,而且受到冲击时也仅能损伤到受攻击的密封隔舱3,即使冲击力通过舱口盖8传递到相邻的密封隔舱3,也不会对攻击中心点更外侧的密封隔舱3造成伤害,最大限度保护密封隔舱3的货物。舱口盖8设置在密封隔舱3侧边和中部,既能避免船体9中部产生应力集中,又能使相邻的密封隔舱3之间运输距离缩短,节省运输成本,而且又能保证爆炸冲击力不会对气体密封隔舱3造成伤害,一举两得。
[0073] 为实现多用途转载运输需求,结合图1‑11,艏门1和艉门2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在展开时可方便直接搭接于码头、岸滩或同类型船舶,方便向一层甲板或码头岸滩等运输货物车辆,转运的小客车及货车车轮,以及战时改装后输送的军事车辆,快速上下船舶平台的目的。在一层甲板上设置舱室门4和舱室坡道5,其中舱室门4位于一层甲板上,舱室坡道5位于舱室门4下方的密封隔舱3内,舱室坡道5的斜坡长约6‑10米,以方便一层甲板上的车辆和货物进出舱室,每个密封隔舱3宽度约12‑20米左右,舱室门4平时关闭,关闭时,保持通过舱室门4上的甲板顺畅通行车辆;舱室门4打开时,向船舷一侧开启。进出密封隔舱3的小客车,运输散货的货车,以及战时输送的军事车辆等,通过舱室坡道5快速进出密封隔舱3。
[0074] 结合图1‑图11,密封隔舱3外侧的船体9上设有倒梯形的侧舱18,侧舱18内设有金属板围成的带有多个空间的防护舱19,防护舱19既能提高侧舱18的结构强度,又能增加一层甲板的容量,而且又能为密封隔舱3提供防护,避免密封隔舱3侧面受到攻击,进一步提高密封隔舱3的安全性,此外在船体9下沉时进一步提高船体9的排水量,使船体9航行更为稳定。而且还可向防护舱19内注入部分压载水,在配合压载舱14压载的同时,当密封隔舱3内因事故或受到攻击后失火时,将防护舱19内的水排入密封隔舱3内,还能起到灭火作用,减少货物损失。
[0075] 为实现艏艉门桥的快速开启和搭接,保持强度和开闭安全,可并排设置几道艏艉门桥,确保上下船舶通道和搭接船舶间通道的快速构建。
[0076] 本发明具有的特点:一是船型新,装载量大,该船型为方驳扁担船型,其总体为新型船型,设计实现难度较大,其装载量与排水量之比接近50%。二是不沉性好,船型采用小水密舱室和水密隔舱的新型设计理念,避免现有军船、民船动力舱室等大舱设计,易在武器打击后快速进水沉没的问题,该种新型设计理念可保证遭受攻击后浮在水面下沉;将动力舱室置于船尾,小的舱室结构,保证其在受损失去浮力条件下,也不会对全船稳性和浮性产生大的影响。三是浅吃水,通过压载水舱调整吃水,可适应浅水、港口、航道等航行要求,用于战时民船改装后,可直接冲滩靠泊岸滩;可满足江海直达的多种水道航行要求。四是多功能装载,多用途使用。可以一个船型满足多种装载功能的需求,实现货物穿梭运输,海峡间大批量车辆和货物的快速运输。五是直通甲板船型,便于人员、车辆、货物的快速装载和卸载、上下,便于大批量装载整齐装载和码放,也便于快速对接,搭建快速上陆的通道。也可多个平台间通过快速搭接,快速构建海上机动大型浮动平台。六是使用环境适应性好。该种船型相对于江河航行的驳船,其海况适应性9‑12级,实现海岛与大陆间的远海运输,实现江海直达的穿梭运输。对装卸的码头要求不高,无码头的岸滩也可装卸。操作使用人数少。
[0077] 具体实用过程:以散货集装箱混合装载机客货装载运输为例,说明其使用过程。
[0078] 在散货集装箱装载时,船舶艏门1或艉门2,搭接于岸边码头,运输散货的车辆可直接驶上船舶,可直接行至指定装载的密封隔舱3。或者打开隔舱舱室门4,使一层甲板上的车辆能通过舱室坡道5,进至密封隔舱3内,卸货后运输车辆原路返回。运输散货车辆也可通过甲板上的舱口盖8来装卸货物。
[0079] 在客货混合装载时,舶船艏门1或艉门2,搭接于岸边码头,小型客车、货车通过艏艉门直接驶上船舶,小客车行至指定停放密封隔舱3,或打开舱室门4,使一层甲板上的车辆能通过舱室坡道5,进至密封隔舱3内停放。大货车、大客车有序停放在一层甲板上,在运输至指定地点后,按照大货车、大客车车头方向,使用相应方向的艏艉门桥,选中的艏或艉门桥搭接于岸边码头,车辆有序驶离船舶。若全部装载运输小型客车,按小型客车占地面积,预留通道等计算,一艘100米长、50米宽的该船型船舶,预计可搭载运输800‑1000辆小型客车。船舶通过螺旋桨7推进,由驾驶楼6操控。
[008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