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253006.6

文献号 : CN1137034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嘉程许斌李辉

申请人 : 南通金驰机电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将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第一内感温数据组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输出信息对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根据第一控制结果对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机冷却负荷高,降温效率低,电机存在温度异常时,判断识别能力低,温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所述系统与微型感温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

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

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感温 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

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开关控制;

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的第一风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风孔信息包括风孔数量信息和风孔几何信息;

根据所述风孔数量信息和所述风孔几何信息,获得第一排热效率;

根据所述第一排热效率进行控制周期预测,获得第一预测周期;

根据所述第一预测周期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测周期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预控制,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的开启周期达到所述第一预测周期时,获得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第二内感温数据组;

根据所述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二内感温数据组,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的第二输出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输出信息,获得第一误差系数;

当所述第一误差系数大于预设误差系数时,判断所述第一电机内是否存在第一影响热源;

当所述第一电机内存在所述第一影响热源时对所述第一影响热源进行异常检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包括风机开关控制单元和风孔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风机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风孔开关控制单元具有第一连接关系;

构建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

当所述第一输出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时对所述风机开关控制单元和所述风孔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构建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中感温调控标识信息的第一调控向量;

当所述第一调控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时,获得第一采集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指令对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多个连续信息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第一历史调控向量;

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调控向量预测第一增温趋势;

基于所述第一增温趋势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进行映射关系构建,获得第一映射感温数据组;

通过对所述第一映射感温数据组进行数据异常剔除,生成第二映射感温数据组;

将所述第二映射感温数据组作为所述感温分析模型的第一输入数据进行数据训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中感温调控标识信息的第一调控向量,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机的器件承温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预设感温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的感温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感温信息,确定第一补偿向量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向量阈值进行补偿最优化的适应度函数分析,获得所述适应度函数输出的最优补偿向量;

将所述最优补偿向量作为所述第一调控向量。

7.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感温 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开关控制;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

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的第一风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风孔信息包括风孔数量信息和风孔几何信息;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风孔数量信息和所述风孔几何信息,获得第一排热效率;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排热效率进行控制周期预测,获得第一预测周期;

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测周期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预控制。

8.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系统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 6~

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说明书 :

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温度调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社会中,电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方面,电机起着重要的作用。电机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类型。由于电机内部
热量的不断产生,电动机本身温度要升高,最终超过环境温度。电机常常会因为工作温度过
高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对电机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控制,比较常用的冷却方法有
空冷、氢冷和水冷。
[0003]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 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机冷却负荷高,降温效率低,电机存在温度异常时,判断识别能力低,温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机冷却负荷高,降温效率低,电机存在温度异常时,判断识别能力低,温
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实时采集并分析温度数据,提高判别
能力,通过精准控制散热装置,提高空气换热效率,提高电机降温效率,减少电机负荷,达到
提高温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的技术效果。
[0006]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
[0007]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
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
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
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
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
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板的风
孔进行开关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
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根据所述第一
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0008]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第
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的第
一外感温数据组;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
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
连接;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
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
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
述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开关控制;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
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
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
第一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0009]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
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0010]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1] 由于采用了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
内感温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外
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
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
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
板的风孔进行开关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
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根据所
述第一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
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达到了通过实时采集并分析温
度数据,提高判别能力,通过精准控制散热装置,提高空气换热效率,提高电机降温效率,减
少电机负荷,达到提高温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的技术效果。
[0012]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的对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预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的对影响热源进行异常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的构建预设启动触发条件的流程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的预测增温趋势的流程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的训练感温分析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0019]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的获得最优补偿向量的流程示意图;
[0020]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四获得单元14,第一生成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一控制单元17,电子设备300,存储器301,处理
器302,通信接口303,总线架构3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机冷却负荷高,降温效率低,电机存在温度异常时,判断识别能力低,温
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实时采集并分析温度数据,提高判别
能力,通过精准控制散热装置,提高空气换热效率,提高电机降温效率,减少电机负荷,达到
提高温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的技术效果。
[0024] 申请概述
[0025] 在现代社会中,电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方面,电机起着重要的作用。电机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类型。由于电机内部
热量的不断产生,电动机本身温度要升高,最终超过环境温度。电机常常会因为工作温度过
高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对电机的工作温度进行实时控制,比较常用的冷却方法有
空冷、氢冷和水冷。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机冷却负荷高,降温效率低,电机存在温度异常时,判
断识别能力低,温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0026]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002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
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
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
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
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
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
开关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
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结
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0028]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0029] 实施例一
[0030]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所述系统与微型感温传感器通信
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0031] S100: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
[0032] S200: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
[0033] S300: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
[0034]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电机为任一电机,所述第一工作环境信息包括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所述微型感温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第一电机的内部或外部,且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一微
型感温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电机的外部,通过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对第一工作环境进行温度
数据采集,得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第二微型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电机的内部,采集所述第一
电机内腔的温度数据即第一内感温数据组,并且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
信连接,能够汇总二者的温度数据,对电机内、外的温度进行采集,能够掌握电机实时情况,
为后续温度调控奠定基础。
[0035] S400: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
调控标识信息;
[0036] S500: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开关控制;
[0037] 具体而言,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能够对感温数据进行分析和标识,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输出第一输出信息即为感温调控
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电机具有排热风板,排热风板为电机的散热装置,风板上排列有风孔,
能够通过调控风孔的开闭实现对温度的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散热装置进行
开关控制。防止有时候外感温过大,风孔处于开启的状态会使得外腔温度反向流入电机内
腔,增加电机的冷却负荷能力,进而提高电机降温效率。感温分析模型能够将过高的温度差
标识出来,从而及时通过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对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电机
负荷,提高电机降温效率的效果。
[0038] S600: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
[0039] S700: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0040] 具体而言,由于所述第一输出信息能够对电机是否需要降温做出判断,因此对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逻辑判断,得到第一控制结果,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
果,第一结果即控制开启排热风板,第二结果即控制关闭排热风板。通过第一控制结果对排
热风板进行开关控制。通过逻辑判断得到控制方案,能够提高判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控制
的科学性。
[0041]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步骤S500还包括:
[0042] S510:获得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的第一风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风孔信息包括风孔数量信息和风孔几何信息;
[0043] S520:根据所述风孔数量信息和所述风孔几何信息,获得第一排热效率;
[0044] S530:根据所述第一排热效率进行控制周期预测,获得第一预测周期;
[0045] S540:根据所述第一预测周期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预控制。
[0046] 具体而言,排热风板的第一风孔信息决定流通的风量大小,第一风孔信息包括风孔数量和风孔几何形状(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根据风孔数量和风孔几何形状能够
计算得出第一排热效率,进风量大、风孔数量多、风孔面积大,对应的第一排热效率高。通过
电机产生的热量以及所述第一排热效率能够对排热周期进行预测,即预测控制周期,得到
所述第一预测周期,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一预测周期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
预控制。能够实现周期性控制,并且能够预先设置控制时间,从而提高降温效率。
[0047]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测周期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预控制,步骤S540还包括:
[0048] S541:当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的开启周期达到所述第一预测周期时,获得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第二内感温数据组;
[0049] S542:根据所述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二内感温数据组,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的第二输出信息;
[0050] S543:根据所述第二输出信息,获得第一误差系数;
[0051] S544:当所述第一误差系数大于预设误差系数时,判断所述第一电机内是否存在第一影响热源;
[0052] S545:当所述第一电机内存在所述第一影响热源时对所述第一影响热源进行异常检测。
[0053] 具体而言,当按照第一预测周期进行第一次控制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和第二微型感温传感器对电机的内部和外部再次测量温度,获得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第二内感温
数据组,将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第二内感温数据组输入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获得第二输出
信息。第二输出信息跟第一输出信息之间存在误差,获得第一误差系数。当电机内没有其他
热源对温度测量产生影响时,将存在的误差系数设置为预设误差系数。若第一误差系数大
于预设误差系数时,说明所述第一电机内存在第一影响热源,影响温度的测定,如果所述第
一电机内存在第一影响热源时,应对第一影响热源进行异常检查,排查电机是否正常运转。
能够通过误差系数对电机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能够顺利对电机进行温度调控,同时也对电
机工况进行检查,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0054]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步骤S500还包括:
[0055] S550: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包括风机开关控制单元和风孔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风机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风孔开关控制单元具有第一连接关系;
[0056] S560:构建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
[0057] S570:当所述第一输出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时对所述风机开关控制单元和所述风孔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
[0058]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对应的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能够控制风机的开关,也能够控制风孔的开关,当风机关闭时,若风孔没有关闭,那么还可以通过空气自然流
通的方式,散去部分热量或进入部分热量。进一步的,风机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风孔开关控
制单元之间存在第一连接关系,即风机和风孔的控制具有一定逻辑连接关系,控制具有灵
活性,构建启动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预设启动触发条件,触发条件可为当电机的外感温数
据和内感温数据组的温度差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触发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能
够实现对风机和风孔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实现电机降温调控。
[0059]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构建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之后,步骤S560包括:
[0060] S561:获得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中感温调控标识信息的第一调控向量;
[0061] S562:当所述第一调控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时,获得第一采集指令;
[0062] S563: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指令对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多个连续信息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第一历史调控向量;
[0063] S564: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调控向量预测第一增温趋势;
[0064] S565:基于所述第一增温趋势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
[0065]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感温调控标识信息能够获得所述第一调控向量,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中输出的温度差的正向或负向,能够确定对应调控向量的方向,根据温度差的
大小确定对应调控向量的大小,当所述第一调控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
时,即电机温度较低,不需要降温,对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多个连续信息进行数据采
集,获得第一历史调控向量,即获得以往数据采集结果对应的调控向量。电机温度过低,会
导致电机带不动负载,或者拖动负载速度变慢,同时伴随着异常声音,因此要对电机进行增
温,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调控向量预测第一增温趋势,通过预测结果判断能否满足触发条件,
若能够满足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那么触发启动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通过调控向量
能够及时判别电机需要进行增温或是降温操作,当电机需要增温时,通过历史调控向量进
行增温趋势预测,能够提高增温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0066]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步骤S400
还包括:
[0067] S410: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进行映射关系构建,获得第一映射感温数据组;
[0068] S420:通过对所述第一映射感温数据组进行数据异常剔除,生成第二映射感温数据组;
[0069] S430:将所述第二映射感温数据组作为所述感温分析模型的第一输入数据进行数据训练。
[0070] 具体而言,内感温数据与外感温数据组具有映射关系,将二者一一对应后获得第一映射感温数据组,将其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如映射关系异常,数据差异过大等,生成
第二映射感温数据组,将其输入所述感温分析模型中进行模型训练,能够丰富训练数据,使
模型通过训练,掌握内感温数据与外感温数据组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提高后续感温分析的
准确性与可靠性。
[0071]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获得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中感温调控标识信息的第一调控向量,步骤S561还包括:
[0072] S5611: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机的器件承温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预设感温信息;
[0073] S5612: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的感温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感温信息,确定第一补偿向量阈值;
[0074] S5613: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向量阈值进行补偿最优化的适应度函数分析,获得所述适应度函数输出的最优补偿向量;
[0075] S5614:将所述最优补偿向量作为所述第一调控向量。
[0076] 具体而言,由于电机温度过高时会导致部分元器件烧毁,因此对第一电机的器件承温数据进行分析,预设一个感温信息,即预设一个第一电机所有器件能够耐受且运行适
宜的温度。通过所述第一输出信息的感温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感温信息,确定第一补偿向
量阈值,所述第一补偿补偿向量给电机进行温度补偿时,温度向量的大小即温度存在一个
阈值,最大值不能高于电机的所有元器件的燃点。由于会受到实际环境和电机工况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所述第一补偿向量阈值进行择优选取,进行适应度函数分析,适应度函数考虑
到了环境因素、电机历史运行数据和实时数据,能够输出最优补偿向量,将所述最优补偿向
量作为所述第一调控向量,进行精准调控。能够保证补偿调控处于最佳状态,实现温度的精
准调控。
[0077]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78] 1.由于采用了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
一内感温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
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
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
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
风板的风孔进行开关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
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根据
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
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及系统,达到了通过实时采集并分析
温度数据,提高判别能力,通过精准控制散热装置,提高空气换热效率,提高电机降温效率,
减少电机负荷,达到提高温度调控精准度和科学性的技术效果。
[0079] 2.由于采用了调控向量进行温度调控,能够及时判别电机需要进行增温还是降温操作,并且通过历史调控向量进行增温趋势预测,达到提高温度调控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
确性的技术效果。
[0080] 实施例二
[0081]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
括:
[0082]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
[0083]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
[0084]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
[0085] 第四获得单元14,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4用于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
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
[0086] 第一生成单元15,所述第一生成单元1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开关控
制;
[0087] 第五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
一结果和第二结果;
[0088] 第一控制单元17,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7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0089]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0090]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的第一风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风孔信息包括风孔数量信息和风孔几何信息;
[0091]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风孔数量信息和所述风孔几何信息,获得第一排热效率;
[0092]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排热效率进行控制周期预测,获得第一预测周期;
[0093] 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测周期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周期预控制。
[0094]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0095]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的开启周期达到所述第一预测周期时,获得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第二内感温数据组;
[0096]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二内感温数据组,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的第二输出信息;
[0097]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输出信息,获得第一误差系数;
[0098]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误差系数大于预设误差系数时,判断所述第一电机内是否存在第一影响热源;
[0099] 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机内存在所述第一影响热源时对所述第一影响热源进行异常检测。
[0100]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0101] 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包括风机开关控制单元和风孔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风机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风孔开关控制单元具有第
一连接关系;
[0102] 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构建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
[0103] 第三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输出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时对所述风机开关控制单元和所述风孔开关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
[0104]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0105]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中感温调控标识信息的第一调控向量;
[0106]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调控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时,获得第一采集指令;
[0107]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指令对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多个连续信息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第一历史调控向量;
[0108]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历史调控向量预测第一增温趋势;
[0109]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增温趋势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启动触发条件。
[0110]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0111]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进行映射关系构建,获得第一映射感温数据组;
[0112] 第二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映射感温数据组进行数据异常剔除,生成第二映射感温数据组;
[0113] 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映射感温数据组作为所述感温分析模型的第一输入数据进行数据训练。
[0114]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0115] 第三执行单元,所述第三执行单元用于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机的器件承温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预设感温信息;
[0116] 第四执行单元,所述第四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的感温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感温信息,确定第一补偿向量阈值;
[0117]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补偿向量阈值进行补偿最优化的适应度函数分析,获得所述适应度函数输出的最优补偿向量;
[0118] 第五执行单元,所述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最优补偿向量作为所述第一调控向量。
[0119] 下面参考图9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0120]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
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系统以执行
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0121] 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2、通信接口303、存储器301。可选的,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总线架构304。其中,通信接口303、处理器302以及存储器301可以通过总线架构
304相互连接;总线架构3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架构3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
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0122] 处理器302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0123] 通信接口3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系统,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有线接入网等。
[0124] 存储器301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
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
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
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架构3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
器集成在一起。
[0125] 其中,存储器3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02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2用于执行存储器301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
[0126]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12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空气换热的电机降温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机的第一工作环境信息;基于第一微型感温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工作环境
的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基于第二微型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电机内腔的第一内感温数据组,
其中,所述第一微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微型传感器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外感温数据组和
所述第一内感温数据组作为输入数据输入感温分析模型中,获得所述感温分析模型输出的
第一输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信息为感温调控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
板,生成第一开关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排热风板的风孔进行
开关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对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结果进行逻辑判断,获
得第一控制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控制结
果对所述第一电机的排热风板进行开关启动控制。
[012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不表示先后顺序。“和/或”,描
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
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至少一个”、“任意一个”或其
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 ,
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种),可以表示:a ,b,c,a ‑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
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0129]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
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
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
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系统。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
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
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
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
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
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
(Solid State Disk,SSD))等。
[0130]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系统,离
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
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
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系统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
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
配置来实现。
[0131]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
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
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
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
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中
的不同的部件中。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
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
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
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32]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
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
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
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
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