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护理床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72506.X

文献号 : CN1137127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向松蒋映周永建代琳琳杨碧周含笑杨雪娇

申请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摘要 :

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包括床座,所述床座上方设有一左床板;所述左床板与床座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左床板前端设有一床尾板,左床板后端设有一与床尾板相对的床头板;所述床头板右端铰接有一后限位板,床尾板右端铰接有一与后限位板相对的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与后限位板之间设有一右床板;所述右床板前端与前限位板之间、右床板后端与后限位板之间皆通过一限位装置相固定;所述右床板下表面设有一升降移动装置。本发明的组合式护理床无需多人参与,便能够轻松将病人从护理床上转移至转运推车上或者从转运推车上转移至护理床上,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在转移过程中加剧病人不适的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包括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座上方设有一左床板;所述左床板与床座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左床板前端设有一床尾板,左床板后端设有一与床尾板相对的床头板;所述床头板右端铰接有一后限位板,床尾板右端铰接有一与后限位板相对的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与后限位板之间设有一右床板;所述右床板前端与前限位板之间、右床板后端与后限位板之间皆通过一限位装置相固定;所述右床板下表面设有一升降移动装置;所述升降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右床板前端下表面左右两侧的前铰接头、设于右床板后端下表面左右两侧的后铰接头;所述前铰接头铰接有一前升降臂;

所述后铰接头铰接有一主臂;所述主臂中部铰接有一后升降臂;所述主臂前端向下倾斜并设有前滑轮;所述后升降臂后端向下倾斜并设有后滑轮,后滑轮与前滑轮共面;所述主臂前部上表面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后侧槽壁设有第一气缸安装槽;所述第一气缸安装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气缸;所述前升降臂下端向下伸入至滑槽内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前端相铰接;所述主臂后部下表面设有第二气缸安装槽;所述第二气缸安装槽后侧铰接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第二气缸;所述后升降臂前部一侧侧壁设有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的铰接轴;所述右床板上表面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右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前限位板中部、后限位板中部的移动穿孔;所述移动穿孔右侧侧壁设有一伸缩盲孔;所述移动穿孔内设有与其左侧侧壁相贴合的限位臂,限位臂宽度小于移动穿孔宽度;所述限位臂右侧侧壁设有一导向块,导向块右端穿入至伸缩盲孔内;所述导向块右端面设有一弹簧孔;所述弹簧孔孔底与伸缩盲孔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前限位板中部前侧侧壁、后限位板中部后侧侧壁皆设有一与移动穿孔相贯通的调节槽,调节槽宽度大于移动穿孔宽度;所述右床板与移动穿孔相对的前侧侧壁、后侧侧壁皆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左侧槽壁设有一卡槽;

所述限位臂一端设有一与调节槽槽底相贴合的推块,限位臂另一端穿入至限位槽内并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所述伸缩盲孔孔底中心设有一限位柱,第一弹簧右端套于限位柱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中部与后升降臂前端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一电机;所述后升降臂前端与主臂中部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一啮合槽,第一啮合槽呈T字型;所述第一啮合槽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内齿;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端部穿过设于主臂中部的第一旋转孔并设有与第一内齿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后铰接头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电机;所述主臂后端与第二电机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二啮合槽,第二啮合槽呈T字型;所述第二啮合槽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内齿;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端部穿过设于主臂后端上的第二旋转孔并设有与第二内齿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左右两侧侧壁皆设有与滑槽相贯通的滑动孔;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一固定轴,固定轴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互为垂直;所述固定轴左右两端穿出至左右两侧的滑动孔外并设有与主臂外壁相贴合的移动轮;所述前升降臂下端设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铰接孔,固定轴穿过铰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一翻转装置包括设于左床板左部的顶动口;所述左床板上表面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左躺板,左躺板上表面与右躺板上表面共面;所述左躺板右端与左床板右端相铰接;所述床座前部上表面、床座后部上表面皆设有下铰接头;所述左躺板前部下表面、左躺板后部下表面设有与下铰接头位置相对应的上铰接头;所述下铰接头铰接有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上端与和其相对应的上铰接头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床板中部左侧侧壁、右床板中部左右两侧侧壁皆设有一铰接槽;所述铰接槽铰接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一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定位板;所述左床板、右床板上表面设有与定位槽位置相对应的锁槽;所述定位槽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的限位台阶;所述定位板一端设有一与锁槽相匹配的锁止部,定位板另一端设有与限位台阶相贴合的限位部;所述锁止部与限位台阶相对的一侧侧壁前后两边设有下卡柱;所述限位台阶与锁止部相对的一侧侧壁前后两边设有与下卡柱同轴的上卡柱;所述限位台阶与锁止部之间前后两侧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套于上卡柱外,第二弹簧另一端套于下卡柱外;所述定位板中部设有一提拉孔;所述挡板前后两侧设有与提拉孔相贯通的解锁口,提拉孔上侧内壁低于解锁口上侧内壁;所述挡板中部设有一铰接口;所述铰接口上侧铰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扶手板;所述扶手板上设有一扶手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左右两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一与解锁口相贯通的凹槽;所述挡板上边沿前后两侧皆套有一与凹槽相匹配的滑罩,滑罩左右两端卡于凹槽内并与凹槽上侧槽壁相贴合;所述挡板上边沿前后两侧皆设有与定位槽相贯通的滑孔;所述滑罩内壁设有一与滑孔相匹配的滑动块,滑动块宽度小于滑孔宽度;所述滑动块下表面与限位部远离挡板中心的一侧上表面相贴合,限位部邻近挡板中心的一侧设有一缺口;所述定位槽上部邻近挡板中心的槽壁设有一嵌孔;所述嵌孔孔底与滑动块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嵌孔孔底中心设有第一防脱柱;所述滑动块与嵌孔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与第一防脱柱同轴的第二防脱柱;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套于第一防脱柱外,第三弹簧另一端套于第二防脱柱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床板前部内、后部内皆设有一推动孔;所述推动孔内设有一推臂,推动孔远离右床板中部的一侧内壁与推臂相贴合,推臂宽度小于推动孔宽度;所述推动孔邻近右床板中部的一侧内壁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辅助孔;所述辅助孔孔底中心设有第一防偏柱;所述推臂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防偏柱相对的第二防偏柱;所述辅助孔孔底与推臂之间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一端套于第一防偏柱外,第四弹簧另一端套于第二防偏柱外;所述右床板前部左右两侧、后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与推动孔相贯通的伸缩孔;所述左床板前部下表面右侧、后部下表面右侧皆设有与位于左侧的伸缩孔相对的卡孔;所述推臂左右两端端部延伸出与伸缩孔相匹配的伸缩臂,左侧伸缩臂端部穿出伸缩孔并卡于卡孔内;所述右床板右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右侧伸缩臂相对的一端端面设有一固定孔,右侧伸缩臂伸入至固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座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滚轮;所述支撑板上部右侧设有一隐藏台阶;所述隐藏台阶的台阶面设有一隐藏槽;所述隐藏槽前后两侧内壁设有互为对称的限制槽;所述隐藏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隐藏支杆;所述隐藏支杆左端左右两侧设有与限制槽相匹配的限制块;所述隐藏支杆右端设有下螺孔;所述隐藏支杆上方设有一扩张床板;所述扩张床板前后两侧设有与下螺孔同轴的上螺孔;所述上螺孔与下螺孔之间通过一升降螺杆相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组合式护理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床,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 护理床是一种用于病人休养与术后治疗的医用床。
[0003] 病人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离开病房去进行相关病情的身体检测或手术,而一些病人身体不便移动,则需要医护人员将病人从护理床上搬运至转运推车上,利用转运推车对病人进行移动,将病人推去进行手术或者检测,等待病人检测或者手术结束,还需将转运推车上的病人搬运至病房的护理床上,无论病人是离开病房或者入住病房,都需要经历被人搬运的过程,而病人身体本身便存在不适,即使搬运动作的幅度在小,依旧会加剧病人的不适,且一个人根本无法平稳的搬运病人,需要多人才能完成搬运工作,极耗人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开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它无需多人参与,便能够轻松将病人从护理床上转移至转运推车上或者从转运推车上转移至护理床上,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在转移过程中加剧病人不适的情况。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包括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座上方设有一左床板;所述左床板与床座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左床板前端设有一床尾板,左床板后端设有一与床尾板相对的床头板;所述床头板右端铰接有一后限位板,床尾板右端铰接有一与后限位板相对的前限位板;所述前限位板与后限位板之间设有一右床板;所述右床板前端与前限位板之间、右床板后端与后限位板之间皆通过一限位装置相固定;所述右床板下表面设有一升降移动装置。
[0007]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前限位板中部、后限位板中部的移动穿孔;所述移动穿孔右侧侧壁设有一伸缩盲孔;所述移动穿孔内设有与其左侧侧壁相贴合的限位臂,限位臂宽度小于移动穿孔宽度;所述限位臂右侧侧壁设有一导向块,导向块右端穿入至伸缩盲孔内;所述导向块右端面设有一弹簧孔;所述弹簧孔孔底与伸缩盲孔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前限位板中部前侧侧壁、后限位板中部后侧侧壁皆设有一与移动穿孔相贯通的调节槽,调节槽宽度大于移动穿孔宽度;所述右床板与移动穿孔相对的前侧侧壁、后侧侧壁皆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左侧槽壁设有一卡槽;所述限位臂一端设有一与调节槽槽底相贴合的推块,限位臂另一端穿入至限位槽内并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所述伸缩盲孔孔底中心设有一限位柱,第一弹簧右端套于限位柱外。
[0008] 所述升降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右床板前端下表面左右两侧的前铰接头、设于右床板后端下表面左右两侧的后铰接头;所述前铰接头铰接有一前升降臂;所述后铰接头铰接有一主臂;所述主臂中部铰接有一后升降臂;所述主臂前端向下倾斜并设有前滑轮;所述后升降臂后端向下倾斜并设有后滑轮,后滑轮与前滑轮共面;所述主臂前部上表面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后侧槽壁设有第一气缸安装槽;所述第一气缸安装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气缸;所述前升降臂下端向下伸入至滑槽内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前端相铰接;所述主臂后部下表面设有第二气缸安装槽;所述第二气缸安装槽后侧铰接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第二气缸;所述后升降臂前部一侧侧壁设有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的铰接轴;所述右床板上表面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右躺板。
[0009] 所述主臂中部未与后升降臂前端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一电机;所述后升降臂前端与主臂中部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一啮合槽,第一啮合槽呈T字型;所述第一啮合槽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内齿;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端部穿过设于主臂中部的第一旋转孔并设有与第一内齿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后铰接头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电机;所述主臂后端与第二电机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二啮合槽,第二啮合槽呈T字型;所述第二啮合槽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内齿;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端部穿过设于主臂后端上的第二旋转孔并设有与第二内齿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0010] 所述主臂左右两侧侧壁皆设有与滑槽相贯通的滑动孔;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前端设有一固定轴,固定轴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互为垂直;所述固定轴左右两端穿出至左右两侧的滑动孔外并设有与主臂外壁相贴合的移动轮;所述前升降臂下端设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铰接孔,固定轴穿过铰接孔。
[0011] 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设于左床板左部的顶动口;所述左床板上表面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左躺板,左躺板上表面与右躺板上表面共面;所述左躺板右端与左床板右端相铰接;所述床座前部上表面、床座后部上表面皆设有下铰接头;所述左躺板前部下表面、左躺板后部下表面设有与下铰接头位置相对应的上铰接头;所述下铰接头铰接有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上端与和其相对应的上铰接头相铰接。
[0012] 所述左床板中部左侧侧壁、右床板中部左右两侧侧壁皆设有一铰接槽;所述铰接槽铰接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一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定位板;所述左床板、右床板上表面设有与定位槽位置相对应的锁槽;所述定位槽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的限位台阶;所述定位板一端设有一与锁槽相匹配的锁止部,定位板另一端设有与限位台阶相贴合的限位部;所述锁止部与限位台阶相对的一侧侧壁前后两边设有下卡柱;所述限位台阶与锁止部相对的一侧侧壁前后两边设有与下卡柱同轴的上卡柱;所述限位台阶与锁止部之间前后两侧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套于上卡柱外,第二弹簧另一端套于下卡柱外;所述定位板中部设有一提拉孔;所述挡板前后两侧设有与提拉孔相贯通的解锁口,提拉孔上侧内壁低于解锁口上侧内壁;所述挡板中部设有一铰接口;所述铰接口上侧铰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扶手板;所述扶手板上设有一扶手口。
[0013] 所述挡板左右两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一与解锁口相贯通的凹槽;所述挡板上边沿前后两侧皆套有一与凹槽相匹配的滑罩,滑罩左右两端卡于凹槽内并与凹槽上侧槽壁相贴合;所述挡板上边沿前后两侧皆设有与定位槽相贯通的滑孔;所述滑罩内壁设有一与滑孔相匹配的滑动块,滑动块宽度小于滑孔宽度;所述滑动块下表面与限位部远离挡板中心的一侧上表面相贴合,限位部邻近挡板中心的一侧设有一缺口;所述定位槽上部邻近挡板中心的槽壁设有一嵌孔;所述嵌孔孔底与滑动块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嵌孔孔底中心设有第一防脱柱;所述滑动块与嵌孔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与第一防脱柱同轴的第二防脱柱;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套于第一防脱柱外,第三弹簧另一端套于第二防脱柱外。
[0014] 所述右床板前部内、后部内皆设有一推动孔;所述推动孔内设有一推臂,推动孔远离右床板中部的一侧内壁与推臂相贴合,推臂宽度小于推动孔宽度;所述推动孔邻近右床板中部的一侧内壁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辅助孔;所述辅助孔孔底中心设有第一防偏柱;所述推臂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防偏柱相对的第二防偏柱;所述辅助孔孔底与推臂之间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一端套于第一防偏柱外,第四弹簧另一端套于第二防偏柱外;所述右床板前部左右两侧、后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与推动孔相贯通的伸缩孔;所述左床板前部下表面右侧、后部下表面右侧皆设有与位于左侧的伸缩孔相对的卡孔;所述推臂左右两端端部延伸出与伸缩孔相匹配的伸缩臂,左侧伸缩臂端部穿出伸缩孔并卡于卡孔内;所述右床板右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右侧伸缩臂相对的一端端面设有一固定孔,右侧伸缩臂伸入至固定孔内。
[0015] 所述床座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滚轮;所述支撑板上部右侧设有一隐藏台阶;所述隐藏台阶的台阶面设有一隐藏槽;所述隐藏槽前后两侧内壁设有互为对称的限制槽;所述隐藏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隐藏支杆;所述隐藏支杆左端左右两侧设有与限制槽相匹配的限制块;所述隐藏支杆右端设有下螺孔;所述隐藏支杆上方设有一扩张床板;所述扩张床板前后两侧设有与下螺孔同轴的上螺孔;所述上螺孔与下螺孔之间通过一升降螺杆相连接。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结构的组合式护理床能够进行分离,在病人需要进行移动时,可直接将护理床的右床板分离而出,形成单独的转运推车,便于病人的移动,而在病人利用转运推车进入病房后,可直接将转运推车与护理床的左床板进行合并,形成一张完整的护理床,无论是病人离开护理床,还是躺上护理床,都无需他人帮忙搬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他人搬动加剧病人不适的情况,且整个过程,无需借助太多人力,只需一个人便能够轻松完成,最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组合式护理床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组合式护理床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组合式护理床在限位装置解除限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右床板与升降移动装置形成独立的转运推车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右床板与升降移动装置形成独立的转运推车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是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端部的第一齿轮与第一内齿相啮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第二电机的电机轴端部的第二齿轮与第二内齿相啮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右床板后端向上翘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是挡板的剖面图;
[0027] 图10是图9的A部的放大图;
[0028] 图11是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2是通过扩张床板扩张左座板实际可供病人躺卧的面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3是图12的B部的放大图;
[0031] 图14是左床板与右床板利用伸缩臂与卡孔之间的卡死完成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 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护理床,包括床座1,所述床座1上方设有一左床板2;所述左床板2与床座1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板3相连接;所述左床板2前端设有一床尾板4,左床板2后端设有一与床尾板4相对的床头板5;所述床头板5右端铰接有一后限位板6,床尾板4右端铰接有一与后限位板6相对的前限位板7;所述前限位板7与后限位板6之间设有一右床板8;所述右床板8前端与前限位板7之间、右床板8后端与后限位板6之间皆通过一限位装置相固定;所述右床板8下表面设有一升降移动装置。
[0034]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于前限位板7中部、后限位板6中部的移动穿孔9;所述移动穿孔9右侧侧壁设有一伸缩盲孔10;所述移动穿孔9内设有与其左侧侧壁相贴合的限位臂11,限位臂11宽度小于移动穿孔9宽度;所述限位臂11右侧侧壁设有一导向块12,导向块12右端穿入至伸缩盲孔10内;所述导向块12右端面设有一弹簧孔13;所述弹簧孔13孔底与伸缩盲孔1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前限位板7中部前侧侧壁、后限位板6中部后侧侧壁皆设有一与移动穿孔9相贯通的调节槽15,调节槽15宽度大于移动穿孔9宽度;所述右床板8与移动穿孔9相对的前侧侧壁、后侧侧壁皆设有一限位槽16;所述限位槽16左侧槽壁设有一卡槽17;所述限位臂11一端设有一与调节槽15槽底相贴合的推块18,限位臂11另一端穿入至限位槽16内并设有与卡槽17相匹配的卡块19;所述伸缩盲孔10孔底中心设有一限位柱20,第一弹簧14右端套于限位柱20外。
[0035] 所述升降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右床板8前端下表面左右两侧的前铰接头21、设于右床板8后端下表面左右两侧的后铰接头22;所述前铰接头21铰接有一前升降臂23;所述后铰接头22铰接有一主臂24;所述主臂24中部铰接有一后升降臂25;所述主臂24前端向下倾斜并设有前滑轮26;所述后升降臂25后端向下倾斜并设有后滑轮27,后滑轮27与前滑轮26共面;所述主臂24前部上表面设有一滑槽28;所述滑槽28后侧槽壁设有第一气缸安装槽29;所述第一气缸安装槽29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气缸30;所述前升降臂23下端向下伸入至滑槽28内并与第一气缸30的活塞杆前端相铰接;所述主臂24后部下表面设有第二气缸安装槽31;所述第二气缸安装槽31后侧铰接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第二气缸32;所述后升降臂25前部一侧侧壁设有与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相铰接的铰接轴33;所述右床板8上表面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右躺板34。
[0036] 所述主臂24中部未与后升降臂25前端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一电机35;所述后升降臂25前端与主臂24中部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一啮合槽36,第一啮合槽36呈T字型;所述第一啮合槽36内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内齿37;所述第一电机35的电机轴端部穿过设于主臂24中部的第一旋转孔38并设有与第一内齿37相啮合的第一齿轮39;所述后铰接头22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电机40;所述主臂24后端与第二电机40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第二啮合槽41,第二啮合槽41呈T字型;所述第二啮合槽41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内齿42;所述第二电机40的电机轴端部穿过设于主臂24后端上的第二旋转孔43并设有与第二内齿4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4。
[0037] 所述主臂24左右两侧侧壁皆设有与滑槽28相贯通的滑动孔45;所述第一气缸30的活塞杆前端设有一固定轴46,固定轴46与第一气缸30的活塞杆互为垂直;所述固定轴46左右两端穿出至左右两侧的滑动孔45外并设有与主臂24外壁相贴合的移动轮47;所述前升降臂23下端设有与固定轴46相匹配的铰接孔48,固定轴穿过铰接孔48。
[0038] 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设于左床板2左部的顶动口49;所述左床板2上表面设有与其相贴合的左躺板50,左躺板50上表面与右躺板34上表面共面;所述左躺板50右端与左床板2右端相铰接;所述床座1前部上表面、床座1后部上表面皆设有下铰接头51;所述左躺板50前部下表面、左躺板50后部下表面设有与下铰接头51位置相对应的上铰接头52;所述下铰接头51铰接有翻转气缸53;所述翻转气缸53的活塞杆上端与和其相对应的上铰接头52相铰接。
[0039] 所述左床板2中部左侧侧壁、右床板8中部左右两侧侧壁皆设有一铰接槽54;所述铰接槽54铰接有一挡板55;所述挡板55一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定位槽56;所述定位槽56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定位板57;所述左床板、右床板上表面设有与定位槽56位置相对应的锁槽58;所述定位槽56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的限位台阶59;所述定位板57一端设有一与锁槽58相匹配的锁止部60,定位板57另一端设有与限位台阶59相贴合的限位部61;所述锁止部
60与限位台阶59相对的一侧侧壁前后两边设有下卡柱62;所述限位台阶59与锁止部60相对的一侧侧壁前后两边设有与下卡柱62同轴的上卡柱63;所述限位台阶59与锁止部60之间前后两侧设有第二弹簧64;所述第二弹簧64一端套于上卡柱63外,第二弹簧64另一端套于下卡柱62外;所述定位板57中部设有一提拉孔65;所述挡板55前后两侧设有与提拉孔65相贯通的解锁口66,提拉孔65上侧内壁低于解锁口66上侧内壁;所述挡板55中部设有一铰接口
96;所述铰接口96上侧铰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扶手板97;所述扶手板97上设有一扶手口98。
[0040] 所述挡板55左右两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一与解锁口66相贯通的凹槽67;所述挡板55上边沿前后两侧皆套有一与凹槽67相匹配的滑罩68,滑罩68左右两端卡于凹槽67内并与凹槽67上侧槽壁相贴合;所述挡板55上边沿前后两侧皆设有与定位槽56相贯通的滑孔69;所述滑罩68内壁设有一与滑孔69相匹配的滑动块70,滑动块70宽度小于滑孔69宽度;所述滑动块70下表面与限位部61远离挡板55中心的一侧上表面相贴合,限位部61邻近挡板55中心的一侧设有一缺口71;所述定位槽56上部邻近挡板55中心的槽壁设有一嵌孔72;所述嵌孔72孔底与滑动块70之间设有第三弹簧73;所述嵌孔72孔底中心设有第一防脱柱74;所述滑动块70与嵌孔72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与第一防脱柱74同轴的第二防脱柱75;所述第三弹簧73一端套于第一防脱柱74外,第三弹簧73另一端套于第二防脱柱75外。
[0041] 所述右床板8前部内、后部内皆设有一推动孔76;所述推动孔76内设有一推臂77,推动孔76远离右床板8中部的一侧内壁与推臂77相贴合,推臂77宽度小于推动孔76宽度;所述推动孔76邻近右床板8中部的一侧内壁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辅助孔78;所述辅助孔78孔底中心设有第一防偏柱79;所述推臂77左右两侧设有与第一防偏柱79相对的第二防偏柱80;所述辅助孔78孔底与推臂77之间设有第四弹簧81;所述第四弹簧81一端套于第一防偏柱79外,第四弹簧81另一端套于第二防偏柱80外;所述右床板8前部左右两侧、后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与推动孔相贯通的伸缩孔82;所述左床板2前部下表面右侧、后部下表面右侧皆设有与位于左侧的伸缩孔82相对的卡孔83;所述推臂77左右两端端部延伸出与伸缩孔82相匹配的伸缩臂84,左侧伸缩臂84端部穿出伸缩孔82并卡于卡孔83内;所述右床板8右侧侧壁前后两边皆设有一固定部85;所述固定部85与右侧伸缩臂84相对的一端端面设有一固定孔
86,右侧伸缩臂84伸入至固定孔86内。
[0042] 所述床座1下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滚轮87;所述支撑板3上部右侧设有一隐藏台阶88;所述隐藏台阶88的台阶面设有一隐藏槽89;所述隐藏槽89前后两侧内壁设有互为对称的限制槽90;所述隐藏槽89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隐藏支杆91;所述隐藏支杆91左端左右两侧设有与限制槽90相匹配的限制块;所述隐藏支杆91右端设有下螺孔92;所述隐藏支杆91上方设有一扩张床板93;所述扩张床板93前后两侧设有与下螺孔92同轴的上螺孔94;所述上螺孔94与下螺孔92之间通过一升降螺杆95相连接。
[0043]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4] 护理床在正常使用时,左躺板50与右躺板34共面,左躺板50与右躺板34合并成供病人躺卧的床,与此同时,右床板8前后两端通过限位装置与前限位板7、后限位板6相固定,而前限位板7铰接于固定不动的床尾板4上,后限位板6铰接于固定不动的床头板5上,从而避免右床板8发生滑动的情况,将右躺板34牢牢的固定在左躺板50右侧,有效保证左躺板50与右躺板34合并成的床的稳固性,为了增加病人躺卧时的舒适度,可在左躺板50上表面与右躺板34上表面设置床垫。
[0045] 若是病人需要离开病房进行移动时,可先确定病人是否正躺在右躺板34上,如果是直接躺在右躺板34上,则可在解除限位装置后,直接对病人进行移动,若是病人躺在左躺板50上,则可利用翻转装置对左躺板50进行侧翻,利用倾斜面将病人的身体缓缓的引导至右躺板34上,需要使用翻转装置时,则可启动翻转气缸53,此时翻转气缸53的活塞杆穿过顶动口49向上顶出,将左躺板50左侧下表面上顶,在左躺板50右端铰接于左床板2右端的情况下,随着翻转气缸53的活塞杆上顶,左躺板50左侧逐渐向上翘起,躺在左躺板50上的病人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轻松的顺着左躺板50的倾斜面移动至位于左躺板50右侧的右躺板上。
[0046] 当病人处于右躺板34后,则可对限位装置进行解除,解除限位装置时,可推动推块18,使推块18顺着调节槽15的轨迹向右移动,此时推块18带动限位臂11靠近伸缩盲孔10,设于弹簧孔13孔底与伸缩盲孔10之间的第一弹簧14被压缩,而卡块19从卡槽17内移出,失去卡槽17的限制后,卡块19在前限位板7与后限位板6以各自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摆动时能够顺畅的从限位槽16内离开,此时限位装置被解除,右床板8前端与前限位板7之间、右床板8后端与后限位板6之间皆不再被固定,右床板8完成自身与左床板2的分离,并能够在前滑轮26与后滑轮27的作用下,轻松完成移动。
[0047] 为了保证病人躺在右躺板上时的安全性,可将右床板8中部左右两侧的挡板55皆竖立起来,形成有效防护,避免病人从侧边脱离右躺板34造成受伤的情况,当病人做完检测或者手术后再次入住病房时,为了避免左床板2与右床板8之间存在阻挡,可将右床板8中部左侧的挡板55放下,只保持设于左床板2中部左侧的挡板55、设于右床板8中部右侧的挡板55处于竖立的状态,使病人躺于左床板2与右床板8合并成的护理床上能够得到有效防护,不会出现翻出护理床的情况。
[0048] 在右床板8与左床板2进行合并时,先将右床板8放置于前限位板7与后限位板6之间,然后根据左床板2的高度对右床板8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左躺板50与右躺板34共面,调节右床板8高度时,可启动第一气缸30与第二气缸32,当第一气缸30的活塞杆与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收缩时,前升降臂23下端顺着滑槽28的轨迹向后移动,前升降臂23上端与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变小,后升降臂25前部高度逐渐下降,从而实现右床板8前后端的平行下降,当第一气缸30的活塞杆与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顶出时,右床板8前后端则会平行上升,保证右床板8升降时的平稳性。
[0049] 第一电机35与第二电机40的存在能够起到辅助升降的效果,第一电机35、第二电机40在第一气缸30与第二气缸32运行时同步启动,当第一电机35启动时,第一电机35的电机轴能够带动第一齿轮39进行旋转,而第一齿轮39与第一内齿37相啮合,能够有效实现后升降臂25前端的旋转,当第二电机40启动时的,第二电机40的电机轴能够带动第二齿轮44进行旋转,而第二齿轮44与第二内齿42相啮合,能够有效实现主臂24后端的旋转,而右床板8下降到极限时,主臂24、前升降臂23、后升降臂25皆与右床板8平行,此时第一气缸30与前升降臂23相对,第二气缸32与后升降臂25平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气缸30的活塞杆即使顶出也很难顶动前升降臂23,第二气缸32的活塞即使顶出也很难顶动后升降臂25,此时可先启动第一电机35与第二电机40,通过第一齿轮39与第一内齿37的啮合使后升降臂25前端发生旋转,使后升降臂25出现一定的倾斜角度,通过第二齿轮44与第二内齿42的啮合使主臂
24后端发生旋转,使主臂24出现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使第一气缸30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在倾斜角度原本就存在的情况下,第一气缸30便能够轻松顶动前升降臂23,第二气缸32便能够轻松顶动后升降臂25。
[0050] 当右床板8的高度调节完成后,便可使前限位板7靠近右床板8前端面,使后限位板6靠近右床板8后端面,然后利用限位装置的第一弹簧14的弹力将卡块19卡于卡槽17内,实现右床板8与前限位板7、后限位板6之间的固定,完成左床板2与右床板8之间的合并,使原先躺于右躺板34上的病人直接躺于护理床上,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右床板8的高度可根据环境所需进行随时简单,比如病人瘫软在地上时,则可通过升降移动装置将右床板8调节至贴近地面的高度,只需轻轻一抬,便能够将病人转移至右床板8上,便于救护工作的进行,当病人进行手术或者CT等检测时,可根据手术台的高度或者CT台的高度对右床板高度进行调节,提高转移病人时的便利性,同时将转移病人的动作幅度降到最低,避免对病人造成不适的情况。
[0051] 在右床板8与左床板2进行合并前则需要将右床板8左侧竖立的挡板55放下,此时可先对滑罩68进行水平移动,去除滑动块70对定位板57的限制,然后通过提拉孔65向上拉动定位板57,使定位板57下端的锁止部脱离锁槽58,方可完成挡板55与右床板8左侧之间的分离,由此可知,挡板55在被固定后若是需要解除固定状态则需要同时完成两步动作,从而有效避免有人误拉定位板57造成挡板55被错误放下的情况,提高挡板55的防护性以及安全性,需要同时完成两步解除动作时,可将大拇指压在滑罩68上表面,其他另外四指则可扣在提拉孔65上侧内壁上,首先利用大拇指对滑罩68进行推动,此时滑罩68顺着挡板55上边沿的轨迹向着挡板55中心移动,滑动块70与嵌孔72孔底之间的第三弹簧73被压缩并产生弹性,当滑动块70移动至限位部61的缺口71位置时,滑动块70无法再通过限位部61限制定位板57上移,此时则可向上拉动定位板57,定位板57则会带动锁止部60上移脱离锁槽58,设于限位台阶59与锁止部60之间的第二弹簧被压缩。
[0052] 为了保证左床板2与右床板8合并成一张护理床时的稳固性,不仅通过限位装置对右床板8进行固定,且利用伸缩臂84与卡孔83之间的卡死,进一步提高左床板2与右床板8固定时的稳固性,需要对左床板2与右床板8进行分离时,除了要解除限位装置的限制,同时要解除伸缩臂84的限制,解除伸缩臂84限制时,可直接握住伸缩孔82与固定孔86之间暴露在外界的右侧伸缩臂84,然后对右侧伸缩臂84进行推动,使其向着右床板8中部方向移动,此时左侧伸缩臂84则会在推臂77的带动下,同时靠近右床板8中部,并从卡孔83内脱离而出,当左侧伸缩臂84离开卡孔83时,左床板2与右床板8不再互相固定连接,成为独立的个体。
[0053] 当左床板2与右床板8分离时,左床板2能够利用滚轮87进行移动,右床板8能够利用前滑轮26与后滑轮27进行移动,两者皆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使用,在一张护理床能够分成两张床的情况下,能够在有效空间内增加更多的床位,容纳更多的病人的修养,避免出现病床不足的情况,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临时应急的就医情况,而扩张床板93能够有效增加左床板2能够供病人躺卧的面积,避免躺卧面积过小导致病人不适的情况,在平常不使用扩张床板93时,可通过升降螺杆95与上螺孔94、下螺孔92之间的配合实现扩张床板93的下降,当扩张床板93位于左床板2下方时,可向左推动扩张床板93,此时扩张床板93则会顺着隐藏槽89的轨迹向左移动,最终隐藏于左床板2下方,需要使用扩张床板93时,可再次将扩张床板93拉出,并利用升降螺杆95将扩张床板93高度上升至与左床板2一致。
[0054]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能够进行分离,在病人需要进行移动时,可直接将护理床的右床板8分离而出,形成单独的转运推车,便于病人的移动,而在病人利用转运推车进入病房后,可直接将转运推车与护理床的左床板2进行合并,形成一张完整的护理床,无论是病人离开护理床,还是躺上护理床,都无需他人帮忙搬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他人搬动加剧病人不适的情况,且整个过程,无需借助太多人力,只需一个人便能够轻松完成,最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
[0055] 伸缩盲孔10孔底中心设有限位柱20,第一弹簧14右端套于限位柱20外,限位柱20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弹簧14伸展或者被压缩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第一弹簧14侧倾影响第一弹簧14弹性的情况。
[0056] 限位台阶59与锁止部60之间前后两侧设有第二弹簧64,第二弹簧64一端套于上卡柱63外,第二弹簧64另一端套于下卡柱62外,上卡柱63与下卡柱62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第二弹簧64伸展或被压缩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第二弹簧64侧倾影响第二弹簧64弹性的情况。
[0057] 嵌孔72孔底中心设有第一防脱柱74,滑动块70与嵌孔72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与第一防脱柱74同轴的第二防脱柱75,第三弹簧73一端套于第一防脱柱74外,第三弹簧73另一端套于第二防脱柱75外,第一防脱柱74与第二防脱柱75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第三弹簧73伸展或者被压缩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第三弹簧73侧倾影响第三弹簧73弹性的情况。
[0058]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利用第一气缸30、第二气缸32、第一电机35以及第二电机40能够对右床板8的状态进行改变,使右床板8后端翘起,使右床板8处于倾斜的状态,躺在右床板8上的病人则能够从躺卧状态转变成站立状态,起到理疗的效果,同时随着右床板8呈倾斜状,右床板8的实际长度则会随之缩短,所占的空间则会随之减少,因此能够在很多狭小的空间灵活移动,比如医院内电梯空间有限,原本只能容纳一张床板,在床板竖起的状态,则能够容纳两张床板,或者更多,有效提高移动病人时的便利性以及移动效率,无需长期等待电梯。
[0059] 挡板55中部设有铰接口96,铰接口96上侧铰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扶手板97,扶手板97上设有扶手口98,在移动左床板2或者右床板8时,皆可通过扶手口98握住扶手板97,然后使扶手板97以自身铰接点为中心向外翻转出铰接口96,当扶手板97与挡板55互为垂直时,能够通过扶手板97轻松给予左床板2或右床板8向前移动的推力,更利于左床板2与右床板8的移动。
[006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后升降臂25设置成可伸缩的结构,使后升降臂25由与主臂中部相铰接的后升降臂外管、设于后升降臂外管内的后升降臂内杆组成,而后升降臂内杆后端向后伸出至后升降臂外管外,后滑轮27则设于后升降臂内杆后端,这种结构设置能够使后升降臂能够调整自身长度,当后升降臂长度越长时,右床板8后端向上翘起的角度便能够越大,能够进一步缩减右床板8实际所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