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0989987.4

文献号 : CN1137142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建刚

申请人 : 常州威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涉及氧化处理技术领域。该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与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舱,处理舱的内腔侧壁安装有两个平行的限位辊及两个平行的承载辊,处理舱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液舱,液舱内设有除锈液,液舱的两端连接有由处理舱的两端贯穿进入处理舱内部的流导介入管。该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对管件的除锈效率较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与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舱(1),其特征在于:处理舱(1)的内腔侧壁安装有两个平行的限位辊(3)及两个平行的承载辊(4),处理舱(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液舱(5),液舱(5)内设有除锈液(6),液舱(5)的两端连接有由处理舱(1)的两端贯穿进入处理舱(1)内部的流导介入管(7),每个流导介入管(7)上滑动地套设有夹座(8),每个限位辊(3)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轮(10),驱动轮(10)的周面上设有楔形座(11),夹座(8)的端面上设有楔块(12),夹座(8)与处理舱(1)的内腔端面之间连接有拉簧(13),驱动轮(10)带动楔形座(11)旋转至与楔块(12)接触时,通过楔块(12)促使夹座(8)带动管件沿承载辊(4)的轴向移动;驱动轮(10)带动楔形座(11)与楔块(12)分离时,拉簧(13)用于拉动夹座(8)回位,从而驱使管件往复移动,处理舱(1)的底部设有移动式底脚(2),液舱(5)内固定有循环泵(9),循环泵(9)的进出水口分别连接于两个流导介入管(7)上,两个承载辊(4)分别与两个限位辊(3)相互平行,两个承载辊(4)位于两个平行的限位辊(3)之间区域的下方,处理舱(1)的一端外壁上安装有传动连接于承载辊(4)和限位辊(3)上的齿轮箱(15),齿轮箱(15)上设有传动连接于齿轮箱(15)内部齿轮机构的马达(16),马达(16)用于通过齿轮箱(15)驱动限位辊(3)与承载辊(4)旋转,每个流导介入管(7)的末端形成有冲洗出口,两个流导介入管(7)的冲洗出口相对设置,两个夹座(8)分别用于挡持管件的相对两端,以使两个流导介入管(7)的端部分别插入管件内腔的相对两端,两个承载辊(4)用于支撑管件的底部两侧,两个限位辊(3)分别用于抵持管件的相对两侧壁,以使管件平行于承载辊(4),两个夹座(8)相向的一侧均设有轴承座(17),轴承座(17)的周面上设有一圈弹簧片(18),每个弹簧片(18)上开设有固定孔(27),通过固定孔(27)和螺钉在每个弹簧片(18)上设固定安装有刷杆(28),刷杆(28)相对限位辊(3)平行,刷杆(28)用于插设于管件内并抵持于管件的内壁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限位辊(3)的周面设有螺旋推进结构(14),螺旋推进结构(14)用于转动摩擦管件的外周面,每个流导介入管(7)邻近夹座(8)的一端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进液孔(19),进液孔(19)位于处理舱(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承载辊(4)包括砂轮辊体(21)与形成于砂轮辊体(21)相对两端的支撑轴(20),两个支撑轴(20)的端部分别转动地安装于处理舱(1)的内腔两端壁面上,支撑轴(20)的直径尺寸小于砂轮辊体(21)的直径尺寸,砂轮辊体(21)的周面形成有砂轮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两个夹座(8)相向的一侧形成有空腔结构,每个轴承座(17)位于对应的夹座(8)的空腔结构内,夹座(8)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弧形凹面(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每个夹座(8)的两个弧形凹面(26)分别滑动地抵持于两个承载辊(4)的支撑轴(20)上,弧形凹面(26)的外壁面上安装有滚珠,滚珠滚动地抵持在支撑轴(20)的周面上。

说明书 :

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大功率射频信号发射器所产生的射频能量经馈线系统传送至天线,并通过天线形成的波束向空中辐射,其一般具有高电压、大功率、体积和重量较大、成本较高的特点。按发射机调制方式,可分为连续波发射机和脉冲调制发射机;按发射机所采用功率放大(振荡)器件,可分为真空管发射机和全固态发射机;按发射机组态,可分为集总式发射机和分布式发射机。
[0003] 对于这些大功率射频信号发射器,其内安装有较多的金属管件,而金属管件在长期使用过后,管件会在管腔以及外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锈蚀层,不但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导致管件继续氧化至断裂,由此还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在工业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往往需要先将将大功率射频信号发射器,然后将其内的氧化管件拆卸下来并投放到除锈液中浸泡,以使其表面上的锈蚀层脱落,然而采用上述方式,其除锈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可以提高除锈时的工作效率。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与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舱,处理舱的内腔侧壁安装有两个平行的限位辊及两个平行的承载辊,处理舱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液舱,液舱内设有除锈液,液舱的两端连接有由处理舱的两端贯穿进入处理舱内部的流导介入管,每个流导介入管上滑动套设有夹座,每个限位辊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轮,驱动轮的周面上设有楔形座,夹座的端面上设有楔块,夹座与处理舱的内腔端面之间连接有拉簧,驱动轮带动楔形座旋转至与楔块接触时,通过楔块促使夹座带动管件沿承载辊的轴向移动;驱动轮带动楔形座与楔块分离时,拉簧用于拉动夹座回位,从而驱使管件往复移动。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舱的底部设有移动式底脚,液舱内固定有循环泵,循环泵的进出水口分别连接于两个流导介入管上,两个承载辊分别与两个限位辊相互平行,两个承载辊位于两个平行的限位辊之间区域的下方。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舱的一端外壁上安装有传动连接于承载辊和限位辊上的齿轮箱,齿轮箱上设有传动连接于齿轮箱内部齿轮机构的马达,马达用于通过齿轮箱驱动限位辊与承载辊旋转。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流导介入管的末端形成有冲洗出口,两个流导介入管的冲洗出口相对设置,两个夹座分别用于挡持管件的相对两端,以使两个流导介入管的端部分别插入管件内腔的相对两端。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承载辊用于支撑管件的底部两侧,两个限位辊分别用于抵持管件的相对两侧壁,以使管件平行于承载辊,两个夹座相向的一侧均设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周面上设有一圈弹簧片。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弹簧片上开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和螺钉在每个弹簧片上设固定安装有刷杆,刷杆相对限位辊平行,刷杆用于插设于管件内并抵持于管件的内壁周面上。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限位辊的周面设有螺旋推进结构,螺旋推进结构用于转动摩擦管件的外周面,每个流导介入管邻近夹座的一端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进液孔,进液孔位于处理舱内。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承载辊包括砂轮辊体与形成于砂轮辊体相对两端的支撑轴,两个支撑轴的端部分别转动地安装于处理舱的内腔两端壁面上,支撑轴的直径尺寸小于砂轮辊体的直径尺寸,砂轮辊体的周面形成有砂轮面。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夹座相向的一侧形成有空腔结构,每个轴承座位于对应的夹座的空腔结构内,夹座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弧形凹面。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夹座的两个弧形凹面分别滑动地抵持于两个承载辊的支撑轴上,弧形凹面的外壁面上安装有滚珠,滚珠滚动地抵持在支撑轴的周面上。
[0015]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处理舱和位于处理舱前侧的液舱中均设有除锈液,使得生锈的管件放在处理舱内浸泡除锈时,液舱中的循环泵将处理舱中的除锈液循环流动供给,相对于静止除锈,其能够提高除锈液对管件的除锈效率;
[0016] 通过在处理舱内设有两个承载辊和位于两个承载辊外侧上方的限位辊,齿轮箱驱动承载辊及限位辊在处理舱内旋转,承载辊旋转时会与管件外壁形成摩擦,以此使附着在管件外壁面上的锈蚀层在除锈浸泡的同时还被摩擦处理,限位辊旋转时,通过其上面的螺旋推进结构带动除锈液动作,以此使管件的外壁面经打磨处理后,利用移动的除锈液将其冲洗,使得管件的外壁面质量得到了提高。
[0017] 在本发明中,液舱的相对两端还设置有流导引出管,流导引出管为柔性管,其用于将流动导体除锈液引出并直接注入大功率射频信号发射器的管件内腔中,从而使得大功率射频信号发射器在不拆除且不停机的工作状态下,也能够进行除锈作业。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中由图1引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由图3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中将刷杆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一实施例的套圈及延长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具体为利用流动导体对氧化管件处理的可移动式生产线,更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利用流动液体对氧化管件处理的可移动式生产线。该可移动式流动导体氧化处理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与处理装置,上料装置用于给处理装置上料,该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舱1,处理舱1的底部设有移动式底脚2,处理舱1的内腔侧壁通过轴承安装有两个平行的限位辊3,处理舱1的内腔侧壁通过轴承安装有两个平行的承载辊4,两个承载辊4位于两个平行的限位辊3之间区域的下方,处理舱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液舱5,液舱5内设有除锈液6,液舱5的两端连接有由处理舱1的两端贯穿进入处理舱1内部的流导介入管7,每个流导介入管7上滑动套设有位于处理舱1内的夹座8,例如,流导介入管7用于支撑及引导夹座8,液舱5内固定有循环泵9,循环泵9的进出水口分别连接于两个流导介入管7上,限位辊3的两端均设有驱动轮10,两个驱动轮10分别邻近两个夹座8。
[0026] 例如,驱动轮10的周面滑动抵持于夹座8的周面上。驱动轮10的周面上设有可随其旋转的楔形座11,夹座8的端面上设有与楔形座11配合的楔块12,驱动轮10带动楔形座11旋转至与楔块12接触时,通过楔块12促使夹座8带动管件沿承载辊4的轴向移动,每个夹座8与处理舱1的内腔端面之间连接有拉簧13,驱动轮10带动楔形座11与楔块12分离时,通过拉簧13拉动夹座8沿流导介入管7的轴线方向回位,从而驱使管件往复移动。例如,处理舱1和位于处理舱侧壁的液舱5中均设有除锈液。
[0027] 例如,两个承载辊4分别与两个限位辊3相互平行。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移动式底脚2内设置滚轮(图未示),滚轮可以收叠于其内。每个流导介入管7的末端形成有冲洗出口,两个流导介入管7的冲洗出口相对设置,两个夹座8分别用于挡持管件的相对两端,以使两个流导介入管7的端部分别插入管件内腔的相对两端。两个承载辊4用于支撑管件的底部两侧,两个限位辊3分别用于抵持管件的相对两侧壁,以使管件平行于承载辊4。限位辊3的周面设有螺旋推进结构14。螺旋推进结构14用于转动摩擦管件的外周面,螺旋推进结构14的设置可使其随限位辊3旋转时,将处理舱1内的除锈液翻动产生造浪效果,并刮除管件外周面的锈蚀,以此使管件在处理舱1内浸泡后外壁面脱掉的锈层氧化皮向下掉落。
[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处理舱1中注入除锈液(可导电),把氧化生锈的管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夹放在两个夹座8之间,并利用两个承载辊4承载管件的底部两侧,并利用两个限位辊3进行限位。
[0029] 然后,当循环泵9通电启动后,利用两个流导介入管7使处理舱1内的除锈液与液舱5内的除锈液形成供液循环(即形成液流回路),其中流经流导介入管7的除锈液就会流动于管件的管腔内,如果管件管腔的内壁形成有锈蚀时,这些除锈液就会将其管腔中的锈蚀进行浸泡,并且除锈液流动于管腔时,其冲击速度可将脱落的锈蚀通过流导介入管7带入到液舱5中,并经循环泵9上的过滤器过滤处理,因此管件在处理舱1内浸泡时,除了其外壁上的锈蚀被浸泡脱落以外,其管腔内的锈蚀也会被清理,其除锈效率较高。
[0030] 例如,可选地,液舱5的相对两端还设置有流导引出管,流导引出管为柔性管,其用于将流动导电性除锈液引出并直接注入大功率射频信号发射器的管件内腔中,从而使得大功率射频信号发射器在不拆除/不停机的工作状态下,也能够进行除锈作业。
[0031] 例如,两个流导介入管7、液舱5与处理舱1形成液流回路。处理舱1的一端外壁上安装有传动连接于承载辊4和限位辊3上的齿轮箱15,齿轮箱15上设有传动连接于齿轮箱15内部齿轮机构的马达16,马达16用于通过齿轮箱15驱动限位辊3与承载辊4旋转。两个夹座8相向的一侧均设有轴承座17,轴承座17的周面上设有一圈弹簧片18,每个弹簧片18上开设有固定孔27,通过固定孔27和螺钉在每个弹簧片18上固定安装有刷杆28,刷杆28相对限位辊3平行,刷杆28用于插设于管件内并抵持于管件的内壁周面上,从而利用两个夹座8定位管件。
[0032]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仅邻近齿轮箱15的每个驱动轮10上设置有一个楔形座11,仅邻近齿轮箱15的每个夹座8上设置有一个楔块12,从而不影响管件的往复移动。
[0033] 例如,楔形座11与楔块12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驱动夹座8沿承载轴4的轴向移动,例如,楔形座11上形成有第一斜面,楔块12上形成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滑动配合,直至楔形座11从楔块12远离夹座8的一端越过楔块12,才使得谢兴佐11与楔块12相互脱离了,该配合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文件后可以获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4] 例如,在实际使用时,还可开启马达16,使通过齿轮箱15传动连接在一起的承载辊4和限位辊3同步旋转动作,两个承载辊4旋转,由于夹座8的内壁面上设有轴承座17,且轴承座17的外壁面上设有一圈弹簧片18,因此管件安装时,在轴承座17可允许管件旋转,加上管件安装后其外壁会接触支撑在承载辊4上,因此承载辊4及限位辊3旋转时,就会带着管件旋转,以此使管件不但浸泡在处理舱1中进行除锈清理,而且管件旋转时还可将其外壁面上的锈层向下打磨,限位辊3旋转时,还会利用驱动轮10上的楔形座11与夹座8上的楔块12进行频繁地接触与分离,从而又使得楔块12推着夹座8在流导介入管7上来回移动,由此可使得装夹在两个夹座8之间的管件在两个承载辊4的外壁面上来回移动,使其达到可自转式打磨又可位移式打磨的目的。
[0035] 具体的,弹簧片18上开设有固定孔27,通过固定孔27和螺钉在弹簧片18上设有朝向于处理舱1长度方向延伸的刷杆28,使得管件夹放在两个夹座8之间后,刷杆28正好伸到管件的管腔中,由于管件在承载辊4旋转作用下,也可进行一定的旋转动作,因此管件在旋转时,其内腔中的锈层会被刷杆28清理,因此管件管腔中的锈层不但可被流入的除锈液浸泡清理,而且还会被刷杆28直接打磨清理,提高工作效率。
[0036] 例如,每个流导介入管7邻近夹座8的一端周面上开设有多个进液孔19,进液孔19位于处理舱1内,使得处理舱1内的除锈液可穿过进液孔19进入到流导介入管7中,也可经流导介入管7循环到液舱5中,形成循环作业,由于液舱5中的循环泵9上带有过滤网或过滤器等过滤结构,以此来对除锈液中的氧化皮杂质过滤处理后再循环至处理舱1内,结构合理。
[0037] 例如,承载辊4包括砂轮辊体21与形成于砂轮辊体21相对两端的支撑轴20,支撑轴20的直径尺寸小于砂轮辊体21的直径尺寸,两个支撑轴20的端部分别转动地安装于处理舱
1的内腔两端壁面上,砂轮辊体21的周面形成有砂轮面,砂轮面21构成了管件外壁面锈层的打磨接触面,其结构较为合理。
[0038] 例如,两个夹座8相向的一侧形成有空腔结构,每个轴承座17位于对应的夹座8的空腔结构内,夹座8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弧形凹面26,每个夹座8的两个弧形凹面26分别滑动地抵持于两个承载辊4的支撑轴20上,弧形凹面26的外壁面上安装有滚珠,滚珠滚动地抵持在支撑轴20的周面上,可以利用支撑轴20和滚珠对沿着承载辊4来回位移的夹座8进行平稳导向,其中,滚珠的设置可防止承载辊4旋转时,与夹座8产生阻碍,即夹座8在承载辊4上位移时,滚珠会万向旋转,保证夹座8经承载辊4位移导向时顺利进行。
[0039] 进一步地,夹座8为圆环形,其上开设有多个透空孔,夹座8的周面形成有护持圈,护持圈用于挡持管件的端面周缘。
[0040] 例如,为了便于管件往复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邻近齿轮箱15一端的夹座8的空腔结构内设置有止脱环,用于转动地安装管件的端部,并使管件不能沿轴向脱离止脱环。管件的端面形成有环槽,止脱环滑动地卡入环槽内。两个夹座8之间的距离大于管件的长度。远离齿轮箱15一端的夹座8上的楔块12的尺寸小于邻近齿轮箱15一端的夹座8上的楔块12的尺寸,远离齿轮箱15一端的驱动轮10上的楔形座12的尺寸小于邻近齿轮箱15一端的驱动轮10上的楔形座11的尺寸,以使得邻近齿轮箱15的夹座8驱动管件整体移动时,另一个夹座8则带动其上的刷杆28相对管件轴向移动,以缩短两个夹座8之间的距离。在两个夹座8分别快要抵紧管件的相对两端时,楔形座11释放楔块12,两个夹座8则相互远离。即其中一个夹持座8带动管件整体前后移动,而另一个夹座8则被同步驱动多个刷杆28相对管件轴向移动,利用刷杆28清理管件内侧的结构。
[0041] 例如,请参阅图6,远离齿轮箱15的管件端部内因结构原因更易发生氧化,为了提高清理效果,远离齿轮箱15一端的夹座8上的多个刷杆28的末端共同固定安装有套圈101,套圈101的周缘凸设有多个延长杆102,多个延长杆102围绕的区域内固定设置有螺旋套圈103,该夹座8上的导流介入管7的末端同轴固定有螺旋管105,冲洗出口连通螺旋管105的内腔,螺旋管105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引导肋,螺旋套圈103内形成有螺旋槽,螺旋套圈103套设于螺旋管105上,以使得螺旋引导肋滑动地配合于螺旋槽内。由于轴承座17允许多个刷杆
28相对夹座8旋转,即夹座8的转动有可能带不动刷杆28旋转,而在本案中,在该夹座8带动多个刷杆28相对导流介入管7前移的过程中,螺旋管105驱动螺旋套圈103旋转,以带动多个延长杆102及多个竖杆18相对管件旋转,其旋转方向与管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利用延长杆
102在相对管件轴向移动的同时周向摩擦管件的内腔,提高清理效果。
[0042]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