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50119.6

文献号 : CN1137333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邹明熊凤鸣

申请人 : 山东威宝节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思贝肯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保温隔声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用于将保温隔声板成型模具内的芯板预压至指定高度,包括模具输送单元;第一加压单元;第二加压单元。本发明通过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将模具前后两端同时压紧,避免芯板因局部受压而导致端部翘起,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对芯板加压使芯板沉降至指定高度,便于模具进入下游保压设备,加压过程中第一加压单元随模具同步进给,而第二加压单元则保持不动,进而使模具在预压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下游保压机构,减少预压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用于将保温隔声板成型模具内的芯板预压至指定高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输送单元,用于输送模具沿水平方向进给;

第一加压单元,位于模具输送单元上方,第一加压单元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且第一加压单元沿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活动设置;

第二加压单元,位于模具输送单元上方,且相对于第一加压单元设置在模具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下游,第二加压单元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

所述第一加压单元被装配为当其下行时能够与模具内的芯板顶面形成静摩擦配合,以使第一加压单元能够随着模具的进给而同步向模具输送单元的下游运动;

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包括滚动部件,滚动部件被装配为当第二加压单元下行时滚动部件能够与模具内的芯板顶面构成滚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单元,所述复位单元被装配为当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芯板分离时能够驱动第一加压单元向模具输送单元的上游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包括水设置的压杆,所述压杆沿竖直方向相对于一滑动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压杆与滑动支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压杆上下运动的压杆驱动元件,所述滑动支架滑动设置在机架上,且滑动支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包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直线驱动元件,直线驱动元件的驱动方向与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平行,直线驱动元件的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滑动支架或压杆的前侧即朝向模具输送单元下游的一侧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件转动设置在一滚轮支架的底部,所述滚轮支架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与滚轮支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滚轮支架上下运动的滚轮支架驱动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均安装在一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活动连接,且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板上下运动的升降板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包括滑动设置在升降板底部的压杆,所述压杆的滑动方向与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包括转动设置的升降板底部的滚动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输送单元为辊筒输送线,所述辊筒输送线沿输送方向顺序布置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第二驱动的输送速度大于第一区段的输送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下行时的行程为可调式设置。

说明书 :

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保温隔声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本发明涉及的保温隔声板为双层复合结构,其包括水泥浇筑层和预制芯层。加工过程中,首先将水泥浆液注入模具内,浆液固化前将预制芯板铺设在浆液上,然后对芯板施加一定压力并保压一段时间,等浆液固化后脱模即可得到所述保温隔声板。现有设备中,芯板铺设在模具内以后直接送入保压机构,而模具进入保压机构的过程中会使浆液产生一定压缩,进而使芯板产生一定沉降,这种沉降是在连续进给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模具刚进入保压机构时,只有芯板前端受压,此时会造成芯板后端翘起,从而使芯板与浇筑层之间发生错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另外,模具进入保压机构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挤压芯板,因此会导致输送阻力较大,容易使模具与输送装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甚至使模具卡在保压机构的进料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能够使模更加顺畅的进入下游的保压机构。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用于将保温隔声板成型模具内的芯板预压至指定高度,包括:
[0006] 模具输送单元,用于输送模具沿水平方向进给;
[0007] 第一加压单元,位于模具输送单元上方,第一加压单元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且第一加压单元沿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活动设置;
[0008] 第二加压单元,位于模具输送单元上方,且相对于第一加压单元设置在模具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下游,第二加压单元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
[0009]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加压单元被装配为当其下行时能够与模具内的芯板顶面形成静摩擦配合,以使第一加压单元能够随着模具的进给而同步向模具输送单元的下游运动。
[0010] 根据本发明,所述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还包括复位单元,所述复位单元被装配为当第一加压单元与所述芯板分离时能够驱动第一加压单元向模具输送单元的上游运动。
[0011]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包括滚动部件,滚动部件被装配为当第二加压单元下行时滚动部件能够与模具内的芯板顶面构成滚动配合。
[0012]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压杆,所述压杆沿竖直方向相对于一滑动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压杆与滑动支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压杆上下运动的压杆驱动元件,所述滑动支架滑动设置在机架上,且滑动支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平行。
[0013] 根据本发明,所述复位单元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直线驱动元件,直线驱动元件的驱动方向与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平行,直线驱动元件的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滑动支架或压杆的前侧即朝向模具输送单元下游的一侧挡接。
[0014] 根据本发明,所述滚动部件转动设置在一滚轮支架的底部,所述滚轮支架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与滚轮支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滚轮支架上下运动的滚轮支架驱动元件。
[0015]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均安装在一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活动连接,且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板上下运动的升降板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包括滑动设置在升降板底部的压杆,所述压杆的滑动方向与模具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加压单元包括转动设置的升降板底部的滚动部件。
[0016] 根据本发明,所述模具输送单元为辊筒输送线,所述辊筒输送线沿输送方向顺序布置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第二驱动的输送速度大于第一区段的输送速度。
[0017]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下行时的行程为可调式设置。
[0018]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0019] 本发明通过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将模具前后两端同时压紧,避免芯板因局部受压而导致端部翘起,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对芯板加压使芯板沉降至指定高度,便于模具进入下游保压设备,加压过程中第一加压单元随模具同步进给,而第二加压单元则保持不动,进而使模具在预压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下游保压机构,减少预压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20] 本发明的第一加压单元采用无动力式进给,即利用第一加压单元与芯板之间的静摩擦力驱动第一加压单元随模具同步进给,相比于独立驱动式结构,本发明的这种随动式设计一方面降低了设备能耗,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加压单元与模具的水平运动速度一致。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的立体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的侧视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的立体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第二加压单元的立体图;
[0025]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第一加压单元的立体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提供的第一加压单元和第二加压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5所示,一种保温隔声板模具预压机构,用于将保温隔声板成型模具内的芯板预压至指定高度,包括:模具输送单元33,用于输送模具沿水平方向进给;第一加压单元31,位于模具输送单元33上方,第一加压单元31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且第一加压单元31沿模具输送单元33的输送方向活动设置;第二加压单元32,位于模具输送单元33上方,且相对于第一加压单元31设置在模具输送单元33输送方向的下游,第二加压单元32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本发明通过第一加压单元31和第二加压单元32将模具前后两端同时压紧,避免芯板因局部受压而导致端部翘起,第一加压单元31和第二加压单元32对芯板加压使芯板沉降至指定高度,便于模具进入下游保压设备,加压过程中第一加压单元31随模具同步进给,而第二加压单元32则保持不动,进而使模具在预压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下游保压机构,减少预压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30] 优选的,如图2、3、5所示,所述第一加压单元31被装配为当其下行时能够与模具内的芯板顶面形成静摩擦配合,以使第一加压单元31能够随着模具的进给而同步向模具输送单元33的下游运动。本发明的第一加压单元31采用无动力式进给,即利用第一加压单元31与芯板之间的静摩擦力驱动第一加压单元31随模具同步进给,相比于独立驱动式结构,本发明的这种随动式设计一方面降低了设备能耗,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第一加压单元31与模具的水平运动速度一致。
[0031] 优选的,由于本发明的第一加压单元31采用了无动力进给设计,因此还需要一套复位单元实现第一加压单元31的复位,所述复位单元被装配为当第一加压单元31与所述芯板分离时能够驱动第一加压单元31向模具输送单元33的上游运动。当第一加压单元31随模具进给至靠近第二加压单元32的位置时,此时模具的前端已经进入保压机构,因此可以将第一加压单元31和第二加压单元32松开,第一加压单元31将模具松开后复位单元驱动第一加压单元31反向运动并回到初始工位。
[0032] 具体的,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加压单元31包括水平设置的压杆311,所述压杆311沿竖直方向相对于一滑动支架312活动连接,所述压杆311与滑动支架312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压杆311上下运动的压杆驱动元件313,所述滑动支架312滑动设置在机架上,且滑动支架31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模具输送单元33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复位单元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直线驱动元件314,直线驱动元件314的驱动方向与模具输送单元33的输送方向平行,直线驱动元件314的动力输出部件与所述滑动支架312或压杆311的前侧即朝向模具输送单元33下游的一侧挡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杆驱动元件313和直线驱动元件314均为活塞缸,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负载需求选择气缸或液压缸。
[0033] 优选的,如图3、4所示,所述第二加压单元32包括滚动部件321,滚动部件321被装配为当第二加压单元32下行时滚动部件321能够与模具内的芯板顶面构成滚动配合。模具进给过程中,第二加压单元32的水平位置保持静置,因此第二加压单元32与模具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为了减小第二加压单元32与芯板之间的相对摩擦阻力,本发明在第二加压单元32上设置了滚动部件321,滚动部件321选用滚轮或辊筒。
[0034]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滚动部件321转动设置在一滚轮支架322的底部,所述滚轮支架322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滑动连接,机架与滚轮支架322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滚轮支架322上下运动的滚轮支架驱动元件323。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支架驱动元件323为活塞缸,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负载需求选择气缸或液压缸。
[0035]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模具输送单元33为辊筒输送线,所述辊筒输送线沿输送方向顺序布置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第二驱动的输送速度大于第一区段的输送速度。这样能够使输送线上前后相邻的模具在进入预压机构之间拉开距离,便于后续实施预压操作。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分别由两台电机驱动,控制两电机的转速即可使两区段以不同速度运行。
[0036]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加压单元31和第二加压单元32下行时的行程为可调式设置。具体的,可以将压杆驱动元件313和滚轮支架驱动元件323安装在具有腰型孔的气缸支架上,通过螺栓和腰型孔来调节两者在气缸支架上的高度,从而实现对第一加压单元31和第二加压单元32极限行程的调节,以此来适应不同厚度板材的加工。
[0037] 实施例2
[003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与第一加压单元31和第二加压单元32的结构形式不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压单元31和第二加压单元32均安装在一升降板34上,所述升降板34沿竖直方向与机架活动连接,且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板34上下运动的升降板驱动元件341;所述第一加压单元31包括滑动设置在升降板34底部的压杆311,所述压杆311的滑动方向与模具输送单元33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加压单元32包括转动设置的升降板34底部的滚动部件321。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驱动元件341为气缸。
[00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