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132201.3

文献号 : CN1137429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宋军伟周勇相秉志张伟伟段先辉彭小英刘方华陈博过炫辉钟健福吴佳鹏吴敬坤刘轩杨航

申请人 : 江西科技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实际应变量;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若是,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本发明能够在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在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用于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

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实际应变量;

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

若是,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

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其中,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的步骤中,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σd=(1‑D)E0(ε‑εc)

其中,σd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D表示所述损伤变量,E0表示所述初始弹性模量,ε表示所述实际应变量,εc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应变量给定值;

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的步骤中,采用下式计算所述损伤变量:其中,μ表示残余应变系数,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实际应变量未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σd=E0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在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大于残余应变量;

若是,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σd=τE0εmax

其中,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伤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D≤1,所述残余强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τ≤1。

4.一种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用于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实际应变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其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σd=(1‑D)E0(ε‑εc)

其中,σd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D表示所述损伤变量,E0表示所述初始弹性模量,ε表示所述实际应变量,εc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应变量给定值;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损伤变量:其中,μ表示残余应变系数,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未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σd=E0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在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大于残余应变量;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大于残余应变量,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σd=τE0εmax

其中,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

说明书 :

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系统及可读

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纤维增强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缩写为FRC),简称为纤维混凝土,是以混凝土为基材,以各种纤维为增强相组成的一组复合材料,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常见纤维的种类包括钢纤维、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等,根据掺入纤维的种类不同,可以将混凝土分为:钢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天然纤维混凝土和混杂纤维混凝土等。
[0003] 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一方面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材料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纤维能发挥其自身材料的特性,从微观机制上改善了基体材料的性能,弥补了混凝土抗拉强度低、韧性差以及极限延性率小等弱点,使之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从而广泛应用于各土木工程领域。
[0004] 为了准确描述纤维混凝土在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全过程,同时为后续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提供参数依据,需要对纤维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开展深入研究。现有技术中有提出能够反映纤维混凝土受力破坏全过程的力学模型,但是该模型在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0005]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以在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前提下,解决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0006]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用于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
[0008] 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实际应变量;
[0009] 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
[0010] 若是,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
[0011] 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12] 其中,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的步骤中,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13] σd=(1‑D)E0(ε‑εc)
[0014] 其中,σd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D表示所述损伤变量,E0表示所述初始弹性模量,ε表示所述实际应变量,εc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应变量给定值。
[0015] 更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的步骤中,采用下式计算所述损伤变量:
[0016]
[0017] 其中,μ表示残余应变系数,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0018] 更进一步的,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9] 若所述实际应变量未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20] σd=E0ε。
[0021] 更进一步的,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2] 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在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大于残余应变量;
[0023] 若是,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24] σd=τE0εmax
[0025] 其中,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0026] 更进一步的,所述损伤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D≤1,所述残余强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τ≤1。
[002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基于弹性损伤和塑性力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变量以及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再根据实际应变量、损伤变量以及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经过试验测试,本发明得到的损伤本构曲线和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吻合性较好,能够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且本发明所需的参数更少,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0028]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以在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前提下,解决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0029]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包括:
[0030]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
[0031]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实际应变量;
[0032]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
[0033]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
[0034]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35] 其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36] σd=(1‑D)E0(ε‑εc)
[0037] 其中,σd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D表示所述损伤变量,E0表示所述初始弹性模量,ε表示所述实际应变量,εc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应变量给定值。
[0038]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损伤变量:
[0039]
[0040] 其中,μ表示残余应变系数,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0041] 更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042]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未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43] σd=E0ε。
[0044] 更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045]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在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大于残余应变量;
[0046]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大于残余应变量,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47] σd=τE0εmax
[0048] 其中,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0049] 更进一步的,所述损伤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D≤1,所述残余强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τ≤1。
[005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基于弹性损伤和塑性力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变量以及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再根据实际应变量、损伤变量以及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经过试验测试,本发明得到的损伤本构曲线和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吻合性较好,能够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且本发明所需的参数更少,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0051]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
[0052]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53]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54]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的流程图;
[0055] 图2为本发明计算的理论曲线和实际测试的试验曲线的比较图;
[0056]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8]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5:
[0059] S101,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
[0060] S102,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实际应变量。
[0061] S103,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
[0062] S104,若是,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
[0063] 其中,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的步骤中,采用下式计算所述损伤变量:
[0064]
[0065] 其中,D表示所述损伤变量,μ表示残余应变系数,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ε表示所述实际应变量。具体的,所述损伤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D≤1。所述残余强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τ≤1。
[0066] S105,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67] 其中,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的步骤中,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68] σd=(1‑D)E0(ε‑εc)
[0069] 其中,σd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E0表示所述初始弹性模量,εc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应变量给定值,其可通过人工进行标定。
[0070] 此外,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1] 若所述实际应变量未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72] σd=E0ε。
[0073]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4] 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在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大于残余应变量;
[0075] 若是,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76] σd=τE0εmax
[0077] 其中,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0078] 为了对本发明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采用某试验用的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进行实际测试和理论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计算的理论曲线和实际测试的试验曲线两者的吻合性较好,说明本发明能够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
[0079] 综上,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基于弹性损伤和塑性力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变量以及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再根据实际应变量、损伤变量以及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经过试验测试,本发明得到的损伤本构曲线和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吻合性较好,能够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且本发明所需的参数更少,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0080] 请参阅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包括:
[0081]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
[0082]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实际应变量;
[0083]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
[0084]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以及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
[0085]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应变量、所述损伤变量以及所述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86] 其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87] σd=(1‑D)E0(ε‑εc)
[0088] 其中,σd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D表示所述损伤变量,E0表示所述初始弹性模量,ε表示所述实际应变量,εc表示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应变量给定值。
[008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下式计算所述损伤变量:
[0090]
[0091] 其中,μ表示残余应变系数,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0092] 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0093]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未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94] σd=E0ε。
[0095] 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0096]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则在预设时间之后,判断所述实际应变量是否大于残余应变量;
[0097]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实际应变量大于残余应变量,则采用下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
[0098] σd=τE0εmax
[0099] 其中,τ表示残余强度系数,εmax表示所述弹性极限应变量。
[0100] 本实施例中,所述损伤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D≤1,所述残余强度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τ≤1。
[010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系统,基于弹性损伤和塑性力学的基础理论,在实际应变量超过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极限应变量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变量以及弹性极限应变量计算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的损伤变量,再根据实际应变量、损伤变量以及初始弹性模量计算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承受载荷后的应力,经过试验测试,本发明得到的损伤本构曲线和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吻合性较好,能够有效模型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且本发明所需的参数更少,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
[0102]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
[0103]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讯、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0104]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0105]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010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0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