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缝结构、建筑体及接缝结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111003325.1

文献号 : CN1137564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荐王玉果贾俊峰孙亚刚李斌张志新皇甫海军任张迪

申请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缝结构、建筑体及接缝结构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接缝结构包括柔性的第一连接筋和柔性的第二连接筋,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分别固定在接缝两侧的第一施工构件和第二施工构件内;第一连接筋具有外露的第一连接部以在第一施工构件接缝处的侧壁形成第一环形结构;第二连接筋具有外露的第二连接部以在第二施工构件接缝处的侧壁形成第二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对应连通和/或交错分布。本发明中的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可以与接缝内的胶结材料形成连接栓,其结构类似于带有外螺纹的锚固栓,可以有效增强连接筋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以缩窄接缝。

权利要求 :

1.一种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的第一连接筋(1)和柔性的第二连接筋(2),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二连接筋(2)均为钢丝绳,所述第一连接筋(1)用于固定在接缝(3)一侧的第一施工构件(30)内,所述第二连接筋(2)用于固定在接缝(3)另一侧的第二施工构件(31)内;

所述第一连接筋(1)具有外露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之外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的接缝(3)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

所述第二连接筋(2)具有外露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之外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的接缝(3)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二环形结构(20);

所述接缝(3)内浇筑有UHPC;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的中心轴均与所述接缝(3)的长度方向同向,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二连接筋(2)均为沿所述接缝(3)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筋(1)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外,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所述第二连接筋(2)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外,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筋(2)和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或者,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的中心轴均与所述接缝(3)的深度方向同向;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二连接筋(2)均沿所述接缝(3)的长度方向呈连续S形弯折;所述第一连接筋(1)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外,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所述第二连接筋(2)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外,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筋(2)和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二连接筋(2)均为沿所述接缝(3)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沿所述接缝(3)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之间分布有一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二连接筋(2)均沿所述接缝(3)的长度方向呈连续S形弯折,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和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一一对应沿所述接缝(3)的深度方向连通,以形成沿所述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连接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所述第二连接筋(2)均为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筋(1)沿所述接缝(3)的深度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内,且沿所述接缝(3)的深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筋(1)的投影重合;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筋(2)沿所述接缝(3)的深度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内,且沿所述接缝(3)的深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筋(2)的投影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0)的环内和/或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0)的环内安装有加强筋(32)。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筋(5),所述第一连接筋(1)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第一固定部(11),所述第一固定部(11)和所述第一支撑筋(5)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内,且所述第一固定部(11)绕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筋(5)上;和/或,所述接缝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筋(6),所述第二连接筋(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的第二固定部(21),所述第二固定部(21)和所述第二支撑筋(6)均固定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内,且所述第二固定部(21)绕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筋(6)上。

7.一种建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施工构件(30)、第二施工构件(31)和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接缝结构;

所述第一施工构件(30)和所述第二施工构件(31)间隔设置,以在间隔处形成接缝(3);

所述接缝结构安装于所述接缝(3)内。

8.一种接缝结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缝结构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第一连接筋(1):将第一连接筋(1)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并将第一连接筋(1)的第一连接部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外,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施工构件(30)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

安装第二连接筋(2):将第二连接筋(2)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并将第二连接筋(2)的第二连接部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外,以使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施工构件(31)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结构(20);

预留接缝(3):将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之间形成接缝(3),并使得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在接缝(3)内对应连通和/或交错分布;

浇筑胶结材料:向接缝(3)内填充胶结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缝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结材料为超高性能混凝土;

所述接缝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浇筑胶结材料的步骤之前的步骤:

搭建支撑体系: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底部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底部之间粘贴粘结层(7)以作为底模,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其中一端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其中一端之间安装端模,以及,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另一端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另一端之间安装端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缝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第一连接筋(1)的步骤中:

先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骨架内安装沿接缝(3)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筋(5),再沿接缝(3)长度方向将第一连接筋(1)螺旋绕接于第一支撑筋(5)上,并使得第一连接筋(1)具有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之外的第一连接部;

在安装第二连接筋(2)的步骤中:

先在第二施工构件(31)的骨架内安装沿接缝(3)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筋(6),再沿接缝(3)长度方向将第二连接筋(2)螺旋绕接于第二支撑筋(6)上,并使得第二连接筋(2)具有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之外的第二连接部。

说明书 :

接缝结构、建筑体及接缝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缝结构、建筑体及接缝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等预制结构因其建造周期快、施工质量高、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当前桥梁、房屋等建筑建设的大趋势。
[0003] 为提升上述预制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连接相邻两个预制结构时,需先在相邻两个预制结构之间预留接缝,并使得相邻两个预制结构中的钢筋均外露于预制结构之外,并使得外露的钢筋均伸入接缝中,继而在接缝中将相邻两个预制结构中的外露钢筋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再向接缝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将相邻两个预制结构固定连接。
[0004] 为保证后续使用过程中接缝处的抗拉抗剪强度,预制结构的钢筋外露部分的长度需不小于锚固要求,因此钢筋外露长度较长,对应的,接缝的预留宽度也较大,从而导致后续浇筑混凝土的作业量较大,施工复杂,施工效率低下,且宽度较大的接缝处还存在人员坠落风险,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缝结构、建筑体和接缝结构施工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保证后续使用过程中相邻两预制结构等施工构件之间的接缝处的抗拉抗剪强度,接缝的预留宽度较大,从而导致后续浇筑混凝土的作业量较大,施工复杂,施工效率低下,且宽度较大的接缝处还存在人员坠落风险,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缝结构,包括柔性的第一连接筋和柔性的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用于固定在接缝一侧的第一施工构件内,所述第二连接筋用于固定在接缝另一侧的第二施工构件内;
[0007] 所述第一连接筋具有外露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之外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筋具有外露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之外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二环形结构;
[0008] 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在所述接缝内对应连通和/或交错分布。
[000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中心轴均与所述接缝的长度方向同向,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对应连通。
[001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筋和所述第二连接筋均为沿所述接缝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状结构;
[0011] 所述第一连接筋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外,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筋和所述第一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
[0012] 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外,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筋和所述第二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
[001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沿所述接缝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之间分布有一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
[001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中心轴均与所述接缝的深度方向同向。
[001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筋和所述第二连接筋均沿所述接缝的长度方向呈连续S形弯折;
[0016] 所述第一连接筋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外,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筋和所述第一施工构件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
[0017] 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其中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内,另一侧外露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外,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筋和所述第二施工构件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所述接缝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
[0018]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沿所述接缝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之间分布有一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
[001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一一对应沿所述接缝的深度方向连通,以形成沿所述接缝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连接环。
[002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筋和所述第二连接筋均为多个;
[0021] 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筋沿所述接缝的深度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内,且沿所述接缝的深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筋的投影重合;
[0022]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筋沿所述接缝的深度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内,且沿所述接缝的深度方向,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筋的投影重合。
[002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环内和/或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环内安装有加强筋。
[002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缝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连接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支撑筋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施工构件内,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绕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筋上;和/或,所述接缝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连接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均固定于所述第二施工构件内,且所述第二固定部绕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筋上。
[0025]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体,包括第一施工构件、第二施工构件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接缝结构;
[0026] 所述第一施工构件和所述第二施工构件间隔设置,以在间隔处形成接缝;所述接缝结构安装于所述接缝内。
[0027]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缝结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接缝结构或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建筑体,包括:
[0028] 安装第一连接筋:将第一连接筋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内,并将第一连接筋的第一连接部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外,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结构;
[0029] 安装第二连接筋:将第二连接筋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内,并将第二连接筋的第二连接部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外,以使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结构;
[0030] 预留接缝:将第一施工构件和第二施工构件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施工构件和第二施工构件之间形成接缝,并使得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在接缝内对应连通和/或交错分布;
[0031] 浇筑胶结材料:向接缝内填充胶结材料。
[003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结材料为超高性能混凝土;
[0033] 所述接缝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浇筑胶结材料的步骤之前的步骤:
[0034] 搭建支撑体系:在第一施工构件的底部和第二施工构件的底部之间粘贴粘结层以作为底模,在第一施工构件的其中一端和第二施工构件的其中一端之间安装端模,以及,在第一施工构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施工构件的另一端之间安装端模。
[003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第一连接筋的步骤中:
[0036] 先在第一施工构件的骨架内安装沿接缝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筋,再沿接缝长度方向将第一连接筋螺旋绕接于第一支撑筋上,并使得第一连接筋具有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之外的第一连接部;
[0037] 在安装第二连接筋的步骤中:
[0038] 先在第二施工构件的骨架内安装沿接缝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筋,再沿接缝长度方向将第二连接筋螺旋绕接于第二支撑筋上,并使得第二连接筋具有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之外的第二连接部。
[0039] 本发明提供的接缝结构包括柔性的第一连接筋和柔性的第二连接筋,第一连接筋用于固定在接缝一侧的第一施工构件内,第二连接筋用于固定在接缝另一侧的第二施工构件内;第一连接筋具有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之外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在第一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一环形结构;第二连接筋具有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之外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用于在第二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二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在接缝内对应连通和/或交错分布。在施工过程中,向接缝内浇筑混凝土等胶结材料并待胶结材料凝固成型后,第一环形结构内的胶结材料和围绕其外侧的第一环形结构,以及,第二环形结构内的胶结材料和围绕其外侧的第二环形结构,均可以形成连接栓。该连接栓的结构类似外壁带有外螺纹的锚固栓,相较于现有的一字形的刚性外伸钢筋,上述连接栓可以有效增加第一连接筋与接缝内的胶结材料的锚固强度,以及有效增加第二连接筋与接缝内的胶结材料的锚固强度,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接缝处的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由于接缝处的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减小接缝的宽度,从而可以降低接缝处的胶结材料浇筑量,简化施工过程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此外,接缝的宽度缩小后,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坠落风险,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提升施工安全性。
[0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接缝结构中的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可以与接缝内的胶结材料形成连接栓,该连接栓与带有外螺纹的锚固栓的结构相似,可以有效增强第一连接筋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以及有效增强第二连接筋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以缩窄接缝。
[0041]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体包括第一施工构件、第二施工构件和上述接缝结构;第一施工构件和第二施工构件间隔设置,以在间隔处形成接缝;接缝结构安装于接缝内。本发明提供的建筑体包括上述接缝结构,因而本发明提供的建筑体与上述接缝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0042] 本发明提供的接缝结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接缝结构或建筑体,其包括:将第一连接筋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内,并将第一连接筋的第一连接部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外,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结构;将第二连接筋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内,并将第二连接筋的第二连接部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外,以使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施工构件的接缝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结构;将第一施工构件和第二施工构件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施工构件和第二施工构件之间形成接缝,并使得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在接缝内对应连通和/或交错分布;向接缝内填充胶结材料。使用该方法施工出的接缝结构或建筑体,同样可以利用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与接缝内的胶结材料形成结构类似锚固栓的连接栓,从而有效增强第一连接筋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以及有效增强第二连接筋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此时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减小接缝的宽度,不仅可以降低接缝处的胶结材料浇筑量,简化施工过程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且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坠落风险,提升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4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为图1中的接缝结构的俯视图;
[0046] 图3为图1中的接缝结构的主视图;
[004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和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5为图1中的第二连接筋和第二施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的另一主视图;
[0050]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的又一主视图;
[0051]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52] 图9为图8中的接缝结构的俯视图;
[0053] 图10为图8中的接缝结构的主视图;
[0054] 图11为图8中的第二连接筋和第二施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3为12中的接缝结构的俯视图;
[0057] 图14为图12中的接缝结构的主视图;
[0058] 图15为图12中的第二连接筋和第二施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0]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施工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0061] 图标:1‑第一连接筋;10‑第一环形结构;11‑第一固定部;2‑第二连接筋;20‑第二环形结构;21‑第二固定部;3‑接缝;30‑第一施工构件;31‑第二施工构件;32‑加强筋;4‑连接栓;5‑第一支撑筋;6‑第二支撑筋;7‑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63]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65] 实施例一:
[0066]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包括柔性的第一连接筋1和柔性的第二连接筋2,第一连接筋1用于固定在接缝3一侧的第一施工构件30内,第二连接筋2用于固定在接缝3另一侧的第二施工构件31内;第一连接筋1具有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之外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接缝3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第二连接筋2具有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之外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用于在第二施工构件31的接缝3处的侧壁的一侧形成第二环形结构20;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
20在接缝3内对应连通或交错分布,或者,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在接缝3内对应连通并交错分布。
[0067] 其中,第一连接部可以为第一连接筋1上弯折形成的凹陷部,第一连接筋1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时,该凹陷部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外,即可与第一施工构件30的该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同理,第二连接部可以为第二连接筋2上弯折形成的凹陷部,第二连接筋2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时,该凹陷部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外,即可与第二施工构件31的该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结构20。或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可以为环状,此时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之外的第一连接部自身即可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之外的第二连接部自身即可形成第二环形结构20。
[0068] 在施工过程中,向接缝3内浇筑混凝土、水泥浆等胶结材料并待胶结材料凝固成型后,第一环形结构10内的胶结材料和围绕其外侧的第一环形结构10,以及,第二环形结构20内的胶结材料和围绕其外侧的第二环形结构20,均可以形成连接栓4。该连接栓4的结构类似外壁带有外螺纹的锚固栓,相较于现有的一字形的刚性外伸钢筋,上述连接栓4可以有效增加第一连接筋1与接缝3内的胶结材料的锚固强度,以及有效增加第二连接筋2与接缝3内的胶结材料的锚固强度,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
[0069] 由于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减小接缝3的宽度,从而可以降低接缝3处的胶结材料浇筑量,简化施工过程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此外,接缝3的宽度缩小后,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坠落风险,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提升施工安全性。
[00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中的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可以与接缝3内的胶结材料形成连接栓4,该连接栓4与带有外螺纹的锚固栓的结构相似,可以有效增强第一连接筋1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以及有效增强第二连接筋2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以缩窄接缝3。
[0071] 此外,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为柔性的连接筋,相较于钢筋等刚性连接筋,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连接筋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其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且便于弯折以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从而可以在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的同时,简化施工工艺,提升施工效率。
[0072]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在接缝3内对应连通,则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共同与胶结材料形成一个整体连接栓4,该连接栓4贯穿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的对应连通处,且该连接栓4可以沿接缝3长度方向延伸或沿接缝3深度方向延伸。若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在接缝3内交错分布且不对应连通,则第一环形结构10与胶结材料形成的连接栓4,以及,第二环形结构20与胶结材料形成的连接栓4交错分布,此时为保证连接栓4的锚固可靠性,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均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沿其轴向间隔分布,第二环形结构20也沿其轴向间隔分布。
[0073]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可以为钢丝绳、钢纤维和塑料纤维中的任一种。其中,为保证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塑料纤维可以选用现有的高强度塑料纤维。
[0074]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现有的钢筋搭接方式施工接缝3时,接缝3的预留宽度通常为40‑60cm,若上述接缝3中浇筑的胶结材料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写为UHPC),由于UHPC强度更高、韧性更好,则接缝3的宽度理论上可以缩窄到15厘米。而利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施工接缝3时,根据实际检验,接缝3处的宽度可以缩窄至5‑10cm,其中,接缝3中浇筑的胶结材料同样采用UHPC时,接缝3的宽度达到5厘米。
[0075] 因此为有效缩窄接缝3宽度以提升接缝3处的浇筑作业效率和施工安全性,本实施例优选接缝3内填充有胶结材料体,且胶结材料体的材质为超高性能混凝土。
[0076]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替换为刚性构件,如钢筋,则接缝3的抗拉抗剪强度要求无法得到提升,在实际施工中不能缩窄接缝3的宽度,若将接缝3的宽度降低至15厘米以下,则接缝结构会存在开裂破损的安全隐患。
[0077] 其中,为延长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优选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上覆盖有防锈层,如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可以为表面镀锌的钢丝绳。
[0078] 接缝3两侧的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均可以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均可以为桥面板等构件;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均可以为墙板等构件。
[0079] 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均可以采用现浇工艺施工而成。为进一步的提升施工效率,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均为经过预制工艺施工而成的预制件。
[008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10的中心轴和第二环形结构20的中心轴方向均没有限制,为有效保证施工缝中连接栓4的锚固作用,本实施例优选第一环形结构10的中心轴和第二环形结构20的中心轴同向。
[0081]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环形结构10的中心轴和第二环形结构20的中心轴均可以与接缝3的长度方向同向,且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对应连通。
[0082] 此时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共同形成的整体连接栓4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可以沿相反方向对连接栓4的胶结材料施加拉力,可以有效保证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和锚固能力,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
[0083]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为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状结构;第一连接筋1的其中一侧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另一侧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外,以使第一连接筋1和第一施工构件30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第二连接筋2的其中一侧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另一侧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外,以使第二连接筋2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
[0084] 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可以有效提升第一连接筋1和接缝3内的胶结材料的锚固强度,同理,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可以有效提升第二连接筋2和接缝3内的胶结材料的锚固强度,进而可以有效提升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和锚固能力。
[0085] 而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为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状结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和锚固能力,且可以简化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的制造工艺和安装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螺旋状结构中未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或第二环形结构20的部分固定于施工构件内,从而有效提升第一连接筋1和第一施工构件3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有效提升第二连接筋2和第二施工构件3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0086]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且相邻两个第一环形结构10之间分布有一个第二环形结构20。
[0087] 此时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在接缝3内不仅对应连通且交错分布,由于相邻两个第一环形结构10之间分布有一个第二环形结构20,因此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对胶结材料所施加的方向相反的拉力分布较为均匀,可以进一步的有效保证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
[0088] 如图8‑图15所示,第一环形结构10的中心轴和第二环形结构20的中心轴还可以与接缝3的深度方向同向。
[0089] 此时第一环形结构10的连接栓4和第二环形结构20形成的连接栓4沿接缝3的深度方向延伸。
[0090] 进一步的,如图8‑图9、图11‑图13和图15所示,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呈连续S形弯折;第一连接筋1的其中一侧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另一侧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外,以使第一连接筋1和第一施工构件30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第二连接筋2的其中一侧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另一侧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外,以使第二连接筋2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侧壁之间形成沿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
[0091] 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呈连续S形弯折,不仅可以将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形成的连接栓4依次连接,以及将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形成的连接栓4依次连接,从而有效提升连接栓4的整体稳定性,且可以简化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的制造工艺和安装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连续S形弯折结构中未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或第二环形结构20的部分固定于施工构件内,从而有效提升第一连接筋1和第一施工构件3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有效提升第二连接筋2和第二施工构件3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0092] 进一步的,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和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可以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且相邻两个第一环形结构10之间分布有一个第二环形结构20。
[0093] 此时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形成的多个连接栓4和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形成的多个连接栓4沿接缝3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可以有效提升连接栓4的数量和分布均匀性,从而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锚固能力。同时,相邻两个第一环形结构10之间分布有一个第二环形结构20,同样可以使得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第一对胶结材料所施加的方向相反的拉力分布较为均匀,从而进一步的有效保证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
[0094] 为在连接栓4的轴向上进一步保证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可以沿接缝3的深度分布有多层,此时沿连接栓4的轴向,第一环形结构10形成的连接栓4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第二环形结构20形成的连接栓4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
[0095] 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和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还可以一一对应沿接缝3的深度方向连通,以形成沿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连接环。
[0096] 此时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可以共同与胶结材料形成一个整体连接栓4,该连接栓4沿接缝3的深度方向延伸,且该连接栓4会被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施加反向相反的拉力,因而该连接栓4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0097] 而沿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连接环则对应多个上述整体连接栓4,此时多个整体连接栓4是沿接缝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可以在接缝3的长度方向上有效保证接缝结构的整体抗拉抗剪强度。
[0098] 如图8‑图10、图12‑图14所示,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筋1沿接缝3的深度方向间隔分布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且沿接缝3的深度方向,多个第一连接筋1的投影重合;多个第二连接筋2沿接缝3的深度方向间隔分布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且沿接缝3的深度方向,多个第二连接筋2的投影重合。
[0099] 上述投影重合的多个第一连接筋1可以保证第一环形结构10形成的连接栓4在轴向上分布有多个第一环形结构10,从而可以在接缝3的深度方向上有效提升该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同理,投影重合的多个第二连接筋2可以保证第二环形结构20形成的连接栓4在轴向上分布有多个第二环形结构20,从而可以在接缝3的深度方向上有效提升该连接栓4的结构稳定性。
[0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10的环内或第二环形结构20的环内安装有加强筋32,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环形结构10的环内以及第二环形结构20的环内均安装有加强筋
32。
[0101] 其中,加强筋32可以沿第一环形结构10或第二环形结构20的轴向延伸,加强筋32用于提升第一环形结构10或第二环形结构20形成的连接栓4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
[0102] 加强筋32的选择没有限制,加强筋32可以选用现有的刚性钢筋制成。
[0103] 如图6和图7所示,接缝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筋5,第一连接筋1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部一侧的第一固定部11,第一固定部11和第一支撑筋5均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且第一固定部11绕接于第一支撑筋5上;或者,接缝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筋6,第二连接筋2还包括位于第二连接部一侧的第二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1和第二支撑筋6均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且第二固定部21绕接于第二支撑筋6上;或者,接缝结构同时包括上述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6,且第一支撑筋5的第一固定部11绕接于第一支撑筋5上,第二支撑筋6的第二固定部21绕接于第二支撑筋6上。
[0104] 第一固定部11即为前述第一连接筋1上未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的部分筋身,第二固定部21即为前述第二连接筋2上未形成第二环形结构20的部分筋身。
[0105] 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6可以分别为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的安装过程提供支撑,从而便于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的安装进行。当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为螺旋状结构时,还可以采用编织技法在第一支撑筋5上绕接第一连接筋1以及在第二支撑筋6上绕接第二连接筋2。
[0106]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6的数量均没有限制,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6均为三个。三个第一支撑筋5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于第一施工构件30,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第一支撑筋5便于支撑第一连接筋1的螺旋形形状且可以有效提升第一连接筋1的稳定性。三个第二支撑筋6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于第二施工构件31,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第二支撑筋6便于支撑第二连接筋2的螺旋形形状且可以有效提升第二连接筋2的稳定性。
[0107]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利用柔性的第一连接筋1和柔性的第二连接筋2,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而缩窄接缝3,且可以有效提升效率,并且,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为柔性的连接筋,在施工接缝结构时,若因为施工误差而导致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之间的间距略有差异,连接筋也可以变形而调整接缝结构的截面应力,从而有效保证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此外,由于接缝3宽度缩窄,在施工接缝结构时,如图1所示,还可以采用胶带等粘结层7替代现有的钢制或木质模板作为接缝结构的底模板,从而提升施工效率以实现接缝结构的快速施工。
[0108] 实施例二:
[0109]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体包括第一施工构件30、第二施工构件31和实施例一中的接缝结构;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间隔设置,以在间隔处形成接缝3;接缝结构安装于接缝3内。
[0110]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体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接缝结构,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体同样可以利用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与接缝3内的胶结材料形成类似锚固栓的连接栓4,从而增强第一连接筋1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以及增强第二连接筋2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进而有效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以缩窄接缝3,不仅可以降低接缝3处的胶结材料浇筑量,简化施工过程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且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坠落风险,提升施工安全性。
[0111] 实施例三:
[0112]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施工方法用于实施例一中的接缝结构或实施例二中的建筑体,如图16和图17所示,该接缝结构施工方法包括:
[0113] 步骤S1(安装第一连接筋1):将第一连接筋1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并将第一连接筋1的第一连接部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外,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施工构件30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结构10;
[0114] 步骤S2(安装第二连接筋2):将第二连接筋2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并将第二连接筋2的第二连接部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外,以使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施工构件31的接缝3处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结构20;
[0115] 步骤S3(预留接缝3):将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之间形成接缝3,并使得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在接缝3内对应连通或交错分布,或者,使得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在接缝3内对应连通且交错分布;
[0116] 步骤S4(浇筑胶结材料):向接缝3内填充胶结材料。
[0117] 第一施工构件30和第二施工构件31均可以包括钢骨架以及包裹在钢骨架外侧的混凝土等胶结材料。在步骤S1中,将第一连接筋1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内时,可以在浇筑第一施工构件30的胶结材料之前即将第一连接筋1固定于第一施工构件30的钢骨架上。同理,在步骤S中,将第二连接筋2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内时,可以在浇筑第二施工构件31的胶结材料之前即将第二连接筋2固定于第二施工构件31的钢骨架上。
[0118] 经过步骤S1、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后,即可施工得到实施例一中的接缝结构,重复上述经过步骤S1、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还可以得到实施例二中的包括上述接缝结构的建筑体。因此,经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接缝结构施工方法施工出的接缝结构或建筑体,同样可以利用第一环形结构10和第二环形结构20与接缝3内的胶结材料形成结构类似锚固栓的连接栓4,从而有效增强第一连接筋1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以及有效增强第二连接筋2与胶结材料之间的锚固强度,进而可以提升接缝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以减小接缝3的宽度,不仅可以降低接缝3处的胶结材料浇筑量,简化施工过程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且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坠落风险,提升施工安全性。
[0119] 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较现有的通用型混凝土强度更高、韧性更强,本实施例胶结材料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此时接缝3的宽度可以被进一步的减小,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接缝3处的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
[0120] 如图17所示,该接缝结构施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4之前的S30步骤:
[0121] 步骤S30(搭建支撑体系):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底部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底部之间粘贴粘结层7以作为底模,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其中一端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其中一端之间安装端模,以及,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另一端和第二施工构件31的另一端之间安装端模。
[0122] 由于接缝结构的接缝3宽度可以减小,因此粘结层7可以替代现有的钢制模板或木质模板作为支撑胶结材料的底模。相较于现有的钢制模板和木质模板,粘结层7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接缝结构的施工效率,大幅缩短施工工期。
[0123] 其中,粘结层7可以为胶带。
[0124] 在步骤S1中:先在第一施工构件30的骨架内安装沿接缝3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筋5,再沿接缝3长度方向将第一连接筋1螺旋绕接于第一支撑筋5上,并使得第一连接筋1具有外露于第一施工构件30之外的第一连接部;
[0125] 在步骤S2中:先在第二施工构件31的骨架内安装沿接缝3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筋6,再沿接缝3长度方向将第二连接筋2螺旋绕接于第二支撑筋6上,并使得第二连接筋2具有外露于第二施工构件31之外的第二连接部。
[0126] 如实施例一所述,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均可以为螺旋结构,此时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6可以分别对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便于在第一支撑筋5上编织绕制钢丝绳或钢纤维等柔性材料以形成螺旋状的第一连接筋1,以及便于在第二支撑筋6上编织绕制钢丝绳或钢纤维等柔性材料以形成螺旋状的第二连接筋2。
[0127] 可以看出,第一支撑筋5和第二支撑筋6不仅可以分别提升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的稳定性且可以分别提升第一连接筋1和第二连接筋2的施工便捷性。
[012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